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
美术课堂差异教学的实践(3篇)
第1篇摘要:差异教学是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的教学方式。
本文以美术课堂为例,探讨差异教学的实践策略,以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关键词:美术课堂;差异教学;实践策略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
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差异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美术课堂差异教学的实践策略。
二、美术课堂差异教学的理论基础1. 美术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这一理念为美术课堂差异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现知识的建构。
3. 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七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美术课堂差异教学的实践策略1. 诊断性评价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进行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
通过诊断性评价,教师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个性化教学设计根据诊断性评价的结果,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例如,对于空间智能较高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与空间、造型相关的美术活动;对于音乐智能较高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与音乐、节奏相关的美术活动。
双减背景下乡村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探索
双减背景下乡村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探索在“双减”政策下,在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美术与其他学科一样,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如何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效率,成为广大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共同探讨的话题。
从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可以看出,课堂教学的模式是比较单一的,均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且课堂中并未融入问题引导、小组探究、比赛等方法,这也使得整个课堂教学中缺乏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实践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但是教学实践活动常会受到环境和课程时间的影响,许多教师难以保障课堂活动的丰富性和充分性。
学生在课堂上缺少动手实践的机会,或是实践的时间极短,很多时候学生的作品还没有完成,一节课就已经结束了,学生只能中断自己的艺术创作行为,有的学生能够在课下及时完成,但有些学生则会因为灵感缺失而无法继续,这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大影响。
教学活动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活动的充分性是一定要保证的。
有些课堂活动之所以进行得不充分,一是由于教师对课堂活动设计缺少预设性,对活动的具体过程没有进行细致的设计。
二是由于教师在开展活动时,为了避免浪费时间而浅尝辄止。
这些原因都导致教学活动的不充分、不具体,学生很难获得成长。
相比于其他课程,美术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因为其直观形象的表现方式对学生而言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会非常明显地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和思考。
所以,针对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学习,传统化的教学方式显然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必须要采取一些更加灵活有趣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前就准备多种美术作品、艺术加工材料等来为学生直观展示,详细讲解其中的知识点内容。
加之小学生对直观形象、色彩丰富、动态化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这些东西很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可以通过课程微视频的讲解方式,利用视频、文字、图片、音乐等方式更加容易让学生接受。
比如,在指导学生了解美术课程中的“拼贴与绘画”的结合时,教師可以在课前就先找出一些美观的拼贴作品,然后通过视频的方式将拼贴的过程记录下来,经过适当的剪辑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
美育教学创新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美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因此,探索新的美育教学方式成为当前美术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某中学美术课堂为例,探讨基于多媒体互动的美术教育模式。
二、创新实践1.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2)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创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2. 教学内容(1)多媒体课件制作: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互动教学:通过提问、讨论、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艺术魅力。
3. 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美术作品、技法讲解、示范等,提高教学效果;(2)情境教学:创设与美术作品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艺术魅力;(3)合作学习:分组进行美术创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4)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
4. 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讲解:运用多媒体课件讲解美术知识,如技法、风格、历史背景等;(3)示范:教师进行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美术创作过程;(4)互动:通过提问、讨论、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5)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艺术魅力;(6)创作:分组进行美术创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7)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三、实践效果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互动教学方式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2. 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教学过程互动性强,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艺术魅力,提高审美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分组进行美术创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5.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培养创新精神。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小学美术课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如课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落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
本文将探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课堂教学内容单一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很多老师往往只注重基础技法的教授,如画画和手工制作,忽略了艺术知识的传授,缺乏对艺术作品的赏析和解读。
这样的教学容易使学生对美术课失去兴趣,认为只是一种堆积功底的功利性课程。
2. 教学方法落后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过于注重技法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教师往往独揽所有的教学主导权,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
这样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为课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落后,学生很容易产生艺术课程枯燥乏味的感觉,从而对学习美术失去兴趣。
他们思维局限,缺乏对艺术的真正理解和热爱,这样导致学生的美术素养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二、对策探究对于课堂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教师可以尝试引入更多多元化的内容,如艺术史知识、名家作品鉴赏等,以及结合当代的美术作品,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选择一些生活中的图案、构图和色彩进行启发式教学,同时注重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思考和表达。
这样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学生的需求,教师需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项目制教学等。
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美术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教师需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创造性的发挥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造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尝试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适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扎染艺术在美术课中的实践与探索
扎染艺术在美术课中的实践与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学生往往通过传统的绘画、雕塑等方式进行创作,而扎染艺术的引入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创作方式和手法。
通过扎染艺术,学生能够感受不同的材料和颜色带来的视觉冲击,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
扎染艺术也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为了更好地探索扎染艺术在美术课中的实践与探索,本文将通过对扎染艺术的概念和特点进行分析,揭示扎染艺术在美术课中的应用方式,设计扎染艺术实践活动,评价实践效果,并总结扎染艺术在美术课中的启示。
通过对扎染艺术的研究与实践,希望能够为美术教育领域带来新的思路和活力。
1.2 研究意义扎染艺术在美术课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通过参与扎染艺术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自由发挥的过程中体验到艺术的乐趣,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研究扎染艺术在美术课中的实践与探索,有助于拓展美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丰富美术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通过将扎染艺术引入美术课程,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
深入研究扎染艺术在美术课中的实践与探索,不仅对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积极意义,也对美术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扎染艺术在美术课中的实践与应用,通过对扎染艺术的概念、特点及在美术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 深入了解扎染艺术的概念与特点,探讨其在美术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为扎染艺术在学校美术课程中的融合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2. 探讨扎染艺术在美术课中的应用方式和实践效果,分析扎染艺术对学生创造力、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能力的影响,以期为美术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3. 设计和开展扎染艺术实践活动,评估活动的实施效果,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今后在美术课程中进一步推广扎染艺术提供经验和参考。
美术教育在中学课程中的价值与实践研究
美术教育在中学课程中的价值与实践研究引言随着教育领域的发展与变革,美术教育在中学课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更是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讨美术教育的价值与实践,并倡导将美术教育融入中学课程中。
第一部分:美术教育的价值一、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让他们对美的认知更加敏感和深入。
通过美术课程,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从而开拓眼界,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水平。
这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欣赏美的事物,并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美术教育注重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通过绘画、雕塑等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情感。
这种创作过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绘画、设计、雕塑等形式,让学生学会用艺术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艺术作品是学生内心世界的一种呈现,通过创作,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表达能力对学生在职业道路上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设计师、建筑师还是广告创意人员,都需要具备良好的艺术表达能力。
第二部分:美术教育的实践研究一、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美术教育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不同领域中获得全面的美术教育。
除了传统的绘画技巧和材料运用外,还应引入数字艺术、动画设计等现代技术,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媒介进行创作。
此外,美术教育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的整合,通过与科学、文学等学科的结合,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美术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通过观察自然、人物、生活场景等,学生可以从中发现美的元素和价值,提升自己的感知能力。
初中美术教育实习心得(4篇)
初中美术教育实习心得在完成为期一个学期的初中美术教育实习后,我深感此次实习对我专业发展和教育素养的重要性。
在实习中,我深入了解了初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通过实际教学实践,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艺术技能。
以下是我对实习经历的总结和体会。
一、实习背景和实习目标我所在的学院要求每个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大三下学期参加为期一个学期的美术教育实习。
我被分配到了某市的一所初中,实习时间为16周。
实习目标是了解和掌握初中美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
二、实习内容和方法在实习中,我主要参与了初中七年级和八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
我观察了正式课堂的教学活动,参与了学校组织的美术活动,还跟随指导教师进行了实际教学实践。
1.观察课堂教学我通过观察课堂教学,深入了解了初中美术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我发现,教师在设计课程时,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他们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亲自动手完成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表现能力。
同时,教师也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通过讲解艺术背景和技巧,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2.参与美术活动在实习期间,学校组织了多个美术活动,如美术比赛、美术展览等。
我参与了这些活动的组织和执行工作,并通过与学生互动,了解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需求。
这些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也让他们感受到美术的乐趣和魅力。
3.实际教学实践在指导教师的陪同下,我独立进行了两堂美术课的教学实践。
我选择了《风景画的创作》和《静物写生》两个主题,通过分析范例作品和讲解技巧,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鼓励他们表达个性和情感。
同时,我也注意布置作业和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和建议,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经验与收获通过此次实习,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收获。
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体会和心得:1.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初中美术教学有效实践探索(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美术教学有效实践探索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教学有效实践探索在当今素质教育背景下,美术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美术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旨在通过对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探索,为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策略。
一、明确美术教学目标,注重学生个体差异1.设定全面、具体的美术教学目标,既要考虑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也要关注学生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成功。
二、优化美术教学内容,注重学科整合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选择富有时代气息的美术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学科整合,将美术与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相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改进美术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1.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户外写生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创设良好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建立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美术。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美术教学质量1.加强美术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探索适合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方法。
六、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建立多元化、全面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的美术技能,也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2.注重过程性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初中美术教学有效实践探索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入手,创新教学观念和手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第二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在当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美术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中跨学科整合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美术课中跨学科整合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研究方案:美术课中跨学科整合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当今社会,艺术教育不再仅仅被视为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审美情趣的教育方式,而是被广泛认可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于美术教育而言,通过跨学科的整合,即将美术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科间的联系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目前美术课程的教学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科内容之间的融合程度不够深入、教师对跨学科教学实施方法欠缺了解等。
本研究旨在探索在美术课中跨学科整合的教学实践,并提出创新观点和方法,为实际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目标1. 探索美术课中跨学科整合的教学实践方法;2. 评估跨学科整合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科兴趣的影响;3. 分析学生在跨学科整合教学中的态度和看法。
三、研究方法1. 研究设计: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两个相对独立的学校进行对比实验,其中一个学校作为实验组,另一个作为对照组。
2. 样本选择:从不同年级、学科背景的学生中分别随机抽取两个班级作为样本,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本相似性。
3. 实验介入措施:实验组在美术课中引入相关学科知识,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并与美术知识进行融合。
对照组仅进行传统美术课程的教学。
4. 数据采集: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问卷调查和观察记录等方式收集数据。
5.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考察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
四、方案实施1. 确定实验课程内容:根据实验组所学科目的特点和美术课程的内容,制定具体的实验课程内容,如以自然科学为例,引入光影等物理知识,与美术画面的表现形式进行融合。
2. 教师培训与指导:为实验组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包括跨学科整合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 实验课程实施:根据实验设计,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课程进行教学实施,保证两组的教学内容和时间的一致性。
小学美术教学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实践分析
小学美术教学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实践分析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引入探究性学习方式,提倡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性的学习来获取知识和培养创新思维。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在小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美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实践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美术学习的促进作用。
一、探究性学习对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探究性学习可以通过调研、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观察生活中的美,从而培养学生对细节的敏感度和观察力。
同时,通过自主创作、讨论和展示作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艺术作品的特点,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艺术作品中的构图、色彩运用等艺术手法,培养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方式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尝试不同的创作方式、材料和主题,发现新的美术表现形式,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方式1.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设定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自主探索,例如:如何利用不同的线条表达动态感?如何通过色彩搭配传达情感?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探索和尝试,逐渐形成自己的美术观点和创作方式。
2.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与材料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美术教学资源与材料。
例如展示不同艺术家的作品,介绍不同的绘画、雕塑、陶艺等艺术形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和体验艺术。
同时,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进行实地探索和创作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观察,例如参观美术馆、艺术展览或者户外写生等。
美术教学实践课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深知美术教学实践课对于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在参加本次美术教学实践课的过程中,我收获颇丰,现将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习热情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我尝试了以下方法:1. 创设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美术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美术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融入生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到美术的价值。
3. 注重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注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有效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分析其创作背景、技法特点等,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
3. 实践操作法:鼓励学生动手实践,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我意识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绘画基础、审美观念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课堂上有所收获,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 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2. 分层教学: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 鼓励创新: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勇于尝试新的绘画技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氛围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经验:1. 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关心他们的生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环境下,在小学美术课程中运用多学科整合的方法实施多层次课堂教学是当代美术课程的需求。
要使小学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有本质的联系,就必须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真实理解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小学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第一,融合音乐课程,实现艺术体验一门优秀的美术教学,只有让学生享受到艺术的乐趣,真正体会到绘画艺术带来的愉悦体验,才是成功的。
在一般课程中,适当引入影视短剧,或者让学生自编短剧来衬托教学主题。
学生在创作绘画时,要把音乐和绘画和谐地结合起来。
也能适度渲染教学内容的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艺术体验。
一年级学生写字不和谐、笔画不稳是很常见的,绘本中经常出现“小蚯蚓”这样的单词或线条。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设计一节笔控线条练习课,引导学生在练习线条变化时,从艺术语言上理解线条的变化:直线、流动的波浪线、之字形的起伏线、螺旋形的曲线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利用音乐中的节奏变化和声音波动:快、慢、强、弱、含蓄,感受紧凑和松散的节奏,以及线条曲率的变化、节奏、顺序、粗细等在绘画中的变化。
学生的创作热情也在不断提高,在这样的激励下,学生的创造力不断得到发挥。
通过音乐与美术的交叉课程,让学生练习线条的控笔,实现文字与绘画的量的积累。
第二,加强数学观察,提高教学效率艺术作品本身不仅包括相应的人文美,还包括结构美。
为了更好地学习艺术相关的内容知识,可以将数学相关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将数学思维的结构融入美术课,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分析艺术作品,优化学生的艺术学习效果。
进一步增强了学生投入艺术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不知不觉中促进了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授Robot的相关内容时,课堂教学可以渗透数学思维相关的工具,让学生捕捉到艺术课程知识的学习细节,让学生更好地分析所包含的知识情境,促进学生艺术学习的效率。
并让学生探究其中蕴含的规律和结构,给学生相应的启发,促进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美术课程中跨学科合作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美术课程中跨学科合作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研究方案:美术课程中跨学科合作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一、研究背景和目的在当前教育领域,跨学科教学被认为是提高学生创造力、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美术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意思维的重要课程之一,跨学科合作也逐渐受到教育者和学者们的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索美术课程中跨学科合作的教学实践,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关于美术课程中跨学科合作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从理论层面上构建研究框架和理论基础。
2. 实地观察:选择一所中学作为研究对象,对美术课程中的跨学科合作教学进行实地观察,了解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3. 教师访谈:与选定学校的美术教师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在美术课中进行跨学科合作的理念、方法和实践情况,探讨他们在教学中面临的挑战和解决办法。
4. 学生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给学生,调查并分析他们对美术课程中跨学科合作的认知、态度和学习效果,以及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和建议。
5. 数据分析:对实地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归纳出美术课程中跨学科合作的教学模式、策略和效果。
三、研究内容和方案实施1. 实地观察的内容包括教师授课的形式、教学材料的使用、学生的表现等方面。
观察时间跨度为一个学期,每周观察2-3次,观察记录通过日志方式进行。
2. 教师访谈的内容主要包括跨学科合作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评价的方法等方面。
通过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进行,访谈时长大约为60分钟。
3. 学生问卷调查的内容涉及对跨学科合作的认知、态度、学习效果等方面,问卷设计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开放式问题,以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问卷发放给学生后,在班级内收集数据,确保学生能够独立填写。
四、数据采集和分析1. 实地观察的数据采集主要是通过日志记录,包括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反应、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初中美术教学创新探索探讨(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美术教学创新探索探讨第一篇范文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美术教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初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发展、创造力培养的关键时期,美术教学的创新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初中美术教学创新进行探讨,以期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教学理念的创新1.坚持以人为本。
美术教学要从学生的兴趣、需求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2.注重学科交叉。
融合美术与其他学科,如文学、历史、科学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强调实践与创新。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将美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创新1.更新教材内容。
结合时代发展,选用富有时代特色的教材,关注国内外美术动态,丰富教学内容。
2.校本课程开发。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3.跨学科内容整合。
将美术与其他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如在美术教学中融入文学、历史、科学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1.启发式教学。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情境教学。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评价体系的创新1.多元化评价。
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个性化评价。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审美观念,鼓励创新思维。
3.开放性评价。
评价标准不设限,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勇于表达自我,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总结初中美术教学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美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审美情趣的初中生贡献力量。
美术大单元教学探究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将知识体系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单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本文将从美术大单元教学的定义、实施策略和探究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美术大单元教学的定义美术大单元教学是指在美术课程中,将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要素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单元,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培养美术素养的过程。
三、美术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1. 主题确定主题是美术大单元教学的核心,它决定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主题应具有时代性、趣味性和实践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选取“中国传统美术”、“现代艺术”等主题。
2. 内容整合在确定主题后,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将知识点、技能点和情感态度等要素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整合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知识点:根据主题,选取相关知识点,如绘画、雕塑、书法、设计等。
(2)技能点:针对知识点,设计相应的技能训练,如绘画技巧、雕塑手法、设计创意等。
(3)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对美术的热爱和尊重。
3.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知识。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美术创作,培养团队精神。
(3)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 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
(2)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的美术作品,如构图、色彩、技巧等。
(3)综合评价: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美术素养。
四、美术大单元教学的探究实践1. 以“中国传统美术”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1)主题确定:中国传统美术(2)内容整合:绘画、书法、雕塑、民间艺术等(3)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4)教学评价: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综合评价2. 以“现代艺术”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1)主题确定:现代艺术(2)内容整合:抽象绘画、装置艺术、数字艺术等(3)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4)教学评价: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综合评价五、结论美术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美术教育中的跨学科整合与实践探索
美术教育中的跨学科整合与实践探索在当今多元化的教育环境中,跨学科整合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
美术教育也不例外,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不仅能够丰富美术教育的内涵,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视野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美术教育中的跨学科整合及其实践探索。
一、跨学科整合在美术教育中的意义1、培养综合素质跨学科整合有助于学生将美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互关联,从而形成更全面、更系统的知识体系。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复杂的现实情境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激发创新思维不同学科的碰撞往往会产生新的创意和灵感。
当美术与科学、数学、文学等学科相结合时,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创造出更具个性和创新性的作品。
3、增强学习兴趣单一的学科学习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而跨学科整合能够将美术与学生感兴趣的其他领域相结合,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挑战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4、适应社会需求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具备跨学科能力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美术教育中的跨学科整合,学生能够提前培养跨学科的素养和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途径1、美术与语文语文中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为美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将其中的意境、情感用美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插画、绘本创作等。
同时,美术作品也可以作为文学作品的补充和诠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例如,在学习古诗《静夜思》时,学生可以根据诗句中描绘的情景创作一幅水墨画,通过画面来展现诗人的思乡之情。
这样的整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还能加深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2、美术与数学数学中的几何图形、比例、对称等概念在美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来掌握美术构图的技巧,如运用黄金分割比例来安排画面元素,使作品更加和谐美观。
让美术课程多元化——我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分享
让美术课程多元化——我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分享让美术课程多元化——我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分享2023年了,我们正在探索的是如何让美术课程在多元化的背景下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应用,因为我们深知人们对于美术的需求已经不再仅仅停留在经典绘画的领域。
我们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尝试,才能够找到新的美术形式和表现方式。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了让美术课程多元化的几个关键点。
首先,我们需要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入手,提高学生对于不同美术形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其次,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多种美术形式的应用,比如数字艺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等等。
最后,我们需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跟随技术发展和社会变迁进行更新和演进。
在美术理论课程中,我注重了对于不同时期和地区的绘画风格、流派和题材的细致解读和深入探讨。
我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借助互联网和各种社交媒体进行文化交流和文化体验。
同时,我还增加了对于数字艺术和虚拟现实艺术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对于数字媒体和多媒体技术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在美术实践课程中,我着重强调了创造力的培养和发挥。
我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和实验,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去探索和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材料。
我还让学生组织展览和公共艺术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与社会互动和交流。
在美术应用方面,我尝试了多种不同的形式,包括数字艺术、环境艺术和视觉传达设计。
在数字艺术方面,我让学生在数字媒体平台上创作,并组织数字艺术展览,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数字艺术的魅力。
在环境艺术方面,我鼓励学生参与校园美化和城市环境的艺术改造,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去将自己的作品与周围的实际环境融为一体。
在视觉传达设计方面,我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商业设计和广告设计的项目,让他们了解到美术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和价值。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还不断更新和演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我注重了文化多元化的体验和交流,让学生在欣赏和创作美术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初中美术教学实践案例(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美术教学实践案例第一篇范文在当今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以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审美情趣,提高美术技能,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案例背景本次教学实践案例选取我国某初中为研究对象,共有两个班级参与,分别为实验班和对照班。
实验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对照班则沿用传统教学方法,以传授美术知识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以期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使学生在绘画、设计、制作等方面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想象力,勇于尝试新的表现手法。
3.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4.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富有创意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1.绘画:学习绘画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提高绘画能力。
2.设计:了解设计原理,实践平面设计、立体设计等,培养设计思维。
3.制作:掌握制作方法,如剪纸、陶艺、手工制作等,提升动手能力。
4.美术鉴赏:学习美术鉴赏方法,提高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兴趣。
2.讲解: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3.实践: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难问题。
4.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5.拓展:布置课后作业,延伸学习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美术实践经验(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美术实践经验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实践经验在当今教育领域,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在初中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入参与了初中美术教育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详细阐述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以期为同仁提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与原则1.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美术课程,使学生能够对美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2.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挥个性和创造力,将想象转化为具体的艺术作品。
3.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绘画、雕塑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技能。
4.渗透德育教育: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使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能够体现出对自然、对社会、对他人的关爱。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绘画教学:以素描、水彩、油画等为基础,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并在创作中发挥个性。
2.雕塑教学:通过泥塑、木雕等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设计教学:涉及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等,培养学生将美术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4.欣赏与评述:组织学生欣赏经典美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并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实践案例1.案例一:绘画教学在绘画教学中,我以“自然风光”为主题,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并将所观察到的景物转化为艺术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鼓励他们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材料进行创作。
2.案例二:雕塑教学在雕塑教学中,我以“动物造型”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物的特点,创作出具有个性的动物雕塑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指导他们运用合适的材料和技巧进行创作。
3.案例三:设计教学在设计教学中,我以“环保宣传海报”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并将创意和美术知识应用于海报设计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指导他们运用设计原理和技巧进行创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孟津县第一实验小学申延芳
世界是多彩的,而儿童天性中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富于童话色彩,使儿童在绘画的世界里更加多姿多彩。
从事儿童美术教育多年,在新时期课堂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中,我真正体会到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在一次美术绘画课上,有一个学生问:“老师,我想把太阳的周围加上小花朵,让太阳更加漂亮。
”“当然可以。
”我赞许地说。
立刻,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老师,太阳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太辛苦了,我给它画个茶杯,让它喝茶吧。
”“老师……老师……”孩子们七嘴八舌的纯真话语打开了我的心扉。
原来,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孩子们都想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把它描绘的更加漂亮,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而我们从事基础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们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今天,我希望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与探索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悟,与大家一起交流。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识美、欣赏美。
可以说热爱生活的人,充满了快乐、激情。
相反,则感觉生活百无聊懒。
同样没有美术兴趣,就没有审美创造。
试想,一个连美术兴趣都没有的人,他如何能笔下生辉呢?但是,兴趣从哪里来呢?举个例子,有一次在课堂上,我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欣赏生活中的美景——葡萄沟的葡萄作为绘画素材进行欣赏:在绿莹莹的葡萄架下,一串串晶莹剔透挂着露珠的紫葡萄、蓝葡萄、黄葡萄……呈现在孩子们面前。
“啊!”“咦!”……教室里立刻传来一阵阵口水就要流出来的赞美声。
俗话说:趁热打铁。
随即,我让学生自己在画纸上进行描绘自己喜欢的葡萄模样。
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有的把葡萄画成一串串圆球形,有的把葡萄画成一串串葫芦形,还有的把葡萄画成一串串茄子形……真是千姿百态。
我对学生们的细微观察和想象力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表现出来。
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从颜色、形状等各方面来体现葡萄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可见,美术创造并不神秘,但是他需要有一个能激发学生兴趣、表现美的欲望的一个欣赏对象,这个对象就来源于生活。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来描绘美、想象美、创造美。
只要孩子们热爱生活,热爱生活中的一草一木,就不难发现我们周围的花草、树木、河流、动物等都是绘画的好素材。
所以,美术课要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接触更多的自然生活,不断对周围事物进行认识并充满新鲜的美感,进而来描绘美和创造美。
然而初学绘画的孩子看到实物,往往不知道如何下笔,这时,教师就要引导他们如何观察对象,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笔真情地“说出”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一次“小茄子做晨练”作业,有的学生画了茄子爸爸带着小茄子在青青的草地上做晨练,还画了蓝天、白云、空中的小鸟;有的仅画了一个茄子、几棵小草;也有的画了一只翩翩的蝴蝶在草叶上飞舞,太阳张着笑脸看着一个瘦小的小茄子在跑步……这时,通过比较一些孩子的问题暴露了,教师应及时帮助他们分析对象的特征,指导他们细看什么,粗看什么;启发他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什么引人入胜。
引导学生手、眼、脑并用,锻炼观察方法和造型能力,逐步将注意力集中到表现的对象上来。
在联想生活,细心观察后,自然会产生一幅幅精彩的动人画面。
3、让赏识教育充盈课堂,让美好在学生的心灵绽放。
课堂上,对于小学生的绘画作品,不管是认真绘画还是胡乱涂鸦,教师都不能以简单画的像不像,美不美,来评价小学生绘画,特别是与时俱进的课堂改革中,更不能忽视课堂评价。
教师的激励性语言和表扬,都能让学生充满自信,绽放心灵。
如一次我让学生以“树、房子、小河”为素材,画一幅作品。
嘿!孩子们的作品内容丰富多彩:有位小女孩的画得非常好,有冒着袅袅炊烟的彩色小房子,房前的小河边有几棵大小不一树木,树上还画了三只金黄色的小鸟,小鸟两大一小。
小女孩说:“大的是爸爸和妈妈,小的是孩子,他们正在给小鸟讲故事呢。
”我听了非常高兴,当众给她画了三朵小红花,小女孩乐开了花。
这时,一位男同学走到我面前怯生生的说:“老师,你看我画的怎么样?”哇!他的作品上歪歪斜斜画了一座小房子,三棵羸弱的小树,房前一条小河涂成了黑色。
整个画面呆板,没有生机。
看着他渴望的眼神,我灵机一动。
我问:“你画了三棵树,是不是有树爸爸、树妈妈和树孩子?”学生使劲点点头。
我又问:“你把小河涂成黑色,是不是想表达小河被污染了?小树喝了污染的水也得病了?”小男孩高兴的蹦起来叫到:“老师,你说的对极了,这就是我想的,我还想再画一幅,行吗?”我说:“当然可以,你的想象力很丰富哦!”你瞧,小男孩的高兴劲就不用
说了吧。
由此可见,赏识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句话语微不足道,但能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更加大胆、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表现生活中的万事万物,若是粗暴批评则有可能就此浇灭孩子心中的兴趣之火。
我想,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
这样,会让他们更加热爱生活,使学生的心灵百花齐放。
同时,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基础美术教育的老师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探究新颖独特的课改教学方法,让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就像插上了翅膀。
那么,他们一定能笔下生辉,描绘出更加绚丽多彩的儿童世界,这不正是我们作为教育者的心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