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胺类全部的

合集下载

选矿药剂第6章 含氮的氧化矿捕收剂详解

选矿药剂第6章 含氮的氧化矿捕收剂详解
十二胺(图中代号XM-1)为捕收剂-某红柱石矿 浮选流程
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6 含氮的氧化矿捕收剂
第二节 醚胺捕收剂
1. 醚胺的合成 2. 醚胺的捕收性能
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6.2 含氮的氧化矿捕收剂
二、醚胺捕收剂
用作捕收剂的醚胺是烷基丙基醚胺
(或称3-烷氧基-正丙基胺),通式如下:
6.1 含氮的氧化矿捕收剂源自一、胺类捕收剂 (一)胺的制法 脂肪胺的合成方法很多,有工业生产意义
的主要有两种:
1. 卤代烷与氨作用直接生成胺; 2. 用脂肪酸在催化下与氨作用生成腈,再还原成胺。
沈阳选矿药剂厂用氧化石蜡所得的含C10~C20的混合脂 肪酸为原料,与氨作用后再用氧化铝催化加热脱水成脂肪 腈,然后在海绵镍存在下加氢还原成混合胺。反应式如下:
6 含氮的氧化矿捕收剂
第三节 两性捕收剂
1
两性捕收剂的一般性质
2 N-苯甘氨酸和N-α-萘甘氨酸
3
烷基氨基乙酸
4
烷基氨基丙酸
LOGO
6.3 含氮的氧化矿捕收剂
三、两性捕收剂 (一)两性捕收剂的一般性质
❖ 浮选中最重常用的捕收剂是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非离 子型药剂,近年有人用两性表面活性剂作捕收剂,称为 两性捕收剂。它的分子中同时具有阴离子和阳离子两种 功能团,其通式为:
3. 用胺作捕收剂可不用或少用起泡剂。
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6.1 含氮的氧化矿捕收剂
一、胺类捕收剂
(三)胺的捕收性能
1. 浮选石英 以石英为脉石的赤铁矿常用胺反浮选石英而得到合格铁
精矿。浮选石英时最好的pH值是5~6,在酸性介质中,胺主 要以RHN3+阳离子存在,当介质pH值大于石英的等电点时, 石英表面吸附介质中的OH-离子,外层又吸引H+离子形成双 电 浮层 。,RNH3+与双电层外层的H+发生交换吸附,导致石英上 2. 浮选可溶性钾盐

胺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胺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胺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胺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结构含有一个或多个氨基(-NH2)官能团。

它们在生物化学、药物化学、有机合成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就胺类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展开探讨。

一、胺类化合物的结构胺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中,氨基官能团与碳原子以共价键相连。

根据氨基原子的数量和位置,胺类化合物可以进一步分为三类:一级胺、二级胺和三级胺。

一级胺的分子中含有一个氨基原子,如甲胺(CH3NH2)和乙胺(C2H5NH2)。

二级胺的分子中含有两个氨基原子,如乙二胺(C2H4(NH2)2)和丁胺(C4H9NH2)。

三级胺的分子中含有三个氨基原子,如三甲胺((CH3)3N)和三乙胺((C2H5)3N)。

二、胺类化合物的性质1. 水溶性:胺类化合物的水溶性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

一级胺和二级胺可以与水形成氢键,因此水溶性较好。

而三级胺不具备代表性的氢键结构,其水溶性较差。

2. 碱性:由于氨基的存在,胺类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碱性。

一级胺和二级胺在水溶液中可以参与酸碱反应,与弱酸生成盐。

三级胺则不能参与酸碱反应,因为它的三个氨基原子全部被烷基或芳香基取代。

3. 氨基氢的活性:胺类化合物的氨基氢具有较强的活性,可被酸、卤素或氧化剂直接取代或氧化,发生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

三、胺类化合物的应用1. 生物化学:胺类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蛋白质、核酸和维生素等生物大分子中,都存在着胺基。

它们的氨基功能团是蛋白质折叠和结构稳定性的关键要素。

2. 药物化学:许多药物中含有胺基官能团,这是因为胺基官能团可以改变药物的溶解度、吸收性和生物利用度等性质。

例如,普通的抗组胺药物就是基于胺基官能团设计和制造的。

3. 有机合成:胺类化合物作为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底物或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各种有机合成反应中。

例如,它们可以通过烷基卤化物与氨气反应制备;也可通过Mannich反应、Gabriel合成等方法进行合成。

胺和酰胺 PPT课件

胺和酰胺 PPT课件
+ HCl
例如: O
→ NH2 + H3C—C—Cl
O NH—C—CH3 + HCl
=
=
应用:
• 1、可用于伯、仲胺与叔胺的分离,因为生成的酰胺 容易水解,而叔胺无此反应,
• 2、可用于鉴别伯胺和仲胺,生成的酰胺是中性物质, 均为有固定熔点的晶体,
• 3、降低毒性,可用于药物修饰, 如对氨基苯酚→扑
例如:
乙酰胺
苯甲酰胺
2、取代酰胺
取代酰胺分子中的氮原子上连有烃基,命名是把烃基的 名称写在某酰胺前,并在其名称前面加N—或者N,N—,
例如:
N-甲基乙酰胺
N,N-二甲基乙酰胺
N-甲基-N-乙基苯甲酰胺
N-甲基苯甲酰胺
练习 根据结构写名称。
O ① CH3CH2—C—NH2
O
=
丙酰胺
=
② CH3—C—ONH—CH2CH3 N-乙基乙酰胺
仲胺或叔胺分子中烃基不同时,命名时应先写小基 后写大基的次序规则分别列出各个烃基名称,
① H3C-NH-CH2CH3
甲乙胺
② H3C-N-CH2CH2CH3 CH2CH3
甲乙丙胺
练习 给下列物质命名,
① NH2-CH2CH2CH3 丙胺 ② CH3CH2-NH-CH2CH3 二乙胺 ③ CH3-N-CH3 三甲胺
CH3 ④ CH3-NH-CH2CH2CH3 甲丙胺
二 结构较复杂的胺
结构较复杂的胺, 则把氨基作为取代基, 以烃 为母体, 按系统命名法命名.
练习 给下列物质命名,
CH3NH2 ① CH3 CHCHCH3
2-甲基-3-氨基丁烷
② CH3-CH-CH2-CH2-CH-CH3
CH3
NH2

盐酸普鲁卡因

盐酸普鲁卡因

5
化学性质
1、芳基香第一胺特性
重氮化-偶合反应 与芳醛缩合反应 易氧化变色
普鲁卡因 苯佐卡因
2、水解性 普鲁卡因、苯佐卡因、丁卡因
3、弱碱性 普鲁卡因、丁卡因
4、游离碱难溶于水 普鲁卡因、丁卡因
6
鉴别试验
重氮化-偶合反应 水解反应 氯化物的反应 紫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
C H3C O H N
O
S
N H C O C H3
醋氨苯砜
O
(acedapsone)
12
化学性质
1、水解性 对乙酰氨基酚 〉盐酸利多卡因
2、水解产物
芳香第一胺特性:对乙酰氨基酚 酯化反应:对乙酰氨基酚、醋氨苯砜
3、弱碱性 利多卡因
4、酚羟基特性 对乙酰氨基酚
5、与重金属离子反应 盐酸利多卡因
13
7
杂质检查
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 —— 对氨基苯甲酸 杂质来源 —— 水解产生 检查方法 —— TLC 杂质对照品法
允许杂质存在的最大量
L
供试品量
100%
30 103 10 100% 1.2% 2.5 10
8
含量测定
亚硝酸钠滴定法 非水溶液滴定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COOCH2CH2 N(C2H5)2
N+2 Cl+
CO OC H2CH2 N( C2H5)2
OH + NaOH
NN + NaCl + H2O
CO OC H2CH2 N( C2H5)2
23
水解反应
盐酸普鲁卡因 NaOH 普鲁卡因油状物 对氨基苯甲酸钠 二乙氨基乙醇 (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兰色)

第六章 氨解反应

第六章 氨解反应

6.3 羟基化合物的氨解
对于某些胺类,如果通过硝基的还原或其他方法来制备并不 经济,而相应的羟基化合物有充分供应时,则羟基化合物的氨解 过程就具有很大的意义。胺类转变成羟基化合物以及羟基化合物 转变成胺类为一可逆过程:
凡是羟基化合物或相应的氨基化台物愈容易转变成酮式或相应的酮
亚胺式互变异构体时,则上述反应愈容易进行。所以,例如荼的
霍夫曼重排反应的过程虽很复杂,但反应产率较高,产物较纯。
例如以邻苯二甲酸酐为原料,通过霍夫曼反应,可制备偶氮染料及
硫靛染料的中间体邻氨基苯甲酸。其反应过程如下:
低温
邻酰氨基苯甲酸钠盐 0℃
邻氨基苯甲酸
例以对二甲苯为原科,经液相空气氧化为对苯二甲酸,再经氨化、霍
夫曼重排得对苯二胺:
反应可在常压、常温下进行,收率达90%,开辟了合成胺类的新原料 来源,而且三废量少,是值得注意的合成对苯二胺的方法。此外,也 可由对硝基苯甲酸制取对硝基苯胺,常压下收率为84%。
由不饱和醛经氢化氨解可制得饱和胺:
利用苯甲醛与伯胺反应,再加氢,此法只生成仲胺。例如N-苄 基对氨基酚的制备:
6.2.2 霍夫曼重排 酰胺与次氯酸钠或次溴酸钠反应,失去羰基,生成减少一个碳 原子的伯胺,这一反应称霍夫曼(Hofmnnn)重排反应,它是出羧酸 或羧酸衍生物制备胺类的重要方法。 霍夫曼重排反应包括了异氰酸酯中间体的生成,其反应历程可 表示如下:
引入磺基是为了提 高氯原子的活泼性 及增加水溶性
6.2 羰基化合物的氨解
6.2.1 氢化氨解 在还原剂存在下,羰基化合物与氨发生氢化氨解反应,分别生 成伯胺、仲胺或叔胺。对于低级脂肪醛的反应,可在气相及加氢催 化剂镍上进行,温度125℃~150℃;而对高沸点的醛和酮,则往往 在液相中进行反应。当醛和氨发生反应时,包括了生成醛-氨的氢化 过程或从醛-氨脱水生成亚胺并进一步氧化的过程,见下式:

第六章 芳胺及芳烃胺类药物分析

第六章  芳胺及芳烃胺类药物分析

第六章芳胺及芳烃胺类药物分析第一节概述本类药物具有芳胺或芳烃胺结构1、酰苯胺类,如对乙酰氨基酚2、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如盐酸普鲁卡因3、苯乙胺类,如盐酸去氧肾上腺素1、鉴别(1)、药物中含有酚羟基或水解后能产生酚羟基者,可与三氯化铁作用呈现特殊颜色反应。

紫堇色→褐色如:对乙酰氨基酚→蓝紫色(2)、芳伯胺基的药物可用芳伯胺的颜色反应进行鉴别芳伯胺 + 亚硝酸钠→重氮盐→碱性B-萘酚→显色(红色→紫红色)(3)、苯乙胺类拟肾上腺素药物容易被氧化而呈色因此可用碘、过氧化氢等氧化显色。

(4)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2、含量测定(1)含有氨基呈碱性,因此可用非水滴定法测定含量,如:利多卡因、肾上腺素(2)含有芳伯胺基,可用永停滴定法(亚硝酸钠滴定法)(3)有些药物有紫外吸收,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第二节酰苯胺类药物的分析主要药物:对乙酰氨基酚,贝诺酯,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基本结构R1R4NHR3CO R2贝诺酯:对乙酰氨基酚+ 乙酰水杨酸一、对乙酰氨基酚1、结构OHNHCOCH3N-(4-羟基苯基)乙酰胺MF C8H9NO2151.162、鉴别(1)含酚羟基+ FeCl3→呈现蓝紫色生成络离子OCH3CONH((Fe[]3-(2) + 稀HCl 水解→流离芳伯胺基结构→加亚硝酸钠、盐酸→生成重氮盐→加碱性B-萘酚→红色偶氮化合物OHNHCOCH3HClOHNH2NaNOHClOHN+N.Cl OHNaOHOHNNHO(3)紫外吸收酸性甲醇溶液249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E1%=8803、检查主要检查酸度、溶液澄清度、氯化物、硫酸盐等(1)酸度A、生产过程中可能引进酸性杂质B、也可能在贮存过程中水解产生醋酸中国药典规定:1%水溶液,PH应控制在5.5~6.5(2)对氨基酚A、原料中带入B、水解产生对氨基酚有毒(粒细胞障碍)、并且使产品颜色加深(对氨基酚不稳定,易变色),应严格控制检查原理:OHNH 2][NO Fe(CN)5Na 2Na 2Fe(CN)5[]HONH 2+OH -蓝绿色络合物(((1.0g ((((50ug(((20ml((((((((((1ml(30min((((限量500.005%1.0ugg== (3)有关杂质 对氯乙酰苯胺(((1.0g ((((((50ug/ml((5ml 200ul40ul((((((((((((((((((限量50/400.005%1.0/5200ug ml ulg ml ul⨯==⨯4、含量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P120取本品约40mg →0.4% NaOH 50ml 溶解→ 稀释至250ml →取5ml →加0.4% NaOH 10ml → 稀释至100ml → 257nm 波长测定吸收度A 。

胺的分类命名和性质

胺的分类命名和性质

2. 复杂的胺:
选择含与氮相连的碳原子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以烃作为母体,氨基作为取代基。
CH3CHCH2CHCH3 CH3 NH2
2-甲基-4-氨基戊烷
CH3CHCH2CH2CH3
N(CH3)2
2-氨基(N,N-二甲基) 戊烷
3. 胺盐和季铵化合物的命名:
CH3NH2 HCl
甲胺盐酸盐或氯化甲铵
醇、烯、卤代烃等混合物 + N2
芳香族伯胺
芳香伯胺与亚硝酸反应,生成芳基重氮盐,在水溶液中, 0~5℃可以保存。
NH2 NaNO2 + HCl 0~5 ℃
N2 Cl + NaCl + H2O
氯化重氮苯
⑵ 仲胺
脂肪族仲胺和芳香族仲胺与亚硝酸反应,生成 N-亚硝基胺。
R2NH + NaNO2 + HCl
⑵ 硝化
芳伯胺易氧化,往往产率较底,芳胺不采 用直接硝化,需 保 护 氨 基 完 成 硝 化。
NH2 (CH3CO)2O
NHCOCH3 HNO3
NHCOCH3 NO2
CH(CH3)2
对异丙基苯胺
CH(CH3)2
98%
CH(CH3)2
94%
NH2
KOH,EtOH
NO2
100%
CH(CH3)2
4- 异丙基-2-硝基苯胺
CH2CH3
+Hale Waihona Puke CH3CH2-N-CH2CH3
Br -
CH2CH3
溴化四乙铵
CH2CH3
+
CH3CH2-N-CH2CH3
OH -
CH2CH3
氢氧化四乙铵
三、胺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药物分析习题解答-第六章小结

药物分析习题解答-第六章小结

第六章 胺类药物分析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酰胺类药物,苯乙胺类药物的结构特征● 理解盐酸普鲁卡因、对乙酰氨基酚、肾上腺素的构性关系与质量分析方法的联系● 掌握盐酸普鲁卡因、对乙酰氨基酚、肾上腺素的鉴别试验、杂质检查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能力目标:● 根据胺类药物的化学结构,能够选择相应的鉴别、杂质检查及含量测定方法● 依据药典,能够正确分析胺类药物质量胺类药物涉及面广,国内外药典收载品种较多。

依据化学结构,胺类药物包括芳胺类、芳烃胺类、脂肪胺类、磺酰胺等。

本章重点讨论其中的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酰胺类药物以及芳烃胺类药物中的苯乙胺类药物。

这三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中均具有苯环和氨基,有些药物还含酚羟基、芳伯氨基等官能团,这些官能团是选择药物质量控制方法的重要依据。

第一节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的分析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具有对氨基苯甲酸酯母核,基本结构如下C R 1HN OOR 2一、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结构与性质、分析方法的关系(重点,掌握)1. 弱碱性:多具有脂烃胺侧链且为叔胺氮原子,显弱碱性,能与生物碱沉淀剂发生沉淀反应,可用非水碱量法测定含量。

2. 芳伯氨基特性:多具有芳伯氨基,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可与芳醛缩合反应。

3. 水解特性:具有酯键或酰胺键,易水解,影响药品质量。

4. 紫外吸收特性二、鉴别试验(重点)(一)重氮化-偶合反应/芳香第一胺反应(掌握)分子结构中具有芳伯氨基或潜在芳伯氨基的药物,可在酸性条件下与亚硝酸钠试液作用,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的重氮盐再与碱性β-萘酚偶合生成橙红色偶氮化合物,此即为芳香第一胺反应,属于“一般鉴别试验”。

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盐酸普鲁卡因、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注射用盐酸普鲁卡因、苯佐卡因均可采用此法鉴别。

盐酸丁卡因不具有芳伯氨基,无重氮化-偶合反应,但其结构中的芳香仲胺在酸性溶液中也可与亚硝酸钠发生反应,生成乳白色的N-亚硝基化合物沉淀,可与含有芳伯氨基的同类药物区别。

有机化学中的胺类化合物

有机化学中的胺类化合物

有机化学中的胺类化合物胺类化合物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氮原子和碳氢键。

胺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也是许多生物活性分子和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胺类化合物的分类、性质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一、胺类化合物的分类胺类化合物根据氮原子的取代情况可以分为三类:一级胺、二级胺和三级胺。

1. 一级胺:在一级胺中,氮原子连接着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它们的一般分子结构可以表示为R-NH₂,其中R代表有机基团。

一级胺可进一步细分为脂肪胺、芳香胺和脂肪芳香胺。

2. 二级胺:二级胺中,氮原子连接着两个碳原子,它们的一般分子结构可以表示为R₂NH。

与一级胺类似,二级胺也可以分为脂肪二胺、芳香二胺和脂肪芳香二胺。

3. 三级胺:三级胺中,氮原子连接着三个碳原子,它们的一般分子结构可以表示为R₃N。

同样地,三级胺也可以分为脂肪三胺、芳香三胺和脂肪芳香三胺。

二、胺类化合物的性质胺类化合物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1. 亲碱性:由于氮原子上的孤电子对,胺类化合物表现出亲碱性。

它们可以与酸反应,形成胺盐,并释放出质子。

2. 氢键形成:胺类化合物中的氮原子可以与氢原子形成氢键。

这种氢键对于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3. 氧化性和还原性:胺类化合物可以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

一级胺可以氧化为亚硝胺和亚胺,而二级胺可以氧化为亚胺。

而对于一些具有还原性的试剂,胺类化合物也可以被还原成相应的胺。

三、胺类化合物的应用由于胺类化合物具有多样的结构和性质,它们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1. 药物化学:许多重要的药物中含有胺类结构。

如肌肉松弛剂中的氨曲南、抗生素中的青霉素以及抗抑郁药物中的丙咪嗪等等。

通过合理设计和合成胺类结构,可以开发出更安全和更有效的药物。

2. 高分子化学:胺类化合物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聚胺和多胺可以与多酸反应形成聚离子复合物,从而改变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 农业化学:胺类化合物在农业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药物第二节抗心绞痛药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药物第二节抗心绞痛药

抗心绞痛药物分类
根据化学结构和作用机理的不同,抗心绞痛药物 可分为:
一、硝酸酯及亚硝酸酯类 二、钙通道阻滞剂 三、β 三、β受体阻断剂 四早应用于临床的抗心绞痛药物是硝酸酯及 亚硝酸酯类化合物。这类药物的使用已有150多年 亚硝酸酯类化合物。这类药物的使用已有150多年 的历史,主要应用的有:硝酸甘油、丁四硝酯、 戊四硝酯和硝酸异山梨酯等。 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了血管内皮细胞能够 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了血管内皮细胞能够 释放扩血管物质— 释放扩血管物质—血管内皮舒张因子,即一氧化 氮(NO),它从内皮细胞弥散到血管平滑肌细胞, (NO),它从内皮细胞弥散到血管平滑肌细胞, 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增加cGMP的含量,导致血管 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增加cGMP的含量,导致血管 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
β受体阻断剂的发现是抗心绞痛药物的一大进 展。这类药物通过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阻断 过多的儿茶酚胺,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 心输出量减少,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发挥抗心 绞痛的作用。详见第五章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 的药物。
四、其他类
双嘧达莫为扩冠药,又名潘生定,哌啶醇。具 有促进侧支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 成的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慢性冠状动脉不全、心 绞痛和心肌梗塞等。
2、芳烷基胺类
芳烷基胺类药物主要有维拉帕米、加洛帕米、依莫 帕米及法利帕米等。 本类药物都具有手性。 代表药物维拉帕米具有明显的立体选择性,其S 代表药物维拉帕米具有明显的立体选择性,其S-(-) 异构体是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的首选药物,R 异构体是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的首选药物,R-(十) 异构体用于治疗心绞痛。加格帕米对心肌和平滑肌 的活性强于维拉帕米,临床使用的是其S 的活性强于维拉帕米,临床使用的是其S异构体。

萃取化学原理与应用第六章、胺类萃取体系

萃取化学原理与应用第六章、胺类萃取体系

ii) 介电常数越小,即溶剂的非极性越大,聚合常数越大; iii) 在脂肪烃中比在芳香烃中更容易聚合; iV) 硫酸盐的聚合趋势大于其他盐类
后果:形成第三相、乳化、萃取反应缓慢、对金属离子萃取性能降低
3.与阴离子的交换反应 (1) 胺盐或季铵盐中的酸根阴离子可以与其他酸根阴离子Y-发生交换反应 而被萃取,其萃取反应式为:
(2) 以氯仿等B型溶剂为稀释剂时,伯胺及直链仲胺(二正癸胺)萃取铀的 能力比叔胺和支链仲胺(Amine S-24)高。 氯仿中的H原子能与N形成氢键,抑制了仲胺及直链仲胺本身的缔合,从 而使铀的分配比提高,但叔胺由于与氯仿缔合反而使铀的分配比下降。
判断胺类萃取剂的萃取能力,首先要考虑萃取剂的结构。一般随着伯、仲、 叔按次序的变化及烷基支链化程度的增加,其诱导效应增增加,使萃取能力 也增加;但同时,随着这个次序的变化空间效应也增加,因而使萃取能力减 弱;空间效应增加可使选择性加大。
的溶解度比在烷烃中要大一些,因此烷基胺在芳烃中不易生成第三相。 例如N263、N235萃取分离稀土时,常用重溶剂(它是提取甲苯、二甲苯
后 的混合芳烃)作稀释剂,而不采用煤油。
如要使用煤油,一般在有机相中添加高碳醇(如辛醇)、TBP、MiBK等。 这些有机试剂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具有氧功能团,它可以和胺分子结合, 拆散烷基胺的聚合体,增加烷基胺在煤油中的溶解,可避免生成第三相。这 类试剂又称为助溶剂。
HCl介质中萃取Pt(VI)为例。
i) 物种存在形式 Pt(VI):H2PtCl6 N1923:RNH2 + HCl
ii) 假设萃取反应为:
RNH3+Cl-
PtCl62-(a) + mRNH3+ Cl-(O)
(RNH3)m[PtCl6](O) + mCl-(a)

第六章氨解反应

第六章氨解反应
同时会有脱去卤化氢的消除副反应发生。
➢甘氨酸(氨基乙酸)的合成:
ClCH2COOH NH3
H2NCH2COOH
五、芳胺基化
➢以芳胺为胺化剂与卤素衍生物进行胺化,使卤
素转化为芳胺基。属于亲核置换反应。
➢安安蓝B色基的制备
O2N
发烟硫酸
Cl
115℃
O2N
H2N
OCH3
MgO, 170℃, 0.65MPa
第六章 氨解反应
➢引言
1,定义
利用胺化剂将有机化合物上已有的取代基置换成 氨基(或芳氨基)的反应称氨解反应。
反应通式:
R Y + NH3
R NH2 + HY
R:脂基或芳基
Y:羟基、卤素、磺基或硝基
引入氨基的方法
➢(1)硝化还原
[H]
Ar NO2
Ar NH2
➢(2)氨解法
Ar Cl Ar OH Ar SO3H Ar NO2 Ar H
2.萘酚及其衍生物的氨解
NH2 OH
+
NH2 .HCl 200~260℃
H N
+ H2O
N-苯基-2-萘胺
➢防老剂丁,橡胶工业中的重要防老剂。
3.亚硫酸盐存在下的氨解
H2SO4 160oC
SO3H (1)NaOH
(2)H+
OH 氨解
SO3H NH2
吐氏酸
OH NH2
HO3S γ酸
NH2 β-萘胺
的浓度,氨水浓度增加,反应速度加快。
➢对于催化氨解反应,由于氨浓度增加,提高了
卤化物在氨水的溶解度,因而也加快了反应。 氨水浓度的增加对伯胺有利,可抑制仲胺、叔胺 及羟基化合物的生成。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胺的分类与性质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胺的分类与性质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胺的分类与性质胺是一类含有氨基(-NH2)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在有机化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胺的分类和性质进行整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有机化学中的胺类化合物。

一、胺的分类胺可以分为三类:一级胺、二级胺和三级胺。

分类根据胺分子中氨基的数量来进行区分。

1. 一级胺:一级胺分子中含有一个氨基(-NH2)基团。

例如,乙胺(CH3CH2NH2)就是一级胺的例子。

2. 二级胺:二级胺分子中含有两个氨基(-NH2)基团。

例如,二甲胺(CH3NHCH3)就是一个典型的二级胺。

3. 三级胺:三级胺分子中含有三个氨基(-NH2)基团。

例如,三乙胺((CH3CH2)3N)就是一种常见的三级胺。

二、胺的性质1. 碱性:胺是碱性物质,因为它们可以接受质子(H+),生成相应的盐(如胺盐)。

这是由于胺分子中的氨基具有碱性,并且能够与酸反应形成盐类。

2. 水溶性:较短的一级和二级胺在水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

但是,随着分子量的增加,水溶性会降低。

3. 气味:一些低分子量的一级和二级胺具有刺激性的氨臭味。

例如,甲胺(CH3NH2)的气味类似于氨水。

4. 反应性:胺具有与其他化合物发生多种反应的特性,如取代反应、酰化反应、胺化反应等。

这些反应使得胺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三、应用举例1. 生物学应用:胺在生物学中有重要的应用,例如作为生物碱、神经递质和抗组胺药物等。

2. 有机合成:胺在有机合成中广泛应用,可用于合成氨基酸、药物、染料等有机化合物。

3. 金属提取剂:一些胺类化合物在金属提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结:通过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的胺的分类与性质的讨论,我们了解到胺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化合物,具有碱性、水溶性和多种反应性。

其在生物学、有机合成和金属提取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对于有机化学学习者来说,掌握胺的分类和性质是理解和应用胺类化合物的基础。

有机化学之胺类化合物

有机化学之胺类化合物
Ar(R)NH(或R2NH) + HONO 2o胺
亚硝化: NHCH3 NaNO2 HCl
Ar(R)N NO(或R2N NO) N-亚硝基胺
黄色致癌剂
N NO CH3
3 脂肪叔胺与亚硝酸反应只能形成不稳定的盐
R3N
+
HNO2
R3N HNO2
芳香叔胺与亚硝酸反应可以在芳环上引入亚硝基
N(CH3)2 + HO NO 3o胺
NH 2 O
M nO2 H2SO4, 10 ℃
O 苯胺黑 O
7) 芳香胺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NH2基是较强的邻、对位定位基,使芳环的亲电取代 反应高度活化 1.卤代
NH2 Br2,H2O NH2 Br Br
(白色)
Br
反应定量完成,可以用于苯胺的定量分析 氨基被钝化后,可停留在一取代阶段
O NH2 O CH3C Cl NH C CH3 Br2,H2O NH O C CH3 NH2
酰胺是具有一定熔点的固体,在强酸或强碱的水溶液中 加热易水解生成酰胺。因此,此反应在有机合成上常用来 保护氨基。(先把芳胺酰化,把氨基保护起来,再进行其 他反应,然后使酰胺水解再变为胺
NH2 NH2
NO2
NH2 CH3COCl
NHCOCH3 HNO3
NHCOCH3 H2O H+ NO2
NH2
NO2
• 物理性质
1 存在状态:常温下,甲胺、二甲胺、三甲胺为气体,其余低 级脂肪胺为液体。十二胺以上为固体。
2 胺有不愉快难闻的气味,低级胺有臭鱼腥味 3 除叔胺外, 10 胺、20胺能形成分子间氢键。(N-H· · · N)弱于 (O-H· · · O)。其沸点高于分子量相近的非极性化合物,低于醇。

胺的性质与应用实验

胺的性质与应用实验

一级胺的性质
甲胺
一级胺中的典型 代表
碱性
具有碱性特征
反应性
可发生亲核取代 反应
乙胺
常见的一级胺之 一
胺的分类
一级胺甲胺 乙胺源自二级胺亚胺 叔胺三级胺
三甲胺 三乙胺
性质
具有碱性 反应性强
三级胺的性质
01 三甲胺
常用于实验室中
02 溶解性
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03 应用
可用作缓冲剂、表面活性剂
二级胺的性质
针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03 抗抑郁药物
调节神经递质水平
胺类药物的合成
反应条件
温度 压力 溶剂
催化剂
金属催化剂 酶催化剂 酸碱催化剂
纯度控制
结晶法 蒸馏法 色谱分析
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胺类药物通过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发挥治疗作 用,如与受体结合、酶抑制等。了解胺类药物的 作用机制有助于指导合成和临床应用。在药物研 发中,深入研究药物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机制对 于开发新药具有重要意义。
盐类生成实验
通过观察盐类的形成过程 和性质 研究胺与酸生成盐类的反 应机制
还原反应实验
观察胺的还原反应过程 选择适当的还原剂和反应 条件
亲电取代反应实验
研究胺的亲电性和取代反 应过程 选择合适的底物和试剂
● 05
第五章 胺的性质与应用实验
胺类药物的分类
01 β受体拮抗剂
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律失常
02 抗癌药物
胺实验的事故应急处理
采取措施
及时处理意外情况 减少事故影响
了解应急预案
保障实验室安全 有效应对紧急情况
操作规程
遵守安全操作 避免事故发生
胺的性质与应用实验

第六篇 胺类药物分析

第六篇 胺类药物分析

第六章胺类药物的分析1.芳胺类药物的分析芳胺类药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芳伯氨基未被取代,而在芳环对位有取代的对氨基苯甲酸酯类。

另一类则为芳伯氨基被酰化,并在芳环对位有取代的酰胺类药物。

一、结构与性质(一)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本类药物分子中都具有对氨基苯甲酸酯的母体,结构通式如下:1、典型药物:苯佐卡因、盐酸普鲁卡因和盐酸丁卡因等局部麻醉药。

结构为:苯佐卡因盐酸普鲁卡因(Benzocaine) (Procaine Hydrochloride)盐酸丁卡因(Tetracaine Hydrochloride)盐酸普鲁卡因胺(抗心律失常药)因其化学性质与本类药物很相似,也在此一并列入讨论。

其结构如下:2、主要化学性质1)芳伯氨基特性显重氮化-偶合反应;与芳醛缩合反应;易氧化变色等。

2)水解特性含酯键(或酰胺键)易水解。

其水解的快慢受光线、热或碱性条件的影响。

水解产物主要为对氨基苯甲酸(PABA)。

3)弱碱性除苯佐卡因外,因其脂烃胺侧链为叔胺氮原子,故具有弱碱性。

因此能与生物碱沉淀剂发生沉淀反应;但在水溶液中不能用标准酸直接滴定,在非水溶剂中能滴定。

4)其它特性本类药物的游离碱多为碱性油状液体或低熔点固体,难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

其盐酸盐均系白色结晶性粉末,具有一定的熔点,易溶于水和乙醇,难溶于有机溶剂。

(二) 酰胺类药物本类药物均系苯胺的酰基衍生物,其共性是具有芳酰氨基,基本结构为:1、典型药物: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等解热镇痛药、盐酸利多卡因和盐酸布比卡因等局部麻醉药及醋氨苯砜抗麻风药。

结构为:对乙酰氨基酚醋氨苯砜(Paracetamol) (Acedapsone)盐酸利多卡因盐酸布比卡因(Lidocaine Hydrochloride) (Bupivacaine Hydrochloride)2、主要化学性质1)水解后显芳伯氨基特性芳酰氨基在酸性溶液中易水解为芳伯氨基,并显芳伯氨基特性反应。

水解反应的速度受空间位阻影响:对乙酰氨基酚>利多卡因、布比卡因。

理学胺及其衍生物

理学胺及其衍生物

-NH-C2H5 CH3- -N(CH3)2
N-乙基苯胺 N,N-二甲基对-甲基苯胺
CH3 —N-C2H5
N-甲基-N-乙基苯胺
较复杂的胺或多官能团化合物,按系统命名法命名.
CH3CH2CHCH2CH2CH2CH3 NHCH2CH3
3-(N-乙氨基)庚烷
CH3CH2CHCHNHCH3 H3C CH3
6、 酰胺的Hofmann降解
酰胺与溴或氯在碱溶液中作用,脱去羰基生成 1o胺的反应。
O Br2, NaOH H2O
R C NH2
R NH2
O (CH3)3CCH2CNH2 Br2, NaOH H2O
(CH3)3CCH2NH2 (94%)
只有一级酰胺才能发生Hofmann降解或重排
13.5 重氮盐与偶氮化合物
① 水的溶剂化效应; ② 电性效应; ③空间效应
13 .3 胺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溶剂化效应使其碱性强弱顺序为:伯胺>仲胺>叔胺
单一的电性效应使胺的碱性由强至弱顺序为(气相 中):
R3N > R2NH > R→NH2 > NH3 > > 芳香胺
pKb
3~5
4.75
>9
碱性强度(在水溶液中) : 二甲胺 > 甲胺 > 三甲胺
+ 重氮化合物的官能团称为重氮基:—N≡N
通式为:Ar—N+≡N X- ,或简写为 Ar—N2+ X-
+ —N≡N
Cl-
+ —N≡N
OSO3H-
氯化重氮苯(重氮苯盐酸盐) 硫酸重氮苯(重氮苯硫酸盐)
偶氮化合物(azo compound)通式:Ar(R)—N=N—Ar(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胺类药物的分析一、选择题(一)单选题相同知识点:鉴别与反应1.取某药物约50mg,加稀盐酸1ml使溶解,加入0.1mol/L亚硝酸钠溶液数滴,再滴加碱性β-萘酚试液数滴,则生成橙黄到猩红色沉淀。

该药物应为()。

A.对乙酰氨基酚 B.盐酸普鲁卡因 C.盐酸去氧肾上腺素D.盐酸丁卡因 E.盐酸苯海拉明正确答案:B2.取某药物适量,加水溶解,加氢氧化钠试液使溶液呈碱性,即析出白色沉淀,加热沉淀则变为油状物,继续加热,则产生可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所产生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应为()。

A.氨气 B.盐酸水汽雾 C.二乙氨基乙醇D.胺气 E.三乙胺正确答案:C3.直接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显蓝紫色的药物是()。

A.苯佐卡因 B.阿司匹林 C.对乙酰胺基酚D.丙磺舒 E.盐酸利多卡因正确答案:C4.某药物在碳酸钠试液中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紫色配位化合物;加氯仿,有色物可被萃取,氯仿层显黄色。

该药物是()。

A.对乙酰氨基酚 B.盐酸丁卡因 C.盐酸普鲁卡因D.盐酸利多卡因 E.司可巴比妥钠正确答案:D5.某药物于5%醋酸溶液中,加25%硫氰酸铵溶液,则产生白色沉淀,滤过,经80℃干燥,熔点约为131℃。

该药物是()。

A.盐酸利多卡因 B.苯佐卡因 C.盐酸普鲁卡因D.肾上腺素 E.盐酸丁卡因正确答案:E6.取某药物适量,加水溶解,加氢氧化钠试液使溶液呈碱性,即析出白色沉淀,加热沉淀则变为油状物,继续加热,则产生可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该药物应为()。

A.对乙酰氨基酚 B.磺胺甲吧唑 C.盐酸普鲁卡因D.盐酸苯海拉明 E.二巯丙醇正确答案:C7.某药物的水溶液加三氯化铁试液,即显蓝紫色,该药物应为()。

A.盐酸普鲁卡因 B.苯佐卡因 C.对乙酰氨基酚D.水杨酸 E.对氨基水杨酸钠正确答案:C8.下列药物经水解后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的是()。

A.苯佐卡因 B. 肾上腺素 C. 对乙酰氨基酚D. 盐酸普鲁卡因E. 盐酸丁卡因答案:C9. 盐酸普鲁卡因常用鉴别反应有:()。

A.重氮化-偶合反应 B.氧化反应 C. 磺化反应D. 碘化反应E. 三氯化铁反应答案:A10.用制备衍生物测熔点的方法鉴别盐酸丁卡因,加入的试液是()。

A.三硝基苯酚 B.硫酸铜 C.硫氰酸铵 D.三氯化铁 E.亚硝基铁氰钠答案:C11.苯乙胺类药物与三氯化铁试剂显色的有()。

A.硫酸苯丙胺 B.盐酸甲氧明 C.盐酸异丙肾上腺素D.盐酸克伦特罗 E.盐酸苯乙双胍答案C相同知识点:杂质检查12.《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应检查的特殊杂质是()。

A.氯化物 B.水解产物 C.对氨基苯甲酸D.二乙氨基乙醇 E.对氨基水杨酸正确答案:C13.TLC检查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中对氨基苯甲酸时,显色定位杂质斑点采用()。

A.氨气 B.碘蒸气 C.β-萘酚 D.对二甲氨基苯甲醛 E.硫酸铜溶液正确答案:D14.肾上腺素及其盐类药物中应检查的特殊杂质为()。

A.游离水杨酸 B.酮体 C.对氨基苯甲酸D.对氨基酚 E.对氯乙酰苯胺正确答案:B15.检查对乙酰氨基酚中的对氨基酚时,其方法是依据()。

A.对氨基酚有酚羟基B.对氨基酚具苯环有紫外吸收特征C.对氨基酚具有芳伯氨基可与亚硝基铁氰化钠于碱性条件下,生成蓝色配位化合物D.对氨基酚可和三氯化铁反应生成蓝紫色化合物E.对氨基酚具有红外光谱特征正确答案:C16.肾上腺素与盐酸去氧肾上腺素中规定应检查的特殊杂质是()。

A.对氯乙酰苯胺 B.游离水杨酸 C.对氨基酚D.酮体 E.间氨基酚正确答案:D17. 《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肾上腺素应检查酮体,其检查的方法是()。

A.比色法 B. 旋光法 C. 薄层色谱法D.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E. 折光法答案:D18.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肾上腺素的测定波长为()。

A. 310nmB. 300nmC. 250nmD. 500nmE. 360nm答案:A相同知识点:含量测定19.《中国药典》(2005年版)采用溴量法测定盐酸去氧肾上腺素及其注射液的含量时,1ml溴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盐酸去氧肾上腺素的量为(盐酸去氧肾上腺素的分子量为203.67) ()。

A.20.37mg B.20.37g C.10.18mg D.5.092mg E.3.395mg正确答案:E20.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含芳伯氨基或水解后可产生含芳伯氨基化合物的药物含量过程中,加入适量溴化钾固体的目的在于()。

A.加速重氮化反应速度 B.利于终点的判断 C.防止重氮化合物分解D.保持被测药物的稳定 E.增加盐效应正确答案:A21.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盐酸普鲁卡因及其制剂的含量的原理是()。

A.氧化还原反应 B.中和反应 C.重氮化反应D.芳香第一胺的反应 E.重氮化一偶合反应正确答案:C22.《中国药典》(2005年版)采用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含芳伯氨基药物时,指示滴定终点的方法选用()。

A.电位滴定终点法 B.KI-淀粉指示液 C.自身指示终点法D.永停终点法 E.内指示剂法正确答案:D23.采用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普鲁卡因含量时,1ml的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盐酸普鲁卡因的量是(盐酸普鲁卡因的分子量是272.77) ()。

A.27.28g B.27.28mg C.54.56g D.13.64mg E.54.56mg正确答案:B24.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具芳伯氨基药物时,加入溴化钾固体可加速重氮化反应速度的原因在于()。

A.生成HNO B.生成NOCl C.生成NOBrD.生成HBr E.NOBr重氮化反应的速度比NOCl快300倍正确答案:E25. 关于亚硝酸钠滴定法的叙述,错误的有:()。

A 对有酚羟基的药物,均可用此方法测定含量B 水解后呈芳伯氨基的药物,可用此方法测定含量C 芳伯氨基在酸性液中与亚硝酸钠定量反应,生成重氮盐D 在强酸性介质中,可加速反应的进行E 反应终点多用永停法显示答案:A26. 用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盐酸丁卡因含量时,加入醋酸汞的目的()。

A.指示剂 B. 催化剂 C. 稳定剂D. 消除盐酸的干扰E. 增强丁卡因的碱性答案:D27. 《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含量测定方法是()。

A.旋光法 B.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非水溶液滴定法E. 溴量法答案:C28.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时,一般均加入溴化钾,其目的是()。

A.使终点变色明显 B. 使氨基游离 C. 增加NO+的浓度D. 增强药物碱性E. 增加离子强度答案:C29.具芳氨基或经水解生成芳氨基的药物可用亚硝酸钠滴定法,其反应条件是()。

A.适量强酸环境,加适量溴化钾,室温下进行B.弱酸酸性环境,40°C以上加速进行C.酸浓度高,反应完全,宜采用高浓度酸D.酸度高反应加速,宜采用高酸度E.酸性条件下,室温即可,避免副反应答案:A30.下列药物中不能采用NaNO2滴定法的是()。

A.盐酸丁卡因 B.苯佐卡因 C.贝诺酯 D.利多卡因 E.普鲁卡因答案A31.具芳伯氨基的芳胺类药物,重氮化反应的适宜条件是()。

A.弱碱性 B.中性 C.碱性 D.酸性 E.强酸性答案E(二)配选题A.酮体B.对氨基苯甲酸C.对氨基酚D.间氨基酚E.游离苯酚1.对乙酰氨基酚中检查的特殊杂质是2.肾上腺素中检查的特殊杂质是3.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中检查的特殊杂质是4.对氨基水杨酸钠中检查的特殊杂质是答案:1.C 2.A 3.B 4.DA.紫外分光光度法B.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C.非水滴定法D.亚硝酸钠滴定法E.溴量法5.对乙酰氨基酚栓剂的含量测定是用6.盐酸利多卡因的含量测定是用7.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注射液含量测定是用8.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含量测定是用答案:5.A 6.C 7.E 8.BA. 紫外吸收性质差异B. 溶解性质差异C. 色谱行为差异D. 酸碱性质差异E. 氧化还原性质差异9. 盐酸普鲁卡因中对氨基苯甲酸的检查是利用药物与杂质的10. 阿司匹林的溶液澄清度是利用药物与杂质的11. 肾上腺素中酮体的检查是利用药物与杂质的答案: 9.C 10.B 11.AA.非水滴定法B.双相滴定法C.溴量法D.亚硝酸钠滴定法E.沉淀滴定法以下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为12.肾上腺素13.盐酸去氧肾上腺素14.对氨基水杨酸钠15.苯甲酸钠答案:12.A 13.C 14.D 15.BA.薄层色谱法 B.气相色谱法 C.高效液相色谱法D.目视比色法 E.紫外分光光度法下列药物中检查其特殊杂质的方法是用16.肾上腺素中检查酮体17.阿司匹林中检查水杨酸18.对乙酰氨基酚中检查有关物质答案:16.E,17.D,18.AA.硫酸钠试液 B.醋酸汞试液 C.永停终点法D.淀粉指示液 E.溴化钾固体19.溴量法测定盐酸去氧肾上腺素的含量时需用20.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盐酸普鲁卡因含量时,需加入21.盐酸丁卡因的含量测定法答案:19.D,20.E,21.BA.3.394mg B.18.32mg C.30.08mg D.27.08mg E.27.28mg22.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盐酸普鲁卡因含量时,1ml的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盐酸普鲁卡因的量是(盐酸普鲁卡因的分子量为272.77)23.非水滴定法测定盐酸利多卡因含量时,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盐酸利多卡因的量是(盐酸利多卡因的分子量为270.82)24.溴量法测定盐酸去氧肾上腺素含量时,每1ml溴滴定液(0.1mol/L)相当于盐酸去氧肾上腺素的量是(盐酸去氧肾上腺素的分子量为203.67)25.非水滴定法测定盐酸丁卡因含量时,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盐酸丁卡因的量是(盐酸丁卡因的分子量为300.83)答案:22.E,23.D,24.A,25.C(三)多选1.《中国药典》2005年版采用三氯化铁反应来鉴别的药物是()。

A.盐酸普鲁卡因 B.阿司匹林 C.肾上腺素D.对乙酰氨基酚 E.丙磺舒正确答案:BCDE2.下列药物中可用三氯化铁反应鉴别的有()。

A.对乙酰氨基酚 B. 盐酸普鲁卡因 C. 肾上腺素D. 盐酸异丙肾上腺素 E.盐酸利多卡因答案:ACD3.鉴别盐酸利多卡因的试验有()。

A.与三硝基苯酚制备衍生物并测其熔点 B.与重金属离子的反应C.氯化物的反应 D.红外光谱法 E.TLC正确答案:ABCD4.鉴别盐酸普鲁卡因的反应有()。

A.重氮化-耦合反应 B. 重金属离子反应 C. 水解反应D. 氯化物反应E. 三氯化铁反应答案:ACD5.不可采用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的药物是()。

A.Ar-NH2 B.Ar-NO2 C. Ar-NHCORD. Ar-NHRE. Ar-R答案:DE6.亚硝酸钠滴定法指示终点的方法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