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历史教学的几点建议
高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改下施行的策略分析
高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改下施行的策略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一直在不断进行,而新课改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旨在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提倡学生主体地、探究性地学习。
在这个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文将对高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改下的施行策略进行分析。
一、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新课改提倡学生主体地、探究性地学习。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让他们能够正确的理解历史事件,分析历史背景和历史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针对这一点,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引导学生探究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在历史课堂上进行分析性的讨论,让学生有机会充分交流和思考。
2. 利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来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历史事件。
3. 通过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从历史资料中获取信息,提炼历史规律,培养分析和研究历史事件的能力。
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研究能力。
二、发展多元化的历史教学资源新课改要求发展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发展多元化的历史教学资源:1.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历史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可以投资购买多媒体教室,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历史教学。
2. 利用社会资源,丰富历史教学内容。
学校可以组织历史实地考察、博物馆参观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并且结合社会资源,开展历史主题展览、历史讲座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历史学习资源。
3. 利用网络资源,扩大历史教学范围。
学校可以建立历史教学网站,提供历史学习资料和历史教学视频,丰富学生的历史学习资源。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进行 有效 的情 景设 置 ,激 发 学生 的学 习热 情 它们 的深入 讨 论 以及课 堂 互动 ,无疑 会加 深 学 生对 明治 维新 影 响 在 新 课 改 背 景下 ,教 师 不 仅 要 传 授 学 科 知 识 ,还 要 为 学 生 的认 识 ,起 到 了事半功 倍 的效 果 四 、合理 利用 教 学资源 ,提 高 历史 课堂 的学 习效 率 构建 一 种开 放 的学 习环 境 ,提供 多 渠道 获取 知 识 、将所 学 知识 加 以综 合 应用 与实 践 的机 会 ,鼓励 学 生 自主质 疑 ,大 胆 发 问。这 对 众所 周 知 ,历 史教 学 就是 讲述 已经发 生 过 的事情 。但教 科 书 于 调 动 学 生 的积 极 性 、 主 动 性 , 培 养 学 生 的创 新 精 神 和 实 践 能 所选 的历史 资料 非 常有 限 ,教 材 中绝 大部 分 内容 对 学生 来说 并 没 力 ,充 分开 发学 生 的潜 力具 有重 要 的意 义 。如 在教 学 《 二 次鸦 有生 活 经历 或 生活 体验 ,根本 无 法满 足学 生 对历 史 学科 的求 知欲 第 片战 争 》时 ,为 了使 学 生亲 身感 受 列强 在华 的罪行 ,我 请 两名 学 望 。 因而 ,这 就需 要我 们 在新 课程 之 下摆 正 知识 与 教材 的关 系 ,
程 ,激 发 了学生 对历 史学 习 的积极 性 。 二 、运 用有 效 的教学 语言 ,激 励学 生有 效学 习 的积 极 性
享 受 ,是 影 响课堂 教 学有 效性 的 重要 因 素之 一 。教学 语 言 的有效 主 义 发展 》 一课 时 ,课 标要 求 学生 知道 中国 民族 资本 主义 发 展 的 性 体现 在 事先 精心 设计 好 的每 一 句教 学语 言 中 。如学 习 《 略 与 背 景 、 内容和 影 响 ,但 教材 的知识 内容 不 多 ,如 何让 学 生更 好地 侵 反抗 》这 一课 ,在 导入 新 课 时 ,随着 背景 音 乐和 一幅 幅 图片 的 出 理 解和 接 受 成 了一大 难 题 。我在 教 学 时就 事先 选 取 了洋务 运 动 、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一、引言高中历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对于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本文将探讨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以期为实际教学提供参考。
二、多元教学方法的运用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和探究的环节。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以问题为起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影响。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加具体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相关因素。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引人入胜的历史案例,如《西游记》中的历史真相、《红楼梦》中的社会风貌等,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探讨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3.视频教学法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历史观的形成。
通过观看相关历史事件的视频资料,可以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场景和背景有直观的感受,提高学生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活动化教学的设计高中历史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历史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邀请历史学者或专家来校授课通过邀请历史学者或专家来校授课,可以为学生提供与专业人士的面对面交流机会,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相关知识。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与专家的互动,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互动参与度。
2.制定历史模拟活动历史模拟活动是一种能够让学生亲自参与并体验历史事件的有效方法。
通过模拟历史事件的过程和场景,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与变化。
例如,可以让学生模拟战争的发生、社会运动的发起,让学生通过参与者的视角来理解历史事件。
3.设计互动游戏互动游戏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质量提升措施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质量提升措施一、老师教学指导1、坚持多重交流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的学习,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同学生的学习活动联系起来,真正做到既表示教材、展示历史知识,又明确社会实践意义;2、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以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学等为指导,使学生在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产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习惯;3、倡导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发问、思考,让学生学会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除了让学生早慧来接受老师传授的历史知识,还要不断激发学生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设计合理化的教学意义,使课堂教学活跃有序。
二、课程内容改革1、学科内容要更加灵活,以前史、后史和史料阅读、写作等活动为主要内容,把学科历史变成自由民主的学科,把重面重点放至探究发现的学习模式;2、提升写作能力,将写作能力和历史知识紧密联系,让学生结合历史文献发掘历史资料,分析历史文献,锻炼写作能力,实现以文会史的转变;3、让历史课堂教学更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重视历史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调动学生参与历史故事的编织,使他们有责任感、兴趣感、担当感;4、完善学生综合能力,结合历史学习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学会联系实际,整体认知历史,历史活力、历史魅力、历史使命要清晰的体现在学生的思想中。
三、评价改革1、采用综合考核方式,结合重点检测考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考核内容可以包括讨论、报告演讲、论文、作品编写、竞赛及调查研究等;2、充分调动家长的参与,让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并直接评价孩子的学习,增进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共识,提高孩子学习历史科学的兴趣;3、完善学生学习记录制度,让学生及时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从而可以解决传统学习惯性,使学生可以更快更深入的学习历史;4、采用媒体新技术手段,利用博物馆、网络、电视影视等手段,模拟历史圈,以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实现科学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历史课堂教学改进的几点措施
历史课堂教学改进的几点措施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一、科学处理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和教材观,具备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课程开发意识。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资源,在认真研究、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从学生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对教学内容作出一定的调整。
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充实科学、典型、生动、详略得当的历史材料,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结合各类相关课程资源,以实现课程的再开发。
教师还应该深刻理解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与要求,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这是教师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
基础型课程的教学,除了合理、有效地利用教材资源外,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以丰富、典型的史料(材料),通过归纳或演绎,使学生掌握基本观点和方法,逐步养成历史研究中史料、史实和史观的证据意识、逻辑意识和科学意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改革研究方法,提升研究能力。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方法,这是提升学史能力的前提,同时也是教师的重要责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接受性研究与研究性研究的关系。
要充分认识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最基础的历史知识是学生学史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石。
要从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出发,适当而必要地传授历史知识。
同时,教师要充分重视历史研究过程中学生内心感受和自我体验的客观影响,着力培养学生的研究性研究方式,要创设机会,设置情景是教学环境,让学生参与历史研究的实践活动,通过自主搜集史料、提取信息、交流成果等实践活动,体验研究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学会科学的研究历史的方法。
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领悟研究的方法,通过合作、实践、探究与作业、练等途径,在潜移默化之中,学会自主研究的一般方法,养成良好的研究惯,进一步提升史学意识,为终身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课改 探 微
薪 改 卿 厕 数 傅 幽
■ 王 惠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 会教 、 善 教, 使学生愿学 、 乐学 、 会学 、 善学 。新课改理念 虽然 强调学 生是 主体 , 但并不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 , 它体 现在导趣( 激 发 动机 , 引起 兴趣 ) 、 导疑( 激起疑 问, 引 发思维 ) 、 导法 ( 指导方法 , 授之技能 ) 、 导馈 ( 引 导 反 馈、 及时矫正 ) 等方面 。 那么, 教师的主导作用怎样才 能发挥 出来 , 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 , 达到愿学 、 乐学 、 会学 、 善 学 目的呢 ?
三、 合理 利用 课程 资源 。 采取灵活 多变 的教学 手段
、
科 学理 解 教 学 目标 。 转 变 教 师 的 教 学观 念
教学 目标是历史教师专业活动的核心 ,也是判 断历 史 课 堂 教 学 是 否有 效 的直 接 依 据 。有 效 教 学 坚 持 以学 生 发 展 为 本 的教 学 目标 ,不 仅关 注学 生 的考 试 分数 , 更关 注学生体魄的健全 、 情感的丰富和社会 适 应性的提升 , 从知识和技能 、 过程和方法 、 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进学生个体的全方位发 展 ,使 获得知识与基本技 能的过程 同时成为学会 学 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师在历史课 堂教学 中要注重三维 目标 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有效教学 主 张教师树立教学 目标 的整体结 构观念 ,全面实现三 四、 尊重 学生 主体地 位 。 重视 学生 学 习兴趣 的培养 维 目标 ,使 教学 目标价值的实现统一于 同一教学过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用 , 尊重学生 的主体地位 , 满 程 中, 从而充分实现教学 的基本价值 , 促进学生全面 足学生 的主体需要 , 已经成为广大历史教师 的共识 。 和谐地发展。 在 科 学 理 解教 学 目标 基 础 之 上 , 转 变 教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 学 生 敢 于 表 现 自我 、 推 销 自我 , 个 性 师 的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受“ 应试教育” 的影响 , 为 了 得 到 了极 大 张 扬 ,课 堂 教学 的有 效 性 也 得 到 了 极 大 考 出好成绩 , 保证升学率 , 教师往往把学生 当作被动 地提高 。 在具体 的历史教学过程 中, 我们要善于鼓励 接受知识的机器 ,教 师从头讲到尾 ,学 生埋头记笔 而慎于训导 , 不吝指 正而善于赞赏 , 让学生克服传统 记、 抄答案。 学生的学 习过程处于被动 、 机械 、 封 闭状 的唯书 、 唯师的心态 , 敢于怀疑传统 , 敢于质 疑书本 , 态, 完全 失去 了主动 、 个性 、 独立思考 , 这样 , 怎么能 敢于挑 战权威 , 打破师 生关 系紧张 、 沉闷、 压抑 的教 够形 成 自主 学 习 的 能 力 ? 怎 么 能够 产 生 创 新 能 力 呢 ? 育 氛 围 ,让 学 生 恢 复 独 立 性 和 自主性 ,充 分 张 扬 个 教师要更新观念 ,把教学 的重心转移到培养 提高学 性 ,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以达到培养学 习历史兴趣 的 生 的 能力 上 来 。新 大 纲指 出 , 学生“ 应 在 教 师 的指 导 目的。教师有 目的的设 问, 创设 问题情境 , 使学生融 下学 习” , 这就充分说明 , 在学习活动 中, 教师的作用 入历史事件中去思考 , 应特别 注重情景教学 , 如分别 不是“ 教” 而是 “ 导” ( “ 指导” “ 诱导 ” “ 启 导” ) , 是组 织 扮演历史人物进行对话 , 根据 历史事件编演话剧 , 展 者、 参与者 、 指导者 。教师要努力营造积极 、 民主 、 平 示学生 自编的历史小报 , 歌唱 自写 的历史歌谣 , 还可 等、 开放 的教学氛围 , 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求异思 历史知识竞赛等活动, 诱发学生探求 维, 如错了允许重答 , 答 的不完整允许补充 , 不 同意 组织小组讨论 、 别致 , 见允许争辩 , 老师错 了允许提意见。 教学 中师生处在 知识 的浓厚兴趣 。教师授课应做到开头新颖 、 中间有高潮 , 使学生心境不衰 ; 结 尾有 同一位置 , 在学生学习 、 参与中 , 教师充分发挥作用 。 具 有吸引力 ; 使学生产生“ 想知后 事且 听下 回分解” 的欲望 , 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 ,是教师 以 余味, 从 而使学生对历史课产生浓厚 的学 习兴趣。久而久 完全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一起寻求答 案的过程 ,这样 学生会感到学习是一种精神需要 , 感到学习是愉 才能真正做到师生之间 的和谐融洽 , 互相学习 , 互相 之 , 学得也就轻松 , 对学 习也就抱有 积极 、 乐观 向 切磋 , 互相启发 。事 实上 , 学 生的不同看法 , 不同意 快 的; 上的态度 , 主动积极地参 与学 习。 见, 甚 至相 反 的观 点 , 有 一 些 是 很 有 价值 的 。 二、 选择 恰 当教 学 方 法 . 把 历 史 教 育 和社 会 实 际 总之 , 新课改理念改变了“ 教师讲 , 学生听” 的注 结合 起 来 入式教学方式 , 提高了课 堂教学 的效果 , 使教师 的教 课 堂 教 学 是教 学 活 动 的 主 教学水平 和科研能力不断提高 ; 学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的必 生的学习能力 和其他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随着课改 要条件。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 , 教师要选择恰 当的教学 实践的逐步深入 , 一个教师会教 、 善教 , 学生愿学 、 乐 方法 , 创设历史情境 , 营造历 史氛围 , 激 发 学 生 求 知 学 、 会学 、 善学的局 面将会逐步形成。 欲; 突出重点 , 突破难点 , 充分提 高课堂效率 。 选择恰 ( 作者单位 : 山西 省 大 同 县一 中 )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2022年9月开始,越来越多的省份进入新高考模式,“3+1+2”模式逐渐从8省扩展到全国。
统编版历史教材开始逐渐成为各地高中的唯一可选教材。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立足于新课标,立意上由过去的培养学生的能力转向强调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由于一线教师在迎接这种转变时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准备不足,导致真正教学时存在了诸多的问题。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呢?应该怎样解决?简单举例如下。
一、思想观念的转变问题目前一线教学的老师,只要不是2019年新入职的教师,虽然身体已经进入到了新一轮的新课程新教材的使用,但思想挂念还停留在上一轮新课改之中,甚至个别年龄偏大的老师停留在上上一轮的教材之中。
这体现在教学中,就是仍然追求知识与能力,而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追求素养。
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而素养指的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道德修养。
能力是人的外在表现,而素养是人的内在修养。
历史学科追求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就是要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史学意识,进而感悟家国情怀。
由于一线老师停留在上一轮新课改养的观念中不能自拔,因此盲目追求知识与能力的教学,导致出现了课程进行不顺利,讲不完课的现象时有发生。
归根结底,是因为老师补充了太多知识,而忽视了现行教材下的知识,这在网上那些所谓的“优质课件”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建议是:教师首先要有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意识,明确核心素养的层级要求,不要把所有的第四等级要求都在一节课中予以体现。
教师要自己熟悉每一个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外延,既不要将核心素养矮化(如时空观念就是时间+空间),也不要将核心素养拔高(如现在所有的公开课为了落实家国情怀最后都生拉硬拽地和现实联系)二、知识储备的不足问题新教材的《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增加很多世界古代史的内容、中世纪的内容和亚非拉地区的历史内容。
这部分内容,对于多数一线教师来说,都是非常不熟悉的内容,多种文明不清楚,多个王朝记不住,多位人物搞混淆是课堂上常有之事。
初中历史课改建议
初中历史课改建议第一篇:初中历史课改建议初中历史“四型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建议(一)初中历史“四型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课型及实施建议:一、展示引领课(新授课)主要环节:情境导入、认知目标自主学习、完成导引合作解疑、隐性探究展示交流、师生评价教师引领、小结达标具体要求:(1)情境导入、认知目标:教师要创设多种导入方式,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全面参与的积极性;目标的制定要科学合理,要体现不同的层次和能力的要求;教师可通过小黑板、多媒体、导学案等形式来展示目标。
学生通过读说形式感知目标。
授课时要随时照应目标。
(2)自主学习、完成导引:学生按导学案的要求,自主阅读教材,并完成导学案中的自学导引部分。
用双色笔在书中作好标记。
教师可通过小组提问或随意抽查等提问方式,检查导引的完成情况。
(3)合作解疑、隐性探究:生就自学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及导学案中的合作探究中的问题,小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使学习的内容最大限度的在本组得到解决,并找出本组的共性问题及准备质疑的问题;以及解题的思路方法等,准备在全班进行展示。
(4)展示交流、师生评价:教师临时分配各学习小组展示任务,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各小组要展示的问题、组号及评价小组、组号等。
展示时,要先展示成果,后展示问题,允许其他小组补充、质疑或对抗。
师生就各小组展示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可就问题知识、解题思路、方法、语言表述等方面进行点评。
评价的内容讲究多样,但要多围绕知识、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要有针对性,要中肯,不要流于形式。
(5)教师引领、小结达标:教师在学生展示时,要注意提取有价值的问题和本课需要拓展的核心问题,适时或集中进行追问点拨,以充分发挥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充分发挥教师的价值引领、知识引领、思路和方法引领的作用。
教师要利用好小结引领帮助学生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达标检测,要视每课具体情况而定,可以安排为精典试题讲解,如果授课时间不足,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本节课的知识、方法小结,也可起到达标检测的目的。
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几点方法的尝试
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 使历史教学丰富多彩 , 生动活泼。寓教
于乐, 收到 良好 的教 学 效果 。 二、 小组 合 作 学 习 、 师生 互 动 小组 合作 学 习是 指 在 历 史教 学 过程 中 , 教师 根据 教 学 目标 、
教 学 方 法 、 学 手段 , 教 结合 学 生 的 认 知 基础 、 史 教 材 与 地 方 实 历
际 , 具 体 的教 学 过 程 中 , 织 学 生 以 小组 为单 位 , 在 组 进行 明确 的 责任 分工 , 成 某 个 历 史教 学 任 务 , 到 一 定 的 历 史 思 维 能 力 , 完 达 培养 学 生对历 史 的悟 性 。 利于 学 生主 体 地位 的 发挥 , 循从 认 有 遵 识主 体— —尊 重 主 体— — 发展 主 体 的教 学 原 则 ,调 动 学 生对 历 史 学 习 的情 感 、 趣 、 志 等 非 智 力 因 素 , 充 分 运 用 现 代 化 的 兴 意 并 教 学手 段 。由于 历 史学 科本 身 有包 罗 万象 的特 点 , 故其 小组 合 作 学 习 的 目标 比 其他 学 科 更 具 有开 放 性 、 究性 、 践 性 的 特 点 。 探 实 例如 在学 习“ 安事 变 ” , 如 何 处置 蒋 介 石 的 问题展 开讨 论 , 西 时 就 讨论 的结 果是 中国共 产 党 从感 情 上来 说应 主 张杀 蒋 介 石 ,但 从 理 智上 来 说却 不 能杀 蒋 介石 ,杀 蒋介 石 抗 日民族 统 一战 线 将 无 法建 立 , 不利 于 巾华 民族 抗 战 , 不杀 蒋介 石 则 有 利于 整 个 巾华 而 民族 。 由此使 学 生更 进一 步 认 识西 安事 变 和平 解 决 的意 义 , 体现 了中国共 产 党 以 国家 民族 利 益 为重 , 顾全 大 局 的博 大 胸怀 和 远
小学历史新课程标准关于历史教学的建议
小学历史新课程标准关于历史教学的建议概述历史教学在小学课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过去的文化,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施历史教学,小学历史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
强调历史素养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历史素养包括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对历史过程的认识、对历史时代和文化的感知,以及对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和影响的理解。
教师应该通过讲授具体的历史事件和背景知识,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同时鼓励他们进行自主研究和探索。
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学生在历史教学中应该被给予参与的机会。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而新课程标准则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历史事件的再现和讨论中,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跨学科融合历史教学应该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
历史与地理、语言、艺术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可以丰富历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提高研究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某个历史事件时,可以结合地理知识来解释地理环境对历史的影响;在讲述历史人物时,可以通过语言和艺术来展示他们的形象和作品。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为了提高历史教学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教师应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除了传统的教科书和讲义,还可以使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及实地考察、博物馆参观等教育活动。
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可以增加学生对历史的感知和理解,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
培养历史思维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归纳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历史事件的讨论和研究,引导他们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比较,并从中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与结论。
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历史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新课改下的中学历史教学,秉承“因时而变、因地而异、因人而异”的原则,力求使历史教学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历史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化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一些学校在历史教学中为了突出学科的实用性以及鼓励学生主动探究,会出现将历史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化的情况。
教师可能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会刻意减少历史事件的细节,甚至有些教师将历史课的内容简化为一些故事性的情节,导致学生对历史的整体了解过于肤浅,缺乏深度的认识。
2.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随着社会信息的爆炸,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改变,许多学生更倾向于通过多媒体、网络等途径获取信息。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可能对历史课程失去学习的动力,导致学习质量下降。
3. 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脱节一些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过于着重史实,而忽略了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仅限于书本上的知识,无法将历史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对策针对历史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化的问题,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拓宽历史教学内容,注重教授历史事件的细节和背后的深层意义。
同时要注重历史知识与当代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在当今社会中的影响。
2.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
可以通过影视剧、动画、音乐等多媒体形式,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并结合实地考察等形式增加学生对历史的体验感。
3. 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感悟。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历史教学中参与思考,启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主观理解和评价,培养学生对历史的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
4. 加强教师专业化培训教师在历史教学方面的专业化水平也是保证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
新课标历史教学改进措施和对策
新课标历史教学改进措施和对策
引言
新课标历史教学的改进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本文旨在
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和对策,以促进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研究和理解。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 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提供系统化的历史教学培训;
- 鼓励教师开展历史教学研究,分享教学经验和有效方法;
- 提供教师交流平台,促进经验共享和互相研究。
创设多样化的研究环境
- 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研究资源;
- 引入沉浸式研究体验,如历史场景还原和角色扮演,激发学
生的研究兴趣;
- 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实地考察和社区调研,拓宽历史研究的实
践维度。
强化学生历史素养培养
- 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批判性思考和历史观察力;
- 增加历史原始文献阅读和分析的机会,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 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后的价值观和多元文化,培养尊重和包容的历史素养。
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支持
- 通过个体化辅导和教学,满足学生研究的个性化需求;
- 灵活运用评估工具,如测验和项目作业,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展;
- 设计适应多样化研究差异的教学活动,提供差异化支持和挑战。
建立评估和反馈机制
- 设立适用的历史学科评估标准和评价体系;
- 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培养他们对研究的自我意识;
- 提供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指导学生修正研究策略和方法。
结论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和对策的实施,我们相信能提升新课标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思辨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分享9篇
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分享9篇第1篇示例: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教学也要适应新的要求,实现新课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老师们有新的教学理念和创新的教学方法。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希望对广大历史教师有所启发。
高中历史教学需要突出批判性思维。
过去的历史教学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记忆和背诵,而新课改要求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
历史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讲解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的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
历史教学需要注重跨学科的整合。
历史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历史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历史事件本身,还应该将历史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也能了解到其他学科的知识。
在讲解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时,可以结合物理、化学等学科,让学生了解科技发明的背后原理及对社会的影响。
历史教学需要重视实证研究和实地考察。
新课改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证研究和实地考察来掌握历史知识,因此历史教师应该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文化,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的魅力,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知识。
历史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去的历史教学更多的是教师为主导,而新课改要求学生在历史教学中担当主体地位。
历史教师应该注重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和特长,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要实现新课改,需要教师们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有所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重视跨学科的整合,注重实证研究和实地考察,以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希望广大历史教师能够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2篇示例: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分享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历史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
新课标历史教学改进措施和对策
新课标历史教学改进措施和对策背景新课标的实施对于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为了适应这一变革,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和对策,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效果和兴趣。
改进措施以下是我们提出的几项改进措施:1. 强化思维导图:通过在课堂上使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整理历史知识框架,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分析能力。
2.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展示历史事件的真实场景和生动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研究的积极性。
3.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参与讨论,激发他们主动思考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同时,教师应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的研究交流和合作。
4. 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热点:及时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社会和国际的历史热点事件,让学生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并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5. 深入挖掘历史资源: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等历史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让他们亲身体验历史文化,增强对历史的感知和理解。
对策为了有效实施这些改进措施,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应加强自身历史知识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提高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把握。
可以参加专业培训、研讨会等活动,与同行交流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2. 优化教学资源:学校应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设备、图书馆藏书等,为历史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同时,学校可以与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丰富多样的历史教学活动。
3. 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让他们了解新课标对历史教学的要求,共同关注学生的研究情况,提供积极的研究环境和支持。
4. 评估与反馈: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问题,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个别面谈,了解他们的研究需求和兴趣,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结论通过采取这些改进措施和对策,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提高新课改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趣, 点燃 学生 的学 习情绪 。有人说课程 是教师 、 学生 、 教
.
2 r 蠡 6.
3由“ . 教教 材 ” “ 向 用教 材教 ” 变 , 转 由重 “ 递 ” 传 向重 “ 发展 ” 变。传统教 学中侧 重 于“ 师一学生 ” 向信息 转 教 单 交流 , 学生被 动接 受历史 知识 和历 史结论 , 师重视 “ 教 教 教材 ” 忽视学生实 际。在新课程 改革 中要求历 史教师不 ,
动 , 相了解 、 响 、 互 影 激励 、 鼓舞 。那 么在历史教 学 中 , 教
师怎样一改 自己的角色形象 , 正做好一个促进者 、 真 组织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试行 )指 出:教师在教学过 》 “
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 、 共同发展 , 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
养能力的关系 , 注重培养学生 的独立性和 自主性 , 引导学生 质疑 、 调查 、 探究 , 在实践中学习 ,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
◆ 杨孟贵
几
议
随着我 区基础教育新课 程改革的浪潮滚滚 而来, 新课 程体系在课程功能 、 结构 、 内容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
重大创 新和突破 。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 了严 峻的挑 战和 不可多得 的机遇 。蜕 变在过程 中完成 , 越在碰 撞 中诞 超
材、 环境 四个因素的整合 , 这意味着教学过程实 质上是一
二、 面对 新课程 。 要积极转变教学方式
势 必会 压制学 生 的创造 性 。联合 国教 科 文组织 编 写 的 《 学会 生存——教 育世界 的今 天和 明天》 书中 , 一 曾对未 来教 师的角色作 过这样 的描述 : 现在教 师的职责 已经越
来越少地传递知识 , 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 考 ; 教师必须集 中更多 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 的和有创造性 的活
新课程改革下对中学历史课程的建议
新课程改革下对中学历史课程的建议新课程改革下对中学历史课程的建议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中学历史课程也需要进行改革与提升,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和培养学生更全面的历史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下,对中学历史课程的建议如下:一、贯彻问题意识,培养历史思维历史课程应从培养学生积极的、质疑的、创新的学习态度出发,倡导问题意识。
教师需要通过提出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历史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融入多元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材内容应尽可能广泛覆盖世界各地、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资源,而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历史。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多种多样的历史文献、建筑、艺术品、音乐等资源,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同时拓宽学生对历史的了解。
三、注重历史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历史课程需要在广度和深度上找到平衡点。
一方面,要确保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全面了解,不仅要学习历史的基本概念和事件,还要了解历史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与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
四、发展学生的历史解读能力历史是被诠释的,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历史,理解历史事件的多种解释。
通过对历史文献、历史资料的分析与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解读能力,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五、引入历史思维工具与方法历史课程可以引入一些历史思维工具与方法,如时间轴、因果图、图表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和梳理历史知识,提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与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工具与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思考和研究。
六、培养历史意识与价值观历史课程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意识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到历史的连续性和非线性的变化。
同时,历史课程还应当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历史精神。
七、注重培养历史研究与写作能力历史研究与写作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对历史教学提出哪些建议
新课标对历史教学提出哪些建议?(作业)一、教学建议历史课程的实施,必须以本标准为依据,力求体现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按照本标准提出的规定和要求,注重课程目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整合,并使其具体化为课时目标。
教学时要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多种历史信息资源,突出历史教学的特点。
(一)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行科学、正确的阐释,客观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解释和评述;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在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要注意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发掘课程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和熏陶。
(二)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注重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结合具体、生动的史实,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
如创设历史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历史上出现的矛盾、纠纷,从而产生了解历史和探寻历史的愿望。
(三)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运用多种方式展现历史发展的态势,尤其是通过教师清晰明了的讲述,使学生知晓历史的背景、主要经过和结果,通过具体、生动的情节感知历史,清楚地了解具体的历史状况。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历史进行正确的理解,对史事做出合理的判断。
如通过具体讲述历史人物典型的言行事例,使学生有真切的感悟,加深理解和认识。
(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
鼓励学生在学习时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历史教学的几点建议
周海军
湖北高中新课改的推行已经两年了,本人从事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学也一年有余。
回顾新课改历史教学历程,我和同行们一样,经历了由陌生到逐步熟悉、由诚惶诚恐到逐步适应的过程。
为了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更好地推行新课改,按照学校的要求,结合本人新课改历史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谈谈对新课改历史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应高度重视课程标准。
1.这是课程标准的地位决定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
2.弄清课程标准的特点,有利于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更好地推行新课改。
与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比较,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有其显著的特点:
⑴课程目标上,改变了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引导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应成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过程。
例如,①课程标准把学习过程与方法作为三维目标之一提出来,目的就是要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②在思想情感教育目标上,突破了以往单纯政治教育的层面,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
⑵课程结构上,改变了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状,以模块加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课程结构,适应了社会需求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需要。
例如,①历史学科共设立九个学习模块,其中包括三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
②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确定专题型的教材体系,避免了与初中历史课程的简单重复,有利于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⑶在课程内容上,依据时代性和基础性原则,革新了课程内容,精选了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了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学术发展和学
生经验的联系。
主要变化有:①增强了与社会进步联系的内容,如增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内容。
②增加了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内容。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形势下人们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的需要,增加了世界古代史的内容,加大了世界史内容的比重(达到40%)。
③增强了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如增加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等专题。
④及时反映历史学科研究的新趋势和新成果,如研究模式上的社会史观、整体史观等,在依然重视政治史的同时,加强了社会生活史、科学技术史、教育史和文化思想史的内容。
⑷在课程实施上,强调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养成,关注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促使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促使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促使教师改善自身知识结构。
⑸在课程评价上,探索符合课程改革精神的公正、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
3.弄清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有利于指导教学过程的实施。
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了教学和评价建议。
在实施教学过程之前,应该首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弄清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然后才能以之为基本指导,合理使用手中的教材,科学安排教学环节,灵活选择教法学法,全面实现教学过程的三维目标,追求教学过程的高效性。
二、应正确使用教材。
新课改形势下,教材版本不再唯一,可以有多个版本。
教师该如何对待教材,如何使用教材呢?
1.善待教材。
因为教材是师生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是体现课程标准内容的主要载体。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教材,用好用足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同时也要不拘泥于教材,敢于突破教材、超越教材,大胆取舍教材,科学补充教材。
2.不走极端。
教材使用上容易出现两种过于极端的错误作法:一是单纯地“教教材”而不是灵活地“用教材”。
在教学中,过分强调“以教材为
本”,完全依赖教材,死扣教材,拘泥于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唯恐遗漏,不敢增删;二是过分轻视教材,完全脱离教材、抛开教材。
3.“用好”教材的几种作法:一是对照课程标准、参考其他版本教材来“用教材”,这样有利于明确教学目标,也有利于在教材使用上取长补短,合理增删内容。
二是立足教材,用好用足教材。
在教学中,不仅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正文、材料,还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前提示”、“资料卡片”、“知识链接”、“学习思考”和课后习题以及专题导语和专题小结,这样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三、应慎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新课改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积极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重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和软硬件设施的完善,在历史教学中越来越多的得到运用,并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泛滥化倾向。
教师该如何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呢?
这是由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决定的。
多媒体教学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具有信息量大、形象直观、容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等优点,同时也具有教学进度太快、学生作笔记困难、知识落实不够、时间长了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对电力供应过分依赖等缺点。
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各有优缺点,不能相互取代,但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因此,在教学中,要慎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应以常规教学手段为主,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辅。
多媒体教学手段既不能运用得过多过滥,也不能完全排斥和拒绝。
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每一个教师都应该主动学习并掌握它。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要选择适合它的教学内容,要精心制作课件并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要提前做好上课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接通相关设备、组织学生提前预习等。
四、应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新课改强调,历史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能力的培养。
在重视能力培养的呼声中,出现了轻视知识传授,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割
裂开来等现象。
那么,何谓历史知识?何谓历史能力?
所谓历史知识,就是指对历史的认识,主要包括具体的历史史实、基本的历史概念、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等。
所谓历史能力,主要包括历史技能和历史认知能力。
历史技能一般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高中历史教学主要培养的是心智技能,它主要包括阅读历史材料的技能、整理历史知识的技能、编制历史图表的技能、表述历史的技能。
历史认知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
记忆能力是历史认知能力的基础。
思维能力是历史认知能力的核心,并构成历史认知能力的主要内容。
历史教学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何看待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呢?
第一,传授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和载体。
没有知识,何谈能力!能力的培养必须以传授知识为载体,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
第二,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是同一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不可分割。
第三,培养能力反过来有助于传授知识,知识的学习也离不开一定的能力支持。
如何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呢?
第一,千万不要忽视知识的传授。
只有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才能更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学习基础知识,该记忆的必须记忆,要坚持在理解中记忆,在运用中强化。
在知识传授中,要力求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知识的系统化。
第二,要高度重视能力的培养。
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积极进行能力培养。
第三,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不能仅仅是教师的“教”和“考”,还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而后者常常被忽视,因而尤其要加强。
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
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推行启发式教学。
第四,在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过程中,不能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不能忘了教会学生做人是教育最根本的目的之一。
20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