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风洞及控制系统分解

合集下载

简易风洞控制系统设计

简易风洞控制系统设计

简易风洞控制系统设计作者:张亚来源:《电子世界》2014年第19期【摘要】本设计主要通过MSP430单片机控制直流风机完成简易风洞试验。

风洞由圆管,连接部与直流风机构成,由单片机产生PWM控制直流风机的转速,通过红外对管阵列采集光强信息检测小球在圆管中的位置,同时由12864液晶显示小球的高度位置及维持状态的时间,从而实现小球在简易风洞中的位置控制。

【关键词】风洞;MSP430;控制系统1.引言风洞,是指在一个管道内,用动力设备驱动一股速度可控的气流,用以对模型进行空气动力实验的一种设备。

最常见的是低速风洞。

但由于风洞造价过高,导致对气流研究成本偏高。

所以本次设计为一个简单的风洞,可以在导管中研究小球漂浮时气流对它的影响。

2.总体设计方案本系统主要由主控板模块、测距模块、显示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电源模块组成,系统方框图如图1所示。

图中MSP430控制器模块为系统的核心部件,按键和液晶显示器用来实现人机交互功能,其中通过键盘将需要设置的参数和状态输入到单片机中,并通过控制器显示到液晶屏上。

在运行过程中控制器产生PWM脉冲送到风机驱动电路中,控制直流电机转速,同时控制器经过数字PID运算后改变PWM脉冲的占空比,实现电机转速达到实时、准确控制的目的。

图1 系统总体框图3.硬件设计3.1 微控制器电路设计MSP430是一个超低功耗的16位单片机,它处理速度快、运算能力强、功耗低、片内资源丰富、开发方便。

其最小系统如图2所示。

3.2 传感器电路设计传感器部分采用红外对管进行小球位置点信息的采集。

红外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为发射,另外一部分为接收,每当小球穿过红外的时候,电路会给主控芯片送入低电平,从而达到判断小球位置的目的。

电路图如图4所示。

图2 MSP430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原理图图3 红外测距模块电路原理图3.3 直流风机驱动电路设计电机驱动芯片L298N是SGS公司的产品,内部包含4通道逻辑驱动电路。

风洞系统原理

风洞系统原理

风洞系统原理
嘿,大家知道风洞系统不?这玩意儿可神奇啦!
风洞系统,简单来说,就像是一个能制造人造风的大机器。

想象一下,我们平时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风,现在可以在一个特定的地方被制造出来,是不是很有意思?
那风洞系统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呢?它主要有几个关键部分。

首先得有个强大的风扇,这个风扇就像个大力士,能使劲地吹风。

然后呢,还有一个长长的通道,风就在这个通道里流动。

通道的设计很重要哦,它得保证风能够均匀、稳定地吹出来。

这就好像我们家里的风道,要把风送到各个房间一样。

只不过风洞系统的风道可要复杂得多啦!
风洞系统有啥用呢?用处可大了去了!比如说,飞机设计师们就经常用到它。

他们可以把设计好的飞机模型放到风洞里,然后通过观察风对模型的影响,来改进飞机的设计。

这不就像是给飞机做了一次特别的测试吗?
再比如,赛车也会用到风洞。

赛车手们想让赛车跑得更快,那就得让它受到的风阻更小。

在风洞里就能很好地研究怎么让赛车的外形更符合空气动力学。

风洞系统是不是超级厉害?它就像是一个魔法盒子,能创造出各种不同的风,帮助我们探索和解决很多问题。

所以说啊,风洞系统真的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它让我们能更好地了解风的奥秘,也为很多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呢!。

风机控制系统结构原理分解

风机控制系统结构原理分解

风机控制系统结构一、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概述风力发电机组是实现由风能到机械能和由机械能到电能两个能量转换过程的装置,风轮系统实现了从风能到机械能的能量转换,发电机和控制系统则实现了从机械能到电能的能量转换过程,在考虑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控制目标时,应结合它们的运行方式重点实现以下控制目标:1. 控制系统保持风力发电机组安全可靠运行,同时高质量地将不断变化的风能转化为频率、电压恒定的交流电送入电网。

2. 控制系统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实现对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参数、状态监控显示及故障处理,完成机组的最佳运行状态管理和控制。

3. 利用计算机智能控制实现机组的功率优化控制,定桨距恒速机组主要进行软切入、软切出及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对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主要进行最佳尖速比和额定风速以上的恒功率控制。

4. 大于开机风速并且转速达到并网转速的条件下,风力发电机组能软切入自动并网,保证电流冲击小于额定电流。

对于恒速恒频的风机,当风速在4-7 m/s之间,切入小发电机组(小于300KW)并网运行,当风速在7-30 m/s之间,切人大发电机组(大于500KW)并网运行。

主要完成下列自动控制功能:1)大风情况下,当风速达到停机风速时,风力发电机组应叶尖限速、脱网、抱液压机械闸停机,而且在脱网同时,风力发电机组偏航90°。

停机后待风速降低到大风开机风速时,风力发电机组又可自动并入电网运行。

2)为了避免小风时发生频繁开、停机现象,在并网后10min内不能按风速自动停机。

同样,在小风自动脱网停机后,5min内不能软切并网。

3)当风速小于停机风速时,为了避免风力发电机组长期逆功率运行,造成电网损耗,应自动脱网,使风力发电机组处于自由转动的待风状态。

4)当风速大于开机风速,要求风力发电机组的偏航机构始终能自动跟风,跟风精度范围±15°。

5)风力发电机组的液压机械闸在并网运行、开机和待风状态下,应该松开机械闸,其余状态下(大风停机、断电和故障等)均应抱闸。

简易风洞及控制系统设计

简易风洞及控制系统设计
关键词 风洞 传 感 器
1 设计 任务
本设 计 为我 指 导 的 2 0 1 4年 电子 设 计 大 赛 题 目 , 要 求 实现一 个 简易风 洞控 制 系统 。硬件 方 面 , 我 们将 设 计 分为四个模块 , 分别是 电机驱动模块 , 超声波传感器模 块, 单 片机模 块 和液 晶显示模 块 。单 片机 和 电机 驱 动用 于控制风力的大小和稳定性 , 超声波模块利用超声波传 感 器对 简易 风 洞 内乒 乓 球 的位 置进 行 判 断 。液 晶显 示 模 块可 以实 时监测 小 球 的运 动情 况 。软 件方 面 , 我 们利 用K E I L软 件 进 行 单 片机 编 程 , 利用 P R O T E U S软 件 实 现模 拟仿 真 。 2 方 案论证 2 . 1 圆管 的选择 方 案一 : 使 用不 透 明 的 P V C管 , 需 要 开凿 一个 3 0 c m 的 长 条 形槽 孔来 观 察 乒 乓 球 的位 置 , 并 需 要 将 槽 用 胶 带 粘 好, 保证 密封 性 , 但是 观察 不够 直观 , 且容 易 出现密 封 不 好 的 现象 。 方 案二 : 选择使用透明的有 机玻璃管 , 透 明度好 , 密封 良好 且 不 易损坏 , 更 容易 加工 。 综上 , 我们最终选择使用有机玻璃管。 2 . 2 支架的 选择 方案一 : 直接使 用 四根 长螺 丝 固定 风 扇 , 再 用 圆管 和 风扇 连 接 固定。但密封性稍差 , 且 当玻璃管上方加传感 器后 , 高度 增加 , 导致 重心 不稳 , 稳定 性 不够 。 方案 二 : 使用 4 m m 粗 铁丝 制作 圆盘 底座 , 底座 上 加有铁 块 配重 增加 稳定 性 , 底 座 上有支 架分 别支 撑 有机 玻 璃管 的 上部 与风 扇底 部 , 稳 定性 较好 。 综合 考虑 各种 因素 , 我们 最 终选择 方 案二 。

简易风洞及控制系统设计

简易风洞及控制系统设计
动启动启动较晚下落不超
过D超过D维持BC段管口A处2球放入自
动启动பைடு நூலகம்动正常下落不超
过D超过D维持BC段管口A处3球放入自
动启动启动正常下落不超
过D超过D维持BC段管口A处
分析:小球放入后可以自动启动,但是风力调整不好,主要是由于占空比调节不好导致风力过大,小球不能维持在BC段。
(5)小球AB-CD段往返运动
方案一:
直接使用四根长螺丝固定风扇,再用圆管和风扇连接固定。但密封性稍差,且当玻璃管上方加传感器后,高度增加,导致重心不稳,稳定性不够。
方案二:
使用4 mm2粗铁丝制作圆盘底座,底座上加有铁块配重增加稳定性,底座上有支架分别支撑有机玻璃管的上部与风扇底部,稳定性较好。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我们最终选择方案二。
(3)LCD显示小球高度位置及小球维持状态计时,测试结果如下表:
次数LCD显示小球
高度/s实际小球
高度/sLCD维持
状态计时/s实际计时/s1404155227266739777
分析:由以上数据得,超声波测距工作不是太稳定,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4)风机自动启动部分测试数据如下表:
次数要求实际情况要求实际情况要求实际情况1球放入自
次数要求实际情况要求
时间/s实际
计时/s123AB维持3~5 s,CD维持3~5 s,再AB维持3~5 s,CD维持3~5 s,冲出圆管能上下运动,但不到规定段位,可以冲出能上下运动,但不到规定段位,可以冲出能上下运动,但不到规定段位,可以冲出3030301622255结论
(1)电机的选择上出现了错误,开始选用步进电机,转速不够,在风洞系统中乒乓球无法被现在的风力吹起来,通过更换电机得到改善。
所以,综上考虑,最终我们选择HC-SR04超声波传感器。

简易风洞及控制系统设计报告模板

简易风洞及控制系统设计报告模板

简易风洞及控制系统设计报告TI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简易风洞及控制系统G题(高职高专组).8.13摘要风洞是以人工的方式产生而且控制气流,用来模拟飞行器或实体周围气体的流动情况,并可量度气流对实体的作用效果以及观察物理现象的一种管道状实验设备,它是进行空气动力实验最常见、最有效的工具。

本设计主要经过MSP430单片机控制直流风机完成简易风洞试验。

风洞由圆管,连接部与直流风机构成,由单片机产生PWM 控制直流风机的转速,经过红外对管阵列采集光强信息检测小球在圆管中的位置,同时由12864液晶显示小球的高度位置及维持状态的时间,从而实现小球在简易风洞中的位置控制。

关键词:MSP430,直流风机,红外对管,风洞目录1.系统方案........................................................................................ 41.1 主控板模块的论证与选择 ................................................... 41.2 测距模块的论证与选择 ....................................................... 41.3 显示模块的论证与选择 ....................................................... 41.4 电机驱动模块的论证与选择 (5)1.5 电源模块的论证与选择 (5)2.电路设计 (6)2.1系统总体框图 (6)2.2单片机最小系统............................................................................................................. .. (6)2.2.1 MSP430单片机介绍 (7)3.1.2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框图 (8)3.1.3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原理图 (8)2.3红外对管阵列测距模块及其电路 (9)2.3.1红外对管工作原理 (9)2.3.2红外对管阵列电路图 (9)2.4直流风机模块及其电路 (10)2.4.1直流电机驱动L298N (10)2.4.2 L298N内部结构及电路图 (10)2.5显示模块及其电路 (11)2.5.1 12864液晶显示介绍 (11)2.5.2液晶并行接口说明 (12)2.5.3接口信号说明 (12)2.6电源模块及其电路 (13)2.6.1直流稳压电路工作原理 (13)2.6.2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图 (13)3程序设计 (14)3.1程序功能描述 (14)3.2程序设计思路 (14)3.2.1 PWM控制风机转速 (14)3.2.2 PID闭环调节 (14)3.3程序设计思路 (15)3.3.1 主程序流程图 (16)3.3.2 PWM调速子程序流程图 (16)4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16)4.1测试方案 (17)4.2 测试条件与仪器 (17)4.3 测试结果及分析 (17)4.3.1测试结果(数据) (18)4.3.2测试分析与结论 (18)5 设计总结 (19)附录1:电路原理图 (20)附录2:源程序 (21)1.系统方案本系统主要由主控板模块、测距模块、显示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电源模块组成,下面分别论证这几个模块的选择。

简易风洞及控制系统

简易风洞及控制系统

简易风洞及控制系统(G题)摘要:本帆板控制系统由单片机ATMEGA328作为帆板转角的检测和控制核心,实现按键对风扇转速的控制、调节风力的大小、改变帆板转角θ、液晶显示等功能。

引导方式采用角度传感器感知与帆板受风力大小的转角θ的导引线。

通过PWM波控制电机风扇风力的大小使其改变帆板摆动的角度θ。

风扇控制核心采用L298电机驱动模块,用ATMEGA328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产生占空比受数字PID 算法控制的PWM脉冲,实现对直流电机转速的控制,同时利用光电传感器将电机速度转化成脉冲频率反馈到单片机中,实现转速闭环控制,达到转速无静差调节的目的。

MMA7455三轴加速传感器把角度输出信号传送给ATMEGA328单片机进行处理。

关键词:ATMEGA328,MMA7455,PWM波,PID算法目录1. 系统设计1.1 任务与要求1.1.1 主要任务1.1.2 基本要求1.1.3 说明1.2总体设计方案1.2.1 设计思路·1.2.2 方案论证与比较1.2.3 系统的组成2. 单元电路设计2.1 风速控制电路2.2小球测距原理2.3控制算法3. 软件设计3.1风速控制电路设计计算3.2控制算法设计与实现3.3程序流程图4. 系统测试4.1 调试使用的仪器与方法4.2 测试数据完整性4.3 测试结果分析4.4 结束语5. 总结参考文献附录1 元器件明细表附录2 电路图图纸附录3 程序清单1.系统设计1.1任务与要求1.1.1 主要任务设计制作一简易风洞及其控制系统。

风洞由圆管、连接部与直流风机构成,如图所示。

圆管竖直放置,长度约40cm,内径大于4cm且内壁平滑,小球(直径4cm黄色乒乓球)可在其中上下运动;管体外壁应有A、B、C、D等长标志线,BC段有1cm间隔的短标志线;可从圆管外部观察管内小球的位置;连接部实现风机与圆管的气密性连接,圆管底部应有防止小球落入连接部的格栅。

控制系统通过调节风机的转速,实现小球在风洞中的位置控制。

简易风洞及控制系统

简易风洞及控制系统

简易风洞及控制系统(专科组G题)作者:王康、赵辉、张帅帅赛前辅导教师:吉武庆文稿整理辅导教师:吉武庆摘要本文介绍了简易风洞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本设计以STC89C52RC单片机为主控芯片,利用涡轮式轴流风机来为小球的运动提供动能。

通过在风洞表面安装的8个光电式光线传感器来检测小球位置,而后通过PID算法对轴流风机的抽风量进行进一步调校.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控制系统。

关键词:PID算法,PWM调速,闭环控制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plan of a simple wind tunnel control system. The design STC89C52RC microcontroller as the main control chip, using turbine type axial flow fan to provide kinetic energy for the movement of the ball. To detect the location of the ball in a wind tunnel by surface mounted 8 photoelectric light sensor, and then through the exhaust volume PID algorithm flow fan on the shaft was further adjusted. So as to form a complete closed-loop control system. Keywords: PID algorithm, PWM speed control, closed loop control目录目录 (1)1、系统方案 (2)测距模块选型: (2)方案一:超声模块测距法 (2)方案二:多重红外对管相对测距 (2)风机控制算法选择: (3)方案一:模糊控制 (3)方案二:PID控制 (3)2、系统理论分析与计算 (5)2.1、主要部件的分析 (5)2.1.1、ST188介绍 (5)2.1.2 LM339介绍 (5)2.1.3、STC89C52RC介绍 (6)2.2、PWM的产生 (8)3、系统框图 (10)3.1、系统结构框架图 (10)3.2、程序流程图 (10)4、系统功能测试方法、测量仪器型号、结果、整机指标 (12)4.1、软硬件连调 (12)4.2、测试条件与测试仪 (12)4.3、测试仪器: (12)5、测试结果与分析 (13)6、参考文献 (14)1、系统方案该简易风洞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模块,供电模块,显示模块,键盘输入模块,风机驱动模块和位置检测模块组成。

电赛校赛题目资料

电赛校赛题目资料

风板控制装置(A题)一、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风板控制装置。

该装置能通过控制风机的风量来控制风板完成规定动作,风板控制装置参考示意图见图1。

图1风板控制装置参考示意图二、要求1.基本要求(1)预置风板控制角度(控制角度在45°~135°之间设定)。

由起点开始启动装置,控制风板达到预置角度,过渡过程时间不大于10s,控制角度误差不大于5°,在预置角度上的稳定停留时间为5s,误差不大于1s。

动作完成后风板平稳停留在终点位置上;(2)在45°~135°范围内预置两个角度值(Φ1和Φ2)。

由终点开始启动装置,在10s内控制风板到达第一个预置角度上;然后到达第二个预置角度,在两个预置角度之间做3次摆动,摆动周期不大于5s,摆动幅角误差不大于5°,动作完成后风板平稳停留在起点位置上;(3)显示风板设置的控制角度。

风板从一个状态转变到另一个状态时应有明显的声光提示。

2.发挥部分用细线绳将一个重量为10g物体(可以用10g砝码代替),拴在小长尾金属夹的尾端上,小长尾金属夹与重物的总长度不小于50mm,并整体夹在图1所示风板对应位置上。

(1)预置风板控制角度(控制角度在45°~135°之间设定)。

由起点开始启动装置,控制风板达到预置角度,过渡过程时间不大于15s,控制角度误差不大于5°,在预置角度上的稳定停留时间5s,误差不大于1s,最后控制风板平稳停留在终点位置上;(2)在45°~135°范围内预置两个角度值(Φ1和Φ2)。

由终点开始启动装置,在15s内控制风板到达第一个预置角度上;然后到达第二个预置角度,在两个预置角度之间做4次摆动,摆动周期不大于5s,摆动幅角误差不大于5°,动作完成后风板平稳停留在起点位置上;(3)其他。

三、说明1. 给出的图1仅作参考,风板的外形尺寸要求为:高150mm×宽200mm,厚度和制作材料及风板支架的机械连接方式不做限定;风板上除安装风板转动轴、角度指示针和传感器外,不能安装其他任何装置;风机数量和控制风向方式可自行设计确定;可以设置风板起始位置、终点位置的限位装置,限定风板能在与水平线成30°~150°的夹角内摆动;2. 风板的运动状态,都要通过控制风机的风量来完成,不能受机械结构或其它外力的控制。

风洞的结构和原理

风洞的结构和原理

风洞的结构和原理
风洞主要由洞体、驱动系统和测量控制系统组成。

洞体中有一个能对模型进行必要测量和观察的实验段,实验段上游有提高气流匀直度、降低湍流度的稳定段和使气流加速到所需流速的收缩段或喷管,下游有降低流速、减少能量损失的扩压段和将气流引向风洞外的排出段或导回到风洞入口的回流段。

有时为了降低风洞内外的噪声,在稳定段和排气口等处装有消声器。

驱动系统是由可控电机组和由它带动的风扇或轴流式压缩机组成。

风扇旋转或压缩机转子转动使气流压力增高来维持管道内稳定的流动。

改变风扇的转速或叶片安装角,或改变对气流的阻尼,可调节气流的速度。

风洞的工作原理是:当飞机在空中移动时,会产生空气阻力。

因此,当空气流过静止的模型时,也会产生同样的阻力。

风洞使物体周围的空气流动,使物体看起来像真的在飞行。

在最基本的情况下,风洞本质上是一个巨大的管道,里面有一个强大的风扇,可以将空气吹到管道的中间。

隧道有些地方更宽,有些地方更窄。

在管道较窄的地方,空气必须加快速度才能通过。

管子越窄,空速就越快。

被测试的物体,无论它是一个小模型、一个交通工具的部件,还是一架全尺寸的飞机,都被固定在隧道里,使它不会移动。

静止物体周围的空气显示了物体在空气中移动时会发生什么。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关于风洞的书籍或者咨询工程师。

基于MSP430F5529的简易风洞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MSP430F5529的简易风洞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MSP430F5529的简易风洞控制系统设计胡进德;付晓军【摘要】基于MSP430F5529设计了一个简易风洞控制系统.选用超声波传感器检测乒乓球在简易风洞中的位置,微控制器MSP430F5529通过对乒乓球当前位置的分析判断控制直流电机的转速,从而完成对乒乓球升降高度的实时控制.【期刊名称】《微型机与应用》【年(卷),期】2016(035)006【总页数】3页(P88-90)【关键词】MSP430F5529;超声波传感器;实时控制【作者】胡进德;付晓军【作者单位】仙桃职业学院,湖北仙桃433000;仙桃职业学院,湖北仙桃4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73本设计实现一个简易风洞控制系统。

风洞由圆管、连接部与直流风机构成,如图1所示。

圆管竖直放置,长度约40 cm,内径大于4 cm,且内壁平滑,小球(直径4 cm的黄色乒乓球)可在其中上下运动;管体外壁有A、B、C、D 等长标志线,BC 段有1 cm 间隔的短标志线;可从圆管外部观察管内小球的位置;连接部实现风机与圆管的气密性连接,圆管底部有防止小球落入连接部的格栅。

控制系统通过调节风机的转速,实现小球在风洞中升降高度的实时控制。

系统在小球到达设定位置时可声光报警并显示小球的升降高度和动作时间等参数。

系统主要由超声波传感器检测电路、直流电机驱动电路、显示电路、报警电路、MSP430F5529微控制器、电压转换电路等模块构成。

系统硬件结构如图2所示。

选用合适的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小球在风洞中的位置,超声波传感器将小球位置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由MSP430F5529微控制器记录和分析处理。

MSP430F5529调节直流电机的转速,由此调节风力的大小从而实现对小球升降高度的自动测量与控制。

2.1 小球位置检测与报警电路采用超声波测距模块HY-SRF05检测乒乓球在简易风洞中的位置。

HY-SRF05超声波测距模块可提供2~450 cm的非接触式距离感测功能,检测精度高达3 mm。

简易风洞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简易风洞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简易风洞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王皓;冯玉刚;胡旭光;周雄;薛志国;邓彬伟【期刊名称】《山西电子技术》【年(卷),期】2015(000)004【摘要】系统通过高速直流电机带动风扇旋转产生风压,在管道内产生空气流动,构成简易风洞.设计了以MSP430F149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该系统由MSP430单片机最小系统、超声波检测、电机驱动、液晶显示器以及键盘控制,语音播报模块构成;通过PID核心算法,输出可调占空比的PWM波,驱动小球的上下移动;并通过超声波位置检测模块,实时检测小球的高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总页数】3页(P19-21)【作者】王皓;冯玉刚;胡旭光;周雄;薛志国;邓彬伟【作者单位】湖北理工学院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湖北黄石435003;湖北理工学院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湖北黄石435003;湖北理工学院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湖北黄石435003;湖北理工学院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湖北黄石435003;湖北理工学院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湖北黄石435003;湖北理工学院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湖北黄石435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73【相关文献】1.一种简易风洞模拟控制系统设计 [J], 王晨;吴凡;王晓娜;2.一种简易风洞模拟控制系统设计 [J], 王晨;吴凡;王晓娜3.基于ATmega328P的简易风洞控制系统的设计 [J], 彭耀仟4.基于模糊PID的简易风洞控制系统设计 [J], 余云飞; 李中望; 邓旭辉; 段争光; 沈璐5.基于模糊PID的简易风洞控制系统设计 [J], 余云飞; 李中望; 邓旭辉; 段争光; 沈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简易风洞装置的设计

简易风洞装置的设计

简易风洞装置的设计本设计主要通过MSP430单片机控制直流风机完成简易风洞实验装置。

该装置用小球模拟飞行器,通过红外对管阵列采集光强信息检测小球在圆管中的位置,由单片机产生PWM信号控制直流风机的转速,使小球维持在设定的高度和状态,由12864液晶显示小球的高度及维持状态的时间,实现小球在简易风洞中的位置控制。

标签:风洞MSP430 PWM一、引言风洞实验室,是指以人工的方式产生并且控制气流,用来模拟飞行器或实体周围气体的流动情况,并可量度气流对实体的作用效果以及观察物理现象的一种管道状实验设备[1]。

该实验是飞行器研制工作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款新的飞行器成功推出必须通过风洞实验。

由于风洞的控制性佳,可重复性高,所以风洞实验不仅应用于航空航天工程,而且在交通运输、房屋建筑、风能利用等领域也广泛地应用。

2015年,在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中,我有幸参观了西南交通大学的XNJD-3风洞并体验了风洞的神奇效果,为此,我一直念念不忘自己设计一个简易的风洞装置。

终于在暑假期间,在老师的指导下,网上购买器材和元件,搭建并编程制作了一个简易风洞装置。

二、系统设计与实现1.方案设计风洞装置由圆管、连接部与直流风机构成,如图2.1所示。

风洞竖直放置,内径大约4.5cm且内壁透明平滑,小球可以在其中上下运动;管体外壁标有A、B、C、D标志线,BC段有1cm间隔的短标志线;风机在风洞的底部,上面有防止小球落入的格栅。

测试人员通过键盘输入小球的位置信息,调节风机的转速,实现小球在风洞中的位置控制。

按照控制要求,系统主要由主控模块、测距模块、显示模块、键盘输入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电源模块组成。

系统控制框图如图2.22.电路设计系统主控模块采用TI公司的MSP430F149,此款单片机功耗低、有看门狗(WDT)、模拟比较器、16位定时器、液晶驱动器、10 /12位ADC、PWM等丰富的内外设,性价比高[2]。

电源模块通过降压、整流滤波、稳压处理(如7812、7805等)形成。

用于简易风洞实验的控制系统[实用新型专利]

用于简易风洞实验的控制系统[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名称:用于简易风洞实验的控制系统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李文龙,王鑫春,钱真同
申请号:CN201721107151.2
申请日:20170831
公开号:CN207115128U
公开日:
2018031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简易风洞实验的控制系统,包含电源模块、控制模块、风机、交互单元与超声波风速传感模块;控制模块还包含电荷泵电路、微分电路、峰值检测电路、A/D转换电路、基准单元、数字比较电路、第一驱动电路以及第二驱动电路;单片机控制单元与交互单元相连;超声波风速传感器的输出与单片机控制单元的输入相连;单片机控制单元的PWM方波输出端与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相连;第一驱动电路的输出与电荷泵电路相连;电荷泵电路的输出与微分电路、峰值检测电路、A/D转换电路顺序相连,A/D转换电路的输出与基准单元的输出分别与数字比较电路的输入相连,基准单元包含若干位数字电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控制更稳定。

申请人: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400021 重庆市江北区大石坝育航村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张景根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简易风洞设计(带有程序)

简易风洞设计(带有程序)

简易风洞设计需要的材料风机,小球,51单片机,风机驱动模块,液晶1602,超声波,电源设计任务设计制作一简易风洞及其控制系统。

风洞由圆管、连接部与直流风机构成。

圆管竖直放置,长度约40cm,内径大于4cm且内壁平滑,小球(直径4cm黄色乒乓球)可在其中上下运动;管体外壁应有A、B、C、D等长标志线,BC段有1cm间隔的短标志线;可从圆管外部观察管内小球的位置;连接部实现风机与圆管的气密性连接,圆管底部应有防止小球落入连接部的格栅。

控制系统通过调节风机的转速,实现小球在风洞中的位置控制。

设计要求(1)小球置于圆管底部,启动后5秒内控制小球向上到达BC段,并维持5秒以上。

(20分)(2)当小球维持在BC段时,用长形纸板(宽度为风机直径的三分之一)遮挡风机的进风口,小球继续维持在BC段。

(10分)(3)以C点的坐标为0cm、B点的坐标为10cm;用键盘设定小球的高度位置(单位:cm),启动后使小球稳定地处于指定的高度3秒以上,上下波动不超过±1cm。

(10分)(4)以适当的方式实时显示小球的高度位置及小球维持状态的计时。

(10分)小球置于圆管底部,启动后5秒内控制小球向上到达圆管顶部处A端,且不跳离,维持5秒以上。

(10分)(5)小球置于圆管底部,启动后30秒内控制小球完成如下运动:向上到达AB段并维持3~5秒,再向下到达CD段并维持3~5;再向上到达AB段并维持3~5,再向下到达CD段并维持3~5;再向上冲出圆管(可以落到管外)。

(20分)(6)风机停止时用手将小球从A端放入风洞,小球进入风洞后系统自动启动,控制小球的下落不超过D点,然后维持在BC段5秒以上。

(10分)(7)其他自主发挥设计。

(10分)说明(1)题中“到达XX段”是指,小球的整体全部进入该段内;(2)题中“维持”是指,在维持过程中小球整体全部不越过该段的端线;(3)小球的位置以其中心点为准(即小球的上沿切线向下移2cm,或下沿切线向上移2cm);(4)直流风机的供电电压不得超过24V,注意防止风机叶片旋转可能造成的伤害;可在圆管及其周围设置传感器检测管内小球的位置;可将圆管、连接部与直流风机安装在硬质板或支架上,以便于使圆管保持竖直状态,并保持风洞气流通畅。

风洞的工作原理

风洞的工作原理

SkyVenture风洞系统的工作原理图1 SkyVenture风洞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上图中的英文名词注释:Flight Chamber:飞行舱Diffuser:扩散器Return Air Tower:回流塔Inlet Contractor:压缩机250ph Fan: 250 马力的风机如上图所示,四个250 马力的风机使空气在结构内部循环,产生相同于跳伞飞行者自由飞行的风速。

通过了解你的位置去平衡身体,你会学会向跳伞飞行者使自己飞起来,距离地面不高,在你的家人和朋友的注视下在飞行舱中飞翔。

四个风机被安置在建筑物最上一层的两侧。

风是从中间部产生,回流到两侧的回流塔,再流进地下室。

风是从地下室被吹入中间部,在那里两股气流交汇在一起再上升。

在此处的风速是每小时接近30英里。

当风上升,它穿过一个压缩机使管道缩小到直径12英尺。

通过缩小出口,空气的速度增加。

在风到达飞行舱,它的风速已到达每小时120英里!飞行舱的较低部分是用有机玻璃做的,这样可便于观众观看。

飞行舱的上面部分是扩散器,它的直径在风转向风机之前逐渐增大。

这样可以降低上部的风速,这是iFLY风洞安全措施中的一个–保证初学者保持在飞行舱安全的位置。

较其他的风洞吸进外面所有的空气,我们如上描述的空气循环是为了减少噪音和保持内部舒适的温度。

回流管有百叶窗,用来调节所需新鲜空气的总量并在天气热得时候降温。

iFLY 的风洞由来自不同机构的专业风洞工程师们设计,比如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

它的设计是世界上最有效的,光滑的内部成簿板状的流动,使得iFLY更像“一架飞机”。

风洞的控制:一个操作员和你的教练在你的整个飞行过程中保持通话。

他们一起来决定最佳的风速,根据你的体型和你的飞行技巧,并告诉你如何去动作。

操作员和你的教练一起来保证你的飞行安全。

以下是风洞控制系统的显示屏示意图。

图2 风洞控制系统的显示屏。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简易风洞控制系统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简易风洞控制系统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简易风洞控制系统
柯玮翔;肖榆瀞
【期刊名称】《工业控制计算机》
【年(卷),期】2022(35)10
【摘要】对风洞系统进行研究并自制简易风洞控制系统。

该系统以
STM32F103ZET6单片机为主控制器,通过激光测距模块测量小球的实时位置信息;并将经卡尔曼滤波处理后的稳定位置信息作为PI控制器的输入;PI控制器进而通过改变PWM实现对双滚珠轴承风机转速的调校,使小球稳定运动;串口屏实现人机交互。

经实验证明,该系统能稳定控制小球,具有一定实际应用参考价值。

【总页数】3页(P5-7)
【作者】柯玮翔;肖榆瀞
【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简易风洞控制系统设计
2.基于MSP430F5529的简易风洞控制系统设计
3.基于ATmega328P的简易风洞控制系统的设计
4.基于模糊PID 的简易风洞控制系统设计
5.基于模糊PID的简易风洞控制系统设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易风洞及控制系统(G题)摘要:本帆板控制系统由单片机ATMEGA328作为帆板转角的检测和控制核心,实现按键对风扇转速的控制、调节风力的大小、改变帆板转角θ、液晶显示等功能。

引导方式采用角度传感器感知与帆板受风力大小的转角θ的导引线。

通过PWM波控制电机风扇风力的大小使其改变帆板摆动的角度θ。

风扇控制核心采用L298电机驱动模块,用ATMEGA328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产生占空比受数字PID 算法控制的PWM脉冲,实现对直流电机转速的控制,同时利用光电传感器将电机速度转化成脉冲频率反馈到单片机中,实现转速闭环控制,达到转速无静差调节的目的。

MMA7455三轴加速传感器把角度输出信号传送给ATMEGA328单片机进行处理。

关键词:ATMEGA328,MMA7455,PWM波,PID算法目录1. 系统设计1.1 任务与要求1.1.1 主要任务1.1.2 基本要求1.1.3 说明1.2总体设计方案1.2.1 设计思路·1.2.2 方案论证与比较1.2.3 系统的组成2. 单元电路设计2.1 风速控制电路2.2小球测距原理2.3控制算法3. 软件设计3.1风速控制电路设计计算3.2控制算法设计与实现3.3程序流程图4. 系统测试4.1 调试使用的仪器与方法4.2 测试数据完整性4.3 测试结果分析4.4 结束语5. 总结参考文献附录1 元器件明细表附录2 电路图图纸附录3 程序清单1.1任务与要求1.1.1 主要任务设计制作一简易风洞及其控制系统。

风洞由圆管、连接部与直流风机构成,如图所示。

圆管竖直放置,长度约40cm,内径大于4cm且内壁平滑,小球(直径4cm黄色乒乓球)可在其中上下运动;管体外壁应有A、B、C、D等长标志线,BC段有1cm间隔的短标志线;可从圆管外部观察管内小球的位置;连接部实现风机与圆管的气密性连接,圆管底部应有防止小球落入连接部的格栅。

控制系统通过调节风机的转速,实现小球在风洞中的位置控制。

1.1.2 基本要求(1)小球置于圆管底部,启动后5s内控制小球向上到达BC段,并维持5s 以上。

(2)当小球维持在BC段时,用长形纸板(宽度为风机直径的三分之一)遮挡风机的进风口,小球继续维持在BC段。

(3)以C点的坐标为0cm、B点的坐标为10cm;用键盘设定小球的高度位置(单位:cm),启动后使小球稳定地处于指定的高度3s以上,上下波动不超过±1cm。

(4)以适当的方式实时显示小球的高度位置及小球维持状态的计时。

(5)小球置于圆管底部,启动后5s内控制小球向上到达圆管顶部处A端,且不跳离,维持5s以上。

(6)小球置于圆管底部,启动后30s内控制小球完成如下运动:向上到达AB段并维持3~5s,再向下到达CD段并维持3~5s;再向上到达AB段并维持3~5s,再向下到达CD段并维持3~5s;再向上冲出圆管(可以落到管外)。

(7)风机停止时用手将小球从A端放入风洞,小球进入风洞后系统自动启动,控制小球的下落不超过D点,然后维持在BC段5s以上。

(8)其他自主发挥设计。

1.1.3 说明(1)题中“到达XX段”是指,小球的整体全部进入该段内;(2)题中“维持”是指,在维持过程中小球整体全部不越过该段的端线;(3)小球的位置以其中心点为准(即小球的上沿切线向下移2cm,或下沿切线向上移2cm);(4)直流风机的供电电压不得超过24V,注意防止风机叶片旋转可能造成的伤害;可在圆管及其周围设置传感器检测管内小球的位置;可将圆管、连接部与直流风机安装在硬质板或支架上,以便于使圆管保持竖直状态,并保持风洞气流通畅。

(5)每一个项目最多进行三次测试;对于任何测试项目,测试专家可要求进行重复测试。

(6)风洞制作方法参考:圆管长度约40cm,可以选用透明的有机玻璃(或亚克力材料)圆管,也可以选用不透明的PVC圆管。

圆管的内直径必须大于40mm,保证小球(直径为40mm的乒乓球)在管内能够自由运动。

如果选用不透明的PVC圆管,为了能够方便直观地观察管内小球的位置,可以在管臂上沿轴线方向开凿宽度约5mm的长条形槽孔,再用宽的透明胶带贴在槽孔上,保证圆管的气密性。

开凿长条形槽孔后,应清除管壁内的残屑,以免影响小球的运动。

为了防止小球落入连接部,可将一根细铁丝或导线,用AB胶或透明胶带粘在圆管下端口处。

连接部的材料可以采用冰箱保鲜袋。

剪去袋底封口部分,得到一个两端开口的塑料薄膜“软管”。

将“软管”的一端包住圆管的下端口,并用透明胶带将重叠部分缠紧;将软管的另一端包住直流风机出风口的外沿,并用透明胶带将重叠部分缠紧。

注意直流风机的风向,应向连接部方向吹风。

可将风洞的圆管、直流风机部分固定在一块硬质板上,再固定硬质板,使圆管保持竖直状态;也可做一个三脚支架,将风洞的圆管部分固定在支架上并保持竖直状态,直流风机垂挂在圆管下方。

直流风机的进风口处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保证气流通畅。

1.2 总体设计方案1.2.1 设计思路题目要求设计一个翻版控制系统,通过对风扇转速的控制,调节风力的大小,改变帆板转角θ。

设计中采用单片机PWM波电机控制方式,使得控制风扇风力的大小,帆板受到风力的大小从而改变帆板偏转的角度θ,角度传感器把检测到帆板的偏转角度传给ATMEGA48单片机进行处理达到设计所需的要求再用键盘进行调整,用液晶显示屏进行显示。

1.2.2 方案论证与比较1.电源的设计方案论证与选择系统需要多个电源,ATMEGA328、L298、MMA7455都使用5V的稳压电源,电机驱动需要24V电压。

方案一、采用LM2596开关电压调节器,能够输出3A的输出电流,同时具有很好的线性和负载调节特性,固定输出3.3V、5V、12V经过调整可输出小于37V 的电压。

方案二、采用升压型稳压电路。

用两片MC34063芯片分别将3V的电池电压进行直流斩波调压,得到5V和12V的稳压输出。

只需使用两节电池,既节省了电池,又减小了系统体积重量,但该电路供电电流小,供电时间短,无法是相对庞大的系统稳定运作。

方案三、采用三端稳压集成7805与7824分别得到5V与24V的稳压电压。

利用该方法方便简单,工作稳定可靠。

综上所述,选择方案三,采用三端稳压电路。

2.角度传感器的设计方案论证与选择方案一、采用WDS35D4精密导电塑料角位移传感器,利用该传感器的输入端加上一个直流电压,在输出端得到一个直流电压信号,把角度位移的机械位移量转化成电压信号,用输出电压进行角度位移的控制。

用此传感器只要测量导轨电阻两端的直流电压,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电阻值,通过电阻来算出角度,计算不方便。

电刷在导轨上移动获得输出,数值越小,精度越高。

该传感器的优点:对环境条件要求低,线性精度高、分辨率高、动态的噪声小等优点,由于该传感器的各项精度都比较精细使其价格过高。

方案二、采用电位器进行调角:帆板转动时电位器跟着转动,电压随之发生变化,通过电压的值转换成角度值。

但扭力过大,而且精度也不高。

方案三、采用MMA7455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利用物体运动和方向改变输出信号的电压值,把检测到的信号传送给ATMEGA328的AD转化器进行转化与读取此输出信号。

通过不同的角度,X、Y、Z三个方向的加速度输出不同,将电容值的变化转化为电压值,电容值的计算公式是:C=Ae/D,其中A是极板的面积,D是极板间的距离,e是电介质常数,再用反正弦函数把角度算出来,计算比较方便。

该传感器的优点:线性精度高、体积小、工作可靠、标识清晰、扩展性好等优点。

综上所述,选择方案三,用MMA7455三轴加速传感器。

3.显示方式的选择方案一、采用LED数码管显示。

使用数码管动态显示,由于显示的内容较少,给人的视觉冲击不怎么的舒适,具有亮度高、工作电压低功耗小、易于集成、驱动简单等优点。

但在此次设计中需要设定的参数种类多,使用LED数码管不能完成设计任务,不宜采用。

方案二、采用字符型LCD显示。

可以显示英文及数字,利用程序去驱动液晶显示模块,设计简单,且界面美观舒适,耗电小。

综上所述,选择方案二,用字符型LCD进行显示。

4.帆板的设计方案论证与选择方案一、采用电路板作为帆板。

根据设计需要的要求,电路板需做成宽:10cm,长:15cm;在所拥有的风扇下采取电路板作为帆板,很难满足设计所需达到的角度。

考虑风力的大小和自身重力,不宜采用。

方案二、采用泡沫作为帆板。

泡沫的体积太轻,很容易满足设计所需要的角度,缺点:泡沫的稳定性不高,干扰成分太多。

考虑不稳定性的因素太多此方案不宜采用。

方案三、采用铝板作为帆板。

经过多次实验:铝板可以作为帆板使用,能过达到设计所需要的要求,而且铝板的稳定性比较好,抗干扰能力强,受干扰的成分比较小。

综上所述,选择方案三,用铝板作为帆板使用。

1.2.3 系统的组成经过方案比较与论证,最终确定的系统组成框图如图1.1.1所示。

其中的集成电路ATMEGA328单片机驱动液晶显示模块、控制电机驱动改变风扇风力的大小从而改变帆板的角度,角度传感器把接收到的输出信号传送给ATMEGA328单片机进行处理再更新显示。

图1.1.1 系统组成框图PID算法:由于单片机的处理速度和RAM资源的限制,一般不采用浮点数运算,而将所有参数全部用整数,运算到最后再除以一个2的N次方数据(相当于移位),作类似定点数运算,可大大提高运算速度,根据控制精度的不同要求,当精度要求很高时,注意保留移位引起的“余数”,做好余数补偿。

遇限消弱积分:一旦控制变量进入饱和区,将只执行削弱积分项的运算而停止进行增大积分项的运算。

具体地说,在计算Ui时,将判断上一个时刻的控制量Ui-1是否已经超出限制范围,如果已经超出,那么将根据偏差的符号,判断系统是否在超调区域,由此决定是否将相应偏差计入积分项积分分离法:在基本PID控制中,当有较大幅度的扰动或大幅度改变给定值时,由于此时有较大的偏差,以及系统有惯性和滞后,故在积分项的作用下,往往会产生较大的超调量和长时间的波动。

特别是对于温度、成份等变化缓慢的过程,这一现象将更严重。

为此可以采用积分分离措施,即偏差较大的时,取消积分作用;当偏差较小时才将积分作用投入。

离散化公式:Δu(t) = q0e(t) + q1e(t-1) + q2e(t-2)当|e(t)|≤β时q0 = Kp(1+T/Ti+Td/T)q1 = -Kp(1+2Td/T)q2 = Kp Td /T当|e(t)|>β时q0 = Kp(1+Td/T)q1 = -Kp(1+2Td/T)q2 = Kp Td /Tu(t) = u(t-1) + Δu(t)微分控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微分作用可以改善动态特性,Td偏大时,超调量较大,调节时间较短。

Td偏小时,超调量也较大,调节时间也较长。

只有Td合适,才能使超调量较小,减短调节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