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人工养殖技术完整版-蚯蚓养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鳅人工养殖技术
濮阳职业技术学校 赵瑞奇
点此播放教程视频
点此播放教程视频
一、泥鳅的营养价值 泥鳅可食部分占整个鱼体的80%,每 100克泥鳅鲜肉中含水分73.5克,蛋白质
18.4~20.7克,脂肪2.7~2.8克,磷含量高 达154毫克,钙51毫克,铁3.0毫克;同时 含70国际单位的优质维生素A,成为评价 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
一、泥鳅的营养价值
• 泥鳅蛋白水平高,氨基酸总量高于常规鱼 类,尤其呈味氨基酸。脂肪含量缺低,胆 固醇含量更少。泥鳅含较高的不饱和脂肪 酸,有利于抵抗血管老化。泥鳅能醒酒, 能降低酒精对肝脏的损伤பைடு நூலகம்民谚说“天上 斑鸠,地下泥鳅”,并赋予“水中人参” 的美誉,是名副其实的强身美食。
二、泥鳅的分布地区
4、繁殖特性:
泥鳅为雌雄异体,性成熟年龄为1~2冬龄,
1年可产卵2-3次,怀卵量随体长和体重的 增加而升高:体长8厘米怀卵量约2000粒, 10厘米怀卵量7000粒,12厘米怀卵量1万粒以 上,20厘米可达2万粒以上。每年4~9月为 产卵期,5~7月为产卵盛期,但也有秋后 产卵的。。
4、繁殖特性:
• 泥鳅属鲤形目、鲤亚目、鳅科、泥鳅属。泥鳅广 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 及印度等地。在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各地河 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天然淡水 水域中均有分布,尤其在长江和珠江流域中下游 分布极广,群体数量大,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 类。
三、泥鳅的品种
1、泥鳅(又名鳅、真泥鳅等)。 泥鳅体腹鳍以前呈圆筒状,由此向后 渐侧扁。头较尖,眼小,为皮膜覆盖。吻 部倾斜角度大,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下 位,呈马蹄形。触须5对(上颌3对,较大, 下颌2对一大一小)。鳃孔小,鳃裂止于胸 鳍基部。背鳍条2-7对,无硬刺,起点在 腹鳍之前,距吻端较距尾基为远。
3、食性特点
• 泥鳅在不同水体的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其食物 各有一些差异,但可以认定其是偏动物食性的杂 食性鱼类,主食昆虫幼虫、小型甲壳动物、藻类 及高等植物。环境中食物的易得性及喜好性是影 响泥鳅食物组成的重要原因。自然界中泥鳅喜食 动物型活饵料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活饵料易感 知;二是适口性好。
我国的鳅科动物有十几种,泥鳅(又名 真泥鳅)、大鳞副泥鳅对环境适应能力强,
生长快,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是比较
适宜的养殖对象。因而养殖户最好选这两 种品种为养殖对象。目前还没有培育出专
供养殖的商品鳅。
四、泥鳅的养殖生物学特性 1、生活习性:
(1)呼吸: 泥鳅属底栖鱼类,可用腮呼吸, 还可用肠道、皮肤等辅助呼吸器官,故耐低氧 能力强,可高密度养殖和长途运输。但在高溶 氧条件下,摄食旺盛,病害少,生长速度快。 (2)水温:泥鳅属温水性鱼类,对水温具 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15℃~30℃温度范围内 随水温的上升生长速度加快,最适水温为 26℃±2℃。水温低于5℃或高于34 ℃则钻入泥 土中冬眠或夏蛰,停止活动。
1、生活习性:
(3)光线:在自然条件下,泥鳅喜欢白天潜伏,
夜间觅食。 但在产卵期及适宜生长期,白天也出来觅食。 人工养殖时,可驯饲,使之习惯于白天摄食。
(4):泥鳅 属底栖类鱼类,喜欢栖息于软泥 多的河、湖泊、池塘、稻田等浅水域的底层 淤泥中。
• (5)泥鳅有一个特性,就是它的叛逃性。因为它 体型小巧,只要有小小的缝隙,它便能钻出去。 假如池塘有漏洞,泥鳅甚至能在一天之内,逃得 干干净净。所以啊,在给泥鳅建池塘的时候,这 一点,需要特别的留意。另外在处理池塘的底部。 挖掘机挖出池塘之后,要把池塘的底部夯得结结 子实。
2、形态、
• 泥鳅身体细长,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 较圆。头较尖,口小、唇软,眼很小。鳞片细小, 圆形
3、食性特点
泥鳅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食性不同,
刚出膜的鳅苗以卵黄为营养,2~3天
后开始摄食水体中轮虫、无节幼体等 浮游动物,体长5厘米以内时主要摄食
动物性饵,料体长5厘米开始转化为成
体阶段的杂食性鱼类,
大鳞副泥鳅
3、 青色泥鳅:青鳅,头尖尾尖,中间粗圆, 呈青黑色,口感劲道足,日本和我国的港 澳台地区喜欢消费。 4、灰鳅,介于黄色和青色之间,是养殖的 比较理想的品种。
• 我们一般养殖的是真泥鳅(就是本地 泥鳅)和大鳞副泥鳅(本地叫黄板 鳅),前者抗病力强市场价格高后者 生长快。许多养殖户到外地高价购买 所谓的从某某国家进口的优质苗,且 这些苗种因长时间暂养长途运输死亡 率可达70-90%上当受骗造成养殖失败, 还有国内很多泥鳅养殖场,为了贪图 自己的利益用野生苗冒充人工繁殖的 泥鳅苗出售出售给养殖户。
3、食性特点
主要饵料有陆生蚯蚓、蚕蛹、螺蚌肉、畜禽下脚
料、面包虫、蝇蛆、鱼粉、豆饼、麸皮、米糠、 花生饼和酒糟等,能较好的利用各种浮游动物、
底栖动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能习惯于吃配合
饲料。 泥鳅昼伏夜出,白天也吃食,一般上午7-
10时和下午16-18时吃食较多。
3、食性特点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利用施肥培养生物饵 料来喂养幼鳅; • 培育成鳅可投喂螺蛳、蚯蚓、蚕蛹粉、河蚌肉 及禽畜内脏等肉食类饲料,并搭配一定比例价格 较低廉的植物饲料,如米糠、麸皮、豆渣、三等 面粉及老菜叶、弃置的瓜果类等。 • 泥鳅与其他鱼类混养,则可以食鱼类的粪便、 残渣剩饵,所以泥鳅被称做池塘中的清洁工。 •
产卵时要求水温18~28℃,以25-26℃最好;20℃
以下一般在晴天的清晨或上午10点前产卵,20~ 28℃时多在雨后或半夜产卵;产粘性卵。 泥鳅
卵为圆形、米黄色、半透明,卵径为0.8~1毫米
胸鳍远离腹鳍。腹鳍起点位于背鳍
基部中下方。肛门近臀鳍。尾鳍呈圆 形。侧线完全。体背部及两侧深灰色, 腹部灰白色。尾柄基部上侧有一个明 显的黑斑点。奇鳍上有密集褐色斑条, 偶鳍浅灰色,无斑条。
2、大鳞副泥鳅(黄板鳅)
鳅科,体形酷似泥鳅。须5对。眼被 皮膜覆盖。无眼下刺。鳞片较泥鳅体鳞 为大,埋于皮下。尾柄处皮褶棱发达, 与尾鳍相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 圆形。肛门近臀鳍起点。 生活习性与泥鳅相似。分布于长江中 下游及其附属水体中。
濮阳职业技术学校 赵瑞奇
点此播放教程视频
点此播放教程视频
一、泥鳅的营养价值 泥鳅可食部分占整个鱼体的80%,每 100克泥鳅鲜肉中含水分73.5克,蛋白质
18.4~20.7克,脂肪2.7~2.8克,磷含量高 达154毫克,钙51毫克,铁3.0毫克;同时 含70国际单位的优质维生素A,成为评价 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
一、泥鳅的营养价值
• 泥鳅蛋白水平高,氨基酸总量高于常规鱼 类,尤其呈味氨基酸。脂肪含量缺低,胆 固醇含量更少。泥鳅含较高的不饱和脂肪 酸,有利于抵抗血管老化。泥鳅能醒酒, 能降低酒精对肝脏的损伤பைடு நூலகம்民谚说“天上 斑鸠,地下泥鳅”,并赋予“水中人参” 的美誉,是名副其实的强身美食。
二、泥鳅的分布地区
4、繁殖特性:
泥鳅为雌雄异体,性成熟年龄为1~2冬龄,
1年可产卵2-3次,怀卵量随体长和体重的 增加而升高:体长8厘米怀卵量约2000粒, 10厘米怀卵量7000粒,12厘米怀卵量1万粒以 上,20厘米可达2万粒以上。每年4~9月为 产卵期,5~7月为产卵盛期,但也有秋后 产卵的。。
4、繁殖特性:
• 泥鳅属鲤形目、鲤亚目、鳅科、泥鳅属。泥鳅广 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 及印度等地。在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各地河 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天然淡水 水域中均有分布,尤其在长江和珠江流域中下游 分布极广,群体数量大,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 类。
三、泥鳅的品种
1、泥鳅(又名鳅、真泥鳅等)。 泥鳅体腹鳍以前呈圆筒状,由此向后 渐侧扁。头较尖,眼小,为皮膜覆盖。吻 部倾斜角度大,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下 位,呈马蹄形。触须5对(上颌3对,较大, 下颌2对一大一小)。鳃孔小,鳃裂止于胸 鳍基部。背鳍条2-7对,无硬刺,起点在 腹鳍之前,距吻端较距尾基为远。
3、食性特点
• 泥鳅在不同水体的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其食物 各有一些差异,但可以认定其是偏动物食性的杂 食性鱼类,主食昆虫幼虫、小型甲壳动物、藻类 及高等植物。环境中食物的易得性及喜好性是影 响泥鳅食物组成的重要原因。自然界中泥鳅喜食 动物型活饵料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活饵料易感 知;二是适口性好。
我国的鳅科动物有十几种,泥鳅(又名 真泥鳅)、大鳞副泥鳅对环境适应能力强,
生长快,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是比较
适宜的养殖对象。因而养殖户最好选这两 种品种为养殖对象。目前还没有培育出专
供养殖的商品鳅。
四、泥鳅的养殖生物学特性 1、生活习性:
(1)呼吸: 泥鳅属底栖鱼类,可用腮呼吸, 还可用肠道、皮肤等辅助呼吸器官,故耐低氧 能力强,可高密度养殖和长途运输。但在高溶 氧条件下,摄食旺盛,病害少,生长速度快。 (2)水温:泥鳅属温水性鱼类,对水温具 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15℃~30℃温度范围内 随水温的上升生长速度加快,最适水温为 26℃±2℃。水温低于5℃或高于34 ℃则钻入泥 土中冬眠或夏蛰,停止活动。
1、生活习性:
(3)光线:在自然条件下,泥鳅喜欢白天潜伏,
夜间觅食。 但在产卵期及适宜生长期,白天也出来觅食。 人工养殖时,可驯饲,使之习惯于白天摄食。
(4):泥鳅 属底栖类鱼类,喜欢栖息于软泥 多的河、湖泊、池塘、稻田等浅水域的底层 淤泥中。
• (5)泥鳅有一个特性,就是它的叛逃性。因为它 体型小巧,只要有小小的缝隙,它便能钻出去。 假如池塘有漏洞,泥鳅甚至能在一天之内,逃得 干干净净。所以啊,在给泥鳅建池塘的时候,这 一点,需要特别的留意。另外在处理池塘的底部。 挖掘机挖出池塘之后,要把池塘的底部夯得结结 子实。
2、形态、
• 泥鳅身体细长,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 较圆。头较尖,口小、唇软,眼很小。鳞片细小, 圆形
3、食性特点
泥鳅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食性不同,
刚出膜的鳅苗以卵黄为营养,2~3天
后开始摄食水体中轮虫、无节幼体等 浮游动物,体长5厘米以内时主要摄食
动物性饵,料体长5厘米开始转化为成
体阶段的杂食性鱼类,
大鳞副泥鳅
3、 青色泥鳅:青鳅,头尖尾尖,中间粗圆, 呈青黑色,口感劲道足,日本和我国的港 澳台地区喜欢消费。 4、灰鳅,介于黄色和青色之间,是养殖的 比较理想的品种。
• 我们一般养殖的是真泥鳅(就是本地 泥鳅)和大鳞副泥鳅(本地叫黄板 鳅),前者抗病力强市场价格高后者 生长快。许多养殖户到外地高价购买 所谓的从某某国家进口的优质苗,且 这些苗种因长时间暂养长途运输死亡 率可达70-90%上当受骗造成养殖失败, 还有国内很多泥鳅养殖场,为了贪图 自己的利益用野生苗冒充人工繁殖的 泥鳅苗出售出售给养殖户。
3、食性特点
主要饵料有陆生蚯蚓、蚕蛹、螺蚌肉、畜禽下脚
料、面包虫、蝇蛆、鱼粉、豆饼、麸皮、米糠、 花生饼和酒糟等,能较好的利用各种浮游动物、
底栖动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能习惯于吃配合
饲料。 泥鳅昼伏夜出,白天也吃食,一般上午7-
10时和下午16-18时吃食较多。
3、食性特点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利用施肥培养生物饵 料来喂养幼鳅; • 培育成鳅可投喂螺蛳、蚯蚓、蚕蛹粉、河蚌肉 及禽畜内脏等肉食类饲料,并搭配一定比例价格 较低廉的植物饲料,如米糠、麸皮、豆渣、三等 面粉及老菜叶、弃置的瓜果类等。 • 泥鳅与其他鱼类混养,则可以食鱼类的粪便、 残渣剩饵,所以泥鳅被称做池塘中的清洁工。 •
产卵时要求水温18~28℃,以25-26℃最好;20℃
以下一般在晴天的清晨或上午10点前产卵,20~ 28℃时多在雨后或半夜产卵;产粘性卵。 泥鳅
卵为圆形、米黄色、半透明,卵径为0.8~1毫米
胸鳍远离腹鳍。腹鳍起点位于背鳍
基部中下方。肛门近臀鳍。尾鳍呈圆 形。侧线完全。体背部及两侧深灰色, 腹部灰白色。尾柄基部上侧有一个明 显的黑斑点。奇鳍上有密集褐色斑条, 偶鳍浅灰色,无斑条。
2、大鳞副泥鳅(黄板鳅)
鳅科,体形酷似泥鳅。须5对。眼被 皮膜覆盖。无眼下刺。鳞片较泥鳅体鳞 为大,埋于皮下。尾柄处皮褶棱发达, 与尾鳍相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 圆形。肛门近臀鳍起点。 生活习性与泥鳅相似。分布于长江中 下游及其附属水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