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沟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灵沟通——个别辅导中的神入(同感、共情)技术

人们常说:“理解万岁!”把“理解”二字提升到了如此至高无上的境地,实在是对人生体验的一种深刻总结。当一个人在生活与人际交往中遇到难题时,他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是他人的理解。但人与人之间相处与交流,最难做到也就是这“理解”二字。对于那些处在心灵困境中苦苦挣扎甚至感到绝望和无助的个案当事人来说,则更是如此了。所以,个别辅导整个进程的基石所在,就是理解;而到达“理解”境地的通途则是“神入”。一、什么是“神入”

“神入”,又称作“通感”、“同感”、“通情”、“共情”、“同理心”等,[1] 意为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能敏锐、准确地领会和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意思和内涵的情感,并将这种领会和理解向对方传递。伊根给“神入”下的定义是,它“作为一种人类的沟通方式涉及到对当事人的倾听,充分地理解当事人和他们所挂虑的事,并将此种理解反馈给当事人,使当事人能更充分地理解自己,并根据这种理解来行事。”[2]

伊根的这个定义实际上表达了三层含义:

⑴辅导者要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设身处地地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共感

和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准确地把握当事人表达的各种信息和材料;

⑵辅导者综合运用有关的技巧,把自己对当事人内心体验的理解反馈

给对方,使当事人感到自己被接纳、被理解,因而产生一种满足感,并促使其继续表达、解剖和理解自己;

⑶辅导者引导当事人对其感受作进一步的思考,并根据自己的思考来

做出行动决策。

在个别辅导中,神入既是辅导者对待当事人的一种为人态度和相处方式,又是辅导者接触当事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沟通技能。

作为为人态度和相处方式的“神入”,是要借此来传达辅导者对当事人的充分理解,它集中表现在辅导者对当事人的积极关注、观察和倾听上。

罗杰斯对这种方式的“神入”做过一个生动的描述:“这意味着进入他人的个人感知世界,并在其中达到充分的忘我境地。它包括不断对他人内心进行着的有意义的变化,对恐惧、愤怒、柔弱、困惑或他(她)所经验的一切保持敏感。它意味着暂时地存活于他人的生命之中,在其中仔细地周游,而不给出评判。”[3]这样一种专注于当事人内心世界的“神入”,就是所谓的“与当事人同在”。辅导者这种对当事人的全神贯注式的观察与理解,应该是贯穿于心理辅导整个进程的,是可以被当事人感受到的一种“一以贯之”的待人态度,它可以通过辅导者的语言或非语言的表现方式传递给当事人。所以,“神入”,或者说“同感”、“共情”、“同理心”,实质上是辅导者的一种重要的人格特征,它要求辅导者必须“善

解人意”、“设身处地”、“将心比心”。辅导者这种人格特质的重要性在于可以使来访者在同辅导者接触的过程中具有安全感,拉近双方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建立咨访信任关系。下面这则案例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陈浩告诉我,在读小学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经常吵架。爸爸脾气很暴躁,生气做亏本了就对儿子拳脚相加。“我永远不会忘记,在小学六年级的一天,我因为调皮犯错,爸爸被老师叫到了学校。爸爸很生气,当着老师和全班的面对我一顿暴打,所有的人都在用讥笑的眼光看着我。

在那一刻,除了对爸爸的很之外,我还发誓,以后我做错了实情,再也不会认错了!还有,无论谁对我不尊重,我都会像我爸打我那样狠狠地揍他!”说到这里,他低下了头,流下了痛苦的泪水。

我感到自己的心也在轻轻颤抖。(教师设身处地、感同身受)

我轻声说:“是的,如果我是你,我也一定会这样想。……现在,当你发现老师和同学对你有偏见的时候,你已经习惯于用粗暴的方式来做回应了,是吧?”(神入性回应)

“嗯,”陈浩点点头,“办理每一个人理睬我,我无聊极了,就去作弄他们,这样我心里好受一些。……”

一个多小时很快过去了。“郑老师,你今天这样和我聊天,我很听得进去!不过你能不能不把今天谈话的内容告诉别人?”(辅导关系已经基本形成)

作为接触当事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沟通技能,“神入”是多元辅导技术的复合运用,包括我们在前面几篇文章中提到的倾听、接纳、回馈、释义、摘要、面质等多种技巧的复合运用。

同时,它还涉及到一个双向的信息沟通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认知和情感两种成分。认知的成分是指辅导者善于进入当事人的内心世界,能敏锐捕捉、准确判断出对方通过言语或非言语方式所欲表达的意思甚至是加以掩饰的内容,并根据辅导的需要将这种认知结果向对方做出适当的反馈;情感的成分则涉及对当事人内心情感体验的准确感受、把握、理解、体谅并向对方做出适当的反馈。要强调的是:这种反馈往往会以种种丰富而微妙的方式进行,而并不一定需要借助辅导者的语言。有时,辅导者的一种细微的表情变化,一声轻轻的叹息,一个专注而真诚的眼神,一只搭在受挫学生肩头的温暖的手,就已经将自己对当事人的支持、理解、体谅等等含义传达无疑了。

作为接触当事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沟通技能,“神入”又可以分为“基本神入”和“深层深入”。所谓“基本神入”,是指针对当事人眼下所说话语中所包含的内容及情感表达你的理解;所谓“深层深入”,则是针对当事人整段话语和整个背景中所包含的核心信息给出你直觉的理解,也就是说,要给出一种整体的、深层的理解。这种理解也许是当事人自己也没有清醒地意识到的,所以,“深层神入”带有某种挑战的性质,它适合在咨访关系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方可使用。

二、“神入”在个别辅导中的功能

“神入”(或者说是同感、共情、同理心等等)在辅导技巧中居于核心地位,尤其是在中小学心理辅导中,“神入”对于辅导教师与来访学生的有效沟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增进关系。

在中小学日常学习生活中,师生之间无论怎样密切联系,也难以彻底抹

去“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这样一种客观的痕迹。但在个别辅导中,由于

辅导教师的特定角色,而促使自己在缩小心理距离的同时,还必须自觉

地要求自己做到在精神的层面上“与来访学生同在”,此时的“神入”便成了辅导教师极富魅力的一种人格特质,它会使来访学生体验到更多的被尊重、被理解、被支持的温馨与感动。试想,当来访学生久久地被恼人

的问题所困扰,甚至到了万念俱灭之时,突然发现自己的想法、感觉竟然能引起他人如此真诚的共鸣,那岂不会有一种“感激涕零”的体验?于是在深深感动之余,自然更加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在辅导教师面前感

到更加从容自如,由此便会建立起极为融洽的咨访关系。可见,辅导教师的“神入”是一种交流的润滑剂,又是给来访学生提供的一种情感上的

支持,它会使来访学生体会到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气氛,从而推动着咨访双方的对话与合作。

2、促进探究。

罗杰斯曾说,共情与无条件积极关注相结合,可以使来访者比在其他情况下能更全面地探究自己。他还认为,准确共情能帮助来访者更好地意识到原本无意识的材料,准确共情反应的效果与准确解释相似,因为它也导致来访者的自我意识增强。这就告诉我们,当来访学生在得到了

辅导教师的充分理解时,便自然倾向于更广泛、更深入地探索自己的实

质性问题,甚至愿意去发现自己原本没有意识到的深层次问题,于是,“神入”就促进了来访学生的自我探索。

3、核查理解。

由于辅导教师的“神入”一定会有反应性的表现(包括感知、理解和应答),来访学生一般也会对此做出如实的反馈,所以,辅导教师就可以根据来访学生的反馈核查自己的理解和应答。比如,如果辅导教师的理解和应

答是准确的,来访学生就会点头,或使用表示赞同的语言来加以认可,或者会顺着原来的线索深入澄清自己的问题;反之,来访学生可能会停止原有的叙述,或者偏离自己的话题,或者干脆直接告诉辅导教师:“这不是我的意思”、“情况并不是这样”等等。对“神入”效果保持敏锐感觉

的辅导教师就会立即接收这些信息,承认自己的疏漏,并立即修正自己

的反应,使自己折回正道上来。

4、聚焦重点。

“神入”是对来访学生核心信息的一种聚焦式的投入,它包含了对当事人核心经历、核心行为和核心感受的专注和理解,这就可以约束辅导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