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划分与对比(3)
地层划分与对比
![地层划分与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a2beb207581b6bd97f19ea66.png)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2、标准层的确定
(1)地层标准层: 在整套旋回沉积中,哪些岩性稳定具有
特殊标志,易于鉴别的单层或岩性组和明显的层段。
同时性、稳定性、特殊性
标准层根据其稳定程度及可控制范围可分为二级:
一级标准层:在油田范围内可进行对比使用。稳定程度大 于70%。
这表明地层对比不是新技术,但要掌握对比的方法、干活要仔细,否则要出错。
目录
一、概述 二、地层对比划分方法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
二、地层对比划分方法
主要包括: 生物地层学(古生物化石)、 岩石地层学(岩性、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岩石组合等) 地层记录的地球物理响应:(地震与电测) 层序地层学(沉积物供给与可容空间变化速率) 重矿物、稳定同位素、古地磁、事件地层
1、对比前的准备工作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1、对比前的准备工作
(4)、根据综合 录井图、取心图 及相应的资料划 出各层段的沉积 相及沉积微相, 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不同的沉积 相模式,其对比 模式是不同的。
桩74-9-2
滨浅湖 扇三角洲
近岸湖底 扇
-2050 -2100 -2150 -2200 -2250 -2300 -2350 -2400 -2450 -2500 -2550 -2600 -2650 -2700 -2750 -2800 -2850 -2900 -2950 -3000 -3050 -3100 -3150 -3200 -3250 -3300 -3350 -3400 -3450 -3500 -3550 -3600
Z52-2
Z52-2Z074-7-6Z74-8-6ZZ7744--1100--G6Z674-12-6 Z74-14-6
第十一章 地层学(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第十一章 地层学(地层的划分和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ec39fdd46529647d27285295.png)
第十一章地层学 Stratigraphy1 概念、定律和地层的接触关系2 地层划分和对比3 地层单位和地质年代4 地层的形成作用1、概念、定律和地层的接触关系1.1 地层:层状岩石的统称.包括所有的沉积岩,部分火成岩和变质岩.地层学:研究成层岩系形成的先后顺序、地质年代、时空分布规律(狭义)和形成环境条件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地质学分支学科.复习地层的构造特征层面层理1.2 地层的形成作用:垂向加积;侧向加积;生物沉积;海进-海退垂向加积是指沉积物在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下从沉积介质(水体)中自上而下降落,依次沉积在沉积盆地底部的沉积作用。
形成“千层糕式”的地层。
地层特征:岩性界面一般是水平或近于水平的;时间界面与岩性界面是平行或基本平行的.环境分布: 较深水海洋盆地、湖盆, 泛滥平原侧向加积是指沉积物在搬运介质中沿水平方向的位移和堆积作用。
如曲流河河道侧向迁移形成的侧向加积作用、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与海滩、障壁沙坝的进积作用以及滨岸沉积的退积作用等。
地层特征:地层时间界面和岩性界面不一致或斜交。
穿时普遍性原理:在所有侧向堆积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岩石地层必然是穿时的。
生物筑积定义: 指造架生物原地筑积而形成地层的作用地层特征:地层一般呈丘状隆起,岩层多具块状构造在形式上,可以表现为侧向加积或垂向加积1.3 地层学的基本定律地层叠覆律: 任何未经扰动的地层序列,原始地层的先后顺序总是自下而上是从老到新。
(上新下老)化石层序律(Principle of fossil succession)不同时代的地层含有不同的化石,含相同化石的地层其时代相同。
William Smith (1769-1839)----地层学之父于1817年提出。
化石层序律的理论基础和问题相同时代的地层就一定含有相同的化石吗?不一定1.相同的时代可有不同的沉积环境2.相同的时代也可有不同的埋藏和保存环境.化石层序律的意义根据化石内容1 对比不同剖面的地层2 确定地层的相对顺序及相对时间1.4 海进与海退•海侵(海进):由于地壳下降或海平面上升,使海岸线不断向大陆方向退却的现象. •超覆(overlap ):由于海侵使得沉积盆地范围不断扩大,后期形成的沉积层超越其下伏的较老的沉积层而盖在更老的地层之上的现象。
江苏省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
![江苏省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942e511955270722192ef73f.png)
一) 华北区(江苏部分)
1 新太古代地层 泰山群是该区最老地层,区域上分柳杭组、山草峪组、雁翎关组、孟家屯组。但省内未 见出露,仅在少数钻孔有揭露,无法细分,故统称泰山群, 2 元古代地层 该区古元古代—新元古代早期,因五台、吕梁运动作用,地壳上升,缺少沉积。晚期才 逐步接受了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沉积,形成了兰陵组、新兴组及淮河群的城山组、贾园组、 赵圩组、倪园组、九顶山组、张渠组、魏集组、史家组、望山组。其中,兰陵组为潮下高能 环境下形成的浅海石英砂岩建造,新兴组为潮下低能环境下形成的碳酸盐岩及碎屑岩沉积, 城山组与兰陵组相似,贾园组则以砂岩为特征,赵圩组—张渠组,从多次灰岩—白云岩组合, 反映了海水张渠组由深变浅、盐度由低增高,魏集组—望山组,由潮下低能环境—潮间—潮 上环境的多次更叠,组成页岩—灰岩—白云岩多次旋回变化。 新元古代晚期,该区因受地壳上升影响,仅于震旦纪接受海侵沉积,形成金山寨组之页 岩夹砂岩、灰岩组合,其与上、下地层均为平行不整合。 3 早古生代地层 该区缺少早寒武世梅树村期、筇竹寺期、沧浪铺早期的沉积,在沧浪铺早期以后,丰沛 地区隆起,南側才形成猴家山组、昌平组、馒头组之页岩、灰岩、砂岩等沉积,中、晚寒武 世,区内接受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沉积,形成张夏组及炒米店组。 该区寒武纪地层与下伏地层为平行不整合。
该区,前第四纪岩石地层,自下至上共分 42 个单位,包括 7 个群、27 个组、8 个段。 其中,创建于本省的有 8 个岩石地层单位。
二) 连云港区
该区地层发育不全。主要展布有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之区域变质岩系(东海岩群),中 元古代含磷碳酸盐岩—砂泥质变质地层(锦屏岩群),中—新元古代海相中、酸性火山岩、 硬砂岩变质地层(云台岩群),构成本区主体。
第三章 地层、古生物和地史概述
![第三章 地层、古生物和地史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39257b1959eef8c75fbfb349.png)
岩石地层单位
群:
最大的岩石地层单位 一般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相邻或相 关具有共同岩性(或岩性组合)特征 的组联合构成。或指厚度巨大、岩性 复杂、未作深入研究又不能分组的一 套岩系。对这个复杂的的地层序列可 给予专名,如太古代的五台群、阜平 群。
组:
划分岩石地层的基本单位其重要含义:
特点:
(1)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岩 性、古生物突变,缺失某些时代的地层; (2)上下地层之间存在分布广泛的沉积间断面;
(3)上下地层之间的产状基本一致。
3、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接触
指某个地区在下伏地层形成后,发生 强烈的地壳运动,使已形成的地层发生倾 斜、褶皱、断裂、或伴随岩浆活动、变质 作用,并遭风化剥蚀、造成明显的区域性 沉积间断; 之后地壳再次下降并接受沉积,使新 地层覆盖在不同时代的老地层之上,上下 两套地层之间的产状不一致, 称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第二节 地层单位及地质时代表
地质年代
在划分地层系统的基础上,将地壳的发展 历史对应地划分为若干级别的地质年代单位。 地质年代的国际通用单位是: 宙、代、纪、世、期等。 地壳的历史演化经历了太古宙、元古宙 和显生宙。其中,显生宙包括古生代、中生 代和新生代。
宙
代
纪 震旦纪 Z
Nh Qb
Jx
世
晚震旦世
1、砂岩
2、页岩
3、石灰岩
地层剖面划分示意图
多重地层的划分: 地层中任何一种特征都可以作为划分地 层的依据。有多少种信息,就有多少种单位 的划分。但常用的有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地 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
正常情况下地层新老关系
非正常情况下地层新老关系
地层划分对比
![地层划分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4606b8ad770bf78a6529547c.png)
标准化石法、化石组合法
标准化石:演化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 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
❖ 在应用标准化石法时应注意其精度
(2)生物学方法
化石组合法是根据地层的化石组合对比地层的方法
化石组合:指在一定的地层层位中所共生的所有化 石的综合。
2.地层对比的方法
(1)岩石学方法 按两地岩层的颜色、成分、结构和构造的相似性来
建立其对比关系的方法。
❖ 岩层在侧向连续的条件下,不同地区的岩石学特征相当 的地层是可以对比的。
❖ 绝大多数岩石地层单位是穿时的。
标志层方法
❖ 标志层:指厚度不大、岩性稳定、特征突出、易于识别、 分布广泛接触关系类型 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类型的差异是地壳运动
及其性质的不同表现形式。往往会引起自然 地理环境的巨大变化,造成生物界的重要变 革。 1)、整合接触(Conformity) 连续沉积的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无明显的截然 变化(沉积作用基本没有停止,无缺失地层 现象)。
岩性由一种或一种以上构成,厚度几米乃致数百米, 有一定的分布范围,上、下界线清晰;是野外地质 调查和填图中最重要的基本岩石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组
建组条件:
❖ 岩性相对一致(均一、夹层、互层或特别复杂) ❖ 内部结构一致(内部不分段的组为一种结构类型,内
部分段的组可有多种结构类型) ❖ 顶底界线明显(不整合或明显的整合) ❖ 一定和厚度和分布范围(一般要求能在区域地质图
(1)岩石学方法
标志层通常用于地层对比
标志层有两种类型:
❖ 穿时性的标志层,如地层中的砂岩夹层、煤层、蒸发岩 层等;
❖ 等时性的标志层,如火山灰层、小行星撞击事件层及风 暴岩层等。
地层划分对比
![地层划分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01a2add07f1922791688e8c6.png)
地层划分对比1、编制地层柱状对比图编制地层岩性岩相、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柱状对比图,建立起编图区目的层位的等时地层格架。
编绘实测地层剖面的岩性岩相柱状图。
编绘路线地质信手地层剖面或图切地层剖面的岩性岩相柱状图。
2、岩石地层划分对比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重要地层界面法:一些重要的地层界面,如角度不整合面,假整合面作为划分对比大级别地层单位如群、组的依据。
相比之下,岩性突变面、地层结构转换面则是划分对比次一级地层单位, 如段、层的重要标志。
(2) 标志层法:标志层在岩石地层中极为重要,通常代表了某一重要的地质事件,在区域分布上稳定,其特征的岩性野外也容易识别,区域对比性很好。
因此,多用来作为划分对比不同级别地层单位的标志。
如赣西北双桥山群中分布较稳定的一套变质砾岩、砾质砂岩,是最大海退期的沉积,也是该群中标志最醒目的一套地层,因此将其作为修水组和安乐林组的划分标志。
(3) 岩性法:岩性差异是岩石地层划分对比的直接依据,很多重要的岩石地层单位界线都是根据岩性的差异而划分的。
如华南地区二叠系龙潭组为一套含煤的陆源碎屑沉积,而上覆的吴家坪组为典型的碳酸盐沉积,二者存在着明显的岩性差异。
(4) 岩性组合法或地层结构法:某些岩石地层通常由2个或2个以上的岩石类型交替出现,组成旋回层,通过单纯的岩性差异很难将这些地层划分开。
要划分这类地层必须采用地层结构、岩性组合、岩石单层厚度及基本层序等标志。
此外,还要考虑到沉积构造及相应的沉积环境。
3、生物地层划分对比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标准化石法:通过地层中的标准化石进行地层对比的方法。
在生物地层划分对比中,标准化石是最理想、最重要的生物标志。
标准化石演化快速,因而生存时间短,在地层中的垂直分布时限短,便于较精确地进行地层划分和等时对比;标准化石扩散迁移速度快、地理分布广,因而有利于进行较大区域的等时性地层对比;标准化石在地层中数量众多、鉴定特征明确,易于在岩层中发现、识别和鉴定,有利于进行区域上的延伸和对比。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5c58eb0a52ea551810a6874e.png)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一)地层的划分依据所谓地层是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的总称,包括变质的和火山成因的成层岩石在内。
从时代上讲,地层有老有新,具有时间的概念。
地层和岩层这两个名词相似,但岩层一般是泛指各种成层岩石,而不必具有时代的概念。
地层既然具有时代的概念,所以地层就有所谓上下或新老关系,这叫做地层层序,也就是相当于一本书的页次。
如果地层没有受过扰动,愈处于下部的地层时代愈老,愈处于上部的地层时代愈新,叫做正常层位。
前面已经讲过,这种上新下老的关系叫地层层序律。
但是,组成地壳的地层是十分错综复杂的,或者由于地壳运动造成地层缺失,或者由于构造变动弄得层序颠倒,或者由于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改变了地层的产状和面貌。
这就如同一本年代久远并保存不好的古书一样,已经变成残篇断简,字迹模糊,必须进行一番校订考证工作,分章划段,才能读懂其内容;地层也是如此,既要把地层整理出上下顺序,又要划分出不同等级的阶段和确定其时代,这就是地层的划分。
划分地层的主要根据如下:1.沉积旋回和岩性变化对于一个地区的地层进行划分时,一般是先建立一个标准剖面。
凡是地层出露完全、顺序正常、接触关系清楚、化石保存良好的剖面就可以做为标准剖面。
如果是海相地层,往往表现出岩相由粗到细又由细到粗的重复变化,这样一次变化称一个沉积旋回,也就是每一套海侵层位和海退层位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
例如,在剖面中共包括三个大的沉积旋回,那末就可以据此把地层划分为三个单位。
根据沉积旋回划分地层应当注意这样几点:第一,因为地壳升降运动是波动性的,所以沉积旋回的级别有大有小,即一个大旋回中可以有几个小旋回,而一个小旋回中又可以包括几个更小的旋回,根据具体情况,划分的地层单位也有大有小。
第二,每一旋回中的海侵层位容易保存,而海退层位则不易全部保存或者根本不保存,因此一个沉积旋回不一定是完整的。
第三,每一沉积旋回一般总是由粗碎屑岩(通常是砾岩)开始,称底砾岩,因此,底砾岩的下部层面往往是两个地层单位的分界面。
地层划分与对比
![地层划分与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fe8cf1d13186bceb19e8bb54.png)
差,胶结疏松,岩石表面亲水。本次主要是通过精细地层对比,
对孤东二区馆陶组的地层进行详细的研究对比,进而认识该区油 气藏的地质特征。对沉积微相和储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为以后
的开发指导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孤东油田二区区域特征
区域概况及开发历程
孤东油田二区馆陶组地层对比成果
1.精细地层对比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
1).砂体类型 单一型 两分型 下切型 叠加型 2).统一了砂体的劈分标准 3).统一了明化镇组的底部界限 4).砂层组及小层界限的变化情况
地层基本特征
馆上段为河流相沉积,呈正韵律,储层岩性以细砂岩为 主,有少量粉砂岩及含砾砂岩。泥质胶结,由于埋藏浅,压 实差,胶结疏松,孔隙度平均在33.3%,渗透率平均高达1.57 平方微米,最高达10平方微米,油层平面上分布不稳定,连通性 差,纵向渗透性差异大,层内有泥质夹层,非均质性严重。
比原则是:以标准层控制层位,利用沉积旋回—岩相厚度结合标志层划
分砂层组(准层序组)、小层(准层序),应用砂体对比模式,确定时 间单元。
2.标准层及标志层的选择
1)选定一个标准层 2)选择六个标志层
选择的六个标志层
1.明化镇组底部感应曲线出现的似“免耳状”的组合,底部出现 高电阻率钙质响应。 2.第三砂层组顶部分布比较稳定的一对似“眼睛状”的小砂包。 3.第三砂层组底部和第四砂层组顶部十分稳定的泥岩段。 4.第五砂层组底部较稳定的厚层砂岩段。 5.第六砂层组第三、第四小层比较稳定的砂泥组合。 6.第六砂层组第六、第七小层之间稳定的“泥脖子”。
结论
通过本次对孤东油田二区馆陶组上段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认清的该区域地层的主要特征,确定了砂体类型,更加明确 以及修正了各层的界限,掌握了各砂层的特征,特别是对油 气层的认识。 经过本次的调查研究,不仅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做到灵活运用,实际联系理论,而且解决河流相地层对比中 遇到的困难,确定河流相对比的工作思路,为以后的研究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古近纪岩石地层划分和对比
![中国古近纪岩石地层划分和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1d27142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a.png)
中国古近纪岩石地层划分和对比中国古近纪岩石地层划分和对比
中国古近纪岩石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是地层学的重要内容。
根据地质时期的划分,古近纪指的是第四纪(2.58亿—11.7万年 B.P),它属于新生代中晚期地质时期,是当今活动地层学最重要的时期,由此划分出的地层现今在许多地方仍然保存着,其年代有现代、更新、全新、甲子地层四个等级,四个等级依次向上发育。
以全新世地层为例,主要有晚全新世(2.58—0.012亿年B.P)、早全新世(0.012—11.7万年B.P)两个时期,以甲子地层的话,主要有晚、早甲子两期,即1.81—1.23亿年;1.23—0.8亿年。
按照传统的地层分层方法,在各个地质时
期的地层中,晚(全新、甲子)的部分地层可以细分下去,而早(全新、甲子)的部分地层一般是模糊的。
古近纪岩石地层的划分和对比通常以地层结构和岩性作为识别依据,如古近纪
浊积岩中可以识别出碎碎屑岩,碎屑钙质岩,碳酸盐岩等,浊积岩中也可以识别出河三角洲、浅海、湖相及潮坪的沉积地层。
同时,还可以通过看岩石的状态来比较形成地层和演化过程,如颗粒状、层状、变质、岩石浆流及构造等。
总之,中国古近纪岩石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是地质学重要内容,其划分是建立在
地层结构和岩性基础上的,而对比则是对比形成地层和演化过程以及看岩石的状态,可以说是地质研究的重要方法。
通过此类研究,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当今地质发展状况,有助于科学的判断和油气资源的勘查。
如何划分与对比地层进行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有何意义资料
![如何划分与对比地层进行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有何意义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616c66d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41.png)
如何划分与对比地层进行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有何意义资
料
地层划分与对比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地层是指地壳中以岩石组合、化石组合和地史时间为依据的一定范围内的岩石或岩石群,利用地层划分与对比可以揭示地球历史演化、探讨地质活动规律和划定地质界线等重要问题。
地层划分常用的方法有地层对比、同位素年代学和寻找主键生化事件等,其中地层对比是最主要、最常用的方法。
地层对比的主要方法有:
1.同位素年代学方法:通过测定地层中放射性同位素的相对丰度和稳定同位素的相对丰度来确定地层年龄,并与标准年龄标定。
3.岩性与岩性组合方法:根据岩石性质的变化和组合特征,可以判断地层的差异与相似。
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揭示地球历史演化:通过地层划分与对比,可以了解地球历史上的地质事件、环境演化和生物演化等,并推断出地球演化的过程与规律。
3.划定地质界线:地层划分与对比是划定地质界线的基础,可以帮助确定不同地质时代与岩性之间的过渡关系,揭示地质历史的时间序列。
5.预测地质灾害:通过对比地层中的断裂、褶皱和沉积构造,可以提前预测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从而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总之,地层划分与对比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手段,可以揭示地球历史演化、确定地质界线、评价资源潜力、预测地质灾害等,具有重要
的科学和应用价值。
不断完善和发展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对于进一步认识地球演化和推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3-4多重地层单位
![第三章3-4多重地层单位](https://img.taocdn.com/s3/m/2f645e41e518964bcf847c97.png)
二、地层的对比
• 地层的对比是根据岩石特征或属性,对
不同地区的地层单位进行比较研究,论 证这些地层单位在特征、属性和空间位 置上是对应的,相当的。 • 将不同地区的地层单位进行比较,论证 其对应关系。论证原则(同划分原则一致) 实际上,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是密切相连, 前者考虑纵向,后者横向。
地层对比:表示地层特征或地层位置是否相当。 根据所强调的侧重点的不同,有不同种类的对比。
命名岩石地层单位的术语:
群和组:大都以建群、建组剖面所在的
地名命名,如:长城群(Pt),融县组(D3)
段和层:大都以岩性命名,
灰岩层.
如:砂岩段,
3. 地层加积方式及岩石地层单位
的穿时性(见教材28页)
地层加积方式有两种:一是 垂向加积 是指沉 积物在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下从沉积介质(水体) 中自上而下降落,依次沉积在沉积盆地底部 的沉积作用。形成“千层糕式”的地层。 地层特征:岩性界面一般是水平或近于水平的; 时间界面与岩性界面是平行或基本平行的. 环境分布: 较深水海洋盆地、湖盆, 泛滥平原
3.3地层的划分和对比(重点了解定义与方法)
一、地层 划分:根据
地层的特征和 属性(如岩性、 化石和不整合 面等)将地层 划分为相应的 单位(如右图) 地层划分 就称为地层的 划分。划分的 方法有三种。 参照教材24- 25页。
一、地层的划分
地层划分:将某地区地层划分出各种地层单位。 划分原则:地层原始顺序(地层层序);岩层 特征或属性. 在地质学中,目前最常用的地层划分即三类: 岩石地层划分、生物地层划分、年代地层划分. 地层划分:根据地层的特征和属性(如岩性、 化石和不整合面等)将地层划分为相应的单位 (如前图)就称为地层的划分。划分的方法有 三种。参照教材24-25页。
浅析地层划分与对比
![浅析地层划分与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81dad2e003d8ce2f01662330.png)
浅析地层划分与对比本文简明的阐述了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包括岩石地层方法、生物地层单位划分与对比、年代地层单位划分与对比、层序地层单位划分与对比四种方法。
标签:岩石体;地层;划分;对比1 岩石地层方法1.1 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岩石体在岩性、岩相以及地层关系上往往存在一定的特征和变化规律,按地层对其进行划分的单位,就称为岩石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分为正式岩石地层单位、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和特殊岩石地层单位。
(1)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包括组、段、层、群以及岩石地层面。
最小的岩石地层单位为层,上一级称为段,而组是基本的岩石地层划分单位,常包含几个段,用于地质填图及描述岩石地层的特征。
比组更高一级的称为群。
岩石地层面则是指相邻两个岩石地层间的转变面,可以理解为一个明显的地层界线,也可以是作为标志的一个岩性特殊的极薄的地层。
(2)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某些特殊的岩石体无需命名,如含水层、煤层或含有其他矿产等有经济价值的地层,或根据岩石形成的方式、形状等能够鉴别的岩石地层,类似的这种为满足某些特殊需要所提出的岩石地层单位被称为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3)特殊岩石地层单位。
特殊岩石地层单位分为岩群和岩组。
岩群相当于正式岩层地层单位中的“群”;岩组则相当于正式岩层地层单位中的“组”,是岩群的下一级单位。
特殊岩石地层单位的提出,使岩石体的描述更为完善。
1.2 岩石地层对比不同地区(或剖面)的岩石体在岩性、岩相特征及地层关系上存在一定的不同,根据岩石地层单位对其进行划分,论证其岩石地层单位间的特征或属性一致,和(或)地层位置相当,这种工作称为岩石地层对比。
2 生物地层单位划分与对比2.1 生物地层单位划分岩石地层中的某些部分会存在一定的化石,将此部分按照能够反映相同或相似化石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划分的单位,就称为生物地层单位。
这种划分方法是根据岩石地层中所包含的化石种类进行划分的。
从概念上分析,生物地层单位可看成客观存在的实体。
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及地质年代表
![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及地质年代表](https://img.taocdn.com/s3/m/729d4412647d27284b735157.png)
第二节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及地质年代表一、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概念(一)地层划分地层的划分是地层学的一项基础任务,也是地质工作的基础。
其目的在于确定区域地层层序和建立相应的地质年代系统。
我们把一个地区的岩层,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岩性、化石等特征归纳成不同级别的地层单位,建立区域地层层序,了解该区域地层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称为地层划分。
如果地层形成以后,一直保持其原始生成顺序,即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属正常层序。
但在地壳发生过强烈运动的地区,由于岩层遭受褶皱和断裂的影响,使原始地层产状发生变动,甚至倒转,使早期形成的岩层覆盖于晚期形成的岩层之上。
因此地层划分首先要判定地层的正反顺序,建立正常层序。
地层的特征和属性是多种多样的,如岩层的几何形态、接触关系、岩性、岩石组合、化石特征、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性质等,其中任何一种特征都可以作为划分地层的依据。
由于切分地层的依据和标准不同且具有多样性,因而可以划分出多种地层系统,不同种类的地层划分可以重叠在同一剖面上进行,这就是地层单位和地层划分的多重性。
目前常用的有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三种。
(二)地层对比在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将不同地区(或剖面)的地层进行比较,论证其地质时代、地层特征和地层层位的对应关系,即为地层对比。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特征和依据不同,有不同种类的对比。
例如:岩石地层对比是论证岩性特征和岩石地层位置是否相当;年代层对比是要论证地层的地质年龄和年代地层单位的位置是否相当;生物地层对比是要说明含化石层的化石内容和生物地层位置是否相当。
地层划分与对比两者在原则和依据上是同一的,在方法上是有密切联系的。
二、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一)岩石地层学方法凡是以地层的岩性特征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岩性界面变化为准,划分地层,是建立区域地层层序的主要方法统称为岩石地层学方法。
岩石特征主要指岩性、岩石组合、岩相、岩层的横向展布和岩石的变质程度等。
根据岩石特征的相似程度,对地层进行划分,并建立岩石地层系统。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17338f7f76a20029bc642d5a.png)
多重地层划分和多重地层单位
• 地层对比:地层意义上的对比指地 层特征或地层位置的相当。根据所 强调的侧重点的不同,有不同种类 的对比。
• 岩性 “对比”:是论证岩石特征和岩石地 层位置的相当;
• 两个含化石层的“对比”:是证明化石内容 和生物地层位置相当;
• 年代“对比”:是论证年龄和年代地层位置 的相当。
地层的接触关系
整合接触:连续和小间断。
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平行 不整合(假整合);沉积接触和侵 入接触.
其他标志
地层的其它物质属性,如地层的磁性 特征、电阻率和自然电位、矿物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生态特征、同位素年龄 等,它们也可以作为地层划分的依据, 用于建立不同的地层单位。
2.3 地层对比的依据和方法
地层划分
塔中地区志留系新老划分方案对比表
老
方
案
新方案
系统
组
段 亚段 系 统组段泥中 盆下 系统克
孜
尔
红色砂岩段
塔
格
泥盆系 中下统
上段
克孜尔塔格组
上—顶统
下段
上段 中统 依木干他乌组
下段
上统
组
上砂岩段
志
中统 依木干他乌组 红色泥岩段
第二节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2.1 概念 2.2 地层划分的依据和方法 (时间序列) 2.3 地层对比的依据和方法 (空间关系)
2.1 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概念
地层划分:根据地层的特征和属性 (如岩性、化石和不整合面等)将 地层组织成相应的单位。
• 地层划分的多重性与多重地层单位:
岩石有多少种可以用于地层划分 的特征(属性),就有多少种方法划 分地层,即地层划分的多重性。划分 的结果为多重地层单位。
地层划分对比的沉积学方法及原理
![地层划分对比的沉积学方法及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eb3e6d2998fcc22bcd10dcc.png)
– 一种是直接来源于海水本身原地生成的沉积物; – 一种是来源于海水范围之外的陆源异地生成的沉积
的。
11
在陆表海沉积二元论的指导下,根据陆表海的 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以及总机械能量的分析 得出两条基本的结论,即穿时普通性原理。
(4)重矿物法
沉积岩中矿物按其相对密度可以分为两类: 相对密度大于2.9的叫重矿物,小于2.9的叫轻矿 物。
重矿物如锆英石、磷灰石、电气石、金红石、 钛铁矿等。在不同的地层层位内重矿物组合和含 量是变化的。
在同一物源区的前提下,它可作为地层划分 对比的依据。我国中、新生界以陆相为主,一个 沉积区往往受到多个物源的影响,地层对比成效 不很明显,一般情况下不常使用此法。
海相沉 积旋回模式: 由海进至海 退组成的完 整旋回(等 时面为一理 想的等时界 面)。
陆相沉积 (河湖沉 积)造成 的沉积旋 回还显示 出级别性。
四、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一)、基本概念 1、地层划分(Subdivision):根据地层各种属性 和特性,按照地层的原始顺序,系统地把一个地区 的地层划分为各种地层单位。 2、地层对比(Correlation):根据地层各种属性 和特征,对不同地区的地层单位进行比较,找出这 些地层单位的相应关系和分布规律。在地层学的意 义上是表示地层特征和地层位置的相当。 3、地层划分与对比:确定地层的相对新老关系及 其分布规律。
– 如果能量的迁移是在缓慢的过程中完成的,则形成 的异地岩石单位侧向可以追溯,就是穿时的。
– 如果能量的迁移突然,这时,在过渡区内就不复存 在这种岩石,则岩石单位不能追溯。于是,所有非 火山形成的、异地生成的和侧向连续的陆表海沉积 的岩石单位,以及在无间断的连续剖面中位于其上 或其下的相邻异地生成岩岩石单位,都必然是穿时 的。
地质学基础第六章地层
![地质学基础第六章地层](https://img.taocdn.com/s3/m/cc17ca67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c.png)
年代地层单位及其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
宇 Eonthem 宙 Eon
界 Erathem 代 Era
系 System
纪 Period
统 Series
世 Epoch
阶 Stage
期Age
时带 Chronozone 时 Chron
年代地层单位是指在特定地质时间间隔内形成
的岩石体。其顶底界线都是以等时面为界的,因此
21
地质学基础
地震勘探中获得的反射波资料是地层的地震响 应。同一反射界面的反射波有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如反射波振幅、波形、频率、反射波波组的相位个 数。根据这些特征,沿横向对比追踪出同一反射界 面的反射,也就实现了对同一地质界面的对比。反 射波组对应的地层层位是根据钻井资料和地质资料 来标定的。
利用地震资料对比地层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作 用,如覆盖区地层的划分对比,在一定条件下,它 正确地揭示出岩石地层学和生物地层学方法的缺陷 与弊端,并予以修正。
群在必要时可以再分成亚群,或合并为超群。群 的名称通常取自典型剖面附近的地名。
25
地质学基础
段:是低于组的岩石地层单位,必须具有与组内 相邻岩层不同的岩性特征,且分布广泛,对研究区域 地层有用。
组是否要分段应根据其内部有无分段的岩性条件 和区域地层研究的需要来定,有的组可全部划分为段 ;也可仅指定组的某一部分为段,其余部分不正式命 名为段;有的组可不分段;有的组在某一地区分段, 在另一地区不分段。
5
地质学基础
(1)岩性法 沉积岩的岩性特征反映了其形成时的古地理
环境。在一个剖面上,岩性的变化意味古地理环 境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在地面露头和钻井地质 剖面中,常常根据岩性特征来划分对比地层,这 种划分对比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是准确的,这就是 常用的岩性法来划分对比地层。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a324e511e87101f69e319572.png)
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具有等时性或近等时性; 持续时间较短。全球性事件一般以万年为单位,地方性事件一般以十万年至
百万年为单位。
事件地层学对比法
•级别:全球性事件、区域性事件、地方性事件 •全球性事件: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可以观察到其影响或 其地质记录的事件。 •如地外撞击、地磁极性反转和大规模生物绝灭事件等。 该类事件在地层中造成等时性精确、持续时间短和分 布极广等地质标志。“界线粘土层”就是一例。 •特点:①全球性;②瞬时性;③极易辨认。因此,可 成为地层对比最精细、准确的标志,并成为地层划分 的自然界线。 •如,E/K之间发生的外星撞击事件—界线粘土层。
2.2 地层划分依据和方法
1. 岩石学特征 2. 生物学特征 3. 地层的构筑特征 4. 地层的接触关系 5. 其他标志
岩石学特征
包括组成地层岩石的颜色、成分、结 构和沉积构造等。 岩性相同或大致相同的连续岩层可以 划分为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岩性不同的 地层体应该划分为不同的岩石地层单位。
马平组\栖霞组分界-广西来宾
T55
450 0 452 0 454 0
T63 T70
T55'
456 0 458 0 460 0 462 0 464 0 466 0 468 0 470 0 472 0
T56
474 0 476 0 478 0 480 0 482 0 484 0
T56' T57 T60 T62 T62'
486 0 488 0 490 0 492 0 494 0 496 0 498 0 500 0 502 0 504 0 506 0
岩性对比 生物地层对比 构造运动面的对比 同位素年龄测定与地层对比 磁性地层对比 事件地层对比 层序地层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河流相对比
2、等高程对比
河流从形成到该道废弃,这一周期的沉积为一时 间单元。其沉积物包括河道沉积和溢岸沉积。溢岸 沉积为泥岩,其顶面反映洪泛期的最大溢岸面,即 等时面。等时面应与标志层大体平行,同一河道沉 积其顶距标志层应由大致相等的“高程”。不同的 河道砂体高程不同。
15m
(据1邱5怿m南1987)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14、地层对比结果的复查与校正
简易油藏剖面对于地层对比的校正很有用处: A、简单易画,10-30分钟一张。 B、可展现地层变化趋势及构造特征 C、可验证地层对比、断层、油水关系的可靠性 D、可验证或给物探解释提供信息。 E、可发现井位坐标及井斜出现的错误 F、可发现有利的含油部位,为井位部署提供依据。
井为标准井,根据砂体(油层)发育状况,划分砂层组,并记其厚度。
(2)对比 A、与邻井对比,等长则无断层,并按等厚或趋势划分砂组(相当于切
片对比)。二者厚度的差值即是断层的落差。
B、在过井地震剖面上解释断点位置,读出其深度,参考该深度再在电
测图上,根据砂体的韵律、油水关系等特征,寻找相应的断点及断缺井段。
5
S2-3
7
S2-4
6
5
S2-5
4
S2-6
8
2
S2-7
3
2
3 34
S2-8
5
1
1
S2-9
1
2 3
S2-10
4 4
1
11
2 3
SS22-1-111
4
5
6 1
S2-12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
一、河流相对比
(一)切片对比
1、切片对比方法实质是在标层控制下的准 等厚 对比划分砂组的方法。
2 、在近井距的情况下,一般是能找到一些局部标 志层,要尽力找,切片是找标志的捷径,但有标
辛47油藏剖面图
断层不协调 井位有问题
对比及断层组合 比较协调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沙三下4砂组构造图
桩更55井
桩更55井(设想井位)
14、地层对比结果的复查与校正 简易油藏剖面很有用处:
桩
桩更55井 (设想井位)
目录
一、概述 二、地层对比划分方法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 (一)河流相对比
2、等高程对比 ➢具体做法(油矿地质学): (1)选择标志层,尽量靠近砂组顶或底。 (2)分井统计砂组内主要砂层的顶界据标志层的距离。 (3)在剖面上按深度统计砂岩层据标志层的距离,将距离不 同的砂岩划分为不同的时间单元。纵向上编号。 (4)综合对比,同一时间单元,进行对比连线。
(据邱怿南1987)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
一、河流相对比
(一)切片对比
切片2 切片3
切片1
切片4
下标 志层
切片3界限向下一些会更好
上标 志层
砂体下 切至3
砂体下 切至4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
一、河流相对比
(一)切片对比
辛47断块辛47-检1井过井油藏剖面图
辛47 断块沙二 段2-7砂 组的切片
五号桩油田东西向地层对比图
桩
桩74-10-6
桩74-22-6
上 上
中
上
中
中
G42-6
感应 毫西门子/米
1000
1050
馆
高54块南北向地层对比图
G54-X10
微电极 欧姆.米
感应 毫西门子 /米
G54
微电极 欧姆.米
感应 毫西门子/米
陶
组
1 2
沙3
1 2 3
2砂层组
一
3砂层组
沙
三
(据薛峰)
1
1砂层组
⑥对比中地层的横向变化:
地层的正常的、或突然 加厚、减薄及尖灭非常普遍。对比中通常考虑以下几点:
A、砂泥岩象手风琴一样的加厚或减薄,一般具湖相或三角洲等水下的沉积 特点。
B、两个等厚标志层控制中的红绿色地层横向变化,应考虑河流相的侧向加 积、砂体的尖灭、叠置与下切。
C、还要考虑砂泥岩的差异压实作用、断层、超覆、剥蚀、同生断层、潜山 披覆等等。要在对比中发现规律。
④地层超覆:
上超:多出现于盆地边缘、斜坡带、及潜山周围。地层 有规律的由多变少的缺失,或增多,则要考虑上超。
下超:位于湖盆底部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④地层超覆:
上超:多出现于盆地边缘、斜坡带、及潜山周围。地层有规 律的自下上而 地层由多变少的缺失,则要考虑上超。 下超:位于湖盆底部,构造由高向低,地层由下而上逐渐缺 失,则要考虑地层的下超。 Amplitude
一、河流相对比
2、等高程对比
1砂组 4 2砂组 1 2
3
4砂组
3砂组
3
2
31
下标 志层
上标 志层
21
1
砂体下 切至3
3
砂体下 切至4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 (一)河流相对比
2、等高程对比
➢ 砂体叠置与下切 的对比:
(1)只有一个砂体,下 切作用形成,为一个 时间单元。
(2)砂体为多个韵律组 成,且底部较粗,为 多个时间单元组合而 成的叠加砂层。
卷心菜状断层
小断层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12、少标志段的地层对比
地质、物探资料密切结合进行对比
王102块南北向地震剖面
Y字型断层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13、无标志段的地层对比
13、无标志段的地层对比—多发生在河流相的地层。
对比步骤: (1)选标准井:顶底其它相带应有标志层控制,选厚度大、无断层的
(据邱怿南1987)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 (一)河流相对比
2、等高程对比
对比步骤(自己常用的方法) (1)标准井的选择及砂组的确定:先做剖面看砂体的纵向展布 (2)对比
A、确定断层:电测图上下标志层对齐后,不动,先看
两口井的长度,等长则无断层(两口井的长度差应小与5%), 二者厚度有差值,即是断层的落差。再在电测图或地震剖面 寻找相应的断点及断缺井段。
1685 1675 1665 1655 1645 1635 1625 1615 1605 1595 1585 1575 1565 1555 1545 1535 1525 1515 1505 1496 1486 1476 1466 1456 1446 1436 1426 1416 1406 1396 1386 1376 1366 1356 1346 1336 1326 1316 1306
同生断层造成的下降盘地层加厚
砂体的尖灭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12、少标志段的地层对比
12、少标志段的地层对比
A、地质、物探资料密切结合进行对比
地质层段少标志、无标志情况下,难以对比,特别是在 河流相地层中。需要地质、物探相互协同。
利用物探资料为地质先找出相应的地质层位(T2、T6及 稳定的同相轴)等,过井剖面上标出断层的大致位置。
对比
x47-11
SP
Cond
1湖相 -2200 进尺15m
-2250 进尺18m
2-7河流 -2300
相沉
-2350
积
-2400
2 -2200 3
4 5
1 -2250
3
1 2
-2300 67
3 4 5
-2350 5
2 3 4
8 -2400
2
-2450
8-14
-2500
三
角
-2550
洲
进尺39沉m
-2600
C、确定砂组:无断层,一般情况下按切片法对比砂组
(等厚对比,要寻找辅助标准层控制) 。砂组划分要准确, 否则小层对比不准。
D、确定小层:砂组准确确定后,可视为(标据志邱层怿南对19待87,)
上下砂组界限对齐后,不动,距砂组顶距离相同者(顶对齐即可,不要管 底是否对齐)同一编号,顶不齐者则另行编号。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
志则不要用切片。这对于砂组的划分会更准确。
3 、在两口井厚度差别不大、没有断层及砂体变化 较小的情况下应用效果好。否则效果差。
4、本人认为应考虑补充上断层对对比的影响,则 该方法会更加完善。
5、两口对比井厚度差,超出5%的部分应考虑为断层落差,
断点要在地震资料的指导下,电测图上寻找 。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
661—66661—666-616—6-6166060—666262连井 剖面
根据地震资料编制的剖面图
Es3
Es2
szb
底
Es3
底
砾 岩 顶
T6
砾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14、地层对比结果的复查与校正
① 地震资料验证:地质分层与地震剖
面及构造的解释是否吻合。
② 利用油藏剖面图、平面图、油水关
系等图件分析对比的合理性。 ③ 开发动态验证。
物探提示下进行对比,再寻找层位及断层要容易得多。 地质对比结果要及时与物探同仁密切结合相互验证并达 成一致,尽量减少二者的矛盾,必要时要与动态结合。 地层对比要两条腿走路(地质、物探),三方面验证 (地质、物探、动态)。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12、少标志段的地层对比
地质、物探资料密切结合进行对比
东辛南北向地震剖面
C、再划出相应的砂层组及小层。
王102块南北向地震剖面 Y字型断层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13、无标志段的地层对比
例:车66井区沙三油页岩夹浊积岩 井深为4000米以上。井距大,油页岩夹浊积砾岩体的井 段达1300m以上,无标准层,地质上无法对比。但地震反射 清楚,可将各井有一定厚度的砾岩储层段让地震标定,并将连 通关系反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