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及全球主要的成矿期

合集下载

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社会化的效用性和相对于人类的稀缺性是其根本属性, 两者均因人类的需要而成立,并构成人口与资源这一对地 理学研究的基本范畴。
二、自然资源的内涵: 1 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 2 自然物成为自然资源,必须有两个基本前提:人类的需 要和人类的开发利用能力; 3 自然物是否被看作自然资源常常取决于信仰、宗教、风 俗习惯等文化因素; 4 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 5 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具体对象和 范围又往往是同一客体; 6 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经济学概 念,还涉及到文化、伦理和价值观。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受自然规律支配,分析和评价 各种自然资源地理分布的规律性,对于研究自然资源的开 发利用有着重要作用。 一、 自然资源形成的地质环境
——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地壳资源——地球化学元素和矿物集合体的总和 矿物资源——矿物集合体 矿产资源——能被开采利用的矿物资源
②非耗竭性资源:可更新资源(恒定性资源)与不可更 新资源(金属资源)
3、按利用目的:农业资源、药物资源、能源资源、旅游 资源; 4、按圈层特征: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矿产资 源、生物资源、能源资源、旅游资源、海洋资源
5、按其属性与用途划分:多级综合分类
土地资源
水资源
自然资源
陆地自然资源 海洋自然资源
最重要的成油期如6461的世界大型油气田储藏在中生代中国成矿期我国处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接地区受板块活动影响特别是从中生代开始形成的世界两大构造活动带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和环太平洋构造带在中国交汇地壳活动性大地质构造运动具有多旋回性多期多幕的岩浆活功和多次旋回的沉积环境导致了多次的成矿过程形成了成矿的多期性

我国及全球主要的成矿期

我国及全球主要的成矿期

加里东成矿期
• 此时我国地壳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华北、西南进入相 对稳定的地台时期, • 矿产以产在浅海地带和古陆边缘海进层序底部的 Fe、Mn、 P、U 等外生矿床为主,如宣龙式铁矿、瓦房子锰矿、湘潭 式锰矿、昆阳式和襄阳式磷矿等。 • 中期海浸范围扩大,普遍出现大量钙质沉积,形成灰岩白云 岩矿床。 • 晚期在海退环境下形成泻湖相石膏和盐类矿床。祁连山、龙 门山、南岭以地槽演化为特点,矿产为内生的 Cr、Ni、Fe、 Cu、石棉,如镜铁山铁矿床,白银厂黄铁矿型铜矿床等。
印支成矿期
• 印支运动结束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海侵状态,使之上升为 陆地,出现一系列内陆盆地,形成许多重要的外生矿床, 有铜、石膏、盐类、石油、油页岩等。 • 西部地区尚有三江地槽褶皱系,松潘 —甘孜地槽褶皱系、 秦岭地槽褶皱系及海南岛地槽褶皱系,其中形成众多的内 生矿床,如Fe、Cu、Cr、Ni、稀有金属、云母、石棉等。
喜山成矿期
• 此期我国东部各个地洼区的发展均进入了余动期,构造活 动较弱。 • 但台湾地槽和喜马拉雅地槽仍在强烈活动,产出有伴随基 性 —超基性岩浆活动的 Cr-Pt 矿床 ( 西藏 ) 、 Cu-Ni 矿床及 火山岩中的Cu、Au矿床(台湾)等以及Pb、Zn、S矿床(新疆 西南部)。 • 本期内生矿产虽较局限,但外生矿产比较发育,以风化淋 滤和沉积矿床为主,
• (2)与花岗岩有关的矿床的形成时间,也常常可 延续很长时间,相对造山运动长得多。例如华 南燕山期花岗岩的成矿史表明:在160~ 185Ma,形成漂塘、西华山、大吉山、瑶岗仙 等岩体,以及大量黑钨石英脉、矽卡岩型白钨 矿床及稀土矿床;90~110Ma,形成大厂,个 旧、德兴等岩体,主要形成锡石硫化物和多金 属矿床。可见华南钨锡花岗岩的成矿史是较长 的,成矿演化也是长期的,在每一期岩浆演化 和成矿演化中,大量工业矿化总是与较晚期花 岗岩有关。

盘点:世界锌资源储量及中国铅锌矿资源分布

盘点:世界锌资源储量及中国铅锌矿资源分布

盘点:世界锌资源储量及中国铅锌矿资源分布导读:世界锌资源较为丰富。

自然条件下并不存在单一的锌金属矿床,通常情况锌与铅、铜、金等金属以共生矿的形式存在。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资料显示,2004年世界锌储量22,000万吨,储量基础为46,000万吨(见表一)。

锌储量较多的国家有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哈萨克斯坦、秘鲁和墨西哥等。

世界锌资源地理分布广泛。

澳大利亚、中国、美国、哈萨克斯坦四国的矿石储量占世界锌储量的57%左右,占世界储量基础的64.66%。

【欢迎分别回复螺纹|橡胶|铝|PTA|煤炭|石油|铜|铁矿石等关键词查看更多『工业品』干货集锦】本文来自:百度文库图一世界锌资源的储量分布中国铅锌矿资源的分布概况:我国已知的锌矿物大约有55种,其中约13种锌矿物有经济价值。

闪锌矿(ZnS)是最富含锌的矿物,占锌总产量90%左右。

重要的锌矿物还包括纤锌矿、异极矿、菱锌矿、水锌矿、红锌矿、硅锌矿等。

我国的锌资源丰富,地质储量居世界第一位,至2004年底,我国锌的地质保有储量为9,200万吨(其中A+B+C级3,300万吨),资源分布相当广泛,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目前全国已探明的锌矿床778处,保有地质储量较多的省份有云南、广东、湖南、甘肃、广西、内蒙古、四川和青海等地。

我国锌资源的总体特征是:富矿少,低品位矿多;大型矿少,中小型矿多;开采难度较大。

尽管我国锌矿的开采条件较差,但根据2004年全球前十位锌精矿生产国产量的统计资料,我国2005年锌精矿产量达到271万吨,约占全球锌精矿产量的26.5%,是全球最大的锌矿产资源生产国,在全球锌矿产资源的配制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一、资源状况中国铅锌矿产资源丰富,截至1995年累计探明储量(金属量,下同):铅4199.2万t,其中A+B+C级1161万t;锌10742.3万t,其中A+B+C级3447万t。

现保有储量(截至1996年底):铅3572.81万t,其中工业储量(A+B+C级,下同)占33.17%;锌9384.11万t,其中工业储量占36.93%。

成矿原理重点知识整理

成矿原理重点知识整理

成矿规律研究地质年代表及记忆技巧解读: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2.5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古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岩浆岩主要代表岩石:花岗岩、玄武岩、安山岩(美国安第斯山脉最具代表性)沉积岩主要代表岩石:石灰岩(卡斯特地貌)、砂岩、页岩等变质岩主要代表岩石:大理岩、破碎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板岩、千枚岩、片麻岩矿产品用途小结:1)冶金辅助原料:如萤石、菱镁矿、耐火粘土、白云岩和石灰岩等。

2)化学工业(包括化肥工业)原料:如磷灰石、磷块岩、黄铁矿、钾盐、矾石、石灰岩等。

3)工业制造业原料:如石墨、金刚石,云母(铝硅酸盐矿产)、石棉、重晶石、刚玉等。

4)压电及光学原料:如压电石英、光学石英、冰洲石和萤石等。

5)陶瓷及玻璃工业原料:如长石、石英砂、高岭土和粘土等。

6)建筑及水泥原料:如砂岩,砾岩、浮石、白垩,石灰岩、石膏、和松脂岩等。

7)宝石及工艺美术材料;如硬玉,软玉、玛瑙、水晶、蔷薇辉石、绿松石、蛇纹石,孔雀石、电气石和绿柱石等。

地质年代及对应的代表性矿物:70%的金矿、62%的镍和钴、60%以上的铁矿形成于前寒武纪;50%的钨矿形成于中生代;世界上的盐类矿产主要形成于二叠纪。

矿产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通常用划分成矿期的方式来表述:凡产生特定矿产组合的一段地质时期代就称之为成矿期。

海进层序底部会出现铁、锰、磷、铀等外生矿床(宣龙式铁矿、瓦房子锰矿、湘潭式锰矿、昆阳式和襄阳式磷矿等)海浸时期会形成大量钙质沉积矿床:开云岩、灰岩海退时期会形成泻湖相石膏矿和岩类矿床(祁连山、龙门山、南岭以地槽演化(长条状的场陷地带叫做地槽)为特点,矿产为内生的Cr、Ni、Fe、Cu、石棉,如镜铁山铁矿床,白银厂黄铁矿型铜矿床等)海西成矿期:我国东部处于地台阶段,以稳定的浅海相、泻湖相、海陆交互相及陆相沉积为主形成一系列重要的外生矿产(铁、锰、铝、煤、黏土);西北地区任然处于地槽发展阶段以内生金属矿为主。

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我国幅员广大,领土辽阔,地质情况复杂,地壳活动交错出现,海进、海退频繁,各个地质时代都有干旱气候带分布,作为成盐盆地封闭要素的屏障广泛存在,成盐的地质条件良好,因此盐矿资源丰富,分布面广。

(一) 矿床在时间上的分布我国盐矿床的主要成盐时代为震旦纪、三叠纪、白垩纪和第三纪,其次是中奥陶世、早二叠世、侏罗纪和第四纪。

(1)震旦纪海水侵入上扬子盆地,形成广阔的浅海区,局部呈半封闭状态,加之气候干旱,故在四川盆地西南部次一级构造——长宁凹陷灯影组中沉积了规模巨大的海相岩盐矿床。

这是世界目前已知盐矿床形成最早的时代。

(2)奥陶纪海侵广泛,气候干旱,在华北“准地台”上形成若干次一级凹陷,其中在临汾凹陷内的山西临汾县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和陕西延长县中奥陶统峰峰组中沉积了海相薄层岩盐矿。

(3)石炭纪在宁夏自治区中卫县云台山下石炭统赋存有一定层位的石盐及次生石盐;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和西北缘分布有岩盐矿床和地下卤水。

(4)二叠纪仅在新疆皮山赋存有早二叠世的地下卤水。

(5)三叠纪早、中三叠世是我国主要成盐时期之一。

由于气候干旱,在上扬子盆地内许多封闭条件较好的次一级凹陷中,沉积了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规模巨大的海相岩盐矿床;并且在多数凹陷内赋存有矿化度高,富含钾、溴、碘、硼、锂等元素的地下卤水矿床。

西藏芒康县、盐井县一带的三叠纪甲丕拉组含盐段广泛出露盐泉(当地用于熬盐)。

(6)侏罗纪在滇西、滇南和西藏见有零星分布的早、中侏罗世盐泉。

在云南安宁、富民、禄劝等县发现中、上侏罗世的钙芒硝-岩盐矿床。

(7)白垩纪至第三纪气候以干燥为主,是我国主要成盐时期之一。

经过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在我国形成了许多断陷盆地,沉积了大量岩盐矿床,以陆相为主,海相和海陆交替相占少数。

(8)第四纪为我国主要成盐时期之一。

在我国青海、内蒙古、新疆、西藏、宁夏、山西等省(区)形成为数众多的现代湖盐矿床;也有次生、变形岩盐矿床和滨海地下卤水矿床形成。

成矿规律

成矿规律
成矿规律
成矿规律
规律被认为是现象内部本质的联系, 这种联系决定了现象必然的合乎逻辑的发 展。 成矿规律的研究,最早在由 L. 德洛内 (1892)提出。之后,B.H.斯米尔诺夫、 P.鲁蒂埃等从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
目前形成了 全球成矿规律,区域成矿 规律、矿区成矿规律以及单矿种为主的专 门成矿规律等不同分支。
海 期(2000~1800Ma) 南罗得西亚期 (1700~2500Ma)
表4-2 全球主要成矿期及有关矿床(据Г·А·特瓦尔奇列利哲,19பைடு நூலகம்0)
最主要的 成矿期 中一新生代 成矿期 (<150Ma) 主要的褶皱作 用的地台 形成期 阿尔卑斯 期(50Ma) 出现金属矿 化作用的强 度 最主要 地 槽型 的 矿石建造 地 台 型
(2)加里东成矿期 ;
(3)海西成矿期 ;
(4)燕山成矿期 ;
(5)喜马拉雅期 。
表4-1 我国成矿期成矿特征简表
成 矿 时 期 代 纪 中-晚元古代
6-18 亿年 早元古代-晚 大古代 19~25 亿年 早太古代 15~ 38 亿年
地槽期及褶皱带期 内生和变质矿床 外 生 矿 床 Cu、 Fe、 U、 Au、 稀有等. (康 Fe、Cu、 P、(伊陕
成矿规律
R.W. Boyle (1979) 在讨论金矿床的成矿规律 时强调,研究成矿规律必须考虑三个基本问题:
矿床中成矿元素的来源;
矿床中成矿元素赖以达到其沉积场所的通道,
包括输导构造和渗透性岩石;
沉积场所或包含矿床的圈闭,包括有利于交代
和浸染作用的构造和容矿岩石。
此外,还应该包括成矿作用随着时间的进程而发生 的变化,以及成矿过程中介质的来源和热源等。
表4-1 我国成矿期成矿特征简表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重点整理—精华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重点整理—精华

矿产勘查:是指矿床普查与勘探的总称。

矿产勘查是整个矿业过程的先导和基础矿床普查:在一定地区范围内为寻找和评价国民经济需要的矿产而进行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矿床勘探:在矿床详查的基础上或在矿山建设和生产的过程中,为查明一个矿床的工业价值或保证矿山的顺利建设和生产而进行的地质调查研究和其他工作的总和。

矿产勘查阶段划分一一广义的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划分为如下阶段:一、区域地质调查阶段:⑴小比例尺(1: 100万〜1 : 50万)区域地质调查亚阶段。

⑵中比例尺(1: 25万〜1 : 10万)区域地质调查亚阶段。

⑶大比例尺(1: 5万〜1 : 2. 5万)区域地质调查亚阶段,本阶段同时进行预查工作。

二、矿产勘查阶段:①预查阶段:是通过对工作区内资料的综合研究、类比及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初步了解预查区内矿产资源远景,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并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参考资料。

②普查阶段:是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开展地质、物探、化探工作和(有限的)取样工程,以及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对已知矿化区作出初步评价,对有详查价值地段圈出详查区范围,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基础资料。

③详查阶段:是对详查区采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的工作和取样,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作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岀勘查区范围,为勘探提供依据,并为制定矿山总体规划、项目建议书提供资料。

④勘探阶段:是在发现矿床之后,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区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通过应用各种勘查手段和有效方法,加密各种采样工程以及可行性研究,为矿山建设在确定矿山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开采方式、开拓方案、矿石加工选冶工艺、矿山总体布置、矿山建设设计等方面提供依据。

二、开发勘探(矿山地质工作)阶段:①基建勘探②生产勘探③补充地质勘探矿产勘查有如下特征:①矿产勘查不仅是一项地质工作,同时,它又是一项经济活动。

②矿产勘查不仅是对地质客体的一个认识过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更是对地质客体(矿床)的一个改造过程。

中国矿床主要成矿规律概述

中国矿床主要成矿规律概述

中国矿床主要成矿规律概述摘要:经过我国广大学长多年来地质勘探的汇总最终概述出了我国矿床的成矿规律。

本文通过对我国自地球地壳形成开始所有矿床的成矿规律做出来细致的阐述,其中包括时间与空间的分布规律,并总结了矿床成矿的物质来源和矿床共生规律。

关键词:时空分布;物质来源;矿床共生;一、简述成矿规律成矿规律是指矿床(矿体)形成和分布在时、空上的不均匀分布与集中分布规律,及其物质共生组合关系和内在的成因联系等[1]。

成矿规律是我国地质工作者找矿的基础。

经过我国广大地质工作者在成矿规律方面的不懈努力,最终总结出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

二、矿床时间分布规律在我国,从古生代的前寒武纪到新生代都有矿床的形成,可以说我国矿床的时间分布是广泛且不均匀的。

我国主要有六大成矿区,这六大成矿区主要由时间顺序来划分。

下面以这六个成矿期阶段为例,做简要介绍。

1.前寒武纪成矿期该成矿期又划分为三个成矿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壳随着地球的形成,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演化,从开始形成到趋于稳定的过程。

在整个地壳的形成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以及与火山喷发有关的岩浆活动。

2.加里东成矿期这个时期的地壳演化进一步稳定,浅海地带矿床较为发育,著名的宣龙式铁矿和瓦房子锰矿便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3.海西成矿期、印支成矿期、燕山成矿期在这三个成矿期内,仍然发生着剧烈地由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向酸性、中酸性火山活动转化的一些构造运动。

这三大成矿期都进入了地槽演化的阶段,从加里东成矿期末期开始一直到燕山期地槽阶段结束,而内生成矿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并繁盛。

4.喜马拉雅成矿期该成矿期正好与前寒武纪成矿期相反。

喜马拉雅成矿期间,除了喜马拉雅山地区还存在着比较活跃的构造运动,并伴随着一些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其余地区的大多数构造活动都慢慢变弱了。

三、矿床空间分布规律与时间分布规律相类似,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同样是不均匀的,具体表现为有丛聚性分布、带状分布等特点而在个别地区存在分布均匀的现象,为等距性分布。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1.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概论1.成矿规律学:是应用地学理论来研究矿床的形成、时空分布及其演化规律的学科,是指导矿床勘查,进行成矿预测的基础.2.成矿预测是根据成矿规律或矿化信息,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对不同规模的矿化单元(矿带\矿田\矿体)的产出位置、矿化类型、资源量等的预测。

成矿预测通常包括(1)定性预测:概念预测:利用矿床分布的概念模式预测矿床。

(2)定量预测:矿床统计预测:根据矿床分布的统计规律预测矿床。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定量化表达。

以成矿规律为基础的成矿预测工作,是矿床勘查工作创新的基本途径。

2.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地质因素分析1.成矿地质背景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事件)、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的总和。

最基本的控矿因素(1)地层(岩性)(2)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断裂:压\张\扭性断裂(3)岩浆岩: (a)超基性(科马提岩/橄榄岩):Ni\Cu\Cr\PGE(b)基性岩(玄武岩/辉长岩):Fe\V\Ti(c)中性岩(安山岩/闪长岩):Fe、Cu、Pb、Zn、Au(d)酸性岩(流纹岩/花岗岩):W、Sn、Bi、Mo、Li、Be、Nb、Ta(e)碱性岩(正长岩):Au、Cu、Mo不同类型的矿床具有不同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因素组合。

2.地质异常(1)由地质异常事件形成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成因序次与围岩具有显著差别的地质体;(2)小概率事件形成的稀有地质体,服从统计规律;(3)矿床是典型的地质异常体。

3.控矿因素(1)地层(岩性)控矿(2)构造(褶皱+断裂)控矿(3)岩浆岩控矿:成矿专属性(4)地球化学(元素丰度+挥发分)3.成矿时空分布规律1.成矿期\成矿域一定的成矿物质在一定地质时期的某些地区或一定地区的某些地质时期内的富集规律。

(1)这种有利于某种矿产或多种矿产富集的地质时间区间称为成矿期。

(2)有利于成矿的区域成为成矿省(带\矿集区) .2.研究意义在研究成矿规律时,采用成矿期、成矿省、矿化分带性等概念。

中国16个重要成矿带

中国16个重要成矿带

中国16个重要成矿带初步预测显示,我国重要矿产都有较大的资源潜力,矿产资源探明程度在总体上仅为三分之一。

其中,金矿资源查明程度为26%至59%,平均程度为35%,仍有三分之二的金矿资源尚待查明。

西南三江、冈底斯、天山、南岭、大兴安岭等地已被列为16个重点勘查成矿带。

一、西南三江成矿带1西南三江南段本区东接滇西地区,北至藏滇、川滇省界,西、南分别与缅甸、老挝、越南毗邻,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

区内交通便利,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丰富。

本区地质构造属于特提斯构造带的一部分。

已有工作发现德钦羊拉铜矿、维西白秧坪银铅锌矿、思茅大平掌铜矿、中甸普朗铜矿、金平长安金矿等大型、超大型矿床。

发现铜、铅、锌、银等矿床(点)数百处,其中部分探明了储量,奠定了该区作为中国有色金属重要成矿带之一的地位。

本区主攻铜、铅锌,兼顾银、金等大型矿床的综合评价,以斑岩(玢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沉积改造型铅锌矿、热液(火山热液)型银铅锌矿为主攻矿床类型。

滇西北地区,重点加强普朗斑岩铜矿及其外围、德钦羊拉铜矿外围、红山—雪鸡坪地区外围的铜多金属矿勘查,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率先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铜业基地。

目前滇西北地区已控制铜资源量500万吨,远景有望突破1000万吨。

澜沧江南段地区,重点加强腾冲—梁河地区铜多金属矿、大平掌外围以及大红山地区铜多金属矿、核桃坪铅锌矿等勘查。

2西南三江中段工作区包括川西和藏东两部分,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

水利、森林、矿产资源丰富。

已发现一大批银、铅、锌、铜、锡、金、汞、钨等矿产地。

本区位于东西向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向南转折的板块结合碰撞造山带东侧。

主攻铜、铅锌、银,以斑岩型、海底喷流型以及热液型为主攻矿床类型。

加强川西地区义敦岛弧带斑岩铜矿和海底喷流型铜铅锌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优先加强新发现的竹鸡顶铜矿的勘查,带动区域斑岩铜矿勘查。

加快推进对玉龙铜矿带已有的和新发现的矿产地勘查,争取找矿突破。

第4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演化历史及圈层结构(讲义)-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4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演化历史及圈层结构(讲义)-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一章地图和地球第4讲地球的宇宙环境、演化历史及圈层结构【解读】地球的宇宙环境需要培养形成对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的大概认知,能从不同尺度看待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位置关系;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深刻的且多方面的,探究人地关系;地球的演化历史着重学生对地理过程的理解,能站在不同的时空尺度看地球的演化;地球的圈层结构需对地球的各圈层位置及其组成的环境形成认知;并理解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讲解】一、地球的位置及特征(一)地球的位置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如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性: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具有层次性:3.地球的位置:地球位于太阳系,是太阳系中的一员。

(二)特征:(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遍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位于太阳系中,太阳系成员主要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带在土星和木星之间。

1.普通性:主要是与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相比。

在运动特征上:运动平面具有共面性(黄道平面);运动方向具有同向性(自西向东);运动轨道具有近圆性。

在结构特征上: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均不是最特殊的。

2.特殊性:地球存在生命。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内部的氢氦核聚变产生的热量会源源不断的地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给地球。

1.影响:(1)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2)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外力作用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3)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煤、石油,太阳能。

2.太阳分布的辐射影响因素及其分布特点:(1)太阳分布的辐射影响因素:①纬度: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辐射越强②昼长:白昼时间越长,日照时数越长,辐射越强③地势:地势越高,空气稀薄,透明度越高,日照越强,辐射越强④天气:晴天大气削弱作用小,辐射越强(2)空间分布:①全球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规律a.空间分布纬度差异: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同纬地区差异: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地势高处太阳辐射强,地势低处太阳辐射弱。

世界主要成煤期与主要煤田

世界主要成煤期与主要煤田

在整个地质年代中,全球范围内有三个大的成煤期: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迭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袍子植物。

主要煤种为烟煤和无烟煤。

中生代的株罗纪和白垩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裸子植物。

主要煤种为褐煤和烟煤。

新生代的第三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被子植物。

主要煤种为褐煤,其次为泥炭,也有部分年轻烟煤。

三主要成煤期与主要煤田影响成煤期的主要因素自从地球上出现植物,便有了成煤的物质基础,但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成煤期都仅属于某些地质年代。

这是因为聚煤作用的发生是古气候、古植物、古地理和古构造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古气候因素地史上最适于聚煤作用发生的气候条件是温暖潮湿的气候。

根据现代聚煤作用发生的气候条件来看,无论在热带、温带和寒带,只要有足够的湿度,都可形成泥炭层。

但在同样长的时间里,以温暖潮湿气候下形成的泥炭层最厚。

因此,湿度与温度相比,湿度对聚煤作用的影响更大。

古植物因素只有当植物演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即有高大的木本植物大量繁殖堆积,才能广泛形成有工业意义的煤层。

高等植物中如石松纲、苛达纲、银杏纲等,树木粗壮高大,树高可达三四十米。

因此它们繁盛发育的石炭纪、二叠纪、白垩纪和第三纪等时期都是重要的成煤期。

古地理因素一般最适于形成泥炭沼泽的古地理环境是广阔的滨海平原、泻湖海湾、河流的冲积平原、山间或内陆盆地等。

在这些地区,聚煤作用可以在几万乃至几十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广泛而连续地发生。

古构造因素古地壳构造运动是影响成煤期的主导因素。

它不仅影响古气候和古地理条件,而且直接影响聚煤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泥炭层的堆积要求地壳发生缓慢的下降。

下降的速度最好与植物残骸堆积的速度大致平衡,这种平衡持续的时间越长,形成的煤层也越厚。

当地壳的陷落速度大于植物残骸的堆积速度,但泥炭沼泽上面的水层厚度仍小于时,水层下的植物残骸可作为养料,滋养新一代植物的生长,泥炭层可继续堆积增厚。

同时,水流和风带来的泥砂会分散掺混于泥炭中。

当泥炭沼泽的覆水厚度大于时,光线难以透过水层,植物因光合作用受阻不能生长,泥炭层的堆积过程亦随之停止。

我国主要的成矿期

我国主要的成矿期

我国主要的成矿期我国降雨辽阔,占据东亚的中心部位,西伯利亚和印度的构造关系、特提斯域与环太平洋域的相互制约着我国区域地质构造环境的空间配置。

根据现有的地质、地球物理、海洋地质、及同位素测年资料,我国共有5个前震旦纪地台和4个显生宙期间发育起来的、位于上述地台之间的褶皱系,晚中生代以来的亚洲东部大陆边缘叠置于其上。

这种配置在不同地史阶段的演化导致了我国矿产在时间上的分布特点,根据这种地史演化及其有关大地构造的发展阶段可以相应地概况出5个成矿期。

1.前震旦纪成矿期华北地台是我国最古老的克拉通,距今18亿年前的吕梁运动后即出现未变质的沉积盖层。

华北地台展示了我国前震旦纪成矿期矿化富集的特点。

鞍山式铁矿(奥尔戈马型)是这一成矿期最显著的特征,条带铁建造从吉林东部的板石沟经辽宁鞍山地区,一直西延伸至河北迁西一带,呈明显的带状分布,我国太古界铁矿资源的全部储量几乎都集中在这个带内。

2.加里东成矿期进入古生代后,华北地台、塔里木地台、扬子地台、南海—印支地台等都已经先后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位于它们之间的区域则逐渐活跃起来,开始了褶皱系演化程序,这一成矿期富集特征主要表现为:(1)在地台的被动边缘形成重要的沉积矿床,包括昆阳式磷矿、襄阳式磷矿、湘潭式锰矿、瓦房子式锰矿、宣龙式铁矿等。

塔里木地台去内稳定的海相沉积提供了良好的油气生、储、盖岩系组合。

(2)祁连山褶皱带是这一成矿时期内生金属矿化最集中的区域,曾被誉为“中国的乌拉尔”,与海底基性火山岩有关的镜铁山铁矿、白银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等大型、超大型矿床都是这个时期形成的。

(3)华南褶皱系也表现出显著的金属富集特征,包括湖南桃林铅锌矿、潘家冲铅锌矿、七宝山多金属旷田、黄金洞金矿、沃溪金矿、龙山金矿等。

3.海西成矿期海西成矿期基本上继承和发展了加里东成矿期的特点,华北地台内部属陆表海环境、塔里木地台。

成矿规律研究[1]

成矿规律研究[1]

PPT文档演模板
成矿规律研究[1]
• 总体上,我国各类矿床在时间上分布很不均 匀。我国铁、金矿产在地史发展的早期比较 富集,Hg,Sb,As,稀有金属在晚期相对集中。
• 我国地壳演化早期,成矿作用比较简单;随 着时间的推移,地壳加厚,岩浆活动、火山 作用、沉积变质作用的多次重演,大气中游 离氧增多,生物的出现和大量繁殖,成矿作 用愈来愈复杂,到中、新生代达到最高峰。
期阶段橄榄岩和辉长岩及与其有成因关系的岩浆型铬铁矿矿床和钛铁
矿矿床带;3—中阶段花岗岩类侵入体及与其有成因关系的岩浆期后成
矿带;4—晚阶段小侵入体及与其有成因关系的热液矿床带
PPT文档演模板
成矿规律研究[1]
2)
• 成矿的继承性:指的是区域内同一成矿元素或一组成矿元 素,在不同时代以相同或不同形式相继成矿的规律性。
PPT文档演模板
成矿规律研究[1]
(二)
• 矿床在空间上也主要表现为不均匀分 布,具体体现为丛聚性分布、带状分布 等
• 但在特殊的地质条件下,也可表现 出均匀分布特征,即在空间上的等距性 分布。
PPT文档演模板
成矿规律研究[1]
1 矿床的丛聚性分布
• 矿床的丛聚性分布是指矿床在平面的 分布上往往在一定范围内集中出现,构成 矿化集中区或特定的成矿区域的现象
PPT文档演模板
成矿规律研究[1]
3)
• 成矿的长期性已为大量的地质事实所证实,具
• (1) 许多矿种或成矿元素是在长期的地质演化过程中逐步
富集成矿的。例如山东招掖地区金矿的形成史长达十几亿年, 太古代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富金的蓬夼组含铁镁硅酸盐建造,平 均含金0.07×10-6,成为本区金成矿的初始矿源层;元古代 的区域变质作用中,胶东群遭受褶皱、变形、变质及部分混合 岩化,金进一步活化迁移;进入中生代,随着构造、岩浆活动, 混合花岗岩部分重熔,金再次活化迁移,集中至重熔花岗岩的

【重磅】全球成矿域和成矿区带

【重磅】全球成矿域和成矿区带

【重磅】全球成矿域和成矿区带矿床在空间上及时间上的分布是非常不均匀的,这种不均匀性是地球岩石圈结构、区域地球化学场、地质构造演化历史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

根据矿床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可以在地壳中划分出成矿域和不同级别的成矿区带。

成矿域是全球I 级成矿单元,一般与全球性、跨洲际的大地构造区域相对应,在成矿域内部可进一步划分出成矿省、成矿区(带)、成矿亚带等不同序次、不同规模的成矿单元。

根据全球构造演化背景与成矿特征,可将全球划分为4大成矿域和21个巨型成矿区带。

劳亚成矿域劳亚成矿域展布于地球北部,横跨北美洲、欧洲和亚洲3大洲,是世界最大的成矿域。

成矿域地质构造背景复杂,以前寒武纪地块及叠加其上的显生宙沉积盆地和构造带为主,其次是显生宙造山带及新生代风化壳。

劳亚成矿域以天然气、煤炭、铁、钾盐、石油、铀、猛、铬、铅锌、镍、鹤、钼、锑、金、银、磷、金刚石等的大规模成矿作用为特色,成矿时代贯穿整个地质时代,以古生代为主,中生代和元古宙次之,新生代和太古宙又次之。

该成矿域可进一步划分为北美成矿区、格陵兰成矿区、欧洲成矿区、乌拉尔-蒙古成矿带、西伯利亚成矿区、中朝成矿区等6个巨型成矿区带。

北美成矿区北美成矿区位于劳亚成矿域西部,东与格陵兰成矿区相望,西、南分别与北科迪勒拉成矿带和加勒比成矿带为邻,其展布范围包括北美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包括北美地块的大部分地区和阿巴拉契亚造山带。

该成矿区内的主要矿产有铁、铀、铅锌、铜、镍、煤、金、银,其次是天然气、磷、金刚石、钾盐等,代表性矿床有加拿大的斯内克河BIF型铁矿床、拉布拉多BIF型铁矿床、麦克阿瑟河不整合型铀矿床、西加湖不整合型铀矿床、萨德伯里铜镍硫化物矿床、萨斯喀彻温蒸发岩型钾盐矿床,美国的阿巴拉契亚沉积煤矿床、德卢斯铜镍硫化物矿床、苏必利尔湖铁矿床、维伯纳姆带MVT型铅锌矿床等。

格陵兰成矿区格陵兰成矿区位于劳亚成矿域西部、北美洲东北部,其展布范围包括格陵兰岛及冰岛,西南、东南分别与北美成矿区和欧洲成矿区相望。

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我国幅员广大,领土辽阔,地质情况复杂,地壳活动交错出现,海进、海退频繁,各个地质时代都有干旱气候带分布,作为成盐盆地封闭要素的屏障广泛存在,成盐的地质条件良好,因此盐矿资源丰富,分布面广。

(一) 矿床在时间上的分布我国盐矿床的主要成盐时代为震旦纪、三叠纪、白垩纪和第三纪,其次是中奥陶世、早二叠世、侏罗纪和第四纪。

(1)震旦纪海水侵入上扬子盆地,形成广阔的浅海区,局部呈半封闭状态,加之气候干旱,故在四川盆地西南部次一级构造——长宁凹陷灯影组中沉积了规模巨大的海相岩盐矿床。

这是世界目前已知盐矿床形成最早的时代。

(2)奥陶纪海侵广泛,气候干旱,在华北“准地台”上形成若干次一级凹陷,其中在临汾凹陷内的山西临汾县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和陕西延长县中奥陶统峰峰组中沉积了海相薄层岩盐矿。

(3)石炭纪在宁夏自治区中卫县云台山下石炭统赋存有一定层位的石盐及次生石盐;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和西北缘分布有岩盐矿床和地下卤水。

(4)二叠纪仅在新疆皮山赋存有早二叠世的地下卤水。

(5)三叠纪早、中三叠世是我国主要成盐时期之一。

由于气候干旱,在上扬子盆地内许多封闭条件较好的次一级凹陷中,沉积了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规模巨大的海相岩盐矿床;并且在多数凹陷内赋存有矿化度高,富含钾、溴、碘、硼、锂等元素的地下卤水矿床。

西藏芒康县、盐井县一带的三叠纪甲丕拉组含盐段广泛出露盐泉(当地用于熬盐)。

(6)侏罗纪在滇西、滇南和西藏见有零星分布的早、中侏罗世盐泉。

在云南安宁、富民、禄劝等县发现中、上侏罗世的钙芒硝-岩盐矿床。

(7)白垩纪至第三纪气候以干燥为主,是我国主要成盐时期之一。

经过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在我国形成了许多断陷盆地,沉积了大量岩盐矿床,以陆相为主,海相和海陆交替相占少数。

(8)第四纪为我国主要成盐时期之一。

在我国青海、内蒙古、新疆、西藏、宁夏、山西等省(区)形成为数众多的现代湖盐矿床;也有次生、变形岩盐矿床和滨海地下卤水矿床形成。

中国主要的16个成矿带

中国主要的16个成矿带

中国的十六个主要成矿区带1. 西南三江成矿带西南三江南段:本区东接滇西地区,北至藏滇,川滇省界,西,南分别与本区主攻铜,铅锌,兼顾银,金等大型矿床的综合评价,以斑岩(玢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沉积改造型铅锌矿,热液(火山热液)型银铅锌矿为主攻矿床类型.滇西北地区,重点加强普朗斑岩铜矿及其外围,德钦羊拉铜矿外围,红山—雪鸡坪地区外围的铜多金属矿勘查,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率先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铜业基地.目前滇西北地区已控制铜资源量500万吨,远景有望突破1000万吨.澜沧江南段地区,重点加强腾冲—梁河地区铜多金属矿,大平掌外围以及大红山地区铜多金属矿,核桃坪铅锌矿等勘查.西南三江中段:工作区包括川西和藏东两部分,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水利,森林,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一大批银,铅,锌,铜,锡,金,汞,钨等矿产地.本区位于东西向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向南转折的板块结合碰撞造山带东侧.主攻铜,铅锌,银,以斑岩型,海底喷流型以及热液型为主攻矿床类型.加强川西地区义敦岛弧带斑岩铜矿和海底喷流型铜铅锌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优先加强新发现的竹鸡顶铜矿的勘查,带动区域斑岩铜矿勘查.加快推进对玉龙铜矿带已有的和新发现的矿产地勘查,争取找矿突破.西南三江北段:位于青海南部,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本区工作程度较低.发现各类矿产地或矿(化)点百余处,涉及矿种有金,汞,铁,铜,铅,锌,锑等.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青藏北特提斯华力西—印支造山系,主体为唐古拉陆块.本区主攻铜,铅锌多金属矿,以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为目标,加快推进区域矿产远景调查,评价区域矿产资源潜力,重点对然者涌,东莫扎抓,众根涌,宗陇巴,赵卡龙等一批具有较大找矿远景的矿产地择优勘查.西南三江成矿带预期新增资源储量铜1000万吨,银5000吨,铅锌1000万吨,富锰矿石1000万吨;新发现矿产地30~40处;可提供详查的大,中型矿产基地15处.2. 雅鲁藏布江成矿带工作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的"一江两河"及青藏铁路沿线地区,西起昂仁县,东至工布江达县,北达青海省的雁石坪,南至康马—措美—隆子一线,是西藏自治区重点经济开发区.本区铜金矿,富银铅锌矿,铬铁矿,锑矿,富铁矿等具有突出的优势.总体而言,基础地质研究程度仍较低.西藏雅鲁藏布江成矿区在大地构造上分属3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其间被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及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分隔,由南向北分别为特提斯喜马拉雅带,拉萨地块,羌塘地块,各个地块具有不同的构造—地层—岩浆—成矿系统.工作区共划分IV级成矿带6个,自南而北分别为:特提斯喜马拉雅锑金多金属成矿带,雅鲁藏布江结合带铬铜金铂钯成矿带,冈底斯火山一岩浆岩弧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念青唐古拉中生代岛链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带,班公湖—怒江铜铬铂钯成矿带,唐古拉富铁锑多金属成矿带.主攻铜,铅锌,富铁矿,铬铁矿.重点加强冈底斯岩浆弧带,班公湖—怒江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念青唐古拉火山岛链以及重点铁矿富集区等远景区矿产勘查工作.冈底斯岩浆岩带与班公湖—怒江带,主攻斑岩型,矽卡岩型以及热液型铜矿.加强区域矿产远景调查,新发现一批矿产地.加快驱龙,厅宫,朱诺,多不杂等大型铜矿勘查,提交一批新的铜矿接替基地.念青唐古拉火山岛链主攻铅锌银矿,重点选择拉屋—同德地区及蒙亚阿—金达地区,开展区域矿产远景调查,新发现矿产地.择优对尤卡郎,蒙亚阿等铅锌银矿进行勘查,尽快形成大型铅锌后备基地.铁矿富集区包括青藏铁路沿线藏北铁矿区,措勤—昂仁地区,西部日土地区.择优选择航磁异常进行地面磁法测量并查证,发现新的矿床,强化对碾廷—当曲,尼雄,日土等铁矿的勘查,构筑西部新的铁矿基地.同时,开展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主要超基性岩体铬铁矿的含矿性调查评价,开展西藏盐湖资源调查评价.预期新增资源储量铜1000万吨,铅锌500万吨,富铁矿2亿吨,铬50万吨,金150吨;新发现矿产地50处;提交具有大中型远景的普查和详查基地15处.3. 天山成矿带工作区位于新疆中部,西起中国新疆西部国界,东至新疆—甘肃省界;北起准噶尔盆地南缘,南止塔里木盆地北缘.总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区内交通较方便.天山成矿带地处中亚腹地,是古亚洲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横跨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塔里木两个重要的成矿区,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产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天山地区已发现各类矿产136种.现已探明的保有储量在全国具有一定优势的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铜,镍,金等.天山地区共划分出18个成矿远景区,其中东天山5处,西天山10处,西南天山3处.主攻铜,铅,锌,镍,金,铁等矿产.以东天山哈尔里克铜镍金成矿带,觉罗塔格金铜铁成矿带和西天山博罗霍洛山铜金成矿带和那拉提铜镍金成矿带为工作重点,全面开展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加强与中亚地区重要成矿区(带)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的对比研究,新发现一批具有大中型资源远景的矿产地,形成一批铜多金属后备勘查基地.重点加强卡拉塔格铜金矿,北达巴特铜多金属矿,莱历斯高尔铜钼矿,玉希莫洛盖铜矿,双龙铜矿,土墩铜镍矿,乌拉根铅锌矿等具有大型远景规模的矿产地的勘查工作.预期新增储量铜500万吨,铅锌300万吨,镍30万吨,金50吨;新发现矿产地50~60处;提供普查—详查基地10~20处.4. 南岭成矿带南岭成矿带跨越湖南,广东,广西,江西四省(区),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区内交通发达,钨,锡,铋,铅锌,稀土等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是国内重要的有色金属资源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南岭地区横跨扬子,华夏两个板块,位于中生代欧亚大陆板块构造岩浆活动带的华南陆块中部,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中国有色,稀有,稀土,放射性矿产的重要成矿远景区带.已探明大中矿床260余处,其中大型锡矿床12处,大型铅锌矿床8处,特别是柿竹园,凡口等特大型矿床享誉海内外.据粗略统计,到2000年止,南岭地区主要矿种锡,铅,锌,银占全国保有储量比例分别为63%,30%,22%,24%.本区主攻锡,钨,铅锌.重点部署在花山—姑婆山,万洋山—诸广山,九峰—崇余犹,九嶷山—铜山岭,都庞岭,司前—三南,赣县—于都等重要远景区.择优开展王仙岭钨锡多金属矿,五里山钨锡铅锌多金属矿,姑婆山钨锡多金属矿,锡田锡多金属矿,水口—沙田钨锡多金属矿,仙鹅塘—牛角窝钨矿,九嶷山钨锡矿,羊角塘铅锌多金属矿,福田—连麦铅锌锡多金属矿等矿产普查工作.预期新增资源储量锡200万吨,钨150万吨,铅锌500万吨;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25处.5. 大兴安岭成矿带工作区范围即大兴安岭地区,面积约60万平方公里.共发现矿床(点)700余处,其中大型矿床10余处,中型矿床20余处,小型矿床50余处.近年来又发现和评价了拜仁达坝,花敖包特,黄花沟银铅锌矿等一批具一定找矿前景的矿产地.本区横跨北部的西伯利亚板块和南部的华北板块,经历了太古宙—中(新)生代漫长的演化历史,形成了特定的区域成矿地质构造背景.根据大地构造背景和已知矿床(点)的分布及其形成的地质构造条件,将大兴安岭地区划分为3个Ⅲ级成矿带:东乌旗—梨子山—鄂伦春铜,金,银多金属成矿带,乌兰浩特—巴林右旗银,铅锌,铜多金属成矿带,多伦—赤峰铅锌,铀钼,金铜多金属成矿带.本区主攻铜,铅锌,金,银等.主攻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铜多金属矿,块状硫化物型铜多金属矿.重点铜多金属找矿远景区包括呼伦湖以西—山登脑,鄂伦春,乌奴尔—阿尔山,扎赉特旗—阿荣旗,奥尤特—朝不楞,巴音宝力格—沙不楞山等.工作部署重视航空物探,遥感信息提取技术的应用,加强区域化探方法的有效性研究以及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远景调查,特别是中蒙边境铜多金属矿调查评价,提高整体地质矿产工作程度.发现并查明一批大型—特大型矿床,为把大兴安岭建成我国新的有色金属基地提供资源保障.预期新增资源储量铜200万吨,铅锌500万吨,银1万吨;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5~20处;提交大型后备资源基地5处.6. 阿尔泰成矿带本区包括阿尔泰山区和准噶尔北缘及西北缘一带,行政区划属新疆阿勒泰地区和塔城地区管辖.区内交通比较方便.本区属于西伯利亚板块阿尔泰陆缘活动带(Ⅰ1)和哈萨克斯坦板块准噶尔微板块(Ⅱ1).已发现矿种84种,探明有资源量的矿种49种.其中,位居国内前10位的有白云母,铍,长石,镍等12种.已发现矿床200余个,其中大—中型矿床近100个.本区划分了8个重点开展工作的成矿远景区:哈腊苏铜,金,铁成矿远景区,达拉布特铜,金,铬(锡)成矿远景区,库卫铜,镍(钨)成矿远景区,可可塔勒铅,锌,铁,金成矿远景区,禾木金,铜成矿远景区,巴尔鲁克铜,铁成矿远景区,诺尔特金,铅,锌成矿远景区,科克森套铜,镍,金成矿远景区.主攻铜,铁,镍,兼顾铅锌,金.加强北部中高山区,深化南部山前地带,开拓西准噶尔区域矿产远景调查,重点加强哈腊苏斑岩铜矿,包古图斑岩铜矿,库卫铜镍矿,蒙库—阿巴宫铁矿,石屋斑岩铜矿,麦兹铅锌矿等勘查,力争成为我国重要的铜镍铅锌有色金属和黄金基地.预期新增资源储量铜200万吨,镍20万吨,铁矿2亿吨(其中富铁矿1亿吨),铅锌100万吨;新发现矿产地20处;提供大—中型详查基地10处,形成2~3个大型—特大型矿产勘查开发基地.7. 西昆仑—阿尔金成矿带本区位于新疆南部山区,东,南与甘肃,青海,西藏接壤,西,西南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控克什米尔,印控克什米尔接壤.面积38万平方公里.以往地质工作程度较低.本区位于古亚洲构造域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重叠处,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条件优越.截至2004年,本区已发现的矿产有铜,铅,锌,金等近50种.其中,具有较大的找矿和资源开发潜力的矿产主要为有色金属(铜,铅,锌,钨,锡,镍,锑,汞等),贵金属(金,银,铂,钯),铁,稀有金属(锂,铍,铌,钽),玉石,石棉,石膏等.近年来,喀腊大湾铜多金属矿,维宝铅锌矿,白干湖钨锡矿和黄羊岭锑矿等一系列找矿发现已展示该区找矿潜力巨大.本区初步划分为11个Ⅲ级成矿远景区(带),主要为:铁克里克铅锌,铜,铁(金刚石)成矿远景区,北昆仑铜镍金成矿远景区,阿尔金北缘金,铜,铅锌,铁成矿远景区,阿尔金南缘铜,镍,金,钨,锡成矿远景区,祁曼塔格钨锡,铅锌,铁,金铜成矿远景区,大红柳滩—木孜塔格汞锑,铅锌,铜,金,稀有金属矿成矿远景区,木吉-阿克赛钦铁,铅锌,铜金,稀有金属成矿远景区.目前以阿尔金北缘和祁曼塔格两个成矿远景区成矿条件最好.主攻铜,铅锌,铁,钨,锡,锑.加强区域矿产远景调查,了解区域矿产资源潜力,新发现一批可供进一步勘查的矿产地.重点加强矿化相对集中的白干湖钨锡矿,库斯拉甫铅锌矿,喀腊大湾铜多金属矿,维宝铅锌矿和黄羊岭锑矿等勘查.预期新增资源储量铜200万吨,铅锌300万吨,钨(WO3)50万吨,铁矿4亿吨,锡25万吨,镍10万吨,锑30万吨;新发现矿产地20~30处;提交大型普查—详查基地5~8处.8. 北山成矿带北山地区位于新疆东部,甘肃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区内交通比较方便.工作区自然地理属高原低山丘陵区和戈壁荒漠区.本区位于哈萨克斯坦,塔里木,华北三大板块的对接带,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成矿带.几十年来,本区发现和评价了一系列金,铜,铅—锌—银,铁,钼,钨,铜—镍和其他金属矿床(点)以及一大批物化探异常.除个别铜(镍),铁,煤矿床外,矿产勘查总体工作程度低,找矿潜力大.区内可划分5个Ⅲ级成矿带7个成矿远景区,包括:四顶黑山—黑鹰山铜,镍,金成矿远景区,雅干—朱斯楞铜,镍,金,银成矿远景区,破城山—马鬃山铜,镍,金,银成矿远景区,中坡山—古堡泉铜,镍,金成矿远景区,华窑山—白山堂铜,金,钨成矿远景区,乌力吉—巴彦毛道铜,金成矿远景区,大青山—卡休他他—珠拉杂嘎铁金铜多金属成矿远景区.本区主攻铜(镍),兼顾金,钨,锡.以斑岩型—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岩浆硫化物型铜镍矿为主攻矿床类型.利用地物化综合方法,重点对星星峡—公婆泉,柳园—双鹰山和白山堂等远景区开展铜(金)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工作,选择1。

矿产勘查考题

矿产勘查考题

第一章绪论1矿产勘查:在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运用地质科学理论,使用多种勘查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矿床地质和矿产资源所进行的系统调查研究。

2 矿产勘查:包括了矿产预查、矿产普查、矿产详查和矿产勘探,是它们的总称;3 矿产勘查学:研究矿产形成与分布的地质条件、矿床的赋存规律、矿体的变化特征和研究工业矿床最有成效的勘查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地质学。

4 矿产勘查学的研究方法:(1) 地质观察法:运用地质理论和方法观察各种地质现象,分析和总结各种规律,力求客观性. (2) 勘查统计分析法:对勘查已取得的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用于分析矿产地质要素的空间变化规律、勘查方法的合理性、勘查成果的精确性等。

(3) 勘查模型类比法:根据已知勘查模型或规律指导未知区或新区的勘查工作方法。

(4) 技术经济评价法:矿床技术经济评价是从工业开发利用的角度出发,依据矿床的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对矿床能否被开发利用,进行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分析论证。

矿产勘查的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2)循序渐进原则(3)全面研究原则(4)综合评价原则(5)经济合理原则5 我国现行矿产勘查阶段四分法:(1)预查:依据地质条件和物化探结果、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揭露情况,基于相似类比原则等的预测分析,提出可供普查的找矿潜力较大的区域。

(2)普查:采用露头检查、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及物化探方法,大致查明区内的地质、构造概况;大致掌握矿体的形态、产状、质量等特征;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矿产加工选冶性能,为详查提供依据。

(3)详查: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及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系统的采样分析,基本查明地质、构造特征,主要矿体的形态、产状、大小、连续性和矿石质量以及矿床开采的技术条件,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作出工业评价,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

(4)勘探:对已知工业矿床或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通过足以肯定矿体连续性的加密工程和采样,详细查明矿床地质特征,确定矿体形态、产状、规模、空间位置、矿石质量和矿体开采的技术条件,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流程试验或扩大连续试验,为可行性研究或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6 矿产资源量:对矿产资源所估算的数量称为7 矿产储量:是矿产资源量中查明资源的一部分,是经勘查证实的可开发利用的原地矿产资源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我国地壳演化早期,成矿作用比较简单;随 着时间的推移,地壳加厚,岩浆活动、火山 作用、沉积变质作用的多次重演,大气中游 离氧增多,生物的出现和大量繁殖,成矿作 用愈来愈复杂,到中、新生代达到最高峰。
2
• 根据构造作用、岩浆作用、沉积作用
和成矿作用的一系列特征,Г .А .特
瓦尔奇列利哲将全球分为七个最主要的 成矿期(P70表)。
4)
• 成矿演化的方向性是指成矿特征随时间的变化 以一定的趋势向前发展的不可逆性。 • 上述成矿演化虽然具有多旋回性和继承性,但并
不是相同的重现,而是一螺旋式发展,具体表现为下 述四方面:

(1)在地壳的演化中,地槽的面积逐渐缩小,但成矿作用的 规模并没有相应缩小,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有增大趋势。 从太古代至元古代,从早里菲至晚里菲,从加里东至海西, 矿化强度都是由弱到强,弱强交替。欧洲和亚洲海西期金属 成矿省广泛发育,非、美、澳三洲也有部分发育,环太平洋 构造带和特提斯构造带则中、新生代成矿期广泛发育。
• (2)每一时代地槽系的发展,开始是亲玄武岩类矿化占优 势,晚期是亲花岗岩类矿化占优势。这种成矿演化的方 向性是由岩浆活动演化的方向性所决定的。但地洼区的 岩浆演化顺序在大多数情况下和地槽区相反,一般趋势 是由酸到基,并控制了相应的成矿演化的方向;

(3)在继承性成矿中同一种元素的成矿特点随时间演化 而有所变化,亦表现了成矿演化的方向性。例如SiO2, 太古代时主要形成火山沉积型碧玉矿床;古生代则主要 形成化学沉积型燧石矿床;到新生代则由生物作用而形 成硅藻土;又如铁的成矿,20Ga前以条带状含铁石英岩 为主;20Ga年后,以鲕状赤铁矿为主;到中生代则以菱 铁矿为主;
3.
• • • •
多旋回性 继承性 长期性 方向性
1)成矿的多旋回(多阶段)性
• 成矿的多旋回性 ,指的是在地壳发展 过程中,相同的矿床类型或类似的矿产组 合在前后构造旋回中周期性地重复出现的 规律性。
成矿的多旋回与大地构造演化的多旋回 相对应,并受其制约,是后者特殊的物质 体现。

• 一般来说,地槽构造活动比较强烈,具有多旋 回造山运动,多旋回发展表现十分突出,特别 是在优地槽中,与多旋回造山运动紧密伴随的 还有多旋回的沉积作用、多旋回的岩浆活动、 多旋回的变质作用以及多旋回的成矿作用。 • 我国天山、祁连、秦岭和唐古拉等地槽褶皱带 多旋回发展很是典型,国外一些著名的地槽系, 如阿帕拉契、科迪勒拉、乌拉尔、高加索、塔 斯满等,也都有同样的特点。
加里东成矿期
• 此时我国地壳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华北、西南进入相 对稳定的地台时期, • 矿产以产在浅海地带和古陆边缘海进层序底部的 Fe、Mn、 P、U 等外生矿床为主,如宣龙式铁矿、瓦房子锰矿、湘潭 式锰矿、昆阳式和襄阳式磷矿等。 • 中期海浸范围扩大,普遍出现大量钙质沉积,形成灰岩白云 岩矿床。 • 晚期在海退环境下形成泻湖相石膏和盐类矿床。祁连山、龙 门山、南岭以地槽演化为特点,矿产为内生的 Cr、Ni、Fe、 Cu、石棉,如镜铁山铁矿床,白银厂黄铁矿型铜矿床等。
喜山成矿期
• 此期我国东部各个地洼区的发展均进入了余动期,构造活 动较弱。 • 但台湾地槽和喜马拉雅地槽仍在强烈活动,产出有伴随基 性 —超基性岩浆活动的 Cr-Pt 矿床 ( 西藏 ) 、 Cu-Ni 矿床及 火山岩中的Cu、Au矿床(台湾)等以及Pb、Zn、S矿床(新疆 西南部)。 • 本期内生矿产虽较局限,但外生矿产比较发育,以风化淋 滤和沉积矿床为主,
3)
• 成矿的长期性已为大量的地质事实所证实,具

(1) 许多矿种或成矿元素是在长期的地质演化过程中逐步富 集成矿的。例如山东招掖地区金矿的形成史长达十几亿年,太 古代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富金的蓬夼组含铁镁硅酸盐建造,平均 含金 0.07× 10-6,成为本区金成矿的初始矿源层;元古代的区 域变质作用中,胶东群遭受褶皱、变形、变质及部分混合岩化, 金进一步活化迁移;进入中生代,随着构造、岩浆活动,混合 花岗岩部分重熔,金再次活化迁移,集中至重熔花岗岩的边缘 及断裂中形成含金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床。
• (2)与花岗岩有关的矿床的形成时间,也常常可 延续很长时间,相对造山运动长得多。例如华 南燕山期花岗岩的成矿史表明:在160~ 185Ma,形成漂塘、西华山、大吉山、瑶岗仙 等岩体,以及大量黑钨石英脉、矽卡岩型白钨 矿床及稀土矿床;90~110Ma,形成大厂,个 旧、德兴等岩体,主要形成锡石硫化物和多金 属矿床。可见华南钨锡花岗岩的成矿史是较长 的,成矿演化也是长期的,在每一期岩浆演化 和成矿演化中,大量工业矿化总是与较晚期花 岗岩有关。
• 4)在地史演化中不同元素成矿演化的方向
性:表现在亲铁元素一般倾向早期富集,而 亲硫元素以晚期富集为特征(表)。
– 主要的有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边缘地带的层状铜矿床,各地的 砂金、砂锡矿床,风化淋滤型镍矿,风化壳型铝土矿,西北许多地 区的硼矿和盐类矿床,西南地区的钾盐和岩盐以及第三纪的煤炭和 石油等。

• 总体上,我国各类矿床在时间上分布很不均 匀。我国铁、金矿产在地史发展的早期比较 富集,Hg,Sb,As,稀有金属在晚期相对集中。
燕山成矿期
• 燕山运动是我国最重要的内生成矿期。此时我国西 部地区大都结束了地槽阶段,进入地台发展阶段。
– 东部地台区进入地洼阶段,构造活动、岩浆活动和火山活动相 当强烈,出现多期岩浆活动和火山喷溢,造成丰富多样的内生 矿床。岩浆活动以酸性、中酸性岩浆侵入和喷溢为特征,早期 以广泛分布的大规模岩浆活动为代表,形成一系列 W、Sn、 Mo、Bi、Fe、Cu、Pb、Zn矿床,晚期以广泛分布的小规模岩 浆活动为代表,形成一系列重要的 Fe、Pb、Zn、Hg、Sb、Au、 稀有金属、萤石、胆矾石等矿床。 – 喜马拉雅山地区及台湾仍处在地槽发展时期,有超基性、基性 岩浆活动,伴随有Cr、Ni、Cu、Pb、Ag等矿床。 – 本期外生矿床不及内生矿床重要,在小型内陆盆地中有Fe、Cu、 U、煤、盐类、油页岩等矿床产出。
高加索地槽地 质演化、岩浆 活动和成矿作 用略图(据 В .И .斯米 尔诺夫,1976)
1—细碧角斑岩和辉绿岩及与其有成因关系的黄铁矿型矿床带;2—早 期阶段橄榄岩和辉长岩及与其有成因关系的岩浆型铬铁矿矿床和钛铁 矿矿床带;3—中阶段花岗岩类侵入体及与其有成因关系的岩浆期后成 矿带;4—晚阶段小侵入体及与其有成因关系的热液矿床带
海 西 成 矿 期
• 与加里东期相似。我国东部处在地台阶段,以稳定的浅海 相、海陆交互相、泻湖相及陆相沉积为主,相应形成一系 列重要的外生矿产,如南方泥盆纪的宁乡式铁矿、二叠纪 的泻湖期相Mn、Fe煤等矿床,北方石炭、二叠纪的铁、Al、 煤、粘土矿等矿产; • 我国西北部地区仍处于地槽发展阶段,以内生金属矿产为 主,有秦岭和内蒙的铬、镍矿床;内蒙白云鄂博式稀土 — 铁矿床,阿尔秦、天山地区的稀有金属伟晶岩矿产,与花 岗岩有关的W、Sn、Pb、Zn,南祁连的有色金属,川滇等 地的Cu、Pb、Zn以及力马河Cu-Ni硫化物矿床。
前寒武纪成矿期
• 早太古代成矿期(泰山期)(3800~2500Ma): – 绿岩带及有关矿床; Fe、Au、Cu、P、滑石、菱镁矿、 石墨、云母等。 • 晚太古~早元古代成矿期(中条或吕梁期)(2500~1800 Ma): – Cr、Ni、Pt、Fe-Ti、金刚石、铜铅锌硫化物、稀土、 硼、滑石、菱镁矿、云母等。 • (3)中—晚元古代成矿期(1800~600Ma): – Fe、Cu、P、石棉、石墨等矿产,在北方产于长城、蓟 县、青白口系地层中,在南方则产于板溪群、会理群、 昆阳群、神农架群、南沱砂岩层及相应地层中。
2)
• 成矿的继承性:指的是区域内同一成矿元素或一组成矿元 素,在不同时代以相同或不同形式相继成矿的规律性。 • 成矿继承性的具体表现是在某一特定的地球化学区内,在 各种地质作用下,一些成矿元素以相同或不同的矿床类型 辗转成矿、自成系统。如湘西、山东的原生金和沙金。 • 由成矿的继承性,启示我们在预测找矿时应注意矿床类型 可随不同时期成矿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在地质作用 复杂、某种矿化较强的地区,不能死守一个类型。要注意 同一矿种、多种类型继承性共存的可能性。据此可顺藤摸 瓜,努力发现新的成矿层位和新的矿床类型。
印支成矿期
• 印支运动结束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海侵状态,使之上升为 陆地,出现一系列内陆盆地,形成许多重要的外生矿床, 有铜、石膏、盐类、石油、油页岩等。 • 西部地区尚有三江地槽褶皱系,松潘 —甘孜地槽褶皱系、 秦岭地槽褶皱系及海南岛地槽褶皱系,其中形成众多的内 生矿床,如Fe、Cu、Cr、Ni、稀有金属、云母、石棉等。
1.我国主要的成矿期
• 划分成矿期是研究矿床在时间上的发展、演化和 分布规律性的有效途径。地史中一定类型的矿床 及其组合的出现往往和一定的大地构造发展阶段 有关。据我国地壳发展的主要构造运动及成矿特 征,将我国的成矿期划分为如下六个:
1)前寒武纪成矿期, 3)海西成矿期, 5)燕山成矿期, 2)加里东成矿期, 4)印支成矿期, 6)喜山成矿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