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遭遇》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人的遭遇》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编排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第一板块“遭遇战争”中,居专题板块之首。《一个人的遭遇》(节选)主要通过描写在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四十几岁的男人家破人亡,内心受到巨大创伤,再现战争的残酷。本专题要求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探讨,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能说出战争对人类的摧残,从而正视战争,珍视和平。
二、说学情
学生以前接触过小说,但对小说的综合分析能力不强。学生对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已有一定认识,但学生都身处安定的环境,就算能把握战争给人带来的直接伤害,也无法很好理解到战争给人心理带来的巨大创伤。索科洛夫那种战后的复杂细腻的情感体现,对于学生来说,在领会上有着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概括人物的遭遇,把握索科洛夫的内心变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主人公悲惨的遭遇,感受肖洛霍夫运用细腻入微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战争对人的摧残,反思战争的危害。
教学重点:走近索科洛夫的心灵,深刻感受他的悲惨遭遇。
教学难点:认识战争对人的摧残,反思战争的危害。
四、说教法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设想:首先就以“索科洛夫和凡尼亚为什么能走在一起”为切入口,然后让我们看到那么弱小纯真的凡尼亚却又那么悲惨的遭遇,直接揭示主题:可恶的战争。然后再引领学生一起走近索科洛夫的心灵,让学生深刻感受他的悲惨遭遇,而在这样的悲惨遭遇时,他却还能去关心凡尼亚,从而深入地了解主人公人性的坚韧和伟大,课堂中则是用文中主人公心的变化为重点,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最终让学生自己从人物形象中推出主题。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
【设计意图】本文篇幅较长,只有了解了故事情节,才能完成课堂中的合作、讨论、互动活动;同时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布置这样的预习作业,有利于为学生减负,增强语文学习兴趣。课堂导入:《一个人的遭遇》这里的一个人指的是谁?全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写了什么人?索科洛夫,还有谁?凡尼亚。他们是什么关系?父子关系。但是他们原来素不相识,那么是什么使他们走在一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肖洛霍夫的作品。
一、为什么索科洛夫和凡尼亚走在一起呢?
1、凡尼亚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1)用来形容凡尼亚的时候,最多的是什么字?
[明确]小。小家伙,脏小鬼,小脚,小眼睛,小雏儿,孩子的弱小
2)他那对眼睛呀,却亮得像雨后黑夜的星星(形象)孩子的纯真
3)为什么索科洛夫收养凡尼亚?促使索科洛夫打定主意收养凡尼亚的根本原因是:
[明确]孩子的悲惨遭遇——近似于我的遭遇(41页,两个失去亲人的人,两颗被强烈的战争风暴抛到异乡的沙子……)
同是战争受害人,相逢何忍再分开?所以他们虽素不相识,却走在一起了。
孩子那么弱小,那么纯真,但是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家园,有着那么悲惨的遭遇,这是什么造成的?
二、索科洛夫领养凡尼亚是怎样的状态,他有过怎样的遭遇呢?
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划的曲线图。
其他同学考虑三个问题:(一)随着索科洛夫遭遇的变化,他的心起了怎样的变化(二)哪一部分写得最打动人心(三)哪一部分写得最详细,怎样写得,为什么?
划曲线图:
受伤被俘——成功逃亡——妻女被炸死,家园被毁——找到儿子——儿子牺牲——领养孤儿——出车祸离开……
(一)随着索科洛夫遭遇的变化,他的心起了怎样的变化?
成功逃亡(激动极了)——妻女被炸死,家园被毁(心缩成一团,穿心的痛)——找到儿子(喜气洋洋)——儿子牺牲(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领养孤儿(心轻松光明)——出车祸离开(悲愁的心, 心震荡得厉害,收缩和绞痛得那么厉害)
(二)哪一部分写得最打动人心
1、儿子死后:(指名朗读9、10两段)
“我走到棺材旁边……擦着眼泪,但是我没有哭,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我的心才痛得那么厉害吧。
我在远离故乡的德国土地上,埋葬了自己最后的欢乐和希望。儿子的炮兵连鸣着礼炮,给自己的指挥员送丧。我的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
[提示] 与得知妻女炸死的悲痛比较:
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一团。(与前文的第一段“我的头好一阵习惯成自然地缩在肩膀里”)躺了一会儿,才把信念完了。
那个词更悲?我们看到索科洛夫的遭遇一次比一次悲惨,为什么?
[明确]比较前面的“缩”,前面是法西斯对人的肉体和精神的摧残,但如今亲人的离去,更让我心痛,形象的说法,两个“一会儿”让我们感受到索科洛夫无法言语的悲痛。
经历了这么多的痛,儿子是索科洛夫最后的希望,然而就在战争胜利的那一天,敌人的枪弹再次夺去了年轻的生命,打碎了索科洛夫最后的期待。失去了儿子后,“我没有哭,眼泪在心里干枯了”,我觉得这里描绘的那种父亲的悲哀,是一种所有希望都彻底破灭后的真正哀伤。“哀莫大于心死”,这里,作为父亲的我,“心”死了。
他有着那么悲惨的遭遇,这是什么造成的?
2、阅读6、7两段,为什么要写这两段呢?
他为儿子骄傲的同时,重新编制起对未来美好的梦,表现了他对和平安宁的战后生活的憧憬。[明确]反衬了下文痛失唯一亲人的悲,体现了他的坚强,同时体现了本文情节波澜起伏,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特点。
[总结]:索科洛夫曾经希望妻子女儿支撑自己挺过集中营中的苦难,(读相关的句子,感受妻女的重要),但当他逃出来时却发现自己的妻女已经被德军炸死了;也曾经盼望儿子能拥有灿烂的未来,自己有一个美好的“老头梦”,但盼望到的不是凯旋归来的儿子,而是在“胜利的那一天”牺牲的儿子的尸体。在生命中索科洛夫也有过欢乐和期待,但是每次的欢乐总是被战争夺走,这一切的一切留给他的是无尽的伤悲,但他还是坚强地活着。
三、这里索科洛夫的遭遇之中哪部分写得特别详细?是怎样来写的?为什么?
[明确]索科洛夫领养凡尼亚部分写得特别详细
1、是怎样来写的?
1)索科洛夫说了善意的谎言,我们来看凡尼亚被领养后的表现
16段:天哪,这一说可说出什么事来啦!他扑在我的脖子上,吻着我的腮帮,嘴唇,前额,同时又像一只太平鸟一样,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来,叫得连车厢都震动天了:‘爸爸!我的亲爸爸!我知道的!我知道你会找到我的!一定会找到的!我等了那么久,等你来找我!’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好像风下的一根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