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公开课优质教案(部编精品)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精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精选

1 消息二那么1 .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和意义,感受作者表达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2 .了解消息的要素和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3 .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及情感鲜明的特点。

第 1 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导入新课1949 年 4 月 21 日,中国大地上打响了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影响着整个中国的未来走向,关系着中国广阔劳动人民能否战胜官僚、地主等资产阶级而获得翻身的幸福。

这场战役是什么呢?它具体是怎样打响的?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篇新闻来了解这场战役的动态。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渡江战役作者简介:毛泽东 (1893—1976) ,湖南湘潭人,字润之。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与书法家。

渡江战役: 1949 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于 4 月 20 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 月 21 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

文体链接:“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播送、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表达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社会典型事实所做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目标导学二:根据新闻文体特点,把握文本内容1 .明确新闻要素:新闻的五要素 ( 五个 W) 是: When( 何时 ) 、 Where( 何地 ) 、 Who( 何人 ) 、 What( 何事 ) 、 Why( 何故 ) 。

有的还加上 How( 如何 ) ,即“五个 W 加一个 H 〞,成为新闻“六要素〞。

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精选5篇】

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精选5篇】

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精选5篇】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篇1内容和步骤: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提问: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提问:第二段可以分几层?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两层:(1)(3—6)从小大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2)(7—9)从不可忽视的三小处,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处处入画”。

第一段与第二段是总分关系。

二、讲析第一段(3—6)1、指名朗读第一层:2、指导分析第三段:(1)指名概括段意。

明确说明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即“不讲究对称”,有“自然之趣”。

(2)提问: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发明确的认识。

3、指导分析四段。

(1)指明概括段意。

(2)引导分析说明层次。

4、指导学习五段。

(1)指名概括段意——说明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富有画意。

(2)逐句分析。

(3)提问:这段文字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这段文字以说明为主,也适当插了描写和议论。

说明文的描写,着眼于说明特征,并且比重不大,只是稍加点染起辅助说明作用;说明文中的议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5.学习6段1)指名概括段意。

2)分析:第一段主要用解说方法,突出了巧妙的设计和安排,能给游人以画意实感。

文中的两个“更”字与“多了”与“深了”紧密呼应。

三、指导分析第二层(7—9)1.齐读第三层;2.提问:这一层说明了哪些细部内容?与文章的说明中心是否吻合?3.讨论第7段首句的作用;——这一句既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又是本层次的总说句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4.小结:——这一段紧紧围绕第一段提出的.说明中心,进行了具体说明,是全文主体和重点。

四、讲析第三段(10)1.提问:这段文字是否多余?——这段文字交代说明,是不可忽视的结语。

它.总结了全文给人以余味,再次激起了读者急于一游苏州园林的强烈愿望,也使行文缜密。

五、.总结课文1.归纳中心:——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再现了它的画意美显示了设计者和工匠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章节《古诗十九首》。

具体内容包括:《关雎》、《葛覃》、《卷耳》、《桃夭》、《蝇蝶》、《草虫》等十九首脍炙人口古诗。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让学生解古代诗歌魅力,提高他们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十九首古诗基本内容,理解古诗意境和寓意。

2. 培养学生对古诗鉴赏能力,提高他们文学素养。

3. 通过对古诗学习,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道德情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古诗意境理解和寓意把握。

2.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基本内容,培养学生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与古诗相关实践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详细讲解每首古诗作者、背景、内容、意境和寓意。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古诗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意境和寓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翻译一首古诗,检验他们对古诗内容理解程度。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古诗寓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古诗十九首》2. 内容:列出每首古诗作者、背景、主要内容、意境和寓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并默写《关雎》、《葛覃》两首古诗。

(2)选取一首自己喜欢古诗,写一篇不少于300字鉴赏文章。

2. 答案:(1)《关雎》、《葛覃》两首古诗原文和译文。

(2)示例:以《关雎》为例,分析其意境、寓意和艺术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程度,以及需要改进地方。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古诗,提高他们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道德情操。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诗歌朗诵比赛,展示自己才华。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1. 古诗意境理解和寓意把握2. 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一)古诗意境理解和寓意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具体古诗为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古诗意境和寓意。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4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篇一《诗经二首》[教学目的]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憧憬追求美妙爱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重章叠句的形式:即《诗经》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1、把握诵读的要领,把握诵读技巧。

2、《诗经》的内容理解。

[教学时数]二教时第一教时一、导语设计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今日我们学习的二首诗均出自于《诗经》。

二、解题《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郎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编为“风”、“雅”、‘颂”三个局部,“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论语》说:“不学诗,无以言。

”占人认为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顺敦厚”,《诗经》在古代始终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三、研习课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范读课文,结合解释,扫除文字障碍。

雎鸠(jiū):一种水鸟。

窈窕(yáotiáo):文雅美妙的样子。

逑(qiú):配偶荇(xìng)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ǔmèi)这里指时时。

寤,醒着。

寐,睡着。

蒹葭(jiānjiā):芦苇。

唏(xī):干。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佸(sì):水边。

(2)初步感知诗歌的形式特点。

①题目取自于句首。

②根本句式是四言。

③采纳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章节,意义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转变。

④为了获得声韵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3)概括每首诗的主要内容。

《关雎》写的是诗人对河边摘荇菜的漂亮姑娘的爱恋。

《蒹葭》是一篇漂亮的情歌,相望伊人,可望而不行即,饱含无限情意。

四、布置作业,熟读全文,口译全文。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案全册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案全册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具体内容包括:1. 章节:第一单元《长征》、《桥》、《古诗十九首》、《狼牙山五壮士》;2. 详细内容:学习现代诗歌、小说、古诗文的基本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 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培养文学鉴赏能力;3. 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培养团结协作、勇敢坚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2. 教学重点:重点词汇、句型的掌握,课文的朗读与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长征组歌《七律·长征》,让学生了解长征背景,激发爱国情怀;2. 课文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韵律美;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内容,讲解重点词汇、句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例题,讲解解题方法,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六、板书设计1. 《八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案全册》;2. 内容:课文题目、作者、重点词汇、句型、课文主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思维导图;(2)选取课文中的精彩段落,进行仿写;(3)结合课文,写一篇读后感。

2. 答案:(1)思维导图:见附件;(2)仿写:例文见附件;(3)读后感:例文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培养阅读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规划;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6.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诗词、散文欣赏诗歌:《登高》、《钱塘湖春行》散文:《背影》、《荷塘月色》2. 第二单元:说明文阅读与写作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3. 第三单元:古诗文阅读与欣赏诗词:《静夜思》、《夜雨寄北》古文:《三峡》、《醉翁亭记》4. 第四单元:现代文阅读与写作小说:《社戏》、《孔乙己》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二、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诗词、散文、说明文、古诗文、现代文等不同文学体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技巧,提高语文素养。

3. 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古诗文阅读与欣赏、现代文阅读与写作。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学体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登高》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描述一次自己登山的经历,从而引出诗人的情感。

2. 新课内容讲解:(1)诗词、散文欣赏: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作者的情感。

(2)说明文阅读与写作: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分析说明文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3)古诗文阅读与欣赏:解析古诗文中的难点字词,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4)现代文阅读与写作: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学习如何进行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3. 例题讲解:针对不同文学体裁,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详细讲解。

4. 随堂练习:针对新课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如下所示:1. 第一单元诗歌:《登高》、《钱塘湖春行》散文:《背影》、《荷塘月色》2. 第二单元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3. 第三单元诗词:《静夜思》、《夜雨寄北》古文:《三峡》、《醉翁亭记》4. 第四单元小说:《社戏》、《孔乙己》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本节课所学,选择一首诗词进行仿写。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八年级的上册语文教案篇一《三峡》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言文,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篇经典传世之作,不仅详细介绍了三峡的地貌特征,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特征并感受文章之美。

在教学时,我向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

2、反复朗诵中感悟三峡的优美风光,品味语言的精妙。

3、掌握学习方法,轻松背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读”贯穿始终,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多遍不同形式的读,如:默读、轻读、朗读等,在读中完成学习目标。

整个课堂都是学生在读,在说,在品,在记,老师只起着引导的作用。

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程度的发挥。

语文课“语文味”的特点得到充分体现。

在学生对《三峡》一文精度细品的基础上,我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背诵的方法,分清层次,理解文章,掌握重点字词,众所周知,没有提问的课堂,是不完整的课堂,而有章法的朗读,再配以美妙的音乐,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轻松地收获。

整个语文课堂变成了欣赏美、感悟美、收获美的场所。

本节课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相关的朗读技巧,提升了学生“读中品”、“读中悟”的能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二教学目标:一、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通过练习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解题能力。

二、通过中考链接,深入体会大自然中的树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练习的过程及讲解练习的过程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也是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的一个途径,更是检测学生对于学习方法掌握程度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每一次的练习都会有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来学习、来训练。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通过课内的习题,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难点:对于各题目中的要求,正确理解文本的含义,特别是中考链接,要一边复习所学的方法,一边掌握新学的方法。

练习很好讲,但是要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方法,那就不简单了,学生往往对于这道题会解了,也掌握了解题的方法,说起来是头头是道,但是同样的问题,却望而却步了,关键在于不会举一反三,每次的练习讲解并不能马上解决问题,但是会让学生离成功更进一步的。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学习目标:通过课文感知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学习重点:体会文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学习难点:从文中了解版纳独特的民族文化学习过程:一、导入:1、媒体播放音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创设情境2、优美的音乐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那苍莽的热带雨林,神秘的宗教氛围,鲜见的少数民族情调更是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走进西双版纳。

二、第一板块,感受美1、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你第一次读课文之后的感受。

2、浏览课文,神游版纳,结合有代表性的图片,以“《》美在……”说说版纳的美三、第二板块,品味美1、挑选你自己喜欢的画面,高声朗读2、自主思考:你喜欢的画面是如何表现美的。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去欣赏,边读课文,边作圈点批注3、小组合作交流,点击媒体显示的每个画面,让学生在想像中与作者同游同赏4、深入探究:人文景观的美如果说自然景观的美是大自然对版纳的恩赐,那么富有特色的傣族文化则是这个民族独特的魅力,文中多处信息向我们展示了傣族质朴意深的民风民情。

(1)、学生阅读课文,试图从文中提供的傣族的居住、服饰、饮食、宗教信仰等方面信息中去考察(2)、语文活动:走进西双版纳傣族园要求a、以“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西双版纳傣族园……”为开头b、注意使用第一人称四、第三板块,表现美播放影片,结合影片写一写版纳的美要求:写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五、激发探究意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启发学生说说你对版纳有了哪些了解,你还有哪些问题感兴趣?六、结束新课:当优美的音乐再起时,你最想对神秘而又神奇的西双版纳说的是……七、布置作业:积累美言(1)、说说你最喜欢的词语(2)、记住你最想记住的句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体察信客的语言、行动和心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情感朗读,感受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

2、行动探究,体会南斯拉夫母亲的内心活动。

3、语言品味,感悟本文真挚感人的人性美。

教学重难点朗读。

探究。

体味南斯拉夫母亲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教学准备:解决字词;查阅资料(二战有关资料)●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烛光引读。

教师呈现《烛光里的妈妈》图片。

同学们,我们面对着摇曳的烛光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是啊,面对这样的烛光,我们感受到了老师那份情同__的爱。

可同样的蜡烛,在南斯拉夫老妇人的手里,却有着不同的意蕴,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西蒙诺夫的《蜡烛》,它会使我们感受到怎样的一种超越国界的情感呢?(板书课题及作者)作者简介:西蒙诺夫,苏联作家。

生于军官家庭。

1934年开始写作。

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

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生者与死者》获列宁奖金。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它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3、读了课文后,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这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三、合作探究,微观体察。

设置问题情景一:课文以蜡烛为题,这里的烛光,你认为有什麽特殊的象征意义呢?讨论明确:红军烈士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设置问题情景二:课文中的老妇人,是本文的主人公,你能概括一下她的形象吗?讨论明确:①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②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③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优质教案全册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优质教案全册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优质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古典诗词欣赏诗歌的基本知识《关雎》、《蒹葭》、《十五从军征》等名篇欣赏2. 第二单元:说明文阅读与写作说明文的写作特点《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文章阅读与分析3. 第三单元:散文阅读与写作散文的写作技巧《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欣赏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古典诗词、说明文、散文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说明文的写作特点、散文的写作技巧。

2. 教学重点:古典诗词的韵律美、说明文的条理清晰、散文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播放古典诗词吟诵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展示一些典型的说明文、散文段落,让学生初步了解说明文和散文的特点。

2. 教学实施:(1)第一单元:古典诗词欣赏介绍诗歌的基本知识,如韵脚、平仄、对仗等。

欣赏《关雎》、《蒹葭》、《十五从军征》等名篇,分析其艺术特色。

随堂练习:仿写一首古体诗。

(2)第二单元:说明文阅读与写作讲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如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等。

随堂练习:以身边的事物为例,写一篇说明文。

(3)第三单元:散文阅读与写作分析《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的写作技巧,如情感表达、景物描绘等。

进行散文写作指导,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随堂练习:写一篇关于亲情的散文。

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古典诗词欣赏诗歌基本知识:韵脚、平仄、对仗名篇欣赏:《关雎》、《蒹葭》、《十五从军征》2. 第二单元:说明文阅读与写作说明文写作特点:条理清晰、逻辑严密阅读分析:《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3. 第三单元:散文阅读与写作散文写作技巧:情感表达、景物描绘散文欣赏:《背影》、《荷塘月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一单元:仿写一首古体诗。

2024年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2024年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2024年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具体章节及内容如下:1. 第一单元:散文阅读与欣赏第1课:《背影》第2课:《济南的冬天》第3课:《长江三峡》第4课:《大自然的语言》2. 第二单元:诗词阅读与鉴赏第5课:《诗词五首》第6课:《诗词三首》第7课:《诗词两首》3. 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第8课:《愚公移山》第9课:《扁鹊见蔡桓公》第10课:《狼》第11课:《为学》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散文、诗词、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培养文学素养。

3. 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包括表达、交流、写作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诗词的鉴赏。

2. 教学重点:散文、诗词、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注释、词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单元:展示不同季节的风景照片,引导学生体会散文中的自然美。

第二单元:播放古典诗词吟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第三单元:讲述古代文化故事,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 课文学习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讲解课文难点,指导阅读方法。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以课文为例,讲解散文、诗词、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散文阅读方法与技巧2. 第二单元: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3. 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题目:第一单元:描写一个你熟悉的季节,要求运用散文的写作技巧。

第二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分析其艺术特色,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三单元:翻译一篇文言文,并概括其主要内容。

2. 答案示例:第一单元:例文《秋天的校园》。

第二单元:示例:《静夜思》艺术特色分析及个人感受。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各课同步精品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各课同步精品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各课同步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现代文、古诗文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鉴赏能力,感受文学之美。

3. 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写作兴趣。

4. 增强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指导。

2. 教学重点:阅读技巧、文学作品鉴赏、写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与课文相关自然风光、历史背景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内容,精选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3. 随堂练习:结合例题,设计针对性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课堂氛围,促进师生互动。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第一课时:《春》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春天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美好。

2.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春》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写作手法,进行仿写练习。

4. 课堂互动:讨论春天美好,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济南冬天》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介绍济南冬天视频,让学生解课文背景。

2.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济南冬天》写作特点,如对比、排比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写作手法,进行仿写练习。

4. 课堂互动:讨论家乡冬天,分享学习心得。

(其他课时教学过程类似,此处不再一一列举)六、板书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提炼关键信息,进行简洁明板书设计。

2. 注重板书逻辑性和层次感,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文言文阅读:《答谢中书书》。

(2)现代文阅读:《狼牙山五壮士》。

(3)古诗文阅读:《夜雨寄北》。

(4)作文:以“我梦想”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1)文言文阅读答案:见教材课后习题。

优秀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优秀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优秀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篇1)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会发现处处有月亮的影子,这轮明月曾照亮了春江的流水,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怨妇的罗衫。

回忆我们所学的古诗文,你想起了那些有关月亮的名句呢?生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生3: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师:好,看来同学们对古诗文名句积累很到位。

是啊,这轮明月曾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发思乡之情,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

当苏轼被贬黄州,面对承天寺的这轮明月他又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呢?今天,我们就同游承天寺,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

(板书课题、作者)师:同学们,对于*的作者苏轼,你了解多少呢?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苏轼呢?生: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作品主要收录在《宋学士文集》里。

师:对于*的写作背景,哪位同学知道并能介绍给大家呢?生:宋神宗时期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其政敌就借其讽刺新法的诗,以“讪谤朝政”的罪名把苏轼投进监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

出狱后被贬黄州,成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近乎于流放。

二、文本解读触心灵师:升入初中以来我们学习了不少文言文,回忆一下我们都用了什么方法来学习它呢?生1:读课文,翻译课文。

生2:赏析文中的句子,感悟作者的情感。

生3:需要背诵。

师:好,归纳起来就是读-译-赏-悟-创,这既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的环节。

师:首先我们来听读,注意读音、停顿。

师:本课有哪些字我们第一次接触,停顿有哪些句子需要注意呢?生1:藻、荇这两个字注意字形,记住读音。

生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生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师:同学们节奏划分得很准确,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教案: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新闻、说明文《新闻两则》《苏州园林》2. 第二单元:古诗文《春望》《泊船瓜洲》3. 第三单元:现代文《背影》《秋天的怀念》4. 第四单元:文言文《出师表》《岳阳楼记》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以及古今异义词的转换。

2.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检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 内容解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解释难点词语的含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5. 表达与写作: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表达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列出文章的和作者。

2. 用粉笔标注出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3. 用不同的符号或颜色标出难点词语和重点句子。

七、作业设计1. 阅读理解作业:让学生回家后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 写作作业:根据文章内容,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以及古今异义词的转换。

1. 词语解释:在讲解文言文时,教师应该给出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各课同步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各课同步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各课同步教案一、教学内容1. 《藤野先生》2. 《背影》3. 《白杨礼赞》4. 《散文两篇》:《背影》和《荷塘月色》5. 《古诗十九首》6. 《唐诗三百首》精选7. 《成语故事》8. 《综合性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学常识,提高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富有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情感。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藤野先生》一课,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与老师的感人故事,引出课文。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讲解。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背影》一课,设计题目:“请分析文章中‘背影’的象征意义。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课文《藤野先生》,写一篇关于自己与老师的感人故事。

(2)分析课文《背影》中“背影”的象征意义。

2. 答案:(2)“背影”象征父亲深沉的爱和无私的付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作品,提高阅读素养。

(2)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写作、演讲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3.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完整性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学生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点和接受能力,确保教学难点与重点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完整版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完整版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完整版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新闻报告《芦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2. 第二单元:人物描写《秋天的怀念》《背影》3. 第三单元: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4. 第四单元:诗歌鉴赏《望岳》《钱塘湖春行》5. 第五单元:文言文《三峡》《记承天寺夜游》6. 第六单元:小说《孔乙己》《范进中举》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知识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理解与翻译。

诗歌的鉴赏方法。

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2.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PPT。

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 学具:课文预习笔记。

课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新闻、故事、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讲解:精讲课文,分析文章结构、写作技巧、表达手法等。

3. 例题讲解:精选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课文及作者。

2. 课文结构及重点句子。

3. 解题思路及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模仿课文写作风格,写一篇作文。

2. 答案:课后练习题答案。

作文范文及点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与课文重点的把握。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与实现。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与针对性教学。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

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清晰度。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优质教案全套整理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优质教案全套整理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优质教案全套整理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具体章节及详细内容如下:第一章:《古诗十九首》之《迢迢牵牛星》、《行行重行行》;第二章:《白杨礼赞》;第三章:《背影》;第四章:《杜甫诗三首》之《月夜忆舍弟》、《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词汇、句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3. 通过学习散文和诗歌,培养学生对亲情的感悟,提高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古典诗词的鉴赏与分析;对散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2. 教学重点:掌握教材中的重点词汇、句型;培养对亲情的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牛郎织女、白杨树等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课文学习:(1)学习《古诗十九首》之《迢迢牵牛星》、《行行重行行》,分析诗句,理解诗人的情感;(2)学习《白杨礼赞》,分析散文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3)学习《背影》,体会父爱如山,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4)学习《杜甫诗三首》,了解杜甫的生平,感悟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3.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题目,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迢迢牵牛星》、《行行重行行》重点词汇:牵牛星、织女星、相思2. 散文:《白杨礼赞》、《背影》重点词汇:礼赞、背影、亲情3. 诗歌:《杜甫诗三首》重点词汇:月夜、登高、忧国忧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迢迢牵牛星》、《行行重行行》;(2)以《我的父亲》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典诗词,提高鉴赏能力;(2)开展亲情主题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3)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历史文化,提高人文素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教版⼋年级语⽂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新)⼈教版⼋年级语⽂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1 消息⼆则教学⽬标会本⽂语⾔准确、简洁、第1课时《我三⼗万⼤军胜利南渡长江》学习⽬标1.把握课⽂的内容和消息结构特点。

(重点)2.品味语⾔,体会作者的感情。

(重难点)教学过程⼀、导⼊新课1949年4⽉21⽇,中国发⽣了⼀件决定未来⾛向的⼤事。

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我三⼗万⼤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教学新课⽬标导学⼀:整体感知,把握⽂体特点提问1:反复朗读课⽂,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于⼆⼗⽇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间;⼈物:三⼗万⼈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

提问2:参看课⽂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消息迅速告知⾝边的⼈,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消息⽐较完整地告知⾝边的⼈,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消息具体地告知⾝边的⼈,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明确:迅速告知:我三⼗万⼤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民解放军⼆⼗⼀⽇已有⼤约三⼗万⼈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于⼆⼗⽇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的长江防线,遇着⼈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四⼩时,三⼗万⼈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民解放军正以⾃⼰的英雄式的战⽃,坚决地执⾏⽑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导语。

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提问3: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明确: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

这种特点就是⼈们常说的消息⽂体的⾦字塔结构。

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们了解。

提问4:电头有什么作⽤?明确:告诉⼈们消息的来源,增加可信度。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质教案精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质教案精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具体章节为《背影》。

文章通过对父亲送别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父爱的深沉。

详细内容包括:词语解析、文章结构分析、主题思想探讨及写作手法鉴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章中的生词、成语,理解文章结构,分析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伟大,学会关爱家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如对比、衬托等。

2. 教学重点:词语解析、文章结构分析、主题思想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父爱的感人故事,引发学生对父爱的思考,从而导入本课。

2. 自主学习: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生词、成语,了解文章大意。

3. 课堂讲解:解析生词、成语,讲解文章结构,分析写作手法。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父爱表现,分享各自的感悟。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文章写作手法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文章主题思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主题:《背影》2. 板书内容:生词、成语文章结构写作手法父爱主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父爱的理解。

2. 答案示例:父爱如山,深沉而伟大。

文章通过父亲送别的情景,展现了父爱的无私和伟大。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关爱家人,珍惜亲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了文章内容,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但在写作手法分析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今后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如《荷塘月色》、《春》等,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套整理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套整理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套整理一、教学内容1.《登高》——唐代杜甫2.《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代陆游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代苏轼5.《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五首诗词,感受古人的情感与审美。

2. 分析诗词的写作背景、作者情感和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艺术手法,感悟作者的情感。

重点:背诵诗词,分析诗词的写作背景、作者情感和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秋天的景色,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诗词讲解(25分钟)(1)介绍五首诗词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逐句解析诗词,分析意象、艺术手法和作者情感。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道典型的题目,结合诗词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23道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掌握程度。

5.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词和作者。

2. 列出五首诗词的写作背景、意象、艺术手法和作者情感。

3. 用彩色粉笔突出重点、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五首诗词。

(2)分析五首诗词的写作背景、作者情感和艺术特色,任选一首写一篇鉴赏短文。

2. 答案:(1)见课本附录。

(2)示例:以《登高》为例,写一篇鉴赏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建议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古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尝试用诗词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细节1. 对比分析唐宋诗词的风格差异。

2. 着重讲解每首诗词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含单元测试卷)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一、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二、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三、第四学段目标(7~9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三)写作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2.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3.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4.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5.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6.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四)口语交际1.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说话观点和意图。

2.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3.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

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1.消息二则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2.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3.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 教学设计:一、导入(导入课文的方式可根据需要设定)(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或让学生拿出当天的报纸浏览新闻版,简要介绍几则新闻,由新闻的标题导入)整体感知二、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3.精读课文(可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4.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四、教师导学(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1.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

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

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2.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只要把记叙的六个要素变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注意这六点,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再读其他叙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内容了。

五、合作探究1.教师布置思考题: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2.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六、拓展延伸教师导学:要求学生快速默读第二则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了解新闻内容。

再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新闻知识学习第二则新闻,并提出思考题。

七、默读第二则新闻,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1.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具体分析第二则新闻,并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2.品味两则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三。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就给予鼓励。

八、教师小结《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

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

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九、布置作业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

教学反思: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重点)3.认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

(难点)4.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勇攀科学高峰。

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荣誉奖。

这位伟人就是诺贝尔。

那么关于诺贝尔奖首次颁发的时间、获得者、颁发机构、地点等等,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从一则新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寻求答案吧!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遗嘱(yí) 渗透(shèn) 卓有成就(zhuo) 仲裁(zhîng)拨款(b ō) 逝世(shì) 颁发(bān)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前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死后各事应如何处理。

颁发:授予,分发某一样东西,比如勋章,奖状等。

建树: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勋。

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绩,成就。

3.作者简介诺贝尔(1833-1896) ,瑞典化学家,工程师。

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100多种发明,但他最突出的是发明炸药。

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因发明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被誉为“炸药大王”。

4.背景介绍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取得了在许多国家生产黄色炸药的专利。

发了大财,以后又发明了更安全可靠威力更大的胶质炸药,接着又研制无烟火药。

因毕生从事科研和火药的研制,终身未娶、无儿无女,晚年立下遗嘱,将全部不动产进行投资,作为基金,设立诺贝尔奖金。

1901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文主体部分为什么要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呢?交流点拨: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翔实;还因为“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奖项和所做贡献”是新闻的重点,所以要详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