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标法在仪器上应该叫做内标标准曲线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标法在仪器上应该叫做内标标准曲线法。

做内标标准曲线时,内标物的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如1ppm),而待分析物的浓度是呈梯度的(比如:0.1ppm, 1ppm, 10 ppm), 这样侍分析物的响应值(峰面积)与内标物的响应值的比也应该是呈梯度的(因为内标峰面积理论上是不变的),这个比值就叫做RF。利用RF(而不是分析物的峰面积)对分析物的浓度所作的标准曲线叫做内标标准曲线。

光有内标标准曲线还不能称之为内标法,因为这条曲线其实与普通的标准曲线没多大差别(只不过是纵坐标的数值转化了)。只有当内标标准曲线与前处理过程结合起来才能称之为完整的内标法(当然内标还有其它用途),这时内标法的好处才体现出来:1)不用定容,可减少劳动强度。2)既然不用定容了,回收率也不用太严格了,只要重现性好就行。

具体操作:

1 建好内标标准曲线。

2 用萃取溶剂将内标配成与标准曲线中的内标物相同的浓度(如1ppm)

3 用含内标的萃取溶剂与萃取待分析物。

4 回收萃取溶剂,简单净化后进样。

5 积分计算待分析物与内标物的比值,代入内标标准曲线,求出待分析物的浓度。(这里要注意的是,这时候内标物浓度已不是名义上的1ppmb ,可能会大于或小于1ppm,但是不要紧,因为待分析物浓度与内标物浓度是同方向变化的)

以上方法对计算比如生物降解率等待分析物起始浓度已知的样品是比校合适的,对于环境污染调查的话可要考虑使用哦。

内标法给人的印象总是让人头疼,何时选用内标法,如何选择内标物质,结果怎么计算,公式该如何理解,都是问题。

被问到过内标法的定量依据是什么,也就是在内标法里内标和待测物之间是什么关系。当时有点晕,说待测物和内标的比是一定的。到底是什么的比一定呢?你清楚吗?

在此,撇开大家谈论过很多的内标法如何应用的问题,来谈谈内标法的计算。先来分清两个概念,绝对校正因子和相对校正因子。以色谱分析为例,绝对校正因子是单位峰面积所相当的物质量,fi’=mi/Ai。而相对校正因子是某一组分与标准物质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

f= fi′/fs′=As•mi/Ai•ms。在内标法中,绝对校正因子主要由仪器的灵敏度决定,并且不易准确测量,也无法将内标物和待测物联系起来;而相对校正因子才是定量的基础,也是前文中提及的问题的答案,相对校正因子是那个一定的量,所谓待测物与内标的比一定也就是说待测物的质量与峰面积之比(即绝对校正因子fi’)和内标物的质量和峰面积之比(fs’)的比值一定(话比较绕,结合公式就一目了然啦)。文献上,标准上看到的校正因子也都是相对校正因子。相对校正因子也可以通过已知量的标准和内标混合后经实验测定获得。对相对校正因子的公式进行简单变形,就能够得到待测物质量mi=Aifi’/Asfs’*ms=,进而通过

C=mi/m得到待测物的浓度。

因此,再见到各类内标计算公式,我们就能够分辨其中的f到底是相对校正因子还是绝对校正因子了。比如

里,fi、fs就是指绝对校正因子。

而为了避免测定校正因子,常采用内标标准曲线法。它以mi= ms*fi*Ai /(fsAs) 为基础,但有一个前提是加入恒定量的内标物,且进样量相同(ms同),这样待测组分的含量就与Ai/As 成正比了。mi=Ai/As*常数。

绘制内标标准曲线,先将待测组分的纯物质配成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分别取一定量的标准溶液,加入相同量的内标物,混合后进样分析,测出Ai和As,以Ai/As为纵坐标,以标准

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分析待测试样,取与标准溶液相同量的待测试样和内标物,测出峰面积比,由标准曲线即可查出待测组分的含量。

利用内标标准曲线法定量,可以免去测定校正因子的麻烦,也可以减少与查阅到的校正因子仪器条件等不同造成的差异,适用于液体试样的常规分析。

总结起来有2点:一是在内标法中只有相对校正因子,也就是待测物与内标物的绝对校正因子的比值是一定的。二是内标标准曲线法能够避免测定校正因子,但使用上有一些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