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实习报告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生态实习报告

姓名:唐选盼学号:20092113310050 班级:09海洋科学2班

海洋生态学是研究海洋生物及其与海洋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海洋生物学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海洋生物在海洋环境中的繁殖、生长、分布和数量变化,以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阐明生物海洋学的规律,为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增养殖,保护海洋环境和生态平衡等,提供科学依据。当前,海洋生态系的研究,主要运用现代系统科学的原理和分析技术,综合研究和深入分析海洋生态系的特点,建立生态系的数学模式,以预测预报人为变化对海洋环境和资源的影响,为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和环境的管理、整治等提供科学依据。

在这学期,我们学习了海洋生态学,在理论上对海洋生态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这次实习,可以加深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训练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同时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的实践基础。

前言

实习地点:文昌市冠南红树林

实习时间:2012年4月21日

实习过程: 7:00-10:00乘车到达目的地

10:00-2:00午饭及等待退潮

2:00-4:00采集标本

4:00-6:00乘车回到学校

冠南红树林周边环境:红树林错落有致,有许多的红树林植物,大多都具发达的根系,同时有许多的招潮蟹和牡蛎,在退潮时观察更加清楚,周围为居民的居住区。退潮时有很多的渔民去捕鱼。

实习的意义:

(1)本次实习增加了同学们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巩固和加强生态学课程的理论知识,为以后的专业课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也巩固了课堂知识,增加了学习兴趣,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结合;

(2)使学生掌握生态学数据的搜集和分析方法,使学生懂得并能正确地使用生态学调查一些常用的工具;

(3)熟悉和掌握野外工作的一些安全操作常识,增强实习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对于红树林的主要生物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对红树林的保护意识也有显著提高,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地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主要内容

物种数量统计:

该红树林区的海洋生物的优势种为:太阳螺、招潮蟹、锥螺。

招潮蟹

主要特征:

头胸甲梯形。前宽后窄,额窄,眼眶宽,眼柄细长。雄体的一螯总是较另一螯大得多(称交配螯),大螯特大甚至比身体还大,重量几乎为整体之半,有点像小提琴,故得其英文名fiddler crab。小螯极小,用以取食(称取食螯)。雌体的二螯均相当小,而对称,指节匙形,均为取食螯。如果雄体失去大螯,则原处长出一个小螯,而原来的小螯则长成大螯,以代替失去的大螯。雄的颜色较雌体鲜明。颜色包括珊瑚红、艳绿、金黄、淡绿和淡蓝。

分类地位

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

优势种生存环境

多栖息在珊瑚礁海域的礁石后方带有沙泥处,数量最多的地方在澎湖

本次实习收集到的招潮蟹之一:粗腿绿眼招潮蟹

太阳螺

特征描述

壳较小。壳高9.5mm,壳宽16.6mm。螺层约7层。顶光滑,褐色。螺层稍膨胀,每层具排列紧密,红褐色与白色相间花纹的念珠状螺肋。螺旋部4条,体螺层10条。壳底平,为环纹肋,具与壳面相应的褐色斑点。脐孔小而深,周缘白色。壳口略圆,外唇薄;内唇较厚,自脐缘向内唇基部引出一条深沟。[

分类地位

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轮螺科、太阳螺属

生存环境

生活于浅海区,产于海南岛文昌、琼海、三亚沿海

锥螺

特征描述

壳口外唇很薄,近后缘有浅的V字型缺口。口盖为多旋性的圆形,比壳口为小。通常埋栖於海底砂泥中,为滤食者。足很小,在外套腔左侧的入水部,有发达的乳状突起。壳体修长精致,约有30层凸圆的螺层,从小到大依序排列。螺

轴和壳口均为圆形;外唇薄,壳口完整。主螺肋多达6条,其间又有数条细肋,并与细纵纹相交。凹陷地壳底有螺沟,壳表浅褐色至深褐色,不具花纹和图案。有些标本的螺层膨胀,缝合线较深,但螺肋较浅。(锥螺中最大的一种,其拉丁文种名系取自笋螺科中与之相似的属名。)壳形属细长锥型,外观如一个高塔形,大部分的壳顶则均有破损,不易有十分完整的壳形,因此螺层不易计数,除了壳顶常有破损外,壳顶的螺层十分小且连接处不明显。本种外壳为黄褐色或咖啡色,每一螺层均有明显的纵肋。壳口为圆形,具有深褐色角质性的圆形口盖,上有同心圆的纹路。

分类地位

贝类动物、腹足纲、软体动物门、中腹足目、锥螺科

生存环境

锥螺的外壳极为细长,幼贝时期可以将自己的贝壳举起,成贝则将贝壳拖在後面而爬行。而大部份均将其壳後半段埋入砂泥底中,栖息水深一般在浅水区,水深约十公尺范围以内。潮下带。

种类分布和一般性特征

红树林是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全世界约有55种红树林树种。

在中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的海南岛、广西、广东和福建。淤泥沉积的热带亚热带海岸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沙壤土,适于红树林生长和发展。它一般分布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见潮间带生态)。随着海岸地貌的发育和红树林本身的作用,红树林常不断向海岸外缘扩展。

树林种类

红树林的成分以红树科的种类为主,红树科有16属120种,一部分生长在内陆,一部分组成红树林,如红树属、木榄属、秋茄树属、角果木属。此外还有使君子科的锥果木和榄李属、紫金牛科的桐花树(蜡烛果)、海桑科的海桑属、马鞭草科的白骨壤(海榄雌)、楝科的木果楝属、茜草科的瓶花木、大戟科的海漆、棕榈科的尼帕棕榈属等。在红树林边缘还有一些草本和小灌木,如马鞭草科的臭茉莉(苦郎树)、蕨类的金蕨、爵床科的老鼠簕、藜科的盐角草、禾本科的盐地鼠尾黍等。

在靠近红树林群落的边缘还有一些伴生的所谓半红树林的成分,它们都具有一定的耐盐力,如海杧果、黄槿、银叶树、露兜树、海棠果、无毛水黄皮、刺桐。

(本次实习大多见到的都是木榄)

植物特性

● 呼吸根。红树林植物的主干一般从枝干上长出多数支持根,扎入泥滩里以保持植株的稳定,从根部长出许多指状的气生根露出于海滩地面。

● 胎萌。果实成熟后留在母树上,并迅速长出长达20~30厘米的胚根,然后由母体脱落,插入泥滩里,扎根并长成新个体。在不具胚根的种类则有一种潜在的胎萌现象,如白骨壤和桐花树的胚,在果实成熟后发育成幼苗的雏形,一旦脱离母树,能迅速发芽生根。

● 红树植物的细胞内渗透压很高。这有利于红树植物从海水中吸收水分。细胞内渗透压的大小与环境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同一种红树植物,细胞内渗透压随生境不同而异。

● 泌盐现象。某些种类在叶肉内有泌盐细胞,能把叶内的含盐水液排出叶面,干燥后现出白色的盐晶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