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预测与生产计划
优化车间生产计划
![优化车间生产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e1497be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d4.png)
优化车间生产计划车间生产计划的优化是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一个高效的生产计划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并且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本文旨在探讨优化车间生产计划的方法和策略,从而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能。
一、需求分析和预测为了优化车间生产计划,我们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和需求预测。
通过对市场和客户需求的调研,我们可以了解到产品的需求量和需求变化趋势。
在进行需求预测时,可以利用统计方法和市场趋势分析等工具,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需求情况。
二、生产能力评估在制定生产计划之前,我们需要对车间的生产能力进行评估。
生产能力评估包括对生产设备、人力资源和生产流程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评估车间的生产能力,我们可以确定车间的生产能力上限,从而为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提供依据。
三、合理分配生产资源在制定生产计划时,需要根据需求情况和生产能力,合理分配生产资源。
生产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机器设备、原材料等方面的资源。
通过优化资源的分配,可以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并且减少资源浪费。
四、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是优化车间生产计划的核心步骤。
在制定生产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产品的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的利用率、生产效率等因素。
同时,要考虑到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如设备故障、人员调动等,从而制定灵活可调节的生产计划。
五、监控和调整生产计划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计划进行监控和调整是必要的。
通过对生产计划的监控,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如生产延误、产能不足等,从而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
监控和调整生产计划可以保证生产计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六、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是优化车间生产计划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建立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生产计划的实时监控和分析。
同时,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生产计划与其他系统的实时对接,如销售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等,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调配和信息的共享。
七、员工培训和激励员工的培训和激励是优化车间生产计划的关键环节。
市场需求预测与生产计划
![市场需求预测与生产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b7183b4c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19.png)
市场需求预测与生产计划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市场的变化日新月异。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如何做好市场需求预测和生产计划,使得企业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又不浪费资源,是一个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难题。
市场需求预测是指在日常经营中,企业对市场需求的量和趋势进行预测和估计。
准确的市场需求预测,能够有效的避免因预测失误带来的业务损失,同时使生产计划和产品研发更加科学、高效。
如何进行市场需求预测?市场需求预测首先需要了解市场的变化,包括消费者需求、市场竞争、政策法规等因素。
对于消费者需求,可以通过对市场调研和用户反馈的收集和分析,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和反应。
对于市场竞争,可以通过对同行业企业的调研和分析,了解市场占有率、产品差异和定价战略,从而预测市场的变化趋势。
同时,政策法规因素的变化也会对市场需求产生影响,企业需要及时了解政策和法规的变化,以便在生产和销售中按照法规要求进行经营活动。
市场需求预测的方法市场需求预测常见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分析现有数据、趋势分析等。
问卷调查是为了获取客户反馈而进行的一种单向交流机制,适合用于获取客户的一些基本信息、客户需求和客户满意度等信息。
分析现有数据是通过分析历史销售数据和预测数据去判断市场需求。
通过统计分析历史数据中的模式,可以发掘出规律和趋势,预测未来的市场需求,进而指导生产计划的制定。
趋势分析是通过对市场趋势的把握,从而预测市场需求。
趋势分析主要是基于市场的参数,推断市场的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的趋势,从而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计划是在市场需求预测的基础上对生产规模、生产周期等方面的制定。
生产计划应符合市场需求,遵循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成本优化,充分考虑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等因素。
如何制定生产计划?首先,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合理规划生产数量和生产时间,制定生产计划;其次,制定生产流程和计划,确保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生产效率的高指数;最后,制定保质保量的品质标准,保证产品质量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优化生产计划方案
![优化生产计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65b205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d5.png)
优化生产计划方案在现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优化生产计划方案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高效的生产计划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并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需求。
本文将探讨如何优化生产计划方案,从而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
1.需求预测与生产计划需求预测是制定生产计划的基础,它要求企业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量,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为了提高准确性,企业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市场调研、客户反馈和数据分析等。
同时,在进行需求预测时,还要考虑季节性和市场趋势等因素,以便更好地制定生产计划。
2.整合供应链管理优化生产计划方案的关键之一是整合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涉及到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交付整个过程的协调与优化。
一个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减少库存成本和交货时间,并通过提供更好的服务来满足客户需求。
为了实现供应链的整合,企业可以采用信息技术系统来实时监控、调整和优化各个环节。
3.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是优化生产计划方案的核心。
一个合理的生产计划应该充分考虑生产设备的利用率和生产工艺的改进,以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还要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确保生产过程的流畅运转。
在制定生产计划时,企业还可以考虑采用先进的智能化制造技术,如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以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线的灵活性。
4.优化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是优化生产计划方案不可忽视的一环。
过高的库存会增加企业的资金占用和仓储成本,而过低的库存则会导致无法及时满足客户需求。
因此,企业应该通过合理的库存管理策略来平衡成本与风险。
一种常用的库存管理方法是采用“Just-In-Time”(即时制)的原则,即在需要时及时补充物料,以减少库存量,并保证生产连续性。
5.持续改进与反馈机制持续改进是优化生产计划方案的关键环节之一。
企业应该建立一个有效的反馈机制,定期评估生产计划执行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分析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瓶颈,企业可以找到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并采取措施来消除生产过程中的障碍。
制造业生产计划
![制造业生产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8408ab9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8.png)
制造业生产计划在制造业中,一个有效的生产计划对于企业的顺利运营至关重要。
生产计划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如生产能力、需求预测以及原材料供应等。
本文将通过制造业生产计划的分析,为您介绍制造业中生产计划的重要性、制定生产计划的关键要素以及一些常用的生产计划工具和策略。
一、制造业生产计划的重要性制造业生产计划是一个有效的组织和整合资源的过程,它能够确保企业能够根据市场需求提供所需产品,并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生产任务。
一个好的生产计划能够帮助企业避免生产过剩或者供不应求的情况,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并最终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制定生产计划的关键要素1. 需求预测:制造业生产计划的第一步是进行需求预测。
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企业可以根据过去的销售数据和市场趋势来预测未来的需求量,并根据需求量来制定生产计划。
2. 生产能力评估:企业需要评估自身的生产能力,包括设备、人力资源等因素。
通过了解和评估生产能力,企业可以确定自身的生产限制,并将其考虑在内进行生产计划的制定。
3. 原材料供应:在制定生产计划时,企业还需要考虑原材料的供应情况。
确保原材料的供应充足可以避免由于原材料短缺而导致的生产延误。
4. 生产周期:生产周期是制造业生产计划的一个重要要素。
企业需要确保在生产计划中合理地安排不同产品的生产时间,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效率。
三、常用的生产计划工具和策略1. APS系统:APS(高级计划和排程系统)是一种集成了需求预测、生产计划和排程等功能的计算机系统。
通过使用APS系统,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生产计划和调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2. JIT生产:JIT(准时制造)是一种生产策略,通过减少库存和将零部件按需分配给生产线,以实现生产计划的精确控制。
JIT生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库存成本,并减少因库存过剩而引起的浪费。
3. 进销存管理:进销存管理是一种常用的生产计划策略。
通过在生产计划中准确监控和管理原材料的采购、销售和库存信息,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生产进程,确保产品按时交付。
产能规划流程
![产能规划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6cb9f59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0.png)
产能规划流程引言概述:产能规划是企业制定生产计划和资源配置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产品需求的预测、生产能力的评估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本文将介绍产能规划的流程,包括需求预测、产能评估、资源调配、生产计划和监控五个部份。
一、需求预测:1.1 市场调研: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包括产品需求量、销售趋势、竞争对手的情况等。
1.2 数据分析:对市场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确定需求的增长率、季节性变化和潜在的风险因素。
1.3 预测模型:基于历史数据和市场趋势,建立预测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产品需求量。
二、产能评估:2.1 现有产能分析:评估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包括设备、人力资源和生产线的利用率等。
2.2 瓶颈分析:识别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即限制产能的关键环节,如设备容量、人力短缺等。
2.3 产能缺口分析:对照需求预测和现有产能,确定产能缺口,即需增加的产能量。
三、资源调配:3.1 设备投资:根据产能缺口分析结果,决定是否需要增加设备投资,以满足未来的生产需求。
3.2 人力资源规划:根据产能评估结果,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包括招聘、培训和调配等。
3.3 生产线优化:优化现有生产线的布局和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利用率。
四、生产计划:4.1 产能分配:根据资源调配结果,确定每一个生产线的产能分配,确保生产能力的合理利用。
4.2 生产排程:制定生产排程,安排生产任务的优先级和时间表,确保按时交付产品。
4.3 库存管理:根据生产计划,合理控制原材料和成品的库存,避免过高的库存成本和过多的库存积压。
五、监控与调整:5.1 生产监控: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5.2 产能调整: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和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产能规划,确保产能与需求的匹配。
5.3 绩效评估:对产能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优化产能规划流程。
结论:产能规划是企业生产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科学的流程和方法,能够匡助企业合理预测需求、评估产能、调配资源、制定计划和监控执行,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产计划与需求预测
![生产计划与需求预测](https://img.taocdn.com/s3/m/6110e45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4.png)
生产计划与需求预测概述生产计划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生产计划,以满足市场需求并优化资源利用。
而需求预测则是对未来市场需求进行预测和分析,为生产计划提供依据。
生产计划与需求预测相互关联,通过有效的需求预测来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
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计划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产品生命周期、现有资源和生产能力等因素。
下面将介绍一些重要的步骤和考虑因素。
1. 了解市场需求生产计划的首要任务是了解市场需求,即了解产品的需求量、需求周期和需求变化趋势。
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客户反馈和销售记录等方式来获取市场需求的信息。
2. 分析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从产品开发开始到产品退市的整个过程。
根据产品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生产计划需要进行不同的调整。
例如,在产品推出初期,需求可能会逐渐增长,需要增加生产能力以满足市场需求;而在产品成熟期后,需求可能会逐渐下降,需要适当减少生产量。
3. 评估现有资源和生产能力评估现有资源和生产能力是制定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
企业需要了解自己的生产能力,包括设备、人力和原材料等方面的能力。
同时,还需要评估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资源调整或优化。
4. 制定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产品生命周期和现有资源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需要考虑生产周期、生产数量和生产布局等方面的内容。
合理的生产计划应该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和风险。
需求预测的方法需求预测是制定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准确的需求预测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需求预测方法。
1. 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是根据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市场需求进行主观判断和分析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市场分析等方式,结合自身经验和直观感受,对市场需求进行预测。
定性分析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缺点是主观性较强,准确度有限。
需求预测与生产计划(PPT 140页)
![需求预测与生产计划(PPT 140页)](https://img.taocdn.com/s3/m/fd253dd0cc22bcd127ff0c2b.png)
简单移动和加 权移动平均法
一次和二次 指数平滑法
乘法模型
加法模型
预测的基本步骤
1确定预测的目的和用途; 2根据企业不同的产品及其性质分类,并选择预测对象; 3决定影响产品需求的因素及其重要性; 4收集和分析可利用的过去和现在的资料; 5决定预测的时间跨度,并选择适当的预测方法和模型; 6计算并核实初步预测结果; 7评定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因素; 8对预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估计预测误差、修正预测值; 9将预测结果应用于生产计划工作中; 10根据实际发生的需求对预测进行监控。 • 资料是基础和出发点,预测技术的应用是核心,分析则贯穿于预测的
全过程。预测过程中要关注两个“分析和处理”:一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 行分析和处理;二是对利用模型求得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
德尔菲(Delphi)法
德尔菲法是美国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奥拉夫·赫尔 默博士于上世纪40年代末首创的。它是定性预测方法中最重要、 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应用十分广泛,可用于预测市场需求、商 品供求变化、产品成本与价格、市场占有率、产品寿命周期等 方面。对于那些缺少历史和现实资料的预测尤为实用。 特点: (1)匿名性。采用匿名函询方式,参加预测的专家互不了解, 因而发表观点、修正自己的意见均较自由。 (2)反馈性。发函征询意见至少要经过两轮,预测当事人应将 上一轮专家的意见汇总统计,将其作为反馈信息在下一轮征询 时告知各位专家参考。 (3)收敛性。专家意见经过多轮征询反馈后,意见趋向一致。 用统计方法加以整理,即可得预测结果。
因果预测方法。它根据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来预测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如商品房销售预 测的因果模型可包括广告预算、竞争对手的 价格、家庭平均收入水平等因素。
预测方法的种类
第五章需求预测与生产计划
![第五章需求预测与生产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54d2a7e7e53a580217fcfe33.png)
三、定量预测法 1、简单平均法
n
y xi / n i1
y预 测 对 象 x的 历 史 数 据 平 均 值 , 这 一 平 均 值 就 为 下 一 期 的 预 测 值 。
2、移动平均法
(1)一次移动平均法。一次移平均法是对产品需求 的历史数据逐点分段移动平均的方法。公式为:
M t[ 1 ] ( x t x t 1 x t 2 ... x t n 1 )/n
二、定性预测法
1、专家会议法
聘请预测对象所属领域的专家,通过座谈会 讨论,依靠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预测。这 种方法要求选择的专家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 水平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2、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
销售人员在市场的第一线,他们直接与用户 接触,对市场需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反 应能力,所提供的信息比较切合实际。让 销售人员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的信息资 料、经验和直接对产品的市场需求作出分 析判断和预测,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5、需求预测结果分析与修正
对市场需求进行预测时,影响其未来发展变化的因 素很多,而且很多因素是随机性的。人们对某一产 品市场需求规律的认识不可能绝对准确,往往有一 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如在统计资料不全的情况下 预测时,为了简化预测运算舍去了一些次要因素等, 预测结果绝大多数与未来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误差。 因此,对需求预测模型计算的结果要进行误差分析。 在实际预测时,存在一定的误差是允许的,但误差 太大,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就很差,甚至失去实际意 义。要对需求预测的结果进行修正,分析误差产生 的原因,如信息资料不完整、需求预测方法选择不 当、需求预测模型有问题、外部环境条件变化等等。 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修正,使需求预测 的结果更符合实际,这样需求预测结果才能作为企 业生产决策和安排生产计划的依据。
生产计划中的决策制定原则和注意事项
![生产计划中的决策制定原则和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7aba342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5.png)
生产计划中的决策制定原则和注意事项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生产计划的制定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合理、科学的生产计划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确保产品质量,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讨论生产计划中的决策制定原则和注意事项,帮助职场规划师更好地指导企业制定生产计划。
1. 需求预测与市场分析生产计划的制定首先要基于准确的需求预测和市场分析。
职场规划师需要收集并分析市场数据,了解产品的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
只有准确预测市场需求,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生产计划,避免过剩或供应不足的情况。
2. 生产能力评估在制定生产计划时,职场规划师需要评估企业的生产能力。
这包括生产设备、人力资源、原材料供应等方面的考量。
只有确保企业的生产能力能够满足计划中的产量要求,才能制定出可行的生产计划。
3. 优化生产流程生产计划的制定应考虑到生产流程的优化。
职场规划师需要分析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环节,并提出改进措施。
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4. 灵活应对变化在制定生产计划时,职场规划师需要考虑到市场变化和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生产计划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及时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生产过程中的突发情况。
职场规划师需要建立健全的应急机制,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5. 合理控制库存生产计划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库存管理。
过高的库存会增加企业的资金占用和仓储成本,而过低的库存则容易导致供应不足。
职场规划师需要根据需求预测和供应链管理,合理控制库存水平,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
6. 与供应链合作生产计划的制定需要与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紧密合作。
职场规划师需要与供应商、物流公司等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原材料供应的及时性和生产进度的顺利进行。
只有建立良好的供应链合作关系,才能实现生产计划的高效执行。
7. 运用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于生产计划的制定至关重要。
职场规划师需要掌握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和相关软件工具,利用数据分析和模拟仿真等方法,提高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生产计划的制定与优化方法
![生产计划的制定与优化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175a128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6f.png)
生产计划的制定与优化方法引言在现代生产管理中,生产计划的制定和优化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和优化生产计划,可以将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本文将主要介绍生产计划的制定与优化方法,包括需求预测、产能分析和调度优化等方面的内容。
一、需求预测需求预测是制定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之一。
合理准确地预测需求量,可以避免因供大于求或供不应求而导致的资源浪费或订单延误。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需求预测方法:1.1 历史数据法历史数据法是一种通过分析历史销售数据来预测未来需求的方法。
通过统计和分析历史销售数据的走势、季节性变化等因素,可以预测未来需求的趋势和波动。
1.2 调查法调查法是一种通过市场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来了解顾客需求的方法。
通过调查顾客需求和购买意向,可以预测未来需求的量和变化。
1.3 模型预测法模型预测法是一种利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来预测需求的方法。
通过建立合适的模型和算法,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环境因素来预测未来需求的量和趋势。
二、产能分析产能分析是制定生产计划的重要环节之一。
了解和分析企业的产能情况,可以帮助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防止产能过剩或产能不足的情况出现。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产能分析方法:2.1 设备利用率分析设备利用率分析是一种通过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来评估和优化生产能力的方法。
通过分析设备的开机时间、停机时间和故障时间等因素,可以计算出设备的利用率,并对低利用率的设备进行调整和优化。
2.2 人力资源分析人力资源分析是一种通过分析企业的人力资源情况来评估和优化生产能力的方法。
通过分析人员的数量、技能和工作效率等因素,可以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3 资源能力评估资源能力评估是一种通过评估和分析企业的资源情况来评估和优化生产能力的方法。
通过评估和分析原材料供应、生产设备、技术水平和供应链等因素,可以判断企业的资源能力,进而优化生产计划。
三、调度优化调度优化是制定生产计划的核心环节之一。
生产计划的工作内容
![生产计划的工作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438f6b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8f.png)
生产计划的工作内容生产计划是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生产计划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需求分析和预测。
首先,生产计划的工作内容包括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
通过对市场的调研和分析,了解产品的需求量和变化趋势,从而为生产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需求分析和预测是生产计划的基础,只有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生产计划。
2.生产资源调配。
生产计划的工作内容还包括对生产资源的调配。
这包括对原材料、人力、设备等生产资源的需求进行评估和计划,合理安排资源的使用,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充分利用,提高生产效率。
3.生产进度安排。
生产计划还需要对生产进度进行安排。
这包括确定生产周期、生产批次、生产数量等具体的生产计划安排。
通过对生产进度的合理安排,可以有效地控制生产过程,避免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生产效率低下的情况。
4.生产任务分配。
生产计划的工作内容还包括对生产任务的分配。
这包括确定生产任务的责任人、生产任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等。
通过对生产任务的合理分配,可以确保每个生产环节的顺利进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生产风险管理。
生产计划还需要对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管理。
这包括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进行评估和预防,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和产品质量的稳定。
6.生产效率评估。
最后,生产计划的工作内容还包括对生产效率的评估。
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效率进行评估,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总之,生产计划的工作内容涉及到市场需求分析、生产资源调配、生产进度安排、生产任务分配、生产风险管理和生产效率评估等多个方面。
只有做好这些工作内容,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PMC生产计划中需求预测的重要性
![PMC生产计划中需求预测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4284d63a31126edb6f1a1091.png)
PMC生产计划中需求预测的重要性制造业生产计划与控制基本上关心的是未来的事。
已经过去的事无法控制──必须从现状出发为未来作准备。
为此,就有必要去猜测、假设或估计从现在开始将发生什么。
其它一切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一家公司要生存,至少要准备好自身能同竞争者一样快地去满足客户的要求。
预测这个字就包括对这种未来的客户需求的估计。
计划与预测是人们给工厂经营有关数据的推测所起的名字。
由于一家公司中的一切计划活动都与满足客户的未来需求有关,组织的许多方面必须同销售预测打交道。
例如,住户组成数被市场营销部门用来确定总的潜在市场的成长。
工厂经理与工厂的工程部门要知道5年的生产需求,因为购置土地的计划、以产量与技术的变化为基础的新生产过程的开发以及要增添的制造设施的采购都需要有长的提前时间。
物料控制部门,时常被称为计划部门,其责任是制订计划以满足制造产品的未来需要。
需求预测在这一准备中是不可缺少的要素。
物料控制人员需要这一预测来计划要买多少组件,买多少原料,用什么速率去做机加工或装配──最重要的是──什么时候去订货。
对预测有互相矛盾的要求。
例如,总经理关心发货量的预测,因为发货产生公司从客户收来的钱。
他可能同市场营销经理意见相左,后者更加关心续入业务,因为这度量要求给予服务的客户对本公司的需求。
实际上发货量代表被公司响应需求的能力修正过的续入业务。
销售经理典型地感兴趣的是设定乐观的目标作为对销售人员的挑战,而总会计师宁可有一个较保守的预测以便估计利润。
物料控制部门要求预测用制造部门能理解的语言来表达(例如,用通过相似制造设施的产品组)。
而对市场营销人员有意义的产品组则是在相似销售渠道中销售的产品,它们不一定同制造中的产品组一样。
在大多数公司里需要有多种预测。
这些预测有多种分类方法,其中之一是按其所涉及的期间长短来区分:长期预测:用于工厂扩展与添置新机器、新设备,以便提前5年或更早地去计划资本投资。
中期预测:用于长提前期物料的购买或作业率的计划,提前1至2年考虑季节性或周期性的产品。
排产计划措施
![排产计划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0d5f4c3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b.png)
排产计划措施
排产计划措施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生产需求、资源情况和工艺要求等因素,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以达到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排产计划措施:
1. 需求预测与生产计划协调:通过对市场需求的预测,与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相协调,确保生产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并避免过度生产和库存积压。
2. 优化生产顺序:根据产品的工艺要求和设备资源情况,合理安排生产顺序,以最小化生产切换时间和提高设备利用率。
3. 制定合理的生产批量:根据产品特性和市场需求,确定合理的生产批量,以平衡生产成本和库存成本。
4. 采用先进的排产算法:利用先进的排产算法,如线性规划、遗传算法等,对生产计划进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生产效益。
5. 考虑资源约束:在制定排产计划时,充分考虑设备、人力、物料等资源的约束条件,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可执行性。
6. 引入自动化设备: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干预和错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7. 建立生产监控和调度系统:通过建立生产监控和调度系统,实时掌握生产现场的情况,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调度资源,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排产计划措施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需求预测、生产顺序优化、生产批量确定、算法应用、资源约束考虑、自动化设备引入以及生产监控和调度系统的建立等。
这些措施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满足市场需求。
生产部门生产计划与产能预测计划
![生产部门生产计划与产能预测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20c11960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5d.png)
生产部门生产计划与产能预测计划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生产部门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如何制定有效的生产计划,以及预测未来的产能需求,是确保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
作为一名初中生,虽然我们可能尚未深入了解生产管理的细节,但通过本文,我们可以初步了解生产计划与产能预测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企业运营中的实际应用。
首先,生产计划是生产部门的核心工作之一。
它涉及到对未来一段时间内产品需求量的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
这样的计划不仅有助于企业提前准备所需的原材料、设备和人力资源,还能有效降低库存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同时,合理的生产计划还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产能,以满足客户需求。
在制定生产计划时,企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对市场需求的准确预测。
这需要企业具备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力,及时获取客户需求、竞争对手动态等信息。
此外,企业还需要根据自身的生产能力、设备状况、员工技能等因素,制定可行的生产计划。
同时,企业还需要考虑到供应链的稳定性、原材料的供应情况等因素,以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
产能预测则是生产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产能进行预测,企业可以更好地安排生产进度,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浪费。
产能预测需要基于历史数据和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考虑到各种可能影响产能的因素。
例如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周期、员工的排班和工作效率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分析,企业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未来的产能需求,并根据预测结果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资源配置。
为了提高产能预测的准确性,企业可以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
例如,通过建立生产管理信息系统(PMIS),企业可以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瓶颈。
同时,通过数据分析技术,企业可以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发现产能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为未来的产能预测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除了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支持外,企业还需要注重员工的培训和技能提升。
企业生产需求预测与生产计划分析
![企业生产需求预测与生产计划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42abc28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6.png)
企业生产需求预测与生产计划分析引言企业的生产需求预测与生产计划分析是制造业中关键的环节。
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并合理地制定生产计划,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库存成本,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盈利增长。
本文将介绍企业生产需求预测的方法和工具,并深入分析生产计划的制定与优化的关键要素。
1. 企业生产需求预测1.1 需求预测的重要性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是实现企业生产计划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需求预测,企业可以避免过多或过少地生产产品,从而减少库存风险和减少生产成本。
同时,准确的需求预测也可以帮助企业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以适应市场变化,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
1.2 需求预测的方法和工具需求预测的方法和工具有多种,常见的方法包括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和专家判断等。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此外,还有一些专业的需求预测软件可以辅助企业进行需求预测,如SAS、Python的Pandas库等。
1.3 需求预测的关键要素需求预测虽然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和工具,但有几个关键要素是需要企业注意和考虑的。
首先是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只有有准确、全面的数据,才能得出准确的预测结果。
其次是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的情况,这些外部因素会对需求产生很大的影响,需要考虑在预测中。
2. 生产计划分析2.1 生产计划的重要性生产计划是企业实现生产目标的重要指导,通过合理地制定生产计划,企业可以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内高效地完成生产任务。
同时,优化生产计划可以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交付效率,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2 生产计划的制定与优化生产计划的制定与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其中,关键要素包括生产设备的利用率、人员安排、生产线的流程和物料供应等。
企业可以使用一些生产计划软件,如MRP、ERP等,来辅助制定和优化生产计划。
此外,还需要辅助决策的数据支持和管理团队的合作。
2.3 生产计划分析的关键要素生产计划分析需要考虑多个关键要素,以确保生产计划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综合生产计划案例
![综合生产计划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ff68d75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e.png)
综合生产计划案例一、需求预测。
小明这家面包店,周围有学校、居民区还有一些小公司。
他得先搞清楚大家啥时候爱吃面包。
1. 每天早上。
学校的学生们和上班族是面包的主力军。
他们喜欢买那种可以拿着就走的三明治面包和小餐包,这个需求量可大了。
小明观察了好久,发现周一到周五的早上,大概能卖出300个小餐包和200个三明治面包。
周末呢,因为大家睡懒觉,这个量就会降到150个小餐包和100个三明治面包。
2. 下午。
居民区的老人和小孩下午喜欢吃点甜点面包。
像甜甜圈和豆沙包之类的。
平常工作日下午能卖出150个甜甜圈和100个豆沙包,到了周末,家庭聚会啥的多了,这个量能增加到200个甜甜圈和150个豆沙包。
二、资源评估。
小明得看看自己有啥能用来做面包的东西。
1. 设备。
他有两台烤箱,一台大的能一次烤50个面包,小的能一次烤30个。
大烤箱烤一次要40分钟,小烤箱烤一次要30分钟。
不过呢,这烤箱不能一直工作,每天最多工作8个小时,因为得保养,而且一直开着也费电啊。
2. 原料。
面粉、酵母、糖这些原料,他得保证有足够的库存。
他发现如果每天要做那么多面包,每周至少得进50千克面粉、1千克酵母和10千克糖。
他还得找个靠谱的供应商,不能让原料断货,不然就没法做面包啦。
3. 人力。
店里有他自己,还有两个员工。
小明是烘焙大师,负责做那些复杂的面包,像肉松包这种。
两个员工呢,一个负责做简单的面包,像小餐包,另一个负责前台售卖和打包。
不过这三个人每天工作时间也有限制,最多工作9个小时,中间还得休息呢。
三、生产计划制定。
1. 早上的生产。
为了满足早上的需求,小明他们得早点起来做面包。
因为大烤箱烤得快,所以先把大烤箱用来烤三明治面包。
按照三明治面包的烤制时间和数量需求,在早上营业前大概要烤4次(200÷50 = 4)。
小烤箱就用来烤小餐包,要烤10次(300÷30 = 10)。
他们得算好时间,先把烤箱预热,然后依次放面包进去烤,这样才能保证在早上大家上班上学前把面包都做好。
生产计划管理的思路和方法
![生产计划管理的思路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8712e45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8a.png)
生产计划管理的思路和方法1. 背景生产计划管理在企业生产运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涉及到生产资源的合理调配、生产进度的控制以及生产成本的管理。
有效的生产计划管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2. 生产计划管理的基本原则1.需求预测和需求规划: 生产计划管理应该始于准确的需求预测和需求规划,只有明确了市场需求,企业才能合理安排生产计划。
2.生产资源优化配置: 生产计划管理需要合理配置生产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确保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3.生产计划的灵活性: 生产计划管理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情况随时调整,保持灵活性,确保及时响应市场变化。
4.生产过程控制和监督: 生产计划管理要求对生产过程进行持续监督和控制,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3. 生产计划管理的方法3.1 需求预测和需求规划1.市场调研: 定期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为企业制定生产计划提供数据支持。
2.历史数据分析: 分析历史销售数据和生产数据,制定未来的生产计划。
3.2 生产资源优化配置1.生产能力评估: 对企业的生产资源进行评估,明确生产能力和瓶颈,合理安排生产计划。
2.生产调度系统: 建立生产调度系统,根据生产资源情况和订单需求自动排定生产计划。
3.3 生产计划的灵活性1.响应市场变化: 定期评估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对计划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2.应急预案: 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生产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保障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3.4 生产过程控制和监督1.生产进度监控: 建立生产进度监控系统,实时了解生产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质量控制: 强化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达标,避免因质量问题导致生产计划延误。
4. 总结生产计划管理是企业生产运营的重要环节,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管理体系,才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应根据需求预测和需求规划,合理配置生产资源,保持灵活性,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和监督,从而实现生产计划的有效执行,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预测市场需求与调整生产计划的关键指标
![预测市场需求与调整生产计划的关键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638b6e4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1.png)
预测市场需求与调整生产计划的关键指标市场需求的预测和生产计划的调整是任何企业保持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和灵活地调整生产计划,企业可以避免库存积压或产能不足的问题,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降低成本并增强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预测市场需求和调整生产计划的关键指标,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
1.历史销售数据:企业可以通过分析过去的销售数据来预测未来的市场需求。
通过观察历史销售趋势、季节性变化以及市场增长率等因素,企业可以对未来的需求进行较准确的预测。
同时,历史销售数据还可以用于制定生产计划,根据销售量的波动调整生产规模和库存水平,以满足市场需求。
2.市场调研和客户反馈:市场调研和客户反馈是了解市场需求和客户偏好的重要方法。
通过调研市场趋势、竞争对手的动向和消费者的意见,企业可以获取准确的市场信息,从而更好地预测市场需求并调整生产计划。
及时收集客户的反馈意见,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和需求变化,进一步优化生产计划。
3.销售预测模型:利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建立销售预测模型,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包括市场规模、产品价格、消费者收入等因素,企业可以建立销售预测模型,进而根据模型的预测结果来调整生产计划。
销售预测模型的建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的复杂关系,因此需要专业人员和先进的分析工具的支持。
4.供应链合作伙伴的信息共享:与供应链合作伙伴的信息共享可以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市场需求信息。
通过与供应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沟通和数据共享机制,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并相应地调整生产计划。
供应链伙伴的信息共享可以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效率,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5.市场趋势分析:对市场趋势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预测市场需求和调整生产计划。
通过跟踪市场的发展动态、行业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策略,企业可以预测未来的市场需求,并根据市场的趋势进行相应的生产计划调整。
预测需求对生产计划的影响
![预测需求对生产计划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d534a9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c.png)
预测需求对生产计划的影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的变化和趋势。
预测需求可以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帮助它们更好地规划生产活动,以满足市场需求并提高竞争力。
预测需求对生产计划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确定销售预期,还可以促使企业调整生产能力和资源配置,以适应市场的动态变化。
预测需求可以帮助企业规划生产能力。
通过对市场需求的准确预测,企业可以合理安排生产线的产能,确保能够满足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
如果企业预测到需求将持续增长,可能需要增加生产线或扩大生产规模,以提高生产能力。
相反,如果预测到需求下降,企业可能需要考虑减少生产线或调整生产能力,以避免过度生产和库存积压。
预测需求还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准确预测市场需求,企业可以合理分配和优化资源,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例如,如果预测到某一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量将增加,企业可以提前调整原材料采购计划,确保及时供应所需的材料,避免生产延误和成本上升。
如果预测到某一产品的需求量将下降,企业可以调整人力资源分配,避免过度投入,从而节约成本。
预测需求对于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也非常重要。
市场需求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企业需要及时反应和调整生产计划,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通过不断监测和分析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可以及时调整生产量、产品组合和供应链操作。
这样可以避免生产过剩或缺货等问题,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
然而,预测需求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市场需求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经济状况、消费者行为和竞争对手的活动等。
因此,预测需求并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
企业需要收集大量的市场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趋势预测,并结合行业经验和专家意见来制定准确的预测。
针对这一挑战,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预测需求。
其中包括统计分析、市场调研、基于历史数据的趋势分析以及使用先进的预测模型和算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提高生产计划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综合生产计划的优化方法
为使综合生产计划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在制订综合生产 计划时,要对所作的计划进行优化,作为合理制订生产计划的 依据。常用的优化方法有:线性规划法、运输表法、动态分析 法、模拟仿真法、试算法等。
运输表法(成本图表法)
假定产量、成本等有关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假定一个 简单的生产系统有三种生产方式:正常班次生产、加班生产和 外包生产,产品可在计划期存储,不允许缺货,则该综合生产 计划模型可表达为:
约 束 条 件
aij xi b j i 1 xi H i x L i i
n
Pi-i产品的单件利润
aij-生产单位i产品所需j资源的数量 bj-第j种资源的拥有量 Hi-i产品的最高需求量 Li-i产品的最低需求量
例题: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生产这两种产品 的关键设备年有效工作时间为4650小时,甲、乙两种 产品在设备上加工时间定额为3小时和1小时;两种产 品的材料消耗单位为 2kg 和 4kg ,生产该产品关键材 料最大年供应为 9600kg ,产品甲每台需要某种配套 件2件,其年最大供应量为2400件;根据预测,产品 乙年需要量不大于 2000 台,每台利润分别为 60 元和 30元,确定这两种产品的年产量。
6384
1277 900 554 0
6688
1338 1100 792 0
6080
1216 1600 408 0
加班成本
安全库存量 多余库存量 库存成本 正常人工成本
1860
450 0 0 26752
10350
375 0 0 23104
0
275 0 0 25536
0
225 329 494 25536
BIi —每月初期库存量。
每月的期末库存公式为:Ei=BIi+Pi-DFi 式中:Ei—每月月末库存量。 月份 期初库存量 需求预测量 安全库存量 实际需求量 期末库存量 1 400 1800 450 1850 450 2 450 1500 375 1425 375 3 375 1100 275 1000 275 4 275 900 225 850 225 5 225 1100 275 1150 275 6 275 1600 400 1725 400
250元/人 1.5元/件.月 5元/件.月
100元/件 20元/件 5h/件 4元/h 6元/h
试确定该公司个月的期末库存
每月的实际需求公式为:Pi=DFi+SIi-BIi 式中:Pi—每月实际需求量; DFi—每月需求预测量; SIi —每月安全库存量;
1)计划指标之间的平衡
计划指标之间的平衡是指产量、质量和品种之间的 平衡。
2)生产任务与生产可能性之间的平衡
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劳动力、物料供应、生产准 备等。
3)综合生产计划与长期生产计划之间的平衡
与企业的长期计划(企业战略、企业制造战略)相 适应。
5.审核批准综合生产计划
由企业高级主管部门、人员提高审核、协商,确 定综合生产大纲,确定以后,就要制订相关的约 束予以执行。
总成本:162488
策略3 外包策略。保持工人人数不变,将超出能力之外的工作外包 出去,以满足最小需求预测。 人数=[5h×850件(最小预测量) ×6个月]/[125天×8h]=25人
月份 需求预测值 月工作天数 可用生产时间 1 1800 22 4400 2 1500 19 3800 3 1100 21 4200 4 900 21 4200 5 1100 22 4400 6 1600 20 4000
需求预测与生产计划
综合生产计划的编制
1.综合生产计划的内容 2.综合生产计划的编制步骤 3.综合生产计划的优化方法
一、综合生产计划概述
综合生产计划(Aggregate production planning ,APP )也称生产大纲、年度生产计划或年度生 产大纲。 综合生产计划是企业根据市场预测和企业所拥有 的生产资源,对企业计划期内生产的产品、产量 以及为保证生产所需的劳动力水平、库存等措施 的决策性描述。
解:
目标函数:maxP≤60x1+30x2 约 束 条 件 : 3x1+x2 ≤4650 ; 2x1+4x2 ≤9600 ; 2x1 ≤2400;x2 ≤2000; x1,x2 ≥0 x1=900,x2 =1950 企业可获利:P=900×60+1950×30=112500元
4.综合平衡,编制计划草案
5.检查综合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
制定计划的一般步骤
确定目标
评估当 前条件 预测未来 的环境与条件 确定计划 方案
实施计划 评价结果 1.目标要尽可能具体 2.评估当前条件是要确定现状和目标之间的差距 3.预测未来是根据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的变化找 到达到目标的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4.确定方案是在多个可行方案中优选的过程 5.实施计划和评价是检查目标是否达到,如未达到找出原因 采取措施,是否要修改计划
月 1 2 3 4 5 6 总计 份 预测量 1800 1500 1100 850 1100 1600 8000 每月工作天数 22 19 21 21 22 20 125
初期库存 400 成本类型 招聘成本
安全库存 25% 成本值 200元/人
解聘成本 库存成本 缺货成本
材料成本 分包成本 单位产品加工时间 正常人工成本 加班人工成本
策略1 追逐策略。满足需求量的变化,改变工人数量来调节生产能力, 假设每班工作8h,分析如下:
月份 1 2 3 4 5 6
实际需求量
满足需求所需时间h 每月工作天数 每人每月工时h 所需人数 招聘人数 招聘成本
1850
9250 22 176 53 0 0
1425
7125 19 152 47 0 0
1)正常生产成本 2)加班成本 3)外协成本 4)库存成本
运输表法要建立运输表格,在表格中,第一行分别为每期计 划方案、计划期、未用生产能力和可用生产能力;每期的正 常产量、加班产量和外包产量;最下面一行表示每期的需求 量;表中包含了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库存成本。
计划方案 正常 1 加班 外包 计划期 1 Cp Co Cw 2 Cp+Ci Co+Ci Cw+Ci Cp 2 Co Cw 3 Cp+2Ci Co+2Ci Cw+2Ci Cp+Ci Co+Ci Cw+Ci Cp 3 需 求 Co Cw D1 D2 D3 未用生 产能力 可用生 产能力 PN1 PO1 PW1 PN2 PO2 PW2 PN3 PO3 PW3
正确制订综合生产计划指标,既可满足社会和用 户需求,又能充分发挥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还可以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产品成本的基础 上增加利润。 企业综合生产计划的内容包括: 1.制订的策略、确定各项生产指标; 2.粗能力平衡; 3.制订综合生产计划方案;
4.组织实施综合生产计划;
min Z
i 1
m
c
j 1 k 1 k m i 1
n
n
ijk ijk
x
x
k 1
n
ijk
pij ,
x
j 1
ijk
Dk
运输表法是直观、简单的也是应用较普遍的生产计划优化方法。
1、生产计划主要考虑的成本项目。 在运输表法中考虑的成本项目有以下四种成本:
2、图表法的计算步骤 图表法的基本假设是:每一单位计划期内正常生产能力、 加班生产能力以及外协量均有一定限制;每一单位计划 期的预测需求量是已知的;全部成本都与产量呈线性关 系。在这些假设之下,图表法可算出整个计划中每一单 位计划期的最优生产计划。 检查方案是否可行的原则: (1)未使用的能力不能为负数; (2)每一行的生产任务总额(包括未使用的能力)应等 于该行的总生产能力; (3)每一列的生产任务总额等于该列的需求
实际生产量 外包件数 外包成本
正常人工成本
880 970 19600
17600
760 665 13300
15200
840 160 3200
16800
840 10 200
16800
880 270 5400
17600
800 925 18500
16000
总成本:160000
策略4 加班策略。保持工人人数不变,通过加班或减班来改变能力。 人数确定较难,原则是使期末库存与安全库存尽可能接近,最后确 定固定工人人数为38人。
1000
5000 21 168 30 0 0
850
4250 21 168 25 0 0
1150
5750 22 176 33 8 1600
1725
8625 20 160 54 21 4200
解聘人数
解聘成本 正常人工成本
0
0 37000
6
1500 28500
17
4250 20000
5
1250 17000
制订综合生产计划的策略 1.追逐策略:通过调整员工的数量来达到满足生 产要求,以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
2.加班策略:通过调整员工的工作时间来调整生 产能力,以满足生产需求。
3.外包策略:保持工人人数不变,将超出能力之 外的工作外包出去,以满足最小需求预测。 4.平准策略:通过改变库存量、订单积压和减少 销售来消化缺货与剩余产品,保持稳定的劳动力 数量和产品的生产量。
月份 月初库存量 每月工作天数 1 400 22 2 0 19 3 0 21 4 177 21 5 554 22 6 792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