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4 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合集下载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教案(浙江)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教案(浙江)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纲展示]考点一世界的物质性易错提醒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客观实在”不同于“客观存在”,“客观实在”的东西一定是物质,“客观存在”的东西既可能是物质,也可能是意识。

1.正确理解物质概念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的几种说法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考向1物质概念典例1(2017届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科学家们在物质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方面的理论研究,为人类打开了“异物质”这扇未知世界的大门,这些物质拥有假想的奇异特性。

从哲学上讲,这里的“异物质”()A.是不同于哲学“物质”的另一种客观实在B.只是一种观念中的存在,并非现实的存在C.只是哲学“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而已D.概括了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答案 C解析“异物质”只是哲学“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而已,应选C。

考向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典例2(2017·台州中学统练试题)理解自然界的客观性比较容易,而理解社会的客观性则比较困难。

这主要是因为()A.自然界的变化发展不受人的意识的影响B.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C.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意识决定的D.社会的变化发展决定自然界的变化发展答案 B解析理解社会的客观性比较困难,是因为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故B项正确;A、C、D三项说法均错误。

方法点拨因果优选法。

根据题干与题肢的关系,可运用如下口诀进行选择:直接原因、间接原因选直接原因,外因、内因选内因,根本原因、一般原因选根本原因,主要原因、次要原因选主要原因。

1.(判断)“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否定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答案F。

这句话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但没有否定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2.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①“神舟”号系列飞船②“十三五”规划纲要③第七届山东省文博会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举办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⑤第十六届浙江省运会2018年举行,湖州为主办城市A.①②③ B.①③⑤C.②③④ D.①②⑤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哲学上物质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019年新课标高考政治(必修4)艺考生文化课复习课件: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019年新课标高考政治(必修4)艺考生文化课复习课件: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内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 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外延: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共性和 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少数和多数、部分 和整体的关系。哲学上讲的物质概括了世界上所有 的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 (3)特征:①根本特性:客观实在性——相对于 意识而言的;②根本属性:运动性——相对于其他 的属性而言是最根本的;③其他属性:可知性—— 物质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 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态是个性问题,看得见、摸得着
①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 具体的关系。②物质是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概括出来的,是万 联系 事万物的本质属性。③如果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物质。 可见物质只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而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 质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易 错 易 混 点 拨
点拨1: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以下几种说法都是正确的: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点拨2: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 形而上学观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 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 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高 考 考 点 解 析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1)“固有”强调的是规律的客观性。作为事物发展 规律的联系,不是外部强加的,也不是人的主观意识 赋予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 (2)“本质”是指:作为规律的联系,不是浮现在事物 表面现象的联系,而是隐藏在事物现象之中的本质 的联系。 (3)“必然”是指:只有事物变化发展中的坚定不移的、 必然如此的联系,才能成为规律。 (4)“稳定”是指:规律不是多变的、易逝的联系。

2019年高考政治(必修4)一轮复习课件:2.4探究世界的本质

2019年高考政治(必修4)一轮复习课件:2.4探究世界的本质

3.全面理解相对静止 (1)相对静止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要条件。 如: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 顺利进行;新事物产生后,都需要一个稳定的巩固阶段,否则就不 能向更高阶段发展。 (2)由于相对静止的存在,才能使各种事物区别开来,承认事物 的相对静止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3)相对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 特殊的运动, 并非绝对不动。 (4)相对静止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5)相对静止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矛盾主次方面的 地位没有发生易位。
[即时校对] ①人的意识 ②客观实在 ③物质的 ④客观物质性 ⑤社会 ⑥固有的根本属性 ⑦承担者 ⑧无条件 11暂时 ○ 12人的意志 ○ 13创造 ⑨永恒 ⑩有条件 ○ 14固有的规律 ○ 15客观规律 ○ 16利用 ○
盲点排查 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 )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实在”不同于“客观存 在”,“客观实在”的东西一定是物质,“客观存在”的东西既 可能是物质,也可能是意识。 2.人们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人们的思想也是物质的。 ( ×) “客观存在”不等于“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 唯一特性。客观存在的东西未必是物质现象。 3.物质是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 × ) 物质是从物质具体形态中概括出来的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物质 与物质具体形态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共性与个性、一般 与个别的关系。
4.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 心主义观点。( × )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5.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白天黑夜昼夜循环,水往低处流,地 球围绕太阳运转,都是自然规律。( × ) 上述现象不是规律,而是规律的表现形式。 6.规律是客观的,因而规律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 )

2019届高考政治(必修4)一轮总复习课件: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019届高考政治(必修4)一轮总复习课件: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知识体系——定内容
把脉高考——定方向
考查 内容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是近五 年的高频考点,全国卷曾对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有
过关注
多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贴近生活的实 例或自然科学成就、诗词古语等为背景考查对运动 与静止的关系、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的理解
材料
设置
题型 全国卷对本课的考查以选择题居多,以体现类设问 设计 为主
解析:恩格斯的观点说明了物质与物质形态的关系, 物质 是从千千万万的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抽象概括而来的, 具体 物质形态都是物质的表现, 从而揭示了物质的外延;列宁 的观点指出了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与可知性, 从内涵上揭 示了物质的特点, A 项符合题意;B、 C 两项割裂了物质 与具体的物质形态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材料未涉及 运动, D 项不当选。
答案:A
3.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 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 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就可以防灾减灾 A.①② C.②③ )
②地质气候
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B.③④ D.①④
③人在极端天气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的,其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只要人们尊重自然规律,就可以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①错误;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对极端天气,③错 误;俄罗斯当地的狂风暴雨天气导致的灾害,体现了自然界 的客观性和规律的客观性,②④正确,故选 D 项。
1
学案一 世界的物质性
2
3
学案二
运动与规律
课时达标检测

高三一轮复习4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三一轮复习4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单元框架
本单元总体线索(综合探究——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 ——党的思想路线)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考点考向概览
考点概览 考向定位 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 于世界的本质这一主线,重点 考查物质概念、绝对运动与相 对静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 性等知识点 2.从试题类型上看:题型以 体现类、启示类、措施类为主。 选择题往往以名人名言、诗词 典故、漫画等为载体,立足于 信息的解读,考查对物质、运 动、静止、规律的理解;规律 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以启示类、 措施类主观题考查为主
• [答案] B
• 典型例题 • (2008年广东)乔治·贝克莱指出:“公园中的 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里感知它 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他主张“存在就是 被感知”,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在。 • 辨析: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实在。

①贝克莱的观点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②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意志等视 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 物以至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而存在。 •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本原,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不
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承认相对静止,才能区分事
物,并进一步认识事物。
实战演练
分析以下观点:
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 正确 既承认绝对运动,又承认相对静止
2、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相对主义 相对主义 诡辩论 诡辩论 3、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惠施)

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优质课件

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优质课件
本课件优点:
①与最新版(2018版)教材配套,每框都有完善的课件 ②知识体系完整,课件篇数合理,动画特效简洁,宽幅 比适用于各种教室多媒体设备 ③所选素材均是最新素材,取材于2019最新时事政治 ④课堂拓展知识丰富,适用于常规课和公开课教学
1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1 . 哲学的物质概念
①物质是什么?
要素三:生产方式 (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
生 产 方 式 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地位和关系
产品分配方式
“一颗芝麻光溜溜,榨成香 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人们如果凭主观愿望去 油发了愁,全国人民吃不完, 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只能以失败告终。 只好倒到河里头。一只南瓜 如地球,结在五岳山上头, 把它放到大西洋,世界又多 了一个洲。”
②世界为什么是物质的?
2 XXX 授课:
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客观实在性 结论: 概括共同本质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 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具体的物质形态。
山川湖泊 花鸟鱼虫 电场 磁场 声波 射线 风雨雷电
…………
物质的具体形态
3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的客观实在。
二.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 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马克思
(2)人类产生之后: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然界中的事物都 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人类社会的产生看:
人类社会的产生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通用版)2019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哲学生活4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

(通用版)2019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哲学生活4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

考向3:物质运动的规律
真题引路
(2014· 山东卷,42)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近年来,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握并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 ,利用对象国资源,充分考虑其文化传统 、消费习惯、审美标准,推出了越来越多 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 系的。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
与唯心主义划 清了界线
物质具有可知性(能 被人们所认识)
与不可知论划 清了界线
考点精讲
2.进行一种比较: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区别 特性 存在 状态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具体的物质形态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有生有灭
考点精讲
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 质,运动是物质 固有的根本属性 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 动,物质是运动 的承担者 理解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 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 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强调 侧重强调 物质离不 开运动 误区 离开运动谈物 质会导致形而 上学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 者叫载体。脱离物质载体的运 动是不存在的
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抽象和概括;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 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否则 联系 就看不到世界的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 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对点训练
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D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解析 题干的意思是天不会因 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冬天的到 来,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 缩小它的面积,这说明事物是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A 、 B 两 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主 旨; C 项错误,客观事物本身没 有意志,只有人才有意志。

高三一轮复习第四课探究世界本质

高三一轮复习第四课探究世界本质
(唯物论、认识论)
高三一轮复习第四课探究世界本质
知识提要
世界是物质的
自然观 历史观
探究 世界 的本
物质是运动的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运动的含义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规律
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
按规律办事
高三一轮复习第四课探究世界本质
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一、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
、普遍性与特殊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 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5.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 具体特征,而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 有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 6. 客观实在不等于客高观三一轮存复习在第四。课探究世界本质
1.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物质具有可知性 ②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③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④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方 法 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 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高三一轮复习第四课探究世界本质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P30
(小结)
【原理表述】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
客观的物质性,
③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
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2)克拉底鲁的观点是错误的。它借口物质运动 的绝对性,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否认事物有质的稳定 性,把事物看成是不可捉摸的东西。否认了相对静止, 就无从区别事物,就必然导致不可知论。
议一议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 流”。 ——赫拉克利特

一轮必4: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轮必4: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材P30
探究活动
人类的进化史:古猿→猿人→新人→现代人
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
二、世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产生看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劳 动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
客观的物质关系
二、世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③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而普遍的规律。——从发展看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 产 力状况的规律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恩格斯指出:“物、物
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
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 抽象出来的。” “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 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
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
。”
恩格斯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
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
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
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
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
反映。”
列宁
C
)
A.甲观点正确,乙观点错 B.甲观点错,乙观点正确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
区别: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既不能 创造,也不能消灭。 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具有哲学上物质共性(客观实在性 )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物质的具体形态,可以被改 造或消灭的,有生有灭。 联系: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 的,是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属性。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只能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并通过 具体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 两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精练(含2019高考题)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精练(含2019高考题)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十三五”时期,我国高度重视绿色增长,努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

这一发展道路的哲学依据是( )A.人的理性可以为自然界立法B.社会发展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世界具有客观的物质性解析:选D。

中国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是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性的表现,D 项正确。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它们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B两项说法错误;C项与题意不符。

2.近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了许多宇宙间的物质形态,比如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

这些发现表明( )A.宇宙中并不存在统一的本质B.科学家的发现决定了宇宙间物质的形态C.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科学的证明D.人们可以穷尽对宇宙的认识解析:选C。

天文学家发现了许多宇宙间的物质形态,表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科学的证明,C项符合题意;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A 项说法错误;B项中“决定”说法错误;人们不能穷尽对宇宙的认识,D项说法错误。

3.目前,中国已经制定和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提出一些有约束力的国家指标,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我国重视气候变化有关工作,是因为( )①自然界具有物质性②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③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④气候变化是有规律的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A。

我国重视气候变化有关工作,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因为自然界具有物质性,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不是我国重视气候变化有关工作的原因,应排除。

4.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

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 )①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②物质是对一切现象共性的反映③物质是运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创新设计》
目录
真题引路
(2014· 山东卷,42)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 近年来,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握并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 利用对象国资源,充分考虑其文化传统、消费习惯、审美标准,推出了越来越多的具 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的。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 者叫载体。脱离物质载体的运 动是不存在的
侧重强调 运动离不 开物质
离开物质谈运 动会
目录
考点精讲
2.全面理解相对静止
(1)由于相对静止的存在,才能使各种事物区别开来,承认事物的相对静 止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2)相对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殊的运动,并非绝对不动。 (3)相对静止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4)相对静止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 发生易位。
具体的物质形态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有生有灭
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抽象和概括;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 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否则 联系 就看不到世界的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 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5
@《创新设计》
目录
6
@《创新设计》
目录
考向2:哲学的运动概念
7
@《创新设计》
目录
真题引路
(2017· 江苏卷,26)风筝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最初用于军事,到了唐代中 期逐渐转向娱乐。后来,人们又将神话故事、吉祥寓意等表现在风筝上,使风筝成为 了一门艺术。现在,风筝艺术在我国仍然很受欢迎,并形成了以山东潍坊风筝、北京 风筝、江苏南通风筝等为代表的风筝流派。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B ) ①事物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②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③事物变化 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④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风筝作为一门艺术体现“普遍性”, 山东潍坊风筝、北京风筝、江苏南通风筝 等流派体现 “ 特殊性 ” ,故①入选;风筝从 用于军事、娱乐到成为一门艺术并流传至 今,体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 统一,④入选;②的“规律”与③的“发展道 路曲折”均与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为B。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
与唯心主义划 清了界线
4
@《创新设计》
物质具有可知性(能 被人们所认识)
与不可知论划 清了界线
目录
考点精讲
2.进行一种比较: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区别
特性 存在 状态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对接高考
考向1 考向2 考向3
失分误区
时效热点
对接高考
考向1:世界的物质性
2
@《创新设计》
目录
真题引路
(2014· 课标Ⅱ卷,21)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 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 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 —— 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 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试验 进一步证明( B ) 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 是无条件的、必然的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④无生命 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 同的基础和本质,即客观实在性,选项符 合题意;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 应是有条件的,表述错误;③ “ 具有同样 的表现形式 ” 表述错误。④符合题意。故 选B。
3
@《创新设计》
目录
考点精讲
1.理解一个概念:物质概念
1.什么是物质?
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它都是不以 人意志为转移;同时也说明物质具 有独立性。
10
@《创新设计》
目录
对点训练
(2015· 江苏卷,24)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 )A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 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对点训练
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D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解析 题干的意思是天不会因 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冬天的到 来,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 缩小它的面积,这说明事物是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A 、 B 两 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主 旨; C 项错误,客观事物本身没 有意志,只有人才有意志。
解析 “ 世间万物,变动不居 ” 是指 世间万物不住地变化,没有固定的形 态,强调物质是运动的,故①正确。 因时而变,随事而制,强调随时间地 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思想与观念,故 ②正确。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形而上 学的观点,排除③。此题没有涉及矛 盾的对立统一,排除④。
11
@《创新设计》
目录
考向3:物质运动的规律
8
@《创新设计》
目录
考点精讲
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 质,运动是物质 固有的根本属性 和存在方式 理解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 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 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强调 侧重强调 物质离不 开运动 误区 离开运动谈物 质会导致形而 上学
运动是物质的运 动,物质是运动 的承担者
13
@《创新设计》
目录
真题引路
审题解题:
14
@《创新设计》
目录
真题引路
答案 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尊重客观规律
的表现;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对象国的资源和条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 现;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推出了 越来越多的文化精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