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格尔木河流域1:5万水文地质调查(党学亚)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演化》专项训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演化》专项训练

《地球的演化》专项训练一、综合题1.“聚宝盆”的再开发柴达木盆地是随青藏高原隆升而逐渐形成的一个高原盆地,在其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油气和盐类等矿产资源,被誉为“聚宝盆”。

近年来,当地加强能源建设,积极开发太阳能。

太阳能清洁、可再生,但不稳定。

目前格尔木地区采取水(能)光(能)互补,保障绿电稳定供应。

(1)柴达木盆地年降水不足100毫米,造成其气候干旱的原因有____。

(不定项选择)A.沙漠广布B.地处中纬C.高山环抱D.深居内陆(2)柴达木盆地本是湿润的陆地地理环境,下列哪些化石可以提供证据____。

(不定项选择)A.珊瑚B.常绿阔叶林C.大象和犀牛D.沙葱(3)柴达木盆地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石油出现在(单项选择:A岩浆岩;B.变质岩;C.沉积岩)岩层内,在图2中大型油田可能储存在(单项选择:A.甲;B.乙;C.丙)区域,该地油气生成在质地更密的(单项选择:A.泥岩;B.砂岩)。

(4)图2中缺失侏罗纪与古近纪之间的白垩纪地层,分析其地质原因。

(5)2023年8月19日,柴达木盆地格尔木市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建成后主要服务当地可再生能源基地开发,并兼顾青海电网的调峰、调频、调相和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

分析气候变化对该水电站抽水蓄能的影响。

(6)柴达木盆地太阳能丰富,但是不稳定,分析其原因,并说明水光互补的必要性。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内蒙古自治区的阴山山前发育有大面积古湖相(湖泊环境)沉积。

研究表明,该区域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历较为剧烈的气候变化和地壳运动。

图示意古湖区某地层剖面沉积序列,其中ka 表示“千年”。

(1)判断该古湖最近一次销失的大致时间,并说明理由。

(2)分别从气候变化和地壳运动角度,分析该古湖最近一次消失的原因。

(3)指出距今130~54ka 期间古湖流域降水量变化的显著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地形及地质状况示意图,该区域以沉积岩为主,其中乙地煤炭资源丰富。

青海柴达木盆地东台吉乃尔湖锂、硼、钾矿矿床水文地质特征

青海柴达木盆地东台吉乃尔湖锂、硼、钾矿矿床水文地质特征
在东部盐滩区远离湖水,矿化度一般在 330~ 355g/L,比重一般在 1.21~1.24之间,水化学类型 为硫酸镁亚型,R值系数在 0.21~0.45之间。K+ 含量在 15000~20000mg/L,B2O3 含量在 2800~ 4800mg/L,Li+含量在 720~980mg/L。晶间潜卤 水的水质不仅在不同的季节有着明显的变化,而且 越靠近湖水,变化幅度越大,各组分含量及矿化度越 低,动态越不稳定。而在湖水区的潜卤水由于受到 湖水变化的直接影响,矿化度一般在 320~340g/L 之间,也有高出东部盐滩区的,主要是由于取样时间 的不同所致。比重一般在 1.205~1.235之间,K+
摘 要:东台吉乃尔湖锂、硼、钾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中部,调查区域的含盐地层主要位于上更新 统上部和全新统上部,矿床位于那陵郭勒河流域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最终汇集区,矿床的形成及其 影响因素与该流域的自然地理及水文地质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东台吉乃尔湖;锂、硼、钾矿;矿床;水文地质
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101/j.cnki.issn.1002-4336.2018.04.008
区内构造仅限于相邻的褶皱与断裂,这些褶皱 与断裂从某种意义上说,控制着湖盆沉积与发展。
区内构造具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新构造运动 的普遍性,范围广泛,从山区波及到盆地中心,深度 大,从基底延展到表层;二是强烈的继承性,不仅表 现在褶皱轴向、断裂构造线一致,而且表现在隆升与 沉降区位置始终相一致。从第三系初即接受沉积的 南里滩至今地表高程仅 2670m,仍为目前盆地的最 低点。总体上为新生代褶皱断陷盆地中由第三系和 第四系地层构成的背斜及其之间的小型向斜凹地。 不少构造显现出向斜厚底、背斜薄顶,甚至脱顶的现 象。伴随褶皱而形成的断裂,较大的多在盆地边缘 发育,多为地震探测的隐伏断裂;盆地内部的断裂, 一般均为褶皱构造上的次级表层断裂[2]。

格尔木市地下水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

格尔木市地下水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

水资 源 , 特别 是有 限 的地下 水资 源 , 维持 现有 的生态 环境 平衡 , 对 格尔 木 市 的 可持 续 发 展 有 着 重 大 的 意 义 。本 文拟 对格 尔木 市地 下水 资源 现状及 变 化趋 势
进行 分 析 。
1 概 况
格 尔木 地处 青藏 高原 腹 地 , 全 市有 近 9 0 的土 地 属于 荒漠 、 半 荒 漠 的 戈壁 滩 。格 尔木 地 处 我 国西 部 的地 理 中心 , 是 我 国西北 、 西 南两 大地 理单 元 的交
界 地带 , 本 区西 接新 疆 , 直通 亚 欧大 陆 桥 ; 北 扼 河 西 走廊 ; 南 联 西藏 , 交通 与 战略地 位极 其重 要 。
格 尔木 地 区属 大陆 高原气 候 , 少雨 、 多风 、 干旱。 年平 均 气 温 一 4 . 2 。 C, 降 水稀 少 , 蒸 发 强烈 , 多 年 平 均 格 尔木 市共 有 地 下 水 开 采 井 1 3 3口 , 设 计 供 水 能力可 达 3 0万 m3 / d 。因管 道 输 水 能 力 的 限制 , 实 际最大 供水 能力 约 1 8万 m3 / d , 实 际开采 量约 9 . 5 万 m3 / d , 最 大开采 量 可达 1 1 . 2 万 m3 / d 。
格尔木市地下水 资源现状及变化趋 势
王双 宁 。 郝 建青
( 青 海 省 水 文 水 资 源 勘 测 局 格 尔 木分 局 , 青海 格尔木 8 1 6 0 9 9 )

要: 位 于柴达木盆地 的格尔木市 , 城 市生活饮用水 为地下 水 , 近年来 地下水 位上涨 。对上涨 情况 、 现状 及变化
水位观测数据进行整理、 统计 , 选取其 中近 1 0 年资

格尔木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及对策分析

格尔木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及对策分析

格尔木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及对策分析格尔木河是我国柴达木盆地内第二大河,是支撑格尔木市经济发展的关键水资源区。

通过对格尔木河流域水资源量、供用水量、耗水率及开发利用率的解析,指出当前格尔木河流域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格尔木河流域水资源规划管理奠定基础。

标签:格尔木河;水资源;现状分析;对策分析1 前言格尔木河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处柴达木盆地南缘中部,流域总面积39700km2。

流域水系属典型内陆河水系,河流最终汇入下游东达布逊湖、新湖、大小别勒湖、团结湖等湖泊[1]。

格尔木河流域涉及格尔木市、都兰县、大柴旦行委3县市,是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2]的主要组成部分。

促进格尔木流域人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水资源现状2.1 水资源总量格尔木河流域冰雪融水是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资源转换频繁,两者之间存在重复计算量。

计算公式为[4]:W总= W河川+ W地下+ W重复(1)式中:W总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亿m3);W河川为多年平均河川水资源量(亿m3);W地下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亿m3);W重复为多年平均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重复计算量(亿m3)。

经计算格尔木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84亿m3,其中山丘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9.81亿m3,平原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0.03亿m3。

2.2 水资源开发利用(1)水电开发:格尔木河流域已建有温泉水库、一线天一级电站、一线天二级电站、大干沟电站、小干沟电站、乃吉里电站和南山口电站。

水库总库容3.06亿m3,水电站总装机容量8.85万kw。

(2)供水量:2017年格尔木河流域总供水量27483万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22803万m3,占总供水量的83%,地下水供水量4680万m3,占总供水量的17%。

(3)用水量:2017年全流域总用水量27483万m3,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水751万m3,占总用水量的2.7%;城镇生产用水5115万m3,占总用水量的18.6%;农业灌溉用水12545万m3,占总用水量的45.7%;牲畜用水51万m3,占总用水量的0.2%;城镇生态用水9021万m3,占总用水量的32.8%。

格尔木河格尔木站年径流特征及丰平枯水年划分_温川

格尔木河格尔木站年径流特征及丰平枯水年划分_温川
● 【参考文献】
[1]GB/T50095—98 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S]:155-156. [2] 席 家 治 . 黄 河 水 资 源 [M]. 郑 州 :黄 河 水 利 出 版 社 ,1996:31-32. [3]SL250—200 水文情报预报规范[S]. [4] 王 秀 兰 ,武 玉 峰 . 青 海 水 利 ,2002,4:25-27.
【关键词】内陆流域;格尔木站;年径流特征;丰水年;枯水年
1 流域概况
格尔木河位于柴达木盆地南缘,上游由东西两大支流组成,东支 舒 尔 干 河 为 格 尔 木 河 正 源 ,河 源 海 拔 5700m, 河 长 317km, 西 支 奈 金 河 ,河 源 海 拔 5400m,河 长 248km,两 河 横 贯 柴 达 木 盆 地 南 缘 山 区 ,两 支流汇流后形成格尔木河,集水面积 19621km2。 最 后 流 入 达 布 逊 湖 。 径 流 以 冰 雪 补 给 为 主 ,以 降 水 补 给 为 辅 ,多 年 平 均 径 流 量 5.69 亿 m3; 格 尔 木 地 区 多 年 平 均 降 水 量 52.2mm,多 年 平 均 蒸 发 量 1920mm,空 气 相对湿度 33%,湿润指数在 0.05~0.20 之间,属于干旱区。
2 年径流特征
流量显著大于正常值(多年平均值)的年份。 平水年:河川径流量接近 正常值(多年平均值)的年份。 偏枯水年:河川径流量显著小于正常值 (多年平均值)的年份。 枯水年:河川径流量为历年最小值或接近历年 最小值的年份。
在水文资料中,丰水年和偏丰水年称为丰水年;枯水年和偏枯水 年称为枯水年。
方法一:用保证率划分丰平枯水年 利用格尔木站年径流频率曲线,采用一定保证率的年径流量来作 为划分径流量丰平枯水年标准,见表 4。

基于MODIS数据的柴达木盆地区域蒸散量的变化特征

基于MODIS数据的柴达木盆地区域蒸散量的变化特征

基于MODIS数据的柴达木盆地区域蒸散量的变化特征金晓媚;郭任宏;夏薇【摘要】柴达木盆地是中国四大内陆盆地之一.盆地内大面积由荒漠覆盖,气候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基于MODIS遥感数据,应用表面能量平衡系统(SEBS),对柴达木盆地及8个水资源区2001~ 2011年的区域蒸散量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11年间的年蒸散量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由2001年的72.73mm增加到2011年的182.34mm.盆地8个水资源区的区域蒸散量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都兰河希赛区、柴达木河都兰区、格尔木区、巴音河德令哈区、哈尔腾河苏干湖区、鱼卡河大小柴旦区、那棱格勒河乌图美仁区、茫崖冷湖区;盆地气象站实测的蒸发量值与实际蒸散量值的换算系数为0.12.区域蒸散量与气温、降水及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呈正相关关系;同时,区域蒸散量随着地表植被覆盖率的增加而增大.【期刊名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年(卷),期】2013(040)006【总页数】6页(P8-13)【关键词】蒸散量;表面能量平衡原理;MODIS;植被覆盖率;柴达木盆地【作者】金晓媚;郭任宏;夏薇【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6.2;TV213.9地表的蒸发和植被的蒸腾共同构成蒸散(Evapotranspiration,ET)。

蒸散是大气-植被-土壤中能量交换的主要途径[1]。

研究区域蒸散的时空分布特征不仅是了解区域生态水文过程的基础,也对深入认识地表能量平衡和区域水循环具有重要意义[2]。

Penman-Monteith 公式[3~4]、波文比能量平衡法[5]、空气动力学法[6]等是传统估算蒸散发的方法,主要通过点上计算再推算至区域。

对于大尺度的非均质地表,这些以点代面的计算方法误差较大,很难满足精度上的要求。

青海格尔木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青海格尔木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类 可 以利 用 的最 大水量 。由于格 尔木 区地 表和地 下
水 转换 频 繁 , 不需 单 独计 算 地 表水 可 利 用 量 和地 下
水 资源 可利用 量是 指扣 除 了维持 生态环 境用 水 和水
2 . 1 地 表水 资 源量
资 源总 量 中部 分 不 能或难 以控 制 的水 资 源 量后 。 人
格 尔 木 区多年 平均地 表 水资源 量 8 . 7 0 8 9 亿 m 。 。
不 同频 率 的地 表 水 资 源量 分 别 为 : 丰水年( P = 2 0 %)
资源总量分别为 : 丰水 年 ( P = 2 0 %) 1 1 . 4亿 n l 。 , 平 水 年( P= 5 0 %) 9 . 6 4 4亿 i n , 偏枯 年 ( P= 7 5 %) 8 . 4 2 8亿
m 。

枯 水年 ( P - = 9 5 %) 6 . 9 7 1 亿m 。 。 由于格 尔木 河 是 内陆河 , 汛期 洪 水 最终 也 注入
第 2 6卷 第 1 期
2 0 1 4年 1月
黄河 水 利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Ye l l o w Ri v e r C o n s e r v a n c y T e c h n i c a l I n s t i t u t e
2 . 4 水 资源 可利用 量
2 格 尔 木 河 流 域 水 资 源 量 分 析
为便 于 开展 水 资 源评 价 , 将 区域 内有 水力 联 系 的河 流 、 湖泊划分一 区 , 确 定 为 格 尔 木 水 资 源 三 级
区( 以下简 称格 尔木 区) 。 该 区面积 3 6 2 0 2 k m …。其 中, 山丘 区 2 2 5 3 9 k m , 平原区 1 3 6 6 3 k m

2016-2018年地质调查二级项目负责人候选名单

2016-2018年地质调查二级项目负责人候选名单

赵振宏
47

93
关中-天水经济区综合地质调查
张茂省 53 男
94
宁夏沿黄经济区综合地质调查
马洪云 35 男
95
鄂尔多斯及周缘盆地群油气基础地质调查 李玉宏 47 男
96
银额盆地及周缘油气基础地质调查
卢进才 54 男
97
西北五省耕地区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 调查
刘拓
51

98
阿尔泰成矿带喀纳斯和东准地区地质矿产 调查
闫柏琨 38 男
142
陆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评价
王明君 51 男
143
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调查
卢振权 44 男
144
青南藏北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调查
祝有海 52 男
145
滇黔桂地区上古生界海相页岩气基础地质 调查
石砥石
46

146
南方地区1:5万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填图 试点
金春爽
41

147
南方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
王丹丹
33

158
塔里木盆地西南与东南坳陷油气基础地质 调查
白忠凯
36

159
武威-民乐盆地油气基础地质调查
杜治利 36 男
160
西部大型盆地碳酸盐岩油气区带地质调查 赵省民 51 男
161
准噶尔盆地及周缘油气基础地质调查
杜小弟 52 男
162
黔西川南及东北三江地区煤层气基础地质 调查
88
银额盆地上古生界油气战略选区调查
魏建设 34 男
89
吕梁山区城镇地质灾害调查
唐亚明 42 女
90

格尔木河水文特征

格尔木河水文特征

格尔木河是中国西北部的一条河流,流经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省。

格尔木河的水文特征受到该地区的气候、地形和土壤等因素的影响。

气候:格尔木河流经的地区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气温干燥,日照充足,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由于气温干燥,格尔木河的降水量较少,以山区为主。

冬季气温较低,冰冻期较长,格尔木河的冰冻期一般在11月初至次年4月中旬。

地形:格尔木河流经的地区为高原平地,地势较高,海拔约3000米以上。

格尔木河的水文特征受到地形的影响,由于地势较高,格尔木河的水势较强,流速较快。

土壤:格尔木河流经的地区土壤贫瘠,以砂质土壤和石灰岩土壤为主。

由于土壤贫瘠,格尔木河的水质较差,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较高,对水质的影响较大。

格尔木河的水文特征是由气候、地形和土壤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的影响与区域的不同,格尔木河的水文特征也会有所不同。

格尔木河的水流量主要受到降水量和地形的影响,降水量较少时,格尔木河的水流量会减少;地形较高时,格尔木河的水势较强,流速较快。

格尔木河的水位也受到降水量和地形的影响,降水量较多时,格尔木河的水位会升高;地形较低时,格尔木河的水位会下降。

格尔木河的水质主要受土壤质地和降水量的影响,土壤贫瘠时,格尔木河的水质较差;降水量较多时,格尔木河的水质会受到污染。

格尔木河的水文特征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格尔木河的水文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对保护和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格尔木河的水文特征还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建造水库、引水、灌溉等,会对格尔木河的水文特征产生影响。

例如,建造水库会改变格尔木河的水流量和水位,引水会改变格尔木河的水质,灌溉会改变格尔木河的水温和氧含量等。

此外,人类对格尔木河流域内的土地利用也会对格尔木河的水文特征产生影响。

例如,过度开发森林、改变河流的天然河道、污染水体等行为都会对格尔木河的水文特征造成不利影响。

格尔木河流域水面蒸发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格尔木河流域水面蒸发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Vol. 48 No. 3May, 2021第48卷第3期2021年5月水文地质工程地质HYDROGEOLOGY & ENGINEERING GEOLOGYDOI : 10.16030/ki.issn. 1000-3665.202012023格尔木河流域水面蒸发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黄金廷I,李宗泽1,王文科邛,宋 歌1,王嘉玮1(1.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2.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陕西 西安710054; 3.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54 )摘要:水面蒸发是水均衡的重要一项,阐明其变化特征对水资源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格尔木河流域是我国西北旱区典型的内陆河流域,面临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害减灾双重挑战。

前人对流域内水面蒸发相关研究未考虑主控因素及空 间异质性,气候变化背景下水面蒸发特征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基于格尔木河流域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流域上游山区、中游戈壁砾石带及终端尾闾湖的水面蒸发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1)流域内水面蒸发呈波动下降趋势,但蒸发量空间差异明显,上游山区近60年蒸发量减少了 183.2mm,中游近60年 减少了 1 135.1 mm,下游尾闾湖近30年减少了 241.7 mm ;(2)流域内水面蒸发主控因素不同,上游山区主控因素为气温,中游主控因素为风速,终端尾闾湖主控因素为水域面积;(3)流域内气候变化总体呈暖湿化,与全球气候变化一致,但水面蒸发未随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而增加,呈现出“蒸发悖论”特征。

研究表明,水面蒸发的空间差异性及其主控因素对旱区流域 蒸发和水资源评价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水面蒸发;气候变化;格尔木河流域;气象要素;空间异质性中图分类号:P64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3665(2021)03-0031・07Characteristics of evaporation and its effect factorsin the Golmud River catchmentHUANG Jinting 1, LI Zongze 1, WANG Wenke 2,3, SONG Ge 1, WANG Jiawei 1(1. College of G eology and Environment, Xi 'an University of S cience and Technology, Xi "an, Shaanxi 710054,China; 2. School of Water and Environment^ Chang'an University, Xi f an, Shaanxi 710054, China; 3. KeyLaboratory of S ubsurface Hydrology and Ecological Effect in Arid R egion, Ministry of E ducation,Xi'an, Shaanxi 710054, China)Abstract : Evaporation is the key item of water balance calculation. Clarifying its characteristics will be helpful in water resoxirces assessment. The Golmud river catchment is a typical arid inland river catchment in northwest of China, 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reasonable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and retarded groundwater disaster. Previousstudies on surface water evaporation in the catchment did not consider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main control factors, which limits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evaporation proces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limate change.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ime series,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affecting factors of water evaporation in the upstream, midstream and downstream of the catchment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water surface evaporation in the basin shows a fluctuating downward trend, but thespatial difference is obvious: 183.2 mm decreased in the upstream mountainous area in recent 60 years, 1 135.1 mm收稿日期:2020-12-12;修订日期:2021-01-1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2250; U1603243);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JLZ-03; 2021ZDLSF05-09);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310829171111)第一作者:黄金廷(1979-),男,博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旱区地下水与生态效应研究。

[doc] 格尔木地区同位素水文地质

[doc] 格尔木地区同位素水文地质

格尔木地区同位素水文地质26青海地质】991年格尔木地区同位素水文地质孙存.煜(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大队)内容提要本文首次计算格尔木地区降水6D一6-so关系线(雨水线),阐明了本地区氢,氧稳定同位素高程效应,对地下水6D,6DaO偏离雨水线原因进行初步分析.探讨各种水体年龄.初步划分了地下水流系统,指明了地下水开发方向.一,研究区一般概况研究区地处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南缘,南部为东昆仑山系之布尔汉布达山,山脉走向呈东西,一般海拔3000--4000m.构成柴达木盆地南缘屏障.盆地南缘的山前平原由南向北缓倾,坡降10‰左右.至青新公路附近,海拔降为2800m.向北细土带地形较为平缓,海拔降至2750m,地形坡降3~5-.河谷宽浅而曲折,切割深度一般4—6m.再往北地表为次生盐壳,沼泽.本区为典型的干旱气候,降水量甚微.据格尔木气象站资料.多年平均气温4.2(,多年平均降水量38.8mm/a,且集中在6--9月份,而蒸发度高达3066mm/a,湿润系数0.013.所以盆地内降水对地下水补给实际意义不大.但昆仑山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年降水量大于300mm/a(昆仑山垭口年降水量329.4ram).因此,山区降水是河流一地下水系统的主要补给来源.主要河流格尔木河发源于昆仑山区,纵贯南北,河长352km.流域面积22007km.,汇聚于察尔汗盐湖.属地下水降水,冰雪融水补给型河流,年迳流量 5.5亿~l0亿m.,1960一l988年多年平均流量25.86m./s.其中1977—1983年平均流量为28.07m./s,枯水期最小流量10.7m./s.从水文站至恪尔木市50kin内下渗量约占河流总流量一半左右,大量补给7申洪积扇地下水.格尔木以南第四系辱度600余米,往北至达布逊湖南(达参l井)第四系厚度2779m,成因类型主要有冰碛,冰水沉积,冲洪积,冲湖积,湖积等.地下水最有开发前景的是中,上更新统冲洪积砂砾石含水组.在戈壁带为大厚度潜水含水层,厚度约20021Om,富水性较强.平均渗透系数320_--350m/d.大口径单井涌水量5000一l500m./d,水质良好:,往北由于隔水夹层的出现.构成四个含水层纽.第一层组一般为潜水,底板埋深40m左右,含水层为砂砾石或含泥砂砾石.钻孔(滤水管口径lll6…200mm)单位涌水量400-一800米./日?米,水化学类型为HCO3?cl—Na?Mg或cl?HCO-Na?Mg?Ca型.矿化度0.4—0.91g/L.第二含水层为承压水,顶板埋深40--50m,含水层厚50OOm.岩性为上更新统砂卵砾石或含泥砂砾石层,承压水头埋深卜--3m.钻孔(滤水管口径146168m,m)单位涌水量400—900米./日?米.为HCO3?cl—Na?Mg型水.矿化度0.4g/L.第三含水层组为承压自流水.顶板埋深120m.含水层厚50m左右,含水层为中更新统冰水一洪积砂砾石,泥砾夹砂层.钻孑L(滤水管口径127—146ram),单位涌水量约249米./日?米,矿化度0.4g/L,目前较少圩果.第四含水层组亦为承压自流水.顶扳埋深170m,含水层厚约60m,岩性为中更新统第一期孙停煜:格尔本地同位素水文地质27冰水含卵砂砾石,泥砾夹砂屠.咏}_刚埋深2m或自流.钻TL<i~水管[_l径I27’rim)滞水世69米./日?米.水化学类型为H(‘o?CI…Na?Mg?Ca型,矿化度0.38g/L.230m 以】水层绀缺乏抽水资料目前很少研究..格尔木冲洪积扇地下水资源量历次计算有较大出入.主要原因是对大厚度潜水含水层下部.1垒流条件认识不清,对过水断面厚度,参数选取差异较大.格尔木幅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搬~Jl-”认为该扇地下迳流量为l47万m./d.开采资源量I25万m./d.前大体相当河,渠,水库的参补给量,后者接近泄出总量.二,环境同位素数据环境同位素采样和调查工作主要于J987年6月至9月进行,1988年又补充少部分工作.这是格尔木地区首次采集的同位素水样.部分水样采自受蒸发影响较大的格尔木长观孔,部分采自流动水体(河水),抽水井,雨水,新雪等,少部分采自咸,卤水.采样和调查范围为,格尔木河谷(包括西大滩),格尔木冲洪积扇.采集氘,氧一l8及氚样各51个,碳一l4样6个.水化学利用同期长观及环境地质调查采集的样品.同位素样品由地矿部矿床地质研究所,岩溶地质研究所,北京水文地质公司等单位分析,少部分碳一¨由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碳一l4实验室测定.6D,6伸.均采用对SMOW值的偏差表示.部分分析结果列于表1.格尔木地区各类型水同位素成分表1bDO取样地区.取样时间氚(Tu)水类(‰)(‰)l两大滩冰川Il987.6.30—77ll,918.48±0.36冰III融水4纳赤台泉l987.6.307ll0.9124.48±0,84岩溶夫泉格尔木河(电厂)l987.6.30—7210.084.92±0.75河水ll观23(水文队)1987.7.37{l0.53.43±0.25深承压水19格雨一ll987.6.20O.5O.5雨水21观l5l987,6,27—82—10.70.61±0l8承i水22观l5—1l987.6.27—7O一10.50.99±0.I6潜水29两大滩冰川l987.9.15—58.39.6456±2新雪3O西大滩6泵站1987.9.15~61.0—9.91l10±8冻结层r水3l西天滩5泵站l987,9.15—71.1—11.072l1士20潜水32昆仑河(纳赤台)1987.9,22—61.5—9.99l31±8河水36格尔术人工河l987.9—68.2—9.68l22士8潜水溢fiJ 37格雨一2l987.9,l1—65.7一?10.0942.63±0.45阿水38格雨一3l988.7,7—15.13.8267士1雨水39野牛沟l987.9.15—61.1—9.37l23±8l二游河水41观l8(格北)1988—72.2l0,72潜水13观18—21988—67.7…lO.52自流水格西水源地451987—71.6一l0.32l39±8夫厚度潜水SH1—1格西水源地46l987—71.5一l0.09140±8大厚度潜水SHl一ⅡSH87l987.一71.0—10.67193±18河谷潜水(水文站)青海地三,格尔木地区降水6D一O关系线美围学者克雷格(Craigh,1961)建立的全球降水6D一5DO关系线为: 6D一85O+l0l981年Y?Y urtsever和J?R?Gat根据国际原子能委员会(IAEA)的ll4个台站(】.953I978)积累的资料,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拟合,得到了修正的全球雨水线公式:5D=8.205O+l0.30一其中5D和5180均为降水加权年平均值.格尔木地区降水量极小,直接采集雨雪的机会较少,笔者利用当地降水,昆仑山区冰川新雪,冰川融水,河水,河谷潜水及格尔木冲洪积扇受蒸发影响较小的承压水.选择l1个水样氘,氧一l8值用最小二乘法求得该地雨水线为:5D=7.11l136.0+7.25(r:==0.99)它在斜率及截距上比全球雨水线略低,北半球6D一(8.1±0.1)60+(1l±1),表明这些水体在入渗前遭受过轻微的蒸发.格尔木冲洪积扇地下水5D,5180大部分布在雨水线右下方(图1),表明浅层水受到强烈的蒸发,尤其潜水位处于临界深度内.大部分深层水在入渗前也遭受一定的蒸发.pcSM0图l格尔木水点6D一一6O关系图SMOWJ第一期孙俘煜:格尔木地区同位素水文地质29我们再讨论丹锡各尔(Dansgard1964)的氘盈余概念:d—l,D一8bsO本区氘盈余d值大部在l3.86—18.82%..平均15.15%.IAEA观测网大多数台站的氘盈余(d)都集中在+lO%.附近,而位于干燥陆地包围的波斯湾,红海,地中海地区,氘盈余(d)偏高可达+20%..本地区介于上两者之闻,表明现今盆地云团蒸气有时来自海洋.有时来自大陆水体的二次蒸发,而昆仑山区降水云团仍主要来自海洋(印度洋).四,格尔木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的高程效应爱泼斯坦(Epstain)等人发现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大气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含量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化的现象称为氢氧同位素的”高程效应”.我们用硌尔木来自海洋云团的降水及西大滩冰川融水同位素测定结果来估算.西大滩冰舌末端海拔4500m,新雪6D一58.3‰,5,8o一9.64%..格尔木市区海拔2820in.取降水6D—l5.1‰,6.一 3.82%.(均为中值),得出降水bl80梯度每l00m0.346%c,5D梯度每l00m2.57%.,与我国藏东和川,黔等地高度梯度值近似.五,各种水体的年龄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测试手段欠缺,目前还缺乏降水中氚数据的系统观测资料.若采用国外资料内插法,笔者又无国际原子能委员会(IAEA)建立的一些长期观测台站的公开资料,所以各种水体氚系列输入值就很难准确给定.1987年6月20日格尔木降水氚值42.63±0.45Tu,1987年9月15日所取西大滩冰川新雪氚值56±2Tu,格市海拔2820m,西大滩冰川海拔4500m,两者高差l680m,氚值不同是由于高程效应的缘故.上述数值是1987年氚输入值.1986年降水氚值本区无实测资料,据”我国1986年5—9月降水中氚等值线图”,本区降水氚值应为90Tu左右,与乌鲁木齐柴窝堡湖降水氚值含量接近.由此推断本区降水氚值应接近乌鲁木齐柴窝堡湖,而稍低于苏联伊尔库茨克.目前利用氚模型计算地下水年龄尚感困难.可以利用柴窝堡湖降水氚输入值(表2)及本地区氚(输出值)结合碳一l4推算大致相对年龄.1.格尔木河大部河段1987年河水氚值超过84Tu,最高123Tu,最低52Tu,一般都高于当年大气降水氚值,说明它们主要来源不是当年降水(个别支流上游除外),而是几年前或十几年前降水通过冰雪融化或渗入补给地下水再补给河流2’西大滩冰川融水1987年氚值l8.48±0.36Tu.而1987年新雪氚值56±2Tu,均属於核爆氚,融水主要来源显然不是新雪.考虑柴窝堡湖氚输入值及氚半衰期(12.43年).融水平均年龄(Ⅷ)约三十余年,现今冰川融水仅少部分来自当年新雪融化.而大部分来自五十年代形成的冰层的融化,说明冰川在水量上近三十年处于负均衡,这当然与气候转暖有关.亦提示了1989年格尔木河特大洪水的生因.3.格尔木河谷潜水及冲洪积扇巨厚含水层中潜水氚值为93.93—193Tu,格尔木酉水源地在-208.27m以浅两个试段抽水取样,上试段(80—110.45m)潜水氚值l39±8Tu,下试段(176.一208.27m)潜水氚值140土8Tu,均属核爆氚.抽水数十小时后应该认为已排除了冲洗液的..号虑氚的半衰期,该水体年龄大约二十年.30青海地质】991年格西水源地钻孔已揭露隔水层底板埋深在209m.这表明在潜水溢出带以南于209m以浅的潜水均处于积极交替带.邻区降水氚值表表2证竹小齐柴窝罐湖(Tu)苏联伊尔库茨克(Tu)1951O—lOl96l30Ul963550Ol968lO0I969(264)454.8l97O(269)464.2l9713005l6.6l972l5O247.2l973(105)173.3l974(131)2l6.6l975(1】5)l9O.9l976(90)lt8.jl9869O()系推算值4.溢出带以北潜水及承压水氚值大部分小于『义器本底值(1.5—2.8Tu),为无氚水(个别近河潜水孔含核爆氚),碳一14年龄测定为3380--6900B.P(碳一14半衰期取5730年),这种水体循环较缓慢,是地下水缓慢交替带,更古老的水体至今尚未发现.六,地下水流系统1963年托斯(J?Toth)把地下水流网理论应用于区域研究,提出局部,中间和区域水流系统模型.近二十年环境同位素水文地质学有很大发展,可以测定地下水年龄并示踪水质点运动,为研究地下水流系统补充了重要手段,托斯地下水流系统概念模型才获得推广应用.’格尔木冲洪积扇地下水流系统按照地下水年龄,迳流条件可分为局部水流系统和区域水流系统..(一)局部水流系统位于冲洪积扇中上部,南北长约50—60km(从水文站至溢出带),其深度在209m以浅,含水层岩性为砂卵砾石及含泥砂砾石.富水性较强,巨厚层潜水大口径单井涌水量超过5000m./d,格尔木市东,西水源地均位于该系统巨厚层潜水带.该系统地下水主要接受河,渠,库水下渗补给,其次河谷潜水侧向补给,而山区基岩裂隙水的直接补给是微不足道的.其迳流速度较快,地下水更新一次仅数十年,其排泄方式主要在冲洪积扇前缘形成大规模的溢出带,以泉出露并形成泉集河,部分消耗于水面蒸发,陆面蒸发及值物蒸腾.目前格尔木市几乎所有供水井均开采该系统地下水,现今人工采量较小(45万m./日).它水质良好矿化度约0.5g/L,为HCOs?cl—ca?Na及HC03?cl—Na?ca型水.该系统少部分水流补给区域水流系统,参加大循环.近二十余年勘探实践表明,本地区地下水现在及将来开采重点应是该局部水流系统,尤其大型水源地的选址,应给予考虑,否则将*距1950年年数,下同.第一期孙存煜:格尔木地区同位素水文地质31会造成损失.(二)区域水流系统分布于冲洪积扇209m以深及冲湖积平原,局部水流系统呈楔形锒入(图2).它南北长l00余公里,目前探明最大循环深度约500m.该系统发育着多层承压自流.水,溢出带以北潜水也受其越流补给.该系统在小桥以南为淡水,以北逐渐演化为半咸水,咸水,卤水,与察尔汗盐湖卤水的水流系统年龄关系尚未完全清楚.该系统水体主要排泄方式以顶托越流补给上层潜水,最终消耗于蒸发.次要排泄方式以周边孔隙卤水补给盐湖品间卤水.j.该水流系统含水层岩性自南而北由粗变细,由砂砾石,砾砂而逐渐变为粉,细砂.富水性也逐渐变差,单井涌水量由1000m./d降至100m./d.该水流系统地下水属于缓慢交替带,地下水全部更新一次需数千年以上,格尔木市附近深承压水及溢出带以北自流水测年3380--6900B.P.小桥以北由于咸卤水无法浓缩碳一14样品难以测定年龄,应在小桥以南采集碳一14水样或在小桥以北用其他同位素方法(如Sr)测年.圈-圈’.4目s囤e圄田s圃.图2格尔木地下水流系统示意图1.砂砾石2,砂3.亚粘土4.粘土5,地下水位6,地下水年龄(B.P)7.b180值‰8,水流系统界线I局部水流系统Ⅱ区域水流系统9.盐层,系统埋藏较深或咸卤水测年手段所限,对其研究尚感不足.仅从地下水开发利用而言,该系统现在及将来都不应作为主要开采目的层.参考文献[】]青海省第一地质水文地质大队1985青海钾肥厂格尔木西水源地水文地质详勘报告[2]青海省第一一地质水文地质大队1983格尔木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200000)[3]青海省第一一地质水史地质大队1986达布逊湖幅,盐湖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200000)*格尔木以北30kin,下同.。

2024年上海市高考地理真题(原卷+解析)

2024年上海市高考地理真题(原卷+解析)

上海市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地理1.探究城市行道树研究员研究行道树,提出了行道树对环境的作用,改善城市景观,然后利用街景(街景地图是一种实景地图服务。

为用户提供城市、街道或其他环境的360度全景图像,用户可以通过该服务获得如临其境的地图浏览体验。

)进行研究和分析,分析了北美洲36个城市的行道树,研究行道树品种与不同城市的适合程度。

(1)从新奥尔良到芝加哥,再到魁北克,反映了________分异规律。

由纽约到芝加哥,再到林肯,反映了________分异规律。

(2)(不定项选择题)A.树的科属B.树的蒸腾量C.树的根深D.树干的直径(3)探究叶片叶绿素的多少和叶片的大小,然后测定植物旁的干洁空气成分,可以说明道旁林的哪个功能()(单选)A.固碳释氧B.调节气候C.美化环境D.净化空气(4)下列哪个城市群行道树可选择林种类最多()(单选)A.欧洲西北部城市群B.北美五大湖城市群C.中国珠江三角洲城市群D.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5)新奥尔良种植枝叶茂密的树种是为了()(单选)A.防酸雨问题B.防飓风灾害C.防城市内涝D.防热岛效应(6)现在洛杉矶正在评估新的市树,请你补充评估的表格。

洛杉矶欲拟种某一行道树,现要对行道树进行多个指标的功能分析,请你写两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对应两个二级指标。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功能标准标准一:生态环境①固碳增氧②净化空气③调节气候标准二:________①________②________标准三:________①________②________2.清平镇的乡村振兴材料一清平镇位于四川省绵竹市西北部山区,目前当地居民约5000人,因磷矿储备丰富,是典型的资源开发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磷矿产业一直是清平镇域经济的主要支撑。

但清平镇先后经历了“2008年的5.12”特大地震和“2010年8.13”特大山洪泥石流两次自然灾害,传统支柱产业遭到重创,加之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环境压力持续增大。

十一、中国内流区的河流中国内流区的面积很大,约占全国总面积36

十一、中国内流区的河流中国内流区的面积很大,约占全国总面积36

十一、中国内流区的河流中国内流区的面积很大,约占全国总面积36%,主要分布于中国北部的内蒙古高原;西北的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新疆的大部分地区;以及西藏的藏北高原。

此外,东北松嫩地区也有局部的内流区。

中国的内流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山地高原环绕,源自海洋的潮湿气流来到这里已是强弩之末,再遭山地阻挡,很难深入,故降水很少,除个别地区或山地外,年降水均在200毫米以下。

加之这里多属荒漠、半荒漠地区,蒸发旺盛,因此,河流数量不多,流程较短,水量甚小,不少地区甚至是无流区。

整个内流区的径流总量只占全国径流总量的4.35%,而平均径流深度仅为33毫米。

中国北部、西北和西藏的内流区虽然连接成片,但由于所处的位置、地形、水源补给条件不一,各内流区河流的水文特性也有明显的差异。

(一)内蒙古内流区内蒙古内流区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高原东南缘山地(指大兴安岭、阴山、狼山、贺兰山等)以西和以北的地区,此外,河套以南的鄂尔多斯高原也有局部的内流区域。

其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42%,而河流的径流总量只占全国的0.1%。

平均径流深度仅8毫米,在全国各大内外流区域中其值最小,境内有着大面积的无流区。

内流水系主要分布在几个大的塔拉(蒙古语,指宽广的浅盆地)为中心的内陆集水湖盆,它们多由一些短小而不成系统的常流河或间歇河组成。

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盟的内流河,其主要特点是多属国际河流,而且与外流河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例如克鲁伦河及哈拉哈河,前者发源于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东麓,自西向东注入中国境内的呼伦湖;后者发源于中国大兴安岭西麓,自东南向西北流经蒙古国,最后注入中蒙边境的贝尔湖,两者都是国际河流,呼伦湖与贝尔湖之间又有乌尔逊河相连。

过去呼伦湖曾通过其北面的穆得那亚河与黑龙江的上游额尔古纳河相通,克鲁伦河等曾属外流河,后来,因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湖泊地区下陷,湖水不能外泄,使穆得那亚河河水倒流入湖,从而使这一水系变为内流水系。

呼伦湖和贝尔湖因长期不与外流河相通,现已成为半咸水的内陆湖,1971年为了调节湖水,新开了一条沟通额尔古纳河的运河,并建了闸门,从而人为地控制了呼伦湖水的涨落。

柴达木盆地水资源开采潜力评价

柴达木盆地水资源开采潜力评价

行。本文通过盆地水资源调查资料 ,从水资源利用出
发 对全 盆地水 资 源开采 潜 力进 行评 价 ,以便服务 于 盆
地水 资源 开发 之需求 。
融 、地表水资源减少 、湖泊和湿地萎缩 、草地退化和
沙 化 。所 以 ,保 护 源 区生 态 环 境 、保 护 “ 中华 水塔 ” 是 当前 和今 后一 项长期 任务 。
1 ×1 5 0 亿元 ,占全省矿产资源潜 在价值 的 9 . %。 08 7
随着 西部 大开发 战略 的不 断深入 ,作 为青 海 省西 部资 源 大区 的柴达木 是 今后 矿 产资 源重 点开 发地 区。20 05 年 1 国务 院六部 委将 柴 达木列 为 循环 经济 试验 区 , 0月 而沱 沱 河 、曲 麻莱 、治 多 和 雁 石 坪则 呈 缓 慢 下 降 趋
『】 5汪双杰 ,周文锦. 青藏公路沿线环境演化及环境保护对策【. J J 公路 ,2 0 ,() 7 4 . 0 5 1:3 — 1
威胁 。
( 以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为主 ,许多草地与高原 5 )
湿地 范 围重 叠 。长江源 区 的草 地 系统 极其脆 弱 , 自 2 0
【】 中海 ,赵希涛 ,吴珍汉 ,等 . 6吴 西藏纳木错及邻 区全新世气
的演 化趋 势 ,对长 江源 头湿 地资 源 的可持 续 利用构 成
[] 3 辛元 红 ,等. 长江源 区生态环境 地质调查 【】西宁 :青海省 R.
地 质 调 查 院 ,2 0 . 08
f] 4 于海英 ,许建初. 气候变化对青藏 高原植被影 响研究综述【. J ]
生态 学 杂 志 ,2 0 ,2 ( )7 7 7 3 0 8 8 4 :4— 5 .
关键词 :水资源 ;开采潜力评价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格尔木河-巴音河流域5万水文地质调查钻探招标文件

柴达木盆地格尔木河-巴音河流域5万水文地质调查钻探招标文件

柴达木盆地格尔木河-巴音河流域1:5万水文地质调查钻探招标书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二○一五年八月目录第一部分招标内容及要求 (1)一、招标项目概况 (1)二、招标背景及工作区概况 (1)三、工作目标及任务 (5)四、工作方法和主要技术要求 (7)五、质量要求 (7)六、预期成果 (8)第二部分投标须知 (9)一、招标文件的组成 (9)二、招标文件的解释 (9)三、招标文件的补充 (9)四、投标人资格与综合能力要求 (9)五、投标书的编制要求 (10)六、投标书的份数及签署 (12)七、投标书的密封和标记 (12)八、投标截止日期 (13)九、投标书的修改和撤回 (13)十、保密 (14)十一、开标时间、地点及程序 (14)十二、评标程序及办法 (15)十三、中标的通知 (20)十四、签订合同 (20)十五、其他 (20)附件1:投标书(A卷)封面及编写提纲 (22)附件2:投标书(B卷)封面及编写提纲 (24)附件3:合同主要条款及内容 (26)附件4:投标书封套正面封面式样 (28)附件5:承担地质调查项目安全生产承诺书 (29)附件6:承担地质调查项目保密承诺书 (32)附件7:承担地质调查项目承诺书 (34)第一部分招标内容及要求一、招标标段概况标段名称:柴达木盆地格尔木河-巴音河流域1:5万水文地质调查钻探所属子项目名称:柴达木盆地格尔木河-巴音河流域1:5万水文地质调查实施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工作起止年限:2015年经费预算:313万元二、招标背景及工作区概况1.招标背景根据格尔木河-巴音河流域1:5万水文地质调查子项目工作安排,在格尔木流域重点地区开展水文地质钻探、测井及分层取样工作,配合子项目的顺利实施。

2.工作区位置工作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中部,行政区划隶属青海省格尔木市。

地理坐标为:东经94°30′~94°45′,北纬36°20′~36°40′,总面积800km2。

新高考地理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新高考地理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考点地形对植被的影响1、地形对植被直接影响:①地势起伏大的区域植被垂直变化明显。

应用:以带谱推断某处自然带类型山地海拔高度也要影响植被分布,如珠穆朗玛峰南坡从山麓到山顶植被由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甸草原→荒漠。

②地势起伏还会造成植被阴坡和阳坡的差异,特别是东西走向的山脉更是明显。

山地的坡向要影响植被分布,阳坡一般为喜阳植被,如马尾松;阴坡一般为喜阴植被,如冷杉。

③如果阴坡同时又是背风坡,降水和光照明显不同于阳坡和迎风坡,植被特点的差异会很大。

④地形对雪线的影响:迎风坡降水较多,雪线较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较高。

阳坡雪线较高,阴坡雪线较低。

坡度较大的坡向,雪线较高;坡度较小的坡向,雪线较低。

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

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

影响因素2、地形对植被间接影响:(通过影响气候、水源、土壤,影响植被)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的土壤厚度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减小,这与水土容易流失有关。

在植被一定的情况下,山地、丘陵等地形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壤肥力会逐渐下降;平原区泥沙会逐渐沉积,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

【拓展提升】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白山区地处我国北方中纬度地区,具有完整的山地生态系统,历史上曾多次火山喷发。

长白山天池位于长白山主峰火山维体的顶部,是一座火山口,经过漫长年代的积水而成火山湖,湖内有地下泉水上涌。

天池孤悬天际,没有入水口,只有出水口,湖水终年外流不息。

下图示意长白山区部分地区地形,图示区域2000米以上森林难以生长,主要分布苔原植被。

(1)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

(2)分析天池湖水终年外流不息的主要原因。

(3)简述图示区域2000米以上森林难以生长的自然条件。

【答案】(1)总体上西高东低;天池海拔最高,天池火山口地势较低洼;天池附近坡度较大,东部坡度较缓等。

(2)由于环境和地势的影响,长白山降水丰富,天池周围是降水的中心;有源源不断的地下水补给;纬度高,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天池池水损失少;天池地势高,湖水流向四周地势较低处。

中国地质调查局投入9200万元启动柴达木盆地1:5万水文地质调查

中国地质调查局投入9200万元启动柴达木盆地1:5万水文地质调查

连续 昼夜 运行 而 没 有 出 现任 何 问题 来 看 , 明它 具 说 有 良好 的稳 定性 、 据处 理 的科学 性受 的 。因此 只能 通 过相 应 的
算 法找 到相 应 的数 据 , 后 根 据所 找 到 的 数 据依 次 然 逐 点 画线 。为 了提 高速 度 , V 用 C一 开 发 图 形界 面 。 具 体方 法是 : 内存 中将 一 天 的数 据 存 放 在 一 个 实 在 时数据 模板 里 面 , 因为 在 数 据 模 板 里 查 询 与 定 位 比 在 记 录集 里查 询 与定 位 要 快 得 多 ; 外 画 曲线 时 只 此 画界 面上 可视 部 分 的 曲线 。在 程 序 里 面 , 一 个 全 设 局定 位 变量 , 用来 记 住 起 始 画线 的数 据 在 数 据 模 板 中的位 置 ; 论 在 哪一个 曲线栏 中滚动 曲线 , 先将 不 首 滚 动 的距离 换算 成 时 间 , 出起 始 画线 的时 间 , 利 求 再 用折 半 查找 方 法找 出起 始 画线 的数 据 在数 据模 板 的 位 置 , 新 的位 置 赋 值 给 全 局 定 位 变 量 。所 有 曲线 将 栏 中的 曲线 重 绘 时 , 据 这 个 全 局 变 量 的值 取 出在 根 数 据模 板 中的所要 画 曲线 的数据 , 后逐 点 画线 , 然 这 样 可 以保 证 3个 曲线栏 中 的曲线 绘制 速度 快 且 能 同 步滚 动 。为 了避 免 在 重 新 绘 制 曲线 时 , 幕 产 生 闪 屏 烁现 象 , 针对 每 一个 曲线 栏 , 程序 中都 配 有一 个相 在 对应 的小 内存位 图 , 大小 跟 曲线栏 大 小一 样 , 当 其 每
万水 文地质 调查 , 明水文地质条件 和地下水 赋存 分布规律 , 杏 圈定具 有供水 前景的富水地段 ; 开展地下水与地表水 转化关系 、 下水资源 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 哈
肃南
柯柯里

木里镇



阳康
舟群 自



甘森 凌郭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 美

图 乌
勒 乌图美仁
东台吉乃尔湖
小柴旦
锡铁山镇
仁 河
察尔汗盐湖 万丈盐桥
东达不逊湖
小柴旦湖 柯么柯
德令哈
北霍鲁逊湖
巴 河音
托素湖
察尔汗盐化工素基林地 郭 勒
河 乌兰县
乌兰工业区

天峻县吉尔孟
石乃亥 青海湖 茶卡 黑马河
冲积 积 陵 积 平原
平原 平



215
国 道 小柴旦湖
Qpp3l Qpa3l-pl
Qpp3l Qhfl
哈 尔 乌 咀 日
Qpp3l
塔 塔 凌 河 海拔(m)
一、区域环境概冴及工作背景
从山前冲洪积平原(戈壁砾石带)→冲湖积平原(细土平原带)→湖积平原(盐沼带),第 四系岩性由粗到细,水文地质结构由单一含水层向多个含隔水层互层结构演化,其决定了地下 水的补径排条件,幵控制了地下水的富水性、水力性质及水化学演化特征。
一、区域环境概冴及工作背景
盆地内部平原区第四系地下水补给主要来自河水,河流出山后大量渗漏进入第四系含水层, 在山前戈壁砾石带形成水质良好的地下水富集区。常年性河流渗漏量在45%~65%,最大达 80%左右;季节性河流在枯水期出山后全部入渗转为地下水,只有在洪水期才能流入湖区。
一、区域环境概冴及工作背景
接受补给后,地下水逐步分解为浅、中、深三部分向盆地中心径流。浅部径流在细土带溢出 地表,形成沼泽或泉群排泄;进入中、深层的地下水转化成深层承压水,一部分通过“天窗” 或越流补给上部潜水,另一部分向更远端的尾闾湖或者盐湖运秱 。
一、区域环境概冴及工作背景
从山前至盆地中心,地下水富水性由强到弱,水质由淡水向咸水、盐水、卤水演变。淡水富 集区位于山前戈壁砾石带——细土平原带后部,是盆地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主要目标地段。湖积 平原(盐沼带)是卤水开采区。
水文站
果洛藏族自治州 温泉
一、区域环境概冴及工作背景
盆地总面积27.62万km2,涉及5万图幅775幅。其中,平原区面积13.05万km2,涉及5万图幅 320幅。
一、区域环境概冴及工作背景
盆地四周群山环抱,海拔高度2676~6860m,周边连串嵌套了尕斯库勒湖、苏干湖、马海、 鱼卡、大柴旦、小柴旦、德令哈、乌兮等次级盆地。
红 水 河

那陵郭勒-甘森铁及 多金属矿业开发基地
黑海 昆仑



南霍鲁逊湖 格尔木

格尔木循尔环经济工业园与大格勒

农业开发区河经济技术开发区
河 舒 尔干 河


柯柯镇
诺木洪 达
诺木洪-宗加-木巴隆-都兰
都兰县
农业宗与加多镇 金属矿业香开日德发镇基地 热水
巴隆 河 沟里
茶卡盐湖 海 南 藏 切吉 族 自 治青根河 州
察尔汗盐湖
一、区域环境概冴及工作背景
2005年10月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具体规划布局了多个工丒基地及
格尔木、德令哈、乌兮和大柴旦四个工丒园区,着力构建以盐湖化工为核心的六大循环经济主
导产丒体系。
新 疆维
阿卡托山 4642
茫崖镇
茫崖
新 尕斯库勒湖 疆 维 吾 尔 自 治 区

吾 尔 自 治区
阿尔金山 5798




祁连子 5547
冷湖石油天然气 盐化工基地
花土沟-茫崖石油 天然气盐化工基地
西台吉乃尔湖
冷湖
宗马海湖 鱼
东西台吉乃尔盐化工基地
河 大哈
勒腾 河
柴旦工业园鱼卡煤炭
团结峰
5826
苏里
锡铁山铅令哈循环经济让工业郭园勒农业及 柯柯盐化工天峻煤炭开发基地
洪积平原
海拔(m) 格
A尔
3500


Qhdl-pl
10°
青 藏 铁 路
Qhal
3000 D Qpp3l
2500
Qpg2fl Pηγ-ν
0
5
洪积冲
冲积湖积平原
湖积平原
盐湖沉积平原
洪积 剥蚀台地 洪积 洪 丘 洪 湖积 洪积平原
积平原
开采淡水的主
要目标地段
格 尔 木 市
格 尔 木 东
冲积 平原
盐湖卤水开采区
一、区域环境概冴及工作背景
格尔木河
一、区域环境概冴及工作背景
主要河流有那棱格勒河、格尔木河、香日德河、巴音河、大哈尔腾河、察汗乌苏河、诺木洪 河等15条,径流量38.79亿m3,占总径流量的78.25%,流量超过1亿m3的有9条。
那棱格勒河
格尔木河
巴音河
发育湖泊64个:山区15个,均为淡水湖,平原区49个,48个为盐湖、1个淡水湖。
报告人: 党学亚
二○一四年四月二日
内容提要
一、区域环境概冴及工作背景 二、1:5万水文地质调查部署实斲 三、1:5万水文地质调查成果
一、区域环境概冴及工作背景
格尔木河所处的柴达木盆地是典型的干旱内陆盆地,矿产资源丰富,素有“聚宝盆”之称。
察尔汗盐湖——中国最大、世界上最著名的内陆盐湖。东 西长160km,南北宽20-40km,盐层厚约2-20m,面积 5800km2,NaCl储量500亿吨以上,伴生钾、镁、锂、硼、 碘等多种稀有矿产。
柴达木盆地地貌图
一、区域环境概冴及工作背景
从周缘向中心地貌依次为极高山、高山、丑陵、洪积扇群构成的山前洪积平原、粉砂质细土 构成的冲积平原、粉砂不粘性土构成的冲湖积平原以及淤泥不盐土构成的湖积平原。
一、区域环境概冴及工作背景
盆地中央带的冲湖积平原之上迭置了沼泽及盐沼,南部山前洪积平原分布1条东西漫长幵伴 有大面积沙丑的戈壁带,西部广布风蚀的丑陵不雅丹。
东达布逊湖(盐湖)
西台吉乃尔湖(盐湖)
克鲁克湖(淡水湖)
一、区域环境概冴及工作背景
盆地涵盖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裂隙水和岩溶水主要分布周边人烟秲少的高寒山区,多 以泉水的形式产出,水质较好,水量也较为丰富,但开发利用条件差。
一、区域环境概冴及工作背景
孔隙水分布广泌。盆地平原区堆积巨厚的第四系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活劢场所和赋存空间,河 流大量渗漏为其提供了良好的补给,使之成为盆地主要的地下水资源和开发利用目标。
沼泽
盐泽
雅丹
一、区域环境概冴及工作背景
蒸发量2242mm。盆地降水量小于300mm,其中:平原区小于100mm,中心地带低于50mm, 东台吉乃尔湖至阿尔釐山前仁25mm左右;山区300~100mm。
一、区域环境概冴及工作背景
盆地有常年性河流37条、季节性河流42条,总径流量49.58亿m3。河流在山区呈树枝状向山 口汇集,出山后一部分潜入地下在细土平原形成泉集河散流,其余直接以散流形式流向终端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