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人际交往与人际沟通社会心理学课件
合集下载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3)获取知识经验(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三、 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I.Altman & D.A.Taylor.1973)
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入深的角度来看,一般需要经过四个阶段:
1 定向阶段
对可能的交往对象:有所注意,理性选择和初步沟通。
初步沟通之时,留给了对方关于自己的最表面信息,即第一印象。
关系一旦破裂,心理压力较大。
4 稳定交往阶段
心理相容性很高;自我暴露广泛而深刻;允许对方进入自己高度私密的个人领域;允许对方分享自己的生活空间和财产。
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达到这一情感层次的友谊关系;大多数人际关系仅仅在第三阶段的水平上简单重复。
五、 重点回顾与思考
1 定向阶段(陌生人)——重视第一印象;主动沟通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教程》
1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一、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概念 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意义 三、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 四、重点回顾与思考
2
一、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际交往: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直接 相互作用过程。
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引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埃利奥特.阿伦森之语:“第一个业余社会心理学家(他当时一定还住在山洞里)无疑想知道,怎样做才能使邻近山洞的人更喜欢
他或不讨厌他,或者至少能使他避免被人用木棒砸到头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良好的情感体验, 满足心理需要(安全感、归属感、自尊心等),保持心理健康
社会心理学第六章人际关系
•
不存在人际关系双方心理世界完全重 合的情况。无论人们的关系多么密切, 情感多么融洽,也无论人们主观上怎样 感受彼此之间的完全拥有,关系的卷入 者都不可能在心理上取得完全一致。两 个人是两个世界,两个理解的基点,两 种情感、两种利益的基点。
• 二、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 • 在相似性、临近性等基础上建立起的一般感情, 怎样进入到深层次的友谊中,阿特曼(I.Altman) 等对人们逐渐相互接近、变得亲密的过程进行了 研究,认为,人际关系的发展既包括外在的、明 显的人际行为之间的发展,也包括内在的、主观 的情感上的发展(渗透),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 察人际关系的发展(渗透),一是广度,指个人 的生活范围,包括工作、家庭、经济生活、私生 活等,二是深度,指所涉及到的亲近程度,或指 对人们生存核心的亲近程度。
• 阿特曼等认为,人际关系的发展从表面的交往逐 渐发展到亲密的交往,交往的领域逐渐扩展,并 且亲密程度也逐渐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 1)、定向阶段。人们在比较狭小的范围内彼此审 视对方,在肤浅的程度上互相收集一点信息资料。 在这一阶段,人们尽力给别人以一种正面的自我 表达,并避免批评任何其他人。 • 2)、感情探索阶段。所涉及到的个性程度仍然很 肤浅,但是交往开始扩展到新的领域,并且变得 具有自发性,人们变得友好、轻松、随便了,当 交往发展到接触个人生活中的一些较深层次的问 题时,交往仍固定在老一套的反应上。
• 受尊重的需要:如果喜欢来自于他人的回报,那 么,喜欢就应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对这些回 报的需要,比如,需要受到称赞、爱和支持的人, 更容易喜欢那些称赞他们的人。一般说来,具有 较低自我尊重的人更需要称赞的回报。 • 得失现象:阿让森的研究结论:人们最喜欢那些 喜欢自己的程度不断增强的人,而不喜欢那些喜 欢程度不断减少的人。对此的解释:1、否定评价 增加了对肯定评价的需要;2、持否定评价的人显 得有批判力。 • 迎合
社会心理学讲义人际关系分析PPT课件
第16页/共39页
2. 人际沟通的条件
人际沟通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 使用的语言或符号是双方都能理解的。 传递的信息较少受外界的干扰。 信息的接受者较少受外界的干扰。 信息的接受者心理上的准备。
第17页/共39页
阻碍人际沟通的主客观因素
文化因素的阻碍
主要指语意、种族偏见、教育程度等的阻碍, 是由社会文化背景决定的。
第29页/共39页
资料整理有两种方式:
人际关系矩阵
根据团体总人数(n)而制成的nn的行列表。
最喜欢的给三分,其次的给二分,第三的给 一分;
最不喜欢的依次给以负三分、负二分、负一 分。一一填入表内之后。统计各人的得分,若某人 正的分数越多则反映他在团体内最受人欢迎,若某 人负的分数越多则说明他最不受人欢迎。参看下表。
学校师生间的沟通形式
林格伦提出了学校领域内师生之间沟通的四种 形式:
师
师
生
生
生
生
1. 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单向沟 通,效果较差。
生
生
生
生
2. 教师在课堂里与学生保持双向沟 通,效果较好。
第24页/共39页
师 师
生
生
生
生
生
生
3. 教师和学生保持双向交往,但也 允许学生之间的沟通,效果较好。
生
生
第30页/共39页
选者
被选者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3
2
1 1 2
3
2
1
2
2
1
2 3 1
2
1 1
3 2
3
2 1 1
3
1
1 2
2 3
2. 人际沟通的条件
人际沟通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 使用的语言或符号是双方都能理解的。 传递的信息较少受外界的干扰。 信息的接受者较少受外界的干扰。 信息的接受者心理上的准备。
第17页/共39页
阻碍人际沟通的主客观因素
文化因素的阻碍
主要指语意、种族偏见、教育程度等的阻碍, 是由社会文化背景决定的。
第29页/共39页
资料整理有两种方式:
人际关系矩阵
根据团体总人数(n)而制成的nn的行列表。
最喜欢的给三分,其次的给二分,第三的给 一分;
最不喜欢的依次给以负三分、负二分、负一 分。一一填入表内之后。统计各人的得分,若某人 正的分数越多则反映他在团体内最受人欢迎,若某 人负的分数越多则说明他最不受人欢迎。参看下表。
学校师生间的沟通形式
林格伦提出了学校领域内师生之间沟通的四种 形式:
师
师
生
生
生
生
1. 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单向沟 通,效果较差。
生
生
生
生
2. 教师在课堂里与学生保持双向沟 通,效果较好。
第24页/共39页
师 师
生
生
生
生
生
生
3. 教师和学生保持双向交往,但也 允许学生之间的沟通,效果较好。
生
生
第30页/共39页
选者
被选者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3
2
1 1 2
3
2
1
2
2
1
2 3 1
2
1 1
3 2
3
2 1 1
3
1
1 2
2 3
社会心理学第六讲人际交往
6
整理ppt
2.排行与亲和 长子、长女和独生子女在害怕时比非长子长女有着更强
烈的亲和要求 3.亲和的个体差异性 高亲和需求的个体的一些特征
7
整理ppt
(三)排斥、拒绝、孤独
与亲和相对立
1.排斥和拒绝 负面的情绪反应
8
整理ppt
2.孤独
影响因素:
家庭 离异家庭、父母在外务工的 家庭子女容易有孤独感
32
认知失调理论的解释(认知论)
整理ppt
(五)互补性
双方的需要以及对对方的期待互补时会导致强烈的吸引力。
“反向吸引”
如: 独立性强——依赖性强; 脾气急躁——脾气耐心。 互补因素增进人际吸引,往往发生在感情深厚的朋友,特
别是在异性朋友或夫妻之间。
33
整理ppt
(六)接近性
邻近性的作用:
部分隐喻表现出跨语言、跨文化的一致性——可能代表了人类 心理的基本规律。 讨论:它们可能成为跨语言交流的有效基准吗?
24 跨文化沟通心理学
整理ppt
2.社会因素方面的差异 社会地位障碍
角色障碍
年龄障碍
代沟
25
整理ppt
3.心理因素的差异 认知 情绪 个性差异
26
整理ppt
第三节 人际吸引
民间的、非规范化的
11
整理ppt
2.单向交往与双向交往 优缺点 3.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 4.口头交往和书面交往
12
整理ppt
四、人际交往的理论解释
(一)自我呈现论 戈夫曼 通过呈现自我,对他人施加影响,控制他人的行为。
13
整理ppt
(二)社会交换论
霍曼斯 在人际交往中,得到的是报酬,付出的是代价,
整理ppt
2.排行与亲和 长子、长女和独生子女在害怕时比非长子长女有着更强
烈的亲和要求 3.亲和的个体差异性 高亲和需求的个体的一些特征
7
整理ppt
(三)排斥、拒绝、孤独
与亲和相对立
1.排斥和拒绝 负面的情绪反应
8
整理ppt
2.孤独
影响因素:
家庭 离异家庭、父母在外务工的 家庭子女容易有孤独感
32
认知失调理论的解释(认知论)
整理ppt
(五)互补性
双方的需要以及对对方的期待互补时会导致强烈的吸引力。
“反向吸引”
如: 独立性强——依赖性强; 脾气急躁——脾气耐心。 互补因素增进人际吸引,往往发生在感情深厚的朋友,特
别是在异性朋友或夫妻之间。
33
整理ppt
(六)接近性
邻近性的作用:
部分隐喻表现出跨语言、跨文化的一致性——可能代表了人类 心理的基本规律。 讨论:它们可能成为跨语言交流的有效基准吗?
24 跨文化沟通心理学
整理ppt
2.社会因素方面的差异 社会地位障碍
角色障碍
年龄障碍
代沟
25
整理ppt
3.心理因素的差异 认知 情绪 个性差异
26
整理ppt
第三节 人际吸引
民间的、非规范化的
11
整理ppt
2.单向交往与双向交往 优缺点 3.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 4.口头交往和书面交往
12
整理ppt
四、人际交往的理论解释
(一)自我呈现论 戈夫曼 通过呈现自我,对他人施加影响,控制他人的行为。
13
整理ppt
(二)社会交换论
霍曼斯 在人际交往中,得到的是报酬,付出的是代价,
人际交往心理 PPT课件
21
第二节 人际沟通
• 一、沟通的概述 • 二、沟通技巧
22
一、沟通的概述
• 1、沟通 :是指人、组织及其他们相互之 间传递可以理解的信息的过程。 • 2、沟通的要素 沟通具有七个要素即信息发送者、接收 者、信息及其编码和解码、通道、反馈、 障碍。
23
二、沟通技巧
• 你说我画
24
25
26
27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7、时常伤害别人。 是 否 8、与异性来往感觉不自然。 是 否 9、与一大群朋友在一起常感到孤寂或失落。 是 否 10、极易受窘。 是 否 11、与别人不能和睦相处。 是 否 12、不知道与异性相处如何适可而止。是 否 13、当不熟悉的人对自己倾诉他的生平遭遇以求 同情时,自己常感到不自在。是 否 14、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什么坏印象。是 否 15、总是尽力使别人欣赏自己。 是 否 16、暗自思慕异性。 是 否 19
11
12
三、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一)、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1、注意阶段 2、接触阶段 3、融合阶段
13
14
三、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二)、人际关系恶化的过程 1、冷漠阶段 2、疏远阶段 3、终止阶段
15
三、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导致人际关系恶化的原因
(1)空间上的分离; (2)新朋友代替了老朋友; (3)逐渐不喜欢对方行为上或人格上的某些特点; (4)交换回报水平的变化; (5)妒忌或批评; (6)对与第三方的关系不能容忍; (7)泄密; (8)对方需要时不主动帮忙; (9)没表现出信任、积极肯定、情感支持等行为; (10)一方的“喜一张嘴, 两只耳朵.也就是让我们多听 少说 -----苏格拉底
人际交往心理学精品课件
❖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 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 友生?”
——《诗经 ·小雅 》
(三)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特点 1.客观性 2.综合性 3.系统性 4.实用性
二、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人际交往的个性心理 (二)人际知觉 (三)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与调适 (四)人际交往技巧 (五)人际吸引
要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使个人身心保持健康及个人潜能得到充 分发挥,实现自我价值,必须具备以下能力素质:
➢ 具备组织领导能力,即吸引人、团结人、指挥人的能力。 ➢ 具备策划能力,具有超前的意识和思维,对未来的人和事的发展有
科学的分析和预见能力。 ➢ 具备协调能力,善于仲裁和排除纷争,能协调各方力量并发展其事
(二)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
(三)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
二、问卷调查法和谈话法
问卷调查法即书面调查法,即研究者根据研究课
题的要求,设计出问题表格,并让被调查者自行 填写,而后回收调查表,并利用各种数学方法进 行统计分析以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一份良好的问卷,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针对调查的目的来设计问卷; (2)提出的问题要适合于调查的目的和被调查的对象; (3)使用方便,处理结果省时、经济。
第一节 能力与人际交往
一、能力的概念及划分 (一) 能力的概念
智力是一种总括的或综合的能力,使人能有目的地行为、合理地 思维,并有效地应付环境。
——韦克斯勒 ➢ 能力是作为成功地完成某些活动的条件的那些个性心理特征。
——斯米尔诺夫 ➢ 能力是在个体中固定下来的、概念化了的心理活动的系统。
——鲁宾斯坦 ➢ 能力是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它在心理活动中表
社会心理学-人际交往与沟通
情感纽带
在持续的互动中,人们逐渐建立起 情感纽带,形成亲密、信任和承诺, 从而进一步巩固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类型与特点
亲密关系
通常指家庭成员、挚友或恋人之间的 关系,具有高度的情感支持和亲密感。
友谊关系
基于共同兴趣和活动而建立的关系, 通常具有轻松、愉快和互助的特点。
同事关系
在工作场所中建立的合作关系,强调 相互尊重、协作和支持。
社交关系
为了满足社交需求而建立的关系,如 参加社交活动或加入俱乐部,通常具 有广泛性和多样性。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真诚与信任
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是关键, 通过诚实、透明和开放的沟通
来建立信任。
尊重与包容
尊重对方的观点、需求和感受 ,包容彼此的差异,有助于减 少冲突和误解。
有效沟通
明确、具体、及时的沟通有助 于解决误会和问题,增强彼此 的理解与支持。
沟通障碍与解决
语言障碍
信息传递障碍
由于语言差异或文化背景不同导致的沟通 障碍,可通过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 和翻译等方式解决。
由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遗漏、误解或扭曲 导致的障碍,可通过重复、确认和澄清等 方式解决。
情感障碍
组织障碍
由于情绪、心理或态度问题导致的沟通障 碍,可通过倾听、理解和调整态度等方式 解决。
05
人际关系中的冲突与解决
冲突的产生与类型
01
沟通障碍
由于信息传递不准确、沟通双方理 解不一致,导致冲突产生。
资源争夺
有限资源的分配和争夺,可能导致 利益冲突。
03
02
目标差异
个体或团体间的目标不一致,导致 行动方向和方式冲突。
角色冲突
个体或团体间的角色定位不明确或 相互矛盾,引发冲突。
在持续的互动中,人们逐渐建立起 情感纽带,形成亲密、信任和承诺, 从而进一步巩固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类型与特点
亲密关系
通常指家庭成员、挚友或恋人之间的 关系,具有高度的情感支持和亲密感。
友谊关系
基于共同兴趣和活动而建立的关系, 通常具有轻松、愉快和互助的特点。
同事关系
在工作场所中建立的合作关系,强调 相互尊重、协作和支持。
社交关系
为了满足社交需求而建立的关系,如 参加社交活动或加入俱乐部,通常具 有广泛性和多样性。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真诚与信任
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是关键, 通过诚实、透明和开放的沟通
来建立信任。
尊重与包容
尊重对方的观点、需求和感受 ,包容彼此的差异,有助于减 少冲突和误解。
有效沟通
明确、具体、及时的沟通有助 于解决误会和问题,增强彼此 的理解与支持。
沟通障碍与解决
语言障碍
信息传递障碍
由于语言差异或文化背景不同导致的沟通 障碍,可通过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 和翻译等方式解决。
由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遗漏、误解或扭曲 导致的障碍,可通过重复、确认和澄清等 方式解决。
情感障碍
组织障碍
由于情绪、心理或态度问题导致的沟通障 碍,可通过倾听、理解和调整态度等方式 解决。
05
人际关系中的冲突与解决
冲突的产生与类型
01
沟通障碍
由于信息传递不准确、沟通双方理 解不一致,导致冲突产生。
资源争夺
有限资源的分配和争夺,可能导致 利益冲突。
03
02
目标差异
个体或团体间的目标不一致,导致 行动方向和方式冲突。
角色冲突
个体或团体间的角色定位不明确或 相互矛盾,引发冲突。
社会心理学 第六章 人际关系
方式的许多研究都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 会影响到子女的社会化、人格形成及人际关系、 会影响到子女的社会化、人格形成及人际关系、 学业等方方面面,积极良好的教养方式会对子女的 学业等方方面面 积极良好的教养方式会对子女的 身心健康及将来社会生活的成功起到很大的促进 作用。父母对子女投入的理智的关爱、呵护、 作用。父母对子女投入的理智的关爱、呵护、尊 理解、信任越多, 就会使子女形成外向, 开朗, 重、理解、信任越多 就会使子女形成外向 开朗 悦纳自己, 充满自信, 愿意与人接触的性格特征, 悦纳自己 充满自信 愿意与人接触的性格特征 这 有利于他们社会人际关系的建立, 有利于他们社会人际关系的建立 从而更少体验到 孤独。反之, 如果父母对子女漠不关心或拒绝、 孤独。反之 如果父母对子女漠不关心或拒绝、否 认、惩罚、过分干涉等, 那么子女则可能会出现各 惩罚、过分干涉等 种人格偏差, 会导致其消极的自我评价, 缺乏自信, 种人格偏差 会导致其消极的自我评价 缺乏自信 在社交中过分敏感, 害怕负性评价和胆怯, 在社交中过分敏感 害怕负性评价和胆怯 害怕被 拒绝, 因而回避交往, 影响其人际关系的建立。 拒绝 因而回避交往 影响其人际关系的建立。
关系是指两个人彼此能互相影响对方,并且 关系 互相依赖。当两个人的互赖性很大时,我们 把这种关系称为亲密关系。 A B A B
从独立到互赖是亲密关系发展的轨迹
自我延伸的证据:1、归因过程中的行动者与观察者效应 自我延伸 2、资源分配,不分你我 3、亲密关系中的共有关系 4、自我图式 5、共有记忆 亲密关系中的依恋 依恋:安全型依恋 有最持久的浪漫关系 依恋 逃避型依恋 对关系的责任感最低 焦虑-矛盾型依恋 浪漫关系持续时间最短
亲和需求可以提供六种重要的筹赏
• • • • • • 依恋 社会整合 价值保证 可靠的同盟感 得到指导 受教育机会
关系是指两个人彼此能互相影响对方,并且 关系 互相依赖。当两个人的互赖性很大时,我们 把这种关系称为亲密关系。 A B A B
从独立到互赖是亲密关系发展的轨迹
自我延伸的证据:1、归因过程中的行动者与观察者效应 自我延伸 2、资源分配,不分你我 3、亲密关系中的共有关系 4、自我图式 5、共有记忆 亲密关系中的依恋 依恋:安全型依恋 有最持久的浪漫关系 依恋 逃避型依恋 对关系的责任感最低 焦虑-矛盾型依恋 浪漫关系持续时间最短
亲和需求可以提供六种重要的筹赏
• • • • • • 依恋 社会整合 价值保证 可靠的同盟感 得到指导 受教育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接近性:相互交往、曝光率 ? 外表的吸引力:匹配现象、外表吸引力的刻板现
象 ? 相似性与互补性:相似的态度导致喜欢 ? 情感的相悦性: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5
6.1.2 人际关系的发展——交往动机
社会交换理论:
人际交往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人们之间所 有的活动都是交换,是一种准经济交易。交换 的东西可以是物质的,也可是“社会性”的,
? 权威排序:依据年龄、阶层、地位等形成不 对等的权威与顺从关系,如长幼关系、上下 级关系等。
? 对等互惠:双方平等,强调对等回报与交易 的平衡。
? 市场定价:双方基于理性,进行得失衡量, 考虑成本与收益的比率。如商业关系
11
6.2.2 中国人对人际关系的研究
? 社会资本研究:人际关系作为社会资本的首要组成部 分
? 混合性关系:一定程度的情感关系,在时间上具 有延续性,双方预期奖励有进一步的交往。在这 种关系中,人们通常遵循“人情法则”,如师生、 邻居、同事、同学等。
16
关系作为一个社会制度具有下面一下特点:
1. 它是自我中心的(ego-centric),这个“自我”可能是一个人, 也可能是一群人或者团体(如工厂)。
如 情感、信息、地位、服务等。
交换关系中的每个个体都会评估成本和 收益,如果感到不公平,则会产生恢复 公平的动机,于是产生关系的调节。
6
6.1.3 人际关系的发展——交往动机
阿特曼的社会渗透理论: 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一般经过四个阶段: ? 定向阶段:选择合适的对象
? 情感探索阶段:进一步自我表露,开始探索 双方进一步交往的可能性
——《关系刍议》乔健18
关键词一:集体主义
19
费孝通的差序格局
? 争权利----攀关系、讲交情 ? 公私分明----公私不分(界限模糊,可以伸缩) ? 伦也,水文相次有伦理也。——重在分别 ? 孔子最注重推:先承认一个己,推己及人的己,克己
3. 它不断地与别的同一自我的关系交叉作用而构成了关系网。
—— 《关系刍议》乔健
17
中国人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
所谓关系学者乃指建立和维持关系的种种方法。举其要者,计有: 1. 袭:世袭、继承。 2. 认:主动去认,如认亲、认老乡、认干爹等。 3. 拉:拉关系、拉交情。乃与本来没有关系或关系疏远的人建立或加强关系。 4. 钻:钻营。设法巴结有权势的人以谋求私利。 5. 套:套交情、套近乎。方法近于拉,但较曲折而口头上的功夫比拉多。 6. 联:联络。不满足于个别的、狭小的关系,则需要进一步去联络,从个人到 小团体,从一个团体到几个团体,可连成一片,以增强能量,扩展能力。
第六章 人际交往与人际沟通
1. 人际吸引与人际关系
2. 人际沟通
1
3. 舆论、谣言
? 当谈到人际交往,你会想到什么?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社会排斥、吸引和亲密
? 福建南平小学门口惨案:罪犯称社会冷漠造 成悲剧 只承担30%责任
? 暴力产生因素:暴躁的脾气加上社会排斥。 利里等人报告,在 1995-2001 年间发生的 15起 校园枪击案中,有 13起攻击者有过被别人排 斥、欺负或失恋的经历
——翟学伟 《中国人际关系的特质:本土的概念及其模式》
《社会学研究》1993年第4期 15
黄光国:三种类型的人际关系
? 情感性关系:家人、亲密朋友之间的长久、稳定 的关系,满足个人的关爱、安全感、归属感等情 感需要。
? 工具性关系:陌生人之间短暂、不稳定的关系, 通常是人们达到其他目标的手段或工具。
2. 它主要是一个动态(dynamic)的观念。这有两重意义:第一, 它不同于近亲关系(如父子、夫妇),它需要通过不断的交往来维 持它的存在(即保持其社会的经济的意义);第二,它的存在是为 着一些实际的目的。另外一种看法是如果我们把关系想象成一条线 路,那么这条线路便负荷着Morton Fried等所谓之“感情”。但感情 一词是错用了,应该是用金耀基 1980年一文中所谓之“人情”一词。
? 情感交流阶段:较深的情感卷入,谈论私人 问题
? 稳定交往阶段:更多分享生活空间、情感、 财物等
7
6.1.4 爱情——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
? 为什么会有爱情:性?柏拉图的解释?生理学? ? 爱情三角形理论
8
亲密
浪漫之爱
完美的爱
伴侣之爱
激情
昏庸之爱
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
承诺
9
6.2 人际关系的定义
本质 交往
可选择性和契约
关系远近和情感亲疏
私人领域/公众领域的分野 公私不分 (sphere)
内容
与身份分离
与身份形式统一
13
“中国人际关系的基本模式是人缘、人情和人伦 构成的三位一体,它们彼此包含并各有自身的功能。 一般来说,人情是核心,它表现了传统中国人以亲亲( 家)为基本的心理和行为样式。人伦正是这一基本模式 的制度化,它为这一样式提供一套原则和规范,使人 们在社会互动中遵守一定的秩序,而人缘是对这一模 式的设定,它将人与人的一切关系都限定在一种表示 最终的本原而无须进一步探究的总体框架中。” 由此,情为人际行为提供是什么,伦为人际行为提供 怎么做,缘为人际行为提供为什么,从而构成一个包 容价值、心理和规范的系统。”
? 费孝通:差序格局 ? 杨国枢:社会取向(集体取向)理论 ? 黄光国:人情与面子
12
人际关系的中(东)西方含义
西方
东方
逻辑起点
自我(动力dynamics+独立 家庭、家族乃至亲缘关系(我,
individual)
不仅包括我自己,也包括自己
在家结构中地位的意识)
特性
获得性关系(achieved) 先赋性关系
? 广义: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 关系、法律关系、角色关系、文化关系、心理关系等 一切方面。
? 狭义: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重点在 这种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
10
6.2.1 费斯克:人际关系的四种模式
? 共享:共享情感与资源,不分彼此。如家人、 亲密朋友关系
? 艾森伯格等人报告说,社会排斥诱发了与身 体疼痛所致的相似的大脑反应。
3
? 坠入情网,人们会感到抑制不住的愉悦;与朋友和家 人间的亲密关系使人健康和快乐……
? 我们内心深处都有强烈的归属需要,有朋友、被班级 接纳、有恋人、对“单位”有归属感……
? 什么因素造就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吸引?
4
6.1.1 人际吸引
象 ? 相似性与互补性:相似的态度导致喜欢 ? 情感的相悦性: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5
6.1.2 人际关系的发展——交往动机
社会交换理论:
人际交往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人们之间所 有的活动都是交换,是一种准经济交易。交换 的东西可以是物质的,也可是“社会性”的,
? 权威排序:依据年龄、阶层、地位等形成不 对等的权威与顺从关系,如长幼关系、上下 级关系等。
? 对等互惠:双方平等,强调对等回报与交易 的平衡。
? 市场定价:双方基于理性,进行得失衡量, 考虑成本与收益的比率。如商业关系
11
6.2.2 中国人对人际关系的研究
? 社会资本研究:人际关系作为社会资本的首要组成部 分
? 混合性关系:一定程度的情感关系,在时间上具 有延续性,双方预期奖励有进一步的交往。在这 种关系中,人们通常遵循“人情法则”,如师生、 邻居、同事、同学等。
16
关系作为一个社会制度具有下面一下特点:
1. 它是自我中心的(ego-centric),这个“自我”可能是一个人, 也可能是一群人或者团体(如工厂)。
如 情感、信息、地位、服务等。
交换关系中的每个个体都会评估成本和 收益,如果感到不公平,则会产生恢复 公平的动机,于是产生关系的调节。
6
6.1.3 人际关系的发展——交往动机
阿特曼的社会渗透理论: 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一般经过四个阶段: ? 定向阶段:选择合适的对象
? 情感探索阶段:进一步自我表露,开始探索 双方进一步交往的可能性
——《关系刍议》乔健18
关键词一:集体主义
19
费孝通的差序格局
? 争权利----攀关系、讲交情 ? 公私分明----公私不分(界限模糊,可以伸缩) ? 伦也,水文相次有伦理也。——重在分别 ? 孔子最注重推:先承认一个己,推己及人的己,克己
3. 它不断地与别的同一自我的关系交叉作用而构成了关系网。
—— 《关系刍议》乔健
17
中国人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
所谓关系学者乃指建立和维持关系的种种方法。举其要者,计有: 1. 袭:世袭、继承。 2. 认:主动去认,如认亲、认老乡、认干爹等。 3. 拉:拉关系、拉交情。乃与本来没有关系或关系疏远的人建立或加强关系。 4. 钻:钻营。设法巴结有权势的人以谋求私利。 5. 套:套交情、套近乎。方法近于拉,但较曲折而口头上的功夫比拉多。 6. 联:联络。不满足于个别的、狭小的关系,则需要进一步去联络,从个人到 小团体,从一个团体到几个团体,可连成一片,以增强能量,扩展能力。
第六章 人际交往与人际沟通
1. 人际吸引与人际关系
2. 人际沟通
1
3. 舆论、谣言
? 当谈到人际交往,你会想到什么?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社会排斥、吸引和亲密
? 福建南平小学门口惨案:罪犯称社会冷漠造 成悲剧 只承担30%责任
? 暴力产生因素:暴躁的脾气加上社会排斥。 利里等人报告,在 1995-2001 年间发生的 15起 校园枪击案中,有 13起攻击者有过被别人排 斥、欺负或失恋的经历
——翟学伟 《中国人际关系的特质:本土的概念及其模式》
《社会学研究》1993年第4期 15
黄光国:三种类型的人际关系
? 情感性关系:家人、亲密朋友之间的长久、稳定 的关系,满足个人的关爱、安全感、归属感等情 感需要。
? 工具性关系:陌生人之间短暂、不稳定的关系, 通常是人们达到其他目标的手段或工具。
2. 它主要是一个动态(dynamic)的观念。这有两重意义:第一, 它不同于近亲关系(如父子、夫妇),它需要通过不断的交往来维 持它的存在(即保持其社会的经济的意义);第二,它的存在是为 着一些实际的目的。另外一种看法是如果我们把关系想象成一条线 路,那么这条线路便负荷着Morton Fried等所谓之“感情”。但感情 一词是错用了,应该是用金耀基 1980年一文中所谓之“人情”一词。
? 情感交流阶段:较深的情感卷入,谈论私人 问题
? 稳定交往阶段:更多分享生活空间、情感、 财物等
7
6.1.4 爱情——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
? 为什么会有爱情:性?柏拉图的解释?生理学? ? 爱情三角形理论
8
亲密
浪漫之爱
完美的爱
伴侣之爱
激情
昏庸之爱
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
承诺
9
6.2 人际关系的定义
本质 交往
可选择性和契约
关系远近和情感亲疏
私人领域/公众领域的分野 公私不分 (sphere)
内容
与身份分离
与身份形式统一
13
“中国人际关系的基本模式是人缘、人情和人伦 构成的三位一体,它们彼此包含并各有自身的功能。 一般来说,人情是核心,它表现了传统中国人以亲亲( 家)为基本的心理和行为样式。人伦正是这一基本模式 的制度化,它为这一样式提供一套原则和规范,使人 们在社会互动中遵守一定的秩序,而人缘是对这一模 式的设定,它将人与人的一切关系都限定在一种表示 最终的本原而无须进一步探究的总体框架中。” 由此,情为人际行为提供是什么,伦为人际行为提供 怎么做,缘为人际行为提供为什么,从而构成一个包 容价值、心理和规范的系统。”
? 费孝通:差序格局 ? 杨国枢:社会取向(集体取向)理论 ? 黄光国:人情与面子
12
人际关系的中(东)西方含义
西方
东方
逻辑起点
自我(动力dynamics+独立 家庭、家族乃至亲缘关系(我,
individual)
不仅包括我自己,也包括自己
在家结构中地位的意识)
特性
获得性关系(achieved) 先赋性关系
? 广义: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 关系、法律关系、角色关系、文化关系、心理关系等 一切方面。
? 狭义: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重点在 这种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
10
6.2.1 费斯克:人际关系的四种模式
? 共享:共享情感与资源,不分彼此。如家人、 亲密朋友关系
? 艾森伯格等人报告说,社会排斥诱发了与身 体疼痛所致的相似的大脑反应。
3
? 坠入情网,人们会感到抑制不住的愉悦;与朋友和家 人间的亲密关系使人健康和快乐……
? 我们内心深处都有强烈的归属需要,有朋友、被班级 接纳、有恋人、对“单位”有归属感……
? 什么因素造就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吸引?
4
6.1.1 人际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