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 6.4 平面向量的应用(正弦定理)同步练习
高一年级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6.4.3正弦定理(二)(课件1)
2.正弦定理的常见变形:
(1)sin A∶sin B∶sin C=_a_∶__b_∶__c_B=sinc
C=sin
a+b+c A+sin B+sin
C=___2_R_______;
(3)a=_2_R_s_i_n_A____,b=_2_R_s_i_n_B____,c=_2_R_s_in__C____;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 3sin A=2sin Bsin A,所以 sin A(2sin B- 3)=0.因为 0<A<π,0<B<π,
所以 sin A≠0,sin B= 23,所以 B=π3或23π.
2.在△ABC 中,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那么下列给出的各组条
件能确定三角形有两解的是( )
例 3 已知下列各三角形中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判断三角形是否 有解.
(1)a=10,b=20,A=80°; (2)a=2 3,b=6,A=30°.
[解] (1)a=10,b=20,a<b,A=80°<90°, 讨论如下:∵bsinA=20sin80°>20sin60°=10 3, ∴a<bsinA,∴本题无解. (2)a=2 3,b=6,a<b,A=30°<90°, ∵bsinA=6sin30°=3,∴bsinA<a<b,∴本题有两解.
四、课堂小结(2分钟) 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几种常见题型及方法
1.已知两角一边解三角形 2.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对角解三角形 3.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对角解三角形时,解的个数的判断
五、当堂检测(12分钟)
1.在△ABC 中,若 3a=2bsin A,则 B=( )
π
π
A.3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课件-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c=2,C=30°,那么此三角形 B.有两解 D.解的个数不确定
C 解析 由正弦定理和已知条件,得s4in 3B=sin230°, ∴sin B= 3>1,
∴此三角形无解.故选C.
高中数学 必修第二册 RJ·A
5.在△ABC中,a=5,b=5 3,A=30°,则B=____6_0_°或__1_2_0_°_.
二 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
例 2 在△ABC 中,已知 c= 6,A=45°,a=2,解三角形.
解
∵sina A=sinc C,∴sin C=csian A=
6sin 2
45°=
23,
∵0°<C<180°,∴C=60°或C=120°.
当 C=60°时,B=75°,b=cssiinnCB= s6isnin607°5°= 3+1; 当 C=120°时,B=15°,b=cssiinnCB= s6insi1n2105°°= 3-1. ∴b= 3+1,B=75°,C=60°或 b= 3-1,B=15°,C=120°.
高中数学 必修第二册 RJ·A
反思感悟
(1)正弦定理实际上是三个等式:
a =b ,b = c ,a = c sin A sin B sin B sin C sin A sin C
,每个等式涉及四个元素,所以只要知道其中的三个就可以求另外一个.
(2)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所以已知两角一定可以求出第三个角.
知识点 正弦定理
条件
结论
文字叙述
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a=b=c sin A sin B sin C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正弦 的比相等
人教高中数学必修二A版《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平面向量及其应用说课复习(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举例)
在同一铅垂平面内,视线在水平线下方 俯角
时与水平线的夹角
图示
栏目 导引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名称
定义
图示
南偏西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个人简历:课件/j ia nli/
课件
课件
手抄报:课件/shouchaobao/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从指定方向线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个人简历:课件/j ia nli/
课件
课件
手抄报:课件/shouchaobao/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BC =
AC·sisnin∠∠BBAC=60sisnin4350°°=30 2(m).
答案:30 2
栏目 导引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课件
课件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
AB2=3+
6+ 2
22-2×
3×
6+ 2
2×cos 75°=5,
所以 AB= 5 km.
栏目 导引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2.如图,若小河两岸平行,为了知道河对岸两棵树 C,D(CD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个人简历:课件/j ia nli/
课件
课件
与河岸平行)之间的距离,选取岸边两点 A,B(AB 与河岸平行), 手抄报:课件/shouchaobao/
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6.4.3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第2课时正弦定理
j ( AC CB) j AB
.
由分配律得 j AC j CB j AB ,
即 | j AC | cos | j || CB | cos C
2
2
| j || AB | cos A ,
2
也即 a sin C c sin A
A. 1: 2 : 3
B. 1: 2 : 3
C. 1: 3 : 2
D. 1: 2 : 3
答案:C
解析:由
A : B : C 1: 2 : 3 及 A B C π ,得
A 30, B 60, C 90 ,再由正弦定理
得 a : b : c 1: 3 : 2 .故选C.
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基本应用.
视察下列黄山,泰山,淮河等图片,
发现问题:如何能实现不登山而知山高,不过河而知河宽?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某人站在河岸边B位置,发
现对岸处有一个宣传板A,如何能求出A,B两点间
的距离?(备用工具:测角仪和皮尺).
.
探究一:正弦定理的推导
回顾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如图:在 Rt ABC 中,
a
c
b
c
C 90,则 sin A ,sin B ,sin C 1
则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c上述关系式是否成立?
在锐角三角形中,
如上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过点A作与 AC 垂直的单位向
量 j ,则 j 与AB 的夹角为 C ,因为 AC CB AB ,所以,
a
《平面向量的应用》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PPT教学课件 (第二课时正弦定理)
必修第二册·人教数学A版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同理,过点 C 作与C→B垂直的单位向量 m,可得sinc C=sinb B. 因此sina A=sinb B=sinc C. 在钝角三角形中的这个边角关系也成立.
必修第二册·人教数学A版
知识梳理 正弦定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必修第二册·人教数学A版
法二:由sina A=cobs B=cocs C 得sina A=cobs B=cocs C,① 把 a=2Rsin A,b=2Rsin B,c=2Rsin C 代入①, 得 2R=2Rtan B=2Rtan C, ∴tan B=tan C=1, 又 0°<B<180°,0°<C<180°, ∴B=C=45°,A=90°,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必修第二册·人教数学A版
课前 • 自主探究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课堂 • 互动探究
课后 • 素养培优
课时 • 跟踪训练
必修第二册·人教数学A版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教材提炼] 知识点一 正弦定理 预习教材,思考问题 (1)在△ABC 中,若 A=30°,B=45°,AC=4,你还能直接运用余弦定理求出边 BC 吗?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2.在△ABC 中,A=45°,B=30°,a=10,则 b=( )
A.5 2
B.10 2
C.10 6
D.5 6
解析:由正弦定理sina A=sinb B得 b=assiinnAB=10s×insi4n5°30°=5 2.
答案:A
必修第二册·人教数学A版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3.在△ABC 中,若 A=30°,a=2,b=2 3,则此三角形解的个数为( )
6.4.3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课件)高一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cos B
3 ,所以B 30,因此C 105
2ac
4( 3 1)
2
3. 在△ABC中,已知b 5, c 2, 锐角A满足 sin A 231 ,求C(精确到1) 20
因为sin A 231 , 且A为锐角,所以cos A= 1 sin2 A 13 ,
20
20
由余弦定理, 得a2 b2 c2 2bc cos A 16, 所以a 4;
而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一般地, 三角形的三个角A, B, C和它们的对边a, b, c b
c
叫做三角形的元素. 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
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
C
a
B
环节五:课堂练习,巩固运用
例5 在△ABC中,已知b 60 cm, c 34 cm, A 41, 解这个三角形 (角度精确到1, 边长精确到1 cm).
余弦定理(law of cosines)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
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即
a2 b2 c2 2bc cos A
你能用其他方法
b2 a2 c2 2ac cosB
证明余弦定理吗?
c2 a2 b2 2abcosC
问题: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三角形的哪类问题?
所以cos C a2 b2 c2 37 ,利用计算器可得C 22
2ab
40
所以C 180 ( A B) 180 (41 106) 33
例6 在△ABC中, a 7, b 8, 锐角C满足 sin C 3 3 , 求B(精确到1). 14
分析:由条件可求cosC, 再利用余弦定理及其推论可求出B的值.
因为sin C 3 3 , 且C为锐角,所以cos C 1 sin2 C 1 ( 3 3 )2 13 ,
人教A版数学必修第二册第六章《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
1 / 3人教A 版数学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同步讲义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知识点总结1. 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零向量:长度为的向量.单位向量:长度等于个单位的向量.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2. 向量加法运算: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首尾相连.⑵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⑶三角形不等式:.⑷运算性质:①交换律:;②结合律:;③.⑸坐标运算:设,,则.3. 向量减法运算: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连终点,方向指向被减向量.⑵坐标运算:设,,则.设、两点的坐标分别为,,则.4. 向量数乘运算:⑴实数与向量的积是一个向量的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①;②当时,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同;当时,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反;当时,.⑵运算律:①;②;③.⑶坐标运算:设,则.5. 向量共线定理:向量与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使.01a b a b a b -≤+≤+a b b a +=+ ()()a b c a b c ++=++ 00a a a +=+=()11,a x y =()22,b x y = ()1212,a b x x y y +=++ ()11,a x y =()22,b x y = ()1212,a b x x y y -=-- A B ()11,x y ()22,x y ()1212,x x y y AB =--λa a λa a λλ=0λ>a λ a 0λ<a λ a 0λ=0a λ=()()a a λμλμ= ()a a a λμλμ+=+()a b a b λλλ+=+ (),a x y = ()(),,a x y x y λλλλ==()0a a ≠ b λb a λ=2 / 3设,,其中,则当且仅当时,向量、共线.6.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使.(不共线的向量、作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7. (选讲)分点坐标公式:设点是线段上的一点,、的坐标分别是,,当时,点的坐标是.8.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⑴.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为.⑵性质:设和都是非零向量,则①.②当与同向时,;当与反向时,;或.③.⑶运算律:①;②;③.⑷坐标运算:设两个非零向量,,则.若,则,或设,,则.设、都是非零向量,,,是与的夹角,则.9. 正弦定理:在中,、、分别为角、、的对边,为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10. 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1),,;(2),,;(3);(4).11. 三角形面积公式:.12. 余弦定理:在中,有,,()11,a x y = ()22,b x y = 0b ≠ 12210x y x y -=a ()0b b ≠1e 2e a1λ2λ1122a e e λλ=+1e 2e P 12P P 1P 2P ()11,x y ()22,x y 12λP P =PPP 1212,11x x y y λλλλ++⎛⎫⎪++⎝⎭()cos 0,0,0180a b a b a b θθ⋅=≠≠≤≤0a b 0a b a b ⊥⇔⋅= a b a b a b ⋅= a ba b a b ⋅=- 22a a a a ⋅== a = a b a b ⋅≤a b b a ⋅=⋅()()()a b a b a b λλλ⋅=⋅=⋅ ()a b c a c b c +⋅=⋅+⋅ ()11,a x y =()22,b x y = 1212a b x x y y ⋅=+ (),a x y = 222a x y =+ a =()11,a x y =()22,b x y = 12120a b x x y y ⊥⇔+= a b()11,a x y = ()22,b x y = θa b cos a ba b θ⋅==C ∆AB a b c A B C R C ∆AB 2sin sin sin a b c R C===A B 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 C R=::sin :sin :sin a b c C =A B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C C++===A +B +A B 111sin sin sin 222C S bc ab C ac ∆AB =A ==B C ∆AB 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3 / 3.13. 余弦定理的推论:,,.14. 设、、是的角、、的对边,则:(1)①若,则;(2)若,则;(3)若,则2222cos c a b ab C =+-222cos 2b c a bc +-A =222cos 2a c b ac +-B =222cos 2a b c C ab+-=a b c C ∆AB A B C 222a b c +=90C =222a b c +>90C <222a b c +<90C >。
最新人教A版高一数学必修二课件:6.4.3平面向量的应用正弦定理
【解析】由题意得:sinb B=sinc C,
所以 sin B=bsicn C=
6× 3
3 2=
2 2.
因为 b<c,所以 B=45°.所以 A=180°-B-C=75°.
| 自学导引 |
| 课堂互动 |
| 素养达成 |
| 课后提能训练 |
数学 必修第二册 配人版A版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2)解:因为sina A=sinc C,
| 自学导引 |
| 课堂互动 |
| 素养达成 |
| 课后提能训练 |
数学 必修第二册 配人版A版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2.满足 B=60°,AC=12,BC=k 的△ABC 恰有一个,则 k 的取值
范围是
()
A.k=8 3
B.0<k≤12
C.k≥12
D.0<k≤12 或 k=8 3
【答案】D
| 自学导引 |
a (2)sin
A=sinb
B=sinc
C=sin
a+b+c A+sin B+sin
C=_____2_R_____;
(3)a=__2_R__si_n__A__,b=__2_R__si_n__B__,c=__2_R_s_in__C___;
a
b
c
(4)sin A=___2_R___,sin B=___2_R___,sin C=___2_R___.
数学 必修第二册 配人版A版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 课堂互动 |
| 自学导引 |
| 课堂互动 |
| 素养达成 |
| 课后提能训练 |
数学 必修第二册 配人版A版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课件】正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测量比萨斜塔的高度.
数学 准确作图 实际
模型
问题
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测量距离、高度、角度等
实际问题,解决这类问题,通常需要借助经纬仪以
及卷尺等测量角和距离的工具进行测量.
➢ 具体测量时,我们常常遇到“不能到达”的困难,这就需要设
计恰当的测量方案.下面我们通过几道例题来说明这种情况.
a
C
周练3第8题:D为三等分点
2
2
2
BA BC 2BA BC 4BD ,
即c 2 a 2 2ac cos120 4,
2
2
c a ac 4,
2
3( a c )
2
(a c) 4 3ac 4
4
( a c ) 2 16 , a c 4.
定理解决.
注意点
(1)选定或构造的三角形,要确定及确定在哪一个三角形中求解.
(2)当角边对应,且角的条件较多时,一般用正弦定理;
当角的条件较少,且角边不对应时,一般用余弦定理.
【应用2】测量高度问题
类型一:可到达高度BC
问题4 如图,设计一种测量方法,测量旗杆的高度.
C
解:如图,在△ABC中,测得
5 2
9
a c
a c
a c
(当且仅当c 2a 3时等号成立)
解三角形中的角平分线问题
[变式]△ABC中, ABC 120, AC边上的中线为BD 1,
则a c的最大值为_________. 切入点:构造关于a,c的定值式
考查:基本不等式
B
c
A
bD
6.4.3.1余弦定理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课中探究
探究点三 利用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例3(1) 在△ ABC中,c2 = bccos A + accos B + abcos C,则此三
角形必是(
)
√ A.等边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解析] 由c2 = bccos A + accos B + abcos C,
课中探究
[素养小结]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一个角解三角形的方法 (1)先利用余弦定理求出第三边,其余的角利用余弦定理的推论求出. (2)用余弦定理的推论求角时,首先求出的是这个角的余弦值,然后 根据余弦函数在(0, π)上单调递减,可得余弦值对应的角是唯一的.
课中探究
探究点二 已知三边解三角形
例2(1) 在△ 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
(1)利用余弦定理,可解决已知三角形三边求角的问题.( √ )
[解析] 结合余弦定理及三角函数知识可知正确.
(2)在△ ABC中,已知a = 2,b = 3,c = 5,则sin A = 35.( × )
[解析]
cos A = b2+c2−a2 = 9+5−4 =
2bc
2×3× 5
35,∵ 0∘ < A < 180∘
a2 = b2 + c2 − 2bccos A, b2 =__c2__+__a_2_−__2_c_a_c_o_s_B__, c2 =_a_2__+__b_2_−__2_a_b_c_o_s__C_
课前预习
余弦 定理
推论
常见 变形
cos A = b2+c2−a2,
2bc
cos B = c2+a2−b2,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 平面向量的应用
同理,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运动,两臂的夹角越小越省力。
思考:1当为何值时,F1 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G
当 0时,F1 最小。F1 2 为最小值。
2 F1 能等于 G 吗?为什么?
F1 能等于G。若要使F1
G,只需cos
2
1 ,此时
2
2
1 ,即
2
2
3
知识探究(二):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
例4、如图6.4 6,一条河两岸平行,河的宽度d 500m, 一艘船从河岸边的A地出发,向河对岸航行。已知船的
人教必修二 第六章
6.4平面向量的应用
旧知导入 思考:你还记得平面向量学习了哪些知识吗? 1、平面向量的定义;
2、平面向量的加、减、数乘三种线性运算;
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4、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5、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坐标运算;
平面向量在解决数学和实际问题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 么,接下来我们将借助向量的运算探索三角形边长与角度的关 系,把解直角三角形问题拓展到解任意三角形问题。
2
这里,G 为定值。
知识探究(二):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
通过这个式子发现,当由0逐渐变大到时, 由0逐渐变大到 ,
2
2
c
os
2
的值由大逐渐变小,此时
F1
由小逐渐变大
反之,当 由逐渐变小到 0时, 由 逐渐变小到 0,cos 的值由小逐渐变大,
22
2
此时 F1由大逐渐变小。 这就是说,F1, F2之间的夹角越大越费力,夹角越小越省力。
所以AD 1 AB, AE 1 AC
从而DE
2 AE AD
1
2 AC
1
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二《6.4.3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完整课件(78页)
6.4.3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 (完整课件78页)
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2精品课件
第六章 |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6.4.3.1余弦定理
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2精品课件
第一课时 余弦定理
知识点 余弦定理 (一)教材梳理填空 1.余弦定理: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则有
(二)基本知能小试
1.判断正误:
(1)余弦定理揭示了任意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因此,它适用于任何三
角形.
(√ )
(2)在△ABC 中,若 a2>b2+c2,则△ABC 一定为钝角三角形
(√ )
(3)在△ABC 中,已知两边和其夹角时,△ABC 不唯一.
(× )
2.在△ABC 中,已知 B=120°,a=3,c=5,则 b 等于
【学透用活】 1.已知边 a,b 和角 C.
2.已知边 a,b 和角 A.
[典例 1] 在△ABC 中,
(1)若 a=2 3,c= 6+ 2,B=45°,求 b 及 A.
(2)若 A=120°,a=7,b+c=8,求 b,c.
[解] (1)由余弦定理,得 b2=a2+c2-2accos B=(2 3)2+( 6+ 2)2-
()
A.4
B. 15
C.3
D. 17
解析:cos C=-cos(A+B)=-13. 又由余弦定理得 c2=a2+b2-2abcos C
=9+4-2×3×2×-13=17,所以 c= 17.故选 D.
答案:D
2.若 b=3,c=3 3,B=30°,求角 A,C 和边 a. 解:由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 B, 得 32=a2+(3 3)2-2×3 3a×cos 30°, 即 a2-9a+18=0,所以 a=6 或 a=3. 当 a=6 时,由 cos A=b2+2cb2c-a2=322+×33×332-362=0,可得 A=90°,C =60°.当 a=3 时,同理得 A=30°,C=120°.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第6章 正弦定理
(5)在△ABC 中,若 A>B,则必有 sin A>sin B.
()
√ 提示:A>B⇔a>b⇔sin A>sin B.
(6)在△ABC
中, sin
a+b-c A+sin B-sin
C=sina
A.(
)
√ 提示:设sina A=sinb B=sinc C=2R, 则 a=2Rsin A,b=2Rsin B,c=2Rsin C,可知结论正确.
正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已知△ABC 的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请根据正 弦定理探究下列问题.
探究 1:若 3a=2bsin A,则 B 的大小是多少? 提示:由正弦定理,得 3sin A=2sin Bsin A.因为 sin A≠0,所 以 sin B= 23,则 B=π3或23π. 探究 2:若 2bcos B=acos C+ccos A,则 B 的大小是多少? 提示:由正弦定理得 2sin Bcos B=sin Acos C+sin C·cos A=sin(A +C)=sin B.因为 sin B≠0,所以 cos B=12,所以 B=π3.
【例 1】在△ABC 中,已知 b=40,c=20,C=60°,则此三角 形的解的情况是( )
A.有一解 B.有两解 C.无解 D.有解但解的个数不确定
C 解析:由正弦定理sinb B=sinc C,
得
sin
B=bsicn
C=40×20
3 2=
3>1.
所以角 B 不存在,即满足条件的三角形不存在.
解析:因为 sin B=12,且 B∈(0,π), 所以 B=π6或 B=56π.又 C=π6, 所以 B=π6,A=π-B-C=23π.
又 a= 3,由正弦定理得sina A=sinb B, 则 32π= b π,
第6章 6.4 6.4.3 第2课时 正弦定理-【新教材】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
释 疑 难
sin A=2aR,a=2Rsin A;sin B=2bR,b=2Rsin B;sin C=2cR,c=2Rsin
作 业
C.由这些变形形式,我们可以实现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转化. 返 首 页
·
24
·
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
境
堂
导
小
学
结
·
探 新
【例 3】
在△ABC 中,若 sin A=2sin Bcos C,且 sin2A=sin2B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6.4 平面向量的应用 6.4.3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
第2课时 正弦定理
2
·
情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课
境 导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 1.通过对正弦定理的推导及应用
堂 小
学
结
·
探 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 正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培养 提
新
素
知 及其证明.(难点)
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时 分
层
释
疑 思维的轨迹,可以提高我们的分析解题能力.
作 业
难
返 首 页
·
16
·
情 境
[跟进训练]
课 堂
导
小
学
探 新
1.如图,锐角△ABC 的外接圆 O 半径为 R,证明sina A=2R.
·
结
提 素
知
养
合
作
课
探
时
究
分
层
释
作
疑
业
难
返 首 页
·
17
·
[证明] 连接 BO 并延长,交外接圆于点 A′,连接 A′C,
高中数学6-4平面向量的应用6-4-3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第3课时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举例课件新人教A版
所以DC2+BC2=BD2,则∠C=90°,
所以D在C的北偏西30°方向,且D,C相距a km.
故选BC.
课堂检测•固双基
1.如图,为了测量障碍物两侧A、B之间的距离,给定下列四组数 据,测量时应该用的数据为( C )
A.α,a,b B.α,β,a C.a,b,γ D.α,β,b [解析] 由余弦定理,得|AB|= a2+b2-2abcos C.故选 C.
∠ ACB = (
3
)2
+
6+ 2
2
2
-
75°=5.∴AB=
5(km).
故 A、B 之间的距离为 5 km.
[归纳提升] 测量距离的基本类型及方案
A,B两点间不可通 A,B两点间可视,
类型
A,B两点都不可达
或不可视
但有一点不可达
图形
测得CD=a,∠BCD,
∠ BDC , ∠ ACD ,
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 sin
B∠CCAB=sinA1B20°,
所以 sin
∠CAB=BCsiAnB120°=1100×
3
2 3
=12,
所以∠CAB=30°,所以护航舰航行的方位角为 75°.
[归纳提升] 解决角度问题时的方法: 1.测量角度问题的关键是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画出表示实际问 题的图形,并在图形中标出有关的角和距离,再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 解三角形,最后将解得的结果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 2.在解三角形问题中,求某些角的度数时,最好用余弦定理求角.因 为余弦函数在(0,π)上是单调递减的,而正弦函数在(0,π)上不是单调函数, 一个正弦值可以对应两个角.但角在0,π2上时,用正、余弦定理皆可.
知识点 2 相关术语 (1)仰角和俯角 与目标视线在同一铅垂平面内的水平视线和目标视线的夹角,目标
正弦定理【新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
sin 2sin15 ° 6- 2
=
=
.
sin
sin45 °
2
综上可知:A=60°,C=75°,c=
A=120°,C=15°,c=
6- 2
.
2
6+ 2
或
2
探索点三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例 3】 在△ABC 中,若 sin A=2sin Bcos C,且
sin2A=sin2B+sin2C,试判断△ABC 的形状.
sin
=
解析:由正弦定理,可知 sin B=
因为 b<a,所以 B<A,所以
π π π
3 6 2
π
B= .
6
3 π
3sin 3 1
3
π
6
2
所以 C=π-A-B=π- - = .
3.同类练在△ABCπ中,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已知
2π
π
A= ,a=1,b= 3,则 B= 3 或 3 .
解:由正弦定理及已知条件,有
3
2
故 sin A= .
因为 a>b,所以 A>B.所以 A=60°或 120°.
当 A=60°时,C=180°-45°-60°=75°,
c=
sin 2sin75 ° 6+ 2
=
=
.
sin
sin45 °
2
当 A=120°时,C=180°-45°-120°=15°,
sin sin
由正弦定理
2+ 6
sin 8×sin75 ° 8× 4
c=
=
=
2
正弦定理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
所以 sin(B+C)=sin
Bcos
C+cos Bsin C=2sin Bcos C,
所以 a=2b·
,得 b=c,所以△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 sin(B-C)=0.
又-90°<B-C<90°,所以 B-C=0,
所以 B=C,所以△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针对训练] 已知在△ABC中,内角A,B所对的边分别是a和b,若acos B=bcos A,则
b
C
(1)当 ABC是锐角三角形时,结论是否还成立呢?
如图:作AB上的高是CD,根椐
三角形的定义,得到
CD a sin B, CD b sin A
所以 a sin B b sin A
得到
a
b
sin A sin B
b
c
同理,作AE BC .有
sin B sin C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2)若△ABC 的面积为 ,BC=2,C=60°,求边 AB 的长度.
解:(1)法一
B=105°,
解:(2)法一 因为
由 SA=30°,C=45°,所以
△ABC= AC·BCsin C= ,得 AC=2,
AB2=AC
2+BC2-2AC·BC·
由余弦定理得
由正弦定理得
=
,
2
由
=
°
°
,得 a=
=10×
=10 .
因为 sin B=sin 105°=sin 75°=sin(30°+45°)=sin 30°cos 45°+cos 30°sin 4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人教A 版(2019)必修二 第六章 6.4 平面向量的应用(正弦定理)一、单选题1.已知 △ABC 的三个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 ,且满足 acosB +bcosA =−√2ccosA ,则 A 等于( )A. π6 B. π4 C. π3 D. 3π42.若 △ABC 的面积为 √34(a 2+c 2−b 2) ,且 ∠C 为钝角, ca 的取值范围是( )A. (0,2)B. (0,√3)C. (√3,+∞)D. (2,+∞)3.设 △ABC 的内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 ,若 bcosC +ccosB =asinA ,则 △ABC 的形状为(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 4.已知 △ABC 的三个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 .向量 m ⃗⃗ =(a,b +c) , n ⃗ =(√3sinC +cosC,−1) ,若 m ⃗⃗ ⊥n ⃗ ,则 A = ( )A. π6 B. π3 C. 2π3 D. 5π65.已知 △ABC 中, a =2√3,b =2√2,B =π4 ,那么满足条件的 △ABC ( ) A. 有一个解 B. 有两个解 C. 不能确定 D. 无解 6.在 △ABC 中,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其中有两个解的是( ) A. a =8 , b =10 , A =45° B. a =60 , b =81 , B =60° C. a =7 , b =5 , A =80° D. a =14 , b =20 , A =45°7.已知 ΔABC 的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 ,若 A =60°,a =√3 ,则 b+csinB+sinC 等于( ) A. 12 B. √3 C. √32D. 28.在 △ABC 中, B =45°,c =2√2,b =4 ,那么 A = ( )A. 15°B. 75°C. 15° 或 75°D. 105°9.设 △ABC 的内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 ,且 3acosC =4csinA ,已知 △ABC 的面积为9, b =5 ,则 a 的值为( )A. 6B. 7C. 8D. 910.在 △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 a =1 , A =π6 , sinB =14 ,则 b = ( ) A. √36B. 12 C. 2 D. 2√311.在 △ABC 中, a =3 , b =2√6 , ∠B =2∠A ,则 sinA 的值为( ) A. √34B. √33C. √32D. 1二、多选题12.在Δ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a+b):(a+c):(b+c)=9:10:11,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sinA:sinB:sinC=4:5:6B. ΔABC是钝角三角形C. ΔABC的最大内角是最小内角的2倍D. 若c=6,则ΔABC外接圆半径为8√7713.已知△ABC中,AB=1,AC=4,BC=√13,D在BC上,AD为∠BAC的角平分线,E为AC中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BE=√3B. △ABC的面积为√13D. P在△ABE的外接圆上,则PB+2PE的最大值为2√7C. AD=4√3514.根据下列情况,判断三角形解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A. a=8,b=16,A=30∘,有两解B. b=18,c=20,B=60∘,有两解C. a=5,c=2,A=90∘,无解D. a=30,b=25,A=150∘,有一解三、填空题15.已知ΔABC中,a=1,b=√2,B=45°,则角A等于________.16.在△ABC中,∠ACB=90°,BC=√2AC=2,点M在BC上,且sin∠BAM=1,则3sin∠BMA=________,AM=________.17.在锐角ΔABC中,BC=1,B=2A,则AC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18.设△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且3a⋅cosC=2c⋅cosA+b,则tan(A−C)的最大值为________.四、解答题19.△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为锐角,sinB−cosC=c2−a2.2ab(1)求A;c,且BC边上的高为2√3,求△ABC的面积.(2)若b=√3420.已知在△ABC中,A=π,a=13,c=15.3(1)求sinC;(2)若△ABC是钝角三角形,求△ABC的面积.21.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满足csinC+bsinB−asinA=2√3asinBsinC.(1)求角A的大小;−C)=ccosB,且b=4,求△ABC的面积.(2)若bcos(π222.在① bcosA−c=0,② acosB=bcosA,③ acosC+b=0这三个条件中选择符合题意的一个条件,补充在下面的问题中,并求解.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b=√2,c=4,满足______.(1)请写出你的选择,并求出角A的值;(2)在(1)的结论下,已知点 D 在线段 BC 上,且 ∠ADB =3π4,求 CD 长.答案部分一、单选题1. D2. D3. B4. B5. B6. A7. D8. D9. A 10. B 11. B 二、多选题12. A,C,D 13. A,C,D 14. B,D 三、填空题15. 30° 16. √63;√3 17. (√2,√3) 18. √612四、解答题19. (1)解:由 sinB −cosC =c 2−a 22ab得 2absinB −2abcosC =c 2−a 2 ,由余弦定理得 2absinB +c 2−a 2−b 2=c 2−a 2 ,所以 2asinB =b , 由正弦定理得 2sinAsinB =sinB , B 是三角形内角, sinB ≠0 , 所以 sinA =12 ,又A 为锐角,所以 A =π6 (2)解:由(1) a 2=b 2+c 2−2bccosA =316c 2+c 2−2×√34c ⋅c ⋅cos π6=716c 2 , a =√74c ,所以 S △ABC =12bcsinA =12a ×2√3 ,即 12×√34c 2×12=12×√74c ×2√3 , c =4√7 ,b =√34c =√21 ,S △ABC =12bcsinA =12×√21×4√7×12=7√3 20.(1)解:在 △ABC 中,根据正弦定理得 AB sinC =BC sinA ,则 15sinC =13sinA , 所以 sinC =15×√3213=15√326(2)解:因为 a 2=b 2+c 2−2bccosA , 所以 132=b 2+152−2×b ×15×12 . 解得 b =8 或 b =7 . 当 b =7 时, cosC =72+132−1522×7×13<0所以 C 为钝角,所以△ ABC 的面积 S =12bcsinA =1054√3当 b =8 时, cosC =82+132−1522×8×13>0 .此时 C 为锐角,不满足题意所以△ABC的面积1054√321. (1)解:由正弦定理及已知得sin2C+sin2B−sin2A=2√3sinAsinBsinC,所以c2+b2−a2=2√3bcsinA.所以cosA=c2+b2−a22bc=√3sinA,则tanA=√33,因为A∈(0,π),所以A=π6(2)解:由bcos(π2−C)=ccosB可知,sinBsinC=sinCcosB,因为C∈(0,π),所以sinB=cosB,则tanB=1,所以B=π4,所以C=π−π4−π6=7π12.又由bsinB =asinA,所以4sinπ4=asinπ6,解得a=2√2,所以S△ABC=12absinC=12×2√2×4sin7π12=4√2sin5π12=4√2sin(π6+π4)=4√2×(sinπ6cosπ4+cosπ6sinπ4)=4√2×√6+√24=2√3+222. (1)解:若选择条件①,得cosA=cb=2√2>1,不符合题意:若选择条件②,由余弦定理知a⋅a2+c2−b22ac =b⋅b2+c2−a22bc,化简得a=b,所以a+b=2√2<4,不符合题意:若选择条件③,由余弦定理得a⋅a2+b2−c22ab+b=0,所以a2+3b2−c2=0,所以a2=c2−3b2=16−6=10,所以cosA=b2+c2−a22bc =2×√2×4=√22,因为A∈(0,π),所以A=π4(2)解:由(1)知cosC=b2+a2−c22ab =2×√2×√10=−√55,因为C∈(0,π),所以sinC=√1−cos2C=2√55.所以sin∠CAD=sin(3π4−C)=sin3π4cosC−cos3π4sinC=√1010.在△ACD中,因为ACsin∠ADC=CDsin∠CAD,所以CD=AC⋅sin∠CADsin∠ADC =√2×√1010√2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