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次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c16b8e459eef8c75ebfb36b.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丰富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承认()A、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B、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5、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C、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6、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B、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上有重要作用7、对世界存在状态问题的不同回答所区分的哲学派别是()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反映论和先验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8、凡是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A、唯物论B、唯心论C、二元论D、一元论9、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B、存在就是被感知C、物是感觉的集合D、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10、“存在就是被感知”这种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11、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
这是一种()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1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广延性B、存在性C、物质性D、可知性13、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A、生命物质的共性B、自然物质的共性C、有形物质的共性D、一切物质的共性1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A、必然和偶然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15、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A、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B、夸大相对静止的存在C、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D、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16、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17、在运动和静止关系问题上,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属于()A、唯物辩证法B、形而上学C、相对主义诡辩论D、主观唯心主义1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表明时间具有()A、持续性B、绝对性C、一维性D、伸张性19、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20、下列选项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社会管理活动B、科学实验活动C、社会改革活动D、物质生产活动21、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A、实践主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B、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C、实践是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D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2、下列观点中表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是()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23、下列各项属于主观臆想联系的是( )A、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空气严重污染B、过度毁林开荒导致严重水土流失C、人的生辰八字决定其一生命运D、人的社会环境影响其一生命运2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位置的移动C、事物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5、“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一种()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唯心主义的观点26、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A、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之后产生的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C、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D、新事物较旧事物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27、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28、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联系具有复杂多样性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9、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原因和结果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0、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31、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 )A、逻辑分析法B、阶级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D、精神分析法32、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A、客观性B、普遍性C、特殊性D、斗争性33、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是()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34、矛盾的斗争性是指()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5、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 )A、事物的内部矛盾B、事物的外部矛盾C、事物的主要矛盾D,矛盾的主要方面36、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D、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3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练习题及答案(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练习题及答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0e59c8d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3.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答案(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答案(一)2010-05-31 15:2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答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是( A )A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B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C )A 19世纪20年代B 19世纪30年代C 19世纪40年代D 19世纪50年代3、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D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B《资本论》的出版C《反杜林论》的出版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4、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B政治经济学理论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阶级斗争学说5、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B )A辛亥革命B十月革命C五四运动 D 中国共产成立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C )A大同思想B三民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伟大理论成果是(A )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毛泽东思想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个重要理论成果是(B )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毛泽东思想9、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 )A理论联系实际B精读和泛读结合C早期著作和晚期著作结合D、马克思著作和毛泽东著作结合10、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 )A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C实现共产主义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11、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B )A唯物史观B唯心史观C激变论D庸俗进化论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BD )A黑格尔B马克思C费尔巴哈D恩格斯E亚当·斯密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BD )A、实用性B阶级性C科学性D实践性E革命性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ADE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社会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E科学社会主义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CDE )A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B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C 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D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E德国古典哲学5、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两个理论贡献是(AC )A创立唯物史观B创立阶级斗争学说C创立剩余价值学说D 创立社会主义学说E创立科学是生产力的学说6、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C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D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E马克思主义的表达方式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B )A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B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C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 D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E 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ADE )A、生物进化论B相对论C量子力学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E细胞学说三、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参看教材第3、13页)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北师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1答案
![北师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1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2cb3e5dd88d0d232d46a3c.png)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1答案单选1.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 A)。
A. 世界是精神的产物B. 世界万物是“感觉的复合”C. 上帝创造世界D. 世界是不可认识的2.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C )。
A. 人口太多而造成贫穷落后B. 国际阶级斗争形势的影响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 人民群众的觉悟及其积极性3.客观真理或真理的客观性是指(A )。
A. 真理的内容和检验标准是客观的B. 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C. 真理是人的感觉的复合D. 真理是指客观事物本身4.劳动对象是指(C )。
A. 生产资料 B. 各种产品C. 引入生产过程中进行加工改造的物质对象D. 各种生产工具5.辩证的否定是(A )。
A. 事物的自我否定B. 绝对的否定C. 外力强加给事物的否定D. 对事物主观的任意的否定 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是说(A )。
A. 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B. 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C. 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D. 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7.直接决定上层建筑的是( A)。
A. 经济基础 B. 阶级斗争状况 C. 生产力 D. 科学技术8.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它的含义是(D )。
A. 对立面双方相互依存的性质 B. 对立面双方相互贯通的性质 C. 对立面双方相互转化的性质 D. 对立面双方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9.唯物史观认为,所谓自由是指(C )。
A. 人们摆脱了客观规律的限制B. 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C. 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D. 人们可以自主地制造和消灭规律10.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D )。
A. 政治原因引起的B. 经济原因引起的C. 精神原因引起的D. 科学技术水平引起的论述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它就必然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其身。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4751050b4c2e3f57276389.png)
第一章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 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14.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17.“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D.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20.从哲学上来讲,和谐就是指( )A.事物之间不存在矛盾B.事物之间的矛盾没有斗争性C.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D.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二、多项选择题1.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A. 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 画饼不能充饥2. “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 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 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 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3.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北京某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作业考试复习题
![北京某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作业考试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72d73fc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42.png)
L380 作业4-1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5 分)2、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中最重要的是()(5 分)3、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5 分)4、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对立的根本点在于()(5 分)5、在哲学上,主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属于()(5 分)6、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是()(5 分)7、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是()(5 分)8、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区分为()(5 分)9、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5 分)10、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据是()(5 分)11、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5 分)12、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哲学家是()(5 分)多选题1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8 分)14、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要突出的三个方面是()(8 分)15、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它们是()(8 分)16、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指的是()(8 分)17、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的理论来源是()(8 分)L380 作业4-2(新)单选题1、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西方人还说“失败教会成功”,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即失败总是与成功相生相伴,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成功。
上述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5 分)2、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5 分)3、“盲人摸象”与“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告诉我们的哲理是()(5 分)4、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5 分)5、在辩证法范畴中,因果关系是对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5 分)6、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其核心是()(5 分)7、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体系中,偶然性是必然性的()(5 分)8、《荀子》中《天论篇》说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次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次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f7ab5b6a783e0912a2162a94.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次作业一、辨析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哲学就是世界观答:错,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哲学的内容,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采用最一般的概念和逻辑形式进行理论加工而建构起来的知识体系。
2、主观唯心主义是无头脑的哲学答:正确,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
所以,主观唯心主义必然导致荒谬的唯我论,这种唯我论会使人陷入自我精神之中,无法前进。
所以是无头脑的哲学。
二、思考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答: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让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条件。
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因素而得到发展。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着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斗争性在量变过程中斗争性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的变化,为质变做准备。
斗争性冲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的发展,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答:主观能动性是指主观对客观的能动作用,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和能力。
主观能动性为人类所特有,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
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与本质、必然性是同等程度的概念,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把握了事物的必然性,就把握了事物的规律。
规律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和重复性及普遍性的特点。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客观规律性是属于物质世界自身;主观能动性是属于意识。
但两者又都统一于世界的物质性。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
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一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一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959213aaea998fcc220e7f.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答案专题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一、判断题1.19世纪30年代,英、法、德、俄同时完成了工业革命()。
选择一项:对错2.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三大工人运动,说明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历史地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选择一项:对错3.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古典哲学,奠基于康德,经费希特、谢林,由费尔巴哈集其大成,终结于黑格尔()。
选择一项:对错4.从17世纪到19世纪,产生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选择一项:对错5.1844年初,马克思在《德法年鉴》发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使他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
选择一项:对错6.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描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的必然性()。
选择一项:对错7.马克思恩、格斯于1846年,成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选择一项:对错8.恩格斯为共产主义同盟写了两份草案,其中,第二份草案是《共产主义信条草案》()。
选择一项:对错9.《共产党宣言》指出,人类历史上的任何社会形态都具有暂时的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也不例外,这是由物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所决定的()。
选择一项:对错10.《共产党宣言》指出,迄今一切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生产力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选择一项:对错二、单选题1.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选择一项:A. 主要矛盾B. 次要矛盾C. 重要矛盾D. 基本矛盾2.十九世纪上半叶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欧文、圣西门和()。
选择一项:A. 傅立叶B. 费尔巴哈C. 李嘉图D. 费希特3.下列哪本著作是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的()。
XXX《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一附参考答案
![XXX《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一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4975fb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ad.png)
XXX《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一附参考答案试卷总分:100得分:100一、单选题(共35道试题,共70分)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C.感性知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答案:B2.社会进步的根源在于()。
A.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B.社会制度的更替C.阶级斗争D.精神文明的发展答案:A更多加微boge3.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
A.主要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B.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决定的C.由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D.由各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共同决意的答案:A4.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A.否认规律的客观性B.否定事物间的互相区别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D.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答案:D5.人在代价关系中()A.只能做价值主体B.只能做价值客体C.既可以是价值主体,又可以是价值客体D.只是代价目的,不是代价手腕答案:C6.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A.昼夜交替B.寒来暑往C.磨擦发热D.电闪雷鸣答案:C7.社会发展的决意力量是()。
A.生产方式B.人口身分C.地理环境D.社会意识答案:A8.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是非B.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D.事物的变化是否顺利和显著答案:B9.社会基本矛盾是()。
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B.社会物资文明和社会肉体文明的矛盾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D10.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B.阶级心理和民族心理C.自然科学.思维科学以及部分社会科学D.艺术.道德.宗教和哲学答案:C1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是一种()。
A.不可知论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答案:D12.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第一次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第一次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dcf2c533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ab.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第一次作业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第一次作业[作业标题] 作业 1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提交答案时,只需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无需将选择题的原题提交)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思想来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英两国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A.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活动B.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C.一切知识都直接来自实践活动D.一切知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6、当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实现共产主义C、彻底消灭剥削D、国家自行消亡7、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A、商品的价值量决定的B、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C、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8、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A、“代理制”B、“个人联合”C、“参与制”D、“企业联合”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二、辨析题:1、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种不同的劳动。
2、剩余价值是由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创造的。
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
三、简答题: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2、为什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3、怎样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4、简述述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次作业【最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次作业【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3fc74f14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35.png)
单选题1.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在于( )(A) 人的自然属性(B) 人的道德属性(C) 人的社会属性(D) 人的精神属性2.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 )(A) 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B) 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C)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D) 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3. 科学的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
制约科学发展最主要的社会条件是() (A) 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 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C) 是否尊重知识和人才(D) 是否有正确的哲学指导思想4. 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
这是一种( )(A) 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B) 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C)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5. 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A) 地理环境(B) 社会关系(C) 生产劳动(D) 信息交流6.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先进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是( )(A) 看它是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B) 看它是否实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C) 看它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D) 看它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7. 在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A) 社会资本总量急剧增加(B) 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C) 资本有机构成下降(D) 不变资本比重下降8.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这说明( )(A) 真理具有客观性(B) 真理具有绝对性(C) 真理具有相对性(D) 真理具有全面性9. 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是( )(A)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C)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10.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A)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B) 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 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1. 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A) 社会劳动为尺度(B) 私人劳动为尺度(C) 简单劳动为尺度(D) 抽象劳动为尺度12. 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 )(A) 个人心理(B) 社会心理(C) 自然科学、语言学和逻辑学(D) 道德、艺术和哲学13.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14.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 永恒性(B) 客观性(C) 不变性(D) 终极性15. 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 )(A) 量变是渐进的,质变是突然的(B) 量变是不显著的,质变是显著的(C) 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D) 量变是以数量规定的,质变是以属性规定的16. 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竞争使()(A) 商品的个别价值均衡为统一的社会价值(B) 商品的社会价值统一为市场价值(C) 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D) 同一部门内部的各企业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润1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 科学之科学(B) 关于客观世界一切规律的科学(C)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D) 思维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18.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 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B) 先进与落后、革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 (C) 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19. 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B)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 产品的分配形式(D) 产品的交换形式20.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A) 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 确定事物的质(C) 认识事物的量(D) 把握事物的度21.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A) 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 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C)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D)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22. 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A)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尖锐化(C) 产品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加大 (D) 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23. 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A) 购买阶段(B) 生产阶段(C) 销售阶段(D) 流通阶段24. 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 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 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D) 事物发展的顺序和形式25. 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A) 观念上的货币(B) 现实的货币(C) 足值的金属货币(D) 纸币26. 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A) 按需分配的原则(B) 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C) 人道主义原则(D) 民主集中制的原则27.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 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B) 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 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 (D) 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28. 事物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这是( )(A) 辩证法的观点(B) 形而上学的观点(C) 二元论的观点(D) 诡辩论的观点29. 现实可能性是指( )(A) 现实中有充分根据和必要条件的可能性(B) 现实中虽有一定根据,但根据尚未充分展开的可能性(C) 目前尚未实现,将来可以实现的可能性(D) 实现的可能性30.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最主要是由( )(A) 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B) 现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C) 科学家之间的互相交流决定的 (D) 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决定的31.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 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标准(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32. “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1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1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d3a83c31126edb6f1a10ec.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1)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3)世界观(4)方法论(5)唯物主义(6)辩证法(7)唯心主义(8)形而上学二、单项选择(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D)。
A逐字逐句地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B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论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去检验各种事物D理论联系实际E急用先学,立竿见影(3)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D)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4)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A)A德国古典哲学B古希腊哲学C中国古代哲学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5)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有(A)A康德与休谟B马克思与恩格斯C尼采与叔本华D黑格尔与费尔巴哈(6)唯心论的基本形态有(B)A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B客观唯心论与主观唯心论C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D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7)“唯心论是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大树上开出的不结果实的花”的观点是(A)A辩证唯物论的观点B主观唯心论的观点C客观唯心论的观点D朴素唯物论的观点(8)“飞鸟之景,未尝动也”的观点属于(C)A朴素唯物论 B朴素辩证法 C形而上学 D唯心论(9)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C)A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B心外无理,心外无事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D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10)被誉为辩证法大师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是(A)A黑格尔B费尔巴哈C亚里士多德D狄德罗(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可知性 B实物性 C运动性 D客观实在性(1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C )A可知性 B主观性 C物质性 D存在性(1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8fd41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b9.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哲学是 (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A.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C. 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D.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5.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A.物质范畴B. 实践范畴C.运动范畴D.意识范畴6.哲学上的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指的是()A.唯理论和经验论B.唯物论和唯心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世界观和方法论7.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8.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D.客观性10.“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1.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黑格尔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在于()A.论前者承认可知论,后者否认可知论B.前者承认一元,后者承认二元论C.前者承认唯物论,后者承认唯心论D.前者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后者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12.事物发展的动力是()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性起作用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斗争性13.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A.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B.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C.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D.事物的本质未变,但非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14.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一种是直线论,另一种是()A.激变论 B.循环论C.庸俗进化论 D.庸俗唯物论15.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1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XXX《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一答案
![XXX《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一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39e637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fd.png)
XXX《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一答案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的发展是一个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C: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D: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正确答案: C单选题)2:那种主张“天賦的才能”“天生的心灵禀赋”的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先验论B:旧唯物论的直观反映论C:唯物主义反映论D:辩证唯物论的能动反映论正确答案: A单选题)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A:资产阶级的发展B: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C:大资产阶级D:中产阶级正确答案: B单选题)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
A:绝对不动B:暂时不动C:运动的特殊状态D:没有空间位移正确答案: C单选题)5:假象同真象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
这是一种A:诡辩论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正确答案: B单选题)6: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对立的熟悉路线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种对立的观点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对立的宇宙观正确答案: B单选题)7: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A: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B:实现对自身能力的改造C:满足人类的求知欲望D: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正确答案: D单选题)8: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人的认识是先于经验而获得的B:思维能够正确地认识现实世界C:人的认识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D:思维能够能动地熟悉理想世界正确答案: B单选题)9: “天行有常,不为XXX,不为桀亡,”这是说A:纪律仅仅存在于天然界B:规律是无法认识和把握的C:规律不具有客观普遍性D:纪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正确答案: D单选题)10:客观实在性是A:天然物质的个性B:一切物质的共性C:物质的具体形态D:物质的存在形式正确答案: B多选题)11: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下列哪些说法导致人们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448b5527d3240c8447ef67.png)
第一章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 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14.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17.“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D.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20.从哲学上来讲,和谐就是指( )A.事物之间不存在矛盾B.事物之间的矛盾没有斗争性C.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D.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二、多项选择题1.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A. 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 画饼不能充饥2. “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 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 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 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3.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次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次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59d3e9d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6d.png)
姓名:159****2022班级:202209学期成绩:100分∙A、古希腊哲学∙B、近代欧洲哲学∙C、德国古典哲学∙D、英国经验论哲学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得分:2.5分2“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
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得分:2.5分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得分:2.5分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和可知的观点∙D、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得分:2.5分5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得分:2.5分6有人认为,既然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外部世界的反映,那么人脑里的“鬼”.“神”意识就是对外在世界上鬼.神真实存在的反映。
这种观念的错误在于()。
∙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B、把意识看成是物质的产物∙C、认为意识是对存在的直观反映∙D、混淆了人类意识自然演化的阶段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得分:2.5分∙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D、康德哲学的功绩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得分:2.5分8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得分:2.5分9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虽然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
大工21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1满分答案
![大工21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1满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51f696a417866fb94a8e65.png)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该题正确选项是: C2.“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说明了()。
A.世界是多样的统一B.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规律是客观的该题正确选项是: D3.《坛经》“时有风吹幡动,-僧曰风动,-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惠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A.运动是物质之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该题正确选项是: D4.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统一B.实践C.能动D.客观该题正确选项是: B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A.间接经验毫无用处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该题正确选项是: B6.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点有()。
A.经过量变和质变表现出其全过程B.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表现出其全过程C.经过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D.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表现形式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该题正确选项是: BCD7.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是否是辩证发展的问题C.世界能否为人们所认识的问题D.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该题正确选项是: AC8.唯物辩证法作为()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以及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A.自然B.社会C.思维D.综合该题正确选项是: ABC9.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B.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C.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D.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该题正确选项是: ABCD10.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1次考试作业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1次考试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56e33da300a6c30c229f65.png)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1次考试作业参考答案专科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注意了:请将以下答案复制粘贴后,建立一个WORD文件,以英文或拼音为文件名(不能以中文做文件名),请在11月30日之前提交,逾期不做,要参加书面补考,会影响毕业时间。
因为12月24日的期末考试是最后一次。
其他专业的学生没有本次作业。
一、选择题1、A2、C3、A4、C5、C6、A7、D8、B9、D 10、A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各15、20、25)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答: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2. 简述矛盾规律及其现实运用。
答:矛盾规律又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
它揭示了客观存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具有的特点,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动力,推动事物发展。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即矛盾是事物统一体内部的对立因素之间的关系。
①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①同一性要受斗争性的制约,矛盾双方的共存依靠斗争维持,矛盾双方的转化要靠斗争来实现。
②斗争性要受同一性的制约,同一性规定和制约着斗争的形式、规模和范围。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次平时作业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次平时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f9f73c10661ed9ad51f3e7.png)
1.讨论导致在马克思主义内涵的理解差异的原因。
真正马克思和假马克思主义的区别是什么?讨论这个问题有什么重大意义?原因:一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二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导致了在马克思主义内涵的理解上的差异。
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三从狭义和广义上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理解也导致了在马克思主义内涵理解上的差异。
1,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
2,从广以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真马克思主义和假马克思主义的区别在于:1,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它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地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2,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命的根本利益,这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5,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1次作业答案(1)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1次作业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64e091f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db.png)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1次作业答案(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1次作业您本学期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说明:本次作业的知识点为:第一部分(1--47题),总分为47分,您的得分为47分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1.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1分]A.人和自然的矛盾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2.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1分]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3.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1分]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1分]A.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D.是对物质的自发猜测5.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1分]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6.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1分]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7.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首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这说明真理都具有()[1分]A.客观性B.相对性C.绝对性D.全面性8.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就在于()[1分]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B.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否认运动对于物质的依赖性9.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1分]A.质量互变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10.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 )[1分]A.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B.先进思想的传播C.英雄人物的组织D.人口数量的增多11.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1分]A.联系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12.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1分]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政治制度D.生产方式1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1分]A.广延性B.存在性C.物质性D.可知性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1分]A.德国古典哲学B.法国启蒙思想C.英国古典经济学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15.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作业题1答案及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作业题1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e3267af01dc281e53af063.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题1答案及解析(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至今历史有(C )A.150年B.160年C.170年D.180年知识点章节:绪论-1P37难度:易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1848年),至今有170年的历史。
2.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D)。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政治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知识点章节:绪论-2P47难度:难解析:选D。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而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而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既表现为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又表现为它具有( C )A.完整的理论体系B.严密的逻辑结构C.鲜明的政治立场D.崇高的社会理想知识点章节:绪论-2P48难度:易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4.世界观是(A)。
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B.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C.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D.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知识点章节:1-1P60难度:易解析:选A。
本题考查的是世界观的概念。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5.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 A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知识点章节:1-1P61难度:中等偏易解析:选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题1.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在于()(A) 人的自然属性(B) 人的道德属性(C) 人的社会属性(D) 人的精神属性2.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A) 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B) 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C)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D) 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3. 科学的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
制约科学发展最主要的社会条件是()(A) 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 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C) 是否尊重知识和人才(D) 是否有正确的哲学指导思想4. 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
这是一种()(A) 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B) 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C)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5. 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A) 地理环境(B) 社会关系(C) 生产劳动(D) 信息交流6.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先进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是()(A) 看它是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B) 看它是否实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C) 看它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D) 看它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7. 在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A) 社会资本总量急剧增加(B) 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C) 资本有机构成下降(D) 不变资本比重下降8.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这说明()(A) 真理具有客观性(B) 真理具有绝对性(C) 真理具有相对性(D) 真理具有全面性9. 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是()(A)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C)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10.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A)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B) 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 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1. 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A) 社会劳动为尺度(B) 私人劳动为尺度(C) 简单劳动为尺度(D) 抽象劳动为尺度12. 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A) 个人心理(B) 社会心理(C) 自然科学、语言学和逻辑学(D) 道德、艺术和哲学13.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14.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A) 永恒性(B) 客观性(C) 不变性(D) 终极性15. 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A) 量变是渐进的,质变是突然的(B) 量变是不显著的,质变是显著的(C) 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D) 量变是以数量规定的,质变是以属性规定的16. 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竞争使()(A) 商品的个别价值均衡为统一的社会价值(B) 商品的社会价值统一为市场价值(C) 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D) 同一部门内部的各企业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润1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 科学之科学(B) 关于客观世界一切规律的科学(C)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D) 思维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18.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B) 先进与落后、革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C) 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19. 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B)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 产品的分配形式(D) 产品的交换形式20.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A) 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 确定事物的质(C) 认识事物的量(D) 把握事物的度21.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A) 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 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C)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D)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22. 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A)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尖锐化(C) 产品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加大(D) 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23. 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A) 购买阶段(B) 生产阶段(C) 销售阶段(D) 流通阶段24. 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A)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 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 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D) 事物发展的顺序和形式25. 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A) 观念上的货币(B) 现实的货币(C) 足值的金属货币(D) 纸币26. 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A) 按需分配的原则(B) 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C) 人道主义原则(D) 民主集中制的原则27.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 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B) 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 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D) 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28. 事物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这是()(A) 辩证法的观点(B) 形而上学的观点(C) 二元论的观点(D) 诡辩论的观点29. 现实可能性是指()(A) 现实中有充分根据和必要条件的可能性(B) 现实中虽有一定根据,但根据尚未充分展开的可能性(C) 目前尚未实现,将来可以实现的可能性(D) 实现的可能性30.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最主要是由()(A) 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B) 现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C) 科学家之间的互相交流决定的(D) 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决定的31.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 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标准(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32. “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
这种看法是()(A)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B) 机械决定观点(C) 历史宿命论观点(D) 历史循环论观点33. 法律规范的贯彻()(A) 靠社会舆论和习惯来实现(B) 靠社会成员的自觉遵守来实现(C) 靠国家强制执行(D) 靠自由讨论来实现34. 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A) 国家政权(B) 党派组织(C) 社群组织(D) 法律设施35. 现代西方哲学的两股主要思潮是()(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 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D) 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36. 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就是()(A) 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B) 人们的活动摆脱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制约(C) 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完全自由地创造自己的历史(D) 人们按照共同拟定的计划和谐地改造客观世界37. 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A) 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B) 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C) 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D) 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38.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A) 根本动力(B) 直接动力(C) 最终动力(D) 唯一动力3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A) 关于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B)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C) 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作用的规律(D) 关于理论和实践相互作用的规律4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显著特点是()(A) 科学性和阶级性(B) 原则性和灵活性(C) 实践性和阶级性(D) 科学性和革命性41.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A) 本原和派生的关系(B) 主要和次要的关系(C)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 根据和条件的关系42. 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就要坚信()(A) 群众有自发的社会主义觉悟(B) 群众有高度的改革开放自觉性(C) 群众运动具有天然合理性(D) 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43. 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这是因为劳动()(A) 使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B) 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C) 为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D) 使人更好地适应自然44. 在资本主义工资形式上,工人的全部劳动都表现为()(A) 必要劳动(B) 剩余劳动(C) 无酬劳动(D) 抽象劳动45.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A) 广延性(B) 持续性(C) 绝对性(D) 规律性46. 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 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C)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D) 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47. 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析性统一的规律是()(A)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B) 对立统一规律(C) 质量互变规律(D) 否定之否定规律48.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A) 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 否认物质的可知性(C) 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D) 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49. 解决商品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A) 货币的出现(B)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划分(C) 商品交换的实现(D) 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50.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51. 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看,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指人的()(A) 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B) 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C) 眼前价值和长远价值(D) 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52. 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 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C)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D)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53. 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 政治关系(B) 生产关系(C) 阶级关系(D) 思想关系54. 社会意识是()(A) 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 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C) 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D) 人类自我改造的过程55. 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A) 事物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方面(B) 事物中消极的方面(C) 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D) 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56. 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A) 地理环境(B) 生活习惯(C) 伦理道德(D) 物质生产57. 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A) 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B) 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C)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D) 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58. 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A) 风来雨至(B) 冬去春来(C) 摩擦生热(D) 电闪雷鸣59. 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A) 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B) 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C) 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D) 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60. 意识的本质是()(A) 各种感觉的综合(B) 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 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D) “绝对精神”的体现6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重商主义(B) 古典政治经济学(C) 庸俗政治经济学(D) 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62.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诸环节中,其决定作用的是()(A) 生产(B) 分配(C) 交换(D) 消费63. 资本周转时间包括()(A) 劳动时间和停工时间(B)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 销售时间和购买时间(D) 生产时间和消费时间64. 人口因素是指()(A) 一定质量的人口(B) 一定数量的人口(C) 一定构成和分布的人口(D) 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和自然生产的人们的总和65. 空间的特性是()(A) 一维性(B) 二维性(C) 三维性(D) 多维性66. 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A)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B) 是否承认国家的存在(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在矛盾67. “或然率”这个概念是对()(A) 相对性在量上的说明(B) 可能性在量上的说明(C) 必然性在量上的说明(D) .偶然性在量上的说明68. 矛盾斗争的无条件性是指()(A) 不需要任何条件(B) 能脱离同一性而进行斗争(C) 不被任何条件所限制(D) 能打破特定条件的限制69. 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不同于感性认识的特点的是()(A) 直接性(B) 主观性(C) 摹写性(D) 抽象性70. 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 生产关系(B) 家庭关系(C) 政治关系(D) 思想关系71. 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 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