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二烯丙基胺现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地下环评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地下水环境影响
7.1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估
7.1.1 监测布点
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流向为南至北,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在评价X围内共布设10个监测点,其中5个水质监测点,10个水位监测点。监测点位见表7-1和图7-1。
表7-1地下水现状监测一览表
7.1.2 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K+、Na+、Ca2+、Mg2+、CO
32-、HCO
3
-、pH、氨氮、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溶
解性总固体、硫化物、氯化物、氟化物、硫酸盐、磷酸盐、总大肠菌群、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挥发酚、氰化物、铜、铁、砷、铅、六价铬、镉、汞、总有机碳、1,2-二氯乙烷,共计31项,同步统计监测点经纬度、地面高程、井深、埋深与地下水温。
其中6#~10#只统计监测点经纬度、地面高程、井深、埋深。
7.1.3监测时间与频率
XX省分析测试中心于2016年7月19日进行了地下水采样与监测,监测一天,采样一次。
7.1.4监测分析方法
本次监测分析方法与检出限见表7-2。
表7-2地下水监测方法一览表
7.1.5 监测结果
项目地下水监测结果见表7-3和表7-4所示。
表7-3 地下水现状监测结果(pH 无量纲,总大肠菌群个/L,细菌总数 CFU/mL,其他mg/L)
表7-4 地下水现状监测结果(续表)(pH 无量纲,总大肠菌群个/L,细菌总数 CFU/mL,其他mg/L)
7.1.6 评价因子
本次地下水选取pH 、氨氮、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氟化物、氯化物、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铜、铁、砷、总大肠菌群共15项监测因子进行评价;磷酸盐、挥发酚、氰化物、硫化物、铅、镉、汞、六价铬、1,2-二氯乙烷未检出;总有机碳无标准本次不予评价。
7.1.7 评价标准
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Ⅲ类标准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值见表1-7。
7.1.8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现状评价。 一般项目计算指数:S i =C i /S i
式中:P i —第i 种污染物的单因子指数(pH 、DO 除外);
C i —i 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L ; S i —i 污染物评价标准,mg/L 。 对于pH ,其标准指数按下式计算:
sd
C pH pH pH P i --=
0.70.7(pH Ci ≤7.0); 0
.70.7--=
su C pH pH pH P i (pH Ci >7.0);
式中:P pH —pH 的标准指数;
pH ci —pH 的现状监测结果; pH sd —pH 采用标准的下限值; pH su —pH 采用标准的上限值。
7.1.9评价结果
各测点的单因子评价结果见表7-5。
表7-5 地下水监测项目单因子指数一览表
由评价结果可知,地下水监测点位中1#、4#、5#点位总硬度超标,1#、5#点位溶解性总固体超标,1#点位处硫酸盐超标,1#、4#、5#点位处氯化物超标,5#点位处硝酸盐氮超标,除此之外,地下水其它监测项目均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Ⅲ类标准的要求。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超标可能与监测点位处地质特性有关,硝酸盐氮超标可能是受生活污水影响所致。
7.2 区域水文地质调查
7.2.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概况
邹平县位于鲁西台背斜泰沂隆断区北缘,北以齐河—广饶大断裂与冀辽台向斜为界,属XX—茌平凹陷构造单元。自震旦纪以来,中生代初期,燕山运动、断裂运动与岩浆活动甚为强烈,从XX到金陵镇构造的岩浆通过本县西南部喷出,中生代晚期,火山喷发活动进一步增强,形成了一系列侵入岩和次火山岩,构成了白垩纪青山组中基性火山溶岩和碎屑岩的山脉,后历尽沧桑至新生代,形成了南部的长白山脉。北部由于鲁北平原在古地质体断裂发生下沉影响而下降,又经第三、四纪沉积了巨厚松散地层而成平原。全县境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是中生代侏罗、白垩系地层;主要母岩为火山岩、侵入岩、沉积岩;主要成土母质有近代残积物、坡积物、洪积冲积物、黄土状母质、黄河冲积物和湖积物。
7.2.2 项目所在区域地层分布
本项目生产区内建设的楼层较低,没有进行专门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只能借助于临近厂区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来反映本项目厂区的包气带特征。
2010年3月XX恒瑞地质勘测XX,在经过勘察后提交的《邹平钼业XX尾矿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中介绍:
勘察场地地处邹平县城西侧,聚合村南果园区内(位于本项目厂区西南侧约950m),孔口标高最大值为23.28m,最小值为22.47m,相对高差0.81m。场地所处地貌类型属于山前冲积平原地貌单元。
勘察区控制深度X围内,主要为第四系地层,自上而下分别为素填土、粉土层、粉质粘土、粉土、粉质粘土,共5层。
①素填土:褐色,松散-稍密,稍湿-湿,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植物根系。本土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层厚0.9~1.2m,平均1.01m,层底标高48.84~45.7m,平均45.7m,层底埋深0.9~1.2m,平均1.01m。
al+pl):褐-黄褐色,密实,湿,土质均匀,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摇震反应
②粉土(Q
4
中.无光泽反映,干强度低,韧性低。本层在场区普遍分布,层厚2.9m~3.40m,平均3.13m,层底标高41.25-40.55m,平均40.90,层底埋深3.8-4.6m,平均4.2m。
al+pl):灰黑,黄褐色,可塑,土质均匀,夹粉质薄层,下部含少量豆
③粉质粘土(Q
4
状姜石,无摇震反应,光泽反映稍微有关泽,干强度中.韧性中等。层厚 4.6m~5.1m,平均4.95m,层底标高41.25~40.55m,平均40.90m,层底埋深8.80~9.40m,平均9.09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