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传统家支观念概述
彝族风俗
彝族的忌讳彝族群众最恨别人叫他们“老彝胞”和“蛮子”,他们认为这种称呼是对他们的最大污辱。
到彝族群众家里作客,要坐在锅庄 (即火塘)的上方或右方,不能坐在堆放东西和睡觉的下方和左方。
忌用脚踏在锅庄上,更不准从锅庄上和堆放的柴上跳过。
彝族对待客人、一般都用酒肉盛情款待。
他们给你东西吃,你必须吃,即使不会喝酒也要少喝一点,表示谢意。
不然,就认为你看不起他们。
彝家给你吃的东西,只准在那里吃,不准带走。
否则,就会说你对人不讲义气。
忌戏耍动头;众人面前说脏话;彝族家有病人时忌说死伤之类的话;忌说“杀年猪”,而要说“抓年猪”或“拿年猪”;忌对婴儿用“胖”、“漂亮”、“重”之类的赞词;忌夜间吹哨;忌拿灵长动物(熊、狗、猴、猫等)肉进屋,也忌食其肉;不论男女,忌跨火塘;禁妇女跨越男人;忌婚丧嫁娶日宰杀山羊;忌以苦蒿杆做筷子及打人;忌从客位方烧荞粑;火烧荞麦粑从炎塘里拿出时,忌马上翻动及用棍棒穿通;禁食马、骡、狗、猴、乌鸦、蛇、蛙肉;忌作客不留肉;忌将饭端给主人;忌把锄头和斧子放在一起;忌在屋内将锄或斧子扛于肩上;有孕之妇忌给新娘梳头,也忌给新娘缝嫁装“天菩萨”又称“指天刺”。
是指彝族男子头顶上的头发编成的小辫。
习俗认为这是本人尊严的象征。
内藏“天神”,主宰着本吉凶祸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故他人不得随意触摸,如被人触摸了“天菩萨”。
本人会以为是件倒霉的事,是凶祸的征兆, 要与之相搏斗。
犯忌者也会认为是自己输了理。
如果双方是同等级的,要主动打酒赔礼。
如果犯忌者身份低下,轻则杀猪、羊宰牛,大办酒席赔礼请罪;重则还会被断臂,甚至被处死其是妇女,更不能乱摸男子的“天菩萨”。
如果妇女触摸了“天菩萨”,那是对“天菩萨”的亵渎和触犯,将对男子终生不利。
除了女士杀鸡买酒当众赔礼道歉外,“天菩萨”还必须剃掉。
否则死后不得升天。
彝族男子即使是仇敌相互械斗时,双方也严禁触动对方的“天菩萨”。
否则,也要砍去犯忌者的手臂。
宗教信仰①彝族是个崇火的民族,认为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温暖、熟食、摆脱了野兽的攻击等。
凉山彝族传统家支观念概述
凉山彝族传统家支观念概述凉山在1956年民主改革前被外人称作独立的“倮倮王国”,仍然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但未形成统一政权,家支是凉山彝族社会的基本政治单位,是其社会的支架,家支由原始氏族演变而来,是凉山彝族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的家族联合体,带有原始氏族社会的若干痕迹。
同一父系祖先的后代、互不通婚的集团就是家,家之下一般每经过6、7代后又分家形成大大小小的许多分支,称之为支。
家支就是家和支的统称,是由血缘集团的家、支、房、户构成父系血缘体系,在组织结构上十分类似于我国奴隶制社会没有天子的宗法制宗族制度。
民主改革前,整个凉山由近百个黑彝家支分割统治,黑彝家支是占统治地位的家支,有固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势力范围,各自为政,互不隶属。
每一个黑彝家支都有1-2个较大的白彝家支作为支柱。
在生存的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家支人口的多寡是决定其家支势力强弱的重要因素。
凉山彝族家支带有原始氏族社会的若干痕迹。
在同一家支,保留着某些对氏族成员一视同仁的朴素的平等观念和民主权利。
每个家支都有数目不等的头人,如在遇到重大事情时,由家支头人召集家支会议集体协商决定,在家支会议上,家支成员都有发言权。
家支问题是凉山彝族社会的重大核心问题,其源远流长,盘根错节,牵涉面广。
家支在彝族社会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功能,对内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家支成员的安全、处理各项事务、团结互助、扶危救困、教育成员,对外则以家支的名义实现征服、御敌或者联姻、结盟。
除此之外,家支还作为一种观念和意识而存在,具有培养社会角色、凝聚家支力量和传承彝族文化的功能,是一种集体经济、政治、军事、教育以及社会救助等功能为一体的社会组织。
由于家支在彝族社会中特殊的地位和功能,凉山彝族对家支是极度依赖的,如彝谚所云:猴靠树林活,人赖家支存。
无论是在奴隶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时期,家支对凉山彝族的社会进步、民族发展、经济繁荣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乡镇行政管理的影响巨大!一、凉山彝族的家支观念对乡镇行政管理的消极影响。
彝族的家庭制度
彝族的家庭制度彝族的家庭制度2009-10-18 18:43:06 作者:56china 来源:浏览次数:254 网友评论 0 条(一)父系制个体家庭彝族家庭构成一般是双亲子女两代家庭,即其成员为父母和未成年或成年未婚的子女。
按照婆媳不能同住、三代不能同堂的习惯,儿女结婚之后,除幼子以外,都必须与父母分居,另营建房舍自立门户,自耕田地,自谋生活,建立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只有幼子家庭为祖孙三代家庭。
在父权制的个体家庭中,家主是父亲。
彝谚即云:“大事由父,小事由母”。
作为母系制的残余,母亲在家庭中也有一定地位。
(二)家谱这是彝族家支民俗发展中一种记忆家支世系的口传谱牒,构成方式主要是连子父名。
即子名联结在父名之后,如凉山彝族的一道谱系:阿则伊勒——伊勒本兹——本兹黑也——黑也尔子——尔子毕克——毕克杰耶——杰耶卜日——卜日石毕——石毕吉赫——吉赫俄普——俄普别沙……。
作为家支构成分子的家庭,不论是诺合家庭还是曲诺家庭都十分重视自己的家谱。
因此,家谱既是一个家支的谱系,又是个体家庭的宗谱。
若从远祖古候、曲涅算起,直至1949年凉山各诺合家支,大都已有50代左右。
尽管代数如此之长,但诺合男子却都能从古候或曲涅直至本人的数十代家谱一气背出。
有的不仅能熟背单传的家谱,而且也能熟记家支的分支谱系,一气能说出数百个人的名字。
家支成员到陌生处或遇到陌生人,证明其身份的,主要就是看他能否背诵家支谱系;而在某些节庆、集会场合,哪个人把家支谱系和祖先业绩讲得流畅、系统,他就会以聪明才智而博得人们的尊敬。
由此可知,作为父系血缘纽带联结起来的父子联名谱系,在彝族的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三)家庭教育彝族家庭的习惯是父母对子女有教育的义务。
尽管从内容和形式上看,家庭子女的教育比较单纯和朴素,但彝族都非常重视家庭教育。
作为贵族阶层的兹莫、诺合都十分重视对儿子的教育。
虽然没有学校、私塾之类的教学机构,但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传统教育方式,其基本内容就是背诵家支祖先的谱系,熟记祖先历史和业绩,以承继家支事业。
彝族“家支文化”与传统养老机制的现代价值
彝族“家支文化”与传统养老机制的现代价值本文通过对凉山彝族地区“彝族家支文化”与养老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认为,凉山彝族的“家支文化”系统仍然对彝族农村传统养老机制的维系有着不可替代的现代价值。
“家支”文化在彝族传统养老的现代价值: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看,“家支”文化在传统养老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即一是整合功能,二是导向功能。
但也存在局限性,一是增加“家支”成员家庭的经济负担,造成资源浪费;二是降低幼子家庭的责任感;三是降低老人幸福生活指数。
因此,相关政府应在尊重民族传统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应支持凉山彝族地区以传统“家支”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并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倡导社会养老、发展养老保险等形式,最终真正保障老年人的“老有所养”。
标签:彝族;传统养老;家支文化;现代价值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位于四川西南部的川滇交界处。
据“六普”数据统计,凉山州常住人口为453.28万人,同“五普”查数据相比,十年共增加45.11万人,增长11.6%。
凉山州彝族人口占比49.13%,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7.1%。
根据老龄化标准,凉山州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在全国呼吁强化“社会化养老”的大背景下,凉山彝族农村养老现状仍然呈现自己独有的“传统”特色。
一、凉山州彝族农村养老现状Y县位于凉山北部,总人口为23.45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3.9万,占总人口的13%左右。
其中,70岁至79岁的人口数量为1.17万;农村老龄人口为1.02万;80至89岁老人为4820人,其中城镇为555人,农村为4265人;90岁以上,70多人;100岁以上少于10人。
按照国际老龄化的标准,Y县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L村是A县纯彝族村中老年人最多的一个行政村,L村下辖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1311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08人。
老年人占到全村总人口比重约为12.14%,L村已处于老年社会的边缘地带。
因其具有代表性,笔者以Y县L村作为调查对象,走访了L村1组和3组,对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做了个案深入访谈形式的实地调研。
论凉山彝族“家支”制度文化
1 9 4 1 人 民 论 坛
责编/ 边文锋
支依赖而自觉维护家支制度外, 家支成 员之 间地位平等, 享有 加 。 在 械 斗 中, 若本 家 支 成 员被 俘 , 家 支 全体 人 员都 摊 派 筹 款 共 同权利和义务。 同时, 家 支还 依靠习俗惯例来 限制家支成员 设 法 赎 回 。 若对 方人 员伤 亡 , 需要 赔 偿 命 金 时 , 也 要让 全 家 支
社区主要运作机制 。 不管在彝族婚礼、 葬礼和宗教仪式等公共 为准 则 的彝 族 社会 组 织 形式 。
空间中, 在农村选举和社会冲突中都表现出强大的社会运作力 量。 彝族 有一句谚 语:“ 马的力量在腰上 , 彝人 的力量在 家支
上; 少不得 的 是牛 羊 , 缺 不得 的是粮 食 , 离不 开 的是 家 支 。 ”
史教育, 熟记家谱, 不管 走到哪里 , 只要能准确说出自己的家 谱, 证明自己所属家支 , 遇 到本 家支人员, 就会 得到他们意;“ 此威” 是按男性为代数相传 的同血 待和帮助 。 家支一般存在于黑彝 ( 诺伙 ) 和 白彝 ( 曲诺) 两等 脉人 员群体, 也可 以是世系 氏族群体 , 同时有本家支的传统历 级 , 因这两个等级居住时间长, 累计的辈数多, 形成了家支谱
的来源 , 也 就 是追 述人 类 世 代 的起 源 , 每 个 家 族在 追述 自己的 名) 在彝族地 区具有重要作用, 是家支制度文化形成 的根源。
世系时, 最初一代 都与天或天神有关。 比如彝族的共祖笃穆 就 彝族地 区素有 “ 懂得家谱, 走遍天下” 之说。 可以说 , 谱系文化 是娶了天神的女儿来传宗 接代。“ 玛 自屋涅 ” 是指 以父系氏族 是彝族历史文化 的线索和链条, 它用 “ 代” 来讲述历史文化空
凉山彝族家支文化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
凉山彝族家支文化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
辛勇;谢桥
【期刊名称】《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38)9
【摘要】家支是彝族社会的基本组织结构,每一个有血族关系的社会成员都由家支谱系串于一根根无形的链条上,层层相依,构成庞大的树形血统。
在凉山州,家支文化世代沿袭,厚植于个体,家庭与族群,历久弥坚,成为当地彝族传统文化的内核。
而今,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发展,家支文化被赋予新的精神内涵。
在共筑中国梦的时代号召下,应深挖家支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区域社会发展,铸牢凉山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总页数】6页(P8-13)
【作者】辛勇;谢桥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5
【相关文献】
1.小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与家支档案的关系研究
2.试析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中的和谐教育内涵
3.民主改革前凉山彝族社会的价值取向*--以彝族家支头人和家支战争为例
4.多元文化背景下凉山彝族家支文化的嬗变与重构
5.彝族“家支文化”与传统养老机制的现代价值——以凉山州Y县L村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彝族支格阿鲁文化中的道德观念概述
彝族支格阿鲁文化中的道德观念概述彝族支格阿鲁文化是云南省彝族地区的一种传统文化,它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支格阿鲁是彝语中的神,也是彝族人民信仰的主要对象。
支格阿鲁文化是彝族人民长期生产和生活的结果,它蕴含着彝族人民的智慧和道德观念。
本文将从彝族支格阿鲁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出发,对其进行概述。
一、支格阿鲁文化中的道德观念1. 尊重自然彝族人民崇尚自然,认为自然是神圣的。
他们相信自然界的万物都有灵性,都是有生命的。
因此,他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爱护自然。
他们不会随意砍伐树木、捕杀动物,而是尽可能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
2. 尊重长辈彝族人民有着深厚的家族观念,他们尊重长辈、孝敬父母。
他们认为长辈是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族的精神领袖。
因此,他们会听从长辈的意见、遵循长辈的规矩,尽可能地为长辈分担家庭责任。
3. 重视社会责任彝族人民注重社会责任,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
他们认为社会责任是每个人的义务,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因此,他们会尽可能地为社会服务、为他人着想,尽力做到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4. 崇尚勤劳彝族人民崇尚勤劳,认为勤劳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他们认为勤劳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对自己和社会的贡献。
因此,他们会努力工作、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5. 尊重他人彝族人民尊重他人,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被平等对待。
他们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不应该有种族、地域、宗教等差别。
因此,他们会尽可能地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二、支格阿鲁文化中的道德教育1. 家庭教育彝族人民注重家庭教育,认为家庭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
他们会从小开始教育孩子尊重长辈、爱护家庭、关心他人、勤劳努力等道德观念。
他们会通过言传身教、故事传统等方式,让孩子们深刻理解道德观念的意义。
2. 社区教育彝族人民注重社区教育,认为社区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
他们会在社区中开展各种活动,让社区居民共同体验道德观念的实践。
论凉山彝族家支制度文化的意义及影响
论凉山彝族家支制度文化的意义及影响作者:那书琦来源:《速读·中旬》2015年第03期摘要:家支在彝语称为“措加”或“措西”。
它是内部严禁通婚,并以血缘关系作为纽带联结起来的父系血缘集团。
家支制度是凉山彝族社会所特有的社会组织模式,它反映了彝族文化的价值、精神和理念。
家支制度不仅在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对现代凉山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凉山彝族;家支制度;特征;影响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创造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家支即家族支系,家支的概念与汉族的宗族概念相似,都是以父系为中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合而成的社会集团,用父子连名的办法来保持血缘关系。
延续若干代以后形成一条家支链,凡是本家支成员都可以从这链条上找出自己的名字。
家支成员严格遵守家支组织、制度。
参与家支行列的条件必须是本民族同一祖先、同姓氏的人,必须知道自己、父亲、祖父姓名、籍贯及居住村落,否则家支拒绝承认。
一、彝族家支制度文化的特征马克思认为血缘家族是一个“社会组织形式”,它既是一个生产单位,也是一个婚姻集团。
凉山所谓“家支”的“家”,这个“家”非指个体家庭,而是由父系大家族发展下去所形成的一个又一个近亲家族群。
但是彝族的家支不是一个生产单位,也不是一个婚姻集团,而是一个宗族组织,家支的标志是同“宗”,通常的表现为一个姓氏,如黑彝阿侯家、恩扎家、果基家、金曲家和白彝阿枯家和沙马家等。
家支在彝语中是指“同祖先的后代”。
家支是原始氏族组织在奴隶制下的蜕变,形式上还保留了许多氏族的特点,他们在地域、经济、社会和思想意识等方面,都保持着一定程度和某种形式的统一性。
(一)父子连名谱系彝族家支都有以共同祖先开始而世代相连的父子连名的谱系。
在彝族的血缘关系中,有两种成员,一种是同属于一个父系血缘集团的社会成员,另一个是非父系血缘集团但有姻亲关系的社会成员。
同一个家支必然同属一个姓氏,一般情况是以共同的男性祖先的名字或所从事的职业及某个曾居住过的地名形成家支的姓氏。
凉山彝族家支及其对凉山政治社会的影响
凉山彝族家支及其对凉山政治社会的影响凉山彝族家支及其对凉山政治社会的影响摘要家支是凉山彝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凉山彝族的生产生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因此,家支制度对凉山政治社会也有着重大的影响。
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家支不断演进适应着社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家支的某些传统功能已消失,但其还保留着大部分的功能,并衍生出新的功能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家支以其独有的特性,深刻的影响着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通过对社会资本的重新构建、家支之间的联系影响着凉山的政治生态,形成凉山彝族社会特有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经验。
家支对于彝区政治社会的影响是由家支的特性所决定的,彝族人民按照习惯法的要求服从于家支权威,依赖于家支。
就如彝族谚语说的“缺不了的是粮食,离不开的是家支”。
家支在现代社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对现今社会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又是怎样影响着彝区的政治生态?这是本文要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凉山彝族;家支;政治社会;影响目录前言 (1)正文 (1)(一)彝族家支简介 (1)1.彝族家支的起源与发展 (1)2. 彝族家支的特性 (2)3. 家支的现代发展 (3)(二)彝族家支制度对凉山社会的影响 (4)1. 家支制度对个人的行为规范起着约束作用 (4)2. 家支制度对家支成员经济支持的作用 (4)3. 家支具有一定的调节社会资源分配的作用 (5)4. 家支对彝区经济发展起一定的积极作用 (5)(三)彝族家支对凉山政治生活的影响 (5)(四)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8)前言彝族作为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的大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主要集中在我国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西南大地上。
尤其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口最多。
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凉山州全州户籍人口4798037人,其中彝族人口为2226755人,占全州人口的49.13%。
1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凉山彝族是现今将彝族传统文化保留最为完整的彝族群体,而彝族的家支文化既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凉山彝族的家支制度
论凉山彝族的家支制度恩格斯在‘家庭㊁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下文简称 起源 )一书中说:该书 由于篇幅的原因,我们不能详细研究今天仍然在各种不同的蒙昧民族和野蛮民族中间以或多或少纯粹的形式存在的氏族制度,或者亚洲的文化民族的古代历史上的氏族制度的痕迹了 ①㊂ 起源 问世之后,许多民族学家响应恩格斯的号召,继承他的未竟之业,以大量的论著研究了当今世界各种不同民族中尚保存的氏族制度㊂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数以千计的民族学工作者,全面调查我国少数民族的现状和历史㊂他们以大量的材料介绍过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前一直保存的氏族组织和氏族制度㊂其中,川㊁滇大小凉山彝族的家支,在科学上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㊂如果说北美易洛魁人的血族团体,使人们找到了解开古代希腊㊁罗马和德意志历史的钥匙,那么,凉山彝族的家支,则为我们研究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古代社会提供了一个活的社会 化石 ㊂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探讨古代氏族组织的发展规律,现就家支的构成㊁特点㊁蜕变㊁职能及其长期存在的原因谈些粗浅的意见②,以求教于史学界和民族学界的同人们㊂①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6 127页㊂本文中有关家支的原始资料,除笔者进行实地调查所得者外,要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四川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印的调查报告为依据㊂文中不再一一注明㊂论凉山彝族的家支制度一家支的构成家支 一词属汉语,在彝语中没有与它相应的词,但它能明白地概括凉山彝族社会的组织结构,其意义是指出自一个共同的男性祖先,具有同一名称,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紧密结合成的亲族团体①㊂家支 是 家 和 支 的总称㊂据说,凉山彝族都是古侯㊁曲尼两兄弟的后裔㊂他们下传至新中国成立前大约分别为第四十代和第四十四代㊂②由于子孙繁衍,其后裔各自滋衍成若干的 家 ,彝语称为 楚加 或 楚西 ㊂ 家 下包括若干的 房 ,彝语称为 楚尼 ㊂ 房 下是若干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彝语称为 楚布 ㊂ 房 的范围可大可小,少则指一代,多则可指若干代㊂如吴奇纽黑有七个儿子,可称为七房,每房已传七八代,每代的儿子㊁孙子也可以称为房,但他们仍包括在七房之内㊂房的增殖和扩大就形成 家 下的 支 ③㊂ 支 的进一步发展,又可形成新的 家 ㊂一般来说,由房㊁支演变为家,需经十代左右④,而且需要举行分家仪式,彝语称为 俄加 ,其法是延请毕摩念经诵咒,宰牲祭奠祖灵,将所要分出的那支祖先的灵牌从原来所供的祖先岩洞中移到新的岩洞中去供奉㊂①②③④这种团体分黑彝家支和白彝家支两种㊂本文所说的家支,凡未注明白彝家支者,皆指黑彝家支㊂据‘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编写组‘凉山彝文资料选译“第一集所附谱系表,古侯下传至阿侯家为七十一代,恩扎家为七十六代,海来家为六十一代,阿枯白彝家为七十六代;曲尼下传至金曲家为七十五代,果基家为六十六代,沙马土司家为七十代,沙马白彝家为六十九代㊂又马长寿‘彝族古代史“说: 孤纥(古侯)㊁曲尼二族迁到凉山的年代,据凉山彝族所背诵的谱牒,多者七十六代,少者五十多代㊂ 本文所说是根据四川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1956年年底召开的一个有各方面代表参加的会议所提供的资料㊂如曲尼系的阿陆家有一个儿子迁到吴奇甲谷,有一个迁到布兹列拖,有一个迁到金曲拉达,已分衍了好多代,即由三房而发展为阿陆家的三个分支㊂后来人们习惯上称其为吴奇家㊁布兹家㊁金曲家,但由于他们未举行过分家仪式,本质上仍属于阿陆家下的不同支㊂彝谚说: 九代算家门,十代成亲戚㊂ 由于相互通婚的需要,后来已不硬性要达十代,有的只有六七代就从原 家 中分出而建为新的 家 ㊂何耀华文集·第二编 彝学研究为了说明 家支 的不断分衍和增殖,我们以蒲田家的发展为例㊂蒲田为古侯系的第十六代裔孙㊂①他有四子,经若干代后繁衍出恩扎㊁恶俄㊁水洛㊁阿紫㊁水蒲㊁乌抛㊁忽雷㊁木甘㊁海洛等支㊂各支以共同的始祖蒲田为家名,组成蒲田家㊂其谱系如下②:甘儿蒲田紫得哈布月里阿根娃其莫点石燕候俄阿舒哈扎洗主扁谷阿车(恩扎支)阿石(恶俄支)阿紫(阿紫支)水浦(水蒲支)阿候右入阿要冷底里及冷立静祖(水洛支)阿么牛脱紫得安普甘脚说俄脚洗年舒阿普日德月谷月恶点谷(乌抛支)忽雷(忽雷支)扁主…扁什…普车…毕支(木甘支)必日(海洛权)立俄蒲田家谱系图①②其父子连名谱系为:阿土古侯 古侯吼兹 吼兹纥得 纥得谋巫 谋巫乌儿 乌儿洛勒 洛勒莫阿 莫阿按纥 按纥阿兔 阿兔日俄 日俄密吉 密吉密也 密也密几 密几蔑家 蔑家甘儿 甘儿蒲田㊂本文自此以下所引蒲田㊁恩扎㊁洛俄三家的谱系,均引自方壮猷‘凉山彝族系谱“(上),‘边政公论“(第四卷)第九期至第十二期合刊㊂表中略去父名㊂。
论凉山彝族家支
ZHU Wl e n. x u
( S c h o o l o f C h i n e s e E t h n i c Mi n o i r t y L a n g u a g e s 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 , Mi n z u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a ,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1 , C h i n a )
彝族的家支制度是一种怎样的制度?
彝族的家支制度是一种怎样的制度?彝族家支制度是指中国四川省大、小凉山及云南省宁蒗小凉山地区彝族历史上以父系血缘为纽带建立的家族制度。
中国四川省大、小凉山及云南省宁蒗小凉山地区彝族历史上以父系血缘为纽带建立的家族制度(见父系氏族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这种制度在形式上具有奴隶制父系集团的外壳,并残存着氏族组织的某些特点,但实质上已蜕变为适应奴隶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在没有统一政权的情况下,起着奴隶制政权的作用。
家支,彝语称为“措加”或“措西”。
它是内部严禁通婚,并以父子连名制的谱牒作为纽带联结起来的父系血缘集团。
在这个集团中,随着人口的繁衍,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为若干大支和小支,小支之下,便是为数众多的个体家庭。
家支对个体家庭和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但家支成员彼此之间没有统治和隶属的关系。
据统计,四川大、小凉山地区过去曾有130多个大大小小的黑彝家支(见凉山彝族奴隶制)。
各个黑彝家支所管辖的地域大小不等,人口多少和势力强弱不一,但在政治上彼此互不统属。
黑彝家支内部没有常设的统治机构,也没有专职管理人员,但每个家支都有数目不等的头人,彝语称为“苏易”和“德古”。
他们是通过选举产生或任命的,因为他们精通习惯法,善于权衡阶级关系和家支势力的消长,能在日常生活中排解纠纷,维护黑彝的统治利益,所以他们被黑彝奴隶主拥戴出来。
有见识、能排解纠纷的人,被称为“苏易”。
阅历深,见识广,娴于辞令,能排解重大的家支纠纷,不仅在本家支,甚至在其他家支中都享有崇高威望的人,被称为“德古”。
“德古”的社会地位较“苏易”为高。
但不论“德古”和“苏易”,如果排解纠纷一旦显出不公允,就会失去威望,也会失去头人的地位。
头人没有固定的薪俸,也没有高踞于一般家支成员之上的特权,他们的地位也不世袭。
当地彝族谚语说,“老人懂事是德古,孩子无能去牵马”,但头人的儿子由于自小耳濡目染,具有充当头人的有利条件,所以彝族谚语又说,“子孙能干,永做德古”。
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
05
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的教育 人类学案例研究
案例一
村落概况
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南部,人 口约2000人,以彝族为主。
02
家支文化传承课程
在村小学中开设家支文化课程,通过 故事、歌曲、舞蹈等形式传授家支历 史、传统和价值观。
01
03
家支活动参与
鼓励并支持学生参与家支聚会、祭祀 等活动,实地体验家支文化。
属感是否增强。
02
行为习惯的改变
评估教育效果还要观察学生行为习惯的变化。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家支文
化传承的重要体现。通过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遵循家支的传统和
习俗,可以判断教育的实际效果。
03
家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评估教育效果还需要关注家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评估学生在传承
家支文化方面的表现和贡献,以及家支文化的整体发展状况,可以全面
社会秩序的维护
凉山彝族家支文化是彝族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它通过血 缘关系和辈分等级制度来维护社会秩序,确保家族内部的 和谐稳定。
民族认同的强化
凉山彝族家支文化是彝族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它通过家 族传统、仪式和习俗等方式强化了彝族人民的民族意识和 归属感。
文化传承的载体
凉山彝族家支文化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 载了彝族的历史、信仰、艺术、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对于 彝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定义
凉山彝族家支文化是指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父子连名制为世系,以家长制为 核心,以家支活动为基本单位,以家支地盘为活动范围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特点
凉山彝族家支文化具有强烈的血缘性、地域性、组织性和互助性,它强调家族 和亲族的团结互助,重视家族荣誉和地盘保护,注重家族内部的辈分和等级制 度。
凉山彝族家支文化的道德教育功能
凉山彝族家支文化的道德教育功能
凉山彝族家支文化在道德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主要体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孝顺的美德:彝族家支文化十分注重家庭伦理道德,要
求子女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维护家族荣誉,从而培养孝顺的美德。
2. 倡导团结合作:彝族认为家族是一个紧密的群体,家族成员
之间应互相帮助,共同建立和谐的家族社会。
通过家庭教育和家族
规矩,推动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合作,培养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强调诚信、正直的重要性:彝族家支文化强调诚信、正直的
重要性,认为这是家庭成员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
通过家庭教
育和家族规矩,不断强调诚信、正直的重要性,培养家庭成员的道
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
4. 传承民族文化:彝族家支文化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传承家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高度,培养家族成员的民族自豪
感和文化认同感,从而促进家庭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积极参与和发展。
综上所述,彝族家支文化在道德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不仅对家庭成员的道德修养和品德构建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是传
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凉山彝族的家支与德古的结构与功能
凉山彝族的家支与德古的结构与功能作者:徐铭来源:《民族学刊》2017年第04期[摘要]本文利用民族学者的凉山彝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从家支组织形态与功能、家支权力结构与德古、社会变迁中的家支与德古三个方面论述彝族家支(血亲社会组织)与德古(权力人物)的结构与功能。
笔者认为凉山彝族家支与德古的传统性和现代性并非此消彼长的两个对立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多面的,传统性不仅具有顽固性,而且会吸收现代性的某些成分从而获得新的生命,家支与德古具有适应社会变迁的能力。
传统与现代结合为一种协调的模式,构成了彝族在当代社会的特定民俗。
这就是现在凉山彝族农村的地方政治。
在当代社会,德古继续扮演什么角色要看他们接受新知识、新的价值观念以及理性权威程度而定。
民众在家支上的同质性极高,所以他们不缺乏家支从属感与认同观念,缺乏的是对现代文化的了解,对现代社会的认知,对身处经济极不发达社会的处理方式。
[关键词]凉山彝族;家支;德古;权力人物中图分类号:C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91(2017)04-0015-07作者简介:徐铭,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民族史。
四川成都610041关于四川凉山彝族家支(血亲社会组织)与德古(权力人物)的调查研究,前辈民族学家在二十世纪三十、四十年代作过详实的报道,例如林耀华《凉山彝家》、徐益棠《雷波小凉山之罗民》、马长寿《凉山罗彝考察报告》、江应梁《凉山彝族的奴隶制度》、方壮猷《凉山彝族系谱》、庄学本《西康彝族调查报告》,诸先生的论著,都是研究凉山彝族家支及德古的重要资料。
根据党中央关于要尽快对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指示,1956-1957年四川民族调查组在凉山彝区进行了深入的社会历史调查研究,搜集了大量的宝贵资料。
学者们据此资料探究凉山彝族传统社会的性质时,对家支作为政权机构进行了研究,例如《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凉山彝族奴隶制社会形态》《凉山彝族奴隶社会法律研究》等论著。
凉山彝族家支的权力结构与彝区乡村秩序控制
围内的局限性 ,因此需要在现代化 的进程 中做 适应性的转 型。正确认识 其权 力组 织形 式对理 解统一的 多民族
国家 多元文化及 民族地 区的社会秩序控制有重要意 义。
[关键词 ]凉山;彝族 ;家支;乡村秩序
一 、 凉 山彝 族 家支权 力 结构 的形成
虽然 自民主 改 革 以来 ,凉 山彝 族 社 会 已 经 逐 步融入 现代 生活 ,但 是在 这 个 较 长 的过 渡 期 内 ,国 家法律 体 系所期 望 的法 治秩 序 与 地 方 习惯 法 依 然 存 在较 大 程度 的对抗 。彝 民 的风 俗 习惯 并 未 与 长 期 的历 史 记忆 和传 统文 化快 速断 裂 而适 应 现 代 生
44 《西 南民族大 学学报》(人文社会科 学版 )2018年 第11期
层 次上 说也 属 于经济 基 础 的影 响 因素 而不 是 决 定 因素 。总之 无论 何种 理 论都 无 法 简 单 回避 自然 环 境和历史文化对凉山彝族社会形态 的影响。作为 一 种 “社 会有 机 体 ”,凉 山彝族 家 支 的权 力 结 构及 其 组织 形 式 保 障 了家 支 的 生存 延 续 ,然 而 在 环境 恶劣 、封 闭和生 产 力 不 高 的情 况 下 ,家 支 的 权 力结 构 在 一 个 很 长 的历 史 时 期 没 有 改 革 和 进 步 ,限制 了凉 山彝 族 社 会 的整 体 发 展 。按 照 新 进 化论 者 怀特 的观 点 ,每人 每 年 能 够 获 得 的能 量 决 定 着文化 进 化 的 阶段 ,即文 化 发 展 与 人 年 均 利 用 的 能量 和 能 源 开 发 的工 具 与技 术 成 正 比 J( 研)。 以此 观点 ,凉 山彝 族 家 支 的权 力 结 构 难 以发 展 成 为更高形式的权力体系 ,一个 重要 原因就是 由于 自然 产 品和社 会产 品 的稀 缺 导致 凉 山彝族 人 均 能 够获 得 的能量 极其 有 限 。
民主改革前凉山彝族家支尔普文化解析
民主改革前凉山彝族家支尔普文化解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956年民主改革前,凉山还处于父系氏族制和奴隶制的过渡阶段,当时只要说到家支问题,人们大多会与血亲复仇、冤家械斗或聚众闹事等相联系。
但根据文献介绍此时凉山彝区家支文化中就以制度的形式规定家支成员必须互相帮助,尔普已经存在,尽管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缓慢,家支纷争较大,但是彝区人们的互助意识已经形成,彝区社会在当时动乱中的另一面也是很有必要进行深入解析的。
一、概念解析尔普为凉山彝语,意为“交换的价钱”、“商议的价钱”。
经同一家支成员商议,成员在丧葬和各种法律责任中必须担负的集资、赔偿费用就统称为尔普。
民主改革前尔普用于同一家支发生不幸之事时,近亲、远亲和宗族尔普都必须出现,特别是丧葬和各种纠纷中,而且还带有强制性,不管人们有多穷都得出,倘若谁不出,则会被家支其他人鄙视,甚至会被开除家支。
尔普的适用范围主要定位于丧事中的各种开支、家支成员惹祸需要承担的纠纷赔偿和命金赔偿(民主改革以前的凉山彝族社会中,过失杀人不一定要偿命,可以用钱来赔偿,此钱即被称为“命金”)。
二、民主改革前的尔普状况(一)状态民主改革前,国家法律对凉山彝区很多问题的处理遥不可及,基本上都根据家支习惯法解决问题。
当时社会很动荡,人们生活非常苦,外加严重的自然灾害,为了生存大家必须团结,习惯法规定家支成员有互帮互助的义务,故尔普就已出现在彝民的生活中。
(二)存在的形式民主改革前的尔普是以物、奴隶或银两的形式存在,尔普数目较少,一般出玉米、白酒、土豆和牛羊,出银两非常罕见。
彝族谚语:“杀死本家支的人,为死者抵命者为英雄,不抵命者为小人;自愿抵命者为上,被迫抵命者为耻”,发生命案甚至可用命来当尔普。
如下面一个案例:阿补和马氏都是是吉迪家支的属民,只是主子不同。
四川凉山和贵州威宁彝族家支特征及影响
四川凉山和贵州威宁彝族家支特征及影响四川凉山和贵州威宁彝族家支特征及影响由于历史原因,威宁地名主要受彝族文化影响。
主要体现在受彝族的家支文化、生活习俗、民间故事传说、十二地支文化的影响。
此外,当地的河流湖泊、地形、地势地貌等对地名也有一定的影响,许多地名都是彝语发音汉文标注。
历史上,威宁曾划属云南省、四川省管辖,威宁府领三州二县。
威宁,取“威镇安宁”之意。
据«威宁县志»记载:在夏朝、唐朝时有乌撒部,取彝族远祖乌撒为部名。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乌撒路,十五年改名为军民总管府,二十一年改置乌撒军民宣抚司,二十四年改称乌撒乌蒙宣慰司。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乌撒卫。
清康熙三年(1664年)吴三桂平水西、乌撒,四年撤销乌撒卫并置威宁府,雍正七年(1729年)降威宁府为州。
1913年废威宁州置县,1954年改称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区,1955年改称今名。
威宁是水西彝族重要的行政中心,也是民族迁徙的大通道,有彝族向天坟文化、彝族撮泰吉文化、回族的开斋节文化、苗族的花山节文化等,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清朝进驻贵州后,贵州巡抚开泰奏请乾隆并获准的奏折中就有“因威宁界连四川,又与云南之东川、乌蒙、昭通等处接壤,实为黔省极边要地,令将原驻安顺之贵西道移驻威宁弹压,兼管大定、安顺、南笼、遵义等府”,可见威宁的战略位置之重要。
张中奎在«贵州古代地名蕴含的儒家教化理念研究»一文中认为:“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过程中,中原强势文明向边疆弱势文明扩展,其中虽然有文化交流互动,但主体还是中原汉文化的渗透,‘文化边疆’贵州的古代地名含义演变规律也可印证这一观点。
”然而经过笔者的研究,威宁县的地名命名特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原汉文化的影响,但仍旧以彝族文化的影响为主。
凉山彝族习惯法之家支互助研究
凉山彝族习惯法之家支互助研究
佚名
【期刊名称】《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00)002
【摘要】凉山彝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地形成了具有规范伦理
道德、调节彝族内部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具有互助共济社会保障功能等作用的凉山彝族习惯法。
其中,家支互助制度是习惯法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凉山彝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受到各方面的冲击,有些已灭亡或正在消失。
因此,保护和传承彝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习俗是每个彝族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应用案例研究方法,列举四个具有彝族社区典型特征的案列,剖析凉山彝族在传统习俗、发生纠纷、遭遇意外事故时家支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所体现出来的协作、互助精神;研究凉山彝族“互济”制度对当今社会保障制度在彝族农村社区实施过程中的不足时所起到的弥补功能;同时进一步探索凉山彝族习惯法在当代社会存在的原因及现实意义。
【总页数】3页(P61-6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2.5
【相关文献】
1.凉山彝族传统家支制度对妇女权益的保障与救济研究--以仁列家支为例
2.新农村建设中凉山彝族地区的法治问题探讨——以凉山彝族习惯法和国家法的关系为视
角3.彝族家支制度对彝族地区基层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州
美姑县基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为例4.民主改革前凉山彝族社会的价值取向*--以彝族家支头人和家支战争为例5.彝族习惯法与国家刑事制定法调适探析——以凉山彝族地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凉山彝族传统家支观念概述
凉山在1956年民主改革前被外人称作独立的“倮倮王国”,仍然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但未形成统一政权,家支是凉山彝族社会的基本政治单位,是其
社会的支架,家支由原始氏族演变而来,是凉山彝族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的家
族联合体,带有原始氏族社会的若干痕迹。
同一父系祖先的后代、互不通婚的
集团就是家,家之下一般每经过6、7代后又分家形成大大小小的许多分支,称之为支。
家支就是家和支的统称,是由血缘集团的家、支、房、户构成父系血
缘体系,在组织结构上十分类似于我国奴隶制社会没有天子的宗法制宗族制度。
民主改革前,整个凉山由近百个黑彝家支分割统治,黑彝家支是占统治地位的
家支,有固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势力范围,各自为政,互不隶属。
每一个黑彝家
支都有1-2个较大的白彝家支作为支柱。
在生存的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家
支人口的多寡是决定其家支势力强弱的重要因素。
凉山彝族家支带有原始氏族社会的若干痕迹。
在同一家支,保留着某些对氏族成员一视同仁的朴素的平等观念和民主权利。
每个家支都有数目不等的头人,如在遇到重大事情时,由家支头人召集家支会议集体协商决定,在家支会议上,家支成员都有发言权。
家支问题是凉山彝族社会的重大核心问题,其源远流长,盘
根错节,牵涉面广。
家支在彝族社会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功能,对内维护社
会秩序、保护家支成员的安全、处理各项事务、团结互助、扶危救困、教育成员,对外则以家支的名义实现征服、御敌或者联姻、结盟。
除此之外,家支还作
为一种观念和意识而存在,具有培养社会角色、凝聚家支力量和传承彝族文化
的功能,是一种集体经济、政治、军事、教育以及社会救助等功能为一体的社会组织。
由于家支在彝族社会中特殊的地位和功能,凉山彝族对家支是极度依赖的,如彝谚所云:猴靠树林活,人赖家支存。
无论是在奴隶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时期,家支对凉山彝族的社会进步、民族发展、经济繁荣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乡镇行政管理的影响巨大!
一、凉山彝族的家支观念对乡镇行政管理的消极影响。
乡镇行政管理是我国的基层组织管理,我国实行中央、省、市、县、乡镇五级政权体制,乡镇是我国的最低一级政权,农村广大农民所要直接面对的就是乡
镇政权组织,乡镇组织是国家与农村社会关系的衔接点,是国家政权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乡镇政权也是国家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是国家政策在农村的输出
终端。
目前,中国的乡镇政权大致以乡镇政权的权力机关,与它选举产生的乡
镇政府是乡镇的政权中枢组织,乡镇政府既是乡镇人大决议的执行机关,也是
落实乡镇党委决策的办事机构,其工作的效率直接制约着国家政令在农村基层
贯彻落实的实际效果,而传统的凉山彝族家支观念对对乡镇行政管理的消极影
响表现在如下写方面。
(一)家支观念对乡镇行政管理民主选举的影响
家支观念作为凉山彝族社会的基本政治单位,当乡镇行政管理进行换届民
主选举的时候,如果有人得到换届代表的提议,那么他的家支就开始帮他拉票,首先代表提议的人找到他们的家支里有权力、有信誉、有威望的家族,开始在
本家支里为他宣传,还拜访其他家支里的亲戚朋友进行说服和宣传拉票,自己
的家支强制性的规定必须只能选本家支的代表提议,不然则拿族规也就是习惯
法里的家支法来处理,其他拜访过的亲戚朋友有顾于面子或者其他的原因选了
该位提议代表,这就破坏了民主选举的初衷,严重影响了乡镇行政管理的民主
选举,破坏了选举的民主性、公平性,而且人民选出来的可能不是最优秀的那
个而是家支势力最强的那一个,这位后面的利益分配不均埋下了伏笔。
(二)家支观念对乡镇行政管理利益分配不均的影响。
由于凉山彝族家支观念根深蒂固,在民主选举时为这一步埋下了深深的伏笔,在乡镇行政管理中,当有国家的什么优惠政策的时候,乡镇工作人员就开
始优先考虑其家支,政策倾向于其家支,而没有让真正需要帮助的其他人享受
到国家的优惠政策。
当前许多地区的村级民主管理还不完善,相当部分的村级
选举更多体现的家支宗族的意志,体现了宗族的利益,而家支观念使利益分配
倾向于家支,利益分配不均严重影响了乡镇行政管理的发展。
(三)家支观念对乡镇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的影响。
家支宗族兼纳了多种关系和利益,强化了其他在当地的势力也必然成就家
支宗族势力的坐大,这就养成了人们有事就找家支宗族的习惯,遇到不平的事
情或者有矛盾纠纷时,首先想到的是依靠家支用习惯法解决,而不是依靠政府
或其他正常的途径,在民主选举的时候体现了家支观念的意识,在利益分配的
时候掺杂了家支观念,使得家支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行政管理的法制
建设。
二、凉山彝族家支观念对乡镇行政管理的积极因素
凉山彝族的家支作为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基本的政治单位,并没有随奴隶制
的瓦解而消灭,一直延续至今,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对盐源县双河乡古柏村的调查研究来看,家支观念对现阶段的乡镇行政管理
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强调团结意识,有利于共同发展。
家支承担着保护本家支族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本支族人的利益的重
要的责任,发挥着家支成员在生活上的团结意识,盐源县双河乡古柏村在广大
的个体家庭是家支的基层单位,也是社会的经济单位,当个体家庭有困难的时候,家支就鼎力相助,如遇到天灾人祸,甚至农忙时节,个体的承受能力有限,还必须靠家支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帮助,便可以度过难关,所以家支成员
的团结意识就体现出来了,这种团结形式上的力量强大,为广大彝族群众所接
受和欢迎,同时它成为了家支族人的依靠,信赖和希望所在,也是家支团结和
具有凝聚力的象征,因而,在彝族的谚语“蛤蟆生存靠谁塘,猴子生存靠树林,彝族生存靠家支”也是体现了团结互助的。
(二)强调互助意识,有利于和谐发展。
家支发挥着家支成员在生产、生活上的互助互济的作用,依靠家支的力量
执行作为大家自觉遵守的社会秩序的准则的习惯法,对家支与家支的关系,家
支与其成员的关系以及家支成员间的关系进行着有效的调整,维护社会秩序,
在乡镇行政管理的条件下,如果遇到家支成员有婚嫁、殡丧、生病无钱救助医治、孩子求学无钱、孤寡老人的赡养,孤儿的抚养以及发生矛盾纠纷等都会有
家支介入帮助解决,通常由家支聚会订立相关规章制度,以保证实施的效果。
团结互助,资助家支内容家庭有困难的子女上学,家支成员的子女考大学,家
支成员每一家必须拿出多少钱,抚养家支内孤儿,照顾本家的孤寡老人等这对
乡镇行政管理乃至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的稳定,民族团结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强调自我意识,有利于子我发展。
凉山彝族人的家支观念里有“我强,家支强,我荣,家支荣,家支衰,我衰”的意识,觉得个体千万不能丢掉这个家支的颜面,觉得自己要争气,积极
进取,为家支争光,发扬家支的优良传统意识,所以家支成员无论走到哪里都
会强调自我意识,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促进了社会的自主发展。
(四)强调民主意识,有利于政策执行。
凉山彝族的家支观念里从来不会抢夺族人的事物之事,都是以礼相让,即
使个体非常需要帮助,也不会去要去抢,当有政策的执行时家支成员就会竭尽
全力的做好,让别的家支佩服的五体投地,让自己的家支光荣,,所以都是跑
到第一线进行组织落实,这种民主意识有利于乡镇行政管理的政策贯彻落实。
三、促进凉山彝族家支观念对乡镇行政管理的建议及其对策
乡镇行政管理对于凉山彝族家支观念要进行正确地引导和管理,发挥其积
极作用,客服其消极作用,使之成为促进乡镇行政管理的发展,以加快凉山农
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发展,逐渐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凉山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加强舆论引导,我们树立群众大繁荣的整体观。
推进家支观念对乡镇行政管理的积极作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乡镇行政
管理是我国最基层的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政策输出的终端,也是整个国家治
理系统的基础设施。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说法,生动地表明了乡镇
行政管理在国家行政体系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凉山彝族的家支观念,加强舆
论引导,树立正确地科学的家支观念,促进社会的发展,树立群众大繁荣的整
体观,树立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发展的整体观,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表率作用,树立干部大发展的时代观。
促进多方良性互动合作和管理,现阶段,在社会管理过程中要实施公共利
益最大化,促进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政府行政管理与公共事务的互动合
作和管理,凉山彝族的家支观念对乡镇行政管理应该加强表率作用,如今是社
会主义社会,领导干部应树立干部大发展的时代观,进行把家支观念中的精华
与乡镇管理的发展结合起来,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三)加强知识教育,树立公民大社会的法制观。
提高乡镇行政管理的依法行政水平,加强知识教育,树立公民大社会的法制观,国家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紧解决习惯法与法律规范缺失问题,使乡镇行政管理行为有法可依,依法行政,坚持法律法规的强制性,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