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的形式与内容摘自英汉翻译实践要略

合集下载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不可以忽视通顺 From there I could see the whole valley below, the fields, the river, and the village. It was all very beautiful, and the sight of it filled me with longing. (N. S. Momaday: The End of My Childhood) 原译:从那里,我可以看见下面的整个山谷,那田野、河 流和村庄。这一切非常美丽,见到后使我心里充满了渴望 。 改译:从这里望下去,整个山谷一览无遗,只见那田野、 河流和村庄,全都美不胜收,真叫我心驰神往。
忠实是翻译的首要问题 要忠实于原文的真正含义 忠实+通顺:抓住原文的真正含义,但不要 受原文结构形式的束缚,而是按照汉语习惯 用法来安排译文。(P7)
The commuter dies with tremendous mileage to his credit…(E. B. White: The Three New Yorks) 原译:上班族的人死去时有跨越千山万水的 辉煌记录。 改译:上班族生中有着惊人的行程。
奈达: 所谓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 又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在语 义上,其次是文体上。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翻译的基本标准 忠实与通顺 faithfulness and smoothness “Understanding translation is embedded in the concept of faithfulness. ” 忠实于内容vs忠实于形式 共核标准:信息传真、风格再现、可读性好 具体操作时:谁不瞄准目标以远的地方射击,谁就不 会击中目标 ( Cowley 考利 )

英汉互译理论和实践(共104张PPT)精选

英汉互译理论和实践(共104张PPT)精选
1991年第2期《中国翻译》有人撰文写道: Textile finishes have in general become a
“no-no” in today’s market place.此句 中的no-no词典(cídiǎn)上根本查不到,经 推敲,结果译为“无人问津”较为合适。 误译:织物整理剂在今日的市场无人问津。
4. Who keeps company with the wolf will learn to howl. 原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5. We’d like to express our appreciation to you for all you’ve done for us in the trade. 原译:我们对于你们在这笔交易中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表示由衷的 感谢。
第十五页,共104页。
第十六页,共104页。
第十七页,共104页。
第二节 翻译(fānyì)标准
汉朝和唐朝——“文”与“质”之争。 主张“文”的翻译家强调翻译的修辞和
通顺(tōngshùn),强调翻译的可读性。 主张“质”的翻译家强调翻译的不增不
减,强调翻译中的忠实性。 该争论的实质是意译和直译之争。
第十八页,共104页。
清代翻译家严复 信(faithfulness); 达(expressiveness); 雅(elegance)。
他曾如此阐述“译事三难:信、达、雅。求 其信,已大难(dànán)矣!顾信矣,不达,虽 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天演论》 (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序 言,1896年)
第四页,共104页。
第五页,共104页。
1、简单(jiǎndān)语句的译文虽然生硬,但基本可读。 例2 原文:I can see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翻译学原文与译文翻译技巧类型

翻译学原文与译文翻译技巧类型

1.研究背景1.1句子成分句子成分是指构成句子的各个组成部分,即词和词组在句子中的各种语法意义。

句子成分主要有主语、谓语、表语、宾语、定语、状语。

(网站:江西信丰中学,2013)1.2状语状语是修饰语的其中一类。

动词和形容词前头的修饰语有时是状语,有时也有可能是定语;从修饰语看,由副词充任的修饰语一定是状语。

动词、形容词、数词、数量词以及能够代替动词、形容词的代词都可以带状语。

例如:a.) 在未庄再看见阿Q出现的时候,是刚过了这年的中秋。

(鲁迅《阿Q正传》)[中心语是动词]b.) 街上非常地清净。

[中心语是形容词]c.)因为前年据她自己说她才三十,而今年忽然地二十八了。

(曹禺《日出》)[中心语是数词]副词都能做状语,而且只能做状语,如“刚走、再研究一下、马上去、很静”等,这里要指出的是,单音节副词作状语大都不能带“的”(书面上写作“地”),而双音节副词作状语,带不带“地”常常是两可的。

例如:“非常(地)高兴、悄悄(地)走了、比较(地)可靠”。

但是,也有一些副词作状语时是绝对不带“地”的,如“已经、也许、马上、刚刚、正在、难道、终于”等。

形容词能作状语,但不很自由。

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能加“地”,例如“快说、慢走、轻放、高举”,不能说成“*快地说、*慢地走、*轻地放、*高地举”。

能直接作状语的双音节形容词不多,常见的如“认真学习、积极工作、仔细观察、经常来往、突然回来了、细心研究、公开道歉、充分说明、彻底改变、刻苦学习”等等。

这些形容词也可以加“地”后作状语,如“认真学习、积极工作”也可以说成“认真地学习、积极地工作”。

有一些双音节形容词必须加“地”后才能作状语,并仅见于书面语。

例如:a.)他们几个人粗暴地喊着。

b.)当她笑的时候,牙齿整齐地露出来。

(曹禺《雷雨》)c.)他恭敬的垂手站在伯夷床前。

(鲁迅《采薇》)相当多的双音节形容词不管加不加“地”都不能作状语,如“暗淡、肮脏、保险、宝贵、笨重、陈旧、充足、稠密、脆弱、恶劣”等等。

【精品】翻译中的形式与内容摘自英汉翻译实践要略

【精品】翻译中的形式与内容摘自英汉翻译实践要略

【关键字】精品翻译中的形式与内容摘自《英汉翻译实践要略》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在阅读相关的翻译著述时,经常可以看到人们对翻译究竟应该是重形式还是重内容的观点不一。

那么,作为从事翻译实践活动的译者,我们应当如何在翻译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处理好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如何比较恰当而准确地传递原文装载的信息?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国内外翻译界长期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即翻译理念的取向问题,如直译与意译、形似与神似、异化与归化、形式与功能、语义与交际等等。

尽管这些中西译论在概念上有同有异,但总的说来,都是建立在二分法的基础之上,没有跳出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势。

有关此类争论的著述有很多,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阅读,我们在这里没有必要再对相关论说做出综述,只欲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出发,依据翻译活动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探讨翻译实践活动中的种种现象。

然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就翻译实践活动而言,如何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是译者始终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的实际问题,也是我们在这里自始至终要详细讨论和尽力解决的问题。

有人认为,忠实是译者的天职,尤其是文学作品的翻译,译者不仅应当忠实于原作的内容,还应当忠实于原作的语言形式。

原语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驾御能力是构成其作品艺术魅力的两个主要因素。

应当说,这种说法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妥,因为译者毕竟是在翻译原文作者用原语创作的作品,不仅包括文学作品,也包括其他各种类型的作品,任何一种类型的作品都应该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因此,译者除了应该忠实于原作的内容之外,理所当然应该忠实于原作的语言形式,译文也应当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但是,问题在于,作为翻译实践活动的具体操作者,译者究竟应当怎样来理解忠实。

忠实于原作的语言形式是什么概念?怎样才算忠实于原作的语言形式?忠实于原作的语言形式,应该是忠实于原作的语言风格和形式特点,而并非忠实于原作具体的文字表现形式本身。

就英汉翻译而言,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它们的信息传递机制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分别具有各自特点鲜明的构形与传意有机统一的信息传递模式。

西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二篇-翻译的基本技巧与实践

西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二篇-翻译的基本技巧与实践
6
例3.Después de hacerlo los presidentes de las Cortes, Congreso y Senado, el Rey rubrica con su pluma de oro el texto constitucional dispuesto en un ejemplar especaial del Boletí n Oficial de las Cortes. Fuerzas de los tres Ejércitos se preparan en el exterior del Palacio para iniciar un solemne desfile. La fórmula de la sanción regia de nuestra Ley de leyes proclama: ―Don Juan Carlos I, Rey de España. A todos los que las presentes vieren y entendieren, sabed: Que las Cortes han aprobado y el pueblo español ratificado la siguiente Constitución. Por tanto mando a todos los españoles, particulares y autoridades, que guarden y hagan guardar la Constitución como ley fundamental del Estado.‖ (José Oneto, Todo un Rey, p.224)
例4. Asípasaron muchos meses. Tanto el pastor como el cordero redondearon sus formas carnales, especialmente el rumiante que apenas podí a seguir a su zagal de gordo que se puso. A veces entraba parimoniosamente a mi habitación, me miraba con indiferencia, y salí a dejándome un pequeño rosario de cuentas oscuras en el suelo. (Pablo Neruda, p.269)

形合与意合实例分析——翻译中的构形与传意

形合与意合实例分析——翻译中的构形与传意

形合与意合——翻译中的构形与传意(摘自李靖民著《英汉翻译实践要略》)我们不妨用两个英汉翻译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并用以体现正确认识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概念,将这些硬道理和软道理运用到具体的翻译活动中去,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这两个译例的原文分别出自萨克雷的成名作《名利场》(Vanity Fair)第二章和海因茨的短篇小说《回家》(Going Home)。

(1) When he was drunk, he used to beat his wife and daughter; and the next morning, with a headache, he would rail at the world for its neglect of his genius, and abuse, with a good deal of cleverness, and sometimes with perfect reason, the fools, his brother painters. (Chapter II, Vanity Fair)他一喝醉酒,就会打老婆孩子。

第二天早晨,他便会头疼,抱怨世人不识其才华,斥责画界同行都是白痴。

他的话很尖刻,但有时也很有道理。

例1可以在句子的层面反映出英语以形役意的构形规约与传意方法之间有机统一的表达关系,体现出英语以形式结构为取向的信息传递机制的基本特征。

从构形来看,这个英语句子以主谓结构为核心,再利用各种类型的词、短语、分句来扩展,符合英语以主谓结构为核心的形式结构特征。

其中各个词、短语、分句分别依照英语使用者所熟悉的形式结构规约对号入座,十分严谨。

但是,从传意的角度来分析,句中采用的各种不同形式的语言实体承载了四层信息:1)缘由:喝醉酒(由从句“when he was drunk”承载);2)后果一:打老婆孩子(由主句的第一个分句“he used to beat his wife and daughter”承载);3)后果二:第二天早上醒来之后宿醉的两种典型症状,即头痛和亢奋(分别由第一个“with”引导的短语“with a headache”和主句的第二个分句“he would rail at the world for its neglect of his genius and abuse the fools, his brother painters”承载);4)作者对“he”所发牢骚的评论(由第二、第三个“with”引导的短语“with a good deal of cleverness and sometimes with perfect reason”承载)。

如何学习英语翻译 -《英汉翻译实践要略》章节选读(2)

如何学习英语翻译 -《英汉翻译实践要略》章节选读(2)

如何学习xx:《xx实践要略》章节选读(2)第四章例25About ten o'clock on the following morning,seedy and hungry,I was dragging myself along Portland Place, when a child that was passing, towed by a nurse-maid, tossed a luscious big pear - minus one bite - into the gutter. I stopped, of course, and fastened my desiring eye on that muddy treasure. My mouth watered for it, my stomach craved it, my whole being begged for it.But every time I made a move to get it some passing eye detected my purpose,and of course I straightened up then,and looked indifferent,and pretended that I hadn't been thinking about the pear at all. This same thing kept happening and happening, and I couldn't get the pear. I was just getting desperate enough to brave all the shame,and to seize it,when a window behind me was raised, and a gentleman spoke out of it, saying:"Step in here, please."例25摘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幽默大师马克·吐温(Mark Twain)的《百万英镑》(The Million Pound Note)。

英译汉理论与实践

英译汉理论与实践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法律文书翻译
分析法律文书翻译中的语言特点、格式要求和法律文化背景。
国际法翻译
讨论国际法翻译中如何处理不同法律体系的差异和跨文化因素。
商业翻译案例分析
商业广告翻译
分析商业广告翻译中的创意性、文化敏感性和 市场适应性要求。
企业宣传资料翻译
探讨如何准确传达企业信息,同时保持语言的 地道性和吸引力。
商务合同翻译
文本类型与翻译方法
文本类型
不同类型的文本具有不同的语言特点和功能需求,如文学文本、科 技文本、法律文本等,需要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直译与意译
直译强调忠实于原文的形式和内容,意译则注重传达原文的意义和 精神实质,两者在翻译实践中各有适用场景。
增译与减译
增译指在译文中增加必要的信息或解释,以帮助读者理解;减译则 省略原文中冗余或不必要的信息,使译文更加简洁明了。
翻译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
翻译的过程包括理解、表达和校对三个阶段。理解阶段要对原文进行深入分析,把握其意义和风格;表达阶段要 运用目标语言进行再创作,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校对阶段则要对译文进行润色和修改,确保译文的 准确性和流畅性。
方法
翻译的方法包括直译、意译和音译等。直译是保持原文内容和形式的翻译方法,意译则是根据原文的意义进行灵 活处理的翻译方法,音译则是将原文中的词语用目标语言中相近或相似的词语进行替换的翻译方法。在实际翻译 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
分析科技论文翻译中的术语准确性、语言流畅性和逻 辑严密性要求。
专利翻译
探讨专利翻译中如何确保术语统一、语言规范,以及 如何处理技术性和法律性内容。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共65页文档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共65页文档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谢谢!

形合、意合与翻译——《英汉翻译实践要略》章节选读

形合、意合与翻译——《英汉翻译实践要略》章节选读

形合、意合与翻译——《英汉翻译实践要略》章节选读形合、意合与翻译⼀⼀《英汉翻译实践要略》章节选读形合、意合与翻译——《英汉翻译实践要略》章节选读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这⼀概念,能够⾼度概括英汉两种语⾔信息传递机制的基本特征及本质性差异,直接影响到英汉翻译实践活动的导向问题,因⽽围绕着形合和意合问题开展的研究,是国内语⾔学界和翻译界关注的⼀个重要课题。

长期以来,⼈们⼀直在从各个不同的⾓度和层⾯对形合和意合问题开展研究,参与⼈数之多,影响范围之⼴,可以说是空前未有的,凡是学习过英语的⼈,都听说过形合和意合,都知道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但是,形合和意合研究的现状所反映出的种种现象表明,⼈们对形合和意合的概念以及英语重形合和汉语重意合的概念还存在不少模糊认识,有⼏个⽐较重要的问题亟待澄清。

1.形合和意合不等于Hypotaxis 和Parataxis“hypotaxis ”和“ parataxis ”即为形合和意合在英语⾥的对应词这⼀认识,在国内语⾔学界和翻译界颇有影响。

经常可以看到有⼈在写⽂章涉及形合和意合问题时,⽆论其所持的⾓度、涉及的层⾯、讨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只要提及形合和意合,总要加括弧注明或是在英⽂摘要⾥表明“hypotaxis ”和“ parataxis ”即是形合和意合的对应词。

可见这种认识的影响之⼤,以⾄于⼈们往往对“ hypotaxis ”和“ parataxis ”的具体概念究竟是什么不假思索,⼈云亦云。

现实情况表明,这种模糊认识给从事翻译实践活动的普通译者以及普通翻译教学所造成的负⾯影响是巨⼤的。

其实,英语⾥的“ hypotaxis ”和“ parataxis ”是⼀对很普通的术语,分别源⾃希腊语的“ hypotassein” 和“paratassein”,前者意为“ arrange under ”,后者意为“ arrange side by side ”,主要是⼀种句法概念,⽤来指能够体现句⼦成分从属和并列关系的两种排列⽅式。

形合、意合与翻译——《英汉翻译实践要略》章节选读

形合、意合与翻译——《英汉翻译实践要略》章节选读

形合、意合与翻译——《英汉翻译实践要略》章节选读形合、意合与翻译——《英汉翻译实践要略》章节选读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这一概念,能够高度概括英汉两种语言信息传递机制的基本特征及本质性差异,直接影响到英汉翻译实践活动的导向问题,因而围绕着形合和意合问题开展的研究,是国内语言学界和翻译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形合和意合问题开展研究,参与人数之多,影响范围之广,可以说是空前未有的,凡是学习过英语的人,都听说过形合和意合,都知道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但是,形合和意合研究的现状所反映出的种种现象表明,人们对形合和意合的概念以及英语重形合和汉语重意合的概念还存在不少模糊认识,有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亟待澄清。

1.形合和意合不等于Hypotaxis和Parataxis“hypotaxis”和“parataxis”即为形合和意合在英语里的对应词这一认识,在国内语言学界和翻译界颇有影响。

经常可以看到有人在写文章涉及形合和意合问题时,无论其所持的角度、涉及的层面、讨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只要提及形合和意合,总要加括弧注明或是在英文摘要里表明“hypotaxis”和“parataxis”即是形合和意合的对应词。

可见这种认识的影响之大,以至于人们往往对“hypotaxis”和“parataxis”的具体概念究竟是什么不假思索,人云亦云。

现实情况表明,这种模糊认识给从事翻译实践活动的普通译者以及普通翻译教学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其实,英语里的“hypotaxis”和“parataxis”是一对很普通的术语,分别源自希腊语的“hypotassein”和“paratassein”,前者意为“arrange under”,后者意为“arrange side by side”,主要是一种句法概念,用来指能够体现句子成分从属和并列关系的两种排列方式。

国外除了一般工具书中的术语界定和相关著述的个别章节提及之外,很少有人像国内语言学界和翻译界一样,把它们当作一个特别重要的涉及两种语言信息传递机制基本特征的现象专门加以讨论。

汉英翻译理论与实践

汉英翻译理论与实践

• 音译是翻译的一种方法。目前采用音译主要是人名、地名、 产品名等。 • 由于两种语言的发音系统不一样,音译取得百分之百的相 同是不可能的。汉语的四声无法区分,英语名字不可能每 个音节都一出来,常有删节。为求译名统一,一般可使用 英汉译音表或参考译名词典,统一译名。
• 高度重视语音和节奏对比的问题 • 英汉语音差异造成的问题常是译者在处理音译和 处理音韵和节奏时要注意的。
(Time Order 时间先后)
他人老心 不老。
Although he has aged physically, he remains young at heart.
(Concession 让步)
Contrast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Chinese
(隐性连贯) Paratactic
2
主要翻译阅读书目:
1、英汉语比较与对比 【1】《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王武兴.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英汉语比较导论》. 魏志成.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3】《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何善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4】《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 萧立明.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5】《中式英语之鉴》 [美] 平卡姆 著 姜桂华 校.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6】《英汉对比研究》. 连淑能.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2、翻译理论 【7】《西方翻译理论精选》. 申雨平.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8】《翻译学》. 谭载喜.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9】《当代翻译理论》. 刘宓庆.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10】《文体与翻译》(增订版). 刘宓庆.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11】《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 黄振定.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12】《翻译文化史论》. 王克非.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3、翻译实践 【13】《英汉翻译手册》. 倜 西、董乐山. 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02. 【14】《中国时尚热点新词速译》. 朱诗向.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2. 【15】《英文汉译技巧》. 陈廷祐.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16】《实用英语翻译技巧》. 吴伟雄、方凡泉.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7. 【17】《英美名著翻译比较》. 喻云根.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6. 【18】《实用英汉翻译技巧》. 张鸾铃.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3

第三讲文学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及语言和形式

第三讲文学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及语言和形式

第三讲文学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及语言和形式在文学翻译中,翻译者需要面对许多挑战,如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特色、风格和形式等。

为了准确地传达原作的意境和情感,提供下面的方法和技
巧可能会有所帮助:
1.熟悉原作:翻译者应该对原作有深入的了解和理解。

深入研究原作,包括作者的背景和文化背景,有助于翻译者理解和传达作品的精神和风格。

2.保留原作特色:翻译者应该尽量保持原作的风格和特色。

例如,如
果原作使用了一些特定的句式、词汇或修辞手法,翻译者应该尝试在目标
语言中找到相应的表达方式,以保持原作的原汁原味。

3.灵活运用语言:翻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特点灵活运用词汇和结构。

有时,在目标语言中找到与原文相似或具有相同效果的句式可能会更
好地传达原作的意义。

4.注意文化差异:文学作品往往受到作品所属文化的影响。

翻译者需
要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并根据目标文化的习惯和价值观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作品在目标文化中具有足够的可接受性和可理解性。

总之,文学翻译需要翻译者对原作有深入的理解和研究,并根据目标
语言和文化的特点进行恰当的调整。

通过灵活运用语言和保留原作特色,
翻译者可以更好地传达文学作品的情感和意境,使读者能够真正体验到原
作的魅力。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 3、《外国语》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双月刊
▪ 4、《现代外语》Modern Foreign Languages季刊
▪ 5、《外语学刊》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季刊
▪ 6、《外语与外语教学》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Britannica,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16.《美国俚语大全》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17.《当代英汉搭配词典》现代出版社(台湾)建宏出版社
编辑pptຫໍສະໝຸດ ▪ 学术刊物:▪ 1、《中国翻译》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双月刊
▪ 2、《外语教学与研究》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双月刊
▪ 13. Th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ong Kong)
▪ 14.《牛津高级双解词典》 商务印书馆 ▪ 15.《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Concise Encyclopæ dia
▪ 网上英美报刊电讯、杂志等
▪ 《今日美国》 / ▪ 《纽约时报》 / ▪ 《泰晤士报》 / ▪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
▪ Google 网 ▪ Yahoo网 ▪ 中国翻译网 ▪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 / ▪ 中国翻译家联盟 / ▪ 中文新词汇翻译查询 /vocabulary.shtml ▪ 英语比萨园地 / ▪ 译丛 ▪ 金桥译港世界通 ▪ 中国日报 /vocabulary.shtml ▪ Beijing Review《北京周报》 / ▪ 百科全书 ▪ 词典 ▪ 《人民日报》在线英文版 / ▪ 新华网 / ▪ 统一译名网(新加坡) /chineseterms.html ▪ 超星数字图书馆 www.ssreader.co编m辑ppt

翻译理论与实践

翻译理论与实践

翻译理论与实践汉译英之词语基本译法综述一、理解词义(1)你要有所弋获,则必须在学习中不断深入。

If you want to gain anything, you must constantly deepen your studies.(2)陈先生乃中国学界泰斗,他的那本书视为汉语修辞研究的嚆矢。

Mr. Chen, our respected teacher, is a renowned master in the academic circles of China. That book written by him seem to be the earliest one in the Chinese rhetoric studies.(3)当今澳洲文坛执牛耳者帕特里克怀特的作品相当费解。

The writings by Patrick White, the acknowledged leader in the contemporary Australian literary world, are very hard to understand.(4)在旧中国,小人当道,瓦釜雷鸣的情形屡见不鲜。

In Old China, it was a general case that mean persons were in power and the unworthy people were influential and in high places.二、认真辨析词义词无定义。

不囿于语词的字面意义,而要读出字里行间的含义,这是正确翻译词语的第一步。

我母亲笑着替他辩解道:“他说话挺会绕弯子。

”Hearing this , my mother smiled and defended him, sayi ng, “He’s ingenious enough to keep you guessing.”这里“说话会绕弯”为褒义,若译为talks in a roundabout way 或know how to beat about the bush,则与原文的赞许口气不符。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分句法与合句法
分句法
分句法是指将英文中的一个长句拆分成 两个或多个短句进行翻译,以使译文更 加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例如,“He is a good singer and dancer”可以拆分 成“他是一个好歌手”和“他是一个好 舞者”。
VS
合句法
合句法是指将英文中的两个或多个短句合 并成一个长句进行翻译,以使译文更加流 畅、紧凑。例如,“She is a doctor and she is also a writer”可以合并翻译 为“她既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作家”。
意译
意译是按照原文的含义和精神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词序和结构。在意译时,需要摆脱原文的语 言束缚,用自然、流畅的语言表达原文的含义,同时保持译文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增译与减译
增译
增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根据原文的含义和语境,增加一些 必要的词语、短语或句子,以使译文更加完整、流畅和准确 。增译通常用于弥补原文的省略、补充背景信息、解释文化 概念等。
句子结构问题
总结词
句子结构问题是英汉翻译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详细描述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进 行英汉翻译时,需要进行必要的句子结构调整。例如, 英语中常用长句和复合句,而汉语中则常用短句和简单 句。在进行英汉翻译时,需要将英文的长句和复合句拆 分成汉语的短句和简单句,或者将汉语的短句和简单句 整合成英文的长句和复合句。
商务翻译
总结词
商务翻译涉及商业、法律、合同等领域的文 本,要求准确、专业、规范。
详细描述
商务翻译要求译者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 ,能够准确理解并表达原文的含义。在翻译 过程中,译者需特别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 范性,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同时 ,商务翻译还强调译文的流畅性和易读性,

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译汉)3

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译汉)3
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译汉3翻译理论与实践高级翻译句子英译汉翻译英译汉在线翻译发音英译汉在线翻译文章
翻译理论与实践
英译汉
主讲人:
黄丽娟
Unit 3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 English
1. 2. 3. 4.
1. Semantic difference
牛:Ox 羊:goat 皮:skin
, cow , buffalo , yak , bison ____ , sheep , ram , ewe , lamb ____ , bark , fur , cover ____
3) 完全或大部分不对应: hippie 嬉皮士 congressperson 美国国会 hitchhiker 沿途免费搭乘他人便车的人 失足青年 a. feetless youth b. ex-juvenile delinquents 步行街 a. walking street b. pedestrian mall
synthetic language V.S. analytic language
世界上的语言大致可以分成两类:综合型语言 (synthetic language)和分析型语言(analytic language)。所谓综合型语言是指这种语言主要通过词 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意义,包括格、数、时等, 如拉丁语、俄语、德语和古英语。现代英语是从古英语 发展而来的,仍然保留着综合型语言的某些特征,但已 逐渐向分析型语言演变过渡。所谓分析型语言是指这种 语言中的语法关系主要不是通过词本身的形态来表达, 而是通过虚词、词序等手段来表示,汉语就是以分析型 为主的语言。
“Hypotaxis” means “subordination”, in which connectives are often required. But in a broader sense the 形(form) in 形合 also includes lexical morphological changes such as plural forms of nouns, different forms of verbs to form different tenses, voices, and moods, which are all forms to join words into sentences. So they are also means of hypotaxis. “Parataxis” actually means “of parallel structure”. The words in a phrase and the clauses in a sentence seem to be parallel on the face because connectives are often omitted or not required.

学习英语翻译,提高英语翻译能力 -《英汉翻译实践要略》译例分析选读

学习英语翻译,提高英语翻译能力 -《英汉翻译实践要略》译例分析选读

学习英语翻译,提高英语翻译能力——《英汉翻译实践要略》译例分析选读1.4.1.3 表达习惯【例13】They laughed at his words and gesture. Temple turned on him bravely, saying:-- Cranly, you're always sneering at me. I can see that. But I am as good as you any day. Do you know what I think about you now as compared with myself?-- My dear man, said Cranly urbanely, you are incapable, do you know, absolutely incapable of thinking.【例13译文1】他的话和动作引得他们大笑。

坦普尔勇敢地对他攻击,说道:——克兰利,你总是嘲笑我,这一点我可以看出来。

不过,我怎么说也和你一样好。

你知道我这会儿在心里拿你和我相比,我怎样看你吗?”——亲爱的伙计。

克兰利有礼貌地说道。

你没有能力,知道吗,绝对没有能力思考问题。

【例13译文2】他的话和动作引得大伙一阵哄笑。

坦普尔挺起了腰杆儿冲他说道:——克兰利,你总想拿我开涮,别以为我不知道。

不过,我怎么说也不比你差。

你知道我这会儿拿你跟我相比,我对你是怎么想的吗?”——小老弟。

克兰利操起温雅的口气说道。

你是个笨蛋,明白吗,一个什么也想不明白的大笨蛋。

例13选自世界名著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第五章,描述的是几个学生在一起闲聊时其中两个人斗嘴的场面。

这个译例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涉及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在某些表达习惯上的不同给翻译造成的各种具体问题,如词义的褒贬、词语的表达力度、虚说与实说、正说与反说、抽象与具体等。

虽然我们在这里仅用一个短小的译例不可能包罗万象,但是针对例13反映出的这些典型问题的分析讨论,有助于译者从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在表达习惯上的不同这个方面,认识翻译的信息传递本质,了解自己应当在翻译实践活动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怎样发挥核心作用。

第三讲文学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及语言和形式

第三讲文学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及语言和形式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三分。
• Foreignization, according to Venuti is a strategy of translation in which a target text is produced which deliberately breaks target conventions by retaining something of the foreignness of the original”(Venuti, 1995:43 ). Venuti regards foreignization as a challenge to domestication and it can “register the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difference of the foreign text, sending the reader abroad ”(Venuti, 1995:20)
• 终于,今天那些居于统领地位的种族,那些她的征服者,她那 冷酷无情的主人们带着他们的仁慈和恩惠,面向她转过身来。 人们已经认清了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保护弱小远比欺 压他们要来得高尚得多。感谢上帝,奴隶贸易终于在这个世界 上灰飞烟灭了!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三分。
上次翻译作业(2)
(Preface to Uncle Tom’s Cabin by Harriet Beecher Stowe)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三分。
上次翻译作业(1)
• 在这场广泛开展的运动中,充满苦难而不幸的非洲终于被人们 重又记起。非洲,早在人类尚未开化的蒙昧时代,这片土地即 开始了人类文明徒然地乞求着怜悯。
• It seems that the translator is so fond of four-character Chinese phrases or expressions that almost very page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novel is filled with them. Some of them are well used, conveying the original meanings precisely and recreating the imagery vividl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中的形式与内容摘自《英汉翻译实践要略》
1.2.7 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在阅读相关的翻译著述时,经常可以看到人们对翻译究竟应该是重形式还是重内容的观点不一。

那么,作为从事翻译实践活动的译者,我们应当如何在翻译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处理好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如何比较恰当而准确地传递原文承载的信息?
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国内外翻译界长期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即翻译理念的取向问题,如直译与意译、形似与神似、异化与归化、形式与功能、语义与交际等等。

尽管这些中西译论在概念上有同有异,但总的说来,都是建立在二分法的基础之上,没有跳出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势。

有关此类争论的著述有很多,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阅读,我们在这里没有必要再对相关论说做出综述,只欲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出发,依据翻译活动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探讨翻译实践活动中的种种现象。

然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就翻译实践活动而言,如何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是译者始终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的实际问题,也是我们在这里自始至终要详细讨论和尽力解决的问题。

有人认为,忠实是译者的天职,尤其是文学作品的翻译,译者不仅应当忠实于原作的内容,还应当忠实于原作的语言形式。

原语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驾御能力是构成其作品艺术魅力的两个主要因素。

应当说,这种说法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妥,因为译者毕竟是在翻译原文作者用原语创作的作品,不仅包括文学作品,也包括其他各种类型的作品,任何一种类型的作品都应该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因此,译者除了应该忠实于原作的内容之外,理所当然应该忠实于原作的语言形式,译文也应当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但是,问题在于,作为翻译实践活动的具体操作者,译者究竟应当怎样来理解忠实。

忠实于原作的语言形式是什么概念?怎样才算忠实于原作的语言形式?
忠实于原作的语言形式,应该是忠实于原作的语言风格和形式特点,而并非忠实于原作具体的文字表现形式本身。

就英汉翻译而言,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它们的信息传递机制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分别具有各自特点
鲜明的构形与传意有机统一的信息传递模式。

(详见第二章)因此,如果译者无视英汉两种语言信息传递机制的基本特征及本质性差异,不考虑两种语言各自特点鲜明的构形与传意有机统一的信息传递模式,在译文里生搬硬套原语的文字表现形式,那就无异于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就拿上面列举的几个翻译实例来说,如果译者硬是要机械地对应着英语原文的文字表现形式来转换成汉语,那么其产出的所谓汉语译文,要么会缪传英语原文承载的信息,要么就是蹩脚的汉语,佶屈聱牙,不堪卒读。

林语堂先生在其《论翻译》一文中对此种译风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此种译文既风行海内,其势力蔓延所及,遂使译学博士有时候也可以给我们三十六根牙齿嚼不动的句子。

(林语堂1994:306)
作家王刚先生也在其以《我们不能容忍外国名著被翻译成蹩脚的汉语》为题的一篇博文里,谈到的了他对此类译文的感受:
读的时候,根本没有阅读的快感,脑子里也没有形象的画面感和丰富的联想,只为那干板直硬的翻译揪掉了不少头发,有的词语直译得令
人发指,有的词语我这辈子根本没有见过,完全是翻译家的发明。

那完
全是满嘴外国话的汉语,让人生疏的不得了!
这样的作品哪里还能愉悦读者,阅读简直变成了一项任务!(王刚2010)
诚然,在原语和译语里的确也会存在一些类似的表达方式,因为人们不分民族和地域,其生存环境、物质条件、生活经历、七情六欲等等有许多相通之处,对于基本相同的客观世界的认识大体是一致的,对客观世界的表述和描写方法也会有类似的情况,正因为如此,才存在着翻译活动的基础。

但是,就翻译的本质而言,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的异同是相对的,翻译的跨文化信息传递本质是绝对的。

也就是说,在翻译某种类型的作品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两种语言有类似的表达方式,无论其数量有多少,那也只是偶合现象,与翻译的本质无关,不能因此就产生模糊的认识,以为原语的文字表现形式与译语的文字表现形式二者之间
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就以为翻译是两种语言文字表现形式的简单、机械的对应转换。

译者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不仅会给自己在翻译实践活动中造成理解上的问题和表达上的困难,而且可以说,其翻译能力永远也不可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篇幅有限,译例分析例略。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两种语言的信息传递机制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具有各自特点鲜明的构形与传意有机统一的信息传递模式。

译者要想忠实地再现原文的语言风格和形式特点,就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机械地对应着原文的文字表现形式本身来翻译。

大家试想,如果译者在翻译上面列举的那些译例时,囿于原语文字表现形式本身,只是机械地进行两种语言文字的对应转换,无视英汉两种语言信息传递机制的基本特征及本质性差异,不能像原文那样竭力去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怎么可能把原语作者意欲表达的信息尽可能恰当而准确地传递给译语读者?又何谈忠实于原作的语言形式,何谈艺术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