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的形成知识达标导练案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创观导学::::::::::::::::主题一褶皱的特征、地质构造的应用材料1俗话说,人不可貌相,而褶曲的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也不能仅从形态上区 分,可以说“背斜和向斜也不可貌相”。
曲,地形的原始形态应为谷地。
但是我们不能单凭地表形态来判断背斜和向斜。
不能到了山 区,看到山岭就高喊:“啊,背斜! ”;看到谷地就高喊:“啊,向斜! ”那会闹笑话的。
(1)结合材料探究:①为什么背斜不一定成山,向斜不一定成谷?②图2中甲处是向斜构造还是背斜构造?③简要描述图 2所示地区地质变化的可能过程。
④判断图3所示地区 地质构造是背斜还是向斜?材料2:研究地质构造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背斜构造找油气,向斜构造找地下水; 开凿隧道走背斜,向斜确定钻矿点; 泉水出露顺断层,工程建设避断层; 矿难瓦斯储背斜,透水事故看向斜。
下面为两幅地质构造示意图。
向斜1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 地形的原始形态为山岭。
向斜一般岩层向下弯 判断背斜、向斜最可靠的依据是岩层的新老关系。
新 --------- 老冈星 □岩石亜禽煤层和煤气层F 面是两幅地质构造示意图 (图2、图3)。
200 300 400 500 (m )储油、气构造示意图(2)结合材料探究:①为什么“背斜找油,向斜找水”?②隧道工程为什么尽可能选择背斜部位,水库等大型工程建设为何避开断层带?③右上图中甲、乙、丙、丁各点有泉水出露的可能是哪一点?在 a 、b 两处采煤,易发生瓦斯爆炸的是哪一处?易发生透水事故的 是哪一处?主题二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材料:歌曲《山路十八弯》形象地描写了山地的地貌特征,在山区有许多被称为通天大道的盘山公路,似玉带环绕,弯弯紧连,层层叠起,直冲云霄,这样的景观在平原地区很难 见到。
山地的地貌特征影响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线路分布和延伸方向。
下面是修建公路 和交通运输干线类型公路 铁路(忽 的大小代表城镇的规模)结合材料探究:①山区为何在交通运输方式选择上优先选择公路?②交通线示意图中, a 、b 两处弯曲是否合理?为什么?③说明线路通过丙处的合理性。
山地的形成导学案(精华版)

高一()班学号:小组:姓名:评价: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一、学习目标1、能默写出板块构造学说。
2、掌握地质构造的概念,能正确区分背斜和向斜、地垒和地堑。
3、学会分析各种地质构造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4、能分清楚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
5、举例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二、学习指导1. 课前预习,三步读书法,课本73-76,完成相关内容;2. 多看图,多想象;请参考地图册20面、52面和54面。
3. 预设文科班3课时,理科班2课时。
三、温故知新地质作用是指,其中,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一、板块构造学说★自主学习1请参考地图册20面,在下图中相应位置填写各板块的名称。
1.板块划分概况地球的岩石圈可以划分为_____大板块,其中除__ ___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板块位于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运动相对稳定,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注意:板块的名称只是以它的主体部分来命名,实际的范围与名称多有出入。
如:印度位于__________,澳大利亚位于_______ ___。
2、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貌。
参考地图册54面。
(1)板块相互________:(即生长边界)张裂处可形成裂谷、海洋、海岭。
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和红海(位于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张裂处)、大西洋海岭如:冰岛,首都_____ ___,地热能非常丰富,被称为无类之城,是因为位于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张裂处。
(2)板块相互________(即消亡边界)①陆壳与陆壳碰撞处:常形成高大绵延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位于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板块碰撞处阿尔卑斯山:位于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板块碰撞处地中海的面积在__________②陆壳与洋壳碰撞处:常形成岛屿与海沟,海岸山脉与海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4.2山地的形成 导学案设计

山地的形成导学案【课标解读】课标要求: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解读:课标对教学对课堂提出了如下具体要求:1、对地表形态的分析应该结合实例,让学生对所学现象有直观的认识。
2、课标重在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分析,让学生理解地壳是不断变化的。
3、通过结合实际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观念。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褶皱山、断层山及火山的形成原因。
2、能根据示意图中岩层的基本形态判断背斜、向斜、地垒、地堑及火山的构造。
3、能在全球陆地轮廓图中绘制板块的消亡边界,标示出边界附近重要的地貌。
4、能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全球的海陆轮廓及预测变化趋势。
过程与方法:1、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通过设疑、假想、论证,层层推进,结合丰富的动画、图片素材,逐步建立地球内部结构及运动的空间模式。
2、在世界陆地轮廓图上绘制板块边界,观察消亡边界处的重要地貌,在绘图与观察中加深记忆。
3、利用手边的材料动手模拟褶皱的形成过程,理解岩石的新老关系、岩层受挤压后的形态,从而理解本节中出现的众多专有名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看丰富的动画、图片素材及参与各种活动,提高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2、通过学习科学的理论与事例,培养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1、板块构造学说,这是本小节内容的理论支撑;2、是褶皱山、断层山与火山的成因、形态及地貌。
学习难点:1、是板块构造学说与山地成因之间的关系。
掌握地球上两大板块消亡带。
2、掌握褶皱、断层的构造形态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方法】对老师提供的素材进行观察、猜想、论证、归纳;充分利用学习小组进行探讨;动手模拟、绘图;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结合,学以致用。
【学习流程】第一课时【知识回顾】【自读教材】1、在地壳运动产生的作用下,岩层会发生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曲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种是,一种是。
2022年【课后作业】山地的形成 导学案

山 地 的 形 成
【学习目标】
1通过讨论探究,说明背斜谷、向斜山的形成过程。
2通过模型制作和探究演示,说出断块山和火山的形成过程。
3领悟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重难点】
1区分背斜和向斜。
2理解阐释背斜谷、向斜山的形成过程。
预
习 案
【温故知新】请阅读必修一
点的地形一地层关系相符
的是
十六.与沿XY 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
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
下表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
完成17-18题。
沉积岩Ⅰ 沉积岩Ⅱ 花岗岩
侵蚀面 图例 ②
A、南北方向
B、东西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
D、
东北-西南方向
十八、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A B C D
下列图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
编号。
图5〔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
完
成19-2021
十九、根据图5〔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
图5〔a〕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二十、图5〔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Ⅰ、Ⅱ
D、Ⅲ、Ⅱ、
Ⅰ。
高中地理必修1-4.2 山地的形成 导学案

4.2 - 14.2 山地的形成【学习目标】·掌握三种基本的山地类型·学会分析山地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自主学习】1.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⑴褶皱山①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 作用下,岩层变形而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现象。
②基本形态——背斜vs 向斜(阅读P 73第2段,完成下表)③板块构造学说(阅读课本P 73第4段和图4.10)·地球的岩石圈可划分为 大板块,各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且处于运动之中。
·生长边界:板块发生 背离 运动,地壳 形成裂谷或发育为海洋消亡边界:板块发生 运动,相会碰撞、褶皱隆起形成高大的 。
⑵断块山(阅读课本P 74)①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压力和张力,超过岩石的 时,岩石发生断裂,并且有明显的搓动、位移的现象。
②类型·水平运动为主:错断原有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若干新的地貌·垂直运动为主:相对下降→形成 和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位于陕西)相对上升→形成 或高地,如: 、庐山、泰山(即断块山)⑶火山75)①岩浆活动地貌·熔岩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 流出而形成地貌,如宽广的 高原。
★必须填写: 2016级 班 组 姓名4.2 - 2·火山:岩浆沿着中央喷出口或 喷出而形成的地貌,如我国 的主峰。
②火山的结构:火山口、 。
2.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阅读课本P 76①运输方式:山地地区应当优先发展 运输,而后才是 运输。
②线路分布:山地地区应当讲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 和河谷地带。
③延伸方向:山区道路公路和铁路不宜直线,需要 前进,如盘山公路、“Z ”型公路【合作探究】1.若上页图中A 和B 所在的岩层含有水和石油,那么石油位于 处,水位于 处。
2.阅读课本P 74图4.11,完成“活动”的3个问题。
【自主演练】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有关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山C.丙地向斜成谷D.丙、丁之间有断层2.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及其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甲—风力侵蚀 B .乙—流水侵蚀C.丙—人类活动D.丁—海水侵蚀3.在甲、乙、丙、丁各打一口深井,最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的是 ( )A.甲 B .乙C.丙D.丁4.右图所示山岭是(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 .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山地形成导学案(2)Microsoft_Word_文档_(2)

4—2山地的形成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断块山的形成及其基本特征.3,能够结合实例,掌握火山的形成与结构.能力目标:1.能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使学生学会利用身边的材料演示地理过程,并能对地理事物进行一定的比较,分析和归纳.2.通过案例,尝试联系实际,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理解褶皱,断层构造在找油,找水,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应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学会用地理的眼光欣赏和认识自然界的美.知识梳理教师点拨1、背斜、向斜、断层的实践意义背斜: (1)是石油、天然气的良好储存场所。
原因是岩层封闭好,(2)背斜是隧道的良好选址,因为背斜岩层的呈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存地下水,便于施工(3)背斜顶部适宜建采石场。
因为岩石破碎,易开采,向斜1)利于地下水储存,常有自流井分布。
因向斜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断层;(1)泉水、湖泊分布地,多河谷发育。
因岩隙水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
(2)铁路、公路、桥、水库应避开断层。
——因岩层不稳定,易诱发地震;水库易漏水。
2、修筑公路的原则(1)要尽量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2)应尽量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
课堂练习1.判断背斜、向斜最可靠的依据是()A.岩层的弯曲形态B.地形的起伏状况C.岩层的坚硬程度D.岩层的新老关系2.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对地表岩石的破坏作用叫()A.固结成岩作用B.搬运作用C.侵蚀作用D.风化作用第3页3.读右图,回答图示构造是由()A.岩浆活动引起的B.地壳运动引起的C.变质作用引起的D.流水作用引起的读右图,回答4—5题。
4.图中山岭的形成是由于()A.背斜形成的山岭B.向斜形成的山岭C.岩浆喷发形成的山岭D.断层形成的山岭5.以下地形中,其形成原因符合图示状况的是()A.庐山B.喜马拉雅山C.阿尔卑斯山D.唐古拉山6.以下关于在山岳地区修建交通运输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道路在缓坡上呈“之”字形弯曲B.道路应避开小居民点和小村庄C.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D.为提高运输量,山区应优先发展铁路下图是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图,年代按新老顺序依此为:C、J、I。
山地的形成导学案

4.2 《山地的形成》 学案 【学习目标】 1.能记住山地形成的原因及山地的类型。
2.能对比褶皱的背斜与向斜的异同。
3.能说出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的成因、地貌类型、实际例子。
【学习重点】 地质构造的判读及地质构造的意义。
【温故知新】内力作用 使地表 山岳的形成 地质作用 按( ) 变质作用 风化、侵蚀外力作用 搬运、堆积 使地表 河流地貌 固结成岩【学习指导】阅读教材内容,并完成如下问题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褶皱山断块山 火山(一) 褶皱山(1)形成原理——褶皱 ①褶皱的概念②基本特特:褶皱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它的基本形态是_______和_______,对比如下: 分类 背斜向斜岩层形态 岩层___________拱起 岩层___________弯曲 岩层新老关系 中间______,两翼________ 中间______,两翼________ 未侵蚀地貌背斜成_________向斜成_________侵蚀后地貌示意图侵蚀后,背斜成____ 向斜成____成因(2)褶皱山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论基础——板块构造学说_______作用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陆地的______①全球共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板块张裂形成______或发育为______,此处边界为____________;板块碰撞形成____________,此处边界为____________③参考地图册35页图,指出以下山脉分别是由哪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喜马拉雅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尔卑斯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基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第斯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断块山(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__________,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并沿________发生明显的位移。
高一地理教学案02山地的形成1导学案

山地的形成学习目标:常见的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学习内容:一、地质构造1.褶皱(1)判定背斜和向斜的依据:岩层的关系中老两翼新——;中新两翼老——。
(2)背斜顶部VS向斜槽部受作用物质较疏松VS受物质坚实(3)形成地形一般——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还可能——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原因:(4)实践意义向斜背斜褶皱与工程2.断层(1)判定断层的依据岩层断开并有相对,用遥感图片可见。
(2)实践意义:地壳活跃,活动性断层——地震;多水;变质金属矿。
华山:地垒——断块山;渭河平原是。
断层与工程:尽量避开活动性断层,工程建在断层上要。
综合应用---水库条件背斜谷和向斜谷哪个适合修水库?有断层的地方多成谷,适合修水库么?例题 1 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察。
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
下图A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B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
据此回答(1)~(2)题。
图Aa bc d(1)图A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A.向斜、背斜和断层B.断层、向斜和背斜C.背斜、向斜和断层D.背斜、断层和向斜图B(2)与图B相对应的剖面图最可能是()A.a图B.b图C.c图D.d图地质推理题:还原论例题2图10为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判断下列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①断层的发生②砂岩沉积③页岩沉积④岩浆的入侵⑤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A. ①②③④⑤B. ③②①④⑤C. ⑤③②④①D. ⑤③④②①。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导学案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背斜、向斜、断层等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会判断背斜、向斜、断层等地质构造。
2、说明“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及断层形成谷地和断块山的过程。
4、理解背斜、向斜、断层对工程选址的影响。
5、会判读地质图和地质剖面图。
5、背斜、向斜、断层形成的地貌背斜:一般发育成,但也会因而被成。
向斜:一般发育成,但因,不易被,反而形成。
断层两侧的岩体沿水平方向位移:断层两侧的岩体沿垂直方向位移: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如我国的和;相对上升的岩体形成,如我国的、1、褶皱的形成:在一产生的强大作用下,发生,产生的。
2、褶皱、褶曲、背斜、向斜的关系褶皱的一个弯曲叫,褶曲的类型可分为和两种。
3、断层的形成:当产生的强大和,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两侧的岩体沿发生明显的, 就会形成断层。
4、背斜、向斜、断层等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判断方法从岩层的形态看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图示探究:1、根据地质图判断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
X k B 1 . c o m2、断层的结构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读下图,完成相关填充,理解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断层面斷层带下降岩体列问题:(1)该地区为了开采煤炭资源,其开采地应选择在(甲或乙),并简述选址的理由。
(2)在甲、乙两地打井,能开采到丰富的地下水的是,请简述理由。
(3)在甲、乙两地能钻探到丰富的油气资源的是,请简述理由。
(4)假设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为什么?由左图可推测:断层一侧上升岩体往往形成,下降岩体往往形成,断层面会形成。
由右图可看出:断层两侧的岩体水平位移,往往会使褶皱山。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测:断层带如果有流水经过会受到流水的作用,不断发育形成。
3、判断构造地貌真型,芥分析咸已4、地质构造对工程选址的影响、单项选择题右图为“某种地形地质构造的示意图”。
读后完成1〜3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必修1第4章第2节山地的形成导学案2

预习案探究案优质资料---欢迎下载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学习目标】1、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理解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和特征。
2、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3、掌握应用地质构造找矿、找水和进行工程建设。
4、结合实例,理解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部分,边做边勾勒出书上基础知识点,并学会构建知识体系。
2、将预习中不能解释的疑惑写在“我的疑惑”处。
预习点一:褶皱山、断块山、火山 1.褶皱山:(1)褶皱:岩层在 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而产生的一系列 ,褶皱的基本单位是 。
(2)地貌:(3)成因-----板块构造学说①从板块构造图上,全球岩石圈可以分为 大板块,几乎全部由大洋构成的是 板块。
②板块发生 运动,形成 ; 板块发生背离运动,形成 或 。
③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是由 板块、 板块与亚欧板块相对运动形成的; 科迪勒拉山系是由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2.断块山(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强大 ,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 形成断层。
(2)地貌:①水平位移:错断原有地貌或派生出若干地貌。
②垂直位移:断层一侧相对上升的岩体形成 或 。
如 、 、 。
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 或 。
如 、 。
3.火山喷出地表 沿着 流出,形成 高原。
(1)岩浆 沿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形成 。
侵入地下 侵入岩(花岗岩)(2)写出图中火山构造名称:①是 ②是 ③是 。
(3)火山锥由 和 堆积而成, 上部坡度 ,下部坡度 。
预习点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在山地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 高, 大。
因此人们通常优先建设 较低、 较小的 ,其次才是 。
2.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 和 。
3.在山岳地区交通线路 。
线路弯曲程度和总长度一般要 相应的 和丘陵地区。
【合作探究1】褶皱山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1 褶皱的形成示意图 材料2 背斜和向斜示意图(1)褶皱的形成一般受到水平方向什么力的作用(挤压/张裂)?材料1中的岩层受力后,岩层在褶曲的基本形态 岩层形态 岩层的新老关系 地表形态原始地形 侵蚀后的地形 背斜中间老两翼新 山岭 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谷地练习案甲、乙两处的形态上发生怎样的变化?(2)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和向斜有何不同?(3)在地质年代较老的褶皱构造地区常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如材料2所示。
山地的形成导学案

- 1 -第四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各种山岳地貌的成因,提高判读背斜、向斜、断层等地质构造实际应用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会区分背斜、向斜、断层的方法。
3.激情投入,享受成功。
树立事物是运动、发展变化的观点。
课前预习案一、褶皱山(读课本P73页第二段掌握背斜和向斜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什么是褶皱?褶曲的基本单位是什么?2、褶曲的两种基本形态对比 判断下图中哪是背斜、向斜,并说出判断依据3、全球岩石圈分为哪六大板块?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产生了(读第四段和图4.10了解板块构造、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影响)。
①从板块构造图上,全球岩石圈可以分为 大板块,几乎全部由大洋构成的是 板块。
②板块水平 运动,形成褶皱山系;板块的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如 洋 与 裂谷。
③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是由 板块、 板块、 板块相对运动形成的。
科迪勒拉山系是由 板块、 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二、断块山(请阅读课本P74掌握断层及形成的地貌)(1)什么是断层?(2)断层一侧相对上升的岩块将形成 或 ;如 、 、 。
相对下降的岩块形成 或 ;如 、 。
在右图中的线段上标上箭头标示出哪部分岩体上升,哪部分下沉?三、火山(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5掌握火山是如何形成的、火山的构成、火山的规模)喷出地表 沿着 涌出,形成 高原。
(1)岩浆 沿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形成 。
侵入地下 侵入岩(花岗岩)(2)火山由哪两部分组成?火山口在受破坏前后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写出图中火山构造名称:①是 ,②是 ,③是 。
(3)火山锥由 和 堆积而成,上部坡度 ,下部坡度 。
我的疑问:知识网络构建课内探究案问题设计读图4.11,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问题2.解释甲地成为山岭、乙地成为谷地的原因?问题3.假设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为什么?当堂检测1.下列地貌中属于断层一侧岩块相对下降的是()A.华山 D.泰山 C.庐山D.汾河谷地2.下列关于火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火山由火山口与火山锥两部分组成 B.破坏后的火山口呈半封闭状态C.火山锥一般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上部坡度较缓,下部坡度较大D.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3.读下图,回答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 42山地的形导学案

《山地的形成》导学案【课标标准】学会分析山地的形成过程,及认识山地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褶皱的概念、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
2.理解断块山的概念以及形态。
3.了解火山的形成过程和结构。
4.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学习重点】1.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形成。
2.山地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
【学习难点】1.背斜和向斜的判别。
2.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一、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1、褶皱山(1)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叫做褶皱。
(2)褶曲的类型【探究活动1】阅读教材73页图4.9“褶曲示意”,比较背斜与向斜的区别,并完成表格。
判断依据对地貌的影响类型形态岩层的新老关系地形成因背斜向斜【探究活动2】教材74页“活动”。
1.判断甲、乙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2.解释甲地成为山岭、乙地成为谷地的原因。
3.在这里建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只考虑背斜和向斜的构造,选择甲地还是乙地?为什么?【总结】:在只受内力作用下的褶皱→“背斜成(山,谷),向斜成(山,谷)”在受内外力共同作用下的褶皱→“背斜成(山,谷),向斜成(山,谷)”。
【知识链接】如果你是一名地质学者,在野外地质勘查的时候,要找油、找天然气或找水,应该找向斜还是背斜?【总结】(背斜,向斜)由于岩层封闭,易于储油、储气;(背斜,向斜)底部低洼,易汇集形成地下水。
【练习】读某地储油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褶皱的基本形态划分,该储油构造属于(背斜,向斜),该地质构造在外力侵蚀严重的地区常形成(山峰,谷地)地形。
2.在储集层,由于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三者比重差异而产生的分异规律是:①层是,②层是,③层是。
(3)褶皱山的概念: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的简称(4)褶皱山的形成原因【探究活动3】学生阅读教材73页图4.10“地球岩石圈板块示意”,找出图中的“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试举例说明。
第2节山地的形成导练案

第2节山地的形成导练案读图,完成1~2题。
1.四幅地质构造图中,属于褶皱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四幅地质构造图中,有向斜山、地堑景观的分别是( )A.①②B.②③C.③②D.④①读“地质剖面图”,完成3~5题。
3.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 )A.①B.②C.③D.④4.图中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A.岩层B.向斜C.背斜D.断层5.④处形成谷地的原因是( )A.背斜隆起形成B.断裂下陷形成C.向斜向下弯曲形成D.背斜顶部受到张力被外力侵蚀形成读图,回答6~7题。
6.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图示方案中,最适宜建大坝的是( ) A.①B.②C.③D.④7.图示地基构造不是由水平挤压运动形成的是( )A.①B.②C.③D.④读“九江附近地区地质构造断面示意图”,回答8~9题。
8.下列与庐山构造成因相同的是( )A.渭河平原B.贝加尔湖C.死海D.华山9.有关图示地质构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地貌上常易形成裂谷或陡崖B.是隧道挖掘的最佳位置C.往往是地下水出露位置,故可利用其找水D.不宜在此处修建大型工程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该岛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其最主要的地形是( )A.平原B.山地C.高原D.盆地11.甲和乙之间的铁路没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 )A.虚线处是鞍部B.虚线处是河谷C.虚线处等高线稀疏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图”,回答12~13题。
12.高速公路选择在图中地形部位通过,主要原因是( )A.该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B.该部位为山谷,工程量较小C.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D.该部位岩层较弱,易于开挖13.②地植物长势好于①地,最主要的原因是( )A.地势低,坡度小B.蒸发量小,土壤湿润C.光照条件好,气温高D.土层厚度大,地下水位浅14.从地图上,我们可以观察到高原和山地中的公路线、铁路线大多穿越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其主要原因是( )A.客货运量大B.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C.水源充足D.地势低,热量条件好1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4.2山地的形成导学案

4.2 山地的形成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褶皱、断层的概念并了解其形态。
2、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掌握分析、探究地理事物的科学方法。
3、关注国家或家乡重大的交通建设,树立运用所学知识报效祖国、建设家乡的志向。
预习案(一)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1、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的两种基本形态是和。
2、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是,向斜一般是;从岩层新老关系来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两翼,向斜中心部分岩层,两翼部分。
3、背斜成谷的原因是,向斜成山的原因是。
4、,统称为褶皱山。
5、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之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
6、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运动为主,则其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如我国的、等;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如我国的、、等。
7、由,统称为断块山地。
8、火山由和两部分组成。
没有破坏的火山口的形态是,有时会积水成;破坏了的火山口呈状态。
火山锥是由和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上部,下部。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在山岳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高,大。
因此人们通常优先建设_________ 较低、较小的,其次才是。
2、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和。
3、在山岳地区交通线路迂回前进。
线路弯曲程度和总长度一般要相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
探究案一、为什么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而向斜槽部不易被侵蚀呢?二、问题导引背斜构造找油气,向斜构造能储水;开隧道走背斜,向斜确定钻矿点;泉水出露顺断层,工程建设避断层;矿难瓦斯藏背斜,透水事故在向斜。
结合材料探究:(1)为什么背斜找油,向斜找水?(2)隧道工程为什么尽可能选择背斜部位,水库等大型工程建设为何避开断层?(3)下图可能有泉水出露的是哪?3和4两处采煤易发生瓦斯爆炸的是哪?透水事故易发生在哪?三、山区为何在交通运输方式选择上优先选择公路?课后反思。
山地的形成导学案

4.2山地的形成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山地的成因类型和褶皱、断层的概念。
2.掌握背斜、向斜、断层的判断方法及其实践意义【重点难点】1.正确判断背斜、向斜、断层的方法。
2.火山的形成过程【学法指导】讨论法、探究法【知识链接】褶皱山、断块山、火山一•褶皱山1、褶皱:岩层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① _____________ 发生塑性变形而产生的一系歹U②___________ 。
2、基本形态:背斜:岩层一般③ _____________ ,地貌发育为④_____________向斜:岩层一般⑤ ____________ ,地貌发育为⑥ ____________地形倒置:背斜容易被侵蚀,形成⑦ ______________向斜不易被侵蚀,形成⑧_____________岩层形态新老形态形成地貌地形倒置(久经侵蚀)背斜向斜探究:1.试判断甲和乙,何处为背斜,何处为向斜?并说明理由2.试用实线(表示存在的地层)和虚线(表示缺失的地层)将地层连接起来。
乙甲老新*3.如果右图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 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4.背斜、向斜与石油矿藏的关系汕层1=1水层水向咧5流?3、板块构造学说a•⑨ ___________ 可划分为六大板块b.六大板块处于不断⑩___________ 之中:背离运动:地壳(11) ______________ 形成(12) ____________ 或发育为_______ (13) ________________ 相对运动:相互(14) ____________、褶皱隆起形成高大的(15) _________________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__________ 和? _______ ,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 岩体发生?_______ ,两侧岩体沿? ________ 生? __________ 形成断层。
2、形成地貌a.水平位移:C21 _________ 有地貌,或派生出若干地貌。
2021年高中地理《4.2山地的形成》导学案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2021年高中地理《4.2山地的形成》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分析火山、地形的成因、地球上高大山系的散布规律。
2.结合地质地貌构造示用意,判定向斜、背斜、找矿与工程建筑等的位置。
3.分析山区交通选线以距离换高程的“之”字形为主的缘故。
预习案一、褶皱山一、褶皱:岩层在壮大的______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_____。
褶皱的大体单位是,它的两种大体形态是和。
二、褶曲的两种大体形态【课堂练习1】完成下表3、板块构造学说。
在以下图中相应位置填写岩石圈各板块的名称。
(1)板块结构学说要紧观点:地球的岩石圈能够划分为_____大板块,板块位于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的运动当中,板块内部地壳运动相对稳固,交壤处地壳运动活跃。
(2)板块交壤处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貌①板块发生________运动形成张裂处(即生长边界)地壳就会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
②板块发生________运动形成碰撞处(即消亡边界)地壳会褶皱隆起形成高大褶皱山系。
二、断块山一、断层含义:本地壳运动产生的壮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经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
岩体发生破裂后,若是双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__________,就形成了断层。
二、断层分类:若是断层位移以水平为主,会错断原有的各类地貌,或在断层周围派生出假设干地貌。
若是断层的位移以垂直运动为主,那么其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_________或_________(地堑),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_________或_________(地垒), 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等。
三、火山一、火山构造:火山的形成是岩浆活动的结果。
火山由和两部份组成。
二、火山口形态:没有破坏的火山口的形态是一个中央________的封锁________,有时会积水形成___________。
破坏了的火山口呈____状态。
3、火山锥形态:火山锥是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进程中堆积而成的____________体,上部_______,下部_______。
山地的形成 知识达标 导练案

山地的形成知识达标导练案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 )C.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D.地形主要为山地2.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断层的依据有( )①断层面发育的陡崖②断层破碎带③断层两侧岩层错开④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低地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下图为沿回归线东西向的某区域地质剖面图,据此回答3~4题。
3.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地质构造为向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地下水B.乙处地质构造为向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石油C.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石油D.丙处地质构造为地垒4.和丙处成因相同,形成的地形区是( )A.崇明岛B.夏威夷岛C.台湾岛D.喜马拉雅山脉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
读图,回答5~6 题。
5.该河谷( )A.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B.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C.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D.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6.图中( )A.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②B.③处地层断裂下陷C.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D.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
下图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其中等高距为20 m。
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①②③④⑤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利用样本分析得知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
读图,完成7~9题。
7.图示地区的地质地貌为( )A.向斜山B.背斜山C.向斜谷D.背斜谷8.图中①②③④所在阶地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A.①B.②C.③D.④9.若在③处钻40 m到达采集样本水平面,则在⑤处钻至该水平面最有可能的深度是( )A.15 m B.45 mC.75 m D.105 m四川达州至重庆万州高速公路(万达高速公路)已经全部建成通车。
下图为万达高速公路穿过川东山区的景观图,回答10~11题。
10.该路穿越山区时不呈“之”字形,而是逢山开隧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地的形成知识达标导练案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 )
A.花岗岩的形成早于石灰岩B.乙山为断块山
C.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D.地形主要为山地
2.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断层的依据有( )
①断层面发育的陡崖②断层破碎带③断层两侧岩层错开④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低地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下图为沿回归线东西向的某区域地质剖面图,据此回答3~4题。
3.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地质构造为向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地下水
B.乙处地质构造为向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石油
C.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石油
D.丙处地质构造为地垒
4.和丙处成因相同,形成的地形区是( )
A.崇明岛B.夏威夷岛C.台湾岛D.喜马拉雅山脉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
读图,回答5~6 题。
5.该河谷( )
A.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B.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C.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D.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
6.图中( )
A.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②B.③处地层断裂下陷
C.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D.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
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
下图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其中等高距为20 m。
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①②③④⑤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利用样本分析得知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
读图,完成7~9题。
7.图示地区的地质地貌为( )
A.向斜山B.背斜山
C.向斜谷D.背斜谷
8.图中①②③④所在阶地形成年
代最晚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9.若在③处钻40 m到达采集样本
水平面,则在⑤处钻至该水平面最
有可能的深度是( )
A.15 m B.45 m
C.75 m D.105 m
四川达州至重庆万州高速公路(万达高速公路)已经全部建成通车。
下图为万达高速公路穿过川东山区的景观图,回答10~11题。
10.该路穿越山区时不呈“之”字形,而是逢山
开隧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
其原因主
要是( )
A.节省运营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B.减少所经聚落,减少拆迁量
C.缩短公路里程,节省建设投资
D.减少对土地占用,保护耕地资源
11.影响万达高速公路施工的最大障碍是( )
A.资金B.地形C.技术D.移民
12.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
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
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
读图回答13~14题。
13.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4.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
A.褶曲隆起B.褶曲凹陷C.断裂下降D.断裂上升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盐源、冕宁三县交界处的雅砻江干流锦屏大河湾上,锦屏大河湾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
电站利用雅砻江锦屏大河湾的310米天然落差,裁弯取直开挖隧洞引水发电。
材料二下面为引水隧洞沿线剖面示意图(东雅砻江与西雅砻江之间即为锦屏山)。
(1)东雅砻江河谷属于什么地质构造?简述该河谷的成因。
(2)锦屏山地质条件异常特殊且十分复杂,一直是工程勘测设计中极为关注的主要地质问题之一。
试分析锦屏山岩溶地貌广泛存在的原因。
(3)从地质构造角度简析④⑦两个地点需要采取特别加固措施的原因。
山地的形成知识达标导练案
1-7 CDCCBCD
8-14 CCABDDC
15答案(1)背斜。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受外力作用侵蚀形成河谷。
(2)区内可溶岩分布广泛;处于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且雨热同期;断层构造广泛发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
(3)有断层存在,岩层运动活跃,易渗水、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