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
[摘要]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均存在专业化的倾向,这也是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个较引人注目的问题。作为新世纪音乐工作者的我们,一定要在新音乐课程标准的感召下,明辨“基础”与“专业”之别,走出基础音乐教育专业化的误区,还基础音乐教育之本,在教学中真正体现音乐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基础音乐教育审美价值误区
纵观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专业化倾向,这不但违背了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忽视了音乐的审美特点。这是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一个亟需改革的问题。总体上讲,以前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及多种版本的音乐教材,受专业音乐艺术高校的影响比较深:内容与要求追求全面、系统,高难度,既超出中小学生在音乐方面发展的需要,也超出中小学生的现有音乐水平和接受能力;而在体例安排上,各类音乐知识往往成条块分割状态,这样一来,学生接触到的只是一些孤立的音乐知识而不是真正的、完美的音乐。
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单纯的记忆概念对于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来讲是毫无意义的。对中小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而技能技巧的学习过程应始终贯穿着学生的情感参与,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以音乐为工具和手段来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新课标中也提出我们当前音乐教育和教学所应关注的探索与改革方向:一要改变音乐课程中那种单纯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倾向,二要改变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式,把其放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同情感、态度、兴趣等因素紧密融合,并看重学习知识或获得技能的方法与过程。所以,我们必须走出这个误区,还基础音乐教育的本质。
一、认清基础音乐教育的性质
基础音乐教育作为广义的音乐教育的基础部分,有其特定的涵义和界定。这首先表现为:它比任何一种形式的音乐教育都更能体现音乐教育的本质。它坚定不移地把自己的目标投向对“人”的塑造方面,“育人”,而不是单纯“育才”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表明了这样的观念:“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这种表述明确地提出,基础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或职业教育,不以造就音乐家为己任(但尊重每个孩子都有成为音乐家的可能),它的基本目标是育人。这种教育思想,不仅揭示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本质,
同时也间接地阐明了基础音乐教育与其他形式音乐教育之间的辨证关系。
二、变“技术教学”为“艺术教育”,真正体现基础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
笔者曾在一次观摩课中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教唱《走向大自然》这首歌时,为了使学生掌握歌曲中高音的唱法,不惜以整节课的时间进行训练。也许她认为,掌握了这种技能技巧,把整首歌唱完整,就等于具备了审美能力。在这种教学思想影响下,学生的注意力只集中在发声方法、共鸣位置、咬字吐字等技能的掌握上,忽视了对歌曲的二度创作,对音乐作品的表现处理缺乏应有的审美标准与审美高度,其结果虽达到了技能技巧熟练,能较自如地把高音唱出,但没有深层次审美内涵和意蕴的表达,其演唱不也只是没有灵魂的外壳吗?
审美活动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爱人类、爱自然、爱自己、爱生活的过程。一个审美感受越是丰富的人,他越是具有丰富的爱心;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必然是美的人,一个充满爱的社会必然是美的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爱心,比培养技术上的才能更重要。因为,“技术教学”是短暂的、容易生疏甚而遗忘的;而“艺术教育”给予学生的则是永恒的、能让学生终生受益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为了培养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对学生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训练和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地讲授,而从学生出发,适当淡化乐理知识、视谱内容把握的“适度”、以听觉为先导、动觉为切人口、即兴创造为抓手,以想象、联想为中心,揭示音乐各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产生情绪的反映和情感的体验,这样,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就得到提高了。所以我们该从理论到情感上逐步接受新教材的理念:强调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入手,在多种多样的音乐活动中(包括音乐游戏、律动、听赏、唱歌、奏乐等),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获得音乐审美体验。这对培养学生成为有较高音乐文化素养的人是具有积极作用的。在具体教学中,改技能性的方法为审美性的方法,改灌输的方法为创造性的方法,改教师为主的方法为学生为主体的方法。真正体现基础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变“技术教学”为“艺术教育”。
总之,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感召下,我们要明辨“基础”与“专业”之别,还基础音乐教育之本,在教学中真正体现音乐的审美价值。要把中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多为学生营造一些发现美、创造美的空间,以激发起他们热爱美、传播美的热情,从而使美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参考文献
[1]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DB/OL]./yinyue/jszx/kcbz/kbjd/200409/t20040920_124005.h tm,2004-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