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现象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后文学关于“韩寒现象”的思考
摘要:
“80”指的是八十年代, “80后”就是指在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而80后作家的文学作品一出便揭起了轰轰烈烈的80后文学现象的讨论。
“80后”文学现象无疑是当代文学研究或文化研究十分重要的对象,而作为世人眼中“80后”的代表人物韩寒,从少年成名开始,多年来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和话题,被称为“韩寒现象”。
所谓“韩寒现象”,即指人们所关注的,已经超越了韩寒其人其事本身,而包括公众对韩寒其人其事的广泛议论。但韩寒现象却是一个非常令人觉得苦涩的现实。
从“韩寒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关教育、有关“80后”、有关国情、有关人才培养等一系列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辩证地看待韩寒这一时代造就的特殊人才,我们将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一、何为“80后”文学,“80后”文学作家
90年代初,当时16岁的少年作家郁秀发表了她的第一部校园生活长篇小说《花季雨季》,通过改革开放背景下的中学生积极向上,敢于创新进取的精神,反映了当代中学生校园生活的基本面貌,在当时的教育界和文学界产生了强烈反响,也使得一些学生对无拘无束地发挥自我产生了欲望,对现行的教育制度提出了挑战,1998年,上海知名的《萌芽》杂志社为了培养和发展文学新人,提倡新式的作文模式,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开始了首届新概念大赛的征稿,于是涌现了像韩寒、郭敬明、张悦然、春树等少年作家,一些八十年代出生的学生也随之效仿,逐渐形成了以“80后”中学生为主的作家群,他们的作品对当代文学起着较大的影响,这些作家被称为80后文学作家。
从字面上理解“80后”文学指一批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的文学作品。而“80后”不是一个文学概念,是一个市场与商业炒做出来的概念。真正的文学不是以年代划分的。一个真正的作家,他不乐意自己被划入任何一个流派,因为作家追求艺术性的独一无二。划分流派,圈定概念是评论家或者出版商愿意做的事情。因为这样做对他们都有利。前者是学术上的方便,后者则是经济上的利益趋势。
而我们也暂且这样理解。而作为世人眼中“80后”的代表人物韩寒,从少年成名开始,多年来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和话题,被称为“韩寒现象”。
作为一个“80后”文学作家的代表,韩寒现象曾经引起社会普遍的关注,这是因为他们已经不再和传统作家站立在神圣的肩负着教化民众政治责任的起跑线上。“80后”文学对当代文学的走势已造成影响,也引起了人们对文学的评价,但是对文学的评价是需要一把“多维的尺子”的,没有弹性的评价表明了这把尺子之短、之薄、之脆弱、之浅陋,艺术是宇宙间最模糊的东西,没有最暧昧的尺子是无法将它比量清楚的。
二、80后文学中的韩寒现象
一杯清水,一个纸团,半个时辰,纸沉杯底,文章却浮出水面,他以一篇《杯中窥人》问鼎新概念作文大赛,并独占鳌头,名震一时。趁热打铁,紧接着他操纸为文,下笔如神,一泻千里,徜徉恣肆,如不可穷——《三重门》的出炉又掀起轩然大波,有发聋震瞶之势。一个17岁的少年,能高姿态地矗立在站在读者面前,这是我们所想象不到的。就《三重门》而言,能向中国的现行教育制度叫板的作品并不多见,且不论这部书的文学功底如何如何,写作手法如何如何,单凭它能向在改革浪潮中的中国教育制度发出挑战就足以说明一个问题,韩寒是一个关心政治的人,这要比国内一些精神逐步或正在严重下滑的作家要令人鼓舞。韩寒试图通过自己的小说来影响政府的教育制度,影响同龄学生的道德和生活。人们所关注的,已经超越了韩寒其人其事本身,而包括公众对韩寒其人其事的广泛议论。而包括公众对韩寒其人其事的广泛议论。但韩寒现象却是一个非常令人觉得苦涩的现实。
(一)“韩寒现象”的特点
(1)、“80后”生活在青春化、都市化与时尚化的文化中
“80后”一代是“看电视长大的一代”21世纪后的网络成为都市文化的最为重要的空间之一,“80后”生人既生长于其间又反过来发展这一文化空间,“80后”写手的文学描写对象的活动场景主要也是都市。这当然与“80后”生人成长的时代有关,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90年代至21世纪初,是中国大都市快速发展城市规模,更于内在——都市文化精神等多个方面凸现出来。(2)、“80后”太过早熟,与生理年龄不对称。
年龄有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之说。“80后”写手生理年龄虽小,但心理年龄大。心理年龄大的表现在于思想认识偏成熟,有独立乃至独特主见,想到和看出别人想不到看不出的问题和现象。按正常情况而言,十几岁的孩子或许不乏聪明才智,但一般缺乏认识社会的智慧。而当年的韩寒17岁,其思想形态已达对社会与人生的“智慧水平”,而心理年龄成熟是大多“80后”写手表现之一。(二)“韩寒现象”产生的原因
韩寒现场的产生绝不是偶然,是先有了韩寒才有了媒体的炒作,并不是先有了媒体才有的韩寒,我的意思是,韩寒现象能风靡一时媒体的炒作起到很大的作用。
“80后”为什么会有群体特征,这也是研究者们讨论的焦点。改革开放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这群年轻人生于改革开放之初,长于改革开放之中,是与改革开放同步生长的“完整的产儿”,“80后”的世代史就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这一历史性社会过程的变迁史。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洪流,汹涌澎湃的市场经济大潮,以及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建构了认识和理解这代人成长与发展的客观前提。而在许多研究中提出的如下因素,都是与改革开放这个时代变量相伴而生的次生因素。
(1)物质日趋丰富。“80后”成长在中国历史上物质最丰裕的时期,没有体验过“匮乏时代”的压力,没有对过去极端贫困的记忆。中国不断成长的消费文化正好和他们的成长同步,所有产品的营销诉求几乎都是针对他们的趣味。消费对他们来说已不仅是生存需求,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需求。
(2)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带来了观念的变革,市场意识已成为“80后”的自觉意识,竞争则成了一种习惯。他们的浪漫和青春的张扬中渗入了曾经的60年代人、70年代人所没有的焦虑。他们更愿意以参与者的身份投身社会,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3)独生子女政策。独生子女是“80后”的第一符号。“80后”出生在一个以其为中心的“4+2”的包围圈中,从而形成一个“6+1”的家庭小环境。在这种环境中,“80后”备受关怀和溺爱,他们逐渐习惯于更多地关心自我,习惯于从家庭和社会索取。独生子女与兄弟姐妹、同辈之间交往的缺乏,致使他们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