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少子化对策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地方过疏化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地方过疏化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e5776876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b.png)
日本地方过疏化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作者:***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28期隨着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日本地方乡村的大量青壮年涌入大城市工作生活,导致日本一部分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出现过疏化问题,并由此带来人口负增长,老龄化加剧,产业消失等不良影响,造成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
目前我国也正处于城镇化进程中,各地区的青壮年人口也在向城市聚集,给当地的社会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带来严重影响。
通过研究日本过疏化问题的对策,希望为我国城镇化建设带来一些启示。
战后,日本积极学习欧美等国的先进经验,国民经济以及各项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经过10年的经济恢复期,日本于1955年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并在其后的十几年里先后出现了神武景气、岩户景气和伊奘诺景气,使得经济发展速度达到高峰,日本也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在此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日本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也蓬勃发展,东京、横滨、大阪及名古屋等大城市的工商业尤其发达,吸引了大量的青壮年到大城市中学习,工作和生活,最后定居下来。
而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小城市和农村的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失,导致地方上出现了一部分产业萎缩甚至消失,耕地闲置,留守人口老龄化加剧等问题。
产生地方过疏化现象,影响了经济的平衡发展,引起政府高度重视。
所谓过疏化,是指一个地区内人口过度减少,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诸如农村中劳力减少,农田荒废;青少年儿童减少造成中小学校的并班合校,甚至废弃学校;地区内的小制造业,零售业以及餐饮业由于没有客流而倒闭;一些乡村共同体的解体等等。
总之,过疏化表面看是人口分布的不平衡的问题,而实际上会导致经济、社会、教育、福祉等一系列矛盾,造成当地经济发展停滞甚至衰退,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种表现。
一、过疏化的产生日本过疏化问题最早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从1955至1957年,日本出现了战后第一次经济发展高潮,即所谓的神武景气。
日本少子化趋势分析论文
![日本少子化趋势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4bed8da49649b6648d74740.png)
日本少子化趋势分析[摘要] 当代日本,在成为经济强国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社会问题。
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率的大幅度下降导致了日本人口结构的少子化趋势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困扰着日本社会的发展。
本文通过论述日本少子化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了少子化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提出解决少子化现象的对策,为我国少子化问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日本少子化生育率一、日本少子化的现状维持人口长期稳定的合计特殊生育率(一位女性一生所生的孩子数)称为人口置换水平,标准的人口置换水平是2.1。
少子化是指一国的出生率长期低于人口置换水平。
2007年,日本15岁以下的儿童数为1738万人,男孩占51.2%,女孩占48.8%.,比上年总共减少大约14万人。
目前,日本15岁以下儿童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仅为13.6%,而同期中国为21.5%,美国为20.7%,韩国为19.1%。
日本少子化趋势加速又直接加快了人口的老龄化,招致人口急速减少。
对于日本来说,其出生人口的变动是从二战以后开始的。
1945年其最高出生人口为269.7万人,随后逐年减少。
至1957年出生人口数为156.7万人。
但在1967年至1974年间的人口出生高峰期,其人口数又有所上升,但过后又开始下降,1980年出生人口数为157.7万人, 2000年下降为119.1万人,2009年为106.9万人,预计到2050年日本的总人口将从2000年的1.269亿减少至1.005亿,届时0-14岁人口的比例将从2000年的14.6%下降至10.8%。
二、日本少子化的原因(一)婚育观念的改变日本的少子化现象与男女青年的晚婚、不婚和婚后不愿生育的倾向有很大关系。
日本女性的高学历化和从事薪金职业人数的增加导致了其晚婚的观念。
日本女性的平均结婚年龄从1950年的23岁上升为1998年的26.7岁,其第一次生育的平均年龄为27.8岁。
晚婚化一方面引起育龄妇女有配偶率下降,另一方面引起已婚妇女的生育率下降。
日本老龄政策新进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老龄政策新进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a78096bfc5da50e2534d7f7d.png)
2019年第4期(总第235期)人口与经济POPULATION&ECONOMICSNo.4#2019Tot.No.235"日本老龄政策新进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封婷(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北京100028)摘要:日本老龄化进程领先,相关制度安排已相对成熟完善,然而老龄化持续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此日本从2015年起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在老年照料的劳动力来源、服务体系和科技产品等方面做出了整体规划部署,也针对与之相联系的老年家庭成员照料负担、工作方式的弊病和未婚少子化等问题提出了改革措施,这些政策具有全局性和系统性。
借鉴日本老龄化发展经验、政策设计和具体措施,我国可在基础数据和调查测算、社会保障制度、老龄相关产业发展和家庭能力建设四个方面加强老龄化应对政策体系。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日本;老龄政策中图分类号:D66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49(2019)04-0079-15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9.04.006The New Progress in Japan&s Aging Polic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hinaFENG Ting(Institute of Population and Labor Economics,Chinese Academy ofSocial Scienas,Beijing100028,China)Abstract:The developmeniof dging in Japan is advanced,and the institutionl arrangements for aging society are relativeHy mature.Howevar,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dging has also brought new prehensively and systematically,a series of new poanineshaaebeen nnieoduied snnie2015,nn iaud nng aabo e sou eies,iheseeanie sysiem,and sineninniand ieihnoyogniaypeoduiis oeeydeeyyiaee,aswe y asaddee s nng problems of the burden of care of elderly Samily members,working methods and declining收稿日期:2018-05-09;修订日期:2018-11-2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老年人健康状况动态演变研究”(16CRK01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人口统计调查的国际前沿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16ZDA090)+作者简介:封婷,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人口与经济》2019年第4期birth.Drawn lessons from experience#policy design#and specific measures of Japan#wecan build a framework of coping strategies associated with basfy data and investigation#sociai security systems#developmeni of old-age-related industaes and famiiy capacity inChina.Keywords:population dging;Japan;dging policy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体量大,且现有制度安排和政策体系不能满足老龄社会的发展需要,即所谓“未备先老”。
日本育儿支援政策的推进及其启示
![日本育儿支援政策的推进及其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ec3e4294a216147917112883.png)
日本育儿支援政策的推进及其启示作者:王欣来源:《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01期【摘要】近年来日本的少子化问题已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产生的背景与多种因素有关。
以少子化现状为契机,日本政府制定、推进了一系列家庭育儿支援政策,这对有着相似家庭育儿状况的中国具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日本;少子化;育儿支援政策;启示【中图分类号】G6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1-0048-04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适应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努力营造一种较为宽松的社会育儿环境,日本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育儿支援政策、法规,其中主要有《育儿休假法》(1991年)、《关于今后育儿支援的基本方向》(1994年)、《天使计划》(1994年)、《紧急保育对策5年计划》(1995年)、《儿童福利法》(1997年)、《关于应重点推进的少子化对策的具体实施计划》(1999年)、《少子化对策+1》(2002年)、《少子化社会对策基本法》(2003年)、《下一代培育支援对策推进法》(2003年)、《少子化社会对策大纲》(2004年)等。
除了从国家角度制定统一的育儿支援政策法规外,近年来日本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与育儿支援有关的地方性措施,如2004年静冈县湖西市通过了《特别育儿补贴制度条例》,太田市实施了强制男性带薪休产假的措施等。
一、多种因素造成的少子化现状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开始进入平稳发展时期。
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日本这时期的人口出生率出现了大幅度下降。
1989年,日本的出生率统计结果是1.57‰,为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最低的出生率记录,少子化问题开始引起日本国民的普遍关注。
此后,尽管日本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出生率仍然持续降低,2003年以1.29‰的出生率突破了原定2007年才会降至的生育率谷底。
〔1〕与此同时,社会老龄化人口的比率却在不断提高。
日本进入了少子、老龄化社会,引发了社会生产力下降、消费市场萎缩、国家经济衰退等一系列问题,少子化问题已成为日本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
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社会的认识及措施
![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社会的认识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9902723a1c7aa00b42acbd9.png)
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社会的认识及措施【摘要】日本少子高龄化的出现非常令人担忧,因为这个问题涉及的不仅是劳动力等的问题,而是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存亡问题。
本文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社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搜集了一些调查数据,用以明示日本少子老龄化问题的严俊性。
接着对日少子老龄化现象带来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这种现象带来的不良后果。
最后对于应对这种现象的对策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日本社会,少子高龄,社会发展,重视,措施目录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社会的认识及措施 01.日本社会少子高龄化的现状 02.日本少子高龄化带来的影响 (1)2.1“少子高龄化”会导致劳动力不足 (1)2.2导致日本经济潜在增长力降低 (1)2.3日本社会的养老形势日益严峻 (2)2.4国内看护人员严重不足 (2)2.5部分城市人口过少 (2)3.解决日本少子高龄化问题的措施 (3)3.1制定措施鼓励生育 (3)3.2加强对老年人方面的投入 (3)3.3充分发掘社会人员的工作能力 (3)3.4建立专门机构研究解决问题 (4)小结 (5)参考文献 (5)日本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条件的改善, 几乎直接地导致少子化, 少子化急速进展进而加速高龄化, 招致人口急遽减少, 人口高龄化和低出生率的同时存在,使日本人口结构明显老化。
日本少子高龄化问题已经对日本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等产生不良影响,目前已引起日本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调查分析不断提出了解决措施,但是人口这个问题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目前日本的少子老龄化问题有所缓解,但依然问题很多。
本文对日本少子高龄化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对共同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有所裨益。
1.日本社会少子高龄化的现状目前在日本关于少子化的问题还仅仅处在一个议论状态,比如在人口减少的情况下如何提高人口的素质,提高生产率等等。
而尚未出台带有根本性的对应措施。
现任首相在担任官房长官时曾指出,政府内的共识是“从其他国家的实例中可以看出,似乎没有遏制少子化的有效政策”。
日本幼儿社会性培养方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幼儿社会性培养方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000fc42e2f60ddccda38a069.png)
特性 。 狭 义 的社 会 性是 指 能 够适 应 周 围 的社会 环 境 , 途径
1 : 0 0  ̄收拾整理( 收拾整理 自己玩过的玩具 ,盥洗 、如厕 ) 的数量和近邻 的同龄孩子的数量都在逐渐减少 , 孩子 1  ̄ 们一起玩耍的伙伴群也没有上世纪 8 O 年代 的那么 儿 U 集体活动 ( 例如 : 共 同唱歌祝福小朋友的生 1 3; 通 知体检 时的注意事项 ;看绘本等 )
( S G H1 2 5 1 1 ) 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刘海 红( 1 9 7 5 一 ) , 女( 蒙古族) , 西藏民族学 院教育学院讲师 , 博士研究 生。
1 4
2 0 1 4年第 2期
刘海红 : 日本 幼儿社会性培养方法及其对我 国的启示
色制作 的手工 制品; 在娃娃家投放红色 的围裙 、 黄色 动 的情绪逐渐稳定 ; 第二步 , 鼓励双方幼儿积极思考
多。 与此同时 , 家长过于干涉 , 过分保护 自己的孩子 ,
1 2 : 0 0 一 吃 午 饭 』 藉 彗 儿 园 供 应 午 餐 , 大 部 分 幼 儿 园 需 要 幼 儿
( 先吃完饭的幼儿可 以先离开 自由玩耍 ) ( 各项通知 ) 、换衣服整理 自己的物品
促 使 中 日现 代幼 儿 的社会 交往 能力 减 弱 。 特 别是 1 2 : 4 0 自由活动
3 : 3 0 一离 园例会 1 9 7 9 年 中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使得现代城市中 1
4 : 0 0 一依次离园 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独 生子女 , 在家里他们被 叫做“ 小 1
皇帝” 。 这些幼儿大都以 自 我为中心, 养成了喜欢命令
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社会的认识及措施
![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社会的认识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311f36f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8.png)
政府提供普惠性的托育服务,解决年轻夫妇的后顾之忧,鼓励其生育。
01
02
03
建立养老体系
政府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体系,包括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提供医疗服务
政府加大对老年人医疗服务的投入,提高老年人医疗保障水平,方便其就医。
推广智能养老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广智能养老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减轻其家庭负担。
养老服务的建设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实施社会救助
政府对生活困难的老年人提供社会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
增加就业机会
政府加大对就业扶持力度,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其经济收入。
完善保险制度
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
日本政府应对少子高龄化的政策与实践
04
社会影响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日本社会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社会价值观和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家庭功能逐渐弱化。
文化影响
少子高龄化现象对日本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传统的家族观念逐渐淡化,代际关系发生变化,社会文化面临着新的挑战。
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尽快解决。随着少子高龄化现象的加剧,日本社会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压力增大、文化价值观念变化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以保障社会的稳采取综合政策
应对少子高龄化需要政府采取综合政策,包括鼓励生育、支持家庭和改善老年人福利等方面。这些政策需要相互协调,以实现全面的人口均衡发展。
重视教育和职业发展
教育和职业发展是影响年轻人推迟结婚和生育的重要因素。政府应该提供更好的教育和职业发展机会,以促进年轻人的发展和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及其社会的影响分析(论文)
![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及其社会的影响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2c0af1bb7360b4c2e3f643c.png)
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及其社会的影响分析近年来,在日本一直流行着“少子高龄化”这一说法,即“出生婴儿减少,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这一现象自20世纪70年代就已出现,且愈演愈烈,不仅仅在医疗、福利、养老金等社会保障方面,而且在经济成长、产业的良性发展等方面也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已成为日本政府和国民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文章从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社会影响等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少子高龄化的现状一般认为,当一个国家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的时候,被称为老龄化社会,如果这一比例再翻一番,超过14%的话,就被称为老龄社会。
日本从1994年就进入了老龄社会,目前是世界上老龄化现象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走在日本的街头,老年人的痕迹随处可见,显然,日本是一个老龄化非常明显的国家。
超过65岁的人在日本的总人口中比例已经超过了20%,也就意味着每5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老年人,于是,在街上你可以看到,开出租车的都是老年人,上下班高峰时,地铁里头发花白、西装笔挺的老年人与年轻人一样步履匆匆;在乡村,田地里开着拖拉机往来耕作的人往往也是老者居多。
种种现象会让每一个在日本生活的人觉得:原来少子高龄化问题就在身边,而且越来越严重。
我们来看一些数据,2009年5月29日内阁府公布发表了《平成21年版高龄化社会白皮书》,书中指出:截至2008年10月,日本的总人口达1亿2千769万人,其中未满15岁的儿童人口约1740万人,占全体人口总数比例的13.6%,65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达2822万人,高龄者占总人口的比例达22.1%,也就是说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高龄化比例比上一年提高了近一个百分点,再次刷新了历史记录。
统计还显示,越是高龄,女性人口越多,其中,65岁到74岁的前期高龄者约1500万人,其中女性比例比男性多出大约88万人,75岁以上的高龄者多出大约1270万人,其中女性比男性多317万人,白皮书还对日本未来社会进行了预测:大约到2020年,日本的后期高龄者将超过前期高龄者。
摘要
![摘要](https://img.taocdn.com/s3/m/bfda92503b3567ec102d8a99.png)
摘要:日本已经成为全球少子化的先驱国家。
日本不仅人均寿命全球第一,出生率在国际上也是处于最低水平。
另一方面,生活方式、企业形态、社会保障制度等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形成的经济社会体系随着经济的国际化、成熟化而出现扭曲,并加速了少子化问题的进程。
本文试着就日本的经济、社会现状找出了少子化存在的原因,并分析了日本就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制定的一系列政策。
以及日本少子化问题对中国的启示日本经济影响启示少子化概念:少子化是近年在日本学研究领域被频繁使用的一个新的表达方式。
它是指由于出生率下降造成14岁以下低年龄人口比例不断减少的现象。
少子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出生率不断减少,每年新出生人口不断减少,低年龄人口持续减少等,都是少子化的具体体现。
现状:日本厚生劳务省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日本的晚婚,少子,人口老龄化问题十分严重。
日本厚生劳务省下属的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每五年进行一次出生人口动向检查。
日本总务省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日本六十五岁以上高龄者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居全球之冠。
未满十五岁人口跌至百分之十二点三。
创全世界最低记录。
成为全球最少子高龄化的国家,少子化问题的严重性可想而知。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合计特殊出生率若低于208名将使得人口减少,日本的出生率过去三十年来一直减少,2007年的合计出生率跌至125名,而且总人口自战后首次出现自然减现象。
,显示日本社会步入人口减少的时代。
原因:,女性价值观的改变导致日本低出生率的原因主要是年轻一代尤其是当代女性价值观的新变化。
在日本,把完成一定教育程度后回归家庭或在短期工作后回归家庭的女性称为”专业主妇”。
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来的职业家庭主妇逐渐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称为职业女性。
这逐渐称为新时代日本女性的选择。
近几年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的民意调查显示吧专业主妇作为终身理想的女性越来越少了。
日本女性首次生育的年龄也越来越晚了。
导致日本女性独立自主观念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战后各国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民主化活动,作为政府也采取了一些列政策提高女性地位。
经济学视角下日本“少子化”问题的思考与启示
![经济学视角下日本“少子化”问题的思考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7fb0b1665acfa1c7ab00cc1d.png)
经济学视角下日本“少子化”问题的思考与启示作者:薛光明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15年第03期[摘要]日本“少子化”问题的经验教训值得中国借鉴,经济学视角下,可以从资源稀缺约束下的岛国心态、劳动力供给的特殊性被忽视和抑制人口的双刃剑经济效应三个方面对之进行解析。
正确看待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并理性认识中国的劳动力供给趋势、积极培育老龄产业并适时调整人口政策,以及开源节流破解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是日本“少子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启示。
[关键词]日本“少子化”;新常态;劳动力供给;资源约束[中图分类号]F0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5)03-0050-06一、问题的提出从理论研究看,劳动力供给、经济长期均衡增长、资源稀缺等是经济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实践来看,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转型、经济增长极限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是中国改革发展所面临的主要议题。
日本作为中国邻国中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很多经验都被中国加以研究、借鉴和运用。
日本“少子化”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少子化”的概念也源于日本1992年发布的《国民生活白皮书》,意即“人口的出生率低下,孩子的数量减少”。
[1]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97-2012年间日本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由15.39%降至13.11%,详见图1。
与此同时,由于日本人均寿命的延长,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1997年的15.5%升至2012年的24.4%,远超联合国设定老龄化国家7%的标准,进入高度老龄化国家。
应当看到,“少子化”问题以及与之如影随行的“老龄化”问题给日本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和不良影响,很多学者包括日本政府都认为,“少子化”和“老龄化”是日本经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陷入持续低迷的深层次原因。
现阶段,中国已经踏入老龄化社会,“少子化”现象萌生并受到广泛关注,同时,中国经济经过多年高速发展,产业转型压力巨大,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日本“少子化”给大学招生带来的影响及其启示
![日本“少子化”给大学招生带来的影响及其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5f49cf63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2b.png)
日本“少子化”给大学招生带来的影响及其启示
王丽燕;张杰
【期刊名称】《中国考试》
【年(卷),期】2016(000)001
【摘要】近年来日本人口的“少子化”,导致了大学生源的不足,由此各私立大学为争夺生源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日本大学弹性化招生制度,则成了各私立大学利用降低入学标准来争夺生源的战略手段。
日本灵活多样的大学招生选拔办法,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吸取,但是在“少子化”的影响下,也暴露出种种缺失更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总页数】7页(P52-58)
【作者】王丽燕;张杰
【作者单位】大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辽宁大连116622;大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辽宁大连1166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5
【相关文献】
1.少子高龄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启示--基于劳动力供给的视角 [J], 吴雪;周晓唯
2.日本少子化的因素分析——家庭育儿支出对少子化的影响 [J], 董佳佳
3.浅谈"少子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李娇
4.少子高龄化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影响 [J], 包贺喜格图
5.少子化对日本高校招生的影响及对我国的启示 [J], 丁玉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口流失—少子化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口流失—少子化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76080eb4693daef5ef73de7.png)
“人口流失-少子化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热点概述:少子化一词源自于日语(日语:(しょうしか),是指生育率下降,造成幼年人口逐渐减少的现象。
少子化代表着未来人口可能逐渐变少,对于社会结构、经济发展等各方面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新一代增加的速度远低于上一代自然死亡的速度,更会造成人口不足,所以少子化是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非常关心的问题。
依社会发展经验,少子化是高度开发国家才会面临到的问题,而且来自心理层面的影响远大于生理层面。
少子化的原因主要有:1、晚婚及不婚率增加节育观念普及贫富差距扩大2、经济成长趋缓育儿成本昂贵3、生活压力导致生育意愿低落或不孕4、人生规划以生活品质与享乐优先5、育儿观念着重于教育品质少子化的副作用是高龄化,这种高龄化由于造成老人照护对社会成本的支出太大,将造成严重的伦理危机,例如独居老人死亡、弃养潮、非法执行安乐死等。
可奉养老人的年轻人不但愈来愈少,这些年轻人的个人主义思想也愈来愈强烈,对传统孝道将采取忽视的态度,是故,更多失能失依老人得面对年轻人不愿承担奉养义务,得在病痛与孤独中走向人生终点。
另外,现代人对死亡的观念大改,倾向“尊严死亡”,在敢于寻求以死亡解决人生痛苦的思潮下,安乐死合法化迟早会成为事实,但在安乐死没有合法化之前,非法执行安乐死,不论是医师主观意识还是家属暗中授意,将会逐渐使老人的生命失去法理与道义的保障。
不过,以台湾目前民情来说,安乐死暂时不会成为处理高龄化的“解药”。
近年来,我国在控制生育的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提前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少子化"现象日渐显著。
而根据对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许多专家分析出我国已处于严重"少子化"阶段,但这一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重视。
近日有媒体报道指出,东三省人口危机越发严重。
多年的人口净流出以及明显的老龄化,让东三省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
然而事实上面临同样窘境的不仅东北三省,全国近半数省份正在失去活力。
从留学生政策看日本如何应对少子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从留学生政策看日本如何应对少子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78bf6d4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09.png)
2014.08学教育60从留学生政策看日本如何应对少子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吴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广州510420)[摘要]本文分析日本社会的少子化对日本高等教育所产生的的各种负面影响,如生源下降、学校倒闭、教育层次结构发生变化等,进一步阐述日本政府在缓解少子化对高等教育的冲击方面做出的应对措施之一积极实施留学生政策,以期对即将迎来少子化的中国在应对高等教育生源不足时有所启示。
[关键词]生源不足;留学生政策;少子化日本教育体系被称为亚洲最成熟的典范。
而现今,日本大学却为生源不足,经营难以维持而伤透脑筋。
有人说,日本高等教育正步入一个适者生存的时代,需要设法淘汰难以胜任的大学,同时让这些大学的学生继续学业。
而这一切,都跟一个名词有不容置疑的关联——“少子化”。
一、日本少子化1、少子化的概念、现状“少子化”一词源于日本,是指人口出生率低下,孩子的数量减少之社会现象。
根据统计,日本女性一生中生育的孩子人数(总和生育率)近年一直呈剧减趋势。
1970年为2.13人,到2000年降至1.36人,而2005年仅为1.26人,创下历史新低,也远远不足于2.08人的国际标准人口平均置换率,⑴预示着日本在未来几十年内人口下降的不可逆转的态势。
当中,日本教育适龄人口的逐年减少也成为教育界挥之不去的梦靥。
障人口问题研究所资料)从表中可以看出,1960-2000四十年间,20岁以下人口比例整整减少了一半,并且这种趋势在未来仍将继续。
对于高校来说,由此而造成的生源不足无疑会在财政方面形成致命打击。
2、少子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2002年发布的“日本未来人口”推算,2032年,日本的20岁以下人口将低于100万人。
随着这一部分人口的减少,少子化对高等教育所致的一系列深刻影响将日愈显现,其负面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表三:招生不足大学统计(基于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统计资料)2009年,日本三重中京大学、新城大谷大学、圣托马斯大学和神户时尚造型大学同时宣布破产,引发了日本史上首次高校倒闭潮,引起社会震惊。
现代日本少子化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现代日本少子化的影响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485dfd81c758f5f61f67b1.png)
摘要:21世纪的日本面临着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是抑制少子化的进程。
日本仅次于意大利和德国,步入世界少子化国家的行列。
如果任其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日本民族将面临严重的存亡问题。
本论文将会在经济方面,教育方面以及日本文化继承方面来分析日本少子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影响;少子化;对策一、日本少子化的现状日本的人口在2003年达到顶峰,从那之后人口一直处于减少状态。
日本的少子化现象是劳动力人口减少,国家税收减少,以至于使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停滞现象,长期来看的话,日本少子化对于日本的存亡有着莫大的关系。
日本少子化现象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并且日本少子化现象给日本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据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与出生率高的冲绳县和福岛县等相比,出生率低的反而是京都,北海道,京都府等这样的大都市。
日本的年出生率在1973年一直处于下降的状态,现在的出生率减少到当时的50%。
出生率最高的发生在1971年,当时的出生率是2.16跌落到2003年的1.29。
现在的1.29对于长时间保持人口,日本的少子化对于日本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日本社会各层应该对日本少子化现象献言献策。
二、日本少子化现象对经济的影响1.劳动力人口减少每个国家都有人口,每个国家也都有劳动力人口,如果一个国家只有人口没有劳动力人口,那么这个国家就是一个悲哀的国家。
但是劳动力人口丰富的国家,是好事也是愁事。
日本的人口出生率下降,年轻人越来越少,参与社会劳动力的人就会越来越少。
那么劳动力也就会相应减少。
日本社会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占整个劳动人口的13%,到2025年,将会占到21%,劳动人口的年龄组合发生了许多变化。
一般说来,老年劳动力人口具有相当丰富的经验,但是老年人体弱多病,不适宜高强度的劳动工作,生产效率也会随之下降。
劳动力人口减少,老人所占的比例就会上升,人口老龄化现象就会变得严峻,从而使国家,使社会的养老以及各种保障制度面临着各种压力。
日本少子化的启示和经验教训
![日本少子化的启示和经验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cf2fb33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30.png)
日本少子化的启示和经验教训日本的少子化进程早于中国近20年发生,目前的少子化程度也比中国更深。
较早的少子化进程也相应地让日本比中国积累了更多应对少子化的经验,可以为中国带来启示。
同时,日本在应对少子化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失误和不足之处,值得中国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一)对中国的启示通过梳理日本的少子化对策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对少子化问题十分重视,自1994 年以来的二十几年中陆续出台了三十余项针对少子化的法律、政策、提案、计划等对策;相继成立了多个专项委员会、工作组、项目组等机构来制定和推进少子化对策。
且日本政府在制定和执行少子化对策的过程中,内阁府、文部科学省、厚生劳动省、大藏省、财务省等众多中央行政机构全都参与其中,并充分发挥地方自治团体、企业等社会各界的力量,力图创建全社会共同应对少子化问题的政策环境。
日本二十多年来的少子化对策虽然收效甚微,但并不能因此认为其对策是失败的。
一系列的少子化对策延缓了日本生育水平下降的步伐,近几年总和生育率也出现了微增的趋势。
换言之,如果日本没有采取这一系列的少子化对策,其生育水平可能会进一步降低,给人口结构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日本很多学者的研究也都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日本少子化对策的效果。
因此日本的少子化对策仍能为中国围绕全面二孩政策制定整体性配套社会政策提供经验和参考。
中国在近几年才开始生育政策的调整,政策的具体效果需要等一段时期之后才能体现。
根据测算,全面二孩政策的新增目标人群(15~49岁育龄妇女)约为9000 万人,其中40岁以下的育龄妇女占40%以下。
一般认为高龄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较低,但是更倾向在政策出台后尽快选择生育二胎;低龄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较高,但会根据自身工作与家庭的安排逐步选择生育二胎。
这部分目标人群生育势能的逐步释放会影响中国未来人口的发展,对适度提升生育水平、缓解人口老龄化、延缓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具有一定积极的作用。
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大致在1.6~1.7之间,距离《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全国总和生育率在未来30年应保持在1.8左右的总体战略目标差距不大。
日本少子化社会中女性自立意识的分析
![日本少子化社会中女性自立意识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b08635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dc.png)
日本少子化社会中女性自立意识的分析一、概述在当今日本社会,少子化现象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选择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这导致了出生率的持续下降和少子化趋势的加剧。
在这一背景下,女性自立意识的崛起成为了影响少子化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女性自立意识的提升,源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随着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就业机会的增多,女性在经济上的独立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使得她们不再需要依赖婚姻和生育来保障自己的生活,从而有了更多选择的空间。
社会文化观念的转变也为女性自立意识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
现代社会对女性的角色定位更加多元和包容,女性不再被局限于家庭和婚姻中,而是可以追求自己的事业和梦想。
在少子化社会中,女性自立意识的提升对家庭、社会和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家庭层面来看,女性自立意识的增强使得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家庭关系更加平等和谐。
从社会层面来看,女性自立意识的提升促进了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国家层面来看,女性自立意识的提升有助于缓解少子化带来的社会压力,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对日本少子化社会中女性自立意识的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少子化现象的本质和原因,还能为我们寻找解决少子化问题的有效途径提供有益的启示。
1. 介绍日本少子化社会现象及其背景日本社会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少子化问题,这一社会现象不仅影响了人口结构,更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以及社会福利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即生育率下降,导致幼年人口逐渐减少的现象,已成为日本社会的一大难题。
少子化现象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原因。
自二战结束以来,日本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复苏和工业化进程,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家庭观念和育儿观念逐渐淡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求个人自由和事业发展,对结婚和生育的意愿降低。
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社会的认识及措施
![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社会的认识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e345e2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35.png)
03
房地产市场萧条
经济不景气会导致消费市场萎靡 ,企业收益下降,进而影响投资 和就业。
经济不景气会导致房地产市场需 求下降,房价下跌,影响相关产 业和经济发展。
社会观念的转变与适应
要点一
家庭观念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 事业和追求,家庭观念逐渐淡化,导致生育意愿下降 。
少子高龄化的特征
主要表现为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劳动力短缺等问题。
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与趋势
现状
日本是全球少子高龄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其老年人口比例和年轻人口比例均处于世界较低水 平。
趋势
随着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预计未来日本少子高龄化问题将更加严重。
少子高龄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01
02
03
经济影响
少子高龄化导致劳动力短 缺,企业用工成本上升, 对日本经济发展产生负面 影响。
社会影响
少子高龄化导致社会福利 负担加重,医疗保障压力 加大,对社会稳定和可持 续发展带来挑战。
文化影响
少子高龄化导致传统文化 传承困难,家庭观念逐渐 淡化,对日本社会文化产 生深远影响。
建立长期护理保障制度
03
借鉴日本经验,建立长期护理保障制度,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
护理服务。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鼓励生育
通过政策鼓励生育,提高出生率,缓解少子化问 题。
吸引海外人才
吸引海外人才来华工作和生活,增加人口数量和 活力。
提高女性地位
提高女性地位,鼓励女性参与社会和职业发展, 平衡家庭和工作。
THANK YOU
社会保障压力增大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社会保障开支将大幅增加,对财政状况 造成巨大压力。
日本_少子化_给大学招生带来的影响及其启示_王丽燕-2
![日本_少子化_给大学招生带来的影响及其启示_王丽燕-2](https://img.taocdn.com/s3/m/9cabe4320722192e4536f6d7.png)
日本近年来在“少子化”的影响下,大学招生报考人数逐年递减,这使得许多私立大学面临招不到足够学生的困境,为了摆脱严峻的生源危机,各私立大学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由于日本大学招生办法灵活多样,因此各私立大学利用降低入学标准争夺生源。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入学“门槛”的降低,日本的高等教育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出现“学力低下”、“学力危机”、“学力崩溃”等现象,大学生学习能力下降已成为社会所注目的重要课题。
[1]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大学报考人数也出现了连年递减,随之而来的高等教育质量与数量之间的矛盾同时出现。
本文对日本大学招生制度实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最新动向进行深入探讨,对其利弊得失进行客观分析,以期对我国高考制度改革可能遇到的新问题有所借鉴。
1日本大学招生制度的弹性化众所周知,日本是典型的学历社会国家,在20世纪70—80年代,考试竞争异常激烈,几乎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为扭转偏重学历的风潮,纠正倾斜的应试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开始加大对大学招生制度改革的力度。
1.1全国性考试和各大学单独选拔并存的考试体系日本经过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多次改革,在20世纪90年代初形成了现行的全国性“大学入学中心考试”和各大学“个别学力选拔”二者并存的考试体系。
“大学入学中心考试”(又称为“全国共同学力第一次考试”)是由文部省下属的“大学入学考试中心”组织的全国性统一考试。
本次考试是基础性知日本“少子化”给大学招生带来的影响及其启示王丽燕张杰本文系2015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社会转型期辽宁地方本科高校发展路径研究”(编号:L15BGL021)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丽燕,女,大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辽宁大连116622)张杰,女,大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在读硕士(辽宁大连116622)识认定考试,其目的在于帮助各大学判定考生对高中教育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此次考试在每年的1月下旬进行,考生在参加完“第一次考试”后,再参加由各大学单独举行的“个别学力选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9月第32卷第5期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ofHeilongjiangVocationalInstituteofEcologicalEngineeringSept.2019Vol.32No.5doi:10.3969/j.issn.1674 ̄6341.2019.05.016日本少子化对策对我国的启示商钟岚(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日语系ꎬ福建厦门361000)㊀㊀摘㊀要:从日本少子化的现状入手ꎬ梳理1990年以后日本的少子化对策ꎬ分析日本少子化对策的实施情况和特点ꎮ日本的少子化对策在缓解人口规模缩小方面收到了一定成效ꎮ面对我国目前妇女生育意愿不佳的现实ꎬ我们应该吸取日本少子化对策的经验教训ꎬ立足我国国情ꎬ促进婚育ꎬ努力解决妇女的产后再就业问题㊁孩子的照料问题㊁托管问题等ꎮ积极促进男性参与家庭与育儿ꎬ缓解育儿家庭所面临的经济压力ꎬ完善公共服务体系ꎬ健全医疗服务网络ꎬ力求形成均衡的人口发展态势ꎮ关键词:少子化ꎻ全面两孩ꎻ人口中图分类号:G640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 ̄6341(2019)05 ̄0051 ̄03EnlightenmentofJapan sMeasurestowardLowFertilitytoChinaSHANGZhong-lan(XiamenUniversityTanKahKeeCollegeꎬXiamen361000ꎬChina)Abstract:StartsfromthecurrentsituationofJapan sdecliningbirthrateꎬsummarizetheirmeasureswhichtackletheproblemoflowfertilitysince1990ꎬandfurtherstudytheirimplementationandfeatures.Japan slowfertilitymeasureshaveachievedcertaineffectinalleviatingtheshrinkingpopulation.FacingtheproblemsofthecurrentChinesewomen spoorfer ̄tilitywillingnessꎬweshouldlearnfromtheexperienceandlessonsofJapan slowfertilitymeasures.Basedonourcountry srealityꎬweshouldincreasethemarriagerateandbirthrateꎬandworkhardtosolvewomen sproblemssuchaspost-natalem ̄ploymentꎬchildcareissuesꎬandcustodyissues.Maleparticipationinfamilyandchild-rearingtheimprovementofthepub ̄licservicesystemandthemedicalservicenetworkshouldalsobeencouragedꎬsoastoeasetheeconomicpressurefacedbychild-rearingfamiliesꎬandstrivetoformabalancedpopulationdevelopment.Keywords:LowfertilityꎻTheuniversaltwo-childmeasuresꎻPopulation㊀㊀收稿日期:2019 ̄05 ̄15作者简介:商钟岚(1981 )ꎬ女㊁福建漳州人ꎬ硕士研究生ꎬ讲师ꎮ研究方向:日语语言与日本文化ꎮ㊀㊀2016年ꎬ我国政府正式提出了 全面两孩 的政策ꎬ即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ꎬ这个政策是对我国长期以来执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修改ꎮ随后ꎬ党中央㊁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ꎬ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ꎬ力求实现我国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ꎮ但 全面两孩 政策实施之后ꎬ2017㊁2018年连续两年我国人口增长低迷ꎮ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人口相关数据显示ꎬ2018年中国全年出生人口为1523万人ꎬ人口出生率为10.94%ꎬ[1]再创历史新低ꎮ专家预测ꎬ中国将在2027年出现人口零增长ꎬ此后逐步进入缓慢的负增长ꎮ[2]中国少子化的问题日趋严峻ꎬ少子化问题又将演化为一系列其他问题ꎬ如劳动力不足㊁老龄问题ꎮ日本也面临着严峻的少子化问题ꎬ日本政府为此实行了大量的应对措施ꎮ从1990年开始陆续出台了许多抑制少子化的政策和法律法规ꎬ目前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政策体系ꎮ日本的这些举措在缓解人口规模缩小方面收到了一定成效ꎮ[3]日本在促进婚育㊁改善托育制度㊁减缓经济压力等方面形成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ꎮ1㊀日本低生育水平现状2018年日本少子化社会对策白皮书的数据显示ꎬ2017年总人口为1亿2671万人ꎮ其中年少人口(0-14岁)1559万人ꎬ生产年龄人口(15-64岁)7596万人ꎬ高龄人口(65岁以上)3515万人ꎬ各自占总人口比例的12.3%㊁60.0%ꎬ27.7%ꎮ而到2065年ꎬ年少人口可能为898万人ꎬ生产年龄人口可能为4529万人ꎬ高龄人口可能为3381万人ꎬ分别占总年龄人口比例的10.2%㊁51.4%㊁38.4%ꎮ如此ꎬ至2065年ꎬ生产年龄人口将下降8%左右ꎬ高龄人口将增加9%左右ꎬ年少人口持续下降ꎮ[4]3日本人口下降的很大原因在于结婚率下降㊁产子育儿的意识淡化等ꎮ日本人口问题所的调查数据显示ꎬ在不生育的理由当中ꎬ由于抚养子女和教育子女花费太多而选择不生育的人数最多ꎬ占56.3%ꎻ因为 高龄而不愿意生产 的人数位居第二ꎬ占39.8%ꎻ 想要小孩却无法生育 的占23.5%ꎬ位居第三ꎻ 无法承担育儿上的心理㊁肉体负担 的理由排第四位ꎻ其他的诸如 对自己的工作有影响 家里小 丈夫不帮忙15育儿㊁家务 希望最小的孩子在丈夫退休前成人 社会环境并不适合孩子成长 等理由也在其列ꎮ[4]272㊀日本的少子化对策日本政府从1990年开始认识到出生率低和孩子数量的减少是个严重的问题ꎬ开始努力制定支援生产育儿的国家政策ꎮ1994年12月由日本文部㊁厚生㊁劳动㊁建设等4个机构大臣合意ꎬ制定了 天使计划 ꎮ1995年ꎬ«育儿㊁护理休假法»颁布ꎮ该法规定ꎬ无论男女ꎬ家中有不满一岁儿童的正式员工ꎬ均可以提出休假ꎬ而企业无权拒绝请求ꎬ更无权因此而解雇员工ꎮ1999年ꎬ由大藏㊁文部㊁厚生㊁劳动㊁建设㊁自治等6大臣合意ꎬ制定了 新天使计划 ꎮ在保育关系上还增加了雇佣㊁母子保健㊁育儿咨询㊁教育等方面的政策ꎮ2003年9月ꎬ日本制定了«少子化社会对策基本法»ꎮ2004年6月ꎬ基于«少子化社会对策基本法»ꎬ制定了«少子化社会对策大纲»ꎮ该大纲里ꎬ以努力创建一个能够健康养育孩子ꎬ能从生育孩子中感受到喜悦的社会为课题ꎬ提出了 3个视点 4个重点课题 28项具体行动 ꎮ2004年至2007年ꎬ日本 少子化社会对策会议 制定了 儿童育儿支援计划 ꎬ通过了 新少子化对策 决议及 支援儿童和家庭的日本 重点策略ꎮ2008年ꎬ日本施行 新待机儿童零作战 ꎬ并于2010年㊁2013年实行 待机儿童消除优先计划 和 待机儿童消除加速计划 ꎬ力求加速解决待机儿童问题ꎮ2012年ꎬ日本通过了«儿童育儿支援法»等3部与儿童福利相关的法案ꎮ2015年3月ꎬ日本内阁决定实施 新少子化社会对策大纲 ꎮ新的少子化大纲ꎬ突破了以往的框架ꎬ加入了结婚支援㊁育儿支援对策的充实㊁年轻人结婚生产的实现㊁对多子家庭的关怀㊁男女工作方式的改革㊁基于地域实情的活动强化等5个重点课题ꎬ明确提出要促进男性积极参与育儿ꎮ同时ꎬ站在长期的视角ꎬ推进细致的少子化对策ꎮ2015年ꎬ实施 儿童育儿支援新制度 ꎮ2016年6月ꎬ制定了 日本一亿总活跃计划 ꎬ以 希望出生率1.8 的实现为目标ꎬ努力推进年轻人的雇佣㊁待遇ꎬ多样保育服务的充实及工作方式的改革等各种对策ꎮ2017年12月日本内阁决议通过了以 造人革命 和 生产性革命 为基础的 新经济政策 ꎮ其中ꎬ 造人革命 中ꎬ投入2兆日元的规模ꎬ以期达到幼儿教育的无偿化㊁待机儿童的消除㊁高等教育的无偿化等目标ꎮ3㊀日本少子化对策的实施情况和特点日本的少子化对策实施以来ꎬ日本的人口出生率虽仍然低迷ꎬ但在推进女性产后就业㊁促进男性育儿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ꎮ从2010年到2014年ꎬ日本女性的产后就业率大幅度上升ꎮ日本人口问题所调查数据显示ꎬ在生产1子的日本已婚女性中ꎬ生产后继续就业的女性人数达到了53.1%ꎮ另外ꎬ2016年第2子出生后ꎬ家有未满6岁孩童的日本丈夫用于家务㊁育儿的时间平均每日为83分钟ꎬ比2011年增加了16分钟ꎮ[4]29整理日本的少子化对策ꎬ显示出以下几个特点:3.1㊀形成多方参与的格局日本为解决少子化问题ꎬ不仅政府ꎬ地区㊁学校㊁企业㊁民间也积极参与其中ꎬ开展多项育儿支援活动ꎬ形成国家上下一体解决少子化的形势ꎮ首先ꎬ日本政府在制度上给予少子化对策以坚实保障ꎬ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ꎮ从1990年开始ꎬ关于少子化的对策不断出台ꎬ尤其是1999年以后ꎬ几乎每年都有与少子化相关的措施出台ꎬ可以看出日本政府解决少子化问题的决心ꎮ其次ꎬ各地区政府也积极响应ꎮ例如以市町村为主体给予区域幼稚园㊁保育所㊁小规模保育等设施财政支援ꎻ从区域的角度开展支援制度ꎬ如设置区域育儿支援据点ꎬ接受育儿家庭的日常商谈ꎻ在地区各级政府部门设立保健中心ꎬ接受从妊娠期到育儿期的各项商谈ꎬ提供母子保健的各项信息及服务ꎻ针对有幼儿的家庭ꎬ开展各种类型的托管服务ꎬ如针对家庭主妇紧急时候所需要的短暂托管服务㊁保育延长服务㊁以家庭主妇㊁社区为中心开展的儿童接送㊁放学托管服务等ꎮ学校方面也为促进年轻人就业㊁毕业后经济的独立做了很多努力ꎬ并提供多种保育托管服务ꎮ企业方面ꎬ顺应国家的少子化对策ꎬ在产休㊁妇女产后复出㊁男性参与育儿等方面做出了用工制度调整ꎮ有条件的企业ꎬ还开办单位内托管ꎬ使员工能够安心工作ꎮ民间托管中心㊁新型托管服务设施的建立ꎬ也缓解了家庭育儿与工作的矛盾ꎮ3.2㊀努力构建促进结婚㊁生育的社会环境日本政府为构建年轻人易于结婚㊁产子的社会环境ꎬ在教育培训㊁政策制定㊁经济援助等方面与企业㊁学校相联合ꎬ形成政府㊁企业㊁学校三方紧密协作㊁互相促进的支援体系ꎮ首先ꎬ为促进日本年轻人结婚ꎬ日本全国上下开展各种演讲㊁研讨活动等ꎬ探讨促进年轻人结婚的各项措施ꎬ举办各种支援结婚的活动ꎮ日本政府于2013年年度预算中设立了 区域少子化对策强化交付金 (2015年更名为 区域少子化对策重点推进交付金 )ꎬ用于结婚研讨会的召开㊁地方团体所进行的结婚支援等ꎮ2015年设立了 结婚新生活支援事业费补助金 ꎬ用于支援各地方团体ꎬ减轻新人结婚时所产生的生活成本压力ꎮ学校方面ꎬ为使年轻人有稳定的工作ꎬ构建利于结婚的个人经济基础ꎬ从学生初中阶段开始开设各项能力教育ꎬ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态度ꎬ使其快速适应社会ꎮ针对高中退学者ꎬ大力开展学习支援活动ꎮ面向毕业人员ꎬ日本厚生劳动省还积极与企业配合ꎬ提供就职信息ꎮ针对无业人员提供职业培训㊁职业介绍㊁职业训练等服务ꎮ3.3㊀进行男女劳动方式改革ꎬ提倡男士参与育儿日本2017年3月实施了 工作方式改革实行计划 ꎮ该计划认为: 长时间的劳动造成工作与家庭生活无法兼顾ꎬ是造成少子化和阻碍女性参与工作的原因ꎬ也是阻碍男性参与家庭的原因ꎮ 该计划以修正过长时间的劳动为重要一环ꎬ对正常劳动时间外的超额时间进行限制ꎬ并于2018年4月向国会提出了以弹性工作制㊁带薪假的落实为主要内容的«推进工作方式改革相关法律整备案»ꎮ日本政府还积极促进女性在职场的活跃ꎬ致力于消除男女差距和工资上的不平等待遇ꎮ2016年施行«女性活跃推进法»ꎬ规定各企业有义务公开女性的职场活跃状况ꎮ对女性活跃情况优良的企业给予星级评定ꎮ为促进女性的再就业ꎬ日本在全国设立了194所 妈妈工作中心 ꎬ向有意愿再就业的女性提供就职信息㊁就业支援及保育服务等ꎮ此外ꎬ日本还积极促进男性育儿ꎬ实施男性育儿休业制度ꎮ日本育儿休业制度于1991年成立法案ꎬ1992年开始实施ꎮ在制度的实施上ꎬ男女并无资格上的差别ꎬ男性也可以申请一年的育儿休业ꎮ而且不管妻子是否是专职主妇ꎬ男性员工都有取得育儿休业的权利ꎮ此外ꎬ为促进男性休取育儿假ꎬ还制定了 爸爸妈妈育休加 计划ꎬ规定夫妻双方岔开休25业ꎬ最长可以休业至孩子1岁2个月ꎮ如果遇到无法入园ꎬ配偶有死亡㊁疾病㊁负伤等情况ꎬ还可以申请育儿休假至孩子1岁6个月ꎮ休业期间给予 育儿休业给付金 ꎬ金额为休业前日工资的 50%ˑ领取天数 ꎮ4㊀日本少子化对策对我国的启示我国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全面实施两孩政策ꎬ对解决我国的少子化问题有非常积极的作用ꎮ但是ꎬ我国的少子化倾向仍然十分严峻ꎬ需要全国上下齐心协力ꎬ下大力气去解决ꎮ我们除了在制度层面上提供保障外ꎬ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ꎬ缓解我国少子化现象ꎮ4.1㊀完善公共服务体系ꎬ探索多种托管模式应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婴幼儿托育体系及服务模式ꎬ形成个人㊁社区㊁企业㊁学校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托管制度ꎬ紧密衔接㊁层层递进ꎬ以满足我国育儿家庭的不同托管需求ꎮ目前ꎬ我国已有一些现行的托管形式ꎬ如儿童保育㊁儿童放学托管㊁家庭托管等ꎬ但还是满足不了育儿家庭的需求ꎬ特别是双职工家庭的托管需求ꎮ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的照料ꎬ一直是以传统的隔代照料为主ꎮ我们应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ꎬ由传统的隔代照料逐步转向社会公共托育ꎬ同时加强社会监督机制和质量评估制度ꎬ对工作人员实行严格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ꎮ此外ꎬ我们可以在传统的托管形式上尝试一些新的形式ꎮ如发挥社区的优势ꎬ推动社区㊁小区间育儿家庭之间的互助ꎻ设立社区小餐桌ꎬ提供上学儿童的托管㊁接送㊁三餐保证等服务ꎻ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开展单位内部的保育服务ꎬ为员工提供放心的托管服务ꎮ此外ꎬ针对幼儿生病期或者恢复期无法上学的情况ꎬ在医院等机构开展病儿保育服务ꎬ提供生病儿童的短暂托管及紧急应对等服务ꎮ4.2㊀支持女性职场复归与活跃ꎬ积极促进男性参与育儿首先ꎬ建议国家修改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ꎬ在全社会范围内消除就业歧视ꎬ尤其是隐性就业歧视ꎻ增强就业歧视的社会监督和法律监督ꎬ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反就业歧视中的关键作用ꎮ其次ꎬ完善生育保险制度ꎬ切实保证育龄女性生产无忧㊁安稳休业ꎮ随着 全面二孩 政策的施行ꎬ生育保险制度也需要相应进行调整和完善ꎮ虽然国家规定育龄妇女可以享受产假ꎬ但设置隐性条款ꎬ减短女性育儿假期的企业仍存在ꎮ我们应全面落实产假政策ꎬ鼓励企业在不违反国家政策的前提下ꎬ弹性运用产假制度ꎬ灵活安排工作时间ꎮ借鉴国外做法ꎬ探索试行与婴幼儿照料相配套衔接的父母育儿假制度ꎬ积极促进男性参与育儿ꎬ鼓励男性更多回归家庭㊁参与育儿ꎬ培养父亲的家庭责任感ꎮ4.3㊀经济支持良好的经济基础是保障生育的前提ꎮ应切实保障女性育儿休业期间的收入ꎮ虽然我国规定了育儿妇女在产假期间也能领取工资以及生育保险ꎬ但由于在中国由于生育女职工工资收入总额中ꎬ基本工资部分仅占工资总收入的50%左右ꎬ因而即便女职工在产假期间按工资的100%申领产假津贴ꎬ在扣除各种津贴和奖金后ꎬ其收入水平也会降低很多ꎮ此外ꎬ缴交生育保险的企业也只是其中一部分ꎬ因此中国育龄妇女的产假津贴水平能否达到 第183号公约 要求的标准令人怀疑ꎮ[5]建议国家出台相应法律法规ꎬ切实保障女性育儿休假期间工资的获得比例ꎮ此外ꎬ建立完善的儿童福利模式ꎬ也是缓解育儿家庭经济压力的有效手段ꎮ政府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ꎬ给予育儿家庭一定的经济补助ꎮ努力降低公共教育费用ꎬ如尝试实行免费入园入托制度ꎬ推行公益性质的课外培训ꎬ等等ꎮ实施特别面向婴幼儿的医疗保障ꎬ减轻儿童的看病费用ꎮ针对有较多医疗费用支出的家庭ꎬ给予大病补助等ꎮ4.4㊀促进结婚ꎬ促进生育2018年8月国家民政部发布的«2017年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ꎬ2017年登记结婚的内地居民为1063万对ꎬ比上年下降7.0%ꎬ其中结婚率为7.7ɢꎬ比上年降低0.6个千分点ꎮ[6]结婚率的下降与人口出生率逐渐下降㊁受教育程度的提高㊁房价的上涨㊁年轻人经济压力的增大有直接关系ꎮ中国政府为缓解年轻人育儿养老的经济压力ꎬ实行了减免税收的政策ꎬ此举收到了良好的成效ꎮ但是ꎬ育儿家庭的经济压力仍然存在ꎬ尤其是二胎家庭ꎬ面临着巨大的生活费用㊁教育费用㊁医疗费用等多种开销ꎮ政府应合理规划城市建设ꎬ降低教育㊁医疗等民生成本ꎬ减轻二胎家庭育儿压力ꎬ让更多家庭有能力负担二孩ꎮ此外ꎬ政府应努力控制房价ꎬ使房子不再成为年轻人结婚的一道障碍ꎮ政府㊁民间机构也可以多开展相亲等结婚支援活动ꎬ宣传婚姻家庭的优势ꎬ促进年轻人结婚率的升高ꎮ5㊀结语我国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ꎬ并未出现人们期望的井喷现象ꎬ相反ꎬ在2018年两孩政策的效应弱化ꎬ人口增长率创下历史新低ꎮ因此ꎬ我们如何提高政策的效果ꎬ实施良好的辅助措施ꎬ形成良好的社会基盘ꎬ就成为我们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ꎮ面对目前阻碍妇女生育意愿的现实原因ꎬ我们应该努力解决妇女的产后再就业问题㊁孩子的照料问题㊁入学问题㊁托管问题等一系列复杂艰巨的难题ꎬ积极促进男性参与家庭与育儿ꎬ完善公共服务体系ꎬ缓解育儿家庭所面临的经济压力ꎮ此外ꎬ也应该把关注重点放在年轻人的婚育上ꎬ促进结婚㊁促进生育ꎮ另外ꎬ努力健全医疗服务网络ꎬ加速医改ꎬ促进儿童医疗ꎬ解决儿童看病难的问题ꎬ加强儿科和妇产科体系的建设ꎬ使之成为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ꎮ参考文献:[1]国家统计局.李希如: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J/OL].[2019-01-23].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901/t20190123_1646380.html.[2]百度新闻财经见闻.中国出生人口下降200万出生率历史最低ꎬ专家:2027年将零增长[EB/OL].[2019-01-2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3352764136028893.[3]王伟.日本少子化进程与政策应对评析[J/OL].日本学刊ꎬ2019(2):[2019-05-14].http://ijs.cass.cn/xsyj/xslw/rbsh/201902/W020190212363905032497.pdf.[4]日本内阁府.平成30年版少子化社会对策白皮书[EB/OL].[2019-05-14].https://www8.cao.go.jp/shoushi/shoushika/whitepaper/measures/w-2018/30pdfhonpen/30honpen.html.㊀[5]李西霞.生育产假制度发展的国外经验及其启示意义[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ꎬ2016ꎬ14(1):100-106.[6]新华网客户端.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8-02-28].https://baijia ̄hao.baidu.com/s?id=1593656271082733578&wfr=spider&for=pc.责任编辑:李增华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