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引言概述: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为了确保混凝土材料的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进场质量控制措施。
本文将从原材料检验、设备检查、施工环境控制、施工工艺控制以及样品收集与检测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
一、原材料检验:1.1 原材料验收:对于进场的水泥、砂、骨料等原材料,需要进行验收,确保其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
验收时应检查原材料的外观质量、标识是否清晰、包装是否完好等。
1.2 原材料抽检:根据工程需要,对进场的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测。
抽样时应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数量进行,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1.3 原材料检测:对抽样的原材料进行检测,包括水泥的标号、强度等指标,砂、骨料的粒径分布、含泥量等指标。
检测结果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二、设备检查:2.1 搅拌设备检查:对混凝土搅拌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运行状态良好,无异常声音、漏水等现象。
2.2 称量设备检查:对混凝土称量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检查时应注意检查传感器、仪表的工作状态和精度。
2.3 输送设备检查:对混凝土输送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运行畅通,无堵塞、漏料等问题。
同时注意检查输送管道的磨损情况。
三、施工环境控制:3.1 温度控制: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环境条件,控制施工现场的温度。
过高的温度会导致混凝土凝结过快,影响强度发展;过低的温度则会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3.2 湿度控制:控制施工现场的湿度,避免混凝土过早失水或过度干燥。
过早失水会导致混凝土表面龟裂,过度干燥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3 环境尘埃控制:保持施工现场的清洁,避免尘埃污染混凝土。
尘埃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外观质量。
四、施工工艺控制:4.1 配合比控制:根据工程要求和混凝土性能要求,合理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配合比的控制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4.2 搅拌时间控制:控制混凝土的搅拌时间,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
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需要在进场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的标准格式。
二、控制措施1. 进场前准备在混凝土进场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1) 确定混凝土的种类和等级,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配比;(2) 检查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确保符合要求;(3) 检查混凝土搅拌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设备正常工作;(4) 检查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确保符合混凝土施工要求。
2. 进场检验混凝土进场后,需要进行全面的检验,包括:(1) 检查混凝土的外观和颜色,确保没有明显的病害和色差;(2) 测量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初凝时间,确保符合设计要求;(3) 取样进行强度试验,确保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4) 检查混凝土的配合比和骨料粒径分布,确保符合相关标准。
3. 进场记录在混凝土进场过程中,需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包括:(1) 记录混凝土的进场时间、来源和批号等信息;(2) 记录混凝土的检验结果和试验数据;(3) 记录混凝土的使用情况和施工过程中的问题。
4. 进场处理根据混凝土的检验结果和试验数据,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1) 如果混凝土不符合设计要求,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协商解决方案;(2) 如果混凝土强度不足,可以考虑增加水泥用量或延长养护时间等措施;(3) 如果混凝土坍落度过高或过低,可以通过调整水灰比或添加减水剂等措施进行调整。
5. 进场验收混凝土进场后,需要进行验收,包括:(1) 检查混凝土的标志和标识,确保与供应商提供的信息一致;(2) 检查混凝土的外观和颜色,确保没有明显的病害和色差;(3) 检查混凝土的强度和坍落度,确保符合设计要求;(4) 检查混凝土的配合比和骨料粒径分布,确保符合相关标准。
三、总结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
通过制定标准格式的文本,可以明确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的要求和措施,提高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水平。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三篇)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质量控制目标:制定质量控制目标,明确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施工性能等指标要求。
2. 原材料控制: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供应商评估和合格证明的审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对原材料进行进场验收,并建立原材料跟踪管理,保证原材料的可溯性。
3. 配制控制:建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审核制度,合理配制混凝土配合比。
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核查和修正,确保施工中按照设计要求配制混凝土。
4. 施工控制:建立混凝土浇筑和养护工艺规程,明确施工工序和要求。
监控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过程,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5. 样品检验控制:进行混凝土样品的取样和试验,检验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等质量指标。
建立样品检验管理制度,确保样品的获取、保存和处理符合规范要求。
6. 质量记录和报告:建立质量记录和报告制度,记录混凝土的配制、施工和检验情况。
定期向相关部门提交质量报告,及时反馈混凝土质量情况。
7. 质量培训和提升:开展混凝土质量培训,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
组织经验交流和技术研讨会,推动混凝土质量的不断改进和提升。
以上是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通过建立和执行这些制度,可以有效控制和管理混凝土质量,确保施工质量的安全和可靠。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二)是为了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达到要求,避免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而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以下是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的一般内容。
1. 质量控制标准:制定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包括原材料的选用、施工工艺的控制等。
2. 原材料控制:对使用的水泥、骨料、外加剂等原材料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3. 生产管理:建立混凝土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原材料配比、搅拌工艺、生产记录等,确保生产过程中各项参数的控制和记录。
4. 质量检验:建立混凝土质量检验体系,对每批混凝土进行抽样检测,以确保其强度、密实度等性能达到要求。
5. 现场施工管理:制定现场施工管理规范,包括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等环节的控制和监督。
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要点
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要点
混凝土进场前的质量控制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原材料检验:对进场的混凝土原材料进行必要的检验,包括水泥、骨料、矿粉等,确保其质量合格。
具体来说,水泥应进行外观、标号、强度等指标的检测;骨料应进行粒径、含泥量、含水率等指标的检测;矿粉应进行细度、含水率等指标的检测。
只有原材料检验合格后,才能允许进场使用。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并进行相应的试验验证,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
配合比设计应考虑到原材料的特性、施工工艺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稳定可靠。
3.混凝土运输:确保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出现离析、分层等现象,并保证其到达施工现场后的质量。
4.进场检验:在混凝土进场时,进行必要的检验,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检验内容包括混凝土的外观、坍落度、和易性等指标。
5.记录和标识:对进场的混凝土进行记录和标识,包括混凝土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型号等信息,以确保质量追溯的准确性。
总的来说,混凝土进场前的质量控制需要从原材料检验、配合比设计、运输、进场检验和记录标识等方面进行严格把控,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要求。
混凝土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混凝土浇筑前的质量控制:1.1 混凝土到场后都必须做坍落度抽检。
等待时间长的应增加复试一次(禁止往混凝土中直接加水),合格的使用;坍落度不合格必须退回混凝土公司。
1.2 浇筑前,出示混凝土出厂质量证明书,每车必须挂标识牌,注明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浇筑部位、配合比、外加剂、坍落度、出机时间温度、运输车号等。
1.3 对不合格的车次(如小票标注不清、自行涂改、与本车次对不上的),要拍照片或录像,并记录车号、退场时间,并存档。
1.4 车辆进场后由工程部门派专人(配带标记)指挥调度,并在单车收据上加盖名章,记录时间,保管好相关收据。
2.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预防与控制:2.1混凝土施工缝渗漏预防措施2.1.1 施工缝是防水混凝土工程中的薄弱部位,应尽量不留或少留。
底板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得留施工缝。
底板与墙体间留施工缝时,应留在墙体上,并且要高出底板上表面不少于300㎜。
墙体上不得留垂直施工缝(后浇带除外)。
2.1.2 认真做好施工缝的处理,使上、下两层混凝土之间粘结密实,以阻隔地下水的渗漏。
2.1.3 认真清理施工缝,凿掉表面上的浮粒和杂物,用钢丝刷或剁斧将老混凝土面打毛,并用水冲刷干净。
2.1.4 在施工缝处先浇一层与混凝土灰砂比相同的水泥砂浆,再浇筑上层混凝土。
2.1.5 加强施工缝处的混凝土振捣,保证捣固密实。
2.1.6 施工缝应设置防水胶条或止水钢板,以封堵渗水路线。
2.2混凝土表面损伤预防措施2.2.1麻面预防措施:a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b在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
c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d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2.2.2 露筋预防措施:a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应及时修整。
b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
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
因此,采取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将从原材料控制、配合比设计、施工过程管理、养护等方面详细阐述混凝土质量保证的措施。
一、原材料控制1、水泥选择质量稳定、信誉良好的水泥生产厂家。
对进场的水泥进行严格的检验,包括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指标。
按照品种、强度等级、出厂日期等分别存放,防止混杂使用。
2、骨料粗骨料应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碎石或卵石,控制含泥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等指标。
细骨料宜选用中砂,控制含泥量、细度模数等指标。
骨料的堆放场地应进行硬化处理,防止混入杂质。
3、水混凝土搅拌和养护用水应符合国家标准,不得使用污水、废水。
4、外加剂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和施工条件,合理选用外加剂。
对外加剂的质量进行检验,确保其性能符合要求。
严格按照外加剂的使用说明控制掺量。
二、配合比设计1、设计依据根据工程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等因素,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指标。
参考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结合原材料的性能进行配合比设计。
2、试配调整按照初步设计的配合比进行试配,检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
根据试配结果,对配合比进行调整,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3、配合比验证在实际生产前,对调整后的配合比进行验证,确保其在生产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施工过程管理1、搅拌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配料,保证原材料的计量准确。
控制搅拌时间,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
2、运输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离析、泌水等现象。
采取有效的保温、隔热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3、浇筑浇筑前,对模板、钢筋等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控制浇筑的分层厚度和振捣方式,避免出现漏振、过振等情况。
对大体积混凝土,应采取有效的温控措施,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
4、施工缝处理合理设置施工缝的位置,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先将表面清理干净,并铺设同配比的水泥砂浆。
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标题: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引言概述: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因此,对混凝土进场质量进行有效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原材料采购、运输过程、检验验收、搅拌过程和浇筑施工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
一、原材料采购1.1 选择正规生产厂家:确保混凝土原材料来源可靠,质量有保证。
1.2 严格把关原材料质量:对水泥、骨料、粉料等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测,确保符合国家标准。
1.3 建立供货商档案:对合格的供货商建立档案,实行定期评估和考核。
二、运输过程2.1 选择合格的运输车辆:确保运输车辆符合相关标准,保证混凝土运输安全。
2.2 定期检查车辆状态:定期对运输车辆进行检查,确保车辆状况良好。
2.3 控制运输时间:尽量减少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的时间,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三、检验验收3.1 严格执行验收标准:按照相关标准对进场混凝土进行检验验收。
3.2 建立检验记录:对每批混凝土进行检验,并建立详细的检验记录。
3.3 及时处理不合格品:对于不合格的混凝土及时处理,避免影响工程质量。
四、搅拌过程4.1 严格控制搅拌比例:按照设计要求控制水泥、骨料、水等比例,确保混凝土质量。
4.2 定期检查搅拌设备:定期对搅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4.3 控制搅拌时间: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时间,避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坍落度。
五、浇筑施工5.1 确保浇筑质量:对浇筑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5.2 控制浇筑速度: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避免出现浇筑不均匀等问题。
5.3 完善浇筑记录:建立详细的浇筑记录,记录浇筑时间、施工人员等信息,方便后期追溯。
结论: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严格执行各项控制措施,才能确保混凝土质量达标,保证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希望本文介绍的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能够对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混凝土预制构件进场质量控制
混凝土预制构件进场质量控制1.项目监理机构应依据设计文件、技术标准和合同文件的要求对混凝土预制构件进行进场检验。
2.项目监理机构应对装配式建筑专业预制构件生产单位的产品质量保证能力、深化设计能力和生产能力进行审查,按合同约定实行驻厂监理。
实行驻厂监理的预制构件进场结构性能检验,应按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执行。
3.混凝土预制构件进场时,施工单位应向项目监理机构报送《材料、构配件进场检验记录》,并附质量证明文件等相关资料。
项目监理机构审查质量证明文件是否齐全有效。
质量证明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1)产品合格证明书;(2)混凝土强度检验报告及其他重要检验报告;(3)混凝土预制构件供应企业的营业执照;(4)混凝土预制构件供应企业的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5)对于进场时不做结构性能检验的预制构件,质量证明文件尚应包括预制构件生产过程的关键验收记录。
4.项目监理机构应在质量证明文件核查无误后,对进场混凝土预制构件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具体检查内容如下:(1)预制构件上的预埋件、预留插筋、预埋管线等的规格和数量以及预留孔、预留洞的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2)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且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3)预制构件表面应有标识;(4)预制构件的粗糙面的质量及键槽的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5)预制构件的尺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的规定。
5.在质量证明文件核查和外观质量检查后,项目监理机构进行合格签认或不合格处置。
6.混凝土预制构件厂没有提供结构性能检验报告时,项目监理机构应见证施工单位按规定对进场混凝土预制构件进行结构性能检验。
当对预制构件生产过程有驻厂监造时,可不进行结构性能检验。
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材料,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对混凝土进场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工程要求,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控制措施。
一、原材料的控制(一)水泥水泥是混凝土中的主要胶凝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选择水泥时,应根据工程的特点、环境条件以及混凝土的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
同时,要检查水泥的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确保水泥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对进场的水泥,应按照规定的批次进行抽样检验,检验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等性能指标。
(二)骨料骨料是混凝土中的主要骨架材料,包括粗骨料和细骨料。
粗骨料应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碎石或卵石,其最大粒径应符合混凝土结构的要求。
细骨料应选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中砂或粗砂。
骨料的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等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对进场的骨料,应按批次进行抽样检验,检验其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等指标。
(三)掺合料掺合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降低成本。
常用的掺合料有粉煤灰、矿渣粉等。
在选择掺合料时,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和工程特点,选择合适的品种和等级。
同时,要检查掺合料的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确保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对进场的掺合料,应按规定的批次进行抽样检验,检验其细度、需水量比、活性指数等性能指标。
(四)外加剂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调节凝结时间、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等。
在选择外加剂时,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和型号。
同时,要检查外加剂的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确保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对进场的外加剂,应按规定的批次进行抽样检验,检验其减水率、凝结时间差、抗压强度比等性能指标。
二、配合比的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根据工程要求、原材料性能和施工条件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的。
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质量控制是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合理的控制措施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均匀性和耐久性。
本详细介绍了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的各项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的稳定与可靠。
1. 原材料进场质量控制措施1.1 水泥进场质量控制- 检查水泥包装是否完好- 检查水泥标志是否完整清晰- 抽样进行水泥质量试验1.2 骨料进场质量控制- 检查骨料标记和分类- 检查骨料颗粒形状和表面清洁度- 进行骨料质量试验,包括颗粒大小和含泥量等1.3 混合料的进场质量控制- 检查混合料的配比- 检查混合料的质量控制记录- 进行混合料质量试验,包括强度和流动性等2. 施工设备质量控制措施2.1 混凝土搅拌车- 检查搅拌车的运行状况和维护记录- 检查搅拌车搅拌效果,包括均匀性和搅拌时间等- 检查搅拌车的清洁度和卸料方式2.2 输送泵- 检查输送泵的运行状态和维护记录- 检查泵送效果,包括压力和输送能力等- 检查输送泵的清洁度和排水系统2.3 混凝土摊铺机- 检查摊铺机的运行状态和维护记录- 检查铺装效果,包括坡度和平整度等- 检查摊铺机的清洁度和调整系统3. 现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3.1 施工准备阶段- 根据设计要求做好模板安装和定位- 按要求布设混凝土浇注口和与其他构件的衔接- 检查模板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3.2 混凝土浇筑阶段- 按照设计要求控制混凝土浇筑厚度- 控制混凝土批量,确保浇筑过程连续性- 根据要求震动混凝土,排除空隙温和泡3.3 养护阶段- 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包括喷水和覆盖保湿等- 避免混凝土表面干裂,控制温度和湿度- 检查养护措施的有效性和养护期限4. 质量控制记录4.1 原材料检验记录4.2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记录4.3 施工设备使用记录4.4 施工工艺控制记录4.5 养护质量控制记录附件:-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 原材料质量检验报告- 施工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混凝土浇筑质量巡检表- 养护情况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 混凝土质量检验规范:国家标准GB/T 17671-1999《普通混凝土试验方法标准》2. 混凝土强度等级:指混凝土按抗压强度划分的等级,根据设计要求确定3. 养护期:指混凝土浇筑后所需的保养时间,在此期间需要提供适当的养护措施。
预拌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
预拌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1.项目监理机构应对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的资质和生产能力进行审查。
2.项目监理机构应依据设计文件、技术标准和合同文件的要求对预拌混凝土进行进场检验。
3.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施工单位应向项目监理机构报送《材料、构配件进场检验记录》,并附质量证明文件等相关资料。
项目监理机构应审查质量证明文件是否齐全有效。
预拌混凝土质量证明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①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②混凝土质量合格证;③混凝土运输单;④原材料试验报告和氯离子、碱的总含量计算书;⑤开盘鉴定资料(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⑥基本性能试验报告(同项目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连续供应超过2000m3时);⑦合同规定的其他资料。
4.项目监理机构应在质量证明文件核查无误后,对进场预拌混凝土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具体检查内容如下:(1)混凝土拌合物不应有离析现象。
(2)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应满足已批准的施工方案的要求。
施工单位进行稠度测试,项目监理机构检查稠度抽样检验记录,对同一配合比混凝土,取样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每浇筑不超过100m3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③每一楼层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在质量证明文件核查和外观质量检查合格后,项目监理机构进行合格签认或不合格处置。
6.对有抗冻要求的预拌混凝土,施工单位应在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含气量检验,项目监理机构检查混凝土含气量试验报告,其检验结果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7.项目监理机构应见证施工单位按规定对进场混凝土进行现场取样、封样、送检复试,并填写见证记录。
同一单位工程、同一配合比的预拌混凝土每浇筑一次为一检验批,与混凝土浇灌申请书对应。
具体取样次数和留置试件数量要求如下:(1)混凝土有耐久性指标要求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试件数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和《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 的规定。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措施1、施工单位必须制定详细的墙板混凝土浇筑方案,报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批准后实施。
2、混凝土所用水泥、砂、石、外加剂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和有关标准规定;并与结构安全等级相适应。
水泥、外加剂、砂、石骨料尽可能使用同一生产厂家和同一产地;混凝土所用原材料进场必须有出厂质量证书和施工单位的实验报告,并报监理抽监合格后方可使用。
3、施工单位在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时,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必须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4、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
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以50mm厚的与混凝土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槽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
5、混凝土浇筑层的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6、混凝土在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应按规范要求加以控制。
7、施工缝处在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对以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
在浇筑混凝土前用水冲洗干净,宜先在施工缝铺一层水泥浆,或与原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浇筑后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8、在浇筑混凝土的全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进行旁站监督,对混凝土的浇捣质量将随时抽样检查。
9、评定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必须按规范的规定取样、制作和试验。
10、对已经浇筑混凝土强度未达到2MPA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支模或堆放材料。
11、后浇带应用比两侧混凝土强度高一等级的混凝土填筑,后浇带内预留有钢筋不许采取防锈措施保护。
要切实做好防水处理。
12、对混凝土雨天夏季、冬季必须采取相应措施。
13、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加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方法和养护期应符合规范要求。
14、应按规范要求对混凝土外观进行检查。
对于蜂窝、孔洞漏筋、缝隙夹渣层等缺陷,施工单位不得擅自处理必须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修补。
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商品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商品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控制。
本文将介绍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包括原材料质量控制、配合比设计、生产过程控制、运输过程控制和现场质量控制等方面。
一、原材料质量控制商品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砂、石子、外加剂等。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必须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具体措施包括:1、水泥质量控制:选择质量稳定、强度等级符合要求的水泥,并对进场的水泥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要求。
2、砂、石子质量控制:选择质量稳定、颗粒级配符合要求的砂、石子,并对进场的砂、石子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要求。
3、外加剂质量控制:选择质量稳定、符合要求的外加剂,并对进场的外加剂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要求。
二、配合比设计配合比是影响商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必须进行合理的配合比设计。
具体措施包括:1、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配合比设计。
2、对配合比进行试配,确定最终的配合比。
3、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确定的配合比进行生产。
三、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过程是影响商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环节。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必须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
具体措施包括:1、严格按照确定的配合比进行生产。
2、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监控,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3、对生产过程中的混凝土进行抽样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四、运输过程控制运输过程也是影响商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必须对运输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
具体措施包括:1、选择合适的运输车辆,确保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离析、不分层。
2、确保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符合要求,防止混凝土出现质量下降的情况。
3、规范运输过程中的操作,确保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五、现场质量控制现场质量控制是保证商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
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一、引言混凝土是建造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和耐久性。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需要在进场阶段采取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的相关要求和步骤。
二、混凝土进场前的准备工作1. 确认供应商资质:在选择混凝土供应商之前,应对其进行资质核实,包括检查其生产许可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相关证件。
2. 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强度等级,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确保其满足工程的要求。
3. 检查运输设备:对混凝土运输车辆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如车辆是否具有有效的运输证、车辆是否干净整洁等。
三、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1. 进场验收(1) 混凝土供应商应提供以下文件:混凝土质量检测报告、混凝土配合比、供应商资质证明等。
(2) 对混凝土的外观进行检查,确保其无明显的裂缝、气孔、分层等缺陷。
(3) 对混凝土的标志和标识进行检查,确保其与供应商提供的信息一致。
2. 取样检测(1) 根据工程需要,按照规定的频率和数量进行混凝土取样。
(2) 对混凝土样品进行强度、密度、含水率等检测,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3. 温度控制(1) 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监测和控制,避免过高或者过低的温度对混凝土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2) 在高温季节,可以采取降温措施,如使用冷却剂、遮阳等,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4. 搅拌和浇筑(1) 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应确保搅拌时间充分、搅拌均匀,避免浮现团块、分层等现象。
(2)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浇筑速度、坡度和浇筑高度,避免浮现渗漏、堆积等问题。
5. 养护措施(1) 在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避免过早干燥和开裂。
(2) 养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环境条件进行合理安排,确保混凝土的养护效果。
四、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记录1. 混凝土进场验收记录:记录混凝土供应商提供的文件、混凝土外观检查结果、标志和标识检查结果等信息。
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一、引言混凝土是建造施工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需要在混凝土进场时采取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的标准格式。
二、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1. 原材料检验混凝土的质量受原材料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混凝土进场前需要对原材料进行检验。
原材料包括水泥、砂、骨料等。
检验项目包括外观、粒度分析、含水率、化学成份等。
检验结果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 运输过程控制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振动、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对运输过程进行控制。
运输车辆应具备防震装置,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同时,要注意控制运输过程中的温度,避免混凝土过早凝结或者过度水化。
3. 进场检验混凝土进场后需要进行进场检验。
检验项目包括外观、坍落度、抗压强度等。
检验结果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若发现混凝土存在质量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如重新调整配合比、增加混凝土的养护时间等。
4. 进场记录对混凝土进场情况进行记录,包括进场时间、进场数量、进场质量等。
记录应详细、准确,便于后期的质量追溯和问题处理。
5. 质量追溯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追溯,包括原材料的来源、进场检验结果、生产过程控制等。
追溯的目的是为了发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6. 防止交叉污染混凝土进场时,应注意防止与其他材料的交叉污染。
例如,混凝土与油漆、溶剂等应分开存放,避免相互污染。
7. 专人管理混凝土进场过程中,应指定专人进行管理,负责监督原材料的检验、运输过程的控制、进场检验等工作。
专人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8. 定期检查对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检查结果应进行记录,以便进行质量分析和改进。
9. 培训教育对参预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提高其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
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一、引言混凝土是建造施工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和持久性。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包括混凝土原材料的检验、储存和保护、进场检验以及相关的记录和报告。
二、混凝土原材料的检验1. 水泥的检验:- 检验水泥的标准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信息;- 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水泥无结块、无异物;- 进行物理性能检验,包括水泥的初凝时间、终凝时间、抗压强度等。
2. 砂、石的检验:- 检验砂、石的标准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信息;- 进行外观检查,确保砂、石无杂质、无腐蚀性物质;- 进行颗粒分析,确定砂、石的粒径分布。
3. 混凝土添加剂的检验:- 检验添加剂的标准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信息;- 检查添加剂的外观,确保无结块、无异物;- 进行物理性能检验,包括添加剂的凝结时间、增强效果等。
三、混凝土原材料的储存和保护1. 水泥的储存和保护:- 水泥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仓库中,避免受潮;- 库房应保持清洁,防止杂物污染水泥;- 库房内应设有防火设施,避免火灾发生。
2. 砂、石的储存和保护:- 砂、石应储存在平整的场地上,避免受潮;- 储存场地应保持清洁,防止杂物污染砂、石;- 避免砂、石与其他腐蚀性物质接触,防止质量受损。
3. 混凝土添加剂的储存和保护:- 添加剂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仓库中,避免受潮;- 库房应保持清洁,防止杂物污染添加剂;- 避免添加剂与其他化学物质接触,防止质量受损。
四、混凝土进场检验1. 混凝土的外观检查:- 检查混凝土的颜色、坍落度、表面平整度等;- 检查混凝土中是否存在裂缝、气泡等缺陷。
2. 混凝土的物理性能检验:- 进行抗压强度试验,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 进行抗渗透性试验,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
3. 混凝土的含水率检验:- 采集混凝土样品,进行含水率测试;- 确保混凝土的含水率符合要求,避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进场控制要点混凝土收面时间与要求
混凝土进场控制要点混凝土收面时间与要求1.混凝土进场控制的要点(1)供应商选择与评估:选择有较高信誉度和优质混凝土供应商,并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包括对供应商的生产能力、质量控制系统、设备设施、资质证书等进行核实。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具体施工要求和工程特点,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包括水灰比、砂浆比、石灰石比例等。
(3)运输和储存方式:混凝土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容易受到水分和温度的影响,因此要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储存方式,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不受损。
(4)现场检测和验收:在混凝土进场时,进行现场检测和验收,包括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密度、含气量、流动性等指标,以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
(5)施工时间安排:根据具体施工进度和施工工艺要求,合理安排混凝土进场时间,确保施工现场的连续性和效率。
2.混凝土收面时间要求混凝土收面时间是指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开始进行收面工作的时间。
(1)一般混凝土面层:一般情况下,水平面层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立即进行收面,以确保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滑度。
(2)特殊混凝土面层:对于一些特殊要求的混凝土面层,如地坪、外墙装饰等,需要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定时间内进行收面,以保持其表面的质量和外观效果。
(3)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如桥梁、坝体等,需要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一段时间后进行收面,以避免混凝土内部温度差引起的裂缝和变形。
(4)高强度混凝土:高强度混凝土的收面时间一般较短,需要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尽快进行收面,以避免混凝土的强度损失和外观缺陷的发生。
需根据不同工程具体要求和混凝土性能来确定收面时间,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同时,在进行混凝土收面时,还应根据具体要求采取适当的收面方式和工具,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一、原材料质量控制1.水泥: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对于每批进场的水泥需要进行检测。
检测项目包括水泥标号、初凝时间、强度等。
2.砂、石:砂和石材需满足建筑工程规范中的要求。
必要时可以进行粒径分析、含泥量检测等。
3.水:供混凝土配制的水需符合国家标准,禁止使用沉湿土或含油污染的水源。
二、生产控制1.配合比的合理选择: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的特性,确定合理的配合比。
要考虑水灰比、砂率、石粒配合等因素。
2.混凝土搅拌工艺:要掌握合适的搅拌时间和搅拌顺序,确保搅拌均匀。
同时要注意减少泥集聚和气泡的产生。
3.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振捣、分层和温度变化等现象,避免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影响。
三、现场施工控制1.浇筑过程控制:在施工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模板的布置和加固符合要求。
要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浇筑高度,避免产生冲刷和分层现象。
2.凝结养护:合理的养护措施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施工后需要及时进行养护,包括浇水养护、覆盖保湿和喷雾养护等。
四、质量检测控制1.混凝土强度检测: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取样和试件制备,并进行适时的强度试验。
可以通过试验结果判断混凝土的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抗渗检测:可以通过氯盐离子渗透试验等方法,检测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如果抗渗性能不合格,需要及时找出原因并采取处理措施。
3.减水剂添加量检测:减水剂的添加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坍落度,通过检测减水剂的添加量,可以判断混凝土配合比是否合理。
以上措施只是其中的几项,实际的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调整。
通过以上的控制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引言概述:混凝土作为建造材料的重要组成部份,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造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在混凝土进场阶段,必须采取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的四个方面。
一、原材料检验1.1 水泥检验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进场阶段,应对水泥进行检验,包括外观、标称强度等指标。
外观应无结块、凝结物和异物等,标称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1.2 骨料检验骨料是混凝土中的填充材料,其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在进场阶段,应对骨料进行检验,包括粒径、含泥量、含水率等指标。
粒径应符合设计要求,含泥量和含水率应在合理范围内。
1.3 混凝土添加剂检验混凝土添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如增加流动性、减少收缩等。
在进场阶段,应对混凝土添加剂进行检验,包括外观、含固量等指标。
外观应无结块、凝结物和异物等,含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二、搅拌设备检验2.1 搅拌机检验搅拌机是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设备,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在进场阶段,应对搅拌机进行检验,包括外观、搅拌效果等指标。
外观应无破损和松动部件,搅拌效果应均匀且无明显结块。
2.2 水泥罐检验水泥罐是存放水泥的设备,其质量对水泥的储存和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在进场阶段,应对水泥罐进行检验,包括外观、密封性能等指标。
外观应无破损和渗漏,密封性能应良好,防止水泥受潮。
2.3 称重设备检验称重设备是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其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混凝土配比的准确性。
在进场阶段,应对称重设备进行检验,包括称重准确性、显示准确性等指标。
称重准确性应在合理范围内,显示准确性应与称重准确性相匹配。
三、生产工艺控制3.1 配比控制混凝土的配比是保证混凝土强度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在生产工艺控制阶段,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配比,确保水灰比、骨料比等指标符合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
1、商品混凝土进场检查环节
(1)混凝土浇筑前必须进行开盘鉴定。
对于本批次混凝土必须符合现场施
工需要的配合比,设计强度,浇筑部位应和商品混凝土供用单相符合。
项目部必须提前24小时将商品混凝土需用量和设计强度报商品混凝土站,提前1小时通知其开盘。
运至现场商品混凝土不得长时间积压,商品混凝土运输车要始终保持运转。
(2)重点把控:对于进场商品混凝土应逐车对其坍落度检测,对于塌落度
不合格的商品混凝土坚决退回。
商品混凝土出场超过3小时的不得进场,配合比和强度等级与开盘报告不符的不得进场。
泵车或地泵安放位置应合理,泵送管道布设科学并对其提前做好测试。
在现场等待的运输车辆必须保持滚动。
随机抽取运输泵送车泵送至浇筑点的混凝土进行试块制作和养护。
对不同强度,不同部位的混凝土应分别浇筑。
项目部做好交底工作,避免无组织,无交底造成质量事故。
2、混凝土进场后坍落度控制
混凝土进场后第一车、第三车安排试验人员进行坍落度试验。
(1)混凝土坍落度试验
坍落度的测试方法:用一个上口100mm、下口200mm、高300mm喇叭状的塌落度桶,灌入混凝土分三次填装,每次填装后用捣锤沿桶壁均匀由外向内击25下,捣实后抹平。
然后拔起桶,混凝土因自重产生塌落现象,用桶高(300mm) 减去塌落后混凝土最高点的高度,称为塌落度。
如果差值为10mm,则塌落度为
3、试块留置
混凝土试块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取样。
(一) 标准养护试块取样与留置原则
(1)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勺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 次;
(2)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 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 次;
(3) 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寸,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 得
少于一次;
(4) 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一组为 3个立方体试块)标准养护试块。
(二) 同条件养护试块取样与留置原则
(1)结构实体同条件试块(混凝土结构验收的重要依据):
同条件养护试件所对应的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应由监理 (建设)、施工等各 方共同选定;
根据既体现结构重要部位又适度控制实体检验数量的原则,重要部位建议如 下:竖向构件中的墙、柱,水平构件中跨度 > 8*1 勺梁、跨度》5m 的单向板、跨度 > 6m 的双向板、预应力混凝土梁、跨度》2m 的悬挑梁板,若有工程不满足上述条 件,则应按规范 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不宜少于 10组,且不应少于3 组”项目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此为依据与监理协商确定。
(2) 拆模同条件试块(判定混凝土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的强度)
10
混凝土坍落度试验
,按每一施工流水段至少留置一组同条件试块;
(3)达到受冻临界强度同条件试块(控制冬季施工竖向结构模板拆除),按每一施工流水段至少留置一组同条件试块;
(4)掺加防冻剂混凝土同条件试块(检验掺加防冻剂混凝土质量),按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至少留置一组同条件试块;
(三)抗渗混凝土试块留置原则
(1)抗渗混凝土的标养、同条件养护试块留置原则见前(一)、(二)条;
(2)抗渗试块留置原则:连续浇筑混凝土每500m3应留置一组抗渗试块(一组为6个抗渗试块),且每项工程不得少于两组。
配合比调整时,应相应增加试
块的留置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