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寄生虫病药药物化学
药综备考药物化学知识点 抗寄生虫药
![药综备考药物化学知识点 抗寄生虫药](https://img.taocdn.com/s3/m/2ee5a595bb68a98271fefabc.png)
第一节驱肠虫药物1、基本作用方式麻痹虫体的神经肌肉系统,使其失去附着肠壁的能力而被排出体外2、分类哌嗪类:哌嗪咪唑类:左旋咪唑、阿苯达唑、甲苯达唑嘧啶类:噻嘧啶、奥克太尔三帖类:川楝素酚类:鹤草酚3、哌嗪类驱蛔虫、蛲虫机制:具有抗胆碱作用,能够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使虫体肌肉松弛而失去在肠道的附着力4、咪唑类机制(左旋咪唑)广谱驱虫药物, 选择性抑制虫体肌肉中的琥珀酸脱氢酶, 干扰虫体肌肉的无氧代谢,使虫体肌肉麻痹随粪便排出体外机制(阿苯达唑、肠虫清)苯并咪唑类广谱驱虫药物,选择性抑制虫体肌肉中的琥珀酸脱氢酶, 以及抑制寄生虫肠壁细胞胞浆微管系统的聚合,阻断虫体对营养和葡萄糖的吸收,导致虫体糖原的耗竭代谢:阿苯达唑氧化为阿苯达唑亚砜(活性),进一步氧化为阿苯达唑砜(失活)应用:光谱驱肠虫作用,对钩虫、蛔虫、蟯虫等虫卵、成虫均有抑制作用机制通过抑制胆碱酯酶,使虫体神经肌肉强烈收缩而导致痉挛性麻痹,虫体丧失活动能力而被排出体外药物:噻嘧啶、奥克太尔应用:蟯虫、蛔虫、钩虫6、三帖类川楝素7、酚类机制:迅速穿透滴虫体壁,使虫体痉挛而死药物:鹤草酚临床:滴虫感染第二节抗血吸虫药物1、血吸虫种类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日本血吸虫2、血吸虫治疗药分类锑剂非锑剂:硝硫氰胺、硝硫氰酯、吡喹酮3、硝硫氰胺机制硝硫氰胺能够干扰虫体的三羧酸循环,使虫体缺乏能量供应而死亡应用:各类型的血吸虫病不良反应:排泄缓慢, 可以引起蓄积中毒4、吡喹酮作用机制抑制虫体对葡萄糖的摄取导致虫体体内糖原下降临床应用对三种血吸虫病均有效,对日本血吸虫作用更突出第三节抗疟药物恶性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2、疟原虫生命周期和抗疟药作用环节(一)雌性按蚊体内的有性繁殖:乙胺嘧啶(二)人体内的无性繁殖1、原发性红细胞外期:乙胺嘧啶2、红细胞内期:氯喹、奎宁、青蒿素3、继发性红细胞外期:伯氨喹3、疟疾的预防和治疗药物(一)分类:喹啉类:奎宁(四喹啉甲醇类)、磷酸氯喹(4-氨基喹啉类)、伯氨喹(8-氨基喹啉类)青蒿素类:青蒿素、蒿甲醚、蒿乙醚嘧啶类:乙胺嘧啶(二)喹啉类奎宁(quinine)结构二元碱,奎宁环碱性强于喹啉环硫酸盐难溶于水-制成片剂二盐酸水溶性大-注射剂代谢喹啉环2位羟基化,其次发生在奎宁环的6位前药-奎宁碳酸乙酯(优奎宁)不良反应金鸡纳反应、低血糖磷酸氯喹:1分子氯喹与2分子磷酸成的盐;含1个手性碳原子,临床用外消旋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代谢:生成去乙基氯喹结构类型:4-氨基喹啉衍生物(三)青蒿素类构效关系1、内过氧化结构的存在对活性是必需的2、抗疟活性存在于内过氧化桥-缩酮-乙缩醛-内酯的结构,以及在1,2,4-三氧杂环己环的5位O的存在3、疏水基存在和对过氧化结构的位置对活性至关重要引入亲水基→极性↑→抗疟活性↓4、10位羰基非活性所必需,可被还原为羟基及进一步烃化5、9位取代基及其立体构型对活性有较大影响由于对过氧化结构存在立体障碍,当甲基由R→S型,活性下降;6元环→7元环,活性下降代谢:青蒿素在体内代谢为双氢青蒿素、脱氧双氢蒿素、3α-羟基脱氧脱氢青蒿素、9,10-二羟基双氢青蒿素(四)嘧啶类药物:乙胺嘧啶、硝喹作用机制:。
药物化学在抗寄生虫血吸虫病治疗中的应用
![药物化学在抗寄生虫血吸虫病治疗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07ee4e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7.png)
药物化学在抗寄生虫血吸虫病治疗中的应用寄生虫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寄生在人体内引起的传染病,其主要通过受感染的水体传播给人类。
这种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药物治疗是控制和消除这种疾病的主要策略之一,而药物化学在抗寄生虫血吸虫病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药物化学是一门研究药物设计、合成和结构与活性关系的学科。
在抗寄生虫血吸虫病治疗中,药物化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通过合成新的药物来拓宽治疗的选择范围。
目前,可用于治疗血吸虫病的药物种类有限,而且一些药物对于虫体的抗药性也逐渐增强。
因此,亟需开发新的药物来克服这些问题。
药物化学家通过对已有药物结构的改进和优化,或者设计全新的药物结构,来寻找新的高效抗寄生虫的候选药物。
其次,药物化学在寻找潜在药物作用靶点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寄生虫生物学过程的深入研究,药物化学家可以找到可能作为药物作用靶点的关键蛋白质或酶,从而指导药物的研发和设计。
例如,研究表明,抗寄生虫药物作用的靶点之一是血吸虫体内的羟甲基戊二酰-CoA还原酶。
基于这一认识,药物化学家可以通过合成和筛选药物库,寻找能够干扰这个酶的化合物,进而发现新的抗寄生虫药物。
此外,药物化学还可以通过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优化血吸虫病治疗药物的给药途径和剂型。
比如,药物化学家可以通过改变药物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减少给药频率和剂量,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不良反应。
此外,药物化学还可以通过对寄生虫的抗药性机制研究,提出防治抗药性的新策略。
抗药性是困扰血吸虫治疗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治疗药物出现了逐渐降低疗效的趋势。
药物化学研究可以揭示抗药性发生的分子机制,如突变和代谢途径改变,从而提供新的思路来防治药物抗性。
比如,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结构,使得虫体产生的酶无法与药物结合,从而降低抗药性发生。
总结一下,药物化学在抗寄生虫血吸虫病治疗中的应用非常重要。
药物化学中的抗寄生虫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药物化学中的抗寄生虫药物作用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7a6431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44.png)
药物化学中的抗寄生虫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药物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研究药物的构造、合成、分析以及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抗寄生虫药物作为药物化学的重要领域之一,致力于寻找并研究针对寄生虫感染的药物,以实现有效控制和治疗人类和动物寄生虫疾病的目标。
1. 寄生虫疾病的危害及需求寄生虫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动物福祉。
例如,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等寄生虫疾病给数亿人造成困扰,导致巨大经济负担。
由于寄生虫对宿主的特殊依赖性,抗寄生虫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2. 抗寄生虫药物的分类根据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的差异,抗寄生虫药物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常见的抗寄生虫药物类别包括抗原虫药物、抗蠕虫药物、抗线虫药物和抗甲壳虫药物等。
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多样,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与寄生虫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发挥治疗和控制的效果。
3. 抗寄生虫药物的作用机制抗寄生虫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抑制寄生虫的代谢活动、影响寄生虫的神经系统、破坏寄生虫的结构和机能等。
以宿主寄生虫为例,抗寄生虫药物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发挥作用:(1) 干扰寄生虫的代谢过程:抗寄生虫药物能够干扰寄生虫的物质代谢过程,例如抑制酶的活性、阻断DNA或RNA的合成,从而破坏其正常的生理活动。
(2) 影响寄生虫的神经系统:一些抗寄生虫药物能够与寄生虫的神经递质或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干扰其神经传递,导致寄生虫麻痹、死亡。
(3) 破坏寄生虫的结构和机能:抗寄生虫药物还可以破坏寄生虫的外壳、细胞膜、生殖系统等重要结构和机能,以防止其繁殖和侵害宿主。
4. 抗寄生虫药物的研究方法研究抗寄生虫药物的作用机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其中,化学合成和分析技术、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者可以通过分离和鉴定药物的靶点、分析药物与寄生虫的相互作用、探究药物在寄生虫体内的分布和代谢等手段,揭示抗寄生虫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化学抗寄生虫药物
![药物化学抗寄生虫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c048181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1b.png)
2. 4-氨基喹啉类——磷酸氯喹
CH3
NHCHCH2CH2CH2N(C2H5)2 .2H3PO4
Cl
N
主要作用于红血球内期疟原虫,能有效地控制恶性疟及间日疟的临床症状, 是治疗症状发作最有效的药物。
合成:
Cl
Cl CH3
NH2CH(CH2)3N(C2H5)2
N
C6H5OH
Cl
NHCHCH2CH2CH2N(C2H5)2 N
合成:
COCl,KCN
N Reissert
15-35 0C
N CO H CN
H2/Ni 70atm,90 0C
NH H CH2NHCO
ClCH2COCl/C6H6,C5H5N 50-60 0C
H NCH2CNOHCCHO2Cl
(CH3)3COK 60-70 0C
NO
N CO
H3PO4 100 0C
⑵ 酚类,如鹤草酚: CH3O
CH3CH2CH2CO
CH3 CH3 HO
CH3OH CH3
OH
H3C O O
CH3
鹤草酚,能迅速穿透绦虫体壁而使虫体痉挛致死。在临床上用于绦虫和滴虫 感染的治疗。
其它:中药中,川楝素(苦楝素)是驱蛔虫药;槟榔、南瓜子等有驱绦虫 作用。
第二节 抗血吸虫药物
一、抗血吸虫病药物
N
20-30 0C,4h
NCS
H N
NHCOOCH3
N
Na2S,H2O HS
H N
NHCOOCH3 CH3CH2CH2Br
N
Ref.,1.5h/EtOH CH3CH2CH2S
H N
NHCOOCH3
N
3. 其它类型
药物化学-抗寄生虫药
![药物化学-抗寄生虫药](https://img.taocdn.com/s3/m/41e00f7c76c66137ee061982.png)
结构和命名
[(5-丙硫基)-1H-苯并咪唑-2-基] 氨基甲酸甲酯 ������ [(5-Propylthio)-1H-benzimidazol-2-yl]
carbamicacid methyl ester
结构特点
发现-四咪唑衍生物
左旋咪唑是一种广谱的驱肠虫药
– 选择地抑制虫体肌肉中的琥珀酸脱氢酶
抗疟历史
1. 2000多年前《神农本草经》记载治疟药物 常山
2. 《五十二病方》记载青蒿,世界抗疟药史的 第一页
3.南美印度安人用金鸡纳树皮治疟,17世纪传 入欧洲,1820年分离出奎宁
奎宁
结构和命名
6-甲氧基-α-(5-乙烯基-2-奎宁环基)-4-羟甲基喹啉甲 醇
6-Methoxy-α-(5-vinyl-2-quiniclidinyl)-4-quinoline methanol
抗寄生虫药 Antiparasitic Drugs
简介
在旧中国寄生虫病是常见病 由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寄生虫病发病率已
经明显下降
药物的市场份额占比例愈来愈小
1998年14个大城市,19个中、小城市居民患寄生虫并死亡 率为0.31,位次17位;农村居民分别为1.17和16位。
Quinidine比Quinine有更大的心脏副作用和降血压作 用
Quinine的前药
喹宁碳酸乙酯
– 优喹宁(Euquinine) – 无味喹宁
������ 苦味消失,但仍保留其抗疟作用
– 口服后在消化道内水解出Quinine – 适于儿童
甲氟喹(Mefloquine Mefloquine)
作用机制
对虫的糖代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药物化学 抗寄生虫药
![药物化学 抗寄生虫药](https://img.taocdn.com/s3/m/f35f5a592e3f5727a5e9627b.png)
设计合成的一类阻断疟原虫合成叶酸的嘧啶衍生物
其中乙胺嘧啶作用强
Cl N H5C 2 H2N N NH2 . HCl
研究奎宁体内代谢,喹啉环2位易被氧化,活性降低 引入性质稳定的-CF3,并简化C-4位喹核碱环 开发了甲氟喹(Mefloquine),WTO认为是安全, 低毒,活性高的新抗疟药 P342
三、抗疟药
疟疾的传播是由蚊子带着疟原虫传播开的
最早的抗疟药是从植物金鸡纳树皮中提取
的奎宁,其产于美洲,其的发现开辟了抗疟
药的化学研究.
(一)按结构分类
按 结 构 分 类
喹 啉 类:奎宁(Quinine) 氯喹(Chloroquine)
青蒿素类:蒿甲醚(Artemether)
嘧 啶 类:乙胺嘧啶(Pyrimethamine)
青蒿素构效关系
内过氧化结构的存在是必需基团,脱氧青蒿素(双 氧桥被还原为单氧) 完全丧失抗疟活性 ★内过氧桥-缩酮-乙缩醛-内酯的结构是必须基团 ★引入亲水性基团,抗疟活性减小 ★10位羰基不是必须基团 ,可被还原为羟基等 ★9位取代基及其立体构型对活性有影响
★
含过氧桥的新型倍半萜内酯结构
+
C 6H5
N
H
O
1,4重排
CH2 NHCOG6H5
NH H+
第三步:异喹啉环上的N成酰胺,ClCH2COCl P339 第四步:环合.脱 HCl 第五步:H+侧链酰胺水解
第六步:酰化反应
N N H O COCl N N C O O
为什么Reissert反应用苯甲酰氯,而不用环己 烷甲酰氯,因是亲电反应,后者的亲电性差
驱肠虫药 抗血吸药 分类
抗疟原虫药
一、驱肠虫药
药物化学在抗寄生虫丝虫病治疗中的应用
![药物化学在抗寄生虫丝虫病治疗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9168b5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77.png)
药物化学在抗寄生虫丝虫病治疗中的应用寄生虫丝虫病是一种由丝虫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虫媒传播给人类。
这种疾病已经成为许多地区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药物化学在抗寄生虫丝虫病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药物化学在抗寄生虫丝虫病治疗中的应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药物化学在抗寄生虫丝虫病治疗中的历史寄生虫丝虫病治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
最早的治疗方法是使用传统草药,然而其疗效有限且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药物化学逐渐成为抗寄生虫丝虫病治疗的主要手段。
早期的药物包括砒霜、喹啉、磺胺类药物等,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症状,但副作用较大且疗效不稳定。
随着研究的深入,药物化学家们逐渐发现了一些更安全有效的药物,如利巴韦林、多奈哌齐等。
这些药物不仅能够抑制丝虫的生长发育,还能减轻患者的症状,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然而,由于丝虫寄生在人体深部组织中,药物进入丝虫的有效浓度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药物化学的研究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二、药物化学在抗寄生虫丝虫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药物化学在抗寄生虫丝虫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药物与丝虫寄生过程中的关键分子相互作用。
丝虫寄生虫是一种复杂的生物体,其寄生过程涉及到多个生物学步骤,如侵袭宿主、寄生和繁殖等。
药物化学家通过研究丝虫寄生过程中的关键分子以及其与药物的相互作用,为抗寄生虫丝虫病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例如,利巴韦林是一种常用的抗寄生虫丝虫病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丝虫体内的重要代谢途径来达到杀虫的效果。
利巴韦林能够阻断丝虫体内糖酵解途径,导致丝虫无法正常合成ATP,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并最终导致丝虫死亡。
这一发现为药物化学家们设计和合成新型抗寄生虫丝虫病药物提供了思路。
此外,药物化学家们还发现一些潜在的靶点,如丝虫体内的特定酶和蛋白激酶等,通过选择性抑制这些靶点来实现杀虫效果。
这些研究为药物化学在抗寄生虫丝虫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方法。
药物化学在抗寄生虫感染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药物化学在抗寄生虫感染药物研发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758732e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e1.png)
药物化学在抗寄生虫感染药物研发中的应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传染病和寄生虫感染问题日益严峻。
寄生虫感染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病原体的多样性和药物抵抗性的出现使得寻找有效抗寄生虫感染药物变得非常重要。
在这一过程中,药物化学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药物化学在抗寄生虫感染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一、寄生虫感染的挑战寄生虫感染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其中包括疟疾、血吸虫病、肠道寄生虫感染等。
寄生虫病的传播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这些寄生虫对人类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
此外,寄生虫病在传染性和疾病严重程度上也存在差异,这使得研发一种广谱抗寄生虫感染药物变得更加困难。
二、药物化学的重要性药物化学是一门应用化学的学科,通过设计、合成和改良化合物来开发新药。
在抗寄生虫感染药物的研发中,药物化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药物化学家通过对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寄生虫感染过程的理解和相关疾病的病理学研究,寻找并优化潜在的抗寄生虫感染化合物。
三、药物化学的应用1. 药物靶标的发现和研究药物化学家通过研究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和感染机制,确定药物靶标。
药物靶标是指可以被药物作用的分子,药物与靶标的结合可以干扰寄生虫的正常生命周期,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药物化学家利用生物信息学、计算化学和分子模拟等技术,筛选和优化与目标靶标结合的小分子化合物。
2. 药物分子的设计与合成药物化学家根据药物靶标结构的了解,设计并合成潜在的抗寄生虫感染药物分子。
药物分子的设计需要考虑药物的药效性、毒理性和药代动力学特性。
合成新的化合物后,药物化学家通过活性筛选和结构优化来获得更有效的药物分子。
3. 药物代谢和毒理性研究药物化学家研究药物的代谢途径和药物的毒理性。
药物代谢研究可以帮助药物化学家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转化途径,确定药物的改良方向。
毒理性研究则可以评估药物在体内的安全性和潜在的毒副作用。
4. 药物的结构活性关系研究药物化学家通过研究药物的结构和活性关系,揭示药物与靶标的结合机制,为抗寄生虫感染药物的合理设计和优化提供指导。
合成抗感染药—抗寄生虫药物(药物化学课件)
![合成抗感染药—抗寄生虫药物(药物化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159044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e.png)
只能控制疟疾发 作时的症状,不 能根治,毒性大 ,原料来源有限
抗寄生虫病药物
N HN
奎宁结构改造
Cl
N
氯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伯氨喹
氯喹:速效杀虫作用; 伯氨喹:能杀灭人体血液中各型疟原虫的配子体,可作为防 止疟疾复发和传播的首选药物。
抗寄生虫病药物
青蒿素 Artemisinin
4 32 13
5
6
7
1 8
12
9
11 10
抗寄生虫病药物
阿苯达唑 (Albendazole)
★ 苯并咪唑化合物 ★ 结构中含胍基和丙硫基
H3C S
H
N
H
N
OCH3
N
O
★ 广谱驱肠虫药 ★ 有致畸作用和胚胎毒性,
孕妇禁用(治疗剂量)
理化性质:不溶于水,显碱性可溶于冰醋酸; 结构中含硫原子,灼烧后产生的气体可使醋酸铅试纸显黑色。
作用机制:选择性抑制虫体对葡萄糖的摄取,导致糖源耗竭; 同时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系统,阻碍ATP的产生,使寄生虫无 法生存与繁殖。
含过氧键的倍半萜内酯
从植物黄花蒿中得到的抗疟有效成分,结构均属较新类型,打破长期以 来认为抗疟药必须有一含氮杂环的传统概念,为抗疟药的研究提供了新 的先导化合物。
抗寄生虫病药物
❖ 青蒿素的缺点:
青蒿素的结构改造
▪ 在水或油中的溶解度极小,无法制成针剂
▪ 胃肠道给药时部分青蒿素分解,口服活性低
▪ 杀虫不彻底,复燃率高
抗寄生虫病药物
肠道寄生虫病
钩虫 蛲虫
疥虫 蛔虫
蓝氏贾第虫
班氏吴策线虫
绦虫
痢疾阿米巴
抗寄生虫病药物 驱肠虫药
药物化学--抗寄生虫病药幻灯片
![药物化学--抗寄生虫病药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808009648762caaedd33d4ee.png)
阿苯达唑 Albendazole
S NO
N NO HH
• 化学名为[(5-丙巯基〕-1H-苯并咪唑-2-基]氨基 甲酸甲酯。
性质
•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无味。 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在水中不溶,在冰 醋酸中可溶。熔点为206~212℃。
• 本品灼烧后产生硫化氢气体,能与醋酸铅 试纸反响生成硫化铅,使试纸变为黑色.
• 乙胺嘧啶 Pyrimethamine N
NH2
N
Cl
NH2
• 化学名为6-乙基-5-(4-氯苯基〕-2,4-嘧啶二胺
• 本品能抑制二氢叶酸复原酶,使核酸合成 减少,而抑制细胞核的分裂,使疟原虫的 繁殖受到抑制。
磷酸氯喹 Chloroquine phosphate
N HN
. H3PO4 N
化学名为N',N'-二乙基-N4-(7-氯-4-喹啉 基〕-1,4-戊二胺二磷酸盐
• 本品具有手性碳原子,药用品为消旋 体.本品水溶液遇三硝基苯酚试液,生成 氯喹三硝基苯酚盐黄色沉淀.
• 磷酸氯喹能杀灭红细胞前期疟原虫和配子 体,可控制疟疾的复发和传播,但毒性较 大。本品能有效地控制疟疾病症,作用快 而持久,是治疗疟疾病症发作的有效药物。 本品还可用于阿米巴肝脓肿、类风湿关节 炎及红斑狼疮等的治疗。
第一节 驱肠虫药物
• 驱肠虫药按构造类型可分为哌嗪类、咪唑 类、嘧啶类、苯咪类、三萜和酚类。
• 咪唑类驱虫药主要有左旋咪唑、甲苯咪唑、 噻苯达唑、奥苯达唑及阿苯达唑。
N SN
N
N H
N S
左旋咪唑 Levamisole
O NO
NNO HH
噻苯达唑 thiabendazole
O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