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概论-4新石器1

合集下载

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玉器(四)

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玉器(四)

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玉器(四)【新朋友】点击上方蓝字“中国古玉”关注我们【老朋友】点击右上角,转发或分享分页面内容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四)新石器時代灰青石人像。

質似巴林石之類的軟石,灰青色有白色斑點。

雕一坐姿人像,頭大,頂上有髻,右手向前似握一手杖,甚簡陋。

高8.9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新石器時代片狀玉飾。

不勻的青綠玉。

器形略作不規則的梯形,似為由某件玉器上所切下的片料,一面有一垂直鑽鑿痕。

長4.6公分寬2.5公分厚0.65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新石器時代璧心玉料。

青灰色玉,為製作玉璧取下的心料,外圓周一面較大,一面較小,正中央鑽一小圓穿。

外徑4.5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新石器時代晚期至西周玉璧。

玉質,青綠色,局部沁作褐色。

此璧光素無紋,與另一件玉璧組掛於木座,中間有一隻蝙蝠,並有卍字花紋。

國立故宮博物院。

新石器時代末期至商代弦紋玉鐲。

玉質,青白泛灰黑色,散布深淺褐斑,有黃赭斑。

圓筒式手鐲,上下緣作折邊,外壁琢飾三道弦紋。

徑9.5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新石器時代晚末期至西周素璧。

青白玉,局部泛黃灰色,雜有淺褐斑及長條裂紋。

全器呈圓璧形,琢治規整,光素無紋。

外徑14.2公分內徑6.1公分厚0.6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新石器時代玉斧。

灰色玉質,帶有點狀黑斑與白斑,局部有赭斑。

全器近於扇面,平背,器兩側斜出,刃略為弧形,刃為中鋒。

刃部與背部略有傷缺。

23.5x19x1.7 公分孔徑5.51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新石器時代鉞。

灰黑色玉質,帶有點狀赭斑與白絲狀斑。

全器近於扇面,平背,兩角略圓,器兩側斜出,圓弧刃,刃為中鋒。

21.2x15.8x1.3 公分孔徑4.59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石鉞。

石鉞,灰白色,帶有塊狀灰斑與赭斑。

全器近於扇面,平背,略有傷缺,器兩側斜出,圓弧刃,刃為中鋒。

孔與刃部皆有小缺傷。

17.5x15x1.2 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周環狀石斧。

石質,青灰色泛白,表面粗糙。

新石器时代玉器ppt课件

新石器时代玉器ppt课件

辽 宁 阜
山 文
新 白


出 土 )
玉 龟
红山文化 玉勾云形器
(内蒙古巴林右旗出土)
红山文化 双人首三环形玉器
(辽宁建平牛河梁出土)
( 辽
红 山
宁 建 平
文 化

河 梁 出
玉 双




( 内 蒙
红 山 文
古 巴

林 右

旗 出 土
勾 形


红山文化 兽面形玉佩
(辽宁建平牛河粱出土)
( 内 蒙
崧泽文化 鱼鸟形玉璜
(上海青浦崧泽出土)

( 上
泽 文
海 青

浦 崧

泽 出 土
心 形



( 上 海
良 渚
青 浦 福
文 化

山 出

土 )

良渚文化 玉琮王
(浙江余杭反山出土)


( 浙 江
文 化
余 杭

反 山 出
琮 王
土 )
( 局


良渚文化 神像飞鸟纹玉琮
(上海青浦福泉山出土)





山 东 日
文 化

两 城 镇
兽 面
出 土 )
纹 玉


( 山 东 滕
山 文 化

里 庄 出
玉 三
土 )
牙 璧
( 山 东
龙 山
临 朐 西
文 化

封 出 土
玉 簪

各时期玉器概述范文

各时期玉器概述范文

各时期玉器概述范文玉器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品,其制作历史悠久,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下面将对中国古代各时期的玉器进行概述。

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中国玉器制作的早期,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已经开始制作和使用玉器。

这些早期的玉器大多是简单的器物,如琮、索等抽象形状的器物,还有一些简单的装饰品。

这些器物一般较小,制作精细,被认为是早期人们对玉器制作技术的探索和实践。

商代:商代是中国玉器制作发展的关键时期,商代的玉器以青玉为主,青玉是首次在玉器中大规模应用的玉石,商代玉器的形态以玉璧、玉璜和玉圭为主。

这些玉器的形状各异,有的呈圆形,有的呈方形,制作精细,雕刻纹饰繁复。

商代玉璧大多为方形或圆形,是古代祭祀中的重要器物,被看作是富贵吉祥的象征。

周代:周代是中国古代玉器制作的全盛时期,玉器在周代得到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发展。

周代的玉器形态更加多样化,如玉鸟、玉龙、玉虎等动物造型的玉器,还有玉钺、玉环等武器和装饰品。

其中,周代的玉器中的龙纹和凤纹纹饰开始出现,这些纹饰在后来的玉器制作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周代玉器的刻划技巧进一步提高,刀法更加熟练,工艺更加精湛。

汉代:汉代是中国古代玉器制作的又一个重要时期,汉代的玉器制作丰富多样,呈现出更加繁荣的局面。

汉代的玉器大多以玺印、玉佩、玉琮、玉镯等大型礼器为主,其中以印章最为著名。

汉代的玉印制作技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刻制精细,纹饰繁复。

此外,汉代玉器中的玉佩和玉琮也十分精美,形状多样,刻工精湛。

唐代:唐代是中国古代玉器制作的黄金时期,唐代玉器在形态、纹饰和工艺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唐代玉器的形态更加自由多样,不再受传统礼器的束缚。

纹饰方面,唐代的玉器纹饰丰富多样,包括鸟兽、植物、人物和文字等。

工艺上,唐代玉器的刀法更加熟练,技术更加成熟,刻工更加细腻。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玉器制作的后期,明清时期的玉器在形状和纹饰上相对保守,对传统礼器的模仿更多。

中国玉器概论课件

中国玉器概论课件

一、常见的重要纹饰1整齐、2、乳丁纹:凸起的乳突状圆钉。

是最3、云雷纹:连续回旋形线条构成的图案。

圆形转角的称云纹;方形专角的称雷双线云纹4、蒲纹: 成排密集排列的六角形格子纹饰。

常见于战国秦汉时期的玉璧上。

6神人兽面纹二、剪影状动物纹饰象什么动物就叫什么纹饰。

其内往往有谷纹、云纹等纹饰。

如龙纹虎纹凤三、几何形纹饰由曲线或直线构成的几何形图案。

如皿纹鳞纹圈纹弦纹绹纹波浪纹漩涡纹菱形纹折线纹平行线纹等。

四、人面纹包括人物纹饰或人首纹饰。

如玉舞人、妇人、翁仲、仙女、汉人、胡人等(图略)。

五、工艺与组合纹饰第四章历代古玉器总体风格特征本章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分析、介绍各个历史朝代古玉器的总体特征,包括玉器的品种数量、玉质、形制、纹饰和工艺等特征。

为鉴赏玉器提供基础。

一、玉器孕育阶段--距今5000年前二、成熟阶段的玉器--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三、二里头文化的玉器四、焕然一新的商代玉器--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五、不该忽略的西周玉器六、风格各异的春秋玉器七、嬗变时代的战国玉器--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三个高峰八、弃旧图新的汉代玉器--中国玉器发展的第四个高峰九、漫长的沉寂期--魏晋南北朝玉器十、开玉雕之新风--隋唐玉器十一、缓慢的复兴进程--宋元明玉器十二、登峰造极的清代玉器--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五个高峰鹰鸡骨白色透闪石玉凌家滩出土二、成熟阶段的玉器--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三、二里头文化的玉器四、商代(晚商)玉器——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五、不该忽略的西周玉器六、风格各异的春秋玉器七、嬗变时代的战国玉器——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三个高峰背景:战国时代位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共254年八、弃旧图新的汉代玉器——中国玉器发展的第四个高峰4.8cm 仪仗器老土大红沁色长:5cm 市场参考价:21000元九、漫长的沉寂期——魏晋南北朝玉器。

各个时期玉器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

各个时期玉器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

各个时期玉器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玉器是中国古代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载体之一、不同时期的玉器在形制、纹饰、工艺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以下将就不同时期的玉器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进行介绍。

1.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起始阶段。

这个时期的玉器还处于简单的器物阶段,主要有简单的玉石饰品和工具。

形制上以原石为主,工艺简单,纹饰较为简约。

代表性玉器有龙山文化时期的龙山玉,其形制多为片状或棱角状,纹饰以动物形象和几何图案为主。

2.商代:商代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玉器工艺技术达到峰值的阶段。

商代玉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祭祀的玉器,一类是用于个人佩戴的饰品。

祭祀玉器多为玉璧、玉琮、玉钺等,形制规整,工艺精美。

个人佩戴的玉器则有玉环、玉佩等,形制较为灵活,纹饰多样,常见的纹饰有神采飞扬的神兽、人物、云纹等。

3.周代:周代是中国古代玉器艺术形式丰富多样的时期。

周代的玉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宗庙祭祀所用的玉器,一类是王室贵族所佩戴的玉器。

宗庙祭祀的玉器主要有玉璜、玉圭等,形制大气庄重,纹饰中多以神兽为主。

王室贵族的玉器则以玉佩、腰带玉等为主,形制精美,纹饰优雅,常见的纹饰有龙纹、凤纹等。

周代的玉器既注重实用性,又注重艺术性,工艺技术较为成熟。

4.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玉器艺术发展的高峰期。

这个时期的玉器形制丰富多样,纹饰繁复精细。

玉器的形状有玉瑗、玉琮、玉環等,纹饰以神兽、人物、花纹等多样化为主。

战国时期的玉器工艺更加精湛,常见的工艺技法有云纹雕、阴刻、掐丝等。

此外,春秋战国时期还有一种特殊的玉器形式,就是“帝王玉器”,以玉璜和玉板为代表,形制独特,线条优美,纹饰复杂。

5.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的玉器主要以玉佩、璧等为主。

秦代的玉器多以龙纹、凤纹等神兽的纹饰为主,形制较为庄重,线条简洁。

而汉代的玉器多以人物、动植物的纹饰为主,形制比较灵活,纹饰繁多。

秦汉时期的玉器工艺技术达到了一个高峰,特别是汉代的玉器工艺更加精湛,不仅纹饰繁复,还注重雕刻的细节和表现力。

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历程(1)--石器时代

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历程(1)--石器时代

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历程(1)--石器时代一、旧石器时期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经历了从“实用器物”向“欣赏饰物”演变的过程。

古人对玉器的认知历史是非常久远的,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就用玉石做成砍斫器。

(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同的,是在辽宁海城小孤山洞穴中发现的近万年前的玉斧,见图8)但是,当时人们对玉的认识是一知半解的,对于玉与石的区分和界定, 也是不特别明确和清晰的。

二、新石器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制造工具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彻底发现了玉的美丽和独特的性质,并在社会生产中,逐渐形成了对玉的清晰理解和认知:石器为工具,玉器为礼器、佩饰、葬器之用。

玉材逐渐从工具材料中慢慢分离出来,用以做佩饰、礼器之用,并逐渐在日常生活中传播开来。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的兴隆洼文化,距今有8000年的历史。

那里出土的白色玉玦(见图12),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史上发现最早的佩饰用玉器。

红山文化遗址,因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郊的红山而得名,距今有6000多年的历史。

它在西辽河流域融合了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的精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玉雕工艺也有了大幅提高。

至今为止,红山文化出土的玉器有近百件之多,是新石器时期北方玉器的典型代表。

著名的三星他拉村出土的红山“C”型龙(见图10),周身卷曲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吻部前伸,颈背留扁平状鬣毛,鼻端平滑并留有对称猪鼻孔,眼突起呈菱形,眼尾细长上翘背留小孔......整个器形高26厘米,宽21厘米,呈墨绿色,是迄今发现的出土最早的玉龙。

刀法简练,造型生动传神,被誉为“天下第一龙” 。

辽宁凌源市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猪龙(见图11),是红山文化玉龙造型的又一典型代表。

怒目圆睁,眼周圈纹,吻部前突,口微张,獠牙外露,背部弯曲如环,是猪首蛇身相集合的形态,辅以阴线细刻和压地隐起的手法,刀法精湛、形象生动。

知识点压地隐起:又称斜刀,是红山文化玉器的雕琢特点之一。

玉器概论

玉器概论

玉器概论一、玉之类型1、软玉2、硬玉3、古玉、老玉与新玉二、“玉石之国”与“四大名玉”(一)新疆和田玉(二)河南独山玉(三)辽宁岫岩玉(四)湖北绿松石三、中国玉器发展历程(一)新石器时代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中国玉文化的曙光到处闪耀。

当时琢玉已从制石行业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

以太湖流域良渚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出土玉器,最为引人注目。

玉礼器是王权和等级的象征,用玉敛葬,是祈求永生的手段。

(二)夏、商、周夏代玉器的风格应是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玉器向殷商玉器的过渡形态。

商代文明不仅以庄重的青铜器闻名,也以众多的玉器著称。

东周东周王室和各路诸侯,为了各自的利益,都把玉当作自己(君子)的化身。

他们佩挂玉饰,以标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三)秦、汉出土秦玉寥寥可数。

秦玉器艺术面貌还有赖于地下考古的新发现。

汉代玉器继承战国玉雕的精华,继续有所发展,并奠定了中国玉文化的基本格局。

汉代玉器可分为礼玉、葬玉、饰玉、陈设玉四大类,最能体现汉代玉器特色和雕琢工艺水平的是葬玉和陈设玉。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长达三个半世纪的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高度发达的汉唐玉雕间的一个低潮,出土玉器极少,而且都具汉代遗韵,有所创新者,唯有玉杯和玉盏。

这与当时风靡一时的佛教美术和陵墓石刻艺术极不相称。

究其原委,当时不爱好琢玉,而盛行吃玉。

(五)隋、唐隋代著名的玉器有李静训墓出土的金扣白玉盏,琢磨精细,质地温润,光泽柔和,金玉互为衬托,富丽高雅。

唐代玉器数量虽不多,但所见玉器件件都是珍品,碾琢工艺极佳。

(六)宋、元、明、清明清时期是中国玉器的鼎盛时期,其玉质之美,琢工之精,器形之丰,作品之多,使用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

(七)近、现代清代后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由于国内政治、经济的动荡,玉器加工没有大的发展,但民间传统玉雕没有停止。

20世纪30年代李辉设计的“翡翠玲珑宝塔”受到世界博览会的赞誉。

新石器时代玉器

新石器时代玉器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玉器 一、玉铲玉铲,玉质生产工具,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薛家岗文化典型器物之一。

扁平状,梯形,宽孤刃。

长17.6厘米,刃宽8.4厘米。

上部纵列对钻2孔。

上孔小、下孔大。

通体精磨,刃锋利,有切割痕迹。

类似器物在目前其他原始文化遗存中尚未见过,对研究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提供了佐证。

1979年在潜山县薛家岗遗址墓葬出土,数量较多,此是其中之一。

现藏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二、钻孔玉铲玉铲,新石器时代玉质生产工具。

2件,均呈白色,间杂深绿黑灰色块,通体磨光。

铲平顶,扁平状,梯形,宽弧刃,形体规整。

一件长15.5厘米,刃宽9.5厘米。

铲上部有一个对钻小孔,孔径1.3厘米。

1979年于太湖县寺前公社出土。

另一件长16厘米,刃宽8.2厘米。

铲上有一孔,孔径1.2厘米。

1978年于弥陀公社出土。

现藏太湖县文物管理所。

三、玉斧玉斧,新石器时代玉质生产工具。

玉呈绿色泛白,表面精磨,器身呈长梯形,上部对钻一圆孔,孔径2.1厘米,两面弧刃。

长19.3厘米,宽6~8厘米,厚0.1~1.4厘米。

1987年6月于含山县长岗乡凌家滩4号墓出土。

现藏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四、玉刀玉刀,新石器时代玉质工具。

计2件:一件刀长5.5厘米,宽4.1厘米,背厚0.3厘米。

宽腹、短柄、柄长1.1厘米,宽2.9厘米。

刀柄部横排钻2孔。

玉淡青色微带白筋,质细而坚,磨制光滑。

另一件刀长5.8厘米,宽4.9厘米,背厚0.3厘米。

刃内弧,背微鼓,呈半月形。

刀柄尾部窄,柄长1.9厘米,柄首部宽3.1厘米,尾部宽2.5厘米。

从遗址探坑出土器物和玉刀的特征分析,属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类型,对研究淮北地区原始社会晚期大汶口文化的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982年4月出土于亳州城西傅庄新石器时代遗址。

现藏于亳州市博物馆。

五、条形握孔玉刀条形握孔玉刀,新石器时代晚期玉质工具。

长11.3厘米,首宽6.2厘米,尾宽3.2厘米,首尾各有3道波浪饰纹,柄背厚0.8厘米,器身中间有一长条形握孔,尾背侧有一直径为1厘米的系孔,弧形刀,锋利,质地坚硬,呈青白色,造型奇特,工艺精美,堪称珍品。

新石器时代玉器的阶段发展特点

新石器时代玉器的阶段发展特点

新石器时代玉器的阶段发展特点新石器时代的玉器,那可是个让人眼前一亮的话题呀!你想啊,几千年前,咱们的祖先居然能把普通的石头加工成那么精美的玉器,真的是了不起的手艺。

今天就来聊聊这段历史,看看这些闪闪发光的玉器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故事和特点。

1. 玉器的起源1.1 最初的雏形说到玉器的起源,真得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

这时候的玉器,基本上是粗糙的、简单的。

人们用原始的工具,像是石斧、石锤,嘿嘿,听起来就像是古代的“开工”仪式!不过别小看这些小玩意儿,它们可是奠定了玉器发展的基础。

最早的玉器,多数是用来当装饰品或者祭祀用的,特别是一些圆形的玉佩,真是古人心中的“潮流尖货”啊!用这样的玉器来祭祖,想想就觉得有面子。

1.2 技术的革新后来,随着人类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玉器开始变得精致许多。

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期,人们的手艺越来越高超,雕刻的技法也逐渐多样化。

你可想而知,几块普通的玉石,经过手艺人的巧手一捏、一雕,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这时候的玉器不仅仅是装饰,还有了更多的功能,像是作为权力的象征、地位的体现,甚至还用来保佑平安,真是“求子、求财、求运”全都包了!2. 玉器的风格变化2.1 形式多样随着社会的发展,玉器的样式也越来越丰富。

早期的玉器多是简单的环形、片状,后来却逐渐演变成各种动物形状、人物造型,甚至还有复杂的花纹。

可以说,那个时候的玉器就像是一面镜子,反映了人们的审美和信仰。

你想啊,有的玉器上雕刻着龙、凤,那是古代人心中的神兽,人人都想“飞黄腾达”,有了这些吉祥物,心里总归踏实。

2.2 地域特色而且,不同地区的玉器风格也各有千秋。

比如,华北地区的玉器,比较粗犷,线条简单;而南方的玉器,细腻华丽,纹路繁复,真是各显神通,风格迥异,简直像是不同风格的音乐,打个比方,北方的有点“摇滚”,而南方的则像是“抒情曲”。

这样丰富多彩的风格,反映了各地文化的多样性,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3. 玉器的社会影响3.1 文化象征在新石器时代,玉器不仅仅是个装饰品,更是人们文化和精神的象征。

玉器概论-4商代2

玉器概论-4商代2

3、玉质:除当地产的玉石外,如绿松石、玛瑙、水晶, 除当地产的玉石外,如绿松石、玛瑙、水晶,
辽宁岫岩玉。 还有 辽宁岫岩玉。 中原地区出现新疆和田玉 多为青玉,有白玉、墨玉。 出现新疆和田玉, 中原地区出现新疆和田玉,多为青玉,有白玉、墨玉。
4、造型
动物形象以板状体为主:璜形板状体、 动物形象以板状体为主:璜形板状体、剪影式板状体 以板状体为主 人物形象为立体圆雕 为立体圆雕。 人物形象为立体圆雕。 具有象征性、装饰性、简单概括的艺术处理特点。 具有象征性、装饰性、简单概括的艺术处理特点。 主要刻划头、 主要刻划头、眼、牙的特征
中国各地玉器的造型和雕刻工艺 此时达到高度统一。 此时达到高度统一。
值得注意: 值得注意: 公元前17世纪墨西哥拉文塔的阿尔梅克人时代 公元前 世纪墨西哥拉文塔的阿尔梅克人时代 有类似于中国商代的石器玉器 跪姿尾人、立人、 (跪姿尾人、立人、人面纹权杖 --柄形饰、虎纹面饰等 柄形饰、 柄形饰
商 玉 锛 上 有 乾 隆 题 诗 长 30 . . . . 5 7 . . . . 2 cm cm cm cm
商 云雷纹青玉斧 长8.3cm 宽5.4cm 出现了三种纹饰
cm cm cm cm
青 铜 玉 匕 首 商 玉 刀 商 云 纹
商周 青玉戈(仪仗器) 无脊 上长25.4cm,内部有纹饰,沁色明显 下长28cm,内部较长
黄玉玉戈
商代
仪仗玉器 长 6.8cm 脊明显
市场参考价: 市场参考价 15000元 元
四、焕然一新的商代(晚商)玉器 焕然一新的商代(晚商) ——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二个高峰 ——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二个高峰
背景:距今3700-3100年 背景:距今3700-3100年 在社会经济中,新兴的青铜业与传统的制玉业互为补充。 在社会经济中,新兴的青铜业与传统的制玉业互为补充。 制玉业在早商玉器——(郑州二里冈文化)的基础上有很大 制玉业在早商玉器 (郑州二里冈文化) 的发展。制玉工艺已从石器制作中分离出来, 的发展。制玉工艺已从石器制作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手 工业,青铜工具被用于制玉。 工业,青铜工具被用于制玉。商代玉器在我国玉文化中占重要 地位,为中外考古学家和艺术研究者的重要研究内容, 地位,为中外考古学家和艺术研究者的重要研究内容, 因为:商代玉器数量庞大,品种齐全, 因为:商代玉器数量庞大,品种齐全, 中原出现和田玉,工艺水平达新高度。 中原出现和田玉,工艺水平达新高度。

(一)新石器时代玉器的纹饰特征

(一)新石器时代玉器的纹饰特征

(一)新石器时代玉器的纹饰特征(本文由蜀国收藏工作人员编辑整理,转载请标明出处。

)新石器时代的一些古玉,已有精细的到线,也有浅浮雕,亦即减地凸雕。

这些纹饰中不少是用凸起的线条组成,转折自如层次不同。

比如龙山文化的变形兽面纹、红山文化玉龙胎(地形则的刻纹、良语文化的神祖兽面纹,就是典型的例子。

良渚文化的玉璧,大多数是光素,但制作者已懂得灵活掌握几何学的同心圆原理。

又像玉琼,外祀内圆,四边饰以细致的纹饰,结构顺为复杂。

有些玉珍、玉玦等更穿孔佩带。

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的纹饰中,主要是阴刻直线,既深且粗,犹如凹拗,底部较上祀为宽阔。

另有一些用硬金刚石之类划出的阴刻线,曲而且甚细。

红山文儿的玉龙则有阴刻直线网纹,配合简练而劲健的形制,器形曲线万为流畅不过,较少用线雕。

比如红山文化的正取边缘磨翊,中心表面磨得凹下(俗称“打洼”)。

压地隐处的边棱打磨模糊,使人不觉得有明显的雕琢痕迹。

有些要靠”手感”或光照才易发现。

新石器时代玉器中有一些制作技术非常熟练有些斜面棱线皆触之有感,但视之却不见,甚为朴拙。

良给文化中更有半圆雕和透雕而且从一些玉璧上的开锯痕。

可见那时已用细线加硬砂研磨来开片了龙山文化的变形兽面纹、鹰鸟纹玉圭龙山文化阴线刻法,一面为展翅立鹰,一面有鸟首纹,中部两组直线纹,纹饰的线条匀细流动,工艺精湛。

此玉圭的鸟首纹与山东省日照县两城镇出土龙山文化玉石圭纹饰相似。

带齿兽面形玉佩红山文化顶部单面钻一孔,兽面作圆目长齿,镂雕弧形眼眉,眉眼之外琢磨浅凹槽纹路。

造型奇特,磨制技法粗朴原始,属红山文化典型器物。

勾云形玉佩红山文化薄片雕,器边缘呈双面刃状,表面随器形磨出宽凹槽,槽底刻单阴线。

此种独特技法,唯红山文化玉器多见。

人踏兽形玉神像红山文化玉质青绿色,背面有土斑胶着于玉器之上。

体近长方形,中部厚,边缘较薄,并有一定的钝刃感。

整器由一神人和一兽复合而成。

神人头戴类似勾云的高冠,五官鲜明,三角形鼻凸出,身穿有服饰,在臂膊及后背上饰有网格纹。

【博古通今】新石器时代玉器(一)

【博古通今】新石器时代玉器(一)

【博古通今】新石器时代玉器(一)新石器时代玉器(一)在新石器时代,玉器与石器经过漫长的共存发展,终于脱颖而出,彻底与石器分化,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

尤其是举世瞩目的红山文化(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000年)玉器和良渚文化(距今5300-4000年)玉器,为新石器时代的玉器谱写了关辉的篇章。

根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考证:中国玉器诞生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今有七、八千年的历史,属于简单玉雕时期。

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

由于当时人们制作玉器的经验不足,琢玉工具尚不完备,再加上艺术欣赏能力较低,制作不规整,所以器形较简单,器身多无纹饰。

一般仅采用琢打磨光的方法。

河姆渡文化玉器河姆渡文化发现于浙江省杭州湾附近的余姚县河姆渡镇,距今约7000年,在河姆渡遗址第三、四层所出土的玉器是我国迄今发现较早的玉饰件之一。

出土玉器品种有璜、玦、管、珠、饼、丸、坠等,多系小件装饰品。

良渚文化玉器种类较多,典型器有玉琮、玉璧、玉钺及成串玉饰等。

良渚玉器以体大自居,显得深沉严谨,对称均衡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尤以浅浮雕的装饰手法见长。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重要的晚期新石器文化,最初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

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琮与良渚玉器相比,红山文化少见呆板的方形玉器,而以动物形玉器和圆形玉器为特色。

典型器有玉龙、玉箍形器等。

“神似”是红山古玉最大的特点,玉匠能巧妙的运用玉材,把握住物体的造型特点,寥寥数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十分传神。

红山古玉,不以大取胜,而以精巧见长。

红山文化,发源于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一带,起始于五、六千年前的农业文明,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

也是中国北方地区著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其中尤以玉器的制作和使用著称。

红山文化玉龙(中华第一龙)高26厘米直径2.3—2.9厘米玉龙墨绿色岫玉体卷曲平面形状如“C”字有四种动物的特征:鹿眼蛇身猪鼻马鬃图文:包琳丽通辽市博物馆简介:通辽市博物馆创立于1975年,原名为哲里木盟博物馆,在1999年时更名为通辽市博物馆。

我国古玉器发展之新石器时代

我国古玉器发展之新石器时代

我国古玉器发展之新石器时代玉神人纹多节琮中国文化学上的玉,内涵较宽,并不止其在矿物学上的意义。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兼五德者。

所谓五德,即指玉的五个特性。

凡具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的美石,都被认为是玉。

按此标准,古人心目中的玉,不仅包括真玉(角闪石)还包括蛇纹石、绿松石、孔雀石、玛瑙、水晶、琥珀、红绿宝石等彩石玉。

玉立人欣赏玉器须领会十个字:山川之精英,人文之精美。

山川之精英,讲的是材质美,每件玉器先要弄清它是角闪石还是翠玉,或是绿松石、玛瑙、蛇纹石、水晶等彩石玉,进一步还要探讨它的产地。

人文之精美,指的是玉器的造型美和雕琢美,以及影响造型美雕琢美的工艺、社会诸因素。

由于历代玉材的不同,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的不同,加上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的不同,玉器的用途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每个时期玉器的造型及主题风格也是各不相同的,千姿百态,竞相争艳。

大玉龙今天我们主要探讨新石器时代的玉文化——史前时代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有七千年的辉煌历史。

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

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辽河流域,黄河上下,长江南北,中国玉文化的曙光到处闪耀,以太湖流域良渚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出土玉器,最为引人注目。

玉环良渚文化玉器种类较多,典型器有玉琮、玉璧、玉钺、三叉形玉器及成串玉项饰等。

良渚玉器以体大自居,显得深沉严谨,对称均衡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尤以浅浮雕的装饰手法见长,特别线刻技艺达到了后世也几乎望尘莫及的地步。

最能反映良渚琢玉水平的是型式多样,数量众多,又使人高深莫测的玉琮和兽面羽人纹的刻画。

玉兽面纹圭与良渚玉器相比,红山文化少见呆板的方形玉器,而以动物形玉器和圆形玉器为特色。

典型器有玉龙、玉兽形饰、玉箍形器等。

红山文化琢玉技艺最大的特点是,玉匠能巧妙地运用玉材,把握住物体的造型特点,寥寥数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

精雕细琢——新石器时代居然有这么精美的玉器!

精雕细琢——新石器时代居然有这么精美的玉器!

精雕细琢——新石器时代居然有这么精美的玉器!今晚《华豫之门》播出时间:21:15分今天我们欣赏一组南京博物院藏——新石器时代玉器,欢迎玉器迷们一起来留言讨论!玉壁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直径12.8厘米内径4厘米厚1厘米1982年江苏省武进县寺墩遗址M4出土透闪石软玉,呈黄白色。

器作扁平圆形,中有对钻圆孔,两面光素无纹。

通体琢磨精致,抛光明亮。

玉冠型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早期高2厘米上宽4.9厘米下宽4.6厘米厚0.2厘米1977年江苏省吴县张陵山遗址M4出土玉呈淡绿色,作扁平倒梯形,上端中部作半圆形,下端琢有一道浅凹槽,糟内对钻有三个等距小孔。

人形玉觽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早期高6厘米最宽1.2厘米1977年江苏省吴县张陵山遗址M15出土透闪石软玉,淡绿色带褐班。

器作轮扁平角状,整体造型如弓背人形。

器身镂雕三处,系在对钻圆孔内向三侧切割深槽而成,为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镂雕玉器之一。

玉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早期直径7.8厘米孔径:7厘米高:3.5厘米1977年江苏省吴县张陵山遗址M4出土阳起石软玉,白果青色,晶莹滋润。

形作圆筒,对钻圆孔,孔壁有台痕,外表内凹,精磨抛光。

这件玉镯反映了娴熟高超的琢磨技术,是我国古代早期玉器制作工艺的精品。

镯式玉琮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早期高:3.5厘米,直径:10.2厘米,孔径8.2厘米1977年江苏省吴县张陵山遗址M4出土阳起石软玉,黄绿色褐红斑,玉质晶莹。

其形作圆筒状,有对钻大圆孔,孔壁有一周台阶痕。

外表有四块大小相同、间隔相等的长方形凸面,各有一组阴线琢刻的兽面纹,为中国至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兽面纹。

玉锥形器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长35.5厘米宽1.2—1.5厘米厚1.1—1.3厘米管长6.9厘米1987年江苏省新沂市花厅M18出土透闪石软玉,淡绿色褐斑。

器身如长条的方柱,一端方尖,另一端有圆柱形榫。

方柱体近榫部位分为八节,每节饰由凸起的平行长横棱和短横档组成的简化带冠人面纹,系良渚文化玉器风格。

新石器时代玉器分布及玉料来源问题

新石器时代玉器分布及玉料来源问题

新石器时代玉器分布及玉料来源问题玉矿分布是这样不普遍。

那么原始时代中国人使用玉器的情况如何呢?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先民旧石器时代末期已开始用玉。

新石器时代,自东向西,玉器逐渐普及。

到新石器时代末,玉器的使用遍及全国各地。

目前所知最早用玉制作的器具,要数辽宁海城小孤山旧石器时代末期洞穴遗址中的石制砍祈器,其年代距今近万年。

据晚近报道,小孤山砍研器原料为透闪石质“真玉”,应来自与其一岭之隔的抽岩县细玉沟“老玉”矿。

人们曾认为世界上最早的“软玉”器,出自西伯利亚贝加尔湖附近,其年代距今约近五千年。

现在看来,我国的用玉史是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的。

但有的学者指出,偶然性地以玉为工具,与认识玉的特质,有意识地选择玉来制作玉器还不一样。

笔者赞同此论。

众所周知,旧石器为打制石器,新石器则是磨制石器。

只有“磨”才能发现玉的韧性和美质。

“玉不磨,不成器”。

人们概念中的“玉器”,是磨制而成的工艺作品。

打制出来的手斧,是称不上“玉器”的。

在分布于杭州湾南岸宁绍平原、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了玉石制作的耳坠(考古家们称之为“块”)、项链(管、珠串饰)和佩饰件(弧形玉片)。

不过河姆渡文化玉石器经鉴定,不是闪玉。

稍迟的马家洪文化(距今约6000年)也流行耳饰“块”等玉石佩饰器,经鉴定多为石英。

再稍后,分布于太湖周围、距今约5100-4200年的良渚文化,出土大批玉器。

人们先后选择二十多件进行科学鉴定,确知其中多为透闪石—阳起石系列的玉器,极少数为蛇纹石和石英岩玉髓制作的玉石器。

安徽含山凌家滩墓葬,距今约500。

年,从地理位置看,应归于以南京北阴阳营遗址为代表的宁镇地区新石器文化。

这里出土的玉器有9件经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或极图衍射装置测试,以及透射电镜分析、显微镜岩相观察、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等,证明其中4件为闪玉,一件为阳起石(亦可属闪玉),两件玉髓,一件水晶,一件叶蛇纹石。

据最近报道,地质学家对距今约5000-6000年的辽宁红山文化49件玉器作取样分析,证实其中31件为闪玉,对早于红山文化的沈阳新乐文化(距今约7000年)4件工具取样研究,证实全属闪玉。

五.中国玉文化,新石器四

五.中国玉文化,新石器四
• 1936年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分布于太湖地区, 江,浙两省为主。 • 良渚玉器影响很大,对北方黄河流域的影响很深, 琮,璧对龙山,齐家的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玉质为透闪石,阳起石,部分是蛇纹石。 • 良渚玉器从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发 展而来,器型众多,有琮,璧,冠状器,叉型器, 璜,锥形器,玦,等。 • 工艺复杂,特别精细。如琮,冠状器的兽面纹极其 精美,十分神秘,采用三层花工艺,1,立体纹,2, 地纹,3,装饰纹,三位一体。形象神秘,面目狰 狞。变化莫测。显示狰狞的美。
齐家文化骨饰器
齐家玉琮欣赏
齐家文化玉铲。。玉凿
齐家文化玉器
齐家文化玉器
齐家文化玉琮欣赏
齐家文化玉琮欣赏
齐家文化玉琮欣赏
齐家文化玉器欣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齐家文化玉璜
民间收藏齐家玉器
民间收藏齐家玉器
民间收藏齐家玉器
民间收藏齐家玉琮
民间收藏齐家玉璜,玉 璧
良渚文化兽面纹玉器
良渚文化玉器解读
五.中国玉文化新石器, 四大玉器系列
红山文化玉器解读
• • • • • • 红山文化玉器其文化内涵; 1.玉猪龙,C形龙。 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胚胎说; 南京大学王小盾2002年提出【胚胎说】。 他认为是红山先民创造的动物早期胚胎模型,早期 是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图腾【龙】隐藏在母体的生命 雏形的早期形式。一般都埋在死者的胸前,和逝去 的躯壳放在一起,其实用意是要表现【生命的轮 回】,以期得到重生,玉渚龙演变到后期为C型龙 的形式。
红山文化玉器
红山文化玉器
红山马蹄形玉管解读
• 在红山文化辽宁省凌源牛河梁遗址中,考古发现了 巨形女神塑像残块,是红山先民供奉的一位女神, 已是学术界的共识。 • 女神庙墓葬中马蹄形玉管和玉猪龙同时存在,认为 是一种通灵之物。是红山先民希望自己的灵魂转化 为生命起点的玉猪龙,通过【母性女神】的通道, 从生理学角度看,它应该是女性生殖器的【概念模 型】因为那是人类生命的必经之路。 • 马蹄形玉管上有小孔,应该是悬挂在女神祭坛之上, 类似今天人们的【护身符】 • 也有学者认为是一种束发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纹饰和工艺
因生产力低下,琢玉工具不锋利, 因生产力低下,琢玉工具不锋利,故: ●器形简单、多小型化。 器形简单、多小型化。 工艺粗糙,仅琢磨打光,常见砣切痕、 ○工艺粗糙,仅琢磨打光,常见砣切痕、对钻孔 一般光素无纹。纹饰简单、朴实。 ▲ 一般光素无纹。纹饰简单、朴实。
新石器时代 青玉玉斧
玉环
玉镯
玉瑗
玉器的成熟阶段—— 二、玉器的成熟阶段 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距今5000-4000年前后,即新石器晚期。 距今5000-4000年前后,即新石器晚期。 5000 年前后
背景: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 背景: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 2000多年的发展 农业、畜牧业有了极大的发展, 农业、畜牧业有了极大的发展, 工艺技术有了较大的改进, 工艺技术有了较大的改进, 原始宗教形成。 原始宗教形成。
玉质较好
透雕勾云佩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
造型独特 玉质较好
玉质较好 素面
玉杖首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
玉发箍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
玉质较好
高:11cm 市场参考价: 市场参考价: 156000元 元
玉串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
玉质不均
市场参考价: 市场参考价: 100000元 元
玉蝉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
肉黄色凝灰岩质
石 凿 工
粉 砂 岩 质 凌 家 滩 出 土
石 锛
粉 砂 岩 质
工 具

凌 家 滩 出 土
玉冠状饰
鸡骨白色透闪石玉 凌家滩出土
双虎首玉璜
透闪石玉
饰玉
凌家滩出土
素面玉璜
透闪石玉
饰玉
凌家滩出土
玉镯
石英岩玉 饰玉 圆度好
凌家滩出土
玉璧
饰玉
砣切痕迹 对钻孔Biblioteka 凌家滩出土四川巫山出土 新石器时代 大溪文化 距今5000年左右 距今5000年左右 5000
玉龙
鸡骨白色 透闪石玉 凌家滩出土


鸡骨白色透闪石玉 凌家滩出土
座 姿 玉
凌 家 滩 出 土

鸡 骨 白 色 透 闪 石 玉
玉 钺
凌家滩出土
仪仗器
透闪石玉(不细腻) 透闪石玉(不细腻)砣切痕迹
玉 钺
水草玛瑙
仪仗器
凌家滩出土
石 戈
凝灰岩质
仪仗器 凌家滩出土

钺 (工具) 工具)
凌家滩出土
新石器时代 龙山文化 玉锛 纹饰较精细
新 石 器 时 代 龙 山 文
人面玉管饰 人首玉珠饰

鹰纹
环形器
龙山文化 透雕
素面 齿状变形 玉环
龙山文化
玉质较好
透雕 龙形佩
龙山文化
玉质不好
长江流域,以良渚文化为代表。 长江流域,以良渚文化为代表。
1、玉器以饰玉和礼玉为主,少有工具。 玉器以饰玉和礼玉为主,少有工具。 饰玉:几何形镯、环、管、坠、珠; 饰玉:几何形镯、 小型立体雕龟、 小型立体雕龟、鱼、鸟、蝉、蛙; 出现臂饰、玉带钩、冠状饰、玉梃纺轮; 出现臂饰、玉带钩、冠状饰、玉梃纺轮; 礼玉:玉琮(分高大型、矮粗型、薄筒型、小琮4类) 玉琮(分高大型、矮粗型、薄筒型、小琮4 大型玉璧、璜; 玉璧、 工具:斧、双孔刀、锛; 双孔刀、 还有菱形、锥形、钻形、角形、靴形、漏斗形玉器。 还有菱形、锥形、钻形、角形、靴形、漏斗形玉器。 2、玉质 透闪石-阳起石玉(软玉?)、蛇纹石玉、绿松石。 ?)、蛇纹石玉 透闪石-阳起石玉(软玉?)、蛇纹石玉、绿松石。
新石器时代
素面 面不平 边不圆
新石器时代 北阴阳营文化
玉管珠串项饰
代表当时的工艺
新石器时代 玉珠串 玉质透明度较好
新石器时代
玉瑗/璧
宽12.5cm
玉镯
径8.6cm
最早玉含
菘泽文化
长4.2cm

璜形饰玉和项饰
玉、玛瑙饰品 新石器时代
凌家滩出土玉器简介
凌家滩文化遗址发现于1985年 凌家滩文化遗址发现于1985年,位于安徽省巢湖市含 1985 山县铜闸镇西南约10公里的凌家滩自然村。遗址面积约75 山县铜闸镇西南约10公里的凌家滩自然村。遗址面积约75 10公里的凌家滩自然村 万平方米。主要有墓葬,已发现近70座 此外还有祭坛、 万平方米。主要有墓葬,已发现近70座;此外还有祭坛、 70 祭祀坑、积石圈、房屋遗址等。 法年代测定, 祭祀坑、积石圈、房屋遗址等。据14C法年代测定,该遗址 年代为距今5560±195年至5290±185年 年代为距今5560±195年至5290±185年。安徽省文物考古 5560 年至5290 研究所对该遗址于1987年春、 研究所对该遗址于1987年春、秋、1998年秋和2000年进行 1987年春 1998年秋和2000年进行 年秋和2000 了4次发掘。大墓内随葬品以高规格玉器为主,约占60次发掘。大墓内随葬品以高规格玉器为主,约占6060 70%,陶器次之; 70%,陶器次之;中、小型墓则以石器和陶器为主,玉器次 小型墓则以石器和陶器为主, 之。出土玉器数量多,达上千件;品种丰富(张敬国, 出土玉器数量多,达上千件;品种丰富 2000年)。
促使玉器在数量上、 促使玉器在数量上、 分布地域上和工艺上 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玉器总体风格特征
东北地区,以红山文化为代表。 东北地区,以红山文化为代表。
1、玉器以佩饰为主,构成以动物形佩饰为特征的玉器群。 、玉器以佩饰为主,构成以动物形佩饰为特征的玉器群。 分为: 现实动物,如玉鸟、玉鳖、玉蝉、玉鱼等; 分为:动物形:现实动物,如玉鸟、玉鳖、玉蝉、玉鱼等; 幻想动物,如玉龙、玉兽玦; 幻想动物,如玉龙、玉兽玦; 几何形:以勾云形玉佩最为特征。 以勾云形玉佩最为特征。 还有龙形璜、马蹄形、兽面丫形玉器等。 还有龙形璜、马蹄形、兽面丫形玉器等。 2、玉质:以辽宁岫玉为主。 玉质:以辽宁岫玉为主。 3、造型和工艺特征 、 动物为抽象变体造型,风格质朴而豪放,具传神特征。 ★动物为抽象变体造型,风格质朴而豪放,具传神特征。 玉龙、玉兽玦的头和眼特大,身呈“ 形 ☆玉龙、玉兽玦的头和眼特大,身呈“C”形。 工艺上,已有圆雕、浮雕、透雕、两面雕; ◇工艺上,已有圆雕、浮雕、透雕、两面雕;表面不多加装 少用刻线,多用“压底隐起”手法;边缘极薄,有刺手感。 饰,少用刻线,多用“压底隐起”手法;边缘极薄,有刺手感。
玉龙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
内蒙翁牛特期 三星他拉存出土 天下第一龙” “天下第一龙” “C”形、眼菱形 形 有简单的纹饰
龙兽玦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
岫玉 身体素面 头部有简单的纹饰 C”佩饰 “C”佩饰 半圆雕 红色沁色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
辽宁阜新 胡头沟出土
造型写实 雕工粗犷
玉鳖
丫形玉饰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
玉器孕育阶段——距今 距今5000年前史前文化玉器 一、玉器孕育阶段——距今5000年前史前文化玉器
代表性的文化遗址有: 代表性的文化遗址有: 北方 黄河流域 河南裴李岗文化 内蒙兴隆文化 山东大汶口文化 浙江马家浜文化 辽宁新乐文化 河南仰韶文化 安徽凌家滩文化 长江流域 浙江河姆渡文化
江苏青莲岗文化
2、玉质
玉质品种较丰富,以透闪石玉为主。 玉质品种较丰富,以透闪石玉为主。 还有:石英岩玉、玛瑙、玉髓、蛇纹石玉、水晶、煤精、 还有:石英岩玉、玛瑙、玉髓、蛇纹石玉、水晶、煤精、 石质(粉砂岩、凝灰岩、流纹岩等) 石质(粉砂岩、凝灰岩、流纹岩等)
3、纹饰工艺
★造型:较丰富、简洁,用阴刻线琢出动物、人物的头部。 造型:较丰富、简洁,用阴刻线琢出动物、人物的头部。 出现第一龙、玉璜造型多样。 出现第一龙、玉璜造型多样。 ★纹饰:多数为素面,少数用阴刻线或阳线装饰。 纹饰:多数为素面,少数用阴刻线或阳线装饰。 ★工艺:较原始。 工艺:较原始。 常见砣切痕迹 对钻孔 圆度不好、 圆度不好、厚度不均
玉器总体风格特征
中部地区,以龙山文化为代表。 中部地区,以龙山文化为代表。
玉器出土地点不少,但数量和品种不多, 玉器出土地点不少,但数量和品种不多,真正成批出土的仅有 陕西神木石峁(127件)、山西襄汾陶寺、湖北天门石家河三处。 山西襄汾陶寺、湖北天门石家河三处。 三处 1、玉器种类:以工具和礼玉为主,佩饰为辅。 玉器种类:以工具和礼玉为主,佩饰为辅。 礼玉: 牙璋、 礼玉:璧、琮、璜、牙璋、圭、环; 工具: 工具:刀、铲、斧、戈、戚、锛、钺; 饰玉和实用玉:人头饰、动物、 指环、臂环、 饰玉和实用玉:人头饰、动物、镯、指环、臂环、梳、簪、 玉含等。 玉含等。 2、玉质:多样,以本地产的为主。 玉质:多样,以本地产的为主。 绿松石、蛇纹石、蛋白石、青玉、 如绿松石、蛇纹石、蛋白石、青玉、莱阳玉 3、工艺特征 有精美的纹饰,玉器表面光滑,线条自然流畅。 有精美的纹饰,玉器表面光滑,线条自然流畅。
玉器总体风格特征 1、品种数量
各文化遗址都有玉器出土,仰韶和大溪文化遗址较少。 各文化遗址都有玉器出土,仰韶和大溪文化遗址较少。 工具:刀、铲、斧、凿、锛、镞等。 工具: 镞等。 饰玉:璧、璜、环、玦、镯、珠、管、 饰玉: 耳珰、指环、 鱼形饰等。 坠、耳珰、指环、笄、鱼形饰等。 礼仪玉器:玉龙、玉鹰、玉人、大型玉钺等。 礼仪玉器:玉龙、玉鹰、玉人、大型玉钺等。
第四章 历代古玉器总体风格特征
本章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分析、介绍各个历史朝代 本章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分析、 古玉器的总体特征,包括玉器的品种数量、玉质、形制、 古玉器的总体特征,包括玉器的品种数量、玉质、形制、 纹饰和工艺等特征。为鉴赏玉器提供基础。 纹饰和工艺等特征。为鉴赏玉器提供基础。 距今5000年前 一、玉器孕育阶段——距今 玉器孕育阶段 距今 年前 玉器成熟阶段——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二、玉器成熟阶段 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三、二里头文化的玉器 焕然一新的商代玉器——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二个高峰 四、焕然一新的商代玉器 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二个高峰 五、值得重视的西周玉器 六、风格各异的春秋玉器 嬗变时代的战国玉器——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三个高峰 七、嬗变时代的战国玉器 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三个高峰 弃旧图新的汉代玉器——中国玉器发展的第四个高峰 八、弃旧图新的汉代玉器 中国玉器发展的第四个高峰 漫长的沉寂期——魏晋南北朝玉器 九、漫长的沉寂期 魏晋南北朝玉器 开玉雕之新风——隋唐玉器 十、开玉雕之新风 隋唐玉器 十一、缓慢的复兴进程——宋元明玉器 十一、缓慢的复兴进程 宋元明玉器 十二、登峰造极的清代玉器——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五个高峰 十二、登峰造极的清代玉器 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五个高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