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颈椎病诊疗方案中
![颈椎病诊疗方案中](https://img.taocdn.com/s3/m/3b1b511702d276a200292ebb.png)
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颈椎病的诊疗规范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近几年来,颈椎病的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的趋向。
一、诊断本病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一)诊断依据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二)症候分类1、中医症候分类1.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1.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2、病理分型2.1、颈型: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
X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2.2、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
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2.3、脊髓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履沙滩,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人椎管。
CT、MRI检查示:椎管变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膨出压迫脊髓。
颈椎病特色诊疗方案
![颈椎病特色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df7790dd88d0d233d46a3d.png)
颈椎病的诊疗方案和治疗心得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导致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中医叫“项痹”主要是受寒体位不当经络痹阻不通,加之老年体弱肢体失养所致颈椎病的分型诊治方法颈型颈椎病概述颈型颈椎病临床上极为常见,是最早期的颈椎病,也是其他各型颈椎病共同的早期表现。
以颈部症状为主,故又称局部型。
由于症状较轻,往往重视不够,以致反复发作而使病加重,不少反复落枕的病人多属此型。
以往不少人不承认此型.因而在文献中提到的较少。
颈型颈椎病,又称韧带关节囊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时常被俗称"落枕"。
该型颈椎病多因睡眠时枕头高度不合适或睡姿不当,颈椎转动超过自身的可动限度,或由于颈椎较长时间弯曲,一部分椎间盘组织逐渐移向伸侧,刺激神经根,而引起疼痛。
"落枕"也不排除非颈椎因素。
如颈部股肉受寒出现风湿性肌炎、项背肌劳损或颈部突然扭转等,亦可导致"落枕"样症状。
颈型颈椎病症状以颈部本能、痛、胀及不适感为主,常在清晨醒后出现或起床时发觉抬头困难,患者常诉说头颈不知放在何种位置为好。
约半数以病人颈部活动受限或强迫体位,个别病人上肢可有短暂的感觉异常。
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可以缓解。
此型颈椎病病程较长,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且常反复发作或时轻时重。
慢性病程患者主诉头部转动时发生奇异的响声。
发作时,患者头部偏向患侧,以缓解疼痛及不适。
从大量的临床观察证实,此型实际上是颈椎病的最初阶段,也是治疗的最有利时机。
完整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完整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de1185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a2.png)
完整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摘要】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或颈部外伤导致颈椎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中医采用综合疗法进行诊疗,包括经络调理、草药治疗、针灸、推拿、膏方等。
本报告调查了100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医诊疗方案的疗效,结果显示,中医诊疗方案在缓解疼痛、改善颈椎功能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且疗效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
而且,中医诊疗方案的疗效并不受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长短的影响。
因此,中医诊疗方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颈椎病的方法。
【关键词】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导言】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颈痛、肩背痛、头晕、颈部僵硬等症状。
传统的西医疗法主要是以物理治疗为主,如牵拉、按摩等,但其疗效并不理想。
而中医在颈椎病的治疗中,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调理经络、草药治疗、针灸、推拿等方法来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症状。
本研究旨在评估中医诊疗方案在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相关因素。
【方法】选取100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医诊疗方案进行治疗,每周2-3次,连续治疗3个月。
治疗前后,使用颈椎病评分量表(NIH-CPS)评估疼痛程度和功能改善。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结果】治疗3个月后,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颈椎功能明显改善。
其中,疼痛评分由治疗前的6.8±1.5减少至治疗后的2.3±0.8,功能改善评分由治疗前的4.7±1.2增加至治疗后的8.1±1.5(P<0.05)。
同时,治疗时间与疗效呈正相关,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好(P<0.05)。
【讨论】中医诊疗方案在颈椎病治疗中展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中医的治疗理念是“以整体观念看待身体、以调理功夫治疗病症”,通过调理经络、草药治疗、针灸、推拿等方法,可以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症状,缓解疼痛,提高颈椎功能。
此外,治疗时间也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好。
颈椎病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2021年版)
![颈椎病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2021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0bc36bd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dc.png)
(依据重点专科检查要点修改,按照公文字体排版)针灸推拿科颈椎病(颈椎病)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2021年版)一、基本情况颈椎病(颈椎病)是我科优势病种之一,2021年我科采用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辨证论治,收治颈椎病(颈椎病)患者539人,进入临床路径管理499例,入径率92.58%。
从风寒湿袭型、气滞血瘀型、痰湿阻络、肝肾亏虚型、气血亏虚型五型论治。
均采用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
中医参与治疗率100%,平均住院天数9天,平均住院日与2020年持平。
平均住院费用约3346.47元,较2020年3633.38元减少286.91元。
实施临床路径进行验证可降低人均住院费用,相对节约医疗成本、提高临床疗效,整体上获得患者的较高评价。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电针、颈椎病推拿、拔罐、雷火灸、穴位贴敷治疗及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西药物、运动训练以及其他中医外治法治疗等。
二、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诊疗方案的539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电针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96.7%,辨证施治率100%。
三、应用情况分析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牵引、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艾灸、拔罐等。
依从性差的治疗方法有:运动训练及口服中药汤剂。
1、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应用较好;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2、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牵引只适合体质较好的患者;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
颈椎病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颈椎病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bc4f5c5c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cb.png)
颈椎病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第一篇:颈椎病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2011年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总结及优化一、定义: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或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常规治疗:1、一般处理:平素应注意防风,防寒,防潮,避免居潮湿之地。
病情较重者应去枕平卧休息,避免长时间低头。
2、辨证分型论治:1)风寒痹阻型:治法:散寒除湿,疏经活络。
方药:蠲痹汤加减。
2)气滞血瘀型: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3)痰湿阻络型:治法:化痰开窍,祛湿通络。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4)肝肾不足型:治法:滋补肝肾,通络活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5)气血亏虚型: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方药:八珍汤加减。
三、特色治疗:1.针刺治疗:穴取颈夹脊穴、风池、肩井,肩中俞、肩外俞、曲池、外关、合谷、阿是穴等。
操作方法;根据病症选取穴位,用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每日取一定腧穴上电针,选择波形,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2.牵引疗法3.其他外治法灸法:根据部位艾箱灸,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
拔罐:适量,每次5分钟,每日一次。
中频脉冲电治疗:患者适当部位,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颈椎推拿: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熏蒸: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刮痧:每个部位,3日一次。
TDP照射:局部,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4.运动疗法三、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症状控制,肢体凉、麻、痛、萎症状改善。
四、疗效评价:l、项痹(颈椎病)证型分布及治疗结果2011年我科采用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辨证论治,收治项痹患者242例,其中风寒湿型36例、气滞血瘀型84例、痰湿阻络型23例、肝肾不足型75例、气血亏虚型24例,总有效率97%。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e82e7c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e6.png)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一、引言颈椎病,也称为项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骨骼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在颈椎病的诊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综合运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疾病状况。
本文将对项痹的中医诊疗方案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后续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诊断标准针对项痹的诊断,我们参考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颈椎病中医诊断标准》(编号:国中医药字[2016]187号),该标准详细描述了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为中医师明确诊断提供了依据。
三、病因与病机分析项痹的病因主要包括颈部受凉、颈部受伤、颈部保持不良姿势、颈部肌肉劳损等。
病机主要是风、寒、湿的侵袭导致经络阻滞和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颈部疼痛、肌肉紧张等症状。
四、中医辨证分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我们将项痹分为风寒湿邪阻络型、肝肾虚弱型和气血不足型三种辨证分型。
每种分型的特点、病理机制及治疗重点都有所不同。
五、中医治疗方案1.风寒湿邪阻络型治疗重点:祛风散寒、祛湿通络方药组合:桂枝汤加减、川芎茶加减、藿香正气散加减疗程和疗效:通常需连续治疗2-4周,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可以明显减轻颈部疼痛和肌肉紧张的症状。
2.肝肾虚弱型治疗重点:补肝肾、活血化瘀方药组合:四物汤加减、活血化瘀汤加减疗程和疗效:治疗期为4-6周,治疗后可明显改善肩颈部的酸疼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3.气血不足型治疗重点: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方药组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活血通络汤加减疗程和疗效:通常需连续治疗6-8周,治疗后患者的颈部疼痛和僵硬等症状明显缓解。
六、临床疗效总结通过对一定数量的项痹患者的治疗观察,我们总结了中医诊疗方案的疗效。
根据分型的不同,中医方案对项痹患者的疼痛、肌肉紧张、活动受限、酸痛等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
总体来说,中医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845c45f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2.png)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面临颈椎病的困扰。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现代疾病,其症状包括颈椎疼痛、僵硬,甚至可能引起头痛、肩膀疼痛和手臂无力等。
传统的中医诊疗方案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
中医认为颈椎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情绪不良、气血不畅、肌肉痉挛等。
因此,中医治疗颈椎病的目标是通过调理全身的气血和神经系统,促进颈椎的康复。
在实际应用中,中医常采用综合疗法,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等,以达到治疗颈椎病的效果。
首先,针灸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理人体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颈椎病的效果。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
例如,一项针对100名颈椎病患者的研究发现,经过针灸治疗后,患者的颈椎疼痛明显减轻,活动范围明显增加。
因此,针灸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其次,推拿也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推拿通过按摩和揉捏颈部和周围的肌肉,舒缓痉挛和僵硬,改善颈椎病的症状。
研究表明,推拿可以显著缓解颈椎病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例如,一项对50名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经过推拿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因此,推拿在颈椎病的治疗中也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除了针灸和推拿,中药也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通过调理全身的气血循环和神经系统,改善颈椎病的症状和康复进程。
研究表明,中药可以显著减轻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疼痛和僵硬。
一个研究组对100名颈椎病患者进行了治疗,其中50名患者使用中药治疗,另外50名患者使用常规治疗。
结果显示,中药组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减轻,颈椎活动范围明显增加。
因此,中药在颈椎病的治疗中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针灸、推拿和中药等综合疗法可以有效缓解颈椎病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改善生活质量。
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e321336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a.png)
中医临床路径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针灸二科一、基本情况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优势病种之一,从2017年01月到2017年12月,应用情况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91例,完成91例,平均住院日11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穴位贴敷、火针、辨证口服中药汤剂、耳针、中药离子导入、拔罐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91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如下:针灸使用率100%,中药汤剂或免煎剂使用率42.9%,穴位贴敷疗法使用率49. 5%,特色疗法使用率100%,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针灸91例(100%)>推拿59例(64.3%)、辨证口服中药汤剂39例(42. 9%)、穴位贴敷45例(49. 5%)、火针疗法15例(16. 5%)、颈部理疗者47例(51.6%),,说明这些治疗方法适应症较广泛,也是临床常用方法。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临床应用较好、接受度较高的为针刺;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穴位贴敷、辨证口服中药汤剂、颈部理疗,而其他疗法应用较少。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针刺治疗为个体化治疗,通过辩证论治解决主症的同时也可兼顾解决兼症,且方便,痛苦小,已广泛被患者及其家属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
2.治疗方法操作简便、作用持久,痛苦较小,患者接受度和依从性较好,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
3、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针法、灸法治疗痹症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4.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总结分析
![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总结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1b4e28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36.png)
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总结分析
简介
本文对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进行总结分析。
方法
1. 患者选取:根据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筛选,选取符合
研究要求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 实施方案:采用中医护理方案进行干预治疗,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
3. 数据收集:记录患者的相关数据,包括症状缓解情况、疼痛
评分、颈椎功能等。
4. 分析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和
相关性分析。
结果
根据统计分析结果,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取得了以下总
结和分析:
1. 中医护理方案具有一定的疗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疼痛评分有所下降,颈椎功能得到了改善。
2. 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不同:中药治疗在缓解症状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效果,针灸在减轻疼痛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推拿对颈椎功能的改善效果较明显。
3. 个体差异较大:由于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不同,对中医护理方案的反应也存在差异。
讨论
1. 中医护理方案的优势:中医护理方案较为综合,具有多种治疗方式,可以针对不同患者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治疗。
2. 潜在风险与注意事项:中医护理方案的治疗过程需要严格遵循医嘱和操作规范,避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3. 未来研究的方向:进一步研究中医护理方案的治疗机制,探索更有效的中医护理方法,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结论
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具有一定的疗效,不同治疗方法在缓解症状和改善颈椎功能方面有差异。
中医护理方案在治疗颈椎病
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需注意潜在风险和个体差异。
进一步研究可以探索更有效的中医护理方法。
精编版颈椎病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精编版颈椎病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91472b5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7.png)
精编版颈椎病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部疾病,临床表现为颈部疼痛、肩背痛、手臂无力等症状。
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颈椎病,需要进行精编版的诊疗方案分析总结和优化。
一、疾病诊断颈椎病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
症状包括颈部疼痛、肩背痛、手臂无力等,体征包括颈部活动受限、神经根压迫征象等。
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等。
在诊断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综合症状和体征进行判断:临床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综合分析得出初步诊断。
2.注意病史的获取:患者的年龄、职业、日常活动等都与颈椎病有关,需要注意收集相关的信息。
3.重视影像学检查:X线、CT和MRI等检查是诊断颈椎病的关键,可以直观地观察到颈椎的结构和病变情况。
二、治疗方案针对颈椎病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1.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是颈椎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休息:对于急性期的颈椎病患者,应尽量减少颈部运动,保持适当的休息。
-物理疗法:可以采用热敷、冷敷、理疗等物理疗法,缓解疼痛和改善颈椎功能。
-药物治疗: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等。
-康复训练:适当的颈部康复训练可以增加颈椎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加强颈部肌肉的力量。
2.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严重压迫神经的颈椎病患者,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椎间融合术:通过植入植骨和钢板等材料,使颈椎骨块固定在一起,达到融合的目的。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将病变的椎间盘移除,然后植入人工椎间盘,以恢复颈椎的正常功能。
-腔道椎板切除术:通过腔道技术切除椎板,减轻颈椎压迫,缓解症状。
三、优化方案为了提高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1.多学科综合诊疗:建立颈椎病的多学科诊疗团队,包括骨科医生、神经科医生、疼痛科医生等,共同制定治疗方案,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项痹诊疗方案总结、分析、评价2017-2020年
![项痹诊疗方案总结、分析、评价2017-2020年](https://img.taocdn.com/s3/m/543045980b4c2e3f572763db.png)
项痹病(颈椎病)疗效分析、总结和评价(2017)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临床控制: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治疗后症状积分0~1分,疗效指数>90%。
2.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椎活动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疗效指数>70%,≤90%。
3.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颈椎活动基本正常,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能力改善,疗效指数>30%,≤70%。
4.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017年度项痹病(颈椎病)疗效总结疗效分析:项痹(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该病趋向于年轻化。
在本年度我科病房收治的167位病人中,45位为首次发病,且年龄大多小于40岁。
患者主要表现为颈项部酸痛伴上肢疼痛,局部肌肉稍僵硬,因就诊及时,通过针灸、手法、牵引、理疗及中西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达到临床治愈。
其中61位患者病程较长,除了颈项上肢部疼痛明显外,局部肌肉痉挛、劳损明显,通过上述方法治疗后颈肩部疼痛消失,但局部肌肉仍感僵硬,低头时间较长后稍感酸胀,达到显效标准。
还有45位患者处于颈椎病急性期,且从影像学观察,颈神经根受压有轻度移位,经上述方法治疗后颈肩部疼痛消失,但上肢仍时感酸痛,达到有效标准。
另外还有16例患者上肢麻痛症状较重,影像学提示颈椎椎间盘突出较大,神经根受压移位明显,通过上述疗法治疗,症状无改善,建议手术治疗,无效。
项痹病(颈椎病)疗效总结评价、难点分析、解决思路及措施(2017年度):1.疗效总结评价:颈椎病属于祖国医学“项痹”范畴,本诊疗方案根据项痹病症候的不同情况,分型施治,2017年我们通过在原有治疗颈椎病的基础上加强了中医中药治疗的参与率,通过针灸、手法、牵引、中药口服、中药外敷等治疗,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f307ba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73.png)
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引言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由于长时间的不良姿势、颈椎受损等原因引起。
中医学认为,颈椎病属于"五劳七伤"范畴,主要病因为肝肾不足、气血不畅等原因引起。
本文将探讨颈椎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诊断
通过中医诊断,对于颈椎病患者需要了解其症状,包括是否有头晕、眼花、耳鸣、肩背疼痛等情况。
同时需要了解患者的脉象,以及舌象等情况,帮助确定病情。
治疗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中医针对颈椎病的主要治疗方式。
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用不同的药物配方,如桂枝茯苓丸、四物汤等。
同时,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可以采用针灸疗法,如风池、大椎、天柱、太阳等穴位,促进气血运行,缓解颈椎病带来的不适。
运动治疗
对于颈椎病患者,定期进行正确的颈椎保健运动也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如颈部转动、头部左右转动、头部前后倾等。
同时也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
预防
预防颈椎病的发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坚持良好的姿势惯
- 颈部需要保持适当活动
- 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或电脑等
结论
中医诊疗方案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大大缓解颈椎病患者的痛苦。
预防颈椎病的发生也十分重要,需要重视自身的颈椎健康。
最新颈椎病(神经根型)临床疗效总结分析
![最新颈椎病(神经根型)临床疗效总结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e001fdd0d233d4b14e69ef.png)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一、基本情况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康复科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进入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临床路径的病例共68例,完成路径62例,平均住院日19天。
主要治疗方法有:旋提手法、颈椎牵引、颈背部痛点针刀减张疗法、辨证口服中药汤剂及中成药、颈部理疗。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完成路径的62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如下:1.旋提手法、辨证口服中药汤剂、颈部理疗者62例(应用率67.7%),说明这些治疗方法适应症较广泛,也是临床常用方法。
2.颈椎牵引者50例(应用率80.6%)。
此种治疗方法适用于颈椎椎间孔分离试验阴性者,分离试验阳性者应当禁用颈椎牵引。
椎间孔分离试验阳性者可能存在:(1)神经根水肿造成椎间孔内组织粘连,行椎间孔分离试验可能会出现粘连组织牵拉神经根,使症状加重。
(2)局部骨赘的挤压,可使得椎间孔分离试验加重骨赘对神经根的刺激或挤压。
3.针刀松解疗法5例(应用率8.1%),松解部位为颈背部压痛点,治疗次数1~2次。
此法适用于颈部棘突、肩胛骨区域(肩胛骨内上角、冈上窝、冈下窝、肩胛骨外侧缘)有表浅压痛点且有明显上肢串痛者。
此疗法并未贯穿整个疗程,因为:(1)有一定的安全性问题;(2)针刀刺入的深度较难掌握;(3)患者有惧怕心理,接受度不高。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一)总体疗效评价1.临床控制:10例(16.1%)。
2.显效:43例(69.4%)。
3.有效:6例(9.7%)。
4.无效:3例(4.8%)。
这62例患者的治疗过程及疗效提示,该诊疗方案中的中医疗法可缓解或消除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上肢疼痛和麻木、并能改善颈椎活动,这与中医疗法改善气血循环、调整颈椎关节和松解粘连的作用有关。
(二)疗效分析1.缓解或消除疼痛和麻木症状(1)缓解或消除颈项部及上肢疼痛在完成路径的62例患者中,10例颈项部及上肢疼痛消失(16.1%),43例减轻(69.4%),这可能与手法起效迅速、中药汤剂和理疗作用持续有关,二者协同作用疗效更加显著。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样本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样本](https://img.taocdn.com/s3/m/a87f275d7c1cfad6185fa746.png)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样本
一、基本情况
医院自进入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临床路径的病例共例,完成路径例,平均住院日天。
主要治疗方法有:旋提手法、颈椎牵引、颈背部痛点针刀减张疗法、辨证口服中药汤剂及中成药、颈部理疗。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完成路径的15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如下:
1.旋提手法、辨证口服中药汤剂、颈部理疗者15例(应用率100%),说明这些治疗方法适应症较广泛,也是临床常用方法。
2.颈椎牵引者12例(应用率80%)。
此种治疗方法适用于颈椎椎间孔分离试验阴性者,分离试验阳性者应当禁用颈椎牵引。
椎间孔分离试验阳性者可能存在:(1)神经根水肿造成椎间孔内组织粘连,行椎间孔分离试验可能会出现粘连组织牵拉神经根,使症状加重。
(2)局部骨赘的挤压,可使得椎间孔分离试验加重骨赘对神经根的刺激或挤压。
3.针刀松解疗法5例(应用率33%),松解部位为颈背部压痛点,治疗次数1~3次。
此法适用于颈部棘突、肩胛骨区域(肩胛骨内上角、冈上窝、冈下窝、肩胛骨外侧缘)有表浅压痛点且有明显上肢串痛者。
此疗法并未贯穿整个疗程,因为:(1)有一定的安全性问题;(2)针刀刺入的深度较难掌握;(3)患者有惧怕心理,接受度不高。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1。
项痹病诊疗方案疗效分析、优化总结报告
![项痹病诊疗方案疗效分析、优化总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46bb35bb52acfc788ebc902.png)
项痹病诊疗方案疗效分析、优化总结报告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疗效分析.优化总结报告一.项痹病定义:项痹病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或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常规治疗:1.一般处理:平素应注意防风,防寒,防潮,避免居潮湿之地。
病情较重者应去枕平卧休息,避免长时间低头。
2.辨证分型论治:1)风寒痹阻型:治法:散寒除湿,疏经活络。
方药:蠲痹汤加减。
2)气滞血瘀型: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3)痰湿阻络型:治法:化痰开窍,祛湿通络。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4)肝肾不足型:治法:滋补肝肾,通络活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5)气血亏虚型: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方药:八珍汤加减。
三.特色治疗:1针刺治疗:穴取颈夹脊穴.风池.肩井,肩中俞.肩外俞.曲池.外关.合谷.阿是穴等。
操作方法;根据病症选取穴位,用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每日取一定腧穴上电针,选择波形,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2.牵引疗法3.其他外治法灸法:根据部位艾箱灸,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
拔罐:适量,每次5分钟,每日一次。
中频脉冲电治疗:患者适当部位,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颈椎推拿: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熏蒸: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T DP照射:局部,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4.运动疗法5.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症状控制,肢体凉.麻.痛.萎症状改善。
四.疗效评价: l.项痹(颈椎病)证型分布及治疗结果xx年我科采用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辨证论治收治项痹患者242例,其中风寒湿型36例.气滞血瘀型84例.痰湿阻络型23例.肝肾不足型75例.气血亏虚型24例,总有效率97%。
2.疗效评价项痹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在治疗上应坚持非手术为主的原则,尤其要发挥中医传统疗法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的优势,只有通过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而又影响工作和生活者方可考虑手术。
颈椎病优化诊疗方案
![颈椎病优化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4bcd9ead51f01dc281f170.png)
针灸科康复科项痹(颈椎病)诊疗方案(优化调整)2016、04、30一、病名:中医诊断:项痹西医诊断: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ICD-10M47.025+)(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M47.225+)(脊髓型颈椎病ICD-10M47.121+)二、病因病机中医古籍中无“颈椎病”的病名,属于中医“痹证”、“痿症”、“眩晕”等范畴。
长期伏案低头工作,颈部劳损,经气不利,督脉受损;风寒湿邪入侵,痹阻于太阳经脉,经遂不通;年老正虚,气血不足,筋脉失养,肾虚精亏,髓不养骨所致。
本病缠绵难愈,但预后一般良好。
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
三、诊断(一)中医诊断依据:朱文峰主编《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湖南医科大学出版,(国家标准)《黄家驷科学》第五版,《中医伤科学》第五版。
1、病史: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症状:颈、肩背、上肢疼痛,头痛头晕,耳鸣,颈部活动受限,颈部板硬,上下肢麻木、无力等,或握力减弱及肌肉萎缩。
3、体征:查患者颈椎棘突或肩胛骨内上角部常有压痛点,伴条索状硬结。
4、特殊试验检查:可前屈旋颈试验(Fenz征)(+)、椎间孔挤压试验(Spurl-ing 试验)(+)、椎间孔分离试验(+)、颈脊神经根试验(臂丛牵拉试验)(+)、旋转试验(椎动脉扭曲试验)(+)、脊髓型患者有Hoffmann征(+),Babinski征(+)。
5、辅助诊断:X线摄片、CT、MRI等检查协助诊断。
(二)西医诊断:分型诊断标准参照《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中“M47.201M、M47.221+G55.201、M47.121M、G54.202M、M47.221M、M47.021M”进行诊断。
颈椎病诊疗方案优化、分析、总结和评估 Word 文档
![颈椎病诊疗方案优化、分析、总结和评估 Word 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44f0f31ee06eff9aef8078a.png)
诊疗方案优化、分析、总结和评估2012年,在2011年诊疗方案应用一年的经验和基础上,我们主要是对颈椎病各个中医证型的外治法进行了明确的阐述。
针对2003-2004年我科收治的颈椎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对诊疗规范中各个证型所规定的主症外,出现较多的兼症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对出现频率较高的兼症的治疗逐一进行了规定,使得临床在颈椎病的中医治疗中的规范性进一步加强。
1、针刺治疗常规选穴:主穴:颈夹脊穴、风池、百会。
(我科颈椎协定穴位处方)随证配穴:气滞血瘀配大椎、后溪气虚血瘀配颈百劳、足三里、列缺痰瘀痹阻配膈俞、丰隆、外关按西医病理分型配穴:神经根型:风池、供血、颈夹背(C3~C7)、肩井、肩髃、曲池、外关、合谷、指尖放血。
椎动脉型:风池、供血、颈夹背(C3~C7)、百会、通天、太阳脊髓型:风池、供血、颈夹背(C3~C7)、肩井、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交感型:风池、后顶、百会、内关、合谷均为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连续2~3个疗程2、电针疗法选穴:风池、供血、颈夹背、阿是穴、大椎、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天宗。
波型选择:疏波(频率100~200次/分)、疏密波。
电针方法:每次选择4~6个穴位,毫针刺,得气后通电。
电针强度:一般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在电针同时,局部可配合温和灸法或TDP照射。
3、艾灸治疗常规选穴:主穴:风池、供血、颈夹脊、大椎、肩髃、曲池、足三里、悬钟。
配穴:身柱、肾俞、环跳、阳陵泉、肩井、天宗、阳池、中渚等。
1)、温针灸:方法:进针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针法,针柄套1~2cm长的艾条,施以温针灸。
常规选穴:上述主穴3~4个,配穴2~3个,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2~3疗程。
2)艾炷隔物灸方法:临床选穴多以颈夹脊为主,采用隔姜灸或隔蒜灸。
3)盒灸常规选穴:主要选取风池、供血、颈夹背,方法:选用药艾条,点燃、置于灸盒内,在需灸部位放置一毛巾,折成数折,温度控制在50~60度为佳,以艾绒燃尽为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疗效分析、
总结及优化
一、定义:
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或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常规治疗:
1、一般处理:平素应注意防风,防寒,防潮,避免居潮湿之地。
病情较重者应去枕平卧休息,避免长时间低头。
2、辨证分型论治:
1)风寒痹阻型:治法:散寒除湿,疏经活络。
方药:蠲痹汤加减。
2)气滞血瘀型: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3)痰湿阻络型:治法:化痰开窍,祛湿通络。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4)肝肾不足型:治法:滋补肝肾,通络活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5)气血亏虚型: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方药:八珍汤加减。
三、特色治疗:
1.针刺治疗:穴取颈夹脊穴、风池、肩井,肩中俞、肩外俞、曲池、外关、合谷、阿是穴等。
操作方法;根据病症选取穴位,用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每日取一定腧穴上电针,选择波形,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2.牵引疗法
3.其他外治法
灸法:根据部位艾箱灸,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
拔罐:适量,每次5分钟,每日一次。
中频脉冲电治疗:患者适当部位,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颈椎推拿: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熏蒸: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刮痧:每个部位,3日一次。
TDP照射:局部,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4.运动疗法
三、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症状控制,肢体凉、麻、痛、萎症状改善。
四、疗效评价:
l、项痹(颈椎病)证型分布及治疗结果
2011年我科采用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辨证论治,收治项痹患者242例,其中风寒湿型36例、气滞血瘀型84例、痰湿阻络型23例、肝肾不足型75例、气血亏虚型24例,总有效率97%。
2、疗效评价
项痹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在治疗上应坚持非手术为主的原则,尤其要发挥中医传统疗法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的优势,只有通过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而又影响工作和生活者方可考虑手术。
但必须指出,颈椎病临床症状众多,中西医分型较多,有的治疗效果不佳。
(1)中医治疗项痹,重视辨证施治,坚持个体化治疗原则,在项痹治疗上,通过辩证运用口服中药,活血通络,使血管扩张,充血减轻,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以达满意效果。
(2)运用中医特色疗法,如针灸、推拿、理疗、中药熏洗等在项痹治疗上,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3、为进一步提高诊治疗效,优化方案如下;
(l)加强临床中医辨证施治水平,吸收国内相关科室治疗项痹的有效经验,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对疗效较差的证型进行优化。
(2)对项痹采取中药辨证口服、针灸、理疗及中药热敷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开展项痹患者的中医药早期进行干预的治疗方案的优化研究,加强运用中药优势,进行早期干预,延缓和预防病情进一步的发生与发展。
(3)定期开展项痹宣传教育,提高患者颈椎病科普知识,达到早期预防、诊断、治疗目的。
加强患者自我身体功能锻炼教育,并联合中药辨证施治整体调整改善
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4)针灸、推拿手法治疗的统一性必须尽快落实。
以继承为基础,以创新为特色,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科室医师的手法,尽可能减少手法差异,保证治疗效果的提升。
同时提倡医师个人特色手法的附加治疗,进一步扩大临床疗效。
(5)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应用综合中医疗法的同时,短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如布洛芬、芬必得、英太青等,消除缓激肽、前列腺素等止痛物质,实现短时间改善疼痛症状效果,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6)进一步引进各种物理治疗仪器,引进中药足浴治疗。
通过制定科室足浴协定处方,应用于患者,以全息理论为指导,中药泡足舒筋通络,刺激足底相关反射区的同时引火下行,改善眩晕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