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质课件【完整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质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我们的身体》: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骨骼和肌肉的协作原理。
2. 《机械与能量》:简单机械原理,如杠杆、滑轮;能量转换与守恒的基本概念。
3. 《电的奥秘》:电流的产生、电路的组成、安全用电知识。
4. 《磁现象》:磁铁的性质、磁场的作用、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与身体器官、机械原理、电和磁相关的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量转换与守恒的概念,电流的形成与电路原理。
2. 教学重点:身体器官的功能,简单机械原理,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学习卡片、实验工具、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本章所学内容。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重要知识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 实验操作: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1. 身体器官及其功能2. 简单机械原理3. 能量转换与守恒4. 电的产生与电路原理5. 磁现象及其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出人体的主要器官,并说明其功能。
(2)解释杠杆原理,并举例说明。
(3)简述能量转换与守恒的概念。
(4)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并说明电流的方向。
(5)描述磁铁的性质和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根据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进行科学小实验,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同时,提供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件旨在为四年级学生提供全面、优质的科学教育,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和能力。
2024年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自然界的奥秘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分类与特征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2. 能量与机械力与运动简单机械能量转化与守恒3. 声音与光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音调、响度与音色光的反射、折射与颜色4. 电与磁电流的形成与作用电路的组成与应用磁场与磁力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界的奥秘、能量与机械、声音与光、电与磁等基本科学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保护环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量转化与守恒、光的反射与折射、电路的组成与应用。
2. 教学重点:生物的多样性、简单机械、声音与光的传播、电流的形成与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器材、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章节内容,结合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与重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制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章节、重要概念、公式、关系图等。
2. 板书布局:清晰、简洁、层次分明,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生物的多样性有哪些表现?简单机械有哪些类型?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电路的组成是什么?它们是如何连接的?2. 答案:见课后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科学读物、网站、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拓宽知识面。
本课件以严谨的用词、流畅的段落衔接,将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教学环节有机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与实践活动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能量转化与守恒:此概念涉及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较为抽象。
2024年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课件完整
2024年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课件完整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详细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营养需求、光合作用等;2. 第2章《动物的行为与适应》:探讨动物的行为特点、适应环境的方式;3. 第3章《地表形态的变化》:分析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4. 第4章《光与影子》: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及影子形成原理;5. 第5章《电与磁》:介绍电路、磁铁、电磁感应等基本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动物的行为特点,培养对生物的关爱和环保意识;2. 使学生掌握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增强安全意识;3. 让学生理解光与影子、电与磁的基本原理,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行为适应、地表形态变化原因、光的折射与反射、电路原理等;2.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过程、动物行为特点、安全防护措施、光与影子现象、电磁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模型、动物标本、地球仪、光学器材、电路元件等;2. 学具:学生用植物观察记录表、动物行为观察表、地表形态绘图工具、光影实验器材、电路实验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植物生长、动物行为、地表形态变化等,激发学生兴趣;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教材内容,配合教具演示,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和难点;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通过实际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六、板书设计1. 植物生长过程;2. 动物行为特点;3. 地表形态变化原因;4. 光与影子现象;5. 电与磁基本原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2)举例说明动物如何适应环境;(3)简述光与影子、电与磁的基本原理。
2. 答案:(1)植物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期、衰老死亡;(2)动物适应环境:如鸟类的迁徙、猴子的攀爬、北极熊的白色毛发等;(3)光与影子: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影子形成原理;电与磁:电路、磁铁、电磁感应。
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 之第一单元课件
1.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科学科教版 四年级上册
科学聚焦
观 看 视 频
生活中的声音
科学聚焦
说一说你知6)树上鸟儿的声音
(2)电视机发出的声音
(7)邻居大声交谈的声音..
(3)电话铃声
(8)说话声、笑声、喊叫声、咳嗽声
(4)门窗打开的声音
(9)歌声、肚子咕叫声、
(5)窗外汽车发动机的声音 (10)拍手声、跺脚声
闹钟指针撞击闹钟 鼓棰(chuí)撞击鼓面
嘴巴吹,手指按
很响(强),比较刺耳
很响(强),比较沉(低)
很动听,一会高,一会儿低
(三)对声音问题的思考
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然后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 流。 活动手册
对声音问题的思考记录表
我已经知道的声音知识
我还想知道的声音知识
拓展:识音符,辨高低
听一段简单的乐曲,识别乐曲中的音 符,辨一辨它们的高低顺序。
乐曲的音符 音符的高低顺序(由高到低)
.
1. do 5. sou
⑥ ②
6. la
①
4. fa
3. 2
mi re
③ ④ ⑤
总结
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有动物的叫声、大自然的声音、人类 生产生活的声音等;有的声音高、有的声音低;有的声音强、有的 声音弱;有的声音悦耳、有的声音刺耳。
谢谢观看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敲击音叉
轻轻触摸音叉
用小锤敲击音叉,能使音叉发出声音; 轻轻触摸音叉,音叉不能发出声音。
科学探索
实验现象
拨动钢尺、敲击鼓面、敲击音叉都能发出声音; 弯曲钢尺、按压鼓面、轻轻触摸音叉都不能发 出声音。当用手轻轻触摸这些还在发声的物体 时,会感觉它们在振动,随着振动的停止,便 不会听到声音。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课件(全套)
探索 更多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轻轻拨动
轻轻敲击
敲击上方
提示:可以用手轻轻触碰正在发声的物体
探索 有办法证明鼓和音叉也在振动吗
有水的水槽
带绳的乒乓球
泡沫粒
研讨 物体怎样发出声音的?
小结
我们的发现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
拓展 我们的发声器官
声音
第3课时 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鸟叫声 很动听,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喇叭声 很响,比较刺耳
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等
研讨
假如要把这些声音进行分类——
鸡叫声、风声、猫叫声、狗叫声、
流水声、开车声、喇叭声、二胡声、
碎玻璃声、机器声、雷声
你会按什么标准分呢?
小结
声音分类
序号 第1个 第2个 第3个 第4个 第5个 第6个 第7个
探索
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
观察1:在“鼓膜”的上方相同 位置制造大小不同的声音,观察气球 皮振动情况;
观察2:在距离“鼓膜”远近不 同的地方制作相同的声音,观察气球 皮的振动情况。
声音能够引起橡皮膜振动,声音越强越明显, 距离越近越明显。
研讨
我们对人耳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新的认 识?你认为鼓膜的作用是什么?
声音
第5课时 声音的强与弱
导入
音乐片段节取自《将鼓独奏》
游戏: 当听到比较弱的鼓声时, 放低手臂; 当听到比较强的鼓声时, 抬高手臂。
提问:声音的强弱是 怎么形成的呢?
探索
探究钢尺、橡皮筋、鼓面振幅大小与 声音强弱的关系
分 贝仪
怎样让尺子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轻轻拨动和用力拨动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可用分贝仪测量,单位是分贝(dB)
2024年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课件完整
2024年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课件完整一、教学内容1.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2.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3. 地球上的水资源水的分布、循环与利用节约用水与保护水资源4. 生活中的电与磁电的产生、传导与作用磁场、磁极与电磁感应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掌握物质与能量的转化过程,了解自然界中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3. 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4. 掌握电与磁的基本概念,了解电与磁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关系,物质与能量的转化过程,电与磁的基本概念。
2. 教学重点:保护生态环境,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了解电与磁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地球生态环境、水资源现状等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2. 例题讲解:(1)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讲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以光合作用为例,讲解物质与能量的转化过程。
(3)水资源保护:以我国水资源现状为例,讲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4)电与磁的应用:以家用电器为例,讲解电与磁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针对环保、节能等问题,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2.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3. 地球上的水资源4. 生活中的电与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2)列举三种节约用水的方法,并说明其原理。
(3)分析电与磁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
很响(强),比较刺耳
很响(强),比较沉(低)
很动听,一会高,一会儿低
(三)对声音问题的思考
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然后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 流。 活动手册
对声音问题的思考记录表
我已经知道的声音知识
我还想知道的声音知识
拓展:识音符,辨高低
听一段简单的乐曲,识别乐曲中的音 符,辨一辨它们的高低顺序。
实验结论
拨动橡皮筋,它会震动并发出声音。
当我们用手或其他工具将橡皮筋的 振动停下来,它的声音也听不到了。 当物体进行往复运动,即它的状态改变的过程,我们把这样 的运动称为振动。 总结: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
科学探索
探索二:观察其他发声物体
拨动钢尺
弯曲钢尺
拨动、拍打、敲击都能够使钢尺发出声音; 慢慢弯曲钢尺,钢尺不能发出声音。
仔细听声音,描述声音。(提示:可以适 高 低 强 弱
当用科学词汇)
悦耳 刺耳
我听到的声音
听到的声音 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 对声音主要特点的描述
鸟叫声
鸟的喉咙
很动听,一会高,一会儿低
汽车喇叭声
狗叫声 咳嗽声 雷声
司机按汽车喇叭 狗的喉咙 人的喉咙
云层之间产生
很响(强),比较刺耳 比较响(强)
男人的咳嗽声比较低,女人比较高
(4)门窗打开的声音
(9)歌声、肚子咕叫声、
(5)窗外汽车发动机的声音 (10)拍手声、跺脚声
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科学探索
探索一:橡皮筋发声实验
橡皮筋
小木棒(或铅笔)
科学探索
实验过程
(1)拉伸橡皮筋 (2)按压橡皮筋 (3)揉搓橡皮筋 (4)弹拨橡皮筋
部编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精品课件
部编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科学1.1 水的奥秘1.2 空气的力量1.3 声音的世界2. 植物的生长2.1 植物的结构2.2 植物的光合作用2.3 植物的繁殖3. 动物的生活3.1 动物的特征3.2 动物的适应性3.3 动物的行为4. 地球与宇宙4.1 地球的形状4.2 地球上的能源4.3 宇宙的奥秘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3. 认识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动物保护观念。
4. 了解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宇宙的奥秘。
2. 教学重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工具、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出科学知识。
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各章节的重要知识点。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结构:以提纲形式展示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2. 板书内容:各章节、重要概念、关键原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观察记录。
植物的生长过程图解。
动物的特点描述。
地球与宇宙知识问答。
2. 答案:提供详细的作业答案,以便学生自我检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生活中的科学: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提高科学素养。
植物与生态:引导学生了解植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动物保护:组织学生参加动物保护活动,提高学生的动物保护观念。
地球与宇宙:推荐相关科普书籍、视频,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教学难点:针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宇宙的奥秘,教师应深入剖析这三个方面的知识点,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019(教科版)年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品课件
谢谢谢谢 !
。
。
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 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 上所有的生物。天气是指我们居住 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2、我们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 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
•。
晴
多云
雨
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
晴
多云
雨
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
雪
雾
沙尘暴
冰雹
龙卷风
台风
今天天气怎么样,谁能具体说说?
9月1日开学那天又是怎样的天气?
记录着每天的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称为天气日历。
天气日历作用: 1、记录和分析气象信息; 2、总结以往的气象规律; 3、预测今后的天气变化……
气泡图:阴天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不用带伞
室外上体育课 不能晒被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多穿衣服
阴天
光线较暗, 宜开灯
洗衣服
关节炎
不容易晒干
容易发作
?
气泡图:大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发生交通事故
大雨
穿雨衣
常见天气和我们的生活
晴 多云 阴
小中 大
雨
雪
雷电 雾 风
防晒
不要忘了带雨具
防雷击 防冻、防压
不宜参加晨炼 注意交通安全
练习
• 3、量气温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 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通常情况 下,一天午后2时的气温最高,凌晨气温最 低。
.
•.
风
风速和风向
风 向 风吹来的方向
西北 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我们可以过( )、( )、( )、 ( ) 和 ( )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
。
。
•。
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 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 上所有的生物。天气是指我们居住 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2、我们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 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作业
• 。1、气温是指 ______地方的温度,_____地方 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气温对天气的影 响。
• 2、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___、__的地方。每 天 时间、_____地点来测量
• 3、一天中____气温最高___ 和 ____气温最低。
。
。
吴栋才 制作
猜一猜 水见它皱眉,花见它弯腰,
米。
。
2、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雾等。
。 3、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
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 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 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 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 雨),100~25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50毫米是(特大 暴雨)。
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
•。
晴
多云
雨
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
晴
多云
雨
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
雪
雾
沙尘暴
冰雹
龙卷风
台风
今天天气怎么样,谁能具体说说?
9月1日开学那天又是怎样的天气?
记录着每天的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称为天气日历。
天气日历作用: 1、记录和分析气象信息; 2、总结以往的气象规律; 3、预测今后的天气变化……
。
•。
零级烟柱直冲天,一级清烟随风偏, 二级轻风吹脸面,三级叶动红旗展, 四级枝摇飞纸片,五级带叶小树摇, 六级举伞步行难,七级迎风走不便, 八级风吹树枝断,九级屋顶飞瓦片,
十级拔树又倒屋,十一、十二级陆上 很少见
春风吹拂着湖面
台风
在天气日历中我们怎么描述风速的呢?
天气日历: 简化的风速等级
大树旁
1、室内外的温度相同吗?哪儿的温度高? 2、哪一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
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气温的测量
地点:(
)
测量时间 清晨 上午 中午 气温℃
下午
傍晚
32℃ 28 ℃ 23℃
2011年9月15日
33 ℃
28 ℃
日气温变化折线统计图
你 有能 价从 值图 的中 信发 息现 ?什
风速测量仪器:风速仪。
风速等级 (风级)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风速 (米/秒)
0.0-0.2 0.3-1.5 1.6-3.3 3.4-5.4 5.5-7.9 8.0—10.7 10.8-13.8 13.9-17.1 17.2-20.7 20.8-24.4 24.5-28.4 28.5-32.4 32.5及以上
小小气象员
天气 晴 阴 多云 大雨 雾 雪 现象
天气 符号
小小气象员
范例:天气日历
一 天
的
天
气
并
不
仅
仅
只
有
一
种
活动:今天的天气日历
室外观察天气5分钟,做好记录,完成作业本。
活动提示: 1、在什么地方测量温度最合适? 2、如何区别多云和阴天? 3、贴上多种不同的天气符号。
挑战活动一:
周气象员
探究
室内外温度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
时间:
年月日
测量点 教室里 走廊上 阳光下 大树旁
气温℃
1、测量室内温度。让学生把温度计放在桌面(或手持于身 前)两分钟,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并记录
2、测量室外温度。每组选择室外不同的地点测量气温。记 录测得的气温和地点。
•。
教室里
想一想
阳光下
走廊上
室内外温 度的比较
挑战活动一:
月气象员
日气温变化折线统计图
月气温变化条形统计图
练习
• 1、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 日历。在天气日历中要记录日期和时间、 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 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观察天气在每 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 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特征描述
平静:烟垂直上升。 轻风:不能吹动风向标、但使烟飘移。 微风:脸可感受到风吹,树叶沙沙响,风向标动。 柔风:树叶、小树枝和旗被吹动; 小风:扬起尘土和纸片,树枝摇动。 中风:小树轻摇。 较大风:大树摇摆,难以打伞; 接近强风:整棵树摇,迎风走路不适。 强风:树枝从树上折断,难以迎风走路。 大强风:对建筑物有损伤,瓦片吹落。 风暴:树连根拔起,损坏性强。 巨型风暴:大面积的损坏。 飓风:内陆少见,暴力性的损坏。
作业
• 1、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____ 。
• 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 ____和 ___、____和____情况,___、___和 _____。
• 3、一个月的天气变化___代表这一个季节的气候。
• 4、常见的天气符号_________
.
.
吴栋才 制作
。
•
。
1、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
。
。
。
•。
• 科学就是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问问“为什么”。 • 科学就是研究问。题,回答疑问,
探究“为什么”。
吴栋才 制作
1、 我们关心天气
翻开课本第2页, 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你还知道哪一些天气现象?
人人
人 人人 人
人 人人
人
人人
人
人 人人人 人
人
人
通常用云量、降水量、气温、 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描述天气。
测量降水量与使用的雨量器的粗细、大小没有关系, 看的是雨水在雨量器中的高度。 简易雨量器中没刻度部分可先倒进一些水。
我们. 来测量
•.
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
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
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等级 小雨 中雨
24小时 小于
的降水 10毫
量
米
10-25 毫米
大于200 毫米
.
• .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日期(日)
练习
• 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 是毫米。
• 2、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雾等。
• 3、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 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 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 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 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 100毫米是(暴雨),100~25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 250毫米是(特大暴雨)。
么
气温数据柱形统计图
清晨 上午 中午 下午 傍晚
什么时间气温最高?什么时间气温最低? 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练习
• 1、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 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 2、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 个地方的温度能反映当地气温。
• 3、量气温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 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通常情况 下,一天午后2时的气温最高,凌晨气温最 低。
0 无风(旗子不动) 1 微风(旗子微动) 2 大风(旗子展开)
巧妙连线
二级风 四级风 五级风 六级风 七级风
举伞步行艰 微风吹脸面 枝摇飞纸片 带叶小树摇 迎风走不便
这些问题你知道了吗?
1、风向是指( 风吹来 )的方向,如:北风、西风、东南 风、东北风。 2、风向标是 ( 测量风向 )的仪器。 3、风的速度是以风 ( 每秒钟行进多少米 )来计算。 4、风速仪是( 测量风速 )的仪器。 5、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 13个 )等级。
气泡图:雪天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雪天
气泡图:阴天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不用带伞
室外上体育课 不能晒被子
多穿衣服
阴天
光线较暗, 宜开灯
洗衣服
关节炎
不容易晒干
容易发作
?
气泡图:大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发生交通事故
大雨
穿雨衣
常见天气和我们的生活
晴 多云 阴
小中 大
雨
雪
雷电 雾 风
防晒
不要忘了带雨具
防雷击 防冻、防压
大雨
25-50 毫米
暴雨 大暴雨
50-100 100-200 毫米 毫米
特大暴 雨
大于200 毫米
. 星期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 . 雨量 等级
等级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大暴雨
特大暴 雨
24小时 小于
的降水 10毫
量
米
10-25 毫米
25-50 毫米
50-100 100-200 毫米 毫米
树见它摇头,云见它就跑
前节知识回顾
• 1、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 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 2、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 个地方的温度能反映当地气温。
• 3、量气温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 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通常情况 下,一天午后2时的气温最高,凌晨气温最 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