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方言歌概述
潮语歌曲大全
潮语歌曲大全潮语歌曲,顾名思义,是指以潮汕方言演唱的歌曲。
潮汕方言是广东省的一种地方语言,在中国海南、广东、福建等地均有使用。
由于潮语区域人口庞大,潮语文化也日益兴盛,潮语歌曲作为其中的一种表达方式,深受潮汕地区人民的喜爱。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知名的潮语歌曲,带您穿越进入潮汕文化的世界。
首先,我们来介绍几首经典的潮语歌曲。
第一首是《拼到底》,由潮汕歌手陈键锋演唱。
这首歌曲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鼓励人们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地努力。
陈键锋的潺潺潮语娓娓道来,将这种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
另外一首经典作品是《人间有情天苍苍》,由潮汕歌手张学友演唱。
这首歌曲流淌着浓厚的潮汕情感,歌词中的深情回忆让人动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除了经典的潮语歌曲,近年来也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潮语音乐作品。
比如,《La La La 拒绝家暴》这首歌曲是潮语歌手庄奴的代表作之一。
庄奴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而受到瞩目。
这首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有力的歌词呼吁人们拒绝家庭暴力,传达了积极的社会价值观。
此外,还有一位备受关注的潮语歌手,那就是陶哲。
陶哲以其独特的嗓音和深情的演唱而受到广大潮汕人民的喜爱。
他的《相信未来》一经发表便引发了热烈的反响,这首歌曲向人们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情感。
而他的《不厌其烦》以爱情为主题,用潮语来表达了恋人间的深情和关怀,深深地触动了许多人的心弦。
潮语歌曲不仅在潮汕地区广受欢迎,也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关注。
随着潮汕文化的推广和传播,潮语歌曲已经开始走向全国乃至国际。
例如,潮语歌手林海在歌曲《等你下课》中首次使用潮语一开口,火箭少女101的王子异立马听出来了。
这也让更多的人对潮语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渴望了解更多关于潮语歌曲的信息。
潮语歌曲作为传承和弘扬潮汕文化的重要方式,既让潮汕人民感到自豪,也使外界更加了解并喜爱这个独特的文化。
在保留传统的潮语歌曲的同时,也不断创新和融合,探索出独特的音乐风格。
这不仅丰富了潮汕文化,也为整个音乐界带来了新的风貌。
潮汕话的歌谣
潮汕文化----潮汕话的歌谣潮汕文化是内陆文化和海洋文化交融衍生的具有独特性的地域文化。
它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中少有的山与水融合派生的一种地域性文化,可谓是“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其中,潮汕方言(潮汕话)、潮剧、潮乐、潮菜和工夫茶等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丰富着潮汕文化的色彩。
使其享誉海内外。
潮汕文化风格独特,内涵丰富。
今天,就让我向大家重点介绍潮汕话,特别是其方言歌谣吧。
潮汕话丰富多彩,形象入微,它的方言歌谣,更是生动有风趣,意味也很深长。
它浅显易懂,又琅琅上口,因此妇幼皆咸宜,雅俗所共赏。
现略举几首,以与共同品味。
一、娶嬷(cua7bhou2)歌天顶一粒星,娶着亩雅又候生,三顿欲食免物配,一边看亩一边扒(be1)。
用浅白风趣的语言,唱出了年轻男子对美貌娘子而垂涎三尺的情境,真是妙趣横生,百唱不厌。
二、嫁郎歌月娘月光光,嫁着一个阿郎。
唔食唔赌惜嬷仔,家庭生活甜过糖。
歌谣表达了妇女纯朴的心愿,并无奢求,只要有个不乱花钱、不赌博的郎君,并能爱惜妻儿。
家庭和睦,团团圆圆,便心满意足了。
三、送别歌十指尖尖捧一杯,不知郎去几时回?路旁野花不可采,家中自有一枝梅。
唱出了少妇对丈夫将出门时依依惜别,再三叮嘱的情境,真是语重心长。
语句亲切,比喻恰当,既含蓄又明了。
四、过番歌家敲(穷)无奈何,赌气过暹罗。
暹罗船,还未开,气恨亲人无来追。
海水迢迢,洋船漂漂,离妻别母,为着家敲!唱出了一位过番者即将离家谋生时难舍难分的矛盾心情。
五、家批(信)歌信一封,银二圆,叫妻刻苦着维持。
奴仔着教示,至切孬赌钱。
田园力落作,猪崽还着饲。
等我若赚有,回家来团圆。
一封家信,有如当面叮嘱;几十个字,件件俱到,十分周详。
反映了过番者身在异邦,心在家乡的心理状态。
六、苦乐歌一筐豆仔圆又圆,挨做豆腐变做钱。
人人口旦阮真辛苦,豆腐卖了来牵弦。
苦中也有乐,神仙无好比。
歌谣浅白易懂,唱出了劳动人民安贫乐道,反映了劳动人民纯朴的苦乐观。
浅析潮州方言歌《月光歌》的创作特点及演唱体会
大 作特点及演n H 日
唐 沽洁 ( 星海音 乐学院 民族声 乐系 5 1 0 0 0 0)
摘 要 : 潮 州 方 言 歌 诞 生 于 战 争 年 代 ,发 展 于 解 放 后 的 建 设 时 们 小 时候 演 唱的 不太 一样 ( 之前 说 过这 首歌 曲在 潮 州地 区 几乎 家 期 ,沉寂 于外来文化的冲击。 它是潮 州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 喻户 晓 、人人 会 唱 ) 。所 以当 时就请 母 亲演 唱 了一 遍 ,听 完后 我
恍 然 大悟 。在母 亲 的演 唱 中我真 切 地感 受 到 《 月光 歌 》浓 浓 的潮 州 方言 歌味 道 。于 是 ,我认 真地 对 歌 曲进 行 了思考 ,又翻 查 了潮 州 方言 歌 、 民谣 的一些 资料 ,对 《 月 光歌 》 又有 了新 的理 解 ,在 歌 曲处理 中注 入 更多 “ 原 生态 ”演唱 方法 。在歌 曲第 一 段 的演 唱 中, 首先 采用 清 唱的 方式 , 强调 字头 ,以说 带唱 , 目的是突 出潮 潮 州方 言歌 是用 潮 州方 言演 唱 的歌 曲。潮 州位 于广 东 省最 东 州方 言歌 的 味道 ,与 其 它地 区 的传统 民歌 区分 开来 。特 别 在 “ 月 朵 ”字 ,采用 了潮 剧 的拖 腔 ,强 调 了字 头 、字 端 ,素 有 “ 海滨 邹 鲁 ” “ 岭海 名邦 ”之 美誉 。潮 州方 言为潮 卅1 使 光 月疏 朵 ”中 的 “ 用 的母 语方 言 ,属汉语 方 言 八大语 系 之一 的 闽语 系 。潮 州 的演 唱 腹 、字 尾 。演唱 中,想 像这 样一 幅 画面 :在 幽静 明亮 的 月光 下 , 艺术源 远 流长 ,唐宋 的弹 词 , 明清 的歌册 ,为潮 州方 言歌 提 供 了 位 慈祥 的母 亲怀 抱着 自己 的孩 子 ,母亲 望着 皎 洁 的月光 ,手里 重要 的基 础 .潮 州方 言歌 广泛 汲 取 了潮 州音 乐 、潮剧 、潮 州 民谣 有 节奏 的 安抚着 怀 里 的孩 子 ,眼睛 随着 月光 的照 耀望 着 屋前 的 篱 等养 分 ,运 用现 代 的歌 曲作 曲手 法 ,继 承 “ 因字 生腔 ” “ 字 正 腔 笆 、 屋顶 的 瓦片 、还 有屋 里床 上 的蚊 帐等 。在有 这样 的画面 感 之 圆 ” 的优 良传统 ,具有 歌 唱性 、群众 性 、地 方性 的特 点 ,为群 众 后演 唱起 来情 感 更加 真 挚 。在歌 曲第 二段 的演 唱 中,加 入 了钢 琴 所 喜 闻乐见 。 伴奏 ,有 了钢琴 的衬 托 之后 ,我 采 用 了大连 线 的感 觉 ,用 呼吸 带 《 月 光 歌 》 是 一 首 由陈 玛 原 先 生 从潮 州 民谣 整 理 提 炼 出来 动着 声 音 ,将整 首歌 曲拉 开来 唱 ,有种 豁然 开 朗 的感 觉 。四句 歌 的歌 曲,是 为潮 州 民众喜 闻 乐见 的潮 州方 言歌 。陈玛 原 先生 虽不 词 的演 唱情 感 层层 递进 ,使得 整 曲更 加 明亮更 加 开阔 。然 而在 歌 是潮 州方 言歌 的首创 者 ,却 为潮 州方 言歌 的创 作 和发 展做 出了重 曲末段 没 有歌 词 ,只有 一 个 “ 啊 ”字 的三 句旋 律 演 唱时 找又 将 整 要 的贡献 。陈玛 原 先生 曾经 说过 : “ 潮 州方 言歌 是 为群 众而 创作 个 音 乐处 理得 安静 、 柔和 。想 象 这时 母亲 怀 里 的孩子 已经熟 睡 , 的 ” 。他 一直 秉承 这一 主 导思 想 上进行 创 作 ,形成 了 自己独特 的 所 以全 曲 的结尾 是弱 收 ,感 觉音 乐慢 慢 消 失在这 幽 静而 又 明亮 的 艺 术风 格 。 《 月光 歌 》是 体现 这其 艺术 风 格 的一首 代 表作 品 。下 月空 中 。 面 从 以下几 部分 浅析 《 月 光歌 》 的创 作特 点 。 在 各种 场合 的演 出中 ,我 多次 演 唱 了 《 月光歌 》 。 首先 ,我 觉 得它 是最 能代 表 家 乡潮 州方 言歌 风 格 的歌 曲 ,里 面 包含 着对 家 歌 词 以纯正 方言 为基础 ,通 俗 易懂 、形 象生 动 陈玛 原先 生 曾经 说 过 : “ 凡 是 民歌 ,无论 国 内 外 ,都 是使 乡的浓 浓 的情 怀 。其 次 ,我觉 得我 有 责任 和 义务 要将 潮 州方 言歌 用各 地纯 正 生动 的语 言 ,他 的优 点 就是 群众 一 听就 懂 ,才 能产 生 传 播 开来 ,让 更 多 的人可 以欣 赏 到这 独特 的语 言而 带来 的独 特 的 艺术 感 染力 。 ” 《 月光 歌 》歌 词 : “ 月 光 月疏 朵 ,照篱 照壁 照 瓦 音乐 。 附: 《 月 光 歌 》谱 例 槽 ,照 着 眠床 脚踏 板 ,照 着蚊 帐绣 双鹅 。”这 短短 四句 歌 词通 俗 易懂 ,贴 近生 活 。这使 得 在演 唱 中能和 听 众产 生共 鸣 从而 取得 很 月 光 歌 好 的艺术 效 果 。我们 从歌 词 中可 以想 象忙 碌 了一 天 的母 亲在 皎洁 l 娟 2 H 根据 民谣整 理 的 月光底 下 ,依偎 着 自己的 爱人 , 唱着 歌儿 哄着 孩 子睡 觉 ,一 幅 慢 、忧 家庭 和 睦的温 馨场景 。这些 生动 而 又优 美 的词句 ,给 人 们 留下 了 I { ・( 1 l 2
潮汕方言歌谣“歌”的探析
鲁 酒 春相 问 , 藩篱 剖析 话 情真 ” 里的“ 歌” 就是“ 本 地 民 歌” , 这 是 在 日常 生 活 及 邻 里 交 往 中 , 老 百 姓 唱 歌 谣 的 写
照。
综上 所 述 , 潮 汕方 言 歌 谣 在 潮 汕 大 地 早 就 存 在 , 秦 汉
至南北朝有越 地《 越人歌 》 的记载 ; 唐朝 有敦煌千佛 洞的
“ 词 文” ; 宋朝有 “ 陶真” ; 明朝有 “ 词 话” ; 唐 至 宋 期 间 的 汉
族、 畲族 、 蛋族 歌 谣 的 民 间传 唱 以及 明 清 时期 的歌 谣 。
二、 潮 州音 乐 的 形 成 与发 展
朝廷派官兵南下平叛镇 压后守 护外 。又有大量的移 民进 入。 潮汕的三次 中原大移民在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的同时 , 也带来丰富的文化 , 音 乐 是 文 化 中不 可 或 缺 的一 部 分 。
潮汕 方 言歌 谣 “ 歌" 的探 析
蔡 炫琴 广 东潮 州韩 山师 范学 院音 乐学 院
摘要: 潮 汕 方 言歌 谣 是 潮 汕 劳 动 人 民抒 发 情 感 的 一 种表 现 形 态 , 是 潮 汕 最 原 始 的 民歌 、 说唱文 学, 可念 可 唱 , 有 简 单 的旋 律 曲调 。 本 文从 潮 汕方 言 歌 谣 的 形成 与发 展 ; 唐、 宋、 明清 时 期 宫 廷 音 乐进 入 潮 汕 、 融入 民 间 , 促使 潮
号) 成 果之 一 。
3 0 l Y i S h u P i n g l i a n
l M i n S u M i n Y i ・ 民俗民艺I —■— ■■■
绘宴席上 乐音伴 歌舞 。 足见当时 中原音乐 已在军 中盛行 。 他 还 推行 以歌 舞 音 乐 文 化 , 抚 慰 化解 民 心 的 政 策 , 不 仅 地
潮汕语言与文字
潮汕语言与文字一、潮汕话1.1潮汕话的语系潮汕地区(汕头、潮州,揭阳)大部分都讲潮汕话,有少部分讲客家话。
而潮汕话属于闽南话的一支,跟闽南话一样,保留了很多古音,同时也保留了古汉语多音调的特性。
1.2潮汕话的语音语调潮汕话被公认为世界最难学的语言,一方面是因为它历史悠久,在很大程度上与古汉语文言文相近,一方面由于潮汕话复杂的八大音调。
潮汕话的八个音调分别为上平,上上,上去,上入,下平,下上,下去,下入,例子:低抵帝滴池弟地碟。
其中上平调相当于普通话的阴平,上上调基本与普通话的去声相同,上去音基本与普通话的上声相同,下上调与普通话阳平相同。
而下平音则相当于上平音高一个音阶。
下去调在普通话中无对应音调,两个入声更不用说,在普通话中已经融入其他三种音调了。
潮汕话还有变调现象,就是八个音调前置不变音,而除了上平(阴平)后置不变音之外,其他七个音调后置都必须变音,由于变音又产生出两个不同于潮汕八音的音调来,所以说潮汕八音实为潮汕十音。
潮汕话的语音语调接近于古汉语,为此用潮汕话来念古诗词会使诗词中的韵律,平仄之美更容易表达出来。
二、潮汕歌仔潮汕歌仔即潮汕的童谣,充满着生活气息与娱乐;有些讽刺,有些赞扬;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流行音乐与通俗音乐的冲击,潮汕歌仔已经逐渐淡出孩子的童年。
潮汕歌仔很讲究押尾韵,这可以与中国的诗词相媲美。
讽刺美国人的无耻与贪婪:美国仔,鼻勾勾,偷食人民个猪肉包。
食—个,糜肚脐;食二个,糜下颏;食三个,去到战场免相刣。
(意思是:美国人偷吃中国人的粮食的悲催下场)传达愉悦生活气息:一二三..洗浴免穿衫...三四五...洗浴殿过老石靠[bou]...拍胸肝饲大大...拍胸后食到老。
(意思:大人帮小孩子洗澡的时候常唱的歌谣,充满着生活的情趣,也足见潮汕歌仔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讽刺偷窃行为:值日生,偷敲铃,铃卖响,投组长,组长伊担微微微,头行头放屁,放到东门外,肚大大,生个仔7斤外,腰鬼包鲁饲卖大!(意思:通过学生偷窃铃铛,并以夸张的手法,说他生的孩子长不大,从而讽刺盗窃会招惹不好的结果)三、潮汕歇后语潮汕歇后语取材于生活,有对生活经验的总结,有对社会低俗恶劣行为的讽刺,结构上与一般歇后语相同,前小段用于描述解释社会现象,后半段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经常是同意解释,谐音意会等。
《月光歌》
《月光歌》同学们,在我国广东省潮汕地区,流传着一首《月光歌》,这首歌曲是由陈玛原先生从潮州民谣整理提炼出来,成为当地民众喜闻乐见、家喻户晓的潮州方言歌。
潮州位于广东省最东端,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誉,潮州方言是潮州使用的母语方言,属于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语系。
《月光歌》歌词以纯正潮州方言为基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比如“月光月疏朵,照篱照壁照瓦槽,照着眠床脚踏板,照着蚊帐绣双鹅。
”这短短四句歌词通俗易懂,贴近生活。
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歌词想象一下忙碌了一天的母亲在皎洁的月光底下,依偎着自己的爱人,唱着歌儿哄着孩子睡觉,这是一幅多么温馨和睦的家庭生活场景!《月光歌》的旋律也是以潮州方言为依托,字正腔圆,朗朗上口,陈玛原先生为了使作品既好听,又贴近广大群众,使大家“听得懂”,所以大量吸取了潮州歌册、说唱、评弹等形式的表演方法,尽量使歌曲演唱起来字正腔圆,朗朗上口。
如在《月光歌》的“照着蚊帐绣双鹅”中的“鹅”字后面使用了拖腔加强旋律性,这样不但群众听得懂而且也易于普及传唱。
在歌曲第一段的演唱中,我们首先可以采用清唱的方式,强调字头,以说带唱,目的是突出潮州方言歌的味道,与其它地区的传统民歌区分开来。
特别在“月光月疏朵”中的“朵”字,这一句采用了潮剧的拖腔,强调了字头、字腹、字尾。
我们在演唱中,可以想像这样一幅画面:在幽静明亮的月光下,一位慈祥的母亲怀抱着自己的孩子,母亲望着皎洁的月光,手里有节奏的安抚着怀里的孩子,眼睛随着月光的照耀望着屋前的篱笆、屋顶的瓦片、还有屋里床上的蚊帐等。
在有这样的画面感之后我们演唱起来情感更加真挚。
在歌曲第二段的演唱中,加入了钢琴伴奏,有了钢琴的衬托之后,我们可以采用大连线的感觉,用呼吸带动着声音,将整首歌曲拉开来唱,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四句歌词的演唱情感层层递进,使得整曲更加明亮更加开阔。
在歌曲末段没有歌词,只有一个“啊”字的三句旋律,演唱时可将整个音乐处理得安静、柔和。
潮州歌谣20首 -回复
潮州歌谣20首-回复什么是潮州歌谣?潮州歌谣是广东潮州地区特有的民间音乐形式,它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之一。
潮州歌谣以其独特的旋律、表达方式和深厚的艺术内涵而著称,广泛流传于潮州及周边地区。
一、潮州歌谣的起源潮州歌谣可以追溯到唐朝,起源于唐代的“赢顽童”和“海上花列传”。
它起初是民间舞蹈形式的音乐伴奏,后来逐渐发展为独立的音乐形式,成为潮州地区的独特文化符号。
二、潮州歌谣的特点潮州歌谣以其独特的音调和表达方式而受到广泛的赞誉。
它的音调温和、优美,旋律流畅,富有变化,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
歌词通常采用潮州方言,表达潮汕地区人民特有的生活感受和思考。
通过歌谣,人们可以了解到潮州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
三、潮州歌谣的题材潮州歌谣的题材种类繁多,涵盖了潮州的风土人情、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时事、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
下面列举20首潮州歌谣及其主题:1.《美丽潮州城》- 描绘潮州的风景和城市发展。
2.《老家情》- 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
3.《花雨来了》- 描绘潮州的春天。
4.《海洋之歌》- 描绘潮州人民与大海的关系。
5.《渔村寻水》- 描绘潮州渔村的景色和渔民的生活。
6.《家家100分》- 描绘潮州人民勤奋向上的精神风貌。
7.《牵牛郎》- 描绘潮州的传统婚俗。
8.《我是潮州人》- 描述潮州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地方特色。
9.《古戏台》- 讲述潮州传统戏曲文化及其传承。
10.《杂技》- 描绘潮州的传统杂技表演。
11.《武打戏》- 描绘潮州的传统武术文化。
12.《吃货最爱》- 描述潮州特色美食及其风味。
13.《河堤木鱼声》- 描绘潮州的农村风景和农民的生活。
14.《过年时》- 描述潮州人民过年的习俗和热闹场面。
15.《水乡岁月》- 描绘潮州水乡的生活和景色。
16.《清晨晨早》- 描绘潮州清晨的宁静和美丽。
17.《排船向前行》- 描绘潮州大运河的历史及其影响。
18.《渔船出海》- 描绘潮州渔民的辛勤劳动和风险。
土产多潮汕方言歌谣童谣潮州特产微课稿歌谣注释意思传统饮食文化新墟出名芳菜脯归湖出名好槟榔东里出名薄壳
潮汕方言歌谣土产多让我在此来啰嗦,歌囝敲出潮州名牌产品多:澄海出名猪头粽,月浦出名狮头鹅,桑田出名大只蟹,潮阳出名冬瓜膏,普宁出名老豆酱,溪口出名甜杨桃,新墟出名芳菜脯,归湖出名好槟榔,东里出名鲜薄壳,潮州姑苏香腐别处无。
潮汕歌谣作为一种地域民俗文学,具有深遂的内涵,独特的个性。
它不同其它文学体裁,其思想内容、文字形式多种多样。
一、澄海猪头粽猪头粽是广东汕头澄海风味独特的传统名小吃,但最为出名的莫过于猪头粽。
香味独特的猪头粽也称猪首花,其主料经卤制后,用腐皮包好,置入长方形模具用重物压制后,撇去模具便为成品。
目前,市场上售卖的猪头粽大体为方块形状为主,猪头型的猪头粽你又是否看过呢?潮汕地区每逢传统节日或者祭祀活动,都需要准备供品,供品以猪、鸡、鱼、鹅、鸭等,这叫。
但这些东西在天气炎热时极容易变质,造成浪费。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都选择猪头粽作为“三生”或者“五生”中的一个品种。
既卫生可口,又容易保存,不会造成浪费。
广宜华为猪头型猪头粽,首创于1996年,并已申请专利,特别适合各种传统祭祀活动。
十多年来,广宜华为猪头型猪头粽以其精美的造型和独特口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猪头粽,作为澄海独有的传统风味小吃,一直坚持采用传统的工艺制作方法,主料选用上乘新鲜猪肉、首面肉,要瘦肥搭配适度,而后加进鱼露、酱油、白糖、高梁酒和八角、川椒、丁香、桂皮、大茴、小茴、肉桂等二十四味中药材然后用豆腐膜包裹起来,置于一个特制的木规之中,在上面加上100斤的石头压榨,挤出其中的猪油和水份,方可开规,所以您在食用的时候肯定不会感觉到油腻感,根据四时不同季节,调制取方,以适应人体营养吸收和寒暑浓淡味要求,能消食温胃。
特别考究的调味秘方,让广宜华为猪头粽素有“好吃又养胃”的美称。
猪头粽具有余味无穷的特点,是早点、夜宵佐餐之佳品。
吃早餐时,可用白粥配猪头粽,白粥清淡味美,配搭清香可口的猪头粽,既美味又健康。
猪头粽还可以作为佐酒小食,用来配啤酒,酒可将猪头粽的油脂香味带出。
潮汕方言歌谣“歌”的探析
潮汕方言歌谣“歌”的探析作者:蔡炫琴来源:《艺术评鉴》2017年第20期摘要:潮汕方言歌谣是潮汕劳动人民抒发情感的一种表现形态,是潮汕最原始的民歌、说唱文学,可念可唱,有简单的旋律曲调。
本文从潮汕方言歌谣的形成与发展;唐、宋、明清时期宫廷音乐进入潮汕、融入民间,促使潮州音乐的形成与发展;潮州音乐对潮汕方言歌谣“歌”的影响三大方面,对潮汕方言歌谣歌唱性进行探索分析。
关键词:潮汕方言歌谣潮州音乐发展过程歌唱性分析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0-0030-02一、潮汕方言歌谣形成与发展中“歌”的遗迹潮汕方言歌谣属于民歌类艺术形式。
民歌是人类最早的说唱文学,当人类有了简单的思维和语言,民歌大概便成为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
“民歌是民间的流动文学,题材大多是来自现实生活,一物一事,一思一念,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有所爱、有所憎、有所愁、有所恶、有所乐等,可随口而唱、随时而歌”。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其主体部分实际上是古代歌谣选萃,收录的主要是黄河流域诸国的民歌作品,小部分及于汉水流域,而南方的荆楚吴越等地却空缺。
《楚辞》中的《九歌》有一种解释:是因为当时“南蛮鴂舌之音”得不到中原人士的理解,因而也得不到他们的欣赏,因此未能收录。
从晋代左思《吴都赋》中记录的“荆艳(艳,歌曲名)楚舞,吴歈(歈,即歌)越吟”来看,我国南部的声歌乐舞还是很发达的。
后来秦始皇平定南越,遂令戊南海士兵,与百越蛮女成婚,建立家室,同时还徙中原之民至百越地,与之杂处,从此,中原移民进入潮汕大地。
[2]到了唐、宋时期,又因为战乱,除朝廷派官兵南下平叛镇压后守护外,又有大量的移民进入。
潮汕的三次中原大移民在带来先进生产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丰富的文化,音乐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明清时代,中国民歌进入大活跃大繁荣的时期。
在此之前,周代“采诗”、汉设“乐府”,是为了“观民情,美教化”和供统治阶层观赏娱乐之需要,并不能真正认识到民间歌谣的价值。
正月正潮汕方言歌谣童谣节日文化潮州传统文化民情民风解题释义注释家家户户买纸笔十二月十二收番批预过年
潮汕方言歌谣正月正正月正,新囝婿,上客厅;二月二,老妈囝,入庵寺;三月三,桃囝李囝够你担;四月四,桃仔李仔耐你背;五月五,龙船囝,满溪橹;六月六,新米饭,胀到目;七月七,多年乌,龙眼必;八月八,云片糕,生哩截;九月九,风禽囝,满天走;十月十,尖担仔,四处插;十一月十一,家家户户买纸笔;十二月十二,收番批,预过年。
【解题】农历一月为正月。
正月正是中国民歌里的一个词,只是为使民歌唱起来有节奏感才有的,传达了歌唱者正月里欢度新年的无比喜悦之情。
这首歌谣唱的是潮汕民俗事略。
童谣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一年12个月潮汕人的民情民风,可让儿童了解一年各月(农历)的一些农事活动、世俗活动和植物结实的季节。
【注释】1、新仔婿上客厅:指新女婿到岳父家拜年。
“请仔婿”俗称“请新仔婿”,一般是女子出嫁之后(也有人是在定亲准备迎娶的时候),由女方家的父母择定吉日,备办宴席,宴请女婿。
这种宴席属于“红桌”,称为“仔婿桌”。
“仔婿”是潮汕人对“女婿”的称谓。
这是因为潮汕人将自己的儿子叫做“仔”,并有“仔婿当半仔”的说法,把女婿也当为“仔儿”来看待。
不过,内外有别,这是礼仪上的问题,必须履行手续予以认可,因此也就有了女方家的父母设宴席“请仔婿”的礼俗。
岳家履行了“请仔婿”手续之后,倘若日后岳家有丧事,特别是岳父岳母百年(寿终)时,女婿方可“行磨”,参与丧事。
但是,也有在女儿出嫁后数年还未有办“红桌”“请仔婿”的。
这样,若是遇到岳家有丧事,女婿就不能“行磨”了;若要女婿“行磨”,就得匆匆忙忙办“仔婿桌”,先行“请仔婿”之后,再让女婿参与丧事。
办“仔婿桌”是很有讲究的,虽各地的例俗有所不同,但还是有相同的,要求要有“头尾甜”两道菜,还要有全鸡和全鱼,并要伴有用瓜果染成红色雕成的花,“红桌”一词也是由此而得来的。
全鸡和全鱼只是摆设而已,是不准动箸的,也就是说,只能看不许吃。
此后,做“仔婿桌”的厨师还会上一道奇特的菜,这道菜便是槟榔,若没有槟榔则用橄榄代替,这与潮人的“婚姻以槟榔为聘”是一样的,寓意先涩后甘。
潮州流行歌曲100首
潮州流行歌曲100首摘要:1.引言2.潮州流行歌曲概述3.潮州流行歌曲100首详细列表4.潮州流行歌曲的特点与影响5.结语正文:潮州流行歌曲100首潮州,位于我国广东省东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潮州音乐、潮州戏曲等传统文化形式深受人们喜爱。
在近年来,潮州流行歌曲也逐渐崭露头角,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为您介绍潮州流行歌曲100首,带您领略这一地区音乐的魅力。
一、潮州流行歌曲概述潮州流行歌曲是指在潮州地区广为流传、深受群众喜爱的现代音乐作品。
这些歌曲通常以潮州话为演唱语言,融入了潮州音乐、戏曲等多种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潮州流行歌曲既有表现爱情、亲情等传统题材的作品,也有反映现代生活、弘扬民族精神的新作。
二、潮州流行歌曲100首详细列表以下是潮州流行歌曲100首的详细列表,这些歌曲在潮州地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部分歌曲在其他地区也有很高的传唱度:1.《潮州姑娘》2.《潮州爱情故事》3.《潮州人在他乡》4.《潮州十八式》5.《潮州人生》...95.《潮州往事》96.《潮州新篇》97.《潮州家园》98.《潮州谣》99.《潮州魂》100.《潮州梦》三、潮州流行歌曲的特点与影响潮州流行歌曲具有以下特点:1.以潮州话为演唱语言,富有地方特色;2.融合潮州音乐、戏曲等多种元素,具有独特的风格;3.题材多样,既有传统题材,也有现代生活题材;4.传唱度高,深受潮州地区群众喜爱。
潮州流行歌曲对当地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其他地区的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同时,潮州流行歌曲还强化了潮州人的地域认同感,成为联结家乡情结的重要纽带。
总之,潮州流行歌曲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在潮州地区音乐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潮州歌谣简介
潮 州 歌 谣 简 介
潮州歌谣,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为广大人民群 众所喜闻乐见。它主题鲜明,感情充沛,语言 朴实,通俗易懂。 潮州歌谣通俗易懂、语言朴实、口语化、方言 化、故事化的特点 第一部《潮州歌谣》出版于1927年,由毕业 于北大、时任教于金山中学的丘玉麟老师编辑、 整理的。 潮州歌谣如果按周作人的歌谣分类原则,即 可分为:情歌、生活歌、滑稽歌、叙事歌、仪 式歌、儿歌和过番歌等七大类。 而从内容看,可分为传统歌谣、革命歌谣和 新歌谣三大类。
潮州歌谣俗称“歌仔”、“畲歌” 或“畲歌仔”。这种歌谣以方言口 头创作,长期流传,是潮汕地区沿 海居民和山里畲民与中原移民的民 谣,经长期融合形成的民间口头文 学表现形式。潮州歌谣有罗织儿童 趣语,表达美好愿望,诉说民间疾 苦,歌颂正义事物,讽刺邪恶现象 等内容。流传广泛的潮州古老歌谣 有《天顶一只鹅》、《正月剪春 萝》、《月娘月光光》等。潮州歌
潮汕童谣歌仔
潮汕童谣歌仔
潮汕方言歌谣,民间俗称“歌仔”,是潮汕地区民间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潮汕童谣歌仔,欢迎阅读!
潮汕童谣歌仔一
龙眼龙眼枝
龙眼龙眼枝,
我爱龙眼做媒姨,
我爱伊来做我亩,
情愿唔赚三日钱。
龙眼龙眼皮,
我爱龙眼做我媒,
我爱伊来做我亩,
情愿唔食三日糜
潮汕童谣歌仔二
一双银箸插落河
八幅罗裙水上波,
新科状元你唔嫁,
情愿嫁乞作田哥?“
“状元头戴是乌纱,
只顾朝廷不顾家,
情愿嫁乞田家婿,
日耕种来夜回家。
做官做府名声攀,
不如农夫来做翁,
夫唱妇随同见面,
算将起来有主张!”
潮汕童谣歌仔三
厝头鸟囝叫朕琛
厝头鸟囝叫朕琛
娶着雅亩如观音,嘴甜舌滑讨人惜,三日勿食欢清心。
厝头鸟囝叫声声,嫁着儿婿如小生,出官入府会呾话,缀伊饿死也甘心。
潮汕方言歌谣的民俗文化内涵
( 一 )正 、二月
1 . 女 婿 前 往 岳 家拜 年 。歌 谣 “ 正 月 正 ,新
囝婿 ,上 客 厅 ” 。从初 一 开 始 ,很 多 人 家 就会 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十二月歌"所叙说 的潮汕 岁时节令风俗和农时 习俗
带 孩 子 向亲 友 拜 年 ,拜 年 以 亲疏 顺 序 上 门 。“ 春 节拜 年先 到 的那 一 家 是最 受 尊重 的 ,因而 ,岳 家
・
2 7・
描 绘 了 清代 潮 州 元 宵 节 游 花 灯 活 动 的盛 行 与 普 来 ,扫墓 时 带上 饮料 ,也是 祭 品 了 ,扫 完 墓 ,在 及 。潮 汕元 宵 节很 热 闹 ,大红 灯笼 高 高挂 ,大街 墓 地 附近 ,就着 祭 品 ,边 吃边 欣 赏 自然 风光 。
收 稿 日期 :2 0 1 4 — 0 3 — 0 5
基金项 目:广 东省哲 学社会科 学 “ 十二五”规划项 目 ( 项 目编号 :GD1 1 DL O 1 ) 。 作者简介 :林朝虹 ( 1 9 7 0 一) ,女 ,广 东揭 西人 ,韩 山师 范学院潮 州师 范分 院副教授 ,硕 士。
是不 能迟 去 的 。此 俗 至今相 沿不 辍 。 ”_ I I 5 2 . 闹 元 宵 游 花 灯 。道 教 的 “ 上 元 节 ” 即 元
“ 岁 时 风 俗 是 一 种 极 其 复 杂 的 社 会 文 化 现
象 。一 般 指 一 年 之 中随 时 序 、节 令 变 换 ,气 候 、 宵节 ,也称 “ 灯节” 、“ 喜节” 。清代元宵节游花 物候 变 化在 民间 自然形 成 的风 俗 习惯 以及 一 些 人 灯 潮 州 就有 名 。清 ・ 陈坤 《 潮州元宵》 :“ 上 元 灯 为 因 素渗 透 其 中 的年 节 风 俗 。 ”I I ] 潮 汕 旧俗 很 注 火 六 街 红 ,人 影 衣 香 处 处 同 ,一 笑相 逢 无 别 讯 , ”[ 3 1 1 6 4 诗 人 以 清新 流 畅 的笔 法 , 重 时 年 八 节 ,既 有 祭 祖 拜 神 ,又 有 相 应 活 动 。 谁 家 灯 虎 制来 工 ?
浅谈潮汕方言歌曲生存现状与传承发展[权威资料]
浅谈潮汕方言歌曲生存现状与传承发展[权威资料] 浅谈潮汕方言歌曲生存现状与传承发展[摘要]潮汕方言歌曲,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潮汕(粤东)地区发展起来的地方艺术品种,是传承潮汕文化的重要音乐载体。
潮汕方言歌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用潮语(潮汕话)演唱的歌曲。
狭义上说的潮汕方言歌曲,则是将像粤语歌曲、闽南语歌曲一样,偏重于通俗流行的、用潮语(潮汕话)演唱的原创歌曲称为潮语歌曲。
潮语歌曲从20世纪80年代末产生和发展,至今已有二十几年的历史。
其中经历过辉煌和挫折,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值得潮汕人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潮汕方言歌曲;潮汕文化;地域音乐潮汕方言歌曲――以潮汕方言演绎的艺术文化歌曲。
既是一种融入潮汕地区生活中的“土歌”,又是一种展现具有潮汕血统的人们的社会心理与审美精神融合在一起的文化形式。
它不仅以一种“乡音”的姿态广受海峡两岸及世界各地潮汕父老乡亲的喜爱,更是以一种蕴含特殊韵味且动听的旋律赢得许多非潮汕血统的人们的青睐。
作为一种蕴含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种,潮汕方言歌曲通过这些广泛的受众展现它的魅力和影响。
在20世纪90年代初,是潮汕方言歌曲流行的巅峰,像《苦恋》、《彩云飞》、《一壶好茶一壶月》等十几首经典作品广为传唱。
之后进入了一个低潮期,随着网络发达,我们发现其实在潮汕地区一群80后90后的音乐爱好者怀着美好的音乐理想,也创作出一些广受好评的潮汕方言歌曲。
然则,潮汕方言歌曲的发展目前还是遇到了问题,前辈学者对此的讨论较少,此处想作一些相关的讨论。
一、潮汕方言歌曲当今的尴尬现状最开始的演绎方式是属于口头文学的,一些有词无曲的,只念不唱的,属于吟诵。
过去在乡村,经常可以看到一本一本的歌册,一些阿公阿嬷经常会在街头巷尾吟诵。
歌册是有唱本的吟诵,潮汕的赋词歌曲。
为什么叫吟诵呢,因为潮汕语言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语言,从语言学来说,潮州语言是古代北方语言和南方土语结合所产生的语言,越古老的语言声调就越多,普通话才四个声调,而潮州话却有八个声调,所以造成抑扬顿挫和音乐性都比较强,音乐性强有个特点就是念起来比较好听,但后期也有人把这些拿来演唱。
潮州方言歌谣潮汕歌仔潮州歌仔潮汕方言文化心慌慌盼郎归嫁翁歌心慌慌意茫茫去到汕头客头行客头看见请入坐
潮州歌谣
心慌慌心慌慌,意茫茫,去到汕头客头行客头看见请入坐,问声人客爱顺风船一坐,到实叻,上山做苦工
雨来分伊浇,日出分伊曝
所擎大杉楹,所做日共夜
鸡啼三落去冲浴,出工时候正五更难得一夜好歇嘿,急急写信回老家信一封,银二元,叫亩刻苦勿愁烦仔儿着扶持,日日勤教示
田园力落做,猪仔力落饲
待到我赚有,紧紧回唐来团圆
盼郎归初三月上月丝丝,丝丝月娘在天边天边丝丝月欲落,想起郎君过番时临行种桃相约定,桃树果熟是归期月娘缺,月娘圆,等到中秋又过年日日牵仔望桃树,又是桃熟子满枝天边丝丝月欲落,一年等了又一年
前年桃熟娶新妇,旧年桃熟抱孙儿
今年摘桃孙儿食,孙儿食桃笑嘻嘻
惟独我这可怜儿,年年盼郎无归期
天边丝丝月欲落,但愿郎君早返圆
返来食桃看新厝,返来惜仔抱孙儿
返来共享天伦乐,返来祖孙大团圆
嫁翁歌
前世身无修,嫁安外洋洲,去时小生弟,来时白长须;
嫁着过番翁,地北甲天南,大海相阻隔,有翁当无翁;
嫁着生意翁,脚皮做米瓮,亘日无缀厝,惨过守空房;
嫁着做官翁,终年企朝班,相隔千里路,被洞冷寒寒;
嫁着做戏翁,生旦配成双,悦来又悦去,悦久别人翁;
嫁着做田翁,免担恁知端,长相向,长相向,日双夜也双。
潮汕方言歌谣的研究和传承
潮汕方言歌谣的研究和传承作者:蓝玉婷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07期摘要:潮汕方言歌谣是以潮汕方言为载体的一种民间口头文学,具有明显的民系族群地域特征,广泛流行于广东省潮州市、汕头市、揭阳市及汕尾市海陆丰一带。
潮汕方言歌谣反映了潮汕老百姓的思想观念、生活习俗,是潮州地区珍贵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潮汕方言;歌谣;潮剧中图分类号:I20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1-0156-01潮汕方言歌谣的研究和传承对海内外每一个潮人及潮人的子孙后代有着深远的意义,本人曾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如今又身为潮州文化研究者,以自身的实践和体会做出分析。
一、潮汕方言歌谣的现状分析潮汕方言歌谣起源于潮州民间,盛行于清末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然而,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国家推普活动的积极开展,方言的公共活动空间日渐缩小,多媒体的宣传及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局限,让很多方言文化逐渐弱化,潮汕方言歌谣也随之淡出很多潮汕人的记忆,有的潮汕青少年甚至能说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却说不出一段流利的潮汕话,更不用说潮汕方言歌谣了。
有专家这样指出:“潮汕人是广东三大族群之一,潮汕话是潮汕族群认同的重要标志,是潮汕文化的载体。
潮汕人虽然遍布海内外,但通常凭着一口亲切的潮汕话,这些潮汕游子便能走在一起——潮汕话对于潮汕人身份的认同感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
”早在10年前,潮剧、潮州音乐就已经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
二、合理利用网络多媒体,把潮州方言歌谣搬上“时代舞台”潮汕歌谣先驱邱玉麟先生于1929年编辑出版《潮州歌谣》一书,堪称开山之作。
同年出版的还有金天民的《潮歌》,昌祚、鸣胜合编的《中国歌谣集成》,王云昌、孙淑彦的《潮汕歌谣选注》等,正因这些珍贵的书籍把潮汕老百姓的口传文化用文字记载下来,才能让潮汕方言歌谣留存至今。
然而,留存不代表能够传承,21世纪的文化传播方式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网络多媒体时代的来临,迫使每一个热爱潮汕本土文化的人们必须与时俱进,更新理念,用更合主流、更有传播力度的媒体方式,把祖祖辈辈留下的文化精髓——潮汕方言歌谣搬上“时代舞台”。
潮汕歌谣整理
潮汕歌谣1、花仔开花宝金枝,少年不爱待何时?竹仔上节节节老,黄金难买少年时。
【注释】这就是一首劝告少年人珍惜青春得歌谣。
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异曲同工。
2、番薯仔,头青青,担来后厝救穷家;穷家刻苦赚,赚久正像别人家。
番薯仔,头红红,担来后厝救穷人;穷人刻苦赚,赚久正会亲像人。
【注释】番薯:红薯。
担:挑。
后厝:后边得邻居。
刻苦赚:拼命干活赚钱。
亲像:像个人样儿,跟得上别人。
这首歌要写穷哥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奋斗以图发财致富。
3.莲角开花四点金,桃李开花动人心;后园种花好打扮,娘囝开嘴值千金。
【注释】莲角:菱角。
四点金:对菱角得虚写。
娘仔:姑娘。
开嘴:开口。
这首歌谣描写得就是一个可爱得姑娘,但歌中没有直接得描写,而就是通过前三句得铺垫,用来衬托姑娘之美。
4.隔河望见灯草坡,灯草开花姐妹多;兄弟团圆好食酒,姐妹团圆好唱歌。
【注释】描写兄弟姐妹与睦相处得生活歌谣。
5.天顶一只大海鹅:天顶一只大海鹅,老姆瞧着笑呵呵;我问老姆笑乜事,伊咀食老幸福多。
【注释】歌唱老人感到生活幸福得感受。
6.阿公一笑目眯眯,阿妈一笑嘴无齿,阿弟一笑蹦蹦跳,阿妹一笑123,阿爸一笑哈哈哈,阿妗一笑笑嘻嘻,阿嫂一笑酒窝圆,合家老幼齐欢笑,笑来笑去笑做泥?【注释】铺写了一家人开怀大笑得不同笑状,表达了家庭欢乐得主题。
7.鸭囝会撑船:鸭囝会撑船,猫囝会掌厝,狗囝会把门:公婆会惜孙,一家欢乐甜过糖。
【注释】掌厝:瞧家。
公婆:这里以儿媳得口吻来写,指丈夫得父母,也即孩子得爷爷奶奶。
惜:疼爱。
孙:孙子。
这就是一首描写百姓平凡而快乐生活得歌谣。
反映了老爱幼,幼尊老,家庭与睦融洽得主题。
8、阿公爱食韭菜羹,后头韭菜还未生;保贺阿公食百岁,牵囝牵孙入书斋。
【注释】歌谣表现了潮汕妇女得善良孝顺,祝愿公公长寿,子孙勤读。
9、砧叠砧,爬上砧顶叫卖盐;勿嫌我个盐囝细,盐囝细细正会咸。
刀叠刀,爬上刀顶叫卖蚝;勿嫌我个蚝囝细,蚝囝细细正有膏。
【注释】这首生活歌虽有卖盐者、卖蚝者自夸得成分,但而又一定得生活常识之理10.荷犁牵牛下田中,生为农夫忙又忙;一年四季忙(不会)了,春夏过了又秋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众 文 艺189在潮州的音乐文化中,潮州方言歌是一朵鲜艳的花,至今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在潮汕地区广为流传,在海内外潮人中也有广泛的影响。
一、潮州方言歌的历史沿革潮州方言歌是近代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以潮州方言演唱的歌曲。
潮州方言歌的原始形态是潮州歌谣。
以潮州民俗事象为题材,反映的生活面广泛,内容十分丰富,大多感情真挚、亲切动人。
其中,不少艺术性较高、结构短小精悍,情趣诙谐含蓄,形象鲜明、易听易记、耐人寻味。
以前,当地绝大部分人都是在这些歌谣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早在大革命时期(二十年代)就有以快板,顺口溜形式的口诀和歌谣,乃用旧曲填新词的形式出现。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些文艺工作者利用革命大众诗配以简单曲调,在群众中传唱。
如澎湃创作的《新春谣》,更好地发挥了大众诗的战斗作用。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用潮州民间小调套词的小曲,揭露了封建统治的剥削,唤起民众的觉醒,这是潮州方言歌的雏形阶段。
如《十三月歌》,全曲借用民歌《灯笼歌》为基础,重新填词宣传革命道理,曲调不动共十三段。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潮州方言歌发展的新阶段。
在思想内容上,它保持了原有方言歌强烈的革命性和战斗性;曲调的旋法方面,在向民歌、民间音乐学习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突破,更为群众所接受和喜爱,奠定了潮州方言歌发展的基础。
解放后,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步伐,一个个的政治运动,更需要运用文艺这一武器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用以去教育人民、团结人民、鼓舞人民。
因而,更进一步推动了潮州方言歌的发展,遍及城乡数以千万计的各种形式,各种规模的文艺队伍,如雨后春笋,他们需要大量的文艺节目。
而面对广大宣传的对象——城乡民众来说,此时需要的不是高雅艺术,而是易唱易演,易听易动的大众文艺。
这种以民众的语言谱写出来的歌曲,当然是最受欢迎了。
在党的文艺方针正确指引下,潮州方言歌在音乐结构、章法、节奏、音调、旋法等方面,不当大量吸收了潮州歌谣、民间音乐、民间乐曲、民间曲艺的因素,而且大胆引进外地民歌的音调、节奏,吸取了不少新歌曲以及西洋歌曲的营养,使音乐风格更为多样。
有一部分潮州方言歌甚至运用新音乐的主题发展、和声、复调等多声手法,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增强了艺术效果。
潮州方言歌的歌唱形式,从原有的吟唱式到歌唱式的清唱、独唱,发展到有重唱、对唱、小合唱、表演唱、多声部大合唱,还有小歌剧、多幕剧、演唱剧、清唱剧等,如玛原先生的四幕七场歌剧《赤叶河》、和七场歌剧《春雷》等。
至八十年代,通俗歌曲的流行,在方言歌领域里也有出现了如《夜市小曲》、《幸福就在你心里》这些让人耳目一新的创作。
到了九十年代,又出现了“潮语歌曲”,这是试图走港台粤语歌曲的路,要创造出流行的新潮方言歌,一段时间在整个潮汕大地搞得很热,如陈小奇的《一壶好茶一壶月》、《苦恋》,在青年中深受欢迎。
二、潮州方言与潮州方言歌的特点潮州方言是广东省三大方言之一,集中于粤东地区。
有八个声调:1 2 3 4 5 6 7 8阴平 阴上 阴去 阴入 阳平 阳上 阳去 阳入低 抵 帝 滴 池 弟 治 碟因此,潮州方言歌要根据歌词的音韵高低、强弱、节奏以及表达的情绪来决定曲调的节奏和旋律。
这种依字行腔的创作方法,是歌曲的群众化、口语化、和所表达的情绪内容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由于潮州方言“八音”的特点,使音乐发展受到语言的更多的牵制,比较平缓,在处理旋律的变化上有一定的难度。
例:《数十脶 ①》但潮州方言歌的旋律特征不能仅从记谱的表面形式(文本)衡量,还要顾及八音这一发音特点,身临其境地去体验“本文”。
在旋律服从字音的基础上,要注意其音乐性。
有音乐创作者在不影响歌词音韵的基础上,对上列旋律进行加工润色,增强了旋律的美感。
正是由于潮州方言有八个声调的特点,为了做到吐字清晰,许多有多段歌词的,不可能象其他语种一样可以多段词共用一曲,只能逐段谱曲,如前例《十三月歌》。
三、潮州民俗与潮州方言歌内容特点潮州方言歌的内容,很多一部份与潮州的民俗特点有紧密联系。
在潮州民俗事象中,最典型当首推婚礼。
办婚礼时,要请专门为陪伴新娘举行各种仪式的“青娘母”,这就产生一系列有固定格式的“青娘母歌”。
听青娘母唱歌,是婚礼中最受观注的一个看点。
时至廿一世纪的今天,在潮州的农村中,仍保留请“青娘母”这一风俗,同样受不同年龄阶的欢迎。
随着历史的发展,绝大部分民俗也随之变异。
如以前颇为盛行的冥婚,童养媳近代早已消失,买卖婚也逐渐被自愿婚所取代。
例如:《怨我爹娘收人聘》是买卖婚姻的真实写照。
《阿姐娶新郎》这首歌,又进一步反映了现代社会男女婚嫁的变化,破旧立新,“禾埠②也好出嫁,姿娘也好做新郎”这一新风尚。
潮州姑娘爱绣花,绣出了“潮绣”这一著名品牌。
在过去,一个女人如果不会绣花,是被人看不起的。
针工好坏,成为潮州姑娘心灵品位的一个重要视点。
方言歌《七姐妹绣花》、歌剧《绣花女的故事》就是这个题材的代表作。
《剪刀词》是以儿歌形式,抒写了乡间生活的一个小景,突显了潮州姑娘“会读书,爱听琴,善针工,能作田”的特有性格。
而著名的《月光歌》,短短四句歌词:“月光月疏朵,照篱照壁照瓦槽,照着眠床脚踏板,照着蚊帐绣双鹅。
”除反映民间夫妻恩爱,温馨的生活外,又离不开潮绣这一题材。
潮州工夫茶举世闻名,茶文化充盈着潮人的生活,过去民谣中对茶文化的描写不少,至八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大量海外华侨归来,一首《冲杯香茶迎客来》,更道出了潮人喜迎归客的心声,表达了潮人朴实的亲情。
结束语潮州方言歌既是潮州文化的特有产物,又是多种文化结合的产物,它自身的发展过程,可谓是广东民族音乐吸收外来文化、新文化的不断完善,丰富的过程的缩影。
潮州方言歌概述陈 楠(韩山师范学院潮州音乐研究所 广东 潮州 521041)民族文化研究大 众 文 艺大190苗族是一个古老而又有鲜明民族特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和中南的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海南等省、自治区,而较大的聚居区则是贵州和湖南湘西。
1990年人口普查为7398035人[1]。
由于长期的“分离, 融合; 再分离, 再融合”这种复杂的衍变, 使苗族在语言、风俗、文化等方面在各地区形成了不少的差异。
苗族是一个“长期迁徙的民族”、“多语言的民族”。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和变迁中,勤劳、勇敢又富于创造的苗族人民,用辛勤的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也创造了灿烂的音乐文化。
是祖国大家庭光辉历史和灿烂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他们的居住环境以高山为主,以天然地势来划定同其他民族的居住地域。
"山苗人,水仲家",充分说明了这种居住模式由来已久。
苗族不但历史悠久, 而且在少数民族中地位相当重要, 影响也不应忽视。
苗族歌谣文化品种繁多、内容丰富、多姿多彩。
这种歌谣文化, 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愧宝。
苗族人民在这里生生息息,用勤劳的双手开拓这些土地,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清水江边的柳枝,建设了一个人类心灵疲惫回归自然栖息的家园。
随着历史的发展,苗乡人用辛勤的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
飞歌文化就是其中最为出色的音乐艺术珍品。
苗族人民以流水为律,以高山为辞,把自己的豪爽、自己的热情、劳动的喜悦,唱成了山歌。
从此,苗岭飞歌便激越在云贵高原的苗岭山乡。
苗族飞歌,是苗族歌谣的一种,流行于贵州台江、剑河、凯里等一带。
所谓“飞歌”。
就是在山坡上放声抒怀的山歌。
飞歌的音调高亢嘹亮,奔放豪迈、曲调明快,是黔东南州苗歌中瑰丽的钻石,歌曲艺术的珍品。
演唱时声振山谷,激越回荡,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飞歌,多用在喜庆、迎送等大众场合,见物即兴,现编现唱。
飞歌的内容十分丰富,有的是赞美祖国的大好山河,有的是歌颂党、歌颂英雄人物,有的是与生产劳动紧密联系,更多的是以迎客送宾内容为主的。
“一个民族的传统音乐必然要依靠该民族某种具体语言和文字来交流、记录和传播……最早产生的音乐品种之一的歌曲,即是人类声音曲线与语言表达相结合的产物,不难发现它也与该民族总体语言存在特点或具体语言存在特点有许多关联。
”[2]苗族飞歌音调就是与语言结合的产物……,与地方语言声调密切相关,苗族“飞歌”在音乐的旋律形态上形成了独特而强烈的苗族风格。
一、苗族飞歌的歌词苗族飞歌词每首一般在三十句左右。
一首歌中,常有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八字句等,但以五字句居多。
曲调有大致固定的谱子,拍节的长短与快慢有大致固定的格式,但有时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发挥,特别是衬词的运用比较频繁。
每首歌曲常常是开头较慢,但第一句是先快后慢,拖音渐高而后长,第二句也是先快后慢,但拖音渐低而后长,形成对比,从第三句或第四句起,开始用中速往下唱,逐渐加快,唱到主要部分时,就用快速来连唱。
待高潮唱完后,再用拖腔渐慢唱一小部分,唱到最后一、二句时,拖音渐低而长。
苗族飞歌的开头一二句,中间接近高潮前的几句,收尾的一二句,一般都有拖腔。
歌唱者可以尽情拖唱,充分发挥嗓音特点和技巧。
拖音的长短,凭歌唱者一口气的长短而定。
如《黔东南》:有些被迫的光阴里,黔东南远了,远得象长河的远方,一点帆影。
但是在梦里,在安静的想象里,她的巴拉河,她的清水江,一再地絮絮滔滔,讲述着欢乐的时光,和美丽的情节。
不用苗家的米酒,不用侗寨的年饭,黔东南,你的一支飞歌,足以把我灌醉,足以让我在你月亮山的神秘里,大胆地扎寨安营。
《雷公山》:雷公山,我常梦见在你的云海里泅泳。
一个“猛子”扎下去,触到了你那浓绿的底部和红白杜鹃鲜艳的胸脯。
一个古老的部落和你对话已有千年,从你的山涧里舀一勺白露,在柴禾燃烧的噼啪里,酿一壶米酒的浓烈再用刚直的竹节吹奏笙歌和芒筒,在一面铜鼓的激昂里和牛角的庄严里膜拜你,雷公山。
浅论苗岭飞歌文化肖育军(凯里学院艺术学院 贵州 凯里 556000)【摘 要】苗族飞歌成了苗族音乐的一种代号和象征。
文章通过对歌词、曲调、特征的研究试图了解苗族飞歌文化。
【关键词】苗岭飞歌;歌词;曲调;特征Abstract:The flying songs of Miao nationality have become one kind of code name and symbol of Miao nationality music.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reveal the culture of the flying songs of Miao nationality in this paper by means of studying their words , tune and feature Key Words: Flying Song in Miao area; Words of a song; Tune; Feature在对潮州方言歌的考察中,我发现,自从港台流行音乐的兴起,广大青少年热衷于港台流行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