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文典故的查找
诗词典故查询
![诗词典故查询](https://img.taocdn.com/s3/m/c56a625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ac.png)
诗词典故查询查古籍中常见的词语典故等知识性条目可用什么查询展开全部查古籍中常见的词语典故等知识性条目可用下列词典查询:《有道在线词典》《辞源》《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相关分册《中文维基百科》《中文维基百科资源》2016版《中国地名由来词典》《中国名胜词典》《中国近代史词典》《中国古代史词典》《中国文化史词典》《中国诗词典故词典》《汉语辞海》《中文文史名人名著词典》《中华成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大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这些离线词典一共才几十MB ,放在手机上。
查到有共同收录的词条时所有词典都一起跑去来供你使用。
非常方便而且完美。
保证你爱不释手。
百闻不如一见,请仔细看看我的截屏。
古代诗词中马曹一词有何典故?据《晋书·王羲之传》附《王徽之传》载,徽之尝为车骑将军桓冲的参军。
冲问徽之官属何曹,徽之答:“属马曹。
”复问“管几马答:“不知马,何由知数。
”马曹为古代管马的官署。
后因以喻指低级官吏。
宋·苏轼《送李公恕赴阙》:“尽坏屏障通内外,仍呼骑曹为马曹。
”苏轼《次韵张安道读杜集古代诗词中一词有何典故?“巨笔屠龙手,微官似马曹。
”古代诗词中捐馆一词有何典故?《战国策·赵策》二:“今奉阳君捐馆舍,大王乃今然后得与士民相亲”,宋·鲍彪注礼,妇人死曰捐馆舍,盖亦通称”,“捐馆舍”省作“捐馆”,后用以作为人死的讳词。
唐·白居易《雪后过栾贤裴令公旧宅有感》:“梁王捐馆后,枚叟过门时”。
白居易《感旧》“微之捐馆将一纪,杓直归丘二十春”。
小学的用典故的诗句用了什么典故中国是诗文的国度,名人名家较多,名句名诗如恒河沙数不胜枚举,以古代诗文的典故起名的例子也很多。
如:著名美学家王朝闻,“朝闻”语出《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马三立:著名相声演员,“三立”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动,其次有立言,虽久不衰此之谓不朽。
”谢冰心,现代著名作家,“冰心”出自王昌龄诗句:“洛阳好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中含有典故的诗句有哪些 典故的诗句大全
![诗中含有典故的诗句有哪些 典故的诗句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36d9f04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15.png)
诗中含有典故的诗句有哪些典故的诗句大全前言相对文章来说,诗词篇幅短小,想用最少的字来表达丰富含蓄的内容和思想就比较难。
因此适当地用典就成了古诗词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诠释”用典”是这样说的:”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意思是以古代的故事来说明今天的事,用相似的事例来表达诗中的含义。
用典也要注意尽量避免用生僻的典故,以免造成读者的理解障碍;同时也要注意不可用典太多,成为点鬼薄或者掉书袋。
如果让您列举前10个最常见的典故您会推选哪些呢?下面老街就列举10个我以为唐诗中最常见也是必须知道的典故,您看看是不是有道理。
既然是唐诗中的常见典故,那么至少是隋朝以前的故事了。
一、宋玉悲秋宋玉悲秋典出宋玉的名篇《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战国时楚辞的代表人物是屈原和宋玉。
关于宋玉的身世有几种说法,晋代习凿齿在《襄阳耆旧传》中说: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
宋玉的作品有《九辩》《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神女赋》等。
除了宋玉悲秋以外,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宋玉东墙、巫山云雨等典故都出自宋玉的作品。
关于宋玉悲秋的诗词最有名的大概是杜甫《咏怀古迹·其二》了: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二、鸿雁传书鸿雁传书典出《汉书·卷五十四李廣蘇建傳第二十四》: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
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汉朝想要回苏武,匈奴人撒谎说苏武死了。
没想到汉使后来用了一计,说皇帝得到一只被射下来的大雁,雁足上有苏武的书信,就这样把苏武要了回来。
诗词古文常识典故100例
![诗词古文常识典故100例](https://img.taocdn.com/s3/m/6700cdc6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3.png)
诗词古文常识典故100例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查诗词典故 诗词典故大全辞典下载
![查诗词典故 诗词典故大全辞典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1e166257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14.png)
查诗词典故诗词典故大全辞典下载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查诗词典故,以及诗词典故大全辞典下载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诗词典故有哪些?诗词典故有哪些?1、著名的古诗典故 1 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2、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唐·许浑《登洛阳故城》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代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3、诗词中的典故如下: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4、古诗中的典故1 长城:代指戍边将领如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刘禹锡《经檀道济故垒》中“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
5、有典故的诗句 1 《锦瑟》——唐代李商隐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译文: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
6、中国一直讲究含蓄之美,古诗更是多用典故、隐喻,辛弃疾有时候甚至一首诗中多个典故,清楚这些典故的来历,能更好的把握整首诗的意思。
哀鸿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古诗中的典故古诗中的典故1、古诗中查诗词典故的典故1 长城查诗词典故:代指戍边将领如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查诗词典故,镜中衰鬓已先斑”查诗词典故,刘禹锡《经檀道济故垒》中“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
2、哀鸿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查诗词典故的人。
《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比哲人,谓我劬劳。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
古诗文中的这27个典故
![古诗文中的这27个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75d0f27a9b6648d7c1c7461a.png)
100条历史典故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gǔn)、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三过家门而不入"。
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é)”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
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 chà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ó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诗词典故
![诗词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debd51b7960590c69ec3769e.png)
1、鸿雁《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
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
‛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2、神器指帝位、政权。
《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3、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4、螟蛉《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
‛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臵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
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5、月老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
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录〃定婚店》)。
后来因此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6、陶朱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
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7、祝融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8、秋水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春山,指眉。
9、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
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
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
古诗常见典故
![古诗常见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f564ef5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5.png)
古诗常见典故以下是古诗中常见的15个典故:劳歌: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
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
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梦蝶:也称“化蝶”。
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到自己变成了蝴蝶。
后以“梦蝶”比喻做梦、梦幻。
陆游《闲游》之三:“困卧幽窗身化蝶,醉题素壁字栖鸦。
”青鸟:传说汉武帝七月七日在永华殿祭祀,忽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
后以青鸟为传信的使者。
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桑榆:传说太阳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树上。
以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晚年。
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采薇: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
周朝建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于饿死。
后以此比喻隐居不仕。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长亭:古代驿站在路上约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
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代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秦观《踏莎行》请缨:汉武帝派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归顺。
终军说:“请给我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
”后比喻杀敌报国。
凌云: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形容文章气势磅礴,文采斐然。
也有志向高远、豪放豁达之意。
白驹过隙:出自《庄子·知北游》,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
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文学艺术。
暗香浮动:出自宋代林逋的《山园小梅》,形容梅花的香味清淡而悠扬,也形容女子淡淡的美丽和优雅。
长歌当哭:出自唐·李贺《歌诗编·李凭箜篌引》,表示用诗歌来代替哭泣,抒发悲愤之情。
诗文的典故实用一份
![诗文的典故实用一份](https://img.taocdn.com/s3/m/179ce542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98.png)
诗文的典故实用一份诗文的典故 1诗文的典故1.烧猪北宋诗人苏轼和佛印和尚友好。
一次他写了一首《戏答佛印》的诗,其中两句说:“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
"后来的文学作品常用这个典故。
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一折:"这的是烧猪佛印待东坡。
2.杀声弦中见东汉蔡邕的邻人请蔡喝酒。
蔡走到邻家门口,听见里面的琴声带有杀声,立即打回。
邻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明原因。
弹琴的人说,他弹琴的时候正好看见螳螂在捕蝉,蝉要飞走,他怕螳螂失去一顿美餐,这就是杀声表现在琴声里的原因。
见《后汉书·蔡邕传》。
元高明《琵琶记·琴诉荷池》:"呀,怎的只见杀声在弦中见?敢是螳螂来捕蝉?"3.散木相传古时一棵很大的栎树,枝叶能遮荫上千条牛;树干有百尺围。
看的人很多,但有一个姓石的匠人不去看。
他的徒弟问他为什么这样好的`木材却不去看一看。
他说,这是散木。
做船船会沉,做棺材会很快腐烂,做用具会坏得决,做门户会吐脂,做屋柱会蛀,做什么都不行。
见《庄子·人间世》。
比喻无用之材。
唐温庭筠《古意》诗:"散木无斧斤,纤茎得依托。
"4.三马食一槽东汉末,司马懿和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掌握曹氏军政大权,排除__。
当时流传曹操曾梦见三马同食一槽的故事(三马,指司马氏父子三人。
槽,与曹谐音),因此曹操很恨司马氏。
见《晋书·宣帝纪》。
宋欧阳修《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得之以此失亦此,谁知三马食一槽!"5.三里雾汉代的张楷能作五里雾。
关西人裴优能作三里雾,自以为不如张楷,去向他学习。
张却不肯见他。
见《后汉书·张楷传》。
唐李商隐《圣女祠》诗:"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著五铢衣。
" 6.如烟入抱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女儿小玉,同韩重相爱。
吴王不许他们成婚,小玉气结而死。
韩重在她墓前看见了她,她把明珠送给韩重。
当她的母亲上去抱她的时候,她象轻烟一样,散开不见了。
古诗词常用典故
![古诗词常用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c903b458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1f.png)
古诗词常用典故
1.庄生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
庄子曾经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
了一只蝴蝶,在梦中他感受到了自由和幸福。
但是当他醒来后,却不知道自己是庄子还是一只蝴蝶。
这个典故常常用来形容人生的虚幻和无常。
2.望梅止渴: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讲的是曹操在行军途中,为了安慰
士兵,告诉他们前面有一片梅林,士兵们听到后口中生出唾液,不再口渴。
这个典故用来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3.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讲的是项羽为了鼓舞士气,下令破
釜沉舟,让士兵们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只能前进。
这个典故用来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
4.画龙点睛:出自《历代名画记》。
讲的是张僧繇在画龙时,在龙的眼上点
了睛,龙便腾空飞起。
这个典故用来比喻在关键处用一两句精彩的语言点明主旨。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讲的是李广为人正直,
善待士兵,士兵们自觉地爱护他的住所。
这个典故用来比喻为人正直、真诚、善良,自然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关于典故的47个诗句
![关于典故的47个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87e8554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d9.png)
关于典故的47个诗句1.典故无所考,礼义何所拘?——王冕《冀州道中》2.岂易赊邻酝,何惭典故衣。
——方回《丙戌除夕次韵仁近二首·岁穷犹此客》3.一州典故闲征遍,撰杖观涛得几人。
——龚自珍《已亥杂诗·156》4.五三异念同一仁,圣贤典故公日新。
——曾丰《陈删定日华除广东宪取告中志深考古之语扁斋》5.不妨腰絰登廊庙,典故先朝尚宛然。
——郭印《送张道从上行起复帅夔二首·白帝层城统十连》6.诚知非典故,且慰旱熯人。
——王禹偁《和杨遂贺雨》7.咨询唐典故,笔削汉官仪。
——李处权《留别范元长二十八韵》8.词章曹植擅,典故叔孙能。
——李处权《谒翁丈四十韵》9.圣明自与神明合,典故何须问太常。
——林熙春《亲郊恭纪三十首·其十七·观神位》10.膝下佳儿今叔度,执简趋庭穷典故。
——成鹫《挽黄广思》11.下臣叨载笔,书法资典故。
——张方平《升祔庆成》12.尚书晚肆筵,守岁修典故。
——汪泰来《宴集诗》13.戗金吉语绕夔螭,典故稽从眉哩时。
——王芑孙《西陬牧唱词二十六首·其九》14.壮行遂有心,远览专典故。
——陆启浤《读嘉郡诸先生集十二首·其一·大司寇郑端简公晓》15.欲赋招魂无典故,哀词惟唱满江红。
——叶调元《汉口竹枝词·其三十·灾异》16.每因遵典故,益切慎几微。
——乾隆《御门日作》17.石渠典故应增旧,壁宿光华更睹新。
——乾隆《是日复得诗四首并示诸臣·其一》18.庆节发阳原典故,腾辉吐爓尚龙鱼。
——乾隆《燕九日作》19.讵曰年年遵典故,化民成俗目蒿予。
——乾隆《仲春经筵》20.阐绎讵云循典故,钦哉絜矩个中存。
——乾隆《春仲经筵》21.临轩惟冀真材得,讵止区区典故修。
——乾隆《紫光阁阅武举》22.勖在闻知致高大,讵惟典故取斯勤。
——乾隆《春仲经筵》23.讵祗寻常依典故,恒殷俊乂赞猷为。
——乾隆《御门日作》24.草木灿坤舆,纤钜罗典故。
含有典故的诗
![含有典故的诗](https://img.taocdn.com/s3/m/58789b0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9c.png)
含有典故的诗
1、《锦瑟》--唐代李商隐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典故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
2、《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典故是: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
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刘禹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典故是:“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未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
初中古诗文中的典故
![初中古诗文中的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28d9411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6.png)
初中古诗文中的典故
初中古诗文中常常涵盖了丰富的典故,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典故及其来源:
1.鲁迅《热风》中的典故: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的“
丈夫之行也,菽麦垂之如也,潜蛇入于穴,蚯蚓入于土,非
宜追也。
“比喻对于危险或艰难的事情,不宜轻易追求。
2.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典故:典故出自《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的“吾不恶乡人,恶乡人之不知也。
“比喻
在外乡,人们不了解自己的优秀之处。
3.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典故:典故出自《汉书·韩
长孺传》的“大明宣帝时,长孺始为人舍长安城外居。
“比喻
离开繁华之地,远离世俗。
4.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典故:典故出自《陶渊明集·归
园田居》的“出门俟其将还,奉瓜及人,及山鸡。
“比喻主动
等待并迎接朋友的归来。
这些典故在古诗文中常常被引用,通过对这些典故的理解,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希望这些例子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含有典故的古诗
![含有典故的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ae6e6d67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3.png)
含有典故的古诗
1.《回乡偶书二首·其一》——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中“儿童相见不相识”一句,用“儿童”和“客”两个角色,表现了诗人回乡后被儿童们当作陌生客的情景,充满了戏剧性和趣味性。
2.《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其中“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一句,用“谢将军”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知音难觅的感慨。
3.《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其中“前不见古人”一句,用“古人”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英才的追思和感慨。
4.《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其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用“垂钓”和“乘舟”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期望和追求。
5.《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白居易
昔年挂席过江州,曾为庐山尽日留。
断句得君相举似,夜窗应复梦成游。
其中“断句得君相举似”一句,用“断句”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举荐的感谢之情。
古诗 典故
![古诗 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87aa1966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38.png)
古诗典故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中国古典文学中85个文学典故
![中国古典文学中85个文学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fa0222488e9951e79b8927aa.png)
中国古典文学中85个文学典故1.斑竹:湘妃竹。
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
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2.比翼鸟: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
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乌,在地愿为连理枝。
”3.连理枝:连生在一起的两个树枝,比如恩爱夫妻。
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乌,在地愿为连理枝。
”4.碧血: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
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5.长城: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
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
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6.采薇: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7.长亭: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
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8.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代称。
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9.登高:重阳有登高习俗。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0.东山高卧: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
后指隐居。
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末应晚。
”11.杜康:传说杜康发明了酒。
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2.东篱:语出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宋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古诗文里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
![古诗文里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08907e15aeaad1f347933f3b.png)
15.金乌
传说太阳里有三足乌。后以“金乌”作为太阳的代称。
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唐】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
第十五页,共27页。
16.桑榆
传说太阳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树上。 以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晚年。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唐】王勃《滕王阁序》
第十六页,共27页。
9.青眼
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
所憎恶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表示轻视
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 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他见到嵇康的哥 哥稽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
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唐】杜甫《短歌行》
第九页,共27页。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唐】韩翃《寒食》
第十八页,共27页。
19.斑竹
湘妃竹。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
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上生了斑痕。
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唐】刘禹锡《泰娘歌》
第十九页,共27页。
20.采薇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
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宋】秦观《踏莎行》
第五页,共27页。
6.投笔
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宫府抄写公文为生。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
取爵封侯。后指弃文从武。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
第六页,共27页。
7.还珠
古时合浦地盘产珍珠,可地方官员很贪, 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东汉的孟尝到这里 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
古诗中的典故的诗句
![古诗中的典故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84b6472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42.png)
古诗中的典故的诗句1.桃源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写,“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后世用桃花源指避世隐居的地方,或指理想的境地。
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
——孟浩然《南还舟中寄袁太祝》渡口问渔家,桃源路深浅。
——刘长卿《石围峰》2.云雨先秦宋玉《高唐赋》写,“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
为高唐之客。
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
’王因幸之。
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后世用“云雨”指男女欢会。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清平调·其二》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
——李贺《湘妃》3.蓬莱《史记·八书·封禅书》中记载,“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
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
”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泛指仙境。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今来海上升高望,不到蓬莱不是仙。
——杜牧《偶题》4.沧浪《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后遂以“沧浪”指此歌。
沧浪吾有曲,寄入棹歌声。
——李白《送储邕之武昌》既怜沧浪水,复爱沧浪曲。
——刘长卿《江中晚钓寄荆南一二相识》5.折桂《晋书·列传·第二十二章》中,“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后因以“折桂”谓科举及第。
应观法界莲千叶,肯折人间桂一支。
——罗隐《和禅月大师见赠》君子识不浅,桂枝忧更多。
——孟浩然《送别崔寅亮下第》6.陶令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更名为陶潜。
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杰出的诗人,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后指辞官归隐田园。
吾爱崔秋浦,宛然陶令风。
——李白《赠崔秋浦三首》归人须早去,稚子望陶潜。
教材古诗文中的那些典故
![教材古诗文中的那些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313e1bd1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1.png)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比哲人,谓我劬劳。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
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寒食寒食:一个节日,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
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桑梓桑梓:代指家乡。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
”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
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毛泽东《七绝》: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隐居避世。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三径指隐居生活。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鸡黍特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论语》中:子路随孔子出游时与孔子走散了,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
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
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化碧多用以称颂忠臣志士。
《庄子·外物》:“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后来人们就常郑元佑《汝阳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楼兰指边境敌人。
古代诗词中的历史典故
![古代诗词中的历史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74175ba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0.png)
古代诗词中的历史典故诗词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还是古代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
在古代的诗词作品中,常常融入了历史典故,这些典故既是对历史事件的回忆,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更是对文人士人的审美品格的考验。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几个古代诗词中常见的历史典故。
一、《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名篇,它以咏史和抒怀的方式,表达了人生短暂,珍惜当下的主题。
诗中王之涣自谦为“平生意气”,借历史典故来描绘自己虽然身处豪华的楼阁,却感慨人生短暂、时光易逝。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是《登鹳雀楼》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名句,也是历史典故的部分。
黄河是中国五大河流之一,因曲折而著称。
这句表达了时间和河流的流动性,是对历史变迁的隐喻。
同时,这也可以理解为对人生短暂的提醒,让我们珍惜时间,努力奋斗。
二、《将进酒》《将进酒》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代表作,洋溢着豪情壮志和人生哲理。
诗中融入了历史典故,既有对历史人物的歌颂,也有对人生的反思。
“银盘脍鲤,燕山雪花”。
这两句描绘了盛宴上的美食和自然景观。
其中,“银盘脍鲤”中的“银盘”暗指银盘上的美食,而“脍鲤”则是古代的肴肉之一。
这里借用了历史典故,描绘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而“燕山雪花”则是指燕山上的雪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代言了诗人豪情壮志。
三、《早发白帝城》《早发白帝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名篇,以描写巫山云雨和离别之情为主题。
诗中融入了历史典故,既有对历史事件的回忆,也有对离别之痛的表达。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在白帝城告别亲朋好友的场景。
白帝城是中国巫山的一部分,它是古代巫妖传说的发源地,历史悠久。
这里既有对诗人离别的真实情景的描绘,也有对历史典故的借用,以增强对离别之痛的表达。
四、《江雪》《江雪》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佳作,描绘了寒冷冬天的江边景色。
诗中使用了历史典故来增强对自然景观的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索引》《楚辞索引》《荀子引得》 《论语引得》《孟子引得》《庄子引得》
3、可以利用类书。 《佩文韵府》《骈字类编》《文苑英华》
《古今图书集成》《艺文类聚》《太平御 览》
(二)已知篇名,查找作者和出处。 必须分析研究,多角度查找。 可以利用类书、辞典等
关于诗文典故的查找
关于诗文典故的查找:
一、诗词文句出处的查找: (一)已知引句,查找篇名和作者。 1、可以利用综合性辞典和各类专科辞典以及
成语辞典。 《辞海》《大汉和辞典》 《诗词曲名句辞典》《历代名句赏析辞典》
《历代诗词名句辞典》《唐诗鉴赏辞典》 《唐宋词鉴赏辞典》《元曲鉴赏辞典》 《汉语成语词典》《汉语成语小词典》 2、利用某些诗词文集索引,查找篇名出处。 《十三经索引》《万首唐人绝句索引》
查找人名地名
查考人名
《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中华书局 1979 《二十五史纪传人名索引》上海古籍 1990 《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姜亮夫1937 《中国历代年谱总录》杨殿珣 1980 《中国人名大辞典》臧励龢等 1915
《中华姓氏大辞典》袁义达 教育科学版 1997年 统计考证56个民族的姓氏
(三)、已知作者名,查找诗词文句出处 可以利用篇目索引: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篇名目录及
作者索引》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作者引得》 《全唐文篇名及作者索引》 乐府诗集作者姓名篇名索引》 《全宋词作者索引》 《全唐诗作者索引》 《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 《元人文集篇目分类索引》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谭正壁 1934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杨家骆 1981台湾世
界书局 《中国语文学家辞典》陈高春 1986 《外国人名辞典》上海辞书 1988年版
查考地名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臧励龢等 1940年 《中国地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地名
索引》 1983 《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 1982—1987 《世界地名词典》中科院地理研究所 1981
二、诗文典故的查找
(一)利用各种典故辞典 《古书典故辞典》《典故辞典》《常用典故
辞典》《中国历史典故辞典》《中外典故大 辞典》《汉语典故辞典》 另外:《全唐诗典故辞典》 《全宋词典故辞典》《全元散曲典故辞典》
(二)利用综合性辞典
《辞海》《汉语成语词典》
(三)利用类书
《佩文韵府》《骈字类编》《文苑英华》 《古今图书集成》《艺文类聚》《太平御 览》
《室名别号索引》(增订本)陈乃乾 中 华书局 1982
《古今人物别名索引》陈德芸 1937年刊 行 1982年上海书店影印
《中国现代文学作者笔名录》徐乃翔 湖 南文艺 1988年版
《历代名臣谥法汇考》[清]刘长华 《史讳举例》陈垣 科学出版社 1985 《唐人行第录》岑仲逸 1978 《称谓录》[清]梁章钜 《古今称谓词典》杨应芹 1989 《古今同姓名大辞典》彭作桢 1936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