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专题:运动和力
《力和运动》复习课课件
![《力和运动》复习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1a2d5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0a.png)
重力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 力,方向竖直向下,单位 是牛顿,简称牛。
弹力与弹簧
总结词
掌握弹力与弹簧的原理、 应用和计算方法
弹力
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 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弹簧
弹簧是一种弹性元件,具 有缓冲、减震、储能等作 用,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 和电子产品中。
摩擦力的应用
总结词
摩擦力的分类
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和在生活中 的应用
应用。
圆周运动的应用
总结词:丰富多样
详细描述:圆周运动是另一种常见的运动形式,其运 动轨迹为一个圆或圆弧。圆周运动的应用非常丰富多 样,包括各种旋转运动、机械传动和天体运动等。例 如,电风扇的转动、机械钟表的齿轮传动和地球的自 转等都是圆周运动的应用。此外,圆周运动在汽车、 自行车和轮船等交通工具的设计和制造中也有着重要 的应用。
减小阻力和摩擦的方法
总结词:应对策略
详细描述:为了减小阻力和摩擦,可以采用减少接触表面的粗糙度、减轻物体的重量、使用润滑剂或 改变接触表面的材料等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阻力和摩擦力,提高物体的运动效率和性能。
05
力的应用
重力与万有引力
总结词
理解重力与万有引力的概 念、性质和作用
万有引力
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相 互吸引的力,这种力叫做 万有引力。
《力和运动》复习课 ppt课件
目录
• 力的基本概念 • 运动的基本原理 • 力和运动的关系 • 摩擦力与阻力 • 力的应用 • 运动的应用
01
力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力
总结词:力的定义
详细描述: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具有大小、量
总结词
运动的基本原理
初中科学运动和力复习题(教师版)
![初中科学运动和力复习题(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b5e3e0ff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c1.png)
运动和力复习题一、分析计算题1如图所示,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
若汽车以108km/h的速度在平直高速公路上行驶,问: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汽车以原来的速度行驶了15m,则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是多少?若制动过程中所用时间为4s,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距离为63,则从发现情况到车辆停止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1)0.5s(2)14m/s二、单选题2 木板乙放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一个小木块甲以v0的速度从木板乙的左侧被水平弹射到木板左端,如图所示。
小木块甲先相对木板乙滑动,后相对静止;当木板乙碰到水平面上的障碍物丙时立刻静止。
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A.甲、乙相对静止前,甲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B.甲、乙相对静止时,甲不受摩擦力C.乙碰到丙后,甲因为受到惯性作用会继续向右运动D.乙静止后,甲、乙受到的摩擦力是对平衡力【答案】B【解析】A、由题意可知,乙之所以会向右运动,必然是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合力,这个力有且只有甲对乙能够提供,且甲对乙在水平方向上仅存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因此甲对乙的摩擦力为水平向右,根据相互作用力的特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故甲受到乙的摩擦力为水平向左,故A错误。
B、甲乙相对静止时,两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上平衡,对于甲而言,水平方向若有摩擦力则无法达成平衡,因此甲不受摩擦力作用,故B正确。
C、惯性不能用力和作用来表述,故C错误。
D、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对象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3 一均匀木板AB,B端固定在墙壁的转轴上,木板可在竖直面内转动,木板下垫物块C,恰好使木板水平放置,如图所示。
现在水平力F将C由B向匀速推动过程中,下列相关说法中()①物块C对木块AB的摩擦力方向向右②木板AB仅受重力和物块C对它的支持力的作用③物块C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④推力F将逐渐变大A.只有①④正确B.只有②③正确C.只有①②正确D.只有③④正确【答案】A【解析】①物体C向右运动,相当于AB向左运动,因此物体C对AB的摩擦力方向向右,故①正确;②木块AB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以及墙壁的支持力,故②错误;③对面对C的支持力等于木板AB的压力和C的重力之和,与C的重力大小不同,肯定不是平衡力,故③错误;④B为支点,AB的重力为阻力F2,阻力臂为AB的一半保持不变;C的支持力为动力,CB为动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C向右运动,动力臂CB变小,那么动力肯定增大,即C对AB的支持力增大;根据相互作用力原理可知,AB对C的压力增大,因此C受到的摩擦力肯定增大,那么水平力F肯定增大。
2023年中考物理专项复习 运动与力专题
![2023年中考物理专项复习 运动与力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f3ddfe2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d.png)
2023年中考物理专项复习运动与力专题1.(2022牡丹江)下列做法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A. 跳远运动员助跑后跳远B. 驾驶员开车时,必须系好安全带C. 拍打窗帘清除上面的灰尘D. 推出去的冰壶,仍能在冰面上滑行2.(2022江苏扬州)如图所示,汽车头枕能在下列何种情形中保护司机()A. 前行时突然刹车B. 前行时撞上前车C. 静止时受到前车撞击D. 静止时受到后车撞击3.(2022安徽)图示为小张测量体重时的情景,静止时体重计对他的支持力为F1,他对体重计的压力为F2,他受到的重力为G,则()A. F2与G是一对平衡力B. F1与F2是一对平衡力C. F1与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 F1与G是一对相互作用力4.(2022株洲)铅球是利用人体全身的力量,将一定质量的铅球从肩上用手臂推出的田径运动的投掷项目之一,受到大力士的喜爱。
2021年8月1日,中国运动员巩立姣以20.58m的个人最好成绩,获得东京奥运会女子铅球金牌。
女子铅球质量均为4kg,有五种型号,对应的直径如下表。
关于这五种型号的铅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号和5号所受重力相等B. 1号所受重力最大,5号所受重力最小C. 1号密度最大,5号密度最小D. 1号密度最小,5号密度最大5.(2022广安)下列现象表述正确的是()A. 破窗锤的敲击端做成锥形是为了增大压力B. 脚向后蹬地,使人前行,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 小车在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说明物体运动要靠力来维持D. 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6.(2022温州)跑步是一种健身方式。
人沿水平直道跑步,左脚后蹬时,图中箭头表示左脚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正确的是()A. B. C. D.7.(2022西藏)2022年2月6日,中国女足凭着“不畏强敌,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女足2022亚洲杯决赛中逆转韩国队,再次获得亚洲杯冠军。
足球运动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踢球时脚对球有力的作用,球对脚没有力的作用B. 用头顶足球时感到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 足球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D. 踢出去的足球继续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8.(2022四川内江)如图所示的小实验,将书和直尺叠放在水平桌面上,一只手用力压住课本,另一只手抽出直尺。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力和运动专题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力和运动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4d42d5e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3f.png)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力和运动专题1.(2022广西贺州)正在冰面上滑动的冰壶,如果冰壶所受的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A. 做匀速直线运动B. 改变原来运动的方向C. 做加速运动D. 立即停下来2.(2022梧州)小玲在做家务时,用平行于水平地面的力推沙发,但没有推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人对沙发的推力小于地面对沙发的摩擦力B. 人对沙发的推力与沙发对人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C. 沙发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沙发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 沙发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3.(2022绥化)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②物体不发生形变也能产生弹力;③物体的重心总在物体上;④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一定作用在同一物体上;⑤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⑥摩擦力可以为物体的运动提供动力A. ①②③B. ①④⑤C. ②⑤⑥D. ①④⑥4(2022湘西)头球是足球比赛中的技术动作,运动员以头顶球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头球过程中足球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B. 头球过程中足球发生了形变C. 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没有受到力的作用D. 头球过程中运动员头部受到足球冲击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5.(2022海南)“每天运动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适度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
下列关于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A. 人在跑步时有惯性,停下来后惯性消失B. 足球被踢出后,在空中运动时不受脚对它的作用力C. 投篮时,篮球撞击篮板后反弹是因为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 游泳时,人对水的作用力与水对人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6.(2022呼和浩特)神箭飞天,梦想成真;祖国荣耀,写满太空。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07秒,“长征二号”2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六个半小时后,承载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在轨的“天和”号核心舱实现自主交会对接,盛世中华,举国欢腾。
发射,对接场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神舟十四号飞船的惯性增加B. 对接成功后,神舟十四号飞船的惯性消失C. 对接成功后,以核心舱为参照物,神舟十四号飞船是静止的D. 对接成功后,以地球为参照物,神舟十四号飞船做匀速直线运动7.(2022赤峰)排球比赛中,运动员把对方打来的球打回对方场地,情况如图所示。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项梳理与练习--力与运动的关系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项梳理与练习--力与运动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fc364d51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f6.png)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项梳理与练习9.3 力与运动的关系知识梳理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3.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条件是物体受非平衡力。
(1)合力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2)合力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3)合力和物体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2018年5月21日,遵义市教育系统第二届教职工羽毛球比赛在遵义师范学院体育馆开幕。
关于羽毛球运动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击球时,球拍给羽毛球的作用力改变了羽毛球的运动状态B.击球时,球拍给羽毛球的作用力大于羽毛球给球拍的作用力C.击球后,羽毛球在空中继续运动时受重力、推力和阻力的作用D.击球后,羽毛球离开球拍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2.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重力越大,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越大B.大型载重汽车增加轮胎数量是为了增大摩擦力C.爬杆运动中,从杆顶下滑的过程运动员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上D.用手把玻璃杯握住停在空中,增大手对玻璃杯的压力,玻璃杯受到的摩擦力增大3.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抛出去的篮球在上升过程中不受重力作用B.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列车受平衡力的作用C.汽车刹车时人会向前“冲”是因为惯性突然消失D.运动员在圆形跑道上做快慢不变的运动,运动状态不改变4.杂技演员站在楼梯上处于静止状态,人没与墙面接触,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如图。
则人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5.下列情景中,处于受平衡力的是( )6.如图所示,商场的电梯匀速向上运动,站在电梯上相对电梯静止的人受到的作用力有( )A.重力和支持力B.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C.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D.重力、支持力和斜向上的摩擦力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7.小华同学在科技馆观摩自行车走钢丝表演后回家做了一个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自行车的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 .自行车和所挂物体总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 .自行车对钢丝的压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 .自行车对绳的拉力与钩码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8.如图所示,A 物体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关于A 所受的摩擦力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B .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C .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不是沿斜面向上,就是沿斜面向下D .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可以为零9.冰壶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
《运动和力复习 》课件
![《运动和力复习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8baf8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d5.png)
势能与动能
势能
势能是储存于一个系统内的能量,可以释放 为动能。常见的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 能和电势能等。
动能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 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动能公式为E=1/2mv² ,其中m为质量,v为速度。
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一个没有外力做功或者外力做功之和为零 的孤立系统中,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 转化,但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应用场景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许多物理问题中都有应用 ,如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单摆等。通 过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简化问题,方
便求解。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牛顿运动定律复习
牛顿第一定律
总结词
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详细描述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指出除非受到外力作用,否则物体会保持 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
牛顿第二定律
总结词
描述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作用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 反比。公式表示为F=ma。
动量性质
动量是矢量,具有方向性,遵循 平行四边形定则;动量是相对量 ,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
动量定理
动量定理内容
物体所受力的冲量等于其动量的变化 量。数学表达式为:Ft = Δp。
动量定理应用
用于分析物体运动过程中力的作用效 果,特别是碰撞、冲击等瞬时作用的 情况。
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内容
在没有外力作用或外力相互抵消的情况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数学表达式为: m1v1 + m2v2 = m1v1' + m2v2'。
高中物理复习资料
![高中物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46e453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4.png)
高中物理复习资料精选高中物理复习资料高中物理专题复习资料专题复习(一)第一专题力与运动(1)知识梳理一、考点回顾1.物体怎么运动,取决于它的初始状态和受力情况。
牛顿运动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关系如下表所示:2.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反过来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反映出物体的受力情况。
从物体的受力情况去推断物体运动情况,或从物体运动情况去推断物体的受力情况,是动力学的两大基本问题。
3.处理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是:①领会问题的情景,在问题给出的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构建出正确的物理模型;②合理选择研究对象;③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④正确建立坐标系;⑤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的规律列式求解。
4.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隔离法和整体法,要善于捕捉隐含条件,要重视临界状态分析。
二、经典例题剖析1.长L的轻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现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小球通过最低点和最高点时所受的绳拉力分别为T1和T2(速度分别为v0和v)。
求证:(1)T1-T2=6mg(2)v0≥gL证明:(1)由牛顿第二定律,在最低点和最高点分别有:T1-mg=mv0/L22 2T2+mg=mv/L 2 由机械能守恒得:mv0/2=mv/2+mg2L以上方程联立解得:T1-T2=6mg(2)由于绳拉力T2≥0,由T2+mg=mv/L可得v≥gL代入mv0/2=mv/2+mg2L得:v0≥gL点评:质点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的问题是牛顿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应用的综合题。
加之小球通过最高点有极值限制。
这就构成了主要考查点。
2.质量为M的楔形木块静置在水平面上,其倾角为α的斜面上,一质量为m的物体正以加速度a下滑。
求水平面对楔形木块的弹力N 和摩擦力f。
222解析:首先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建立牛顿定律方程:N1‘=mgcosα mgsinα-f1’=ma,得:f1‘=m(gsinα-a)由牛顿第三定律,物体楔形木块有N1=N1’,f1=f1‘然后以楔形木块为研究对象,建立平衡方程:N=mg+N1cosα+f1sinα=Mg+mgcosα+mgsinα-masinα=(M+m)g-masinα 22f=N1sinα-f1cosα=mgcosαsinα-m(gsinα-a)cosα=macosα点评:质点在直线运动问题中应用牛顿定律,高考热点是物体沿斜面的运动和运动形式发生变化两类问题。
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专题训练——运动和力
![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专题训练——运动和力](https://img.taocdn.com/s3/m/0e639543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00.png)
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专题训练——运动和力一、单选题1.各物体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属于二力平衡的是()A.B.C.D.2.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动能一定不变,机械能可能改变B.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时,只能做方向向下的运动C.手提水桶时手上出现压痕,是因为水桶受到的重力作用在手上D.物体运动的速度突然减小,惯性也减小,是因为受到了非平衡力的作用3.下列足球比赛的场景,关于力和运动说法正确的是()A.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最终停下来,是因为足球不受力B.踢出去的足球由于惯性力的作用能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C.运动员用头将迎面飞来的足球顶回去,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守门员一脚踢出放在地面上的足球,足球给脚的力和脚给足球的力是一对平衡力4.课堂演示实验时,老师让小钢球从斜面滚下,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经过一条形磁铁附近,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小钢球从斜面滚下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B.小钢球在桌面上作曲线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小钢球在桌面上滚动速度越来越慢,说明受到的摩擦力越来越大D.小钢球在桌面竖直方向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5.在习近平总书记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伟大思想指引下,我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国产航空母舰001A型的排水量是7万吨,满载时所受海水的浮力为7×107NB.国产歼20战机是利用空气的浮力直接升空的C.国产直-18F反潜直升机悬停在空中时所受升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当向悬浮于水中的国产潜水艇的水舱充水时,潜水艇会逐渐浮出水面6.2021年4月13日,中国女足凭着“不畏强敌,顽强拼搏”的精神,成功晋级东京奥运会决赛圈。
足球运动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足球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B.踢出去的足球继续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C.踢球时脚对球有力的作用,球对脚没有力的作用D.用头顶足球时感到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7.如图所示,擦窗机器人能凭借自身底部的真空泵和吸盘吸附在玻璃上“行走”,带动清洁布擦拭玻璃。
物理专题复习(整理)
![物理专题复习(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3723a462e3f5727a5e9624b.png)
运动和力【知识梳理】一、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变化的运动。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参照物:用来判断物体A是否运动的参照物体B叫做参照物。
二、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运动且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2、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单位:米(m s)3、计算公式:v=st4、图像:路程—时间图像三、力的概念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单位:牛(N)(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为1牛)5、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
力的示意图:在画力的示意图时,不严格要求力的作用点和力的大小,而只是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物体受到的力的方法。
6、测量仪器:弹簧测力计。
不同的弹簧测力计有不同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
测力前应先对测力计调零。
四、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G=mg(g=9.8牛/千克,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为9.8牛。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重心。
五、力的合成1、引入合力概念用了等效替代法。
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同向相加,方向与二力相同;反向相减,方向与较大的力相同。
六、力的平衡1、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七、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受到的阻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之间的压力大小、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有关。
2、滚动摩擦: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八、牛顿第一定律1、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的维持它原先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13 力与运动的关系【有答案】-【2022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项复习核心考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13 力与运动的关系【有答案】-【2022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项复习核心考](https://img.taocdn.com/s3/m/c7f7421f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7d.png)
专题13 力与运动的关系【核心考点讲解】1、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原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
2、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物体如果受到力的作用,且受到的力不平衡,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4、如果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它可能不受外力作用,也可能受平衡力作用。
【必刷题型精练】1.(2021•苏州模拟)关于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平衡力作用也能做曲线运动B.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一定做曲线运动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若只受一个力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都不变D.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若只受一个力作用,力的大小可能不变但方向一定改变解:A、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但不可能做曲线运动,故A错误;B、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处于非平衡状态,可能是运动速度发生变化也可能是运动方向发生变化,但不一定做曲线运动,如竖直下落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速度方向不变,故B错误;CD、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若只受一个力作用,如平抛出去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运动过程中,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都不变,故C正确,D错误。
答案:C。
2.(2021•无锡模拟)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通过物理实验,展示了飞船内部物体在失重(相当于物体不受重力)情况下的物理现象,王亚平利用小球做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放手,第二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在放手时对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悬线的力,下列四图表示小球在这两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运动情况,其中符合实际的是()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解:飞船内部物体在失重(相当于物体不受重力)情况,第一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放手,小球不受任何外力,根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故甲图正确;第二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在放手时对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悬线的力,由于惯性,小球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又因为受到细线的拉力作用,所以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故丁图正确;答案:B。
初中物理专题复习9力与运动(解析版)
![初中物理专题复习9力与运动(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db51fd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1d.png)
A. 静止在水平草地上的足球只受重力;
B. 将足球踢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守门员飞身扑住了飞向球门的足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D. 草地上滚动的足球因不受力而逐渐停下
D.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答案】A
【解析】A.不是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故A错误;
B.弹力是生活中最广泛的一种力,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故B正确;
C.任何物体的弹性形变都有一定限度,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故C正确;
D.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原状过程中,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故D正确。
(1)实际操作后发现两人的刻线并不完全重合,你认为图___________的刻度较准确;若采用小明的测力计测力,读数为2.0N,则测量值___________真实值;
(2)小华想在原有刻度基础上进一步画出分度值是0.1N的刻线,但未找到10g的钩码。他注意到拉力越大,橡皮筋形变___________,于是想通过探寻形变与拉力的定量关系进行细分刻度。他测量了每根刻线到零刻线的距离L,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答案】C。
【解析】A.当物体受到非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当物体受到平衡力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运动状态不变,故A错误;
B.当物体受到平衡力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将处于静止或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B错误;
C.手拉长橡皮筋,橡皮筋长度被拉长,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故C正确;
D.绕操场匀速转动的玩具电动车,虽然速度大小不变,但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电动车不处于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选C。
专题练习:运动和力
![专题练习:运动和力](https://img.taocdn.com/s3/m/ec080b53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bd.png)
专题练习:运动和力按住ctrl键点击查看更多初中八年级资源1.某人骑自行车以5米/秒的速度在水平公路上前进,若以自行车为参照物,他的速度是________米/秒。
2.某人骑著自行车以5米/秒的速度沿水平河岸行进,那么,骑车人看见河里Ayen的速度就是()(a)5米/秒,方向向前(b)5米/秒,方向向后(c)10米/秒,方向向前(d)03.一个救生圈飘浮在河水中,随其稳定的河水向下游折回。
在救生圈的上游和下游各存有一条小船,且距救生圈的距离成正比,同时打横救生圈。
若两小船在静水中于向阳的速度成正比,则以下观点恰当的就是()(a)上游的小船先到救生圈(b)下游的小船先到救生圈(c)两船同时到达救生圈(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4.轮船在河流中逆水而上时,下午7时,船员辨认出轮船上的一艘橡皮小艇已绝望水中,船长命令马上调转船头找寻小艇,经1小时的找寻,终于甩开了顺流而下的小艇。
如果整个过程中轮船动力维持不变,掉头时间数等,那么绝望小艇时间就是()(a)下午6时以前(b)下午6时以后(c)刚好下午6时(d)条件严重不足,无法确认5.站前有甲、乙两列火车,当甲车开动时,乙车内的人觉得自己往相反的方向运动,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站台(b)甲车(c)乙车(d)自己6.甲、乙两列车,甲车内一乘客看到窗外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乘客看到甲车静止不动,如果以树木为参照物,上述事实说明()(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一动(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一动(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两车以相同速度向西运动7.甲同学看见操场旗台上的旗杆正在向东运动,乙同学看见甲同学也正在向东运动。
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a)甲同学向东运动,乙同学向西运动(b)甲同学向西运动,乙同学向东运动(c)甲同学和乙同学都向东运动(d)甲同学和乙同学都向西运动8.一个人在人行道上以1米/秒的速度向东步行,汽车以36千米/小时的速度在马路上向东行驶,坐在汽车上的乘客以车厢为参照物,看到()(a)行人在向东运动(b)行人在向西运动(c)行人静止不动(d)行人先向东运动,再向西运动9.甲、乙两车并作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车速分别就是v甲和v乙,甲车司机总真的甲车在往前进,乙车司机也真的甲车在往前进,这是因为()(a)两车司机都以地面为参照物,且v甲v乙1(c)两车司机都以乙车为参照物,且v甲v乙10.搭乘火车的乘客从两边窗口辨认出存有两列火车向恰好相反方向运动,以下推论不恰当的就是()(a)至少有两列火车在开动(b)必有两列火车向相反方向开动(c)观察者坐的火车可能在开动(d)可能三列火车开动方向向同11.船在静水中行驶的速度为v1,河水的流速为v2(v1>v2)。
力和运动中考专题复习(人教版物理)
![力和运动中考专题复习(人教版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9b61c33f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0.png)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力运动和力考点1: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1.(2016江西)如图所示,是用来测量的大小的工具,使用前应,明确该仪器的和分值;2.(2020江西)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就被拉得,利用这个道理可以制成弹簧测力计。
如图甲所示,圆筒测力计下挂有一重物,其重G为2N,则此测力计的分度值为N。
如果用力F竖直向下拉动挂钩,如图乙所示,则拉力F为N。
3.(2018江西)如图1所示,圆筒测力计使用前要校零,看清量程和。
使用中,测得桶重为G,则该桶水重为G。
4.(2022江西)如图所示,圆筒测力计的分度值为N;此时,该测力计的读数是N。
第1题图第2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考点2:力及其作用效果5.(2020江西)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自行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行至水平面时的初始速度;此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
6.(2014江西)利用你考试中的草稿纸,按照提示例设计两个实验,指出研究或说明的物理问题.主要实验过程探究或说明的物理问题抖动纸张声音的产生考点3:摩檫力7.(2014江西)“我劳动,我快乐”。
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常用的搓衣板,它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来增大摩擦;洗刷衣服时,刷子与衣服之间的摩擦为摩擦(选填“滑动”或“滚动”)。
第7题图第8题图第9题图考点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8.(2020江西)如图所示,小明去公园遛狗时,用力拉住拴狗的绳子,正僵持不动。
此时,若不计绳子重力,以下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A.小明拉绳子的力与狗拉绳子的力B.狗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狗的支持力C.绳子对狗的拉力与地面对狗的阻力D.绳子对狗的拉力与狗对绳子的拉力9.(2018江西)如图所示,王爷爷推着失去动力的汽车在平直道路上匀速前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汽车所受的推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汽车所受的重力与汽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第11题图 10.(2019江西)电灯通过电线挂在天花板上处于静止状志,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灯的拉力是一对__________,电线对灯的拉力和灯所受的重力是一对__________力。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复习教案:运动和力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复习教案:运动和力](https://img.taocdn.com/s3/m/6627939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f.png)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复习教案:运动和力教案标题:运动和力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2. 知道力的作用和种类。
3. 理解运动的三要素。
4. 掌握应用力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一、引入活动(5分钟)1. 准备一些有关运动和力的图片和玩具,引发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发生变化就是运动。
2.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3. 力的种类:推力、拉力、摩擦力、重力等。
4. 运动的三要素:物体、力、运动状态。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 实验一:探究力的作用- 准备一块光滑的桌面和一本书- 要求学生用手控制力的大小,尝试将书从桌面上推动到桌边。
- 学生记录推动的结果,分析力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2. 实验二:探究力的种类- 准备一本书和一条绳子- 要求学生用绳子拉书,用手推书,比较拉力和推力对书的作用。
- 学生总结拉力和推力的区别和作用。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回答问题:- 什么是运动?- 什么是力?- 有哪些种类的力?- 运动的三要素是什么?- 如何掌握应用力的方法和技巧?2. 小组讨论:-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力的作用和种类,并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 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观察周围环境,找出更多运动和力的例子。
2. 家庭作业:写一篇关于运动和力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运动和力的概念及其关系,认识不同种类的力以及运动的三要素。
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重庆2021中考物理力学专题复习一:力与运动
![重庆2021中考物理力学专题复习一:力与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457866e75727a5e9846a6109.png)
专题一运动和力[知识点回顾]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的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
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
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二、二力平衡1.力的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九(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叫做平衡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2023年中考物理专项复习 运动和力
![2023年中考物理专项复习 运动和力](https://img.taocdn.com/s3/m/db3cc6fe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6.png)
②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__________。
(2)十六世纪末,伽利略已通过类似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运动的物体没有阻力的影响,它将在水平面上一直运动下去。因此,物体运动_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如图是伽利略的实验和推理示意图,属于推理的是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
23.小明用30N的水平推力使重60N箱子沿水平地板匀速滑动,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是N;在箱子上放一袋面粉后,小明要加大力气才能推动箱子,原因是箱子对地板的增大,导致摩擦力增大。小明站在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上,以车厢为参照物,小明是的;若汽车突然加速,小明将向倾(选填“前”或“后”)。
24.如图,小球A用钢管固定在小车的支架上,小车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画出小球A受力的示意图。
14.如图所示,用5N 水平拉力F拉动木板A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匀速运动,物体B相对地面静止不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必须使木板A作匀速运动才能测出B受到的摩擦力
B. A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2N,方向水平向右
C. B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3N,方向水平向右
D. 地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3N,方向水平向右
16.如图所示,圆筒测力计的分度值为______N;此时,该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_N。
17.如图所示,汽车在紧急刹车时,车内的人会向前“冲”,这是由于车内的人具有__________.因此,为防止不必要伤害事故的发生,在乘车时司机和乘客一定都要系好安全带.
18.小军在整理房间时,用平行于水平地面的力推动玩具箱,如图所示。若地面粗糙程度相同,则箱内玩具越重,箱子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越______(选填“大”或“小”)。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8 运动和力-(2022-2020)三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8 运动和力-(2022-2020)三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6a73ebe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c2.png)
运动和力【【2022年】】一、单选题1.(2022·江苏常州)如图所示,【2022年】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比赛,运动员与旗门杆(弹性杆)发生碰撞,导致运动员滑行速度明显变慢且杆明显变弯。
碰撞过程中,杆阻碍运动员滑行的力与运动员撞击杆的力,属于()A.同一个力B.一对平衡力C.一对相互作用力D.同一物体受到的不满足平衡条件的两个力【答案】C【解析】杆阻碍运动员滑行的力,是作用在运动员上的力,运动员撞击杆的力是杆受到的作用力,两个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所以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2·江苏宿迁)如图所示为小阳同学在体育测试中“原地掷实心球”的场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球离开手后继续在空中飞行时不受重力作用B.球在地面上滚动时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球在飞行过程中,若所受外力突然消失,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D.球运动到最高点时惯性消失【答案】C【解析】A.地面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球离开手后继续在空中飞行时也会受重力作用,故A错误;B.球在地面上滚动时,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C.球在飞行过程中,若所受外力突然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所以球运动到最高点时惯性不会消失,故D错误。
故选C。
3.(2022·湖北鄂州)【2022年】3月23日,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集中收看了中国空间站进行的第二次太空授课,其中太空抛物实验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于物体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为了验证牛顿第一定律,宇航员王亚平拿着冰墩墩转身面向叶光富,将冰墩墩水平向叶光富扔过去。
不考虑舱中的空气阻力,王亚平抛出冰墩墩后,冰墩墩将()A.沿抛物线快速下落B.竖直下落C.沿原方向加速运动D.沿原方向匀速运动【答案】D【解析】ABCD.王亚平抛出冰墩墩后,因冰墩墩处于失重状态,且所受的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它处于不受力状态,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专题04 运动与力的关系 (重难点知识)
![专题04 运动与力的关系 (重难点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18f7858680203d8cf2f243f.png)
专题运动与力的关系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1、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重点)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重点)3、惯性与质量的关系(难点)2.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伽利略通过实验与合理猜想相结合的产物。
3.牛顿第一定律(1)定义: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作惯性。
4.惯性与质量①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有“惰性”的含义。
②受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
第2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怎样测量物体的加速度。
(重点)2、平衡摩擦力和测量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重点)3、对平衡摩擦力方法的理解以及测量物体所受的合力的方法。
(难点)4、指导学生选器材、设计方案、进行实验、作出图像、得出结论。
(难点)1.实验方法用控制变量法,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大小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定量关系;保持力的大小不变,测量质量不同的物体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定量关系。
2.实验过程探究一: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力的大小,分别计算对应加速度的大小,并绘制F—a图像,根据图像为过原点的直线,可以确定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例关系。
探究二: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保持砝码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的大小,分别计算对应加速度的大小,并绘制m1—a 图像,根据图像为过原点的直线,可以确定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例关系。
结论:a 与F 成正比,a 与m 1成反比。
第3节 牛顿第二定律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重点)2.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瞬时加速度(难点)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1.牛顿第二定律(1)定义: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复习及答案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复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5fc7d450e2524de5187e4a.png)
第一单元运动和力一、填空1、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在描述这种现象时,这个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
为了使某些问题简化,不考虑物体大小与形状,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个点,叫做()。
但像位移这样即有大小又有方向,叫做(),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叫做()。
2、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叫做(),而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叫做()。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在真空中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
3、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4、力和()是分不开的,不能离开它而独立存在,物体受()力是向下,()力是向上的,()是向前的,()力是向后的。
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作用,其总效果相当于地球对物体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
力有(大小)有(方向),还有(作用点)5、发生形变的物体因为要恢复原来的形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这种力叫做()。
6、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大小跟弹簧伸缩的长度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磨擦力可以分为()()()。
9、冲量是是()和()的乘积。
动量的变化等于冲量,这是结论叫做()10、物体对竖直悬线的拉力等于零的的种状态叫做()。
11、抛体运动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和垂直方向的()。
在斜抛运动中,从物体被抛出的地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叫做(),物体到达的最大高度叫做(),当射角为()时,距离最远。
12、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叫做(),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方向指向()。
15、物体和稳度跟它的()和()有关。
二、问答题一类题:1、加速度物体速度的改变量跟所经历时间的比值,叫做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2、离心运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这种运动叫做离心运动3、胡克定律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叫做胡克定律。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ef008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1e.png)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运动和力的概念;(2)掌握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3)学会运用运动和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2)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健康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2. 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3. 运动的描述方法;4. 力的作用效果;5. 摩擦力、重力、弹力的性质和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2)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3)运动的描述方法;(4)摩擦力、重力、弹力的性质和特点。
2. 教学难点:(1)运动和力之间的定量关系;(2)摩擦力、重力、弹力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运动的描述方法、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识点;2. 实验法:观察和分析摩擦力、重力、弹力的实验现象,探讨其性质和特点;3. 讨论法:分组讨论运动和力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运动和力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知识点:分别讲解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运动的描述方法、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识点;3. 实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摩擦力、重力、弹力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讨其性质和特点;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运动和力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运动和力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6.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复习专题:运动和力》教学设计
富顺县城关中学 付正清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
⑴ 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⑵ 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⑴ 利用惯性知识解释惯性现象。
⑵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⑶ 运动和力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完成作图练习,引出复习专题:
请按要求作出下列物体的受力示意图:(A 、C 两图只画出其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
分析A 图中木块的运动情况:木块速度逐渐减小,最后停止下来,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可见物体的运动与物体的受力有密切关系。
→运动和力
二、知识回顾与巩固练习:
思考1:如图所示,木块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在 上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最小;在 上运
动的距离最远,在 上运动时速度减小最慢。
1、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巩固练习101、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任何位置开始下滑;
B 、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近;
D 、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巩固练习102、如图,一只钢球从圆槽的顶端滑下,若滑到最低点(O 点)时,钢球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时
消失,则钢球的运动路线是( )
A 、1;
B 、 2 ;
C 、3;
D 、 4。
思考2、下列四物体中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有 ,受非平衡力作用的有 ;运动状态没
有发生改变有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有 。
2、运动和力的关系:
巩固练习201、如图所示是人们向空中抛出实心球到实心球落地而停止运动的场景。
下列情况中实心球受
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
A 、实心球在空中上升;
B 、实心球从空中下落;
C 、实心球在地上越滚越慢;
D 、实心球停在地面上。
物体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 平衡状态 (二力平衡)
思考3、如图所示,茶杯的重力G=5N,茶杯受到的支持力大小为,方向;物块受到的拉力F=2N,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方向。
(说说其判断方法)
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巩固练习301、如图所示,吊车以2m/s的速度将104N的重物竖直向上匀速提起,这时钢索对重物的拉力大小是104N,若吊车改为2m/s的速度使重物匀速下降,则钢索对重物的拉力大小是104N,最后吊车将货物静止在空中,则此时钢索对重物的拉力是104N。
(均选填“>”、“<”或“=”)
巩固练习302、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其F—t和v—t图像分别如乙、丙所示。
由图像可知,当t=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N;当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N;当t=3s时,物体受到的作用。
思考4、小轿车和载重卡车在刹车后都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它们都具有,它们在刹车后更容易停止下来的是。
4、惯性:
⑴惯性的概念: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的性质。
⑵惯性大小的决定因素:的大小。
与物体受力的大小和运动的快慢。
⑶惯性现象:紧急刹车时人体会,突然起动时人体会;
⑷应用:跳远跳高前助跑,将锤头套紧在锤柄上,拍打衣服去灰尘等;
⑸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乘坐汽车应注意系好完全带,载重汽车限载限速等。
巩固练习401、节日放飞的气球下面吊着一个物体,若在空中竖直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气球突然破裂的瞬间,则物体将向运动,这是由于物体。
最后物体在作用下落到地面。
巩固练习402、解释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的身体为什么会向前倾?
三、课后练习:
1、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图中A、B、C、D分别是用照相机拍摄(每0.1 s拍
摄一次)的小球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的照片,其中可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的是()
第1题图第2题图
2、如图所示,汽车里的乘客突然前倾。
由此可以判断这辆汽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A、静止;
B、突然开动;
C、匀速行驶;
D、突然刹车。
3、一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书上面有一文具盒,下列各判断中正确的是()
A、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4、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如图所示的四种物体中,惯性最大的是()
A、奔驰的骏马;
B、漂浮的热气球;
C、树枝上的小鸟;
D、缓慢进站的动车。
5、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则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物体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它们一定是平衡力;
D、运动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如图所示是从水平匀速飞行的轰炸机上先后投下的三颗炸弹,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能正确反映
飞机和三颗炸弹运动情况的是()
7、空降兵在降落伞打开后的一段时间里将匀速下落,他的体重为650N,伞重为200N,若人受到空气阻
力忽略不计,则伞对人的拉力和伞受到的阻力分别为()、
A、200N,650N;
B、200N,850N;
C、650N,450N;
D、650N,850N。
8、踢出的足球离开脚后仍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速度变慢是因为足
球受到的作用;足球最终将必然落到地面是因为足球受到的作用。
9、如图所示,鸡蛋静止在硬纸片上.迅速将硬纸片水平弹出,鸡蛋落入杯中,请解释这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