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字号

合集下载

古代名人字,号,谥号

古代名人字,号,谥号

古代名人字,号,谥号中国古人的和现代一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用来代表个人的符号。

我们现在称某人的名字是什么与古人是不同的。

古人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用途。

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死后有谥号。

《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周道也。

”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

自称用名,称人以字。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

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如:东汉创制地动仪的衡字平子、“击鼓骂”的文学家祢衡字正平,他们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诗人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游”也是同义。

“名”和“字”有意义相辅的,如:东汉“举案齐眉”的文学家梁鸿字伯鸾,“鸿”、“鸾”都是为人称道的两种飞禽;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咎”是过错),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名”和“字”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元代书画家孟頫字子昂他们“名”、“字”中的“熹”与“晦”、“頫(俯)”与“昂”都是反义。

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书古典,如: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谓德操”句。

唐代文学家陆羽(著有《茶经》,后世尊为“茶神”)字鸿渐,是取自《周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古人的“名”、“字”还常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

先时,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长幼,如伯夷、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

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宋代文学家轼、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

除了名、字,有些古人还有号。

“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

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特别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包括斋名、室名等)。

如唐代白的青莲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轼的东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燮的板桥等,都是后人熟知的;有些别号的使用率甚至超过本名(如东坡、板桥等)。

古人的字号有什么区别

古人的字号有什么区别

古人的字号有什么区别?在我国古代,男子到了20岁的年纪,就要行冠礼,取表字。

《礼记檀弓》:幼名,冠字。

中的冠字就是这个意思。

《史记老子列传》:姓李氏,名耳,字伯阳。

屈原的《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取字以后,为了表示尊敬,除在君、父前外,一般称字而不称名。

《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

号指人名和字以外的称号。

如东晋诗人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号又称别号,如李白,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姜夔,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

别号有时也称别字,如《南史梁武陵王纪传》:大智,纪别字也。

字:也叫表字,往往与名字有关系,或者是名字在某种意义上的一个衍生。

比如苏轼,字子瞻,是由轼而想到登车远望;而苏辙字子由,则是由于辙是到车子由此驶过的痕迹。

号:也叫别号、雅号,与名字就无任何联系了。

有指地为号的:如苏轼号东坡居士,就
《集古录》一千卷,是指他在黄州住的东坡而言;欧阳修号六一居士则是说他自己要有六个一:
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老翁乐于其间。

在古代长辈叫小辈一般是称名而不称字,而对平辈和尊辈一般是称字不称名。

除了名和字外,古人还有很多的号。

如,李白幼年时在四川绵州青莲乡呆过,就自号青莲居士;杜甫当过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称他杜工部;扁鹊是传说中上古的名医,而战国时秦越人医术高明,后人称之为扁鹊。

高考文学常识-中国古人的姓氏字号

高考文学常识-中国古人的姓氏字号

高考文学常识-中国古人的姓氏字号
1、古代中国有许多姓氏,有些姓氏的来源已经不可考,但大
多数姓氏都有其特定的来源和意义。

2、古代中国的姓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宗祠、家族、地名、职业等命名的;另一类是以谥号、字号、号称等命名的。

3、谥号是指赐给贵族、武将的尊号,常以“臣”、“子”、“字”、“号”等字开头,如曹操的谥号为“孟德”,刘备的谥号为“玄德”;
4、字号是指赐给秀才、士大夫的称号,常以“公”、“子”、“字”、“号”等字开头,如苏轼的字号为“子瞻”,陆游的字号为“文心”;
5、号称是指赐给普通百姓的称号,常以“号”、“名”、“头”、“号”等字开头,如曹植的号称为“花间游”,李白的号称为“青
莲居士”。

中国古代文人字号

中国古代文人字号

文学常识1.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主要作品:《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等主要成就:实行屯田制,安抚流民消灭群雄,统一北方,奠定曹魏政权的基础开创建安文学,提倡薄葬谥号:武皇帝庙号:太祖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3.杜甫: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1]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别称):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4.马致远:(约1251年-约1321年至1324年间),一说字千里,号东篱,元朝(今北京)人,著名戏曲家、作家、散曲家、杂剧家,被后人誉为“马神仙”,还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其作品《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马致远所作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中国古代文人字号

中国古代文人字号

1、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

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

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2、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3、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

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4、袁枚(公元1716—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

他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才华出众,诗文冠江南5、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南宋爱国诗人。

杜甫号少陵野老、少陵杜甫生平[唐代]诗人。

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自号少陵野老6、韩愈——韩昌黎(郡望),韩十八(行第),韩吏部(官至吏部侍郎),韩文公。

7、苏轼——东坡居士(曾在黄州城东一坡地自耕),诗神(诗挥洒自如),苏赵郡(郡望),苏学士(官名)。

8、王安石——半山(曾隐居江宁半山),王文公(谥号),王临川(籍贯),王荆公(爵名)。

9、李白——诗仙(雄浑奔放),青莲居士(曾住四川青莲),李谪仙(才气横谥),李十二(行第)。

10、杜牧——杜紫薇(曾写过《紫薇花》),小杜(有别于杜甫)。

11、贺知章——诗狂(秉性放达),四明狂客,贺八(行弟),贺秘监(宫至秘书监)。

12、王维——诗佛(佛教意味),王右丞(官名)。

13、白居易——白二十二(行第),白司马(官名),诗魔(写诗刻苦),白香山(地望),香山居士。

14、秦少游——秦七(行第)秦学士(官名)山抹微云君(山抹微云)。

15、黄庭坚——黄八(行第),涪翁(贬为涪州别驾),山谷道人(读于潜山县山谷寺),贫乐斋。

16、柳宗元——柳八(行第)柳河东(山西永济,地望)柳柳州(官地)。

17、李清照——易安居士(盼望生活安定,住处为易安室)。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姓名字号谥号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姓名字号谥号

(1)别人赠号 1)以其轶事特征为号。如李白,人称谪仙 人。宋代贺铸因写了“一川烟柳、梅子黄时雨” 的好词句,人称贺梅子。张先因写了“云破月 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 “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三句带“影”字的 好诗,人称“张三影”。 2)以官职、任所或出生地为号。王安石称 王临川;杜工部(杜甫);贾长沙(贾谊); 王右军(王羲之);汤显祖称汤临川。 3)以封爵、谥号为号。如王安石,谥号文。 诸葛亮封武乡侯,人称武侯。司马光,封温国 公。岳飞,谥号武穆等。
文人雅士们成年后自己起的,所以也叫“自号”,它是名
和字之外别起的一种称谓,因而也叫“别号”。
5.何谓号
例:
欧阳修贬官滁州时作《醉翁亭记》,自号“醉翁” ;贬 官蔡州时, 作《六一居士传》,改号“六一居士”,自 称家中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 一张、棋一局、酒一壶,再加上自己老翁一个,合而为 “六一”。
法度”。(秦始皇名赵正)
民国时期,避讳才退出历史舞台。
避讳
3.避讳的方法 ①改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剪击 荆。”(秦始皇的父亲名子楚,于是把楚地改为 “荆”。) 《汉书》中,凡“邦”皆改为“国”。 东汉时将秀才科改名为茂才科。 唐时改观世音菩萨为观自在菩萨,或改作观音菩萨。
《穀梁传·文公十二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 夫”。
古人的名、字、号
3.名、字的区别
“名者,己之所以事尊,尊者所以命己;字则己之所以接卑,
卑者所以称己”(《太平御览》卷362“名”字条下所引
《秦记》)
敬称、尊称、下对上称字;自称、谦称、上对下称名。
平辈之间一般都称字,只有在很熟悉的朋友之间才称名,
古人的名、字、号

古代男子好听的字号

古代男子好听的字号

古代男子好听的字号《古代男子好听的字号》在那遥远的古代,男子们不仅有名,还有字和号呢!这字和号可不像咱们现在的小名,那讲究可多啦!你想想看,要是一个男子走在大街上,别人称呼他的字或者号,是不是感觉特别有范儿?就好像武侠小说里的大侠,一报出自己的字号,那威风劲儿,简直让人羡慕得不行!比如说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这“青莲居士”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有诗意?仿佛能让人看到他在一片青莲之中,悠然自得,饮酒作诗的画面。

再比如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东坡居士”这四个字,是不是能让你联想到他在东坡那块地上,挥汗如雨,却又乐观豁达的模样?那古代男子为啥要有字号呢?这就好比咱们现在有大名和小名,大名是正式场合用的,小名是家里亲近的人叫的。

字呢,是成年之后,朋友之间互相称呼的,显得亲昵又尊重。

号呢,更多的是表达自己的志向、情趣或者生活的环境。

咱们来瞧瞧那些好听的字号背后都有啥故事。

有个叫“幽栖居士”的,你一听这名字,是不是觉得这人肯定是个喜欢安静,找个幽静的地方隐居起来的雅士?说不定他的家里周围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每天清晨被鸟儿的歌声叫醒,晚上伴着月光入眠。

哎呀,这生活,多惬意啊!还有“六一居士”,你是不是会好奇,为啥叫六一呢?难道是他六月一日出生的?哈哈,才不是呢!是因为他有六个一: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他这一个老翁。

这是不是特别有意思?古代男子取字号可讲究啦!有的根据自己的出生地,有的根据自己的爱好,还有的根据自己的理想。

比如说,一个出生在泰山脚下的男子,可能就给自己取号“泰山郎”,多有气势!要是一个喜欢读书的男子,说不定就叫“书痴子”,这是不是特别形象?我就常常在想,如果我能穿越回古代,给自己也取一个字号,那该多好呀!我可能会叫“清风客”,因为我喜欢那自由自在、像清风一样的生活。

或者叫“星辰梦”,想象着自己能追逐着星辰,实现大大的梦想。

你们说,古代男子的字号是不是特别有趣?这可比咱们现在单纯的名字有意思多啦!他们通过字号,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追求,让人一听就能对他们有个初步的了解。

古代文人的字号

古代文人的字号

古代文人的字号古代文人对于字号的选择,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个人表达和身份认同方式。

字号既是一个人的笔名,也是一个人的文化符号和艺术特征。

在古代,字号的选择与文人的修养、学识和个人情感息息相关。

本文将以“古代文人的字号”为题,探究古代文人字号的特点和意义。

一、古代文人字号的来源古代文人字号的来源多种多样,可以是自己取的、师长赐予的、朋友或同辈所授的,甚至是出于自然景物或个人经历而得。

这些字号往往带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个人情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启示作用。

例如,唐代文人杜甫的字号“少陵野老”,既反映了他的贫寒和辛酸经历,也寄托了他对社会的关注和未来的希望。

这样的字号不仅能够表达文人独特的情感和境遇,还能够为他们的作品增添一份深情和内涵。

二、古代文人字号的特点古代文人字号的特点在于朴实、含蓄和深远。

字号往往由于其富有文化内涵、独特的意义和笔画形态被广泛接受和喜爱。

这些字号多以古诗词、历史人物、自然景观等作为命名的灵感来源,通过其含义和象征来表达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心灵追求。

例如,宋代文人苏轼的字号“东坡居士”,既突出了他对山水的热爱和志趣的个人特点,也展现了他追求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这样的字号不仅为苏轼的作品增添了文化内涵,也成为他个人艺术符号的代表。

三、古代文人字号的意义古代文人字号的意义深远而丰富。

字号不仅仅是一个姓名的替代,更是文人以及其作品的代表和象征。

文人通过字号表达自己的审美追求、学识修养和创作理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字号还能够带给读者更多的联想和思考。

读者通过字号的含义和象征来理解文人的作品,从而更深入地欣赏和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

字号成为作品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为文人与读者之间的心灵交流提供了更为广阔和鲜明的空间。

文人字号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

字号能够成为文人个人品格和作品特色的象征,被广泛引用、传颂和吟诵。

文人字号的存在使得文化传承和文学交流更为丰富多彩,开创了各个时代的文化风貌。

古人姓名字号的由来

古人姓名字号的由来

古⼈姓名字号的由来古⼈的姓名字号,究竟是怎么⼀回事?古⼈的称谓很复杂,穷其⼀个⼈的姓名字号,⼀般可能有五个:⼩名、⼤名、字、⾃号、谥号。

⽐如,司马相如的⼩名就叫狗⼉。

能⾃⼰做主的字和⾃号,理论上可以⽆限多,那就说不清究竟有⼏个名字了。

(⼀)关于名名,会意。

甲⾻⽂字形。

从⼝⼣。

本义是⾃⼰报出姓名和起名字得意思。

古⼈幼时命名,这个必须由长辈定。

成年(男20岁、⼥15岁)取字,这个由⾃⼰定。

不过,也不是没有例外,万⼀成了孤⼉呢?或者其他什么原因,⾃⼰也是可以给⾃⼰取名的。

有《乐府诗集》说:“秦⽒有好⼥,⾃名为罗敷。

”⼀般说来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当然,毫⽆关联也未尝不可?下⾯我们要说这个问题。

(⼆)关于字字,也叫表字,就是别名。

别名是⾃⼰取的,因为古代名⼀定得长辈取,⾃⼰不满意怎么办?那我⾃⼰给⾃⼰取⼀个别名。

⽐如杜甫,字⼦美,所以你与杜甫见⾯的时候,⼤叫⼀声“杜⼦美”,他肯定很⾼兴。

为什么呢?因为在古⼈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礼貌,更是表达⼀种尊敬。

同理,称司马相如为司马长卿,司马迁为司马⼦长,李⽩为李太⽩,杜甫为杜⼦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瞻,苏辙为苏⼦由,等等。

不过,你要是称赵匡胤为赵元朗,不知道后果如何。

(三)关于号号⼜叫别号、表号。

这⾥有两种情况:第⼀种是字号(⾃号)。

⾃⼰给⾃⼰取个⾃称。

可能很多⼈就纳闷了,怎么还取?“字”不是⾃⼰给⾃⼰取的名么?⾃⼰给⾃⼰取了“字”,还意犹未尽,或者说这个“字”,表达不完我⾃⼰对⾃⼰的评价,那我就取个号。

所以,⼀般只⽤于⾃称。

⾼⼤上的说法是,以显⽰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其实就是⾃⼰对⾃⼰的评价,那意思是我就这这么⼀个⼈。

既然是⾃⼰夸⾃⼰,理当所然,见⾯称对⽅对⼈称号也是⼀种敬称,意外之意,你认同他⾃⼰对⾃⼰的评价,⼈家当然⾼兴了。

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号六⼀居⼠,苏轼号东坡居⼠,陆游号放翁,李清照号易安居⼠,陶潜号五柳先⽣,⽩居易号⾹⼭居⼠,李⽩号青莲居⼠,杜甫号少陵野⽼等等。

古人的姓名与字号

古人的姓名与字号

古人的姓名与字号
古人的姓名字号解说
【名】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区别】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古人的姓名字号

古人的姓名字号

古人的姓名字号古人的姓名字号我们今天的中国人,大多只有一姓一名。

但在古代,人们的姓名远没有这么简单。

在通常的情况下,除了姓和名以外,还有字(表字)、号等。

我们今天常说的某某人叫什么名字,其:“名字”一词,在古代代包括“姓”、“名”、“字”三个部分,三者各有各的性能和作用,是三个各自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整古人刚生下不久就有了名,长大以后要取字,两者相连,通称名字。

关于二者的作用,清朝人王应奎曾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

”意思是说,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字则是表示德行的。

二者性质不同,用途也不大一样。

一般说来,古时候,名是阶段性的称呼,小时候称小名,大了叫大名。

等有了字,名就成了应该避讳的东西,相称时也只能称字而不称名。

名与字在多数情况下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代号,尽管用途不尽相同,二者之间还是有联系的。

古人大多因名取字,名与字内容毫不相干的情况几乎见不到。

如三国时的名将张飞,字翼德,在这—名字中,“飞”是名,“翼德”则是对“飞”的解释,因为“飞”就是“翼之德”(翅膀扇动而造就的功德)。

又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名与字之间也有联系,即“居易”是因,“乐天”是果,只有居处安宁,才能知命而乐天。

古人的名有多种种类,字也有不同用途。

起初,人们取字非常简单,往往只取一字,与“子”、“伯”、“仲”、“甫”等表示年龄阶段的字相连。

如孔子弟子颜回字子渊,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这些名字中的“渊”、“牛”、“弓”就是他们的字。

当然,有些人取字时干脆只用一字,不加别的字辞,如陈胜字涉,项羽字籍等即是。

东汉以后,人名取字才越来越讲究,情况也越来越复杂。

人们在有了名以后,往往把取字看得很重要。

有些人在取字时注重效法古人,取字“士则”、“思贤”、“师亮”等等;有些人则寄托对当事人的厚望,取字“温叟”(长寿不天)、“永全”等等。

这些,无不含有深刻的意义。

古人除有名、字外,又多取号以代替名字。

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

早在周朝时,人们就已经开始取号。

古代名人字号

古代名人字号

古代名人字号、
司马迁——名:迁,字:子长//苏轼——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李格非——名:格非,字:文叔//屈原——名:平,字:原;又紫云名:正则,字:灵均//韩愈——名: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蒲松龄——名: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
生//沈括——名:括,字:存中/白居易——名: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文天祥——名: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欧阳修——名: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杜牧——名:牧,字:牧之//杜甫——名: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李白——名: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柳宗元——名: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李商隐——名:商隐,字:义山,号:玉生//王羲之——名:羲之,字:逸少,世称:王右军//王安石——名: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袁枚——名: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陶渊明——名:渊明,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曹操——名: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刘禹锡——名:禹锡,字:梦得//李煜——名: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范仲淹——名:仲淹,字:
希文//柳永——名: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世称:柳七、柳屯
田//陆游——名:游,字:务观,号:放翁//辛弃疾——名: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孟浩然——名:浩然,字不详//晏殊——名:殊,字:同叔//王勃——名:勃,字:子安//岳飞——名:飞,字:鹏
举//王维——名:维,字:摩诘//孔子——名:丘,字:仲尼//孟子——名:轲,字:子舆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庄子—
—名:周//荀子——名:况//韩非子——名:非//李密——名:密,又名:虔,字:令伯。

古人起字号的讲究

古人起字号的讲究

古人起字号的讲究古人起字号的讲究古人重视名字的内涵,通常的惯例是先起名,待成年之后根据名的含义起个字号。

并且有四种起字号的惯例:1.意义相同的:即表字和名意义相同,相通,是并列关系,所以又叫“并列式”。

如屈平,字原。

广平曰原,意思相同。

颜回,字子渊。

渊,回水也,意思相同。

宰予,字子俺。

予,俺也,意思相同。

2.意义相近的: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为辅助,称做“辅助式”。

如:梁鸿,字伯鸾。

鸾和写都是飞禽,但不是一种,鸿雁和鸾凤可以互为辅助。

陆机,字士衡。

机、衡都是北斗中的星名,互为辅助。

郑樵,宇渔仲,樵是打柴的,渔是钓鱼的,《大海》,常为侣伴,互相辅助。

3.意义相反的:即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这种情况可称为“矛盾式”,如:曾点,字皙。

点为黑污,皙为白色。

朱熹,宇元晦。

熹是天亮,晦是黑夜。

刘过,字改之。

改了就不为过错。

4.意义相顺的:即表字与名往往出自一句话中,意思相顺,而且字为名的意思作补充解释或修饰,这种情况,可称做“扩充式”。

如:徐干,字伟长。

《孔丛子》曰:“非不伟其体干也。

”名和字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而且字对名作了补充解释。

曹操,字孟德。

《荀子·劝学》篇说:“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

”字和名在一句话里,合成德操,即道德操守,字对名作了修饰性解释和补充。

赵云,字子龙。

《周易》说:“云从龙,风从虎。

”名和字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

而起字号的另一原因是,古人受礼遇文化的影响,认为名是父母取之,因此叫名的人也只有长辈。

而同辈人若叫对方的名,除非是极好的朋友否则就有不礼貌的嫌疑。

因此在古人成年之后则要起个字号,以方便别人叫之。

而字号则必须与其名意义相辅相成,因此也就有了上面4条规矩。

古代的字号——精选推荐

古代的字号——精选推荐

供他人称呼的字1、“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

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2、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种①同义反复。

如屈原名平,字原,广平为原。

孔子学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颜回字子渊,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属此类。

②反义相对。

晋大夫赵衰(减少意)字子馀(增多)。

曾点(小黑也)字晳,色白也。

唐王绩字无功,朱熹(火亮)字元晦,元赵孟頫字子昂,晏殊字同叔。

③连义推想。

赵云字子龙(云从龙);晁补之,字无咎;苏轼,字子瞻(《左传僖28年》:“君冯轼而观之”);岳飞字鹏举。

从以上三类可以看出,字与名有密切关系,字往往是名的补充或解释,这叫“名字相应”,互为表里,故字又称作“表字”。

这三种是主要的,另外还有以干支五行命字,以排行命字,或者字行加排行,字后加父(甫)的情况一般也归入字的范围。

命字方面与命名同样,有着时代气息,一个总的趋向是美词化和尊老化,在尊老化方面更加明显。

唐宋以后,由于理学加强,一些繁文缛节越来越多,读书人之间在称呼上也大做文章,称字,是为了表尊敬,但时间长了之后,渐感称字还不够恭敬,于是又有了比字更表恭敬的号。

3、古人为什么起字和号现在的人,大多数有“名”,无“字”,所以当我们说到“名字”的时候,通常指的仅仅是人的名,或姓名。

可是,在古代多数人,尤其是做官的和知识分子既有“名”又有“字”,有些人名、字之外还有“号”。

4、何谓名、字所谓“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即个人在社会上所使用的符号。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称“表字”。

《礼记·檀弓上》说:“幼名、冠字。

”《疏》云:“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古人的字号是怎么起的

古人的字号是怎么起的

导语:古人皆有字号,尤以文人居多,以字号彰显自身的文化内涵。

让我们了解一下古人是怎么起号的。

古人的名字中除了姓、氏、名、字外,还经常有个“号”,比如,李白姓李名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那么,古人名字里的“号”又是怎么回事呢?“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

称别人的号是为了表示尊敬,自己称号一般只用于自己的`作品中。

早在周朝时,人们就已经开始取号。

对此,《周礼》解释说,“号,谓尊其名,更为美称焉”,意思是说,号是人在名、字之外的尊称或美称。

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特别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包括斋名、室名等)。

如我们熟知的唐代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宋代苏轼号东坡居士、辛弃疾号稼轩居士,明代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清代郑燮号板桥等。

宋以后,文人之间大多以号相称,有些别号的使用率甚至超过名、字,如苏东坡、郑板桥。

到了明清时代,人们把取号视为一种时髦,上至皇帝,下至一般黎民百姓,几乎人人有号。

号不像取姓名那样要受家族、行辈的限制,而是由使用者本人所起,因而可以更自由地抒发或彰显使用者的某种审美趣味。

别号中常见的“道人”、“山人”、“居士”、“翁”、“叟”之类就是自号者鄙视利禄、看透红尘的志趣体现。

宋代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即所谓的六个“一”: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加上他本人一老翁,足见其审美品位!欧阳修还有个“醉翁”的号,想必大家也会想到他在《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那样动情的心志抒发吧。

当然,也有很多官僚缙绅和封建文人所取的各种动听的别号只是附庸风雅、沽名钓誉的幌子而已。

古人字号

古人字号

唐五代词人略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贺知章评李白,李白亦自诩)。

“诗仙”。

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后由唐肃宗赐名“志和”,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

韦应物,字号无考,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刘禹锡,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有“诗豪”之称。

世称“刘宾客”。

温庭筠,字飞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

皇甫松,字子奇,自号檀栾子。

李璟,字伯玉,初名景通,南唐中主。

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后主。

和凝,字成绩,契丹称他为“曲子相公”。

韦庄,字端已。

与温庭筠并称温韦。

《花间集》共录十八家,自温庭筠、皇甫松外,凡十六家,为五季时人。

十六家中,除韦庄外,蜀人有十二人之多,列举如下(薛昭蕴、牛峤、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敻xiong、魏承班、鹿虔扆yǐ、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

孙光宪,字孟文,自号葆光子。

冯延巳,又名延嗣,字正中。

另张泌、成幼文、韩熙载、潘佑、徐铉(其弟徐锴)、汤悦,俱有才名。

北宋词人略晏殊,字同叔,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

又称柳七,世称柳屯田。

以“白衣卿相”自许。

张先,字子野,人称张三中,自称张三影。

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贺铸,字方回,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绝丑,人称贺鬼头。

亦称贺梅子。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谥“文”。

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

晏殊第七子。

李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

周紫芝,字少隐,号竹坡居士。

葛胜仲,字鲁卿,卒谥文康。

葛立方,字常之,自号懒真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的古代女子无字。男子在20岁弱冠时有父赐字,女子则无。但这只是普遍现象。 像薛涛,字洪度;鱼玄机,字幼微,又字慧兰;再如李冶,字季兰,又字秀兰。
古人字号例举
陶渊明 字元亮 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 贺知章 字季真 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 王昌龄 字少伯 没有号 杜甫 李白 字子美 号少陵野老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最典型的要属三国时东吴孙氏弟兄了。 孙策为长子取字伯符; 孙权为次子取字仲谋; 孙翊排行老三,取字叔弼; 孙匡排行老四,取字季佐。
姓名字号解说.2
还有在表字上用“子”的情况也很多, 因为“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 所以人们喜欢用它, 如孔桩,字子思;仲由,字子路; 司马迁,字子长;曹植,字子健; 苏轼, 字子瞻;杜甫,字子美;袁枚,字子才。
5.意义相延的:即表率意为名字意思的延伸。这种情况可称之为“延伸式”。 如:李白,字太白。太白指太白金星,这是对太意的延伸。 杜牧,字牧之。牧之即放牧,延伸解释了牧的含义。 杨达,字士达。士达,即士进的意思,进一步延伸了达的含义。 丘锡,字永锡。永锡是“永锡难老” 的省约,出自《诗经· 鲁颂》,延伸了锡的含义。
古人小名.2
如: 晋献公小名虿,虿是蝎子的意思;郑庄公出生时难产,所以取小名为“寤生”;还有些乳名,记 载着小儿襁褓中的经历,
如东晋末年的大诗人谢灵运出生旬日,便被送到杜冶家哺养,至15岁方归本籍,故乳名“客 儿”。
古代名人最爱起什么小名?
古代名人小名都以俚俗丑贱为原则,上起贵胄王孙,下至贩夫走卒,莫不如此,这与从正面体 现社会秩序和生活理想的典雅好听的人名迥然不同,由此构成中国姓名文化中乳名类的一个共 同特色。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长辈对小儿钟爱怜惜之至,惟恐不能顺利健康地成长,遂有意标示卑贱, 用逆反方式掩饰亲昵的感情。
白居易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刘禹锡 字梦得 晚年自号庐山人
古人小名.1
古代名人起小名的七大方法:
1、以排行为名: 如南朝齐武陵王萧晔,是齐高帝萧道成的第五个儿子,乳名叫“阿五”;梁元帝萧绎排行第七,乳名叫“七 符”。 2、在特定的字前加一个通行字而成小名。最常见的是“阿”字,如上文所说的曹操、刘禅,等等。 3、在特定的字后加一个通行字成小名,以连带“奴”与“儿”字的乳名为多。
3.意义相反的:即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这种情况可称为“矛盾式”, 如: 曾点,字皙。点为黑污,皙为白色。 朱熹,宇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 刘过,字改之。改了就不为过错。
4.意义相顺的:即表字与名往往出自一句话中,意思相顺,而且字为名的意思作补充解释或修饰,这种情况,可称做“扩充式”。 如:徐干,字伟长。《孔丛子》曰:“非不伟其体干也。”名和字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而且字对名作了补充解释。 曹操,字孟德。《荀子· 劝学》篇说:“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字和名在一句话里,合成德操,即 道德操守,字对名作了修饰性解释和补充。 赵云,字子龙。《周易》说:“云从龙,风从虎。”名和字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
这些表字虽然常见,但是与本名联系不大,实际上伯、仲、叔、季和 子,还不是真正的表字,而它们后面的那个字如“策”、“权”、 “思”、“ 长”、“美”等才是表字的主要成分。
这个主要成分与本名意义是有联系的,下面分别作介绍:
字号.1
古人重视名字的内涵,通常的惯例是先起名,待成年之后根据名的含义起个字号。 并且有四种起字号的惯例:
1.意义相同的:即表字和名意义相同,相通,是并列关系,所以又叫“并列式”。 如:屈平,字原。广平曰原,意思相同。 颜回,字子渊。渊,回水也,意思相同。 宰予,字子俺。予,俺也,意思相同。 2.意义相近的: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为辅助,称做“辅助式”。 如:梁鸿,字伯鸾。鸾和写都是飞禽,但不是一种,鸿雁和鸾凤可以互为辅助。 陆机,字士衡。机、衡都是北斗中的星名,互为辅助。 郑樵,宇渔仲,樵是打柴的,渔是钓鱼的,《大海》,常为侣伴,互相辅助。
字号.2
而起字号的另一原因是,古人受礼遇文化的影响,认为名是父母取之,因此叫名的人也只有长辈。 而同辈人若叫对方的名,除非是极好的朋友否则就有不礼貌的嫌疑。 因此在古人成年之后则要起个字号,以方便别人叫之。 而字号则必须与其名意义相辅相成,因此也就有了上面5条规矩。 (三)古时怎样称呼名和字 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在人 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 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 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 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产生了我国特有的“避讳”制度。 这里暂时不说,下边再详细介绍。
姓名字号解说.1
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 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 古人取表字十分讲究,情况也非常复杂,但仔细考察、分析、研究,也 是有规律可寻的。

如常见的有按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取字, 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还有个哥哥为老大,字孟跛。
字 号
古人的姓名字号解说
【名】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 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 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 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 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 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 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区别】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4、叠字成乳名,如小小、盼盼、奴奴、莺莺等。
5、人用畜名。 如孔丘的儿子小名为“鲤”,司马相如小名“犬子”,顾恺之小名“虎头”, 陶渊明小名“溪狗”,王安石小名“獾郎”,宋孝宗小名“小羊”等等。 6、男人女名。 这就是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在作祟,视女性与牲畜同为贱物,于是偏给爷们取个娘们名儿。 7、女人男名。 还是重男轻女的意识体现:生了女儿,还指望生儿子,便在女儿的小名上作文章,即如“招弟”、“引弟” 等。
而在有史可稽的材料中,以通行字“奴”来起小名的最多, 可以说,“奴”字是中国古代名人最钟爱的小名。 它最兴盛的时期是两晋南北朝以至隋唐五代。 例如,西晋文学家石崇小名“齐奴”,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小名“官奴”, 权臣吴敦小名“黯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陈后主陈叔宝,小名黄奴等等。
字号.3
在古代名和字连起来称呼,也是为了表示尊敬。有两种情况,值得我们 注意: 第一种情况是在先秦时期,当名和字连称时要先字后名。 如: 孔父嘉,孔子在宋国的祖先,“孔父”是字;“嘉”是名;姓为“公孙”。 叔梁纥(he),孔子的父亲,“纥”是名;“叔梁”是字;姓为“孔”。 孟明视,百里奚的儿子,“视”是名;“孟明”是字;姓为“百里”。 西乞术,蹇叔的儿子,“术”是名;“西乞”是字;姓为“蹇”。 白乙丙,蹇叔的儿子,“丙”是名;“白乙”是字;姓为“蹇”。 第二种情况是汉朝以后名字连称时,先“名”后“字”。 如: “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 阮瑀元瑜,汝南应场德进,东平刘桢公干…··” 这是曹丕《典论· 论文》中的一段话,提到“建安七子”名字连称,都是先名后字。 有人认为,表字的式 微和大陆的破四旧运动,及打压知识分子有关,认为“表字”是封建知识分子的象征,所以很多人弃字不用。 字一般有一言字、两言字和三言字。最多的是两言字。 字的构成的一些形式: 在字前加男子的尊称“子”字:如公孙侨字子产,杜甫字子美 在字前加排行字表示排行:孔丘字仲尼;也有只以排行作为字的。 在周朝,女子也有字。 但是其构成方式和男子不太一样。一般是在姓氏上冠以排行字作为字。 另外在古文中,名与字连称时,习惯上先称字后称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