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是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Neisseriameningitis,Nm)化脓性脑膜炎。致病菌从鼻咽侵入血液循环,最终局限于脑膜
和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主要临床表现为脑膜刺激征,如突起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斑、瘀斑、颈部强直等。脑脊液呈化脓性变化。此外,脑膜炎球菌不能侵入脑膜,而只能表现为败血症,其中严重的可能是暴发性发作。感染也可发生在上下呼吸道、关节、心包和眼睛。这种疾病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见,大大小小,儿童的发病率很高。
一、病因
脑膜炎球菌是奈瑟菌属之一。革兰阴性,肾形,直径约0.6~0.8μm,多成对排列,相邻,平面,有时四个相连。新鲜的分离菌株有多糖荚膜。在电镜下,细菌有外膜,厚度约8nm。粘肽层或周质间隙是外膜和细胞质膜之间的厚度6nm。这种细菌只存在于人体内,可以从细菌的鼻咽部和患者的血液、脑脊液和皮肤瘀伤中检测出来。细菌可以在中性粒细胞内外看到。细菌需要氧气,对培养基有很高的要求。血琼脂或巧克力琼脂通常用于分离5%~10%二氧化碳在浓度下生长良好。最适宜的温度是35~37℃,超过41℃或低于30℃均不能生长。18~24h
后菌落呈无色、半透明、光滑、湿润、有光泽的露滴圆形隆起。细菌可以形成自溶酶,如果不及时转移,可以在几天内死亡。它对寒冷和干燥也非常敏感,在体外很容易死亡,所以在收集标本后必须立即接种疫苗。它对一般的消毒剂非常敏感。糖发酵反应是识别奈瑟菌属的重要方法。脑膜炎球菌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但不发酵乳糖、果糖和蔗糖可与奈瑟菌属中的淋球菌和乳糖发酵奈瑟菌区分开来。这种细菌的荚膜多糖是分组的基础。目前,细菌分为A,B,C,D,X,Y,Z,
29E,W135,H,I,K,L,13一个菌群。此外,还有一些菌株不能被上述菌群的抗血清凝结,称为未定群,占脑膜炎球菌带菌者分离的比例20%~50%,一般无致病性。B群和C群体还可以根据菌体外膜的蛋白质抗原进行分类,导致临床发病者多为2型和15型。无论如何B群或C群,其抗原在化学和血清学上是一样的。近年来,多点凝胶电泳联合使用七种胞质酶(multilocuselectrophoresis,MLEE)聚丙烯凝胶电泳和两种外膜蛋白质的分析A群脑膜炎球菌炎球菌。在此基础上开发的多点测序分型(Multilocussequencetyping,MLST)该方法具有分辨率高、重复性好、在网站上比较世界各地不同实验室的数据等优点Nm分型的"黄金标准"。该方法特别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不同流行株的遗传学衍变。Pierre用MLST1988~1999年在非洲很受欢迎A群4型和P1-9亚型,其实是ST-5和ST-7两个序列型。
二、发病机制
一、发病机制
病原体从鼻咽侵入人体,如人体健康或免疫,可迅速消除病原体,或成为细菌状态。一般估计1000~5000人感染可产生临床感染。免疫力不强,主要是由于体内缺乏特异性杀菌抗体,是导致临床发病的主要因素。细菌的毒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脑膜炎奈瑟菌的主要毒性因素是荚膜、菌毛和内毒素。荚膜可以抵抗吞噬作用,菌毛可以粘附在咽粘膜上皮细胞表面,有利于进一步侵入。细菌侵入人体繁殖后,内毒素由于自溶性或死亡而释放。内毒素作用于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导致坏死和出血,导致皮肤瘀伤和微循环障碍。严重败血症时,可引
起大量内毒素释放:DIC中毒性休克。A,B,C群体的致病性强于其他群体。B和C2型和15型也比其他类型更容易致病。研究表明,先天性或获得性IgM缺乏或减少,补体C5~C8单一先天性缺乏是临床发病甚至反复发作或爆发的原因。由于其他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骨髓瘤、肾炎和后期肝病,脑膜球菌的发病率也增加了。先天性缺乏备解素也会导致暴发性流脑。但这些因素只在个别病例中工作。此外,特异性IgA由于病原菌的异常增加可以与大量抗原相结合,IgA 补体系统无法激活,因此对IgM补体介导溶解杀菌起到阻滞抗体的作用,也可能是导致临床疾病的因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也容易发生。临床上看到的脑膜炎实际上是败血症,所以其他器官偶尔会出现迁移性化脓性病变,如心内膜炎、心包炎、化脓性关节炎等。此外,脑膜炎球菌可由呼吸道侵入引起,尤其是Y群。有88例报道Y在群脑膜
炎球菌中,68例表现为肺炎、无败血症和脑膜炎,经气管吸引的分
泌物培养证实。暴发性脑膜炎球菌败血症,即曾被称为华-弗综合征(Waterhouse-Friderichsensyndrome)者,曾认为是由于双侧肾上腺
皮质出血和坏死,引起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现已证明,肾上腺皮质功能多数并未衰竭,由于:
(1)肾上腺皮质无出血时,暴发性脑膜炎球菌败血症患者也时有发生;
(2)血清皮质醇水平通常显著提高而不是降低;
(3)暴发性脑膜炎球菌败血症患者恢复后不会发生艾迪生(Addison)疾病。一些败血症患者暴发休克是因为脑膜炎球菌的脂
多糖内毒素会引起全身施瓦茨曼反应(Shwartzmanreaction),激活补充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和内毒素性休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也增加,其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内毒素比革兰阴性杆菌强5~10倍,被认为是局部施瓦茨曼反应引起的。此外,脑膜炎球菌毒素比其他内毒素更容易激活凝血系统,因此弥散性血管凝血可能发生在休克流脑的早期(DIC),从而加重紫癜、出血和休克。脑膜脑炎的发生和发展也与内毒素有关。动物实验证明,脑膜炎球菌内毒素注射可引起脑膜脑炎综合征。第三种异常反应可能在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如免疫球蛋白、补体和脑膜炎球菌抗原沉积在受损血管壁中;关节炎、心包炎等并发症可在败血症治愈后发作,但可发现含有特殊抗原的免疫复合物。
2、病理
败血症期,主要病变为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坏死、血栓形成、血管周围出血。皮肤、皮下组织、粘膜、浆膜等局灶性出血。大量革兰阴性双球菌可在皮肤血管内皮细胞和腔内发现。皮肤和内脏血管损
伤更加严重和广泛,包括内皮细胞坏死和脱落,血管腔内有纤维蛋白-白细胞-血小板血栓形成。皮肤、肺、心脏、胃肠道和肾上腺都有广泛的出血。心肌炎和肺小脓肿也很常见。心肌炎的存在与休克的产生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脑膜炎的病变主要是软脑膜。早期有充血、少量浆液渗出和局灶性小出血点。在后期,有大量的纤维蛋白、中性粒细胞和细菌。病变主要发生在颅底和大脑的两个半球表面。由于颅底脓液粘连压迫和化脓性病变的直接侵袭,可引起视神经、外展和动眼神经、面神经、听神经等脑神经损伤,甚至是永久性的。脑组织表面有退行性变化。此外,炎症可沿血管侵入脑组织,导致充血、水肿和局灶性中性粒细胞浸润和出血。在脑膜脑炎病例中,病变主要是脑组织,有明显的充血和水肿,颅内压显著增加。脑组织向颅内裂孔(枕骨大孔和天幕裂孔)突出,可形成脑室阻塞和脑脊液循环障碍。
流脑病情复杂多变,重量不同,一般可表现为普通、暴发、慢性败血症三种临床类型。此外,还有非典型表现者,潜伏期为1~7天,一般为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