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滇人版信息技术第1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滇人版信息技术第1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认识计算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滇人版信息技术》第1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认识计算机》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面对的对象是滇人版的学生,他们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但接触计算机的时间不长,对于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和软件组成等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以及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和软件组成,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和软件组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具体组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网络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解: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和软件组成,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如CPU、内存、硬盘等。
同时,介绍计算机的软件组成,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3.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进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等。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计算机的更多功能,如浏览网页、下载资料、安装软件等。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和软件组成,以及基本操作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和软件组成,以及基本操作。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02《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02《认识计算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计算机》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定义、发展历程、硬件和软件的组成等。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以后学习计算机的操作和使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接受新知识。
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定义、发展历程、硬件和软件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定义、发展历程、硬件和软件的组成。
2.教学难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硬件和软件的分类和功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小组讨论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计算机小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讲解计算机的定义、发展历程,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
3.实践:让学生亲自触摸计算机的硬件,了解其功能;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软件。
4.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作用和重要性。
5.总结:通过PPT,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的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定义:计算机是什么?•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发展过程•硬件: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其功能•软件:计算机的软件组成及其功能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九. 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一年级上册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一年级上册认识计算机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辨别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研究使用鼠标进行简单的点击操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机的抽象概念;- 教授计算机在实际应用中的场景,让学生能够将其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 师生对话,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的认知水平;- 引入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如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有什么作用等。
2. 知识讲解(10分钟)- 通过图片和课件展示,给学生直观的认识计算机的外观和组成部分;- 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计算机的作用,如存储信息、处理数据等。
3. 计算机应用场景(15分钟)- 利用图片展示计算机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如家庭、学校、医院等;-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计算机的经验。
4. 操作演示(15分钟)- 引导学生关注计算机周边设备,如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通过示范和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使用鼠标进行简单的点击操作。
5. 总结归纳(5分钟)- 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小结,强调计算机的作用和应用场景;-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疑惑。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进行教学评价。
五、板书设计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一年级上册认识计算机重点:-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难点:- 理解计算机的抽象概念- 将计算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导入环节:- 学生对计算机的认知水平-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知识讲解:- 计算机的外观和组成部分- 计算机的作用:存储信息、处理数据等计算机应用场景:- 计算机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 学生分享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计算机的经验操作演示:- 计算机周边设备:显示器、键盘、鼠标- 使用鼠标进行简单的点击操作总结归纳:- 计算机的作用和应用场景- 学生提问和疑惑解答六、教学资源- 图片和课件展示- 计算机及其周边设备七、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明确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掌握鼠标的简单点击操作。
《认识计算机》 说课稿
《认识计算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计算机》。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认识计算机》是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基础内容,旨在让学生对计算机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有初步的了解。
本节课选用的教材是_____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_____年级_____册。
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过生动形象的示例和简洁明了的讲解,引导学生逐步认识计算机的相关知识。
教材首先介绍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接着详细阐述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然后讲解了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作用;最后简要提及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教材内容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计算机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但大多停留在表面的使用层面,对于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等知识缺乏系统的认识。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对于较为复杂的概念和原理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直观教学、实例演示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分类。
(2)学生能够识别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并了解其功能。
(3)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作用。
(4)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2课《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2课《认识计算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2课《认识计算机》是一节入门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包括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以及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是对于计算机这种高科技产品还比较陌生。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过计算机,但是对于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和基本原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以及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和软件的识别,以及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的具体功能,软件的分类和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学生互动等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计算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演示: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展示实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探究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计算机硬件的具体功能和软件的分类作用。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6.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家里或学校的计算机,了解其硬件和软件组成,增强信息意识。
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认识计算机》说课稿一、说教材:《认识计算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课为新学期第一课,学生从好奇的角度接触计算机,必定对这门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从朦胧的计算机知识到重新认识计算机,这一课是计算机的基础,也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了开局的作用。
二、说学情:学生新开设信息技术这门课非常兴奋,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少少接触过计算机所以学生即使是刚开始学习计算机,他们对计算机也不是很陌生,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课堂能认真听讲并且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的一般硬件组成,记住并能说出他们的名称;学会区分输入、输出设备,并能列举实物;大致了解计算机科技的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讲授、多媒体的展示反复强化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了解了计算机的强大功能都是人研究和开发出来的。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从外观上看出计算机各组成部分,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并能说出相应的名称,了解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和存储器。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初步认识信息技术课程,激发学生对认识计算机的兴趣。
五、说教法学法:教法: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
因此本课我主要以“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和“小组学习法”为主,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的情境,并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完成任务。
针对学生制作情况的反馈,简单任务直接演示;复杂问题分步解决,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课堂真正达到“教退学进,互动探究”。
学法:三年级的学生对电脑的认识有一个共同性就是好奇,但是要他真正的按教材去学习,一般学生的兴趣都不会很高,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很多学生对电脑的好奇只停留在玩游戏上。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的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的说课稿教学目标本课程是针对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功能特点和使用方法,同时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定义与发展简史2.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与软件)3.计算机的功能与应用领域4.计算机操作基础与练习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主要通过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展示计算机的相关概念、内部结构、操作方法等内容,并通过小组讨论、互动答疑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
教学过程1. 导入与预习(5分钟)•通过举一些正在使用计算机的例子,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与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内部结构。
2. 讲解计算机的定义与发展简史(10分钟)•讲解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概况,通过文字和图片来展示计算机发展的历史。
•提醒学生“计算机”一词的含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本质。
3.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30分钟)•通过图片展示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软件结构,重点介绍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硬件。
•同时介绍常用的操作系统和软件程序,为后续操作做好铺垫。
4. 讲解计算机的功能与应用领域(15分钟)•讲解计算机的主要功能,如数据处理、计算、存储、通信等,并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其应用领域。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计算机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5. 讲解计算机操作基础与练习(30分钟)•介绍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方法,包括开机、关机、登录、关机等。
•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实际的计算机使用过程,并通过互动答题、实际操作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的实际掌握程度。
6. 总结与提高(5分钟)•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概念和重要性。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计算机的更多功能和应用,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
教学评估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程的评估主要采用口头提问的方式进行,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回答情况来评估其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2课《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2课《认识计算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计算机》是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2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包括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以及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经验,他们对计算机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数学生只是会简单的操作,对计算机的内部组成和原理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原理的同时,能够更好地运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和生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和软件的识别。
2.教学难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网络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计算机小动画,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并通过实物展示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硬件设备和软件的概念。
3.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机,识别和了解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如键盘、鼠标、主机等,以及软件的使用。
4.探究: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计算机。
5.总结: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计算机基本组成和原理的理解。
6.拓展:介绍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巧,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的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的说课稿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2.掌握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知道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4.能正确使用计算机,注意计算机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规范2.教学内容2.1 认识计算机计算机是指能够按照一定程序自动执行各种计算和处理的电子计算设备。
计算机是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产物,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广泛应用于经济、科学、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
2.2 计算机的组成部分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其中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中央处理器:主要负责执行计算机系统中的指令集,是计算机的“大脑”;•存储器:存储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和数据;•输入设备:将人类能够识别的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例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输出设备:将计算机处理后的信息显示给人类,例如屏幕、打印机、音响等;2.3 计算机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化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社会经济领域中,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计算、设计、管理等方面;在科技领域中,计算机已经成为莫大的辅助和支持;在教育领域中,计算机也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工具。
2.4 计算机的使用规范使用计算机是要遵守一定的规范的,这不仅是对计算机自身的保护,也是保护自己的必须做好的事情。
使用计算机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系统安全:不能随意下载、安装未知软件,不要随意点开电子邮件中的链接和附件;2.个人隐私:不得泄露个人隐私信息,例如账户密码等;3.版权保护:不要发表和传播涉及侵犯他人权益的信息;4.体育健康:长时间使用计算机会对眼睛和身体造成损害,要注意休息和锻炼。
3.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
1.启发式教学法:运用故事、图示、讨论等启发性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探究式学习法:后置问题式教学,让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2024《认识计算机》说课稿范文
2024《认识计算机》说课稿范文首先,我要介绍一下《认识计算机》这个教材,它是2024年版本的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第7课时的内容。
该课程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重要知识点,并且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针对这个课程,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 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硬件和软件,并理解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开机、关机、登录和操作界面。
3.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好奇心,并让他们意识到计算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在这节课中,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操作方法,而难点则在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采用一些教学法和学法。
教学法上,我会结合课堂讨论、实物展示和多媒体呈现等方式来进行教学,以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的认知和理解。
学法上,我将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应用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我将准备相关的实物和图片,以直观地展示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操作界面。
同时,我也会准备一台电脑和投影仪,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展示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和实际操作演示。
具体的教学过程,我将采用以下的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或举例等方式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2. 讲解基本知识: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作用。
3. 演示操作方法:通过实际操作电脑和展示操作界面,教授学生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开机、关机、登录和操作界面的介绍等。
4. 练习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完成一些简单的计算机操作任务,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5. 总结归纳: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加深他们对计算机的理解和认识。
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2课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2课认识计算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你们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说课题目是《认识计算机》,在说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一、说教材: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一些电脑的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为以后信息技术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说学生:我们的学生在他们以前的生活和学习中都或多或少的接触过电脑,但是他们对计算机的巨大作用认识还不足。
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着重突出向同学们讲解计算机的巨大作用,加深他们对计算机作用的认识,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我确定本课的目标为:知识目标:让同学们知道计算机的组成;技能目标:让学生学会开机和关机;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电脑的兴趣;四、说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我确定本课的重难点为: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操作鼠标;五、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许多时候都要和计算机打交道,那么计算机到底有哪些部分组成?它最基本的操作有哪些?师: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认识计算机》。
二、计算机的组成:师:课件出示台式计算机组成示意图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台式计算机有哪几部分组成?生:仔细观察后,结合课文积极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生:积极举手回答;师:大家说的很好,(板书)台式计算机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师: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再想一想:最早的计算机诞生于何时?叫什么名字?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师:巡视指导;生:积极举手回答;师:大家说的很好,最早的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2月,它的名字叫做:ENIAC;三、启动和关闭计算机:师:进行计算机的启动操作,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计算机的启动分为几步?生:仔细观察后,结合课文积极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生:积极举手回答;师:大家说的很好,说明大家都是个有独立见解的孩子。
《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讲授新知: (二)教师引导,探究新知: (三)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四)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五)课堂小结Biblioteka (一)激趣导入 讲授新知:
首先,教师开门见山直接问学生你喜欢电 脑吗?会用电脑干什么?同学们会这么多呀! 现在我可要考考你们了:看,知道这是什么 吗?(课件出示埃尼阿克)ENIAC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加以简单的总结:它 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名为埃尼阿克,它 于1946年生于美国,它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
(三)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测试1:继续收集你们小组探究的问题。 测试2:你能想像出未来计算机会发展成什么样吗?能把它画出来 或描写出来吗? 测试3:小组间互相出题测试,看看谁的新知掌握的好。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让学生自己选择喜爱的内容进 行巩固练习,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机械练习充满了生机,学生在亢奋 的思维状态下进一步巩固新知,也促使学生乐学、善学。 因此,本课中我采用师评、生评、互评、自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 法,如教师在学生作业中找出有特点作品,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或 让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这样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进一步巩 固所学内容。同时,也加强了小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学习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操作性强, 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式学习。根据教 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我制订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3、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的兴趣。
4、提高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互相合作 意识品质。
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 考讨论——合作操练——总结巩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 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 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 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上网搜索、课堂讨 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 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 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晚上好!
我是来自数计系09计专班的胡兴忠。
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计算机》,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认识计算机》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第四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的发展史,这为我们今天所讲的内容起到铺垫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并结合七年级学生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结构,2、掌握容量单位的换算,3、学会查看硬件信息。
其中“计算机的硬件结构”是本次课的重点,“容量单位的换算”是本次课的难点。
为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我将采取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我将用一课时的时间来完成本次教学。
接下来谈一谈本次课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注重师生互动。
由上节课的内容引出这节课的新知识,让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设施,我选择了多媒体教学。
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我对本课题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归纳和总结。
我比较注重直观的、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的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
我的板书设计是:1、计算机的硬件结构;2、容量单位的换算;3、查看硬件信息。
最后给学生布置了任务:第一个任务将让学生完成一个表格,第二个任务让同学们去预习和复习。
我的说课完毕!。
计算机教案说课稿模板范文
一、说教材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认识计算机》一课。
本节课选自XX版《计算机基础》教材,是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起始课程。
本节课主要围绕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硬件组成以及日常使用等方面展开,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2)认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3)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机、关机、鼠标操作等。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2)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鼠标、键盘等计算机设备。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2)计算机的硬件组成;(3)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 教学难点:(1)计算机硬件组成的理解;(2)计算机基本操作的熟练掌握。
四、说教法学法1. 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2)任务驱动法:以任务为导向,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3)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学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2)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3)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计算机发展历程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授(1)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2)认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3)演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机、关机、鼠标操作等。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说课稿范文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说课稿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说课稿范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剖析本教材设计了三个主题:网络技术应用、因特网应用、网站设计与评价,从网络技术的应用出发,以组网、建网到用网为逻辑线索,从技术到应用依次递进展开,同时凝练了网络协议、IP地址、网络通信、信息检索、网页设计等核心概念。
对于本节内容来说,就象一个桥梁,起到连接的作用,网络建好了,目的在于相互通信,与此同时这样就为后面畅游因特网作下了很好的铺垫。
在本单元里,为第二节走进域名知识的拓展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本节围绕IP地址这一核心概念进行展开,在第一单元中已经对两台计算机对等连接作了介绍,其间提到了IP地址的设置和查看问题,但只是作为一个数值填写到了TCP/IP协议属性中,同时为这节内容作下铺垫,IP地址这一新概念比较抽象,怎样使学生形成一个新的且抽象的概念是关键,根据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结构特点,充分考虑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由此确定:(1)教学重点:IP地址概念、格式、分类(2)教学难点:IP地址抽象概念的理解与意义建构(3)教学关键点:使学生建构起IP地址的概念二、说目标因特网是信息交流的主要平台,渗透各个领域,也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因此,了解网络的实质,让学生知道网络中的计算机是如何实现相互访问,相互通讯的,感受IP地址的有限性和分配的不平衡性。
1、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IP地址的概念。
(2)了解并掌握IP地址的书写方法,熟悉IP地址的分类方式。
(3)知道在因特网中对IP地址的管理办法和相应的重要机构。
(4)讨论合理利用IP地址。
2、能力目标(1)能够利用网络和书籍获得自己关心的知识,扩展和更新知识面。
计算机教学一等奖说课稿3篇
1、计算机教学一等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下金厂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游富顺。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七年级第10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课《认识计算机》第一节。
一、说教材1、分析教材(1)本节课分两大个部分:一是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其包含计算机硬件的认识、计算机软件的认识、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的认识与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二是计算机的使用,其包含开机、观察桌面、鼠标的使用、关闭计算机。
(2)本节课是以后的整个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认识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让学生认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各主要部件。
b、让学生认识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其中包括CPU主频、CPU的字长、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和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单位的认识与换算,同时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有感性的认识;c、让学生认识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由操作软件、应用软件组成;d、让学生认识鼠标的操作,正确启动、关闭、重新启动计算机。
(2)能力目标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各主要部件和软件系统,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能正确开机、关机和重启。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计算机奥秘,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由硬件和软件组成);(2)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主机、显示器、鼠标、键盘、主板、硬盘、内存、CPU等);(3)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4)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CPU主频、CPU的字长、计算机的存储容量);(5)鼠标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1)计算机的硬件组成;(2)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CPU主频、CPU的字长、存储容量)及存储容量的单位(字节Byte、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认识与换算;(3)鼠标的使用。
二、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学理念。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的说课稿范文
大家好,我是XXX小学的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小学信息技术的一门基础课程——《认识计算机》。
一、授课目标本课程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小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使用方法,为后续的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如下: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2. 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3. 掌握计算机的启动和关闭方法。
4. 学习使用计算机进行日常操作,如打开软件、新建文件、保存文件等。
5.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计算机的概念和历史背景。
2. 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3. 计算机的启动和关闭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2. 计算机的启动和关闭方法。
四、教学过程1. 热身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和小游戏来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的概念。
2. 导入通过简单的实物或幻灯片,介绍计算机的概念和历史背景。
3. 演示通过幻灯片或屏幕实演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4. 练习引导学生逐一操作计算机,进行开机、登录、打开软件、新建文件等操作。
5. 总结通过学生的回答和互动,总结一些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技巧,并展示计算机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用途和应用。
五、教学评估1. 学生自主练习学生在课堂上的操作演示和练习,并通过自主练习和巩固来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小测通过设置一些简单的选择题或问答题来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课堂讨论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一些计算机技术和应用问题,来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反思本课程应该全面、系统地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外更好地使用计算机,发挥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同时,也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和能力水平,采取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说课稿一、教学内容简介计算机是我们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的出现改变了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和应用方法。
《认识计算机》这门课程,旨在从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发展历程、使用方法等多个方面全面介绍计算机,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对计算机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了解计算机的组织结构和基本构成;3.了解计算机的使用方法,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应用技能;4.培养学生对科技信息的敏感性,增强其科学文化素养和信息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与组成;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与发展历程;3.计算机应用技巧与操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计算机是一种智能工具,本课程的教学方法要与其特点相适应,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主要有: - 讲解法:向学生全面讲解认识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应用技巧等方面的知识点; -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计算机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的知识; - 实践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进行计算机应用操作,掌握计算机操作技巧。
五、课程内容1.引入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介绍计算机的基本情况,让学生对计算机有更直观的认知,并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计算机基本概念。
2.计算机基本概念探讨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功能与作用,并认识到计算机对现代社会的巨大影响。
3.计算机基本组成介绍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及其基本组成,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主要构成,明确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和功能。
4.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深入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包括输入、运算、存储和输出四个步骤,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运行流程,掌握计算机运作的原理。
5.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简单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计算工具的初步出现到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再到现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历史进程,提高其科技文化素养。
[实用参考]《认识计算机》教案说课稿
《认识计算机》说课稿(第1课时)GG中心小学李坚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20GG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计算机》,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本课是人教20GG课标版小学信息技术课本三年级上册第二章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等,本课是信息技术教材中计算机知识的基础部分,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也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2.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的一般硬件组成,记住并能说出各组成部件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来理解新知识,并尝试用类比的方法来思考、解决问题。
(2)尝试让学生学会“总结”。
(3)通过教师的讲授、互动的游戏、激烈的比赛反复强化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了解了计算机的强大功能都是人研究和开发出来的。
以及中国在计算机发展中取得的耀眼成果。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从外观上看出计算机各组成部分,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并能说出相应的名称。
难点:了解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和主机的作用。
二、说教法我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的自身情况,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我的教学。
1.创设情境:在课堂上通过有目的地引入生动的场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
2.讲解演示法:根据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特点,我会边出示PPT边给学生们讲解,使学生不断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组成。
3.游戏教学法:我会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小游戏让学生参与,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有效让学生及时巩固当场学的知识。
三、说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上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小游戏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测试1:继续收集你们小组探究的问题。 测试2:你能想像出未来计算机会发展成什么样吗?能把它画出来 或描写出来吗? 测试3:小组间互相出题测试,看看谁的新知掌握的好。
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营 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学得更主动、更 轻松;力求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 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精神,鼓励学 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 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达成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认识计算机
时期
组成器件
时间
第一代 电子管计算机 (1945年~1955年)
《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汇报的内容是人教版出版社出版的 《信息技术》小学版第4册第26课《认识计算机》的教 学设计。本节课我将从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 为深入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 程等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认识计算机》是教材第4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本 单元主要是介绍计算机硬件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发 展,系统组成,计算机主机,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 备等内容。通过学习,教师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计 算机硬件设备,深入理解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本节 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的分类, 及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
任务二:计算机的分类(看书、老师课件)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一个完整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运算器. CPU 控制器. 主机 寄存器. 内存 随机存储器 (RAM).只读存储器(ROM). 计算机系统 外部设备 输入 设备. 输出设备. 软件 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任务三:想像未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让学生想像未来的电脑会是 什么样的?你的未来电脑都有些什么?学生会说有键 盘、鼠标等。这时教师引出计算机中能看的见得和摸 得着的叫做硬件。如鼠标、键盘、显示器等。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学习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操作性强, 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式学习。根据教 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我制订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3、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的兴趣。
4、提高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互相合作 意识品质。
2、任务设计 使学生会学 认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在这堂课中,每
个小组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学生通过对所担的任务进行思考、 分析、完成。在教师的演示操作过程中,也只是点到为止,给学生 留下很大的操作空间。由学生被动听,而变为主动完成任务的过程。 因为是主动的做,将枯燥的知识练习暗藏于生动有趣的任务之中, 不但使学生情绪饱满,而且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操作中,有利于 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
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 考讨论——合作操练——总结巩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 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 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 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上网搜索、课堂讨 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 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 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让学生自己选择喜爱的内容进 行巩固练习,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机械练习充满了生机,学生在亢奋 的思维状态下进一步巩固新知,也促使学生乐学、善学。
因此,本课中我采用师评、生评、互评、自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 法,如教师在学生作业中找出有特点作品,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或 让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这样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进一步巩 固所学内容。同时,也加强了小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讲授新知: (二)教师引导,探究新知: (三)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四)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五)课堂小结
(一)激趣导入 讲授新知: 首先,教师开门见山直接问学生你喜欢电
脑吗?会用电脑干什么?同学们会这么多呀! 现在我可要考考你们了:看,知道这是什么 吗?(课件出示埃尼阿克)ENIAC
பைடு நூலகம்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
趣和互相合作意识品质。
四、说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
1、情境设计 乐学、想学 自己用电脑演示:由于小学生在机房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
多讲无益,对于简单只是干脆就不讲,让学生自己掌握,老师讲给 予适当点拨。教师将基本的操作规则告诉学生,就让他们自己去做 了,因此,最后在总结时,学生对于刚才自己的劳动一定很在意, 无论是发言的同学,还是听讲的同学,都会十分认真,可以很好的 达到学习的目的。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加以简单的总结:它 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名为埃尼阿克,它 于1946年生于美国,它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
(二)教师引导,探究新知:
同学们,随着第一台计算机的产生,计算机就得到了不 断的发展,你们能通过自已的能力找到答案吗?
任务一:电脑发展史
如: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时期 组成器件 时间 第一代 电子管计算机 (1945年~1955年) 第二代 晶体管计算机 (1955年~1965年) 第三代 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年~1980年) 第四代 大规模集成电路 (1980年~至今)
(四)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让学生把本节课收集到的内容回家后制 作成电子报刊或小动画,然后当小老师讲 解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听。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培养 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激发 学生课外收集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 欲望,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反馈机会。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改革
第二代 晶体管计算机 (1955年~1965年)
第三代 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年~1980年)
第四代 大规模集成电路 (1980年~至今)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