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的理解
略论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
![略论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cb825f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0.png)
略论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比分析法是研究者利用文献和实践中的观点、论点和例子,通过比较来分析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异同,从而得出观点及结论的研究方式。
在社会科学研究和社会问题研究中,运用对比分析法,可以让我们更全面、深刻、清晰地了解和体验研究对象的特征和地位。
对比分析的优点1.帮助更深入地理解问题: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分析,可以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被研究对象,从而更深入地理解问题。
2.帮助更好地分析比较研究目标:比分析法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研究目标,例如,我们可以将两个不同文化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化差异。
3.易于理解:比分析的结果往往更容易理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它的事实可以很容易地从观察中发现。
第二部分误分析在社会科学研究中,错误分析法用于解释和预测不同社会群体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做法。
错误分析主要是实证研究中一种有效的量化分析方法,其原理是建立一个模型,以检验收集到的数据是否符合模型的假设。
如果模型的假设不能解释数据,那么就有可能出现错误。
错误分析的优点1.可以评估不同社会群体的反应:误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评估不同社会群体对某一种研究问题的看法和行为。
2.可以实现量化分析:误分析可以实现量化分析,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从而更容易形成结论和推论。
3.可以检测模型错误:误分析可以找出模型的错误,从而改进模型,更好地模拟真实情况。
第三部分比分析与错误分析的比较1.目的不同:比分析法旨在深入地理解被研究对象,从而得出结论和观点,而错误分析主要用于实证研究,以识别和评估不同社会群体对某一种研究问题的看法和行为。
2.优势不同:比分析强调深入理解问题,且它的事实可以很容易地从观察中发现,而错误分析则强调量化分析,可以实现量化分析,更容易形成结论和推论,并检测模型错误,以改进模型。
综上所述,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都是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它们各有其优势,但也不是对立的,我们可以结合两者的优势,更好地探索社会现象,更全面地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预测和解释社会现象。
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的理解
![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5f696b71f01dc281e53af0d4.png)
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的理解摘要:本文通过对语言研究当中的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概念的定义及发展过程的了解,进一步探索两者的异同和在语言学习中的运用。
在对错误语言的分类进行认识和分析后,探究成因,获得启示。
关键词:对比分析错误分析对比分析,也叫对比语言学,主要是对语言变体进行共时的比较研究,发现他们的共性和差异。
对比语言学在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中期在美国得到了蓬勃发展。
六十年代后期,应用语言学和语言教学受认知心理语言学的影响,逐渐转向对语言习得过程的研究,因此七十年代以后,错误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对比分析。
然而,这一时期对比语言学在欧洲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目前,许多美国应用语言学家也认识到、在外语教学中错误分析与对比分析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吕叔湘先生指出,“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1942/1982:上卷初版例言)。
对比语言学的理论意义正是通过对比,使我们加深对所对比语言的认识,同时也促进整个语言学研究的深入。
在应用方面,对比语言学对于外语教学、翻译、双语辞典的编纂等都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当对比分析运用于教学的时候,它不再是纯语言学的,而是吸收和运用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等学科的理论,成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
错误分析研究学习者语言错误的类型和原因,它与对比分析的关系不是相互取代和排斥,而是共存和互补。
一、对比分析对比分析的概念是由上个世纪,著名语言学家Benjamin Whorf (1941提出的,他通过对两中或者更多的语言进行共时比较发现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
对普通语言学的理论进行修正或者补充,或者提出更新。
对比分析的初衷是试图以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作为理论支撑,来解决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中的问题。
对比分析假设目标是通过两种语言系统(L1和L2)的对比,发现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试图预测两种语言的相同点会导致外语学习过程中的正迁移;而两种语言之间的不同点则会导致外语学习过程中的负迁移,换言之,“两种语言系统中的差异越大,即各自的语言形式和程式跟对方的差异在质和量上均互不相容,则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也就越大,形成潜在干扰”(Wein reich,1953)。
Error Analysis and ContrastiveAnalysis
![Error Analysis and ContrastiveAnalysis](https://img.taocdn.com/s3/m/de971dbb3c1ec5da51e2708f.png)
一、对比分析(ContrastiveAnalysis)对比分析理论最早起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把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从而确定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目的是为了预测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可能造成的影响,即第二语言学习者受母语干扰可能会出现的错误,从而确定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
这一学派的学者认为:(1)外语学习中的困难主要来自于第一语言的干扰;(2)通过对母语和目标语言进行对比分析,可以预测这些困难;(3)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对比分析的结果,减少母语对目标语的学习干扰。
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语言学基础: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
二、错误分析(ErrorAnalysi s)是指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错误进行的研究和分析,它被作为相对有限性的对比分析的替换方法。
错误分析既有其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也有其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错误分析的主要主张是:第二语言学习者所犯的许多错误,除了第一语言的影响外,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
Corder(1967)指出,不能仅仅把错误看成是要消灭的东西,错误本身也具有重要意义。
错误分析的文献中经常要区分错误(error)和失误(mistake)两个概念。
错误通常是由于学习者知识不足所致。
失误则是由于学习者没有发挥出自己的能力而出现差错。
根据错误的来源,错误经常分为语际错误(interlingual errors)和语内错误(intralingual errors)。
学习者由于误用与母语具有共同特征的语言项目而产生的错误叫语际错误(或迁移错误)。
在目的语内部所犯的错误称为语内错误(也称发展性错误)。
根据错误的性质,错误经常被划分为五种类型:省略(omissions)、添加(additions)、双重标记(double markings)、形式错误(misformations)和顺序错误(misorderings)。
错误分析包含以下步骤:1)识别错误2)描述错误3)解释错误错误分析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二章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
![第二章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82b33f3968011ca30091c4.png)
第一节 对比分析 第二节 偏误分析
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 兴盛于60年代。 1945年,Charles Fries在《作为外语的英语教学与学习》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 提出对比分析的思想。
分析方法 对比分析的两种观点
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
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及其分布、文化 迁移到第二语言系统中去;
目的语与母语结构特征相似时,产生正迁 移,反之,负迁移; 差异(difference)=困难(difficulty)
对比(Contrast)
音位(phoneme)、语法(grammar)、 书写(writing)、文化(culture)
2. 鉴别偏误
偏误的标准 偏误和失误的辨别 隐性偏误和显性偏误的鉴别
3. 描写偏误
表层特征分类(surface feature of errors) 表层策略分类(surface feature of strategy) Corder(1974):前系统偏误(presystematic errors),系统偏误(systematic errors),和 后系统偏误(postsystematic errors)。
区分了: “失误”(mistakes):无规律、无系统、 偶然性 “偏误”(errors):有规律、成系统、必 然性 Corder关于学习者语言偏误的认识改变 了人们以往排斥语言偏误的看法,学习者 的语言偏误进入SLA研究的视域。
1. 收集资料
错误分析和对比分析
![错误分析和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e328272e87101f69e3195e9.png)
6
究中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而创建的一个术语。
语言之间的一致性和分歧性,特别 是分歧性。为了说明问题,对比分 析有时也要涉及辞源和语言的某些 历史演变。
about us
Constrastive analysis i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four assumptions:
1.second language learning二语 学习
the weak version
emphasizes the
only recognizes the
prediction
of
significance
of
difficulties
in
interference across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s and tries
language.(预测)
意义:一套严密的
局限性:学习者的困
方法和程序-深入
难和难点是多元的;
了解语言,应用于
对理论上的批评:心
语言教学,加强针
理学-不能预测的自然
对性-负迁移;一
条件下.语言学-忽视语
种语言的分析方法:
言的创造性,只能表
观察和分析学习语
层的对比;对难度等
言系统的良好起点。
级和偏误预测的批评。
Second method
1.Identifying overt and covert errors(显性和隐性的 误差) 2.Providing interpretations and constructing wellformed sentences in the target language.
3.Providing pairs of ill-formed orInappropriate sentences and reconstructed well-formed sentences inthe target languagefor comparison.
对比分析、错误分析和中介语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之二
![对比分析、错误分析和中介语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之二](https://img.taocdn.com/s3/m/47b1ea78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52.png)
对比分析、错误分析和中介语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之二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对比分析、错误分析和中介语研究在外语教学理论中的若干关键问题。
通过对这三大理论框架的详细分析,我们期望能够为外语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工具,以推动外语教学理论的深入发展。
我们将概述对比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讨论其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接着,我们将关注错误分析,探讨其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实际操作中的挑战。
我们将详细讨论中介语研究的概念、发展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分析其与对比分析、错误分析之间的关联和差异。
在对比分析部分,我们将关注母语与外语之间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学习者的二语习得过程。
我们将评估对比分析的有效性,并讨论其在预测和解释学习者错误方面的局限。
在错误分析部分,我们将探讨错误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错误来促进学习者的进步。
我们将讨论错误分析的步骤和方法,以及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应用错误分析来提高教学质量。
在中介语研究部分,我们将关注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构建的中介语系统,分析其发展规律和特点。
我们将探讨中介语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以及其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之间的互补关系。
通过对比分析、错误分析和中介语研究的综合讨论,本文旨在为外语教学研究和实践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论支持。
我们期望通过这一研究,为外语教学的改进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对比分析理论对比分析理论在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该理论主张通过对比母语和目标语的语言结构、语法规则、词汇用法等方面的差异,来预测和解释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错误。
对比分析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母语对目标语的学习具有迁移作用,即母语的知识和经验会影响外语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在对比分析理论中,母语和目标语的差异被分为两类: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指的是母语与目标语相似的部分,这些相似之处能够促进外语学习,使学习者能够更快地掌握目标语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对比分析与错误分析之简明比较及其启示
![对比分析与错误分析之简明比较及其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e3d0e418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01.png)
对比分析与错误分析之简明比较及其启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自己在对比分析与错误分析这两种思维方式中陷入了迷失。
实际上,这两种思维方式各有其优势,但是从某种角度来看,可能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以及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因此,本文将尝试从简单的比较角度来探讨这两种思维方式,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现实生活中如何结合起来。
一、对比分析与错误分析之间的异同点1.比分析和错误分析都是思考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都是在收集知识和信息之后,分析出差异和相似点,从而提出结论的方式。
2.比分析强调的是分析出两个相关的不同点,一般情况下,这两个点是互补的,而不是容易混淆的,因此,它的重点集中在如何分析出两个点之间的差异上。
3.误分析注重的是分析出事物所存在的错误,或是某一个特定观点的不正确程度,例如,分析出某个说法的不合理点,或是某个事件不够完善的地方,因此,它的重点集中在如何找出错误之处。
4.比分析与错误分析各有其优势,对比分析能够分析出两个相关事物之间的异同点,从而帮助我们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提出客观的判断;而错误分析则能够发现事物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二、对比分析与错误分析的联系其实,对比分析与错误分析之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
从实质上讲,对比分析与错误分析是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但是,它们实际上是会相互影响的。
首先,对比分析会帮助我们找出两个事物之间最大的差异,从而有助于发现事物之间的可能错误。
在实际应用中,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地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而在这种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深入地探究其中的细节,从而更加准确地发现知识中的错误,从而进行错误分析。
另外,错误分析也会帮助我们发现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的差异,这时,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些发现,进行更进一步的对比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发现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综上所述,对比分析与错误分析是有着相互联系的,好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掘知识中存在的错误或相似点,从而更好地把握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以及有效地发掘信息的有价值的特点。
对比分析和语误分析
![对比分析和语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8c18df9ec3d5bbfd0a74a6.png)
一、对比分析20世纪中期盛行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行为形成或习惯养成的过程,语言行为是由“刺激——反映”才形成的。
语言的发展是一系列的习惯的养成。
同时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所有人类的语言都是有层次的,层次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语言学应着重研究语言的结构和形式。
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有机结合,产生了对比分析学说(contrastive analysis)。
该学说在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历史中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般认为Robert Lado的《跨文化语言学》(1957)是第一部探讨具体的对比分析方法的著作。
Robert Lado把外语学习的主要困难归于母语和目的语的差异,认为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结构的异同可以预测外语学习者的语言错误和困难所在。
根据Lado的对比分析假设,两种语言相似的地方容易产生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不同的地方产生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
差异越大,干扰也越大。
对比分析假设有强式和弱式之分(Ellis,1985)。
强式说是指为了通过对本族语和目的语的系统对比,预测二语习得困难所在;弱式说是在分析学习者所犯错误的基础上,把目标语和目的语的有关结构进行比较,以解释犯错的原因。
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比假设逐渐失宠。
其原因可归纳为四点:(1)二语习得中很多错误不能用母语干扰解释清楚。
(2)二语习得中有些错误与对比假设的预测结果相矛盾。
(3)对比假设所预测的某些错误根本不会出现。
(4)对比假设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ehaviorist learning theory)后来被人们所抛弃。
二、语误分析由于对比分析难以预测二语可得过程中学习者可能犯的“语言错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人们便把研究兴趣和重点转移到对二语习得者的语言错误本身的分析。
错误是语言学习过程的重要特征,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使人们将视线从避免错误转移到研究错误上来,从而为研究二语学习过程提供了更直截,更有效的方法。
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a450d7f1711cc7931b7165c.pn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研究方法
1. 错误分析 2. 策略分析
具体工作
1 垂直研究—对某一些学习者学习外语的过 程进行跟踪调查。 2 交叉研究—同时对处于同一学习阶段的学习 者的中介语进行研究。
研究重点
1 词素研究— 研究学习者学习习得的顺序 2 句法研究— 研究学习者习得不同语法结构 的顺序
中介语的三个特征
1.开放性。 2.灵活性。 3.系统性。 发现了外语学习过程中的有趣的现象——僵 化(化石化)
理论基础
CA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中 的刺激反应理论和联想理论。语言是一种 习惯,学习外语就是学习一套新习惯。 正迁移、负迁移。
贡献
1. 形成了一套较为严密的对比分析方法。 2 .丰富了普通语言学理论。 3 .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和参考资料。 4. 使广大的外语教师更深刻地意识到了不同 语言间结构和意义上的差异。
EA的一般步骤 的一般步骤
1. 2. 3. 4. 5. 选择语料 确认错误(区别偏误和失误) 对错误进行分类 解释错误产生的原因 评价(主要为教学服务)
贡献
1 . 认识到了CA研究对实际外语教学有一定的
局限性。 2. 改变了对错误本质的认识。 以前——避免及纠正 现在——是语言学习的内部过程 3 . 形成了一套有效地错误分析方法和程序。 目前EA已成为SLA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 部分。
需要解释的问题
1.儿童语言习得机制在青春期后失去作用,那
成年人是利用什么来处理语言的素材输入? 2.中介语的始点是什么? 3.外语习得究竟是一种重组(restructuring) 还是一种重新创造(recreation)。
局限性
1. 研究限于词素、句法方面,对语义习得研究 不够。 2. 忽视学习者学习外语的自我标准。 3. 忽视中介语与其它语言变体的不同的标准。 4. 研究方法还有一些技术性的问题未能解决。
错误分析和对比分析
![错误分析和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df084e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53.png)
案例三:电子商务网站的对比分析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电子商务网站之间的差异和优劣, 为优化网站提供参考。
首先,选取多个电子商务网站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网站 的用户体验数据、交易数据等指标。然后,对数据进行 清洗和整理,消除异常值和缺失值。接着,采用对比分 析方法,计算各个网站之间的相似度和差异度,并分析 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优化建议 ,如改进网站设计、提高服务质量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5
总结和展望
总结
01
错误分析的背景
错误分析是语言学中研究语言使用和 学习的关键方法之一,通过对语言使 用中的错误进行分类、解释和对比, 可以深入了解语言学习的难点和问题 。
02
错误分析的目的
错误分析旨在帮助语言教师和学习者 更好地理解二语习得的过程,为教学 实践提供依据,同时也有助于研究者 深入探究语言学习的本质和过程。
目的
对比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增进对所比较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属 性。
对比分析的步骤
确定研究问题 或假设
首先需要明确要研究的 问题或假设,以便为对 比分析提供一个明确的 方向和目标。
收集和选择样 本
根据研究问题或假设,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进行对比分析。样本应 该具有可比性,以确保 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制定分析框架
制定一个包含所需分析 方面的框架,例如语法 、词汇、语义等,以确 保在分析过程中不会遗 漏重要的方面。
数据采集和分 析
根据所制定的分析框架 ,采集和分析每个样本 的数据,并记录下来。 数据分析应该采用适当 的方法和技术,以确保 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
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
![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a9906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86.png)
研究者们开始意识到,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不能只注重第一 语言与第二语言之间的关系(即它们之间的异同)。他们认为在 学习过程中的某一个特定阶段,学生使用的实际上是一套独立 的语言体系。这套体系既不是学生母语的语言体系,也不是第 二语言的体系,而是学生自己的一套语言体系。研究者将学习 者的这一套语言叫作“中介语” (interlanguage),开始将 “中介语”作为研究重点,而不是像对比分析法那样只注重第 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比较。
(2)系统偏误(systematic error):(知而不改)。 (3)系统后偏误(post-systematic error):学习者知道正
确的目标语规则,但不能总是正确使用,可能产生差错或者 失误。(知而且能改)。
Dulay、Burt和Krashen(1982)从评价的角度, 根据偏误对交际产生的影响把偏误划分为全局性偏 误(global error)和局部性偏误(local error)。全局 性偏误指影响整句结构从而导致理解困难的偏误。 局部性偏误指影响句中某一个成分而不影响整句理 解的偏误。前者影响交际,后者不影响交际。
对比分析的方法主要从“教”的角度对比目 的语和学习者的母语,预测可能出现的错误, 从而有意识地减少错误的发生。
对比分析法的不足
对比分析法的严重缺陷是它不是以学生为出发点, 通过分析学生对第二语言的实际使用来预测第二语 言学习中的难易,而是抛开学生,单纯从对两种语 言本身的比较来预测学习中的难易。
(陈述句中应该用“或者”表示选择,却用了“还是” 来误代,这是词语的误代)
﹡太晚来。
(应用“太晚”作补语,而误用它作了状语,这是句 法成分的误代)
对比分析VS偏误分析-(最新版)
![对比分析VS偏误分析-(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acd1027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1c.png)
对比分析VS偏误分析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研究 By:周琴 0430参考书目:[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2]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9假说因素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a.产生背景早在1945年,Charles Fries在Teaching and learning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一书中提到了对比分析的思想。
他认为,最有效的教材应该建立在对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进行科学描写和仔细对比的基础上。
1957年,RobertLado(拉多)在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中,系统地阐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对比分析的假设及其分析方法不断受到挑战和批判。
(忽视了对学习者语言系统的研究)“偏误分析”作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取代了对比分析方法。
偏误分析是第一个关注学习者语言系统的理论,提出了对学习者语言系统进行描写和分析的系统方法。
其产生于20世纪601述了对比分析的内容、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
他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会把母语特征迁移到目的语中(母语负迁移),因此,对两种语言及其文化进行系统的对比,可以预测和描写可能引起和不会引起困难的地方。
(此假说最初的表述)年代,兴盛于70年代。
从60年代中后期开始,Corder科德发表了一系列偏误分析文章,偏误分析成为研究学习者习得过程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成为观察学习者习得过程的窗口。
70年代后期,偏误分析因为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上的问题开始衰落。
但是,有学者认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偏误分析开始复苏。
国内偏误分析研究始于1984年鲁健骥发表的《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被视为哈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开端。
引发了之后一系列便无研究,是偏误分析始终成为汉语第二与语言习得研究中最密集的研究领域。
对比分析与错误分析之简明比较及其启示
![对比分析与错误分析之简明比较及其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a2d884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d3.png)
对比分析与错误分析之简明比较及其启示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是现代教育领域两个极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它们均为学习者提供有关如何理解知识点,改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果,以及达到最佳学习状态的有效方法和指导。
在教育领域中,这两种研究方向逐渐获得了重视,也引发了许多关于它们的讨论和论辩。
首先,对比分析法主要是以对比和反思的方式来研究和分析问题。
它的基本思想是分析不同的事物,概念或想法,指出它们之间的有趣或重要的不同,进而更深入地深入研究问题的本质,以及隐藏在其中的信息。
例如,通过比较物理教材中介绍的某一物理实体,比较它所具有的特征,从而进一步弄清其实质。
也可以通过比较两种新技术,来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优势和劣势,以此来决定使用哪种技术来解决问题。
而错误分析法则是以分析和识别错误为主,研究问题之后,它将关注点转移到问题本身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并从中提炼出一些有益的信息。
这种研究方法对于帮助识别学习者表现出的错误以及消除误导非常有用。
因此,错误分析也可以帮助识别学习者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更有效地改进学习者的思维方式,从而逐步提升学习效果。
虽然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法在学习和教育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从功能上来说,对比分析法旨在分析和比较,而错误分析法的目的则是发现和排除错误。
从实施方式上来看,对比分析法首先需要分析和比较,然后再了解所涉及的内容,而错误分析法的主要目的则是发现和拟定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其中不仅包括对不同答案的比较,也包括识别学习者表现出的错误。
此外,从学习效果上来说,对比分析法主要用于深入研究问题,更加深入地了解其本质,从而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
而错误分析法则主要用于识别和弥补错误,以提高学习效率,更有效地改进学习者的思维方式,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从以上对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的简明比较可以看出,它们的目的及实施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它们都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是被广泛用于现代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错误分析和对比分析
![错误分析和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a9c313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1.png)
培养分析思维
企业和个人应注重培养分析思维,善 于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
学习分析方法
掌握各种分析方法,如SWOT分析、 PEST分析等,运用这些方法对错误 和对比进行深入剖析。
强化跨领域学习
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跨领域学习,拓 宽视野,从其他领域汲取灵感和方法 。
建立分享机制
企业内部和个人之间应建立分享机制 ,共享错误分析和对比分析的结果, 促进经验交流和知识传播。
以避免重复犯错;同时,对比分析有助于找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制定
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03
持续改进
错误分析和对比分析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分析、对比、
调整,企业和个人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应变能
力。未来研究方向与应用来自景自动化错误分析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错误分析可能实现自动化 。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方法,自动识别和分析错误 ,提高错误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错误分析和对比分 析
目 录
• 错误分析 • 对比分析基础 • 错误分析与对比分析的结合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错误分析
错误来源识别
数据收集
首先,要收集有关错误的数据 ,包括错误发生的时间、地点 、频率等。这可以通过记录系 统日志、用户反馈或者监控系
统获得。
根本原因分析
其次,要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入分 析,以找出错误的根本原因。这可 能涉及到对系统架构、代码、配置 等方面的检查。
意义
对比分析有助于我们全面地了解事物,避免片面和偏颇的看法。同时,它还能 启发我们的思维,发现新的观点和思路,为研究和决策提供更丰富的依据。
对比分析方法
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
![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47a02c2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68.png)
收集数据
确定研究问题:明确对比分析的目标和研究重点 选择语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语料作为对比分析的样本 语料标注:对语料进行必要的标注和分类,以便于后续处理和分析 数据清洗:对语料进行预处理,去除无关信息,确保数据质量
数据整理和清洗
清洗异常值和缺失值,保证 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 除量纲和单位的影响
对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确 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对数据进行分组和聚合,以 便进行后续的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方法和结果解释
对比分析方法:确定对比对 象,收集数据,数据清洗和 预处理,对比分析过程,得 出结论。
结果解释:对对比分析的结 果进行解释和解读,明确差 异和优劣,提出改进和优化 建议。
确定研究问题:明确研究目的,确 定研究范围和主题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对比分析的定义
对比分析是一种语言学研究方法
通过对比不同语言的语法、词汇和语用等方面来研究语言的共性和差异
目的在于揭示语言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和演变过程
对比分析的目的
对比分析旨在识别 和比较不同语言或 文化之间的差异和 相似之处
竞品分析:对比分析 竞争对手的产品、服 务、营销策略等,制 定更好的竞争策略
消费者行为研究:通 过对比分析消费者的 购买决策过程,了解 消费者需求和偏好
偏误分析的应用场景和实例
语言教学:识别和纠正学生的 语言错误,提高语言水平
机器翻译:改进翻译算法,提 高翻译准确度
语音识别:识别语音中的错误, 提高语音转文字的准确率
识别偏误: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文 本中的语言使用不当之处
错误分析和对比分析ppt
![错误分析和对比分析ppt](https://img.taocdn.com/s3/m/6fde2e33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6.png)
Excel、SPSS、Tableau等,根据数据量和数据处理难度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工 具。
对比分析的应用和效果
对比分析应用
广泛应用于社会研究、经济分析、市场调研等领域,如品牌定位、产品优化、市 场策略制定等。
对比分析效果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身所处的竞争环境,发现潜在机会和 挑战,从而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
A与B的相似
尽管A和B有所不同,但它们可能也存在一些相似之处,如目标市场、品牌形 象、销售渠道等方面。
A与B的优劣分析和选择
A的优点
A的劣点
B的优点
B的劣点
用户选择建议
分析A的优点和优势,并 确定这些优点是否符合 用户需求和偏好。
分析A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并确定这些劣点是否 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和 满意度。
位于xxx,旨在xxx,开展xxx方面的 研究。
C项目目的
探究xxx问题,为xxx提供理论支持 和实践指导。
D项目背景
xxxx年,xxxx计划提出,旨在xxx。
D项目目的
探究xxx问题,为xxx提供科学依据 和解决方案。
C与D的对比范围和方法
01
02
03
对比范围
C研究的范围是xxx,而D 研究的范围是xxx。
错误分析和对比分析ppt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错误分析 • 对比分析 • 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B的对比分析 • C与D的对比分析 • 方法二,可编辑的.. • 方法三,可编辑的...
01
错误分析
错误定义和类型
语法错误
指程序语法结构不正确或拼写 错误,如变量名错误、括号不
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5aa4c68bd63186bcebbca6.png)
偏误分析的分类
Corder 提出显性(overt)和隐性(covert)偏误的分类方法: 提出显性(overt)和隐性(covert)偏误的分类方法 显性(overt)和隐性(covert)偏误的分类方法: 前系统偏误(presystematic 前系统偏误(presystematic errors) ---目的语系统形成之前的 ---目的语系统形成之前的 偏误 系统偏误(systematic 系统偏误(systematic errors) ---目的语系统形成过程中 ---目的语系统形成过程中 的偏误 后系统偏误(postsystematic 后系统偏误(postsystematic errors) ---目的语系统形Leabharlann 后的偏 ---目的语系统形成后的偏
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学习者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目的知识, 学习者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目的知识,用类推的办 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也称为过度 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也称为过度 概括(over (over或过度泛化。 概括(over-generalization) 或过度泛化。 看看电视。(表进行态的动词不能再重叠 *他正在看看电视。(表进行态的动词不能再重叠,此处 他正在看看电视。(表进行态的动词不能再重叠, 为动词重叠的过度泛化) 为动词重叠的过度泛化) *这个天大家都在休息。(“天”前不需要用量词,此处 天大家都在休息。(“ 。( 前不需要用量词, 为量词的过度量化) 为量词的过度量化)
学习环境的影响
主要是教师不够严密的解释和引导、 主要是教师不够严密的解释和引导、 甚至不正确的示范, 甚至不正确的示范,教材的科学性不 强或编排不当,课堂训练的偏差等。 强或编排不当,课堂训练的偏差等。
略论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
![略论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f0bc4d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a.png)
略论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是思维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两种方式,也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它们有着明显的特点,也能够为学习带来许多好处。
先来看看对比分析,它是指以追求一定目标为前提,以其他可以制约它的事物或抛砖引玉的方式对象进行比较,推断出可以更准确更清楚地评估其他可供选择的东西以实现目标。
比如,当你在学习一门课程时,你可以通过对比其他学生的学习情况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在做出任何决定时,用对比法思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而错误分析的目的是在实际结果及目标不一致的情况下,找出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距,从而提出改进措施。
它通过检查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之间的差异,发现并分析出产生差异的原因,从而推断出改善差异的措施,实现预定的目标。
比如,在课堂上你可以通过总结自己的失误来改正错误习惯,或者在一门课程的考试中,你可以通过总结上一次考试的错误来努力提高本次的成绩。
以上是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的基本概念,它们都是学习中常用的思考方式,可以让学习更有效率。
它们有着显著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应用场景,但都能够使学习效率最大化。
首先,对比分析有着显著的比较特征,以实现一定的目标为前提,比较、研究不同情况下的其他可用事物,从而做出更优秀的决定。
它能够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评估选择,从而取得最好的学习成果。
其次,错误分析具有明显的诊断特征,它是要求学习者通过思考,探究总结产生错误的原因,提出改正措施,努力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它们都在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正确运用它们,可以让学习更有效率,让人能够不断取得进步。
它们不仅可以应用于学习,在实践中也有非常好的用武之地。
比如,解决商业案例时,可以通过对比,从不同角度出发,查找最佳解决方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可以通过错误分析,从已知的错误中总结出解决办法。
综上所述,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在学习中都有重要的作用,它们有着明显的特点,也有着不同的应用场景,正确运用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率,实现预定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的理解摘要:本文通过对语言研究当中的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概念的定义及发展过程的了解,进一步探索两者的异同和在语言学习中的运用。
在对错误语言的分类进行认识和分析后,探究成因,获得启示。
关键词:对比分析错误分析对比分析,也叫对比语言学,主要是对语言变体进行共时的比较研究,发现他们的共性和差异。
对比语言学在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中期在美国得到了蓬勃发展。
六十年代后期,应用语言学和语言教学受认知心理语言学的影响,逐渐转向对语言习得过程的研究,因此七十年代以后,错误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对比分析。
然而,这一时期对比语言学在欧洲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目前,许多美国应用语言学家也认识到、在外语教学中错误分析与对比分析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吕叔湘先生指出,“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1942/1982:上卷初版例言)。
对比语言学的理论意义正是通过对比,使我们加深对所对比语言的认识,同时也促进整个语言学研究的深入。
在应用方面,对比语言学对于外语教学、翻译、双语辞典的编纂等都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当对比分析运用于教学的时候,它不再是纯语言学的,而是吸收和运用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等学科的理论,成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
错误分析研究学习者语言错误的类型和原因,它与对比分析的关系不是相互取代和排斥,而是共存和互补。
一、对比分析对比分析的概念是由上个世纪,著名语言学家benjamin whorf (1941提出的,他通过对两中或者更多的语言进行共时比较发现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
对普通语言学的理论进行修正或者补充,或者提出更新。
对比分析的初衷是试图以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作为理论支撑,来解决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中的问题。
对比分析假设目标是通过两种语言系统(l1和l2)的对比,发现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试图预测两种语言的相同点会导致外语学习过程中的正迁移;而两种语言之间的不同点则会导致外语学习过程中的负迁移,换言之,“两种语言系统中的差异越大,即各自的语言形式和程式跟对方的差异在质和量上均互不相容,则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也就越大,形成潜在干扰”(wein reich,1953)。
二、错误分析随着国际上语言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前者的批判性研究的深入,lado的对比分析理论也受到人们的质疑。
一种批评来自对对比分析的预测能力的怀疑;另一种批评涉及两种语言对比的可行性问题;人们发现lado的理论实际上基于语言学上的结构主义和心理学上的行为主义。
这种研究和运用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它对外语教学的指导性并不全面。
对比分析认为通过认定l1和l2的语言结构差异能够预见学习者在学习该门外语中可能会犯哪些错误,从而,教师可以采取措施预防这种错误的出现。
对比分析的基本主张是当母语的习惯与目的语不同的时候,犯错误的可能性就大,学习者会把母语中的习惯迁移到目的语中形成干扰。
这就是“母语干扰理论”。
但是人们发现: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差异参数很大的地方不一定出现很大的错误,而相似的地方却出现很多问题。
人们在二语教学中发现,用对比分析来预见学习者的困难与错误在某些方面是有效的,可是在某些方面却是失败的,因此,lado的对比分析受到许多语言学家的质疑和抨击。
[wardhaugh(1970),selinker(1972),richard(1974),taylor(1975 )]。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对行为注意进行检讨,对迁移学说的科学性进行重新论证。
在此基础上,一种新的学说——错误分析理论诞生了,尽管它同认知注意仍然有一定距离。
错误分析理论认为:在习得第二语言过程中,人们所犯下的错误和习得第一语言时一样,都是“发展性错误”,这些错误都来源于过分类推(overgeneralization)、不完全规则运用(incomplete rule application)和错误概念假设(hypothesizing of false concepts)。
(selinker, 1972)。
richards(1971)认为,这些错误“反映了学习者在特定阶段的学习能力,因此,这些错误有个体之间的差异”。
错误是语言学习过程的重要特征,错误分析使人们将视线从避免错误转移到研究错误上来,从而为研究二语学习过程提供了一种更直截,更有效的方法。
语言错误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受母语影响造成的错误;另一类则是二语习得者不受母语影响而出现的错误。
这两类错误还可分为:语言使用过程中的偶然的和随机性错误和反映学习者过渡性语言能力但具有规律性的错误。
对教师来说,错误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信息来源,错误分析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错误分析可以使教师了解学习者已经具有的语言水平,从而推断学习者还必须学哪些内容。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学习者的语言错误了解语言到底是如何学会的,如学习者所使用过的学习策略和程序等。
这些错误也可被学习者用作验证某些假设的手段。
三、迁移理论与中介语研究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的论战在上世纪70年代达到顶峰,schacter’s (1974)通过研究后指出:错误分析理论错误诊断学习者的学习困难,原因在于它忽视在二语习得中一些特有的问题。
避免交际(avoidance)情况的出现的在目的语的运用中学习者由于某种原因(如害怕出语言错误)常常会避免使用自己不会或自己没有把握的某些词或结构,这样其语言输出在形式上就会显得比较正确,而这种不含错误的语言输出并不能说明学习者已获得了像本族语者一样的语言能力。
人们对于中介语的认识为对比分析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
通过对母语、目的语和中介语的比较来解释中介语的形成和特征。
外语教师通过对比分析,毫无疑问能利用母语的正迁移来促进目的语的习得。
sawrey和charles telford(1981)指出: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不可设想会有不受原有的认知结构影响的任何学习。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当两种心理机能具有共同因素时,一种心理机能将使另一种心理机能发生变化。
共同因素越多,迁移的有效性越大。
最早研究迁移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的美国语言学家charles c. fries 和robert lado在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1975)中说学习第二语言是与学习第一语言很不一样的学习任务。
与学习者本族语相似的成分学习起来就容易,那些与学习者本族语不同的成分学习起来就难。
对本族语和外语的比较是外语产生过的正面影响和迁移理论的发展不可抹杀,它在某方面的正确性在今天仍然牢固不破。
四、二语教学方法认知人们对于外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传统上认为是教学方法上出现了问题。
人们把不符合规定标准的语言现象都归纳为错误。
错误被认为是学习中的缺陷。
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有了好的教学方法就可以防患于未然。
错误分析理论把错误归结为学习中不可避免的过程,是一个阶段性的现象。
brown认为,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 brown,1994)。
corder认为,第一语言学习者和第二语言学习者一样都有系统性错误和非系统性错误,系统性错误是由于缺乏语言知识而产生的,属于过渡语言能力性质的错误,必须由教师指出,并通过联系加以改正。
corder把系统性错误称为“错误”(error),他把非系统性错误叫做“失误”(mistake),他认为,失误是由于不能运用语言知识而产生的属于“语言运用性质”的错误,学习者自己可以改正。
corder认为,错误分析是对学习者系统性错误的分析,对失误的分析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发现:某些错误就是具有代表性,60—80%的学生都会在某些问题上出现错误。
如果教师不把这些知识教给学生,这种错误会始终存在下去,并逐渐变成稳定的中介语。
因此,对错误的分析对我们制定教学计划,圈定教学内容甚至制定教学大纲都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另外,错误分析的积累也为各级各类考试提供了有效的材料。
为背景相同的学生(如同一母语)建立错误语料库有助于教师的教学准备。
在中国,更多的人学习外语都到了成人阶段,都具有一定的母语水平,其系统化的语言思维、语言结构都是汉语化的,母语对习得外语的影响是理所当然的。
无论是新生还是老生总会在以下这类句子中犯有错误:because he cares much for appearance, therefore he spends much money on new clothes. although i was a stranger to the city, but i felt quite familiar with it. she likes to sing songs.这类句子中的错误对中国的外语教师来说不会陌生,它们无不打上母语干扰的烙印。
这些对比研究不仅是重要的,而且也是非常必要的。
五、结语本世纪50年代以后,语言错误分析与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在我国开展这一学科的研究着重把握二语习得研究内容的“主体性”特点,强调多学科兼容并蓄的原则,来构建二语习得研究的内容体系,同时贯彻本土化和应用性相结合的原则,继续对国外二语习得研究中的理论和假设进行介绍、分析、批评和重新构建,以为我所用,并真正体现出二语习得研究中国化的特点。
参考文献:[1]corder,p.s.erroranalysisandinterlanguage[m].oxford.o x forduniversitypress,1981.[2]selinker.interlanguage[j].internationalreviewofappli edlin guistics,1972(10).[3]schachter.anerrorinerroranalysis[l].languagelearning ,1974(24).[4]高远.对比分析与错误分析[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5]张国扬、朱亚夫.外语教育语言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5[6]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出版社,2002.[2][7]李瑞华.英汉语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8]杨连瑞、尹洪山.发展中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j].现代外语,2005,(2)[9]杨连瑞.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定位和进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