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古代文化常识精选选择题(一)附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附答案)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附答案)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附答案)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贞元,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

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萎婉说法。

2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

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2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弹劾”是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

B.“经略”是指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

C.“世荫”是指在封建时代,子子孙孙因为先人或祖上有卓越的功勋而世袭官职。

D.“屯田”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有官屯与民屯之分,以官屯为主。

2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祜樘的年号。

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2021年3月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

2021年3月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
A.景德,宋真宗的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 4 年;以瓷器闻名的景德镇就是以这个年号 命名的。
B.江南,长江以南地区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先秦时期,江南属百越之地,曾经被 中原称为“吴越”。
C.三司使,古代官名,唐代中期以后,设户部、布政、盐铁等使,分管财政收支、租赋及 盐铁专卖。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 号。
C.“‘削三秩’指罚三次俸禄”“‘削秩’是一种经济上的处罚”错误。“秩”既指俸禄又指官 职级别,故“削秩”是指削职,“削三秩”指降官三级。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京察,与“大计”都是明代对官员的考核制度,但前者考察对象是京官,后者是外官。 B. 东宫,太子所居之宫,因方位得名。因“东”时属春,色属青,故又称“春宫”、“青宫”。 C. 乘传归,指乘坐驿车告老还乡,这是皇上给予退休臣子的一种殊荣。 D. 诰命,既指朝廷颁布的命令,又指明清时帝王、官府赐爵或授官的专用文书。
C 项,“租税的收入,作为他们俸禄外的奖赏”说法错误。食邑是中国古代卿大夫的封地。 封地的租税收入,作为卿大夫的俸禄,并不是作为“俸禄外的奖赏”。
1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庙号,开国皇帝庙号通常为太祖或高祖,第二代庙号多为太宗。 B. 契丹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西北地区,由耶律阿保机建国,国号为契丹。 C. 雍熙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纪年的一种名号,明清之前一个皇帝可有多个年号。 D. 君侯是一种尊称,秦汉时候称呼担任丞相的列侯,汉朝以后,成为对达官贵人的敬称。
重、正式的场合。文中指拜谒。
C(“学士始设于汉朝”错误,学士始设于魏晋南北朝。

2021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0文学文化常识-解析版

2021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0文学文化常识-解析版

2021中考语文真题汇编文学文化常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2021·山东济南·中考真题)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青鸟”是传说中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

B.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到谦辞和敬辞,“令堂”是谦辞,“高见”是敬辞。

C.“征蓬”指飘飞的蓬草,在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D.漏,是古代计时的器具。

“漏断人初静”中的“漏断”指深夜。

【答案】B【详解】“令堂”指对别人母亲的尊称。

是敬辞,不是谦辞。

故选B。

2.(2021·青海西宁·中考真题)下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他是豪放派代表词人,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B.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

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C.《战国策》记录了战国时期诸多谋臣策士精彩的谋略议论,《曹刿论战》是其中的名篇。

D.中国是礼仪之邦,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经常使用敬辞和谦辞。

敬辞如“令尊、赐教”等,谦辞如“家父、见谅”等。

【答案】C【详解】《曹刿论战》出自《左传》,不是《战国策》。

故选C。

3.(2021·辽宁盘锦·中考真题)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

著有诗文集《踪迹》,我们学过他的散文《春》《背影》。

B.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钱塘湖春行》和《卖炭翁》都是他的作品。

C.《刈草的孩子》是现当代诗人艾青的短诗,其中“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表现出艾青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D.《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帮助小人国阻止了一次敌国入侵,并答应了国王将敌人剩下的所有船只拖进港口的要求。

【答案】D【详解】D.有误。

在小人国,格列佛潜入海底,用绳子和子把不来夫斯古帝国的船只拖到利里浦特国,利里浦特不费一兵一卒就打败了敌国。

2021届高考常见5类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详解

2021届高考常见5类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详解

2021届高考常见5类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详解一、古代历法判断下列各句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的正误。

1.古代的纪时法比较特殊,如平旦、晡时、黄昏、人定等。

按时间先后来说,“人定”在“黄昏”之前。

(×)解析:“人定”在“黄昏”之后。

(《孔雀东南飞》中有“奄奄黄昏后,寂寞人定初”)2.旦日,太阳初出、天亮时,或指明天、第二天,也特指农历正月初一。

(×)解析:“旦日”有“初一”的意思,但没有“正月初一”的意思。

3.“十天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纪月、纪日。

(√) 4.阴历和阳历的区别在于阳历(公历)的年月日比阴历的要迟一个月左右,和我国的气象、物候的对应关系不如阴历强。

(×)解析:阳历的年月日比阴历的要早一个月左右。

5.“晦”,指阴历每月的三十日,这是古代特定称谓纪日法中的一类,此类纪日法还有朔、望、既望等。

(×)解析:“晦”应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二、科举制度判断下列各句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的正误。

1.“公车”,汉代官署名。

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2.“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起源于明代。

(×)解析:起源于隋朝。

3.“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

如岳麓书院、东林书院等。

(√)4.“童试”,即童生试,是明、清两代参加科考的资格考试,包括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

(×) 解析: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5.“乡试”,是指明、清两代在省城举行每年一次的考试,考中的称举人。

(×)解析:乡试:是指明、清两代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的考试,考中的称举人。

6.“进士”,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前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附答案 上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附答案 上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附答案上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讳”:隐讳,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讳名,是古人对身份显赫的人或自己的尊长不能直称其名,避称其名。

B、“《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后来有补充注释《春秋》的书,称为春秋三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C、中国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一甲若干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二甲、三甲分别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旧指男子冠礼女子及笄时取与本名意义无关的别名,自称称名,称人用字。

B、“天宝末”,指用天宝年号纪年的最后一年,天宝是区别于开元的唐玄宗晚期年号。

C、“牢醴”,指祭祀用的牲品和甜酒,牢又分为太牢与少牢两种,牛羊猪各一叫太牢。

D、“赠司空”,指死后被追封为司空,古代朝廷对功臣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匈奴”、月氏、大宛、康居、大夏、安息、乌孙等古代国家政权,都是张骞出使西域过程中所到、所闻之处,处于古代丝绸之路上。

B、“堂邑氏奴甘父”:堂邑为姓氏,甘父为名,奴,是其做家奴的身份。

后文提到被封为“奉使君”的堂邑父,就是指他。

C、“汉节”:汉代朝廷派出使臣或传达皇帝命令时,凭节为信,中央设有专门掌管符工的官员,名叫“符节令”。

苏武就曾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D、“匈奴”:中国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

《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居于南夷,随畜牧而转移。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家:起之于家而任官职。

古代文化常识测试80题(附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测试80题(附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测试80题第Ⅰ组1.称杜甫为杜工部,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分别是以、、来称呼人。

2.“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等。

3.古代男子年20行“”,女子年15行“”,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是一幅写给岁老人的寿联。

5.古代兄弟之间用“”表示排行。

“”表示最大,“”表示最小。

6.我国古代对人的称谓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如“从”表示关系,“先”表示。

7.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8.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十五叫“”,月末一天叫“”。

9.古人说“点卯”的“卯”相当于现在上午时到时。

10.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

11.1998年是农历戊寅年,按传统说法是属虎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0年是农历年,是属人的本命年。

12.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更。

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时,也就是现在的时到时。

13.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五种物质。

14.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六部”是指:部、部、部、部、部、部,各部的长官均为。

“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的是。

15.古代授官叫、,降官贬官叫、。

16.汉代郡的长官称,隋唐州的长官称,宋代州的长官称,明代府的长官称。

17.古代中国曾分置九州,居于九州之首的是州,“”是今河北省的简称。

18.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写出“五岳”的名称:、、、、。

19.“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

20.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陕西省的华阴位于之北。

21.成语“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

22.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石填海的神话人物依次是:、、。

23.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为最尊,其次是,再次是,最下位是。

传统文化常识100题附答案

传统文化常识100题附答案

传统文化常识100题附答案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2.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

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的《》。

4.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是()的《》。

5.“天下第一行书”指()的《》。

6.“天下第一关”指()。

7.“两司马”指汉辞赋家()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

8.“二陆”指西晋文学家()和陆云。

9.书法史上的“二王”指东晋时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和()父子。

10.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指唐代诗人()和()。

11.“二程”指北宋时期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和()兄弟。

12.“乐府双璧”指《木兰诗》和《》。

13.“二拍”指明末()编著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4.“二乔”指()时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

15.“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子()、曹植。

16.“三苏”指北宋文学家()与子苏轼、苏辙。

17.“三袁”指明代后期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宗道、()、袁中道三兄弟。

18.“三玄”指《》、《老子》、《庄子》三书的统称。

19.“春秋三传”简称“三传”,指解释《春秋》的《》、《公羊传》、《穀梁传》。

20.“三吏三别”指唐朝杜甫创作的组诗,包括《新安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六篇。

21.“三言”指明末冯梦龙纂辑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22.《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刘备、()、张飞。

23.“三皇”通常指伏羲、()、神农。

24.“三教”指儒教、()、佛教。

25.“三纲”指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26.“三才”指天、地、()。

27.“三牲”指用于祭祀的牛、羊、()。

28.“三省”指中书省、()、尚书省。

29.“连中三元”中的“三元”指封建科举考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状元。

30.殿试三鼎甲:指状元、榜眼、()。

31.“岁寒三友”指松、竹、()。

32.“江南三大名楼”指湖北武汉的()、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南岳阳的岳阳楼。

文化常识真题梳理,7年高考真题,帮你掌握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真题梳理,7年高考真题,帮你掌握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真题梳理,7年高考真题,帮你掌握文化常识!2021年高考真题◆(2021·新高考Ⅰ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C.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D.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

◆(2021·新高考Ⅱ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是古代长江下游军事重镇,为兵家所重。

B. 遗民,指改朝换代后仍然忠于前朝的人,也泛指沦陷区的人民,文中指后者。

C. 部曲,原指古代豪门大族和将领招募的私人军,文中是指部队的编制单位。

D. 传檄,指檄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传檄即传布檄文。

◆(2021.卷I)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在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

B. 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

C. 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

D. 辎重,文中指行军时随军运载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物资。

◆(2021.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犯颜,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常常用于表示直言敢谏的执着态度。

B. 抵极刑,抵刑即处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体示众的极端刑罚。

C. 减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灾等让自己感到内疚的情况时,常食素或减少肴馔。

D. 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刑狱的官署。

1.D 根据文意也可推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错误。

“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

高中传统文化常识试题(附答案)

高中传统文化常识试题(附答案)

高中传统文化常识试题(附答案)
1. 中国传统文化中所特有的尊师重道的思想是指:
A. 尊敬老师,重视道德
B. 尊敬长辈,重视道德
C. 尊敬高级官员,重视文化
D. 尊敬优秀学生,重视成绩
答案:A
2. 以下不属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是:
A. 火药
B. 印刷术
C. 指南针
D. 电话
答案:D
3. “仁者爱人”、“以德治国”、“和而不同”等思想是以下哪位思想家的核心理念?
A. 孔子
B. 老子
C. 庄子
D. 墨子
答案:A
4. 以下哪一位诗人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仙”:
A. 杜甫
B. 白居易
C. 李白
D. 王昌龄
答案:C
5. 以下不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艺术形式的是:
A. 四川变脸
B. 京剧
C. 京韵大鼓
D. 交响乐
答案:D
6. 以下节日与它所代表的意义不匹配的是:
A. 中秋节——团圆
B. 春节——新年
C. 清明节——扫墓
D. 端午节——丰收
答案:D
7. 以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应当自觉传承
B. 一成不变,不需要更新
C. 经久不衰,流传至今
D. 是我们的文化根基,有助于促进我们的国家发展答案:B。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文学文化常识练习题(一)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文学文化常识练习题(一)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文学文化常识练习题(一)1. 下面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绝句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

C.《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纪昀以笔记形式编写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主要讲述各种狐鬼怪谈,奇闻异事。

D.闻一多是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死水》《红烛》等。

2. 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由北宋郭茂倩组织编撰,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B.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C.萧红,原名张迺莹,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D.《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3. 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C.《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D.《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人力车夫祥子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4. 相关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贵州人文精神”“百鸟朝凤”“粽香情浓”依次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

B.《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C.《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即兴演讲稿,是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一次演讲。

D.“天舟一号只运货、不载人,被形象地称为‘太空快递员’。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5. 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黄河颂》是一首现代诗,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抒情诗歌。

古代文化常识(必修一至必修五)试题

古代文化常识(必修一至必修五)试题
答案:A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 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
8、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 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如“癸丑年”。 B、农历每月的十五称为“望日”,十六称为“既 望”,初一称为“晦日”,最后一天称为“朔日”。 C、暮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也称为“季春”。 D、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答案:B。A,这里指古代诸侯的谦称。C,中庶 子,掌管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D,鲰生:浅陋 无知的小人。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 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 B、《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 作品,西汉刘向辑。《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 C、《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D、 《诗经》中,“风” ,是国风,大都是宫廷乐歌; “雅” 是民间歌谣;“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 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 、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例如:《烛之武退秦师》 中:“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C 、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 音。 D、《荆轲刺秦王》中,“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 有召不得上。”郎中,是指宫廷的侍卫。
答案:D、豪右
1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把每个季度三个月顺次称为孟、仲、季。仲秋就 是秋季的第二个月。 B、弱冠:指男子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 成年人。女子18岁行笄礼。 C、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是指官员老了请求辞 职。致仕,也有指辞官或者退休。 D、旬休:古代官员十天休息一天,叫做旬休。

2021年中考语文七年级文学文化常识专项试题及答案详解

2021年中考语文七年级文学文化常识专项试题及答案详解

2021年中考语文七年级文学文化常识专项试题一.选择题(共50题,共100分)1.(2分)下列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邓稼先是我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B.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C. 都德是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

D. 《木兰诗》是一首乐府民歌,讲述了宋朝时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2.(2分)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 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D. “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蜡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3.(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 《穿井得一人》选自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的《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期道家人物。

B. 印度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通过《金色花》写想象之事,表达对母亲的依恋;冰心通过《荷叶•母亲》写现实与联想,以荷叶来比喻母亲,赞颂伟大的母爱。

C. 郑振铎的《猫》,梁实秋的《鸟》,法国作家康德拉•劳伦兹的《动物笑谈》,宋代蒲松龄的《狼》,四篇文中从不同侧面记述了人与动物的故事D.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五猖会》《无常》《藤野先生》都出自其中4.(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的安徒生,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B. 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炼100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炼100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炼100题(附答案解析)00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002、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颂白居易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颂王昭君003、中国古代神话“开天辟地、炼石补天、钻木取火、衔石填海”中涉及的人物形象分别是:()A、女娲、燧人氏、精卫、盘古B、燧人氏、精卫、盘古、女娲C、盘古、女娲、燧人氏、精卫D、精卫、盘古、女娲、燧人氏004、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举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分别称为:()A、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B、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C、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D、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005、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

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方法分别是:()A、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B、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C、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D、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006、“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基础性性质的学说。

文化常识题-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试卷(解析版)

文化常识题-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试卷(解析版)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之文化常识题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说起湖心亭,两人立刻来了兴致,打算去看一看。

一路上,两人又交流了不少关于诗歌的看法。

他们的对话中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海:读诗词,我们要关注意象。

我们学过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本意是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这句除了寄托思念之情,还表达了美好的祝愿。

B. 小宁:是的,《无题》中有一句“青鸟殷勤为探看”,其中“青鸟”就是大雁,因其往来迁徙,后来就成为信使的代称。

C. 小海:诗歌是情感的抒发。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出自唐朝诗人杜甫写的五言律诗《月夜忆舍弟》,在对比中表达了对自己弟弟的无限思念之情。

D. 小宁:“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和“左迁之蓝关示侄孙湘”中的“左迁”都是指降职、贬官。

【答案】B【解析】【分析】B.“青鸟”是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后成为信使的代称。

故答案为:B【点评】文学常识涉及面比较广,作家作品、古代官职称谓、历法等等,知识零碎,考生需要在平时注重积累,多思考、多总结。

2.(文化长廊)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艾青,为民族命运“呐喊”的鲁迅,为国家前途振臂一呼的闻一多,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B. 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与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相得益彰,在璀璨的中国诗词文化中各放光彩。

C. 春节贴春联、拜年,清明节祭祖、禁食,重阳节挂艾草、登高,这些都是传统节日里约定俗成的活动。

D. 中国是礼仪之邦,很讲究礼貌用语,献物于他人说“请笑纳”,请人指点说“请赐教”,他人送己说“请留步”,中途离开说“失陪”。

【答案】C【解析】【分析】挂艾草是端午节的习俗,不是重阳节习俗,故C错误。

故答案为:C【点评】文学常识涉及面比较广,作家作品、古代官职称谓、历法等等,知识零碎,考生需要在平时注重积累,多思考、多总结。

2021年古代文化常识精选选择题(二)附答案

2021年古代文化常识精选选择题(二)附答案

2021年古代文化常识精选选择题(二)附答案2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进士”: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且分为三甲:一甲若干人,前三名称状元、榜眼、探花:二、三甲若干人,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B.登极,本指登上屋顶,后指皇帝即位。

古代还有很多类似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形容皇帝即位,如:践极、南面、荣登大宝等。

C.夷夏,夷指中国周边少数民族:夏指华夏,一般指代中国。

夷夏是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在古代常用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

D.太医丞:是古代医官名。

宋史记载,熙宁九年,于太常寺下设置太医局,管理医学行政和医学教育,太医丞是其中的署官。

2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科举考试最高级别的殿试中,皇帝在殿廷上,对乡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或由皇帝委派的大臣主管,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皆可统称进士。

B.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

C.字,又称为表字。

古代男子成年后,由于其同辈或属下等不便直呼其名,便另取一与本名含义有某种关系的别名,称之为“字”。

D.太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

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

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

2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阁。

借指太子本人,太子就是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历代皆是。

B.在我国古代官职任职授官中,“除”是任命,受职的意思;“辟”是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C.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

也常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

D.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也称弱冠,表示成年。

冠礼在宗庙进行,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必考)2021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100题

(必考)2021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100题

(必考)2021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100题01古代文化常识100题1.下列相关文学文化常识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先要沐浴、更衣、独居,忌食鱼肉荤腥,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做“斋戒”。

②(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有司。

③(九宾)古代外交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④(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

镬,古代的一种鼎。

⑤(上卿)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

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相当于丞相的位置。

大夫比卿低一等。

⑥(御史)战国时的史官。

秦代始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管理国家重要典籍,接受百官奏事等。

⑦(黄门驸马)宫中掌管宫门守卫的官员。

⑧(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⑨(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清对秀才的雅称。

⑩(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也是天子的象征。

(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与之同义的还有“致仕”。

(视事)指上级官员到地方视察工作。

(下车)官吏初到任。

A.①③⑤⑥⑨⑩B②④⑦⑧C①②④⑧⑨D.③⑤⑥⑩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恨歌》中“梨园弟子白发新”的“梨园弟子”,是指唐玄宗在梨园里教练出来的一批艺人,后来称戏曲界为“梨园行”。

B.《过小孤山大孤山》中“列置烽燧”的“烽燧”即烽火,是古代边防报警信号,夜间燃的火称为烽,白天烧的烟称为燧。

C.《伶官传序》中“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的“少牢”指祭祀时用的牛、羊、猪各一头,羊、猪各一头则称为“太牢”。

D.《祭十二郎文》中的“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韩老成,他在家族中排行第十二,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炼120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炼120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炼120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古代文化常识精练(1)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答案:D解析:花甲,即60,花甲重逢就是120;增加三七岁月,就是再加三七二十一,就是141;古稀,即70,古稀双庆就是140;更多一度春秋,加起来就是141。

2、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颂白居易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颂王昭君答案:D解析:“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是唐代温庭筠的《苏武庙》说的苏武的事,而颂王昭君的对联是“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3、对联集句对大多非原创,是从已有诗文句子中选句配对,推陈出新。

与“劝君更尽一杯酒”(唐·王维)对仗工整的是:()A、天涯涕泪一身遥。

(唐·杜甫)B、与尔同消万古愁。

(唐·李白)C、八骏日行三万里。

(唐·李商隐)D、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答案:B解析:题干“劝君更尽一杯酒”是唐代王维的《渭城曲/ 送元二使安西》诗句,“劝君”与“与尔”有第二人称相对,“更尽”与“同消”有动词相对,“一杯酒”与“万古愁”数量词相对,所以选B项。

A项“天涯涕泪一身遥”是唐代杜甫《野望》中的诗句;B、“与尔同消万古愁”是唐代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C、“八骏日行三万里”是唐代李商隐《瑶池》的诗句;D、“替人垂泪到天明”是唐代杜牧《赠别》的诗句。

古代常识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古代常识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古代常识知识竞赛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种货币制度?A. 刀币制度B. 圆形方孔钱制度C. 金银币制度D. 贝币制度答案:B2. “诗仙”李白的代表作《将进酒》中提到的“黄河之水天上来”下一句是什么?A. 奔流到海不复回B. 一去二三里C. 烟花三月下扬州D. 春风不度玉门关答案:A3. 唐朝时期,被称为“画圣”的艺术家是哪位?A. 吴道子B. 张择端C. 顾恺之D. 赵孟頫答案:A4.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最初是在哪个地方修炼成仙?A. 蓬莱仙岛B. 花果山C. 昆仑山D. 峨眉山答案:B5. 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中,以“兼爱”和“非攻”为主旨的学派是?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答案:C二、填空题1. 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__》,它包含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作品。

答案:诗经2. 东汉时期,张衡发明的能够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称为__________。

答案:候风地动仪3.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选拔出的士子,被称为__________。

答案:进士4. 唐朝诗人杜甫被后世尊称为“__________”,以表彰其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

答案:诗圣5. 春秋时期的孔子提出了“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其中“礼”的核心思想是__________。

答案:尊卑有序三、简答题1. 请简述《孙子兵法》的作者及其对军事战略的贡献。

答:《孙子兵法》的作者是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孙武,该书总结了古代战争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众多著名的军事原则和战略思想,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对后世的军事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描述秦始皇陵的规模和特点。

答: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临潼区。

陵墓高约76米,周围有陪葬坑、马嵬等附属建筑。

其中最著名的是兵马俑坑,内有成千上万的陶俑和陶马,展现了秦朝军队的壮观阵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古代文化常识精选选择题(一)附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徐鹿卿,字德夫。

博通经史,以文学名于乡,后进争师宗之。

嘉定十六年,廷试进士,有司第其对居二,详定官以其直抑之,犹置第十。

初,鹿卿檄衢州推官冯惟说决婺狱,惟说素廉平,至则辨曲直,出淹禁。

大家不快其为,会乡人居言路,乃属劾惟说。

州索印纸,惟说笑曰:“是犹可以仕乎?”自题诗印纸而去。

衢州郑逢辰以缪举,鹿卿以委使不当,相继自劾,且共和其诗。

御史兼二人劾罢之。

鹿卿居官廉约清峻,豪发不妄取,一庐仅庇风雨。

谥清正。

(节选自《宋史•徐鹿卿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

“经”是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是史书,即正史。

B.“廷试”是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也称“殿试”,第二名被称为“进士”。

C.“御史”是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D.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称为“谥”或“谥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举乡试,署南平教谕。

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

”世宗崩,穆宗立,历两京左右通政。

万历初,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

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息去。

瑞无子。

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有删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乡试”,明、清的“乡试”在各省的省城举行,主考官均由皇帝亲派。

中试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B.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所以“崩”是天子死亡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C.“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穆宗、万历等。

D.“太子太保”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并不是真的给太子上课,有时皇帝暂无太子,他封臣下做太子太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

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

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佑二年进士第。

徙明、亳、沧三州。

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

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拜中书舍人。

甫数月,丁母艰去。

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

(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八》,有删改)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嘉佑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如“拜中书舍人”中的“拜”(授予),“徙明、亳、沧三州”中的“徙”(调任)等。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

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

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

出为益州录事参军。

累迁洛州司马。

寻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是何祥也?”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

”景俭独曰:“《春秋》云:‘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

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

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

”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出”是由京城到地方做官,与“入”相对。

B.“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

C.“《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与《诗》《书》《礼》《易》合称为“五经”。

D.“再拜”是指再次拜谢,这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用于表达敬意。

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陪葬,臣子或妻妾的灵柩葬在皇帝或丈夫坟墓的近旁。

古代的“陪葬”是一种恩宠。

C.朕表示第一人称代词“我”,是古代最高统治者专用的自称,太后听政时亦可自称朕。

D.袭爵,继承爵位。

按规定,第一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的爵位;其余继承人减三等袭爵。

6.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考中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B.持节: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C.光绪是光绪皇帝的年号。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皇帝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又可借指宫廷。

“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7.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韩愈字退之,自称昌黎先生,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人物,著作有《昌黎先生集》。

卒谥文,世称韩文公。

B.博士是学官名,秦汉时是指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节度使初置时,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后来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

D.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永明三年”是用王公即位年次来纪年的。

8.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宜。

兵部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B.“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具备;“少牢”指祭祀用的羊,没有豕、牛。

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C.尺牍,是一种用一定规格的木板经刻写文字后制成的书籍形式,纸张发明之前用得较多,后成为书信的代称。

D.乡试,又称为秋试、秋闱。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每三年举行一次。

明代参加乡试的是秀才,乡试考中了以后就称为举人。

9.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元、明、清时,贡士经乡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且分为三甲:一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

B.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C.一个季度中的三个月可以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如《古诗十九首》中“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中的“孟冬”指冬季的第一个月。

D.总督是清朝时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又称为“督宪”、“制台”,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

10.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祠部是东晋时设的以祠部尚书为主官、掌祭祀之事的官署。

朝代不同,其主官有不同的称呼,管辖的部门也有所不同。

B.“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换上官服,入仕做官。

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

C.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

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

D.谥:是指对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有地位名望的人死后加给其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以总结他一生最主要的功业成败和品德的优劣。

1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士大夫是古代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之统称。

“士人”,是指没有官衔、介乎官民之间的读书人。

B.称疾,是古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托词,当事人本身或许没有生病,却以生病为由,以回避某事某人。

C“令”是美好的意思,可用于尊称对方的亲属。

如令堂,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

D.弘文馆:中国古代收藏、校理典籍的官署。

有崇文馆、士林馆之名。

唐宋后改称弘文馆。

与集贤书院、史馆合称“三馆”。

1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入对,指古代臣子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在官员任职、国家有重大事件、皇帝有疑难问题等时候,臣子可能会被要求入对。

B.会试: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

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解元”。

C.宫市是中唐时,宫中需要买外面市场上的物品,随意给出价款强行收购的行为,是皇帝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无赖的方式。

D.金紫:唐制,三品以上官员服紫色,若官员品级不够而皇帝特赐,准许服紫,称赐紫。

赐紫同时赐金鱼袋,合称赐金紫。

宋代沿用唐制。

1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上元、中元和下元合称“三元”,其中“上元”指农历的正月十五,旧俗在上元夜张灯游乐,所以又叫“灯节”。

B.乞休,自请辞官退休。

古代对辞官退休有多种称谓,如“挂冠”、“乞骸骨”、“乞身”、“致仕”、“解绶”、“移病”、“告老”等。

C.男、伯,都是中国古代的爵位;爵位是对宗室及功臣的封赐,据记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则因朝代而异。

D.丁内艰,是指遭遇父亲去世。

丁忧就是遭遇父母亲去世。

古代朝廷官员,无论任什么官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一段时间。

1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古代,往往以伯(孟)、仲、叔、季来表示兄弟之间的排行顺序,伯(孟)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

若某家只有兄弟三人,则以伯(孟)、仲、季来排行。

B.征辟制是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是自下而上的推荐,唐虽采用科举制,也存在“征”和“辟”。

C.我国古代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如《老子》《庄子》;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等,如《史记》《资治通鉴》。

D.大计,是明清两代考核官员的制度,分为京察、外察,每三年举行一次。

通过考核来决定在京和在外官员的任免及职位的升降。

1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草制,草拟制书。

制是皇帝的命令,制书是用以颁布皇帝重要法制命令的专用文书。

B.通籍,指记名于门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