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经济学第9章资源与环境价值理论
环境经济学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第一章导论1、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把环境和自然资源看作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纳入生产函数,把环境看作经济系统的部分。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研究的实质,就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如何实现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2、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研究领域:(1)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2)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3)环境资源价值评估及其应用(4)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5)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6)国际环境问题3、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发展趋势(1)经济手段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和评估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逐渐成为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主要发展方向;(2)环境与自然经资源经济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以及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对环境管理和政策的关注。
4、对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发展起作用的各人物、时间、理论、著作等。
环境经济学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包括帕累托的福利经济学理论、庇古的外部性理论;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奠基人为约翰·克鲁梯拉和艾伦·克尼斯,代表作为《自然资源保护的再思考》(1967);科斯(Coase,1960)的“社会成本问题”;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寂静的春天》;1966年,鲍尔丁(K.Bolding)提出了“太空船地球经济学”;1970年,美国联邦环保局成立;20世纪70年代初期,艾伦·克尼斯等提出了物质平衡模型;1972年,米都斯等人提出了《增长的极限》;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1980年起,美国东西方中心环境和政策研究所一直倾力于环境经济学研究,其著名环境经济学家梅纳德·胡弗斯密特(Maynard M.Hufschmidt)和约翰·狄克逊(John Dixon),其代表作有《环境、自然资源与开发:经济评价指南》;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节夫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来研究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80年代后期开始,联合国统计署组织专家研究资源环境核算及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问题,经过多年探索和多次国际专家会议研讨,于90年代中期出版了《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SEEA)》应用手册,并建议世界各国试/施行;1992年,美国经济学家格罗斯曼和克鲁格,谢弗克和班德帕亚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 Kuznets Curve)的假设;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和伏·诺德豪斯(W.Nordhaus)针对国民生产总值不能准确反映经济福利的缺陷,提出了“经济福利量”;90年代以来,英国环境经济学大卫·皮尔斯(David W.Pearce),在围绕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性环境问题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环境经济问题研究1997年,Constanza等人对全球生物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
《资源环境经济学》1-18章习题及思考题
第7章
资源与环境价值理论
论述自然资源价值的理论。 1、论述自然资源价值的理论。 2、如何评价环境价值 自然资源核算的程序、 3、自然资源核算的程序、方法 4、自然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意 义
第8章 一般化资源的稀缺与供求原理
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的区别。 1、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的区别。 资源市场供求原理。 2、资源市场供求原理。 储量的概念与资源总量的构成。 3、储量的概念与资源总量的构成。 缓解资源稀缺的路径。 4、缓解资源稀缺的路径。
人口、资源、 第2章 人口、资源、环境与 经济的关系 1、中西方人口理论演变的比较。 中西方人口理论演变的比较。 人口数量控制的经济手段。 2、人口数量控制的经济手段。 人力资本理论演变及启示。 3、人力资本理论演变及启示。 传统经济系统模型经济复合系统的区别。 4、传统经济系统模型经济复合系统的区别。 气候变暖的危害,人类的对策? 5、气候变暖的危害,人类的对策?
第14章 14章
污染防治与控制
什么是库兹涅茨曲线: 1、什么是库兹涅茨曲线: 2、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污染防治战略 流动源污染的特点及控制方法? 3、流动源污染的特点及控制方法? 论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4、论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 染的类型及其防治方法? 染的类型及其防治方法?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什么? 5、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什么?保护生物多 样性应采取什么样的激励措施? 样性应采取什么样的激励措施?
第13章 13章
污染控制手段
污染控制手段选择的标准? 1、污染控制手段选择的标准? 污染控制手段的类型? 2、污染控制手段的类型? 简述排污税的原理、排污收费的作用、 3、简述排污税的原理、排污收费的作用、 排污收费存在的问题。 排污收费存在的问题。 排污权交易的优点、在中国的适应性。 4、排污权交易的优点、在中国的适应性。 中国排污收费的基本政策、原则及成效。 5、中国排污收费的基本政策、原则及成效。
环境经济学理论与方法
环境经济学理论与方法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逐渐凸显,环境经济学因此而生。
环境经济学是研究环境与经济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也是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
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是通过经济学的分析手段,研究环境问题的经济性质和影响,探究环境政策的效果和实施方法。
本文重点介绍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一、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环境价值理论、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1. 环境价值理论环境价值理论是环境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它主要研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价值形成和变化规律。
环境价值可分为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两种。
直接价值是指环境物品和服务的直接利用价值,如空气、水、森林等;间接价值是指环境物品和服务对其他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影响,如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等。
环境价值理论的研究成果为环境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等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2. 外部性理论外部性是指因经济活动而给其他人或企业带来的成本或效益。
环境外部性是指由环境污染和其他负面影响导致的社会成本。
外部性理论是应对环境外部性问题的一个基础性理论。
通过对环境问题外部性的研究,可制定相应的环境政策和环境法规。
3. 公共物品理论公共物品理论主要研究集体行动和资源共享问题。
由于环境资源的共享性和无法排除性,使得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问题具有典型的公共物品特征。
公共物品理论的研究成果为环境公共产品的提供和环境合作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支持。
4. 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针对环境持续性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即在满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要保障环境的持续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为环境修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
二、环境经济学的方法环境经济学的方法主要包括环境价值评估、环境成本分析、环境效益评估等。
1. 环境价值评估环境价值评估是研究人类对环境资源和生态系统的价值,并评估这些价值的方法。
资源环境经济学
资源环境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纲⼀、教学⽬标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法研究⾃然资源与环境资源配置问题的科学,属于西⽅经济学的分⽀学科,具有前沿性、综合性和应⽤性等特征。
通过《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教学与课堂讨论,使同学们了解到国内外的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形势,掌握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发展动态,提⾼运⽤所学理论分析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能⼒,树⽴统筹⼈与⾃然协调发展的科学观念。
⼆、教学内容第⼀讲导论第⼀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诞⽣及成就贡献第三节资源与环境经济思想的发展演变第四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未来的发展⽅向第⼆讲可持续性问题第⼀节可持续性问题的由来第⼆节可持续性的概念第三讲资源配置理论第⼀节效率与最优化第⼆节在市场经济中实现有效配置第三节市场失灵、公共政策与环境第四讲⾃然资源管理第⼀节不可再⽣资源经济学第⼆节可再⽣资源经济学——森林资源第三节可再⽣资源经济学——渔业资源第五讲环境污染控制第⼀节污染控制⽬标第⼆节污染控制⼯具/⼿段第六讲环境资源评价第⼀节成本收益分析第⼆节市场价值法第三节替代市场价值法第四节假想市场价值法三、主要参考教材1.沈满洪,2007.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Perman, Roger, Yue Ma, James McGilvray, Michael Common, 2003.Natur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3rd edition.罗杰. 珀曼等,2002. 《⾃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版,1999)》,中国经济出版社3.Jon M. Conrad, 2010. Resource Economics, 2nd edition.四、作业与考试作业:40%课堂讲座(presentation):20%课程论⽂:40%通过阅读⼀定数量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献,并在此基础上就某个问题写作⼀篇不少于3000字的规范论⽂。
环境经济学与政策研究
CHAPTER 03
环境政策工具与手段
命令与控制手段
总结词
通过立法和行政命令对环境污染行为进行直接限制和规定。
详细描述
命令与控制手段通常包括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排放限制和具体的操作规程,要求 企业或个人遵守相关规定,否则将面临罚款或其他惩罚。这种手段具有强制性, 能够直接控制污染排放,但实施成本较高,且可能阻碍技术创新。
详细描述
生态补偿机制通常包括对生态保护和恢复的投入、对 生态破坏的赔偿以及对生态服务的付费等方面。政府 或相关机构会制定补偿标准和规则,对生态保护和恢 复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或奖励措施。生态补偿机制能够 激励相关方采取环保行动,促进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 展。
绿色税收政策
总结词
绿色税收政策是一种环境经济政策,通过征收环境税 和其他与环保相关的税费,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
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的环境政策研究
总结词
全球环境治理是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解决途径,环境经济学与政策研究在推动全球环境治理方面 具有指导意义。
详细描述
环境经济学与政策研究通过分析全球环境治理的经济学原理、国际环境协议的制定与执行、跨国环境 政策的协调等方面,为国际社会提供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的政策建议和合作方案。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 复杂化和多样化,这一领域的研究将更加重要和必要。
特点
环境经济学强调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 展,将环境因素纳入到经济分析中, 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环境经济学的重要性
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经济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 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帮助人们 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之间的关系。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环境经济学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利 用和配置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减少浪费。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大纲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大纲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s Economics课程代码:学分: 2 学时:32适用对象:研究生经济学类专业先修课程:专业选修课考试方式:期中研究文章和期末闭卷考试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目的资源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研究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配置问题的科学。
本课程主要对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污染治理进行介绍,指出要解决环境问题首先要进行环境资源价值评估。
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污染的治理的基本理论,学会环境资源价值的评估方法,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由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课堂讲授侧重借助多媒体手段(Powerpoint)教学,并结合案例分析与讨论。
(三)教学安排本课程为学期课,按每学期16教学周、2课时/周计算,共32课时。
其中:讲授30课时,课堂讨论2课时。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本章重点:。
第一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拓展第三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第二章资源环境经济系统(3)本章重点:。
第一节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概念及特征第二节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第三节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功能第三章资源产权理论(4)本章重点:。
第一节一般产权理论第二节资源产权的基本理论第三节资源产权制度的基本模式第四节资源产权的初始分配第五节国有资源产权再分配的市场配置第四章资源环境价值理论与评估方法(4)本章重点:。
第一节资源环境价值理论概述第二节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的必要性和概念第三节资源环境价值评估基本方法第四节TCM和CVM在资源环境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第五节绿色GDP核算第五章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4)本章重点:。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本书是一本中级环境经济学教科书,全面介绍了现代经济学有关环境问题的理论,本书的理论模 型是严格建立在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基础上的,介绍了现代环境主义伦理观的一些基本观点,这些观 点虽不包括在传统经济学理论中,却给习惯经济学思维的人们以启迪,涵盖了广泛的内容,有一定 的深度。本书对象为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政策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以及章 全球变暖 第25章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索引
下载后 点击此处查看更多内容
。本书可用于经济或环境专业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生课程及短期培训课程。
本书简介
本书有五篇内容,第一篇是总论,详细介绍了环境、发展和经济学的关系,环境—经济大系统,环 境伦理观,并分析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以及政府的作用和政府失灵。第 二篇介绍了一些环境评价的方法,如成本效益分析法、市场价值分析法、替代市场分析法等。第三 篇列举了再生资源、非再生资源等自然资源的管理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解析了如何开发和利用资 源才能达到最优水平。第四篇分析了诸如排污收费、排污权交易等的污染控制的手段,论述了在完 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各种手段的效果和优缺点。第五篇,从环境与收入、环境与贸易的角度 充实了本稿的内容,并在最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及衡量方式。与第一版相比,首先,本版 添加了现代环境主义伦理观的一些基本观点,虽然这些观点不包括在传统经济学理论中,却给习惯 经济学思维的人们启迪。其次,本版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增加了一些新鲜的案例,特别是关于 中国的案例,让读者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又能清醒地认识当今世界的现实问题。最后,本版在习题中 提出了一些有争议的、挑衅性的问题,供读者锻炼自己的思维。
作者简介
张帆,1951年生,美国密西根州立韦恩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会员。曾执教于北 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从1999年至今任美国纽约市政府高级经济学家、资深经济学家。主要研 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公共政策、城市与区域经济学、产业组织、环境经济学。著有《大众市场经 济学》、《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翻译了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第3版)、曼昆的《宏观经 济学》(第5版)、霍尔和泰勒的《宏观经济学》等多部经典教材。
环境经济学
04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 关政策,推动环境经济 学的发展
谢谢
环境经济模型:建立数学 模型,模拟环境与经济之 间的关系,预测政策效果
环境政策分析:分析各种 环境政策的效果和影响, 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收集 和分析数据,验证理论假 设,评估政策效果
案例研究方法
案例选择:选择具
1
有代表性的环境问
题或政策进行研究
数据收集:收集与
2
案例相关的数据,
包括环境、经济、
政策效果评估: 环境改善、经 济成本、社会 影响等指标
01
03
05
02
政策制定原 则:科学性、 可行性、公 平性
04
政策实施手 段:法律、 行政、经济、 技术等手段
环境污染治理
01
污染源控制:减 少污染物排放, 提高能源利用效
率
02
污染治理技术: 采用先进的污染 治理技术,降低
治理成本
03
污染监测与评估: 建立污染监测体 系,评估污染治
环境经济学
演讲人
目录
01. 环境经济学的概念 02.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03. 环境经济学的应用领域 04. 环境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环境经济学的概念
环境经济学的定义
01
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 活动与环境关系、环境资源利用 与保护、环境污染防治与治理等 问题的学科。
02
环境经济学研究内容包括环境资 源的稀缺性、环境污染的外部性、 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
跨学科研究
环境经济学与生态学、 地理学、社会学等学
科的交叉融合
研究方法多样化,包 括实证研究、案例研
究、模型模拟等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大纲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经济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用现代经济学方法研究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配置问题。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资源与环境经济的基本理论、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污染治理基本理论,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学会环境资源价值评估方法,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基础,并能较系统地参加本课程的学习。
三、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学理论基础上的农业经济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外部性理论、产权理论、产权制度的基本模式、资源与环境价值评估基本方法、绿色GDP核算、资源承载力的确定方法、环境税、循环经济、土地资源经济、矿产资源经济环境经济。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目前资源与环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借此讲授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相关内容,将理论内容与相关时事热点文件相联系,学会运用相关理论知识综合分析现实资源与环境经济问题。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多媒体的应用、案例教学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3学时)1.教学内容(1)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拓展(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2.重、难点提示(1)经济学观点的环境反思;(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资源环境经济系统(3学时)1.教学内容(1)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概念及特征(2)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组成和结构(3)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功能2.重、难点提示资源、环境、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三章资源产权理论(5学时)1.教学内容(1)一般产权理论(2)资源产权的基本理论(3)资源产权制度的基本模式(4)资源产权的基本分配(5)国有资源产权再分配的市场配置2.重、难点提示(1)资源产权的基本理论;(2)资源产权制度基本模式;(3)国有资源产权再分配。
环境经济学课件
环境公共物品需求确实定
➢ 补偿意愿法确定的环境公共物品需求 ✓ 假设条件:环境公共物品的产权属于社会公众 ✓ 具体的做法是:设计调查问卷,询问公众居民或公共
物品使用者,愿意接受多少金额补偿才可以放弃环境 公共物品的使用权。 ✓ 环境公共物品的社会总需求一般总是高估的
环境公共物品需求确实定
根据补偿意愿法确定的环境公共物品的社会总需求一 般总是高估的,为什么? ✓ 公众拥有环境资源的产权,自然期望他能得到更多、 更好的环境公共物品消费。如果出售这种权利,希望 得到的补偿也将大于他为防治污染而付出的费用。
三、环境公共物品的分类
➢ 有学者根据竞争性和排他性的有无公共物品分为四类
排他性
有
无
竞争
性
有
私人物 共同资
品
源
无 俱乐部 纯公共
物品
品
➢ 环境公共物品根本也可以分为3类 :
➢ 第一类是纯公共物品
➢ 第二类俱乐部物品 ➢ 第三类共同资源
准公共物品
拥挤性
➢ 根据环境公共物品在现实中的不同表现形态来分类, 大体可以分为3类 :
量和污染物削减水平
环境公共物品的最优产量决定
第四节 循环经济理论
一、循环经济的根本理论 1.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
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 旧的经济体系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必须推动废弃型社会向循环型社会转变
2.循环经济的产生 20世纪80年代,环境理论学家提出了循环经济概念,循
环经济提出后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兴旺国家如德国、日本、美国、英国等相继将循环经济
存在价值是指人们为确保某种资源存在〔包括其知识 存在〕而自愿付出的费用,它是事物本来就存在的一 种经济价值,与人类存在与否无关。
环境生态学第九章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第九章生态系统管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一个生态系统管理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运用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的有关原理,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管理的问题,这样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损害。
所以我们就先先来学习第一节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
生态系统管理是随着生态学的发展逐渐形成的。
它的定义就是指一、定义在充分认识生态系统整体性与复杂性的前提下,以持续地获得期望的物质产品、生态及社会效益为目标,并依据对关键生态过程和重要生态因子长期监测的结果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二、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生态系统管理要求将生态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技术,以及人类自身和社会的价值整合到生态系统的管理活动中;2.生态系统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受自然和人类干扰的系统;3.生态系统管理的效果可用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潜力来衡量;4.生态系统管理要求科学家与管理者确定生态系统退化的阈值及退化根源,并在退化前采取措施;5.生态系统管理要求利用科学知识做出最小损害生态系统整体性的管理选择;6.生态系统管理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应与管理目标相适应。
所以,生态系统管理是人类以科学理智的态度利用、保护生存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行为体现,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和重要途径。
我们来看第三个大问题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生态系统管理是以人为主体的管理行为,因为人既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被管理者),又是管理的实施者,管理是靠人来执行和实现的。
所以只有加强规范人的行为的法规、政策和制度的建设,提高全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的生态系统管理。
另外,生态系统管理应遵循的原则还有几个方面,它们是1.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特性,各种自然生态系统都有其自身的整体运动规律,人为的随意地分割就会给整个系统带来灾难。
我们建拦河大坝,就会造成枯水期的延长。
因此在管理中我们要遵循系统的整体性原则,切忌人为切割。
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案
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案一、引言资源与环境问题在当代社会中日益凸显,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并掌握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本教案旨在为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导,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技巧;3. 理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4. 运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资源经济学导论1.1 资源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2 资源的分类与特征1.3 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分析1.4 资源配置与效率2. 第二单元:环境经济学导论2.1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2 环境与经济的相互关系2.3 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2.4 环境政策与可持续发展3. 第三单元:资源环境价值评估3.1 资源环境价值的概念与分类3.2 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的方法与工具3.3 资源环境价值评估案例分析4. 第四单元:资源与环境的市场失灵4.1 外部性与环境损害4.2 公共物品与资源的非竞争性4.3 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5. 第五单元: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政策5.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5.2 资源环境政策的设计与实施5.3 可持续发展案例研究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加深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3. 期末论文:学生独立撰写一篇关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相关问题的论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 课堂演示:学生小组展示一篇论文或案例分析,以便增加实际应用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导论》(第三版),作者:XX2. 课件:教师将准备针对每个单元的课件,供学生掌握课程重点内容。
环境经济学重点-终极版
环境经济学重点-终极版环境经济学重点-终极版1环境:环境是指某一主体周围的境况以及其中可以直接和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2自然环境:2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3社会环境:4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中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和人类在生活和生产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
4环境污染:7是由于人类活动使得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5环境破坏:7主要指生态破坏,是指人类的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以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
6可持续发展理论:24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7环境经济系统:28在环境与经济共同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双方流通和相互作用,两者耦合为一个整体,即环境经济系统。
8效用:42是指商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它表示在特定时期内消费一定数量商品和服务获得的满足程度。
9总效用:43是指一个消费者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或者服务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10边际效用:43是指一个消费者在某一时间内消费数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时所变动的满足程度。
11消费者剩余:44消费者为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和他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可能出现差额,这一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将产品推向市场时的期望价格和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12帕累托最优状态:46在收入分配既定的情况下,如果生产要素的任何一种新组合,都不能使任何一个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增进自己的福利,资源配置就达到了最有效率的状态,即帕累托最优状态。
13帕累托准则:46{也称为帕累托许可变化}如果一项变革或一个变化,可使一些人的福利增加又不会使其他人受损,那么这项变革或变化就增加了社会福利;。
14外部性:48经济主体对其他人产生的(有利或者有害)的影响。
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环境与经济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研究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环境价值理论、环境外部性、环境政策工具和环境成本收益分析。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方面的内容。
首先,环境价值理论是环境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强调了环境对人类福祉的价值以及人类对环境的需求。
环境价值主要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非使用价值和非市场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是指人们直接利用环境资源所获得的价值,如水资源的供水功能;间接使用价值是指环境对经济活动的间接支撑作用,如森林对水源的保护作用;非使用价值是指人们对环境的情感和文化认同,如享受自然景观的情感价值;非市场价值是指不通过市场交易而实现的价值,如时间、健康和生命的价值。
理解环境价值对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和环境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环境外部性是环境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环境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但没有通过市场机制反映出来。
它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积极影响,如污水处理厂减少了水污染。
负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消极影响,如工厂排放的废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环境外部性的存在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的产生,需要通过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的来解决。
第三,环境经济学研究环境政策工具。
环境政策工具是指通过税收、补贴、排放权交易等手段来调节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其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经济激励工具,如环境税和排放权交易。
环境税是对污染者征收的费用,通过提高排放成本来减少污染的产生。
排放权交易是指将污染物排放额度分配给企业,企业可以自由交易排放额度来实现最优的减排效果。
此外,还有指令性环境政策工具,如强制性的环保标准和规定。
通过合理选择和使用环境政策工具,可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最后,环境经济学研究环境成本收益分析。
环境成本收益分析是对环境政策和工程项目进行经济评估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环境的非使用价值
• 环境的非使用价值又称存在价值
• 包括人类的发展中有可能利用的那部分环境资源的价值,及能满足 人类精神文化和道德需求的环境价值,如美丽的风景、濒危物种等。
非使用价值NUV
• 非使用价值是某种物品的内在属性,与人们是否使用它没有关系。存 在价值和选择价值是非使用价值的两种最主要的形式。
三、稀缺价值论
• 大小也是其在不同地区、
不同时段稀缺性的体现。
四、垄断价值论
• 自然资源因为垄断而具有垄断价值; • 资源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必然建立权属关系; • 产权就是指自己和他人收益的权利( H.德姆塞茨); • 高效率的产权结构应具有四个主要特征:
资源环境经济学
第9章 资源与环境价值理论与 评价方法
本章提要
• 自然资源价值理论 • 环境价值理论 • 直接市场法 • 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揭示偏好法) • 意愿调查法(假想市场法、陈述偏好法)
传统经济学的价值论
• 马克思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认为没有劳动参与的东西没有 价值,也就是自然资源和环境没有价值。但这已不适应现 在经济的发展
• 西方经济学认为自然资源是自由品,可以无限获取,因此 无直接价值。
• 改变传统的环境资源无价的观念和理论,确立环境资源有 价值的观念和理论,并将环境资源价值加以科学的计量,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一节 自然资源价值论
一、使用价值论 • 自然资源具有使用价值,在现阶段及将来,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增
(三)环境的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
1、环境的使用价值
• 环境的使用价值可进一步划分为直接使用价值(DUV)、间接使用 价值(IUV)和选择价值(OV)。
• 直接使用价值是指直接进入当前的消费和生产活动中的那部分环境 资源的价值,如矿产资源等;
• 间接使用价值是指以间接的方式参与消费和经济活动过程的那部分 环境资源的价值,如生态功能、水环境质量等;
• 普遍性,资源为明确的主体所拥有,权利必须完全明确制定; • 排他性,产权主体具有排他的使用权、收益权; • 可转让性,产权可以处置转让; • 强制性,产权必须得到法律保护,不受侵犯。
五、地租理论
• 自然资源系统中水体、土壤、矿产及生物资源存量的大小,生态功 能的丰缺,资源开发的难易存在着差异,故形成自然资源的级差地 租。
包括未来的价值。 • 水还具有非使用价值。
第二节 环境价值论
一、环境价值的内涵
• 环境资源价值就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固有的自然资源方面的价值 基于开发利用资源的人类劳动投入所产生的价值。 固有的生态环境功能价值 环境资源中的各要素,固有的与人类利益或使用无关的存在下去 的价值
二、环境价值的分类
• 自然资源应收取地租。 • 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获得的收入,这里的“土地”并
非单纯指土地这一自然资源,它的概念非常广泛,是陆上、水中、 空中光和热等物质的总称。 • 地租包括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 级差地租指生产条件较好或中等土地所出现的超额利润。 ➢ 绝对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单凭土地所有权获得的租金。
多,自然资源将逐步赋予劳动,一些自然资源也将同时具有使用价 值和价值。 ➢ 自然资源不同于生产的商品,商品具有劳动价值 ➢ 自源资源具有使用价值 ➢ 自然力和劳动力都是使用价值的源泉 ➢ 在人类活动增加后,一些自然资源同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二、效用价值论 • 自然资源具有效用价值; • N.巴本认为,一切物品的价值都来自它们的效用,物品的效用在于 满足人类天生的欲望,无用之物没有价值; • 效用价值理论认为,一切生产都是创造效用的过程,但人们获得效 用并不一定非要通过生产,效用完全可以通过大自然的赐予而夺得。 • 边际效用是衡量价值量的尺度。
(一)环境的个别价值与整体价值 • 环境的个别价值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
区域环境对生活其中的人类、各种动植物的生存与繁衍具有不可 替代的作用。
较低空间层次的区域环境对较高空间层次的区域环境而言具有各 种不同意义的价值。
• 环境的整体价值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它主要指环境的整体状态和组合 形式对人类与生物所具有的价值。
• 直接使用价值是指环境资源直接满足人们生产和消费需要 的价值。以森林为例,木材、药品、休闲娱乐、植物基因、 教育、人类住区等都是森林的直接使用价值。
• 间接使用价值包括从环境所提供的支持目前的生产和消费 活动的功能中间接获得的效益。以森林为例,营养循环、 水域保护、减少空气污染、小气候调节等等都属于间接使 用价值的范畴,它们虽然不直接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但 却为生产和消费的正常进行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环境的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
1、环境的显性价值
• 环境的显性价值主要涉及人类经济活动过程中能直接作为生产 要素的各种类型的自然资源。
• 由于环境经济理论的落后,我国长期忽视环境的显性价值,由 此形成“产品高价、原料低价、资源无价”的扭曲的价格体系。
2、环境的隐性价值
• 环境的隐性价值主要是指那些不直接作为生产要素进入生产过 程,但又为生产过程所必不可少的环境要素的价值。
三、环境价值的特点
1、整体有用性 2、不确定性 3、时效性 4、空间差异性 5、多样性 6、共享性(外部性) 7、人为创造性 8、负价值
第三节 环境价值的构成
• 一、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
资源环境总价值
• TEV= UV + NUV • =DUV+IUV+OV+BV+EV
使用价值UV
• 使用价值是指某一物品被使用或消费时能够满足人们某种 需要或偏好的能力;
从资源价值到环境价值
•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可供人类利用的表 现为各种相互独立的静态物质和能量。而环境资源则是静 与动的统一体。几乎所有的自然资源都构成人类生存的环 境因子,从自然资源到环境资源,是我们认识的一种深化。
• 以水资源与水环境为例: • 饮用、灌溉和航运,价值构成只包括直接使用价值。 • 间接使用价值,包括生态服务价值、环境美学价值,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