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设计基础知识点
铁路轨道知识点
![铁路轨道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f346f50284ac850ac0242e1.png)
铁路轨道由钢轨、轨枕、连接零件、道床、道岔和其他附属设备等组成的构筑物。
位于铁路路基上,承受车轮传来的荷载,传递给路基,并引导机车车辆按一定方向运转。
有些国家或地区也称线路上部建筑。
在钢梁桥、灰坑、转盘、某些隧道以及采用新型轨道结构的地段,可以没有道床、或者也没有轨枕。
轨道组成轨道最早是由两根木轨条组成,后改用铸铁轨,再发展为工字形钢轨,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多数铁路采用的标准轨距(见铁路轨道几何形位)为1435毫米(4英尺8(1/2)英寸)。
较此窄的称窄轨铁路,较此宽的称宽轨铁路(见铁路工程)。
轨枕一般为横向铺设,用木、钢筋混凝土或钢制成。
道床采用碎石、卵石、矿渣等材料。
钢轨、轨枕、道床是一些不同力学性质的材料,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的。
钢轨以连接零件扣紧在轨枕上;轨枕埋在道床内;道床直接铺在路基面上。
轨道承受着多变化的垂直、横向、纵向的静荷载和动荷载,荷载从钢轨通过轨枕和道床传递到路基。
通过力学理论,分析研究在各种荷载条件下,轨道各组成部分所产生的应力和应变,而确定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轨道类型为使轨道成为一个整体,要根据铁路的具体运营条件,使轨道各部分之间的作用相互配合,并考虑轨道、车辆、路基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配合协调。
这就要求将轨道划分类型。
轨道类型的内容包括钢轨类型,连接零件种类,轨枕的种类和配置,道床材料和断面尺寸。
它所依据的主要运营条件为铁路运量、机车车辆轴重和行车速度。
最佳的轨道结构须做到在给定的运营条件下,保证列车按规定的最高速度平稳、安全和不间断地运行,将荷载有效地传递给铁路路基,并结合合理的轨道材料使用和养护制度,使其设备折旧费、建设投资利息和设备养护费用之和为最小。
轨道结构类型,常按不同运营条件将铁路线路分成为轨道等级来表示。
这种分等的标准各国不同。
中国铁路1975年的规程,将轨道分为四种类型:轻型、中型、次重型和重型四等(见表[中国铁路轨道分类(1975年)])。
轨道养护轨道各部分在列车重复荷载的作用以及气候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将产生磨耗、腐蚀、腐朽、疲劳伤损和残余变形。
地理铁路建设知识点总结
![地理铁路建设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cf3e64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be.png)
地理铁路建设知识点总结铁路是国民经济和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铁路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理因素在铁路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地理铁路建设的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铁路建设的过程和环境。
地理铁路建设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理条件地理条件是铁路建设的首要考虑因素,包括地形、土壤、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
地形对铁路线路的选择和设计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同的地形条件需要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
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对铁路线路的建设和维护具有重要影响,需要根据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铁路建设工艺。
气候条件对铁路建设和运营也有重要影响,如高温、寒冷、雨雪等天气条件都需要考虑在内。
2. 地貌因素地貌是指地球表面形态的特征,地貌因素对铁路线路的选择和设计有重要影响。
在地理铁路建设中,需要根据地貌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线路走向,避免遭遇复杂的地质结构和地貌特征,保证铁路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包括水文条件和地质条件,对铁路线路的选择和设计都有重要影响。
水文条件包括地下水位、河流、湖泊等水体的分布和变化情况,地质条件包括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性质等地质因素。
了解水文地质条件有助于铁路建设者选择合适的线路走向和采取必要的地质工程措施。
4.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地理铁路建设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气候条件对铁路线路的选择、建设和运营都有重要影响。
在气候条件下,铁路线路需要考虑抗风、抗冻、防雨、防雪等工程措施,保证铁路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铁路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铁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
铁路建设需要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保护植被、野生动物、水体等自然资源,保证铁路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6.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集成了地理、地图、地球空间、资源环境等多种信息的综合信息系统,对铁路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环节具有重要作用。
铁路设计知识点总结大全
![铁路设计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7da472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15.png)
铁路设计知识点总结大全一、铁路设计的基本原则1.安全性:铁路设计的首要原则是确保安全。
包括确保线路和轨道结构的稳定性,防止列车出轨、撞车等事故的发生,以及考虑乘客和员工的安全。
2. 确保正常运行:铁路设计需要保证列车在规定的速度范围内正常运行,确保列车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3. 经济性:铁路设计需要在满足安全和便捷性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设计和建设的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4. 环保:铁路设计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在线路布局和建设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二、铁路设计的基本内容1. 线路布局:线路布局是铁路设计的核心内容,它包括站点设置、曲线半径、坡度、轨距、轨道类型等方面。
2. 轨道结构:轨道结构包括轨道道床、轨枕、轨道、路基等,它们的设计需要考虑线路的载荷、速度、曲线、坡度等因素。
3. 信号系统:信号系统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关键,它包括轨道电路、信号灯、信号机、闭塞系统等组成部分。
4. 车站设计:车站设计涉及到站台、候车室、站场布局、出入口设置等方面,需要满足旅客的换乘和候车需求。
5. 其他设施:如枢纽站、储备线、过街天桥、桥梁、隧道、过道、涵洞、辅助设施等。
三、铁路设计的技术要求和标准1. 《铁路线路工程设计规范》(GB 50157-2013):该标准规定了铁路线路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计算方法、技术指标等内容。
2. 《铁路工程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0-2013):该标准规定了铁路工程的建设施工质量验收的基本要求和验收标准。
3. 《铁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2-2009):该标准规定了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
4. 《铁路工程测量规范》(GB 50201-2007):该标准规定了铁路工程测量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5. 《铁路工程建筑设计规范》(GB 50317-2013):该标准规定了铁路工程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规范。
四、铁路设计中的关键技术1. 线路布局技术:线路布局需要考虑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地理条件,以及客流量、运输需求等因素,采用曲线半径、坡度、曲线超高、铺轨方式等技术手段进行设计。
铁路知识点大总结
![铁路知识点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2b3a36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0.png)
铁路知识点大总结一、铁路的历史发展铁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最早的铁路出现在英国。
最早的铁路是用于煤矿的运输,后来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成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
铁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战争时期重要的交通工具。
铁路的发展离不开工业革命的推动。
随着机械化生产的兴起,对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需求日益增加,铁路成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手段。
而今,铁路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最为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
二、铁路的建设1. 铁路线路规划铁路线路规划是指确定铁路线路的走向和站点设置等。
这项工作通常经过对地形、地貌、城镇分布、资源分布等方面的调查分析,以便确定最佳的线路规划。
2. 铁路线路建设铁路线路建设包括土地征用、土地平整、道路施工、桥梁建设、隧道开挖、道岔铺设等工程。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深入考虑地貌、气候、环境等因素,同时合理规划施工进度和方法。
3. 铁路设施建设铁路设施建设包括车站、轨道、信号、电气、供电、通信等设施的建设。
这些设施的建设需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
三、铁路的运营管理1. 铁路运输组织铁路运输组织是指对列车的编组、发车、停靠、到达等运输活动进行组织管理。
这需要根据一定的运输需求、列车的运行速度、线路的情况等因素进行科学的组织安排。
2. 铁路运输调度铁路运输调度是指对列车的行车计划、行车路线、行车速度等进行安排调度,以确保列车的安全、准点运行。
这需要对列车的速度、信号控制、道岔切换等进行精确的控制。
3. 铁路安全管理铁路安全管理是指对铁路运营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管控,以确保列车和人员的安全。
这需要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和事故隐患的排查。
四、铁路的技术设备1. 铁路信号系统铁路信号系统是指利用信号灯、信号杆、信号机等设备进行列车行车指示和控制的系统。
它包括列车通过信号、列车离去信号、列车进站信号等,用于指示列车的行车状态。
线路工程知识点总结
![线路工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c42900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dc.png)
线路工程知识点总结一、线路工程基本概念1. 线路工程概述线路工程是指为了实现特定功能,满足通信、输电、输送和运输等要求,设计和布设相应的线路的工程。
线路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是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正常运转的基础工程。
通信线路工程包括电话线路、电信线路、数据线路等;电力线路工程包括输电线路、变电站线路等。
2. 线路工程的分类根据线路的用途和特点,可将线路工程分为:通信线路工程、电力线路工程、铁路线路工程、交通线路工程等。
通信线路工程可包括有线通信线路和无线通信线路;电力线路工程可包括输电线路、配电线路等;铁路线路工程可包括高铁线路、普速铁路线路等;交通线路工程可包括公路线路、桥梁线路等。
3. 线路工程的重要性线路工程是现代社会各个领域的基础设施之一,它的建设和维护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良好的线路工程可以提高通信、输电、运输等的效率,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
二、线路工程的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线路工程的设计应当符合国家和行业规范,保障设施和人员的安全。
在设计中应当考虑自然环境、用地条件、施工工艺等因素,确保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2. 经济性原则线路工程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成本效益,以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为主,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3. 可行性原则线路工程的设计应当有利于实施和管理,能够在技术上、经济上和社会上可行,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 环保原则线路工程的设计应当符合环保要求,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5. 舒适性原则对于交通线路工程和铁路线路工程等,在设计时需要考虑行车舒适性,以提高用户体验。
三、线路工程的施工技术1. 探勘技术线路工程的施工前需要进行勘探、测量工作。
包括地质勘察、地形勘测、地貌测量、地形测绘等,这些技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直接影响后续设计和施工。
2. 材料选择与处理线路工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如电缆、导线、支架、塔架等材料的选择和处理技术,需要符合各种规范和标准,确保质量和安全。
铁道概论期末复习要点总结
![铁道概论期末复习要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9feb684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06.png)
铁道概论期末复习要点总结1.铁路线路定义、组成、分类?铁路线路是机车车辆和列车运行的基础。
它直接承受机车车辆轮对传来的压力,为了保证列车能按规定的最高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使铁路运输部门能够质量良好地完成客货运输任务,铁路线路必须经常保持完好状态。
铁路线路是由路基、轨道和桥隧建筑物组成的一个整体工程结构。
按照列车运行的速度,铁路线路可以分为常速铁路、快速铁路、高速铁路和超高速铁路铁路等级应根据其在路网中的作用、性质、设计速度和客货运量确定,分为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客货共线铁路(分为Ⅰ、Ⅰ、Ⅰ、Ⅰ级)、重载铁路。
2.正线?连结车站并贯穿或直股伸入车站的线路为正线。
3.到发线?到发线是指车站线路中能办理列车到达和出发使用的线路。
4.限制坡度?在一个区段上,决定某一类型机车所能牵引的货物列车质量(最大值)的坡度叫做限制坡度ix。
5.线路中心线?铁路线路在空间的位置是用它的中心线来表示的。
中间线点的位置是路肩连线CD的重点,线路中心线是中间线电O在纵向上的连线。
6.平面的定义、组成?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叫做铁路线路的平面,表明线路的直、曲变化状态;线路平面由直线、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组成7.纵断面的定义、组成?线路中心点展直后在铅垂面上的投影,叫铁路线路的纵断面,表明线路的坡度变化。
铁路线路的纵断面由平道、坡道和竖曲线组成8.设置缓和曲线的原因?为了使列车安全、平顺地由直线运行到圆曲线(或由圆曲线运行到直线)以及乘客乘坐舒适,而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设置一个曲率半径逐渐变化的缓和曲线。
9.曲线区段为何要轨距加宽和外轨超高?为防止轮对被轨道楔住或挤翻钢轨,对于小半径曲线的轨距要适当加宽,以使机车车辆能顺利通过曲线,减少轮轨间的磨耗。
列车在曲线上行驶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将列车推向外股钢轨。
为了平衡离心力,使内外两股钢轨受力均匀,垂直磨耗均等,旅客不因离心加速度而感到不适,将外轨抬高一定程度。
10.线路标志的类型及设置的地点?YH、HY、HZ、ZH11.铁路路基?铁路路基是经开挖或填筑而形成的直接支承轨道、满足轨道铺设和运营条件而修建的土工结构物12.路基的断面形式?(1)路堤当铺设轨道或路面的路基面高于天然地面时,路基以填筑方式构成,这种路基称为路堤。
铁路认知知识点总结大全
![铁路认知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8142d0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d3.png)
铁路认知知识点总结大全铁路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连接着各地,也是人们出行、物资运输的重要方式。
了解铁路的相关知识,对于我们对铁路发展的认识和安全出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铁路的历史、技术、安全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介绍,以便让读者对铁路有更深入的认知。
一、历史铁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当时的铁路主要是用于运输煤炭和其他原材料。
最早的蒸汽机车诞生于英国,在1804年首次投入使用。
随后,铁路逐渐在欧洲各国和美国得到了发展,成为了一种主要的交通工具。
在中国,最早的铁路可以追溯到1876年,当时的《津浦铁路》是中国第一条铁路。
20世纪初期,中国开始发展铁路网,截至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铁路里程最长的国家。
随着科技的发展,铁路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高速铁路、磁悬浮列车、地铁等新型铁路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铁路运输更加快速、安全和舒适。
二、技术1. 铁路构造铁路主要由铁轨、列车、车站、信号系统和供电系统等组成。
铁轨是列车行驶的轨道,铁路的建设需要确保铁轨的平整和稳固,以便列车可以顺利行驶。
列车由机车和车厢组成,不同类型的列车有不同的用途和结构。
车站是列车的停靠点,也是旅客上下车和办理服务的地方。
信号系统是确保列车安全行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指示列车运行的方向和速度。
供电系统可以为电力列车提供电力,使得列车可以不依赖燃料进行行驶。
2. 铁路运营铁路运营主要包括列车运行、客运服务和货运服务等方面。
列车的运行需要遵守严格的时刻表和运行规定,确保列车可以按时到达目的地。
客运服务是指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和便利的服务,包括车票销售、旅客安检、站内设施等。
货运服务是指为企业提供物资运输服务,确保货物可以安全、及时地到达目的地。
3. 铁路工程铁路工程主要包括铁路线路设计、铁路桥梁隧道、铁路修建和维护等方面。
铁路线路设计需要考虑地形、气候、地质等因素,确保铁路可以安全、顺利地运行。
铁路方面知识点总结
![铁路方面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593132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9.png)
铁路方面知识点总结铁路是一种以铁轨为基础的陆路交通工具,通常由列车、轨道、车站等部分组成。
铁路是一种高效、安全和环保的交通工具,被广泛应用于货运和客运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铁路方面的知识点,包括铁路的历史、构造、运行原理、技术发展、优缺点以及现代铁路系统等内容。
一、铁路的历史铁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真正意义上的铁路始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
最早的铁路是由动物拉动的轨道车,但随着蒸汽机的发明,蒸汽火车取代了动物力量成为了新的主力。
在19世纪中叶,铁路技术逐渐成熟,铁路网开始迅速扩张,成为了工业发展和人口流动的重要载体。
20世纪以后,随着电气化、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铁路的运输能力和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
二、铁路的构造铁路由轨道、道岔、电气化设备、信号系统、车站等组成。
轨道是铁路最基本的构造,通常由钢轨、路基、枕木和道岔组成。
钢轨是列车行驶的基础,负责承受列车的重量和冲击力,路基负责承受铁轨的荷载和分散列车的重量。
枕木是铺设在路基上的木制或混凝土制的垫层,用于支撑和固定轨道。
道岔是用于列车轨道切换的设备,能够将列车引入不同的轨道或线路。
电气化设备和信号系统是现代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提高铁路的运输能力和安全性。
电气化设备包括供电系统、接触网、牵引系统等,它们能够使列车在不依赖于蒸汽或柴油的情况下进行运行,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
信号系统包括信号灯、信号机、轨道电路等,它们能够指示列车前方的状况,保障列车的安全运行。
车站是铁路的重要设施,它包括站台、候车室、售票厅等部分,为乘客提供上下车、候车、换乘等服务。
车站也是铁路货运的重要场所,能够进行货物的装卸、分拨和运输等操作。
三、铁路的运行原理铁路的运行原理是基于轮轨接触的摩擦和摩擦力的转化来实现的。
列车通过车轮与铁轨的接触来传递动力,利用动力来克服阻力,推动列车前进。
轮轨接触产生的摩擦力能够使列车保持在铁轨上稳定运行,确保列车行驶的安全性。
铁路构件知识点总结图解
![铁路构件知识点总结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6a848e03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cc.png)
铁路构件知识点总结图解铁路是现代化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件的设计和制造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率。
铁路构件包括轨道、道岔、轨道固定器、桥梁、隧道等,这些构件在铁路运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铁路构件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为读者提供相关知识。
一、轨道轨道是铁路上的道路基础设施,主要有轨道、轨枕和轨道固定器三个组成部分。
轨道是铁路上的钢轨,承受列车的轮轨作用力,引导列车行驶。
轨道主要分为钢轨和道岔两种类型。
钢轨是铁路上的直线轨道,承受列车的垂直和水平荷载,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道岔是铁路上的曲线轨道,用于实现列车的转向和分支,由道岔心、道岔翼、道岔舌和道岔机构等部件组成。
轨枕是铁路上的横向支撑设施,用于支撑和固定钢轨,分为木制轨枕和混凝土轨枕两种类型。
木制轨枕通常由防腐木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制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混凝土轨枕是现代化铁路的主要选择,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较好的经济性。
轨道固定器是铁路上的连接设施,用于将钢轨固定在轨枕上,分为弹性夹板、橡胶垫、螺栓和扣件等部件。
弹性夹板能够减少列车的振动和噪音,提高行车的舒适性。
橡胶垫能够减小钢轨的磨损和轨道的维护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二、道岔道岔是铁路上的转向设施,用于切换列车的行进方向,主要由道岔心、道岔翼、道岔舌和道岔机构等部件组成。
道岔心是道岔的主要部件,由两根交叉的钢轨组成,采用专门的道岔定位装置,实现列车的转向和分支。
道岔翼是道岔的附属设施,用于支撑和导向列车的车轮,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道岔舌是道岔的转辙设施,用于实现列车的分支和合并,通常由铸钢或焊接钢制成。
道岔机构是道岔的控制装置,用于实现道岔的操作和维护,包括转辙机、定位机、封闭机、加热机和故障检测设备等部件。
三、轨道固定器轨道固定器是铁路上的连接设施,用于将钢轨固定在轨枕上,主要分为弹性夹板、橡胶垫、螺栓和扣件等部件。
弹性夹板是铁路上的一种新型连接装置,能够减少列车的振动和噪音,提高行车的舒适性。
青藏铁路知识点
![青藏铁路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8a77516b90d6c85ec3ac6d8.png)
青藏铁路知识点进藏列车高原进藏列车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列车车厢,车厢有两套供氧系统.为抵御青藏高原风沙大、紫外线强等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藏列车实行全封闭;厕所采取真空集便器,废物废水有专门设备回收;车厢与车厢的连接处,采用了密接式车钩,不会漏风.为了应对青藏高原的缺氧环境,进藏列车车厢内的氧气浓度、温度、压力都可以保持均衡.每辆列车的配置几乎与飞机一样,有两套供氧系统:一套是“弥散式”供氧,通过混合空调系统中的空气供氧,使每节车厢含氧量都保持在23%,旅客如同进入“氧吧”;另一套是独立的接口吸氧,如果有旅客需要更多的氧气,可以随时戴上面罩呼吸,以免旅客出现高原反应.这个列车如果是行走在4千多米海拔的时候,你的感觉就好像在3千多米,实际的海拔高度,能够降低1千多米,这样来缓解由于高原缺氧给旅客带来的不适.此外,进藏列车内部装饰既豪华现代,充分展现青藏地区的民族风情,还会设立舒适的餐厅和供洗浴的卫生间.除配备供氧设备外,还预备配置医务人员、器械及药品,建立游客生命保障系统,帮助客人平稳的适应高原气候,减轻高原反映.行车时间沪藏线列车全程运行时间预计在52小时左右.成都至拉萨预计45小时.西宁至拉萨预计22小时.格尔木至拉萨预计12小时.青藏铁路的世界之最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达960公里,最高点为海拔5072米.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线总里程达1142公里.世界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多年连续冻土里程达550公里.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山车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车站.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隧道,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全长1686米的昆仑山隧道,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海拔4704米的安多铺架基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铺架基地.全长11.7公里的清水河特大桥,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建成后的青藏铁路冻土地段时速将达到100公里,非冻土地段达到120公里,这是目前火车在世界高原冻土铁路上的最高时速.青藏铁路的环境保护(简介)青藏铁路的修建会对当地环境造成影响吗?首先应明确“环境”的概念.从大环境来说,青藏高原面积122万平方公里,而修建铁路所影响的范围最多仅在线路两侧各500米内,青藏铁路全线也不过1000平方公里,而且呈线状分布,可以说修建青藏铁路不会对整个青藏高原的大环境产生影响;从小环境来说,修建这样的大型工程,肯定会在工地范围内,对当地局部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铁一院从一开始设计青藏铁路,就已经把维护生态和环境保护作为一条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因此,青藏铁路大部分是沿青藏公路走行,基本上没有新开辟通道,而且设计方案中还采取了一系列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这就把对高原生态的扰动降到了最低程度.从长远看,青藏铁路的修建,不但不会破坏环境,反而对青藏高原大环境的保护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西藏缺乏煤炭资源,人均产煤量只有6公斤,通过青藏公路运进区内的煤炭成本非常高,每吨达600多元,而在西宁,这一价格仅为160~200元.昂贵的煤价,造成了能源结构的极度不合理.目前农、牧区的主要生活能源为木材和畜粪,在线路所经的藏北地区,居民主要靠砍伐坡地生长的爬地松作燃料,而低矮的爬地松往往需要几十年的生长期,这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低估的破坏作用.铁路的建设,可以将西北地区丰富的煤炭、石油资源通过经济、便捷的通道运进西藏,满足西藏对能源的需求,从而为西藏改变能源结构、制止盲目砍伐森林草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积极贡献,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同时,青藏铁路投入运营后,必然会成为旅游及进出藏物资运输的主要方式,分流目前青藏公路庞大的运输车队,从而起到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进一步改善青藏高原大气质量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铁路的修建将直接拉动青藏两省区经济的发展,加速城镇化和产业化的步伐,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这将使很大一部分牧民转变为工业、建筑业和其他行业人群,从而大大降低了草原和植被的负荷,既保护了生态,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是一举两得.青藏铁路对自然保护区有影响吗?青藏铁路将要经过可可西里、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等自然保护区,但线路通过地区是两大保护区的边缘交界地带,并没有从其中任何一个区内穿越,因此对保护区的生态和野生动物基本上没有影响.同时,铁一院在设计中还专门预留了供野生动物迁徙的专用通道,这在我国的铁路建设史上还是很少见的.具体采取了哪些有利于环保的工程措施?1、高原植被的保护与恢复线路所经多为高原草甸地区,受严酷的气候条件控制,植被生长非常缓慢.施工中因取、弃土,路基占压不可避免地要破坏部分高原植被,对植被难以生长的地段,采用分段施工,逐段移植的方法,将每段路基划分为若干个施工段,将本段取土坑及路基基底草皮铲下后,及时移植到已先期施工完毕的路基边坡和取土完成后的取土场地表,使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减少到最小程度.对昆仑山以南,自然条件稍好的地段,进行人工培植草皮的试验,精选适合高原生长的草种,辅以喷播、复膜等技术,恢复地表植被,将铁路沿线建成绿色长廊.2、冻土环境的保护多年冻土,特别是高含冰量冻土对地表的扰动十分敏感.地表一些不大的改变都可能引起多年冻土不可逆的变化,因此在冻土地区筑路要特别注意保护环境.从工程的角度看,保护环境对保护冻土、保护路基稳定也是十分必要的.要合理选择取、弃土位置,取土点应选择离开线路的低矮丘包,取土深度应不大于上限.3、严格控制三废排放对线路所经的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自然保护区,应严格控制废弃物排放.列车采用密闭设计,既克服了高原缺氧,又防止了废弃物污染沿线环境.对高原各中心站的取暖可使用燃油锅炉、电暖炉或利用太阳能等环保型能源,垃圾在指点车站定点排放,集中处理.各中心站的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排放.4、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在施工及运营中对职工进行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法制教育,严禁捕杀并严格禁止参与任何有关野生动物及标本的买卖行为.5、精心设计,严格施工管理鉴于青藏铁路所经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植被一旦破坏很难恢复,为把破坏范围减到最小程度,此次设计中除规定了专门的取、弃土地点外,还详细设计、指定了施工便道及从公路通往工地的道口等,要求各施工单位必须严格遵守.随意开辟施工便道,任意就近取弃土,铲草皮,甚至用推土机直接在路基两侧推土填筑等做法是严格禁止的.同时在整个施工当中,要严格执行设计程序,严禁破坏冻土的热平衡;甚至对施工的季节,也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冻土地区有必要在冬季开展施工的,必须严格在冬季进行,以免破坏冻土的热平衡和稳定性.青藏铁路沿线地质灾害监测与活动断裂研究项目简介一、项目背景青藏铁路沿线地质灾害监测与研究项目全称为青藏铁路沿线地质灾害、活动断裂勘测与地应力测量及工程应用,由地科院地质力学所承担,工作时间:2001年6月~2004年6月.青藏铁路是我国重大工程建设,它的建设不仅对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意义,而且也是保卫祖国西南边疆、维护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的政治需要.该项建设工作涉及工程、地质等各专业领域,其中的地质灾害和地壳稳定性就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是我国老一辈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于20世纪50年代创建的,为新中国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进入新的世纪,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划归中国地质调查局,全所职工认真学习温家宝副总理为中国地质调查局重新组建提出的要根据中央的要求,适应新的形势,积极推进地质工作的根本转变,使地质工作更加紧密地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要求,结合青藏铁路建设和铁路建设设计单位的需求,选择青藏铁路沿线地质灾害、活动断裂勘测与地应力测量及工程应用进行工作,积极、主动地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地质力学所早在70年代中后期就参加了青藏铁路选线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开展大规模地质调查与科学的研究工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为进行青藏铁路沿线活动断裂勘测、地应力测量与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特长,地质力学所提出了继承地质力学急国家所需的优良传统,努力发挥我所在工程地质领域的科研优势,积极参与青藏铁路的建设的工作思路.去年2001年3月5日-9日,地质力学所组织专家参加了铁道部在兰州主持召开的青藏铁路主要技术标准及格尔木至望昆段可行性研究预审会 ,通过交流和座谈,引起了铁道部王麟书总工程师对地质力学所提出的工程建设中若干地质问题的高度重视,并在大会上表态支持有关地质工作.3月13日,铁道部鉴定中心地质专家丰明海高级工程师到地质力学所,与所内专家进行了交流和立项讨论.3月23日,地质力学所领导走访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朱稳明、工程组负责同志及鉴定中心丰明海高工就有关合作事宜进行了广泛交流,得到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大力支持.3月底,地质力学所受院委托组织地质力学所、保定方法所与成都工艺所专家对青藏铁路沿线进行了野外踏勘.4月中旬,地质力学所有关专家参加了铁道部青藏铁路沿线野外现场调研.5月8- 10日,地质力学所专家以特邀专家身份参加了铁道部主持的青藏铁路全线可行性预研究评审会,应邀对青藏铁路沿线断裂活动性与地质灾害分布进行了专题介绍.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地质力学所与铁道部第一设计院签定了项目合同.二、项目主要工作内容这次签定的青藏铁路沿线地质灾害评估、活动断裂勘测与地应力测量及工程应用项目,分为青藏铁路沿线活动断裂勘察与工程危险性评价和隧道地应力测量及工程应用和青藏铁路沿线地质灾害评估两个子项目实施.项目总负责单位为地质力学研究所,其中,青藏铁路沿线活动断裂勘察与工程危险性评价和隧道地应力测量及工程应用子项目由地质力学所负责,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参加;青藏铁路沿线地质灾害评估子项目由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负责,地质力学所参加;项目合同额总计1000余万元.按合同规定,于2001年12月31日和 2002年分别提交隧道周边地应力测量报告,于2002年4月至2004年分别提交青藏铁路沿线8条活动断裂带的结构、空间分布、分支断裂位置展布、活动方式和对铁路工程的影响等研究成果.昆仑山和羊八井隧道地应力测量及工程稳定性评价综合报告,已于2002年1月10日通过铁道部组织的专家评审验收,受到好评.三、项目工作内容变更地质力学所早在青藏铁路沿线活动断裂及隧道地应力测量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2001年7-11月地质力学所采用精度较高的压磁应力解除法完成了昆仑山和羊八井隧道地应力现场测量工作,应用力学所自主研制的压磁应力元件、围压率定仪、地壳岩土应力仪、定向装置取得了可靠的第一手地应力数据,赢得了各方的高度肯定,为青藏铁路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可贵的科学依据.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中段发生8.1级强烈地震,之后,昆仑山口附近多次发生强余震.重大自然灾害引起了国家和铁道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地震发生后,铁道部门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重大修改,要求我地质力学所发挥在地应力测量和灾害评估方面的技术优势,提早完成青藏铁路沿线活动断裂勘测与工程危害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内容,为青藏铁路建设工程施工设计提供更及时科学的基础资料.2001年12月17日,甲方要求结合新设计方案修改合同,地质力学所领导和项目组专家与甲方讨论后作了修改(即补充合同),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又对青藏铁路勘测设计工作进度的计划进行了安排,对活动断裂勘测与工程危害评价项目的工作内容及成果提交时间进行了补充修改,主要是更紧密地配合青藏铁路工程设计.第一阶段,于2002年3月1日前分批提交唐古拉山以北部分地段1:2000和唐古拉山以北全部1:10万图件;2002年3月参加青藏铁路望昆-唐古拉山以北工程设计会;第二阶段,唐古拉山-拉萨段于2002年 7月31日前分批提交1:2000和1:10万的活动断裂图;2002年8月,全线活动断裂调查课题评审验收.四、项目的组织实施与进展在向院领导作了汇报后重新调整了任务和制定了相关措施,经所领导研究,报院领导批准,项目领导小组组长为杨万来,成员有赵越、杨玉东.项目负责人调整为吴珍汉,技术负责人为廖椿庭.此后,项目组全体同志积极投入野外调查的各项准备工作. 2002年1月18日力学所召开了项目全体人员春节期间开展野外工作动员大会,赵逊副院长、董树文副院长到会并作了指示,所领导提出了具体要求,在部、院大力支持下力学所将动员一切力量完成好该项目.2002年1月20日17位科技人员已赴藏进行野外调查工作,在2月底向甲方提交唐古拉山以北活动断裂勘测初步成果.地质力学所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的要求,根据国家青藏铁路建设进度要求和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的合同规定,在元月初组成一支以研究员和博士为主要力量近50人的地质科技队伍,赴青藏铁路沿线进行攻关和突击,确保在3月中旬完成任务,以便为铁路建设提供地质科学依据.项目组在很短的时间内落实了各课题的目标任务、研究内容、人员组成、预算经费和预期成果,完成了青藏铁路格尔木-唐古拉山段遥感图像处理与初步地质解译、地质资料收集和初步整理、野外装备和设备购置、野外人员业务和安全知识培训等工作,初步制定了青藏铁路沿线活动断裂野外工作技术要求.为保证野外安全,地科院在很短的时间内筹集了近20万元资金,购买了六部卫星电话,提供给地质力学研究所青藏铁路项目组使用,极大地支持了青藏铁路沿线活动断裂勘测工作.野外人员按照预定计划,于2002年1月21日全部赶赴到达拉萨与格尔木基地,用3天时间购买必要的食品、生活必需品和工作用品,于1月25 -27日奔赴那曲、西大滩休整、适应,于1月28日各小组分别到达预定生活基地和工作地区.自1月29日开始,各小组全面开展野外活动断裂勘测工作.野外工作分7个作业小组进行,包括6个活动断裂勘测组和1个地球物理勘探组.6个活动断裂勘测组:(1)第一活动断裂勘测组,由吴树仁研究员、何峰博士和3位工人组成,承担青藏铁路格尔木-清水河段活动断裂1/2000勘测和1/10万调查研究任务;(2)第二活动断裂勘测组,由胡道功研究员、吴中海博士、韩金梁博士和6位工人组成,承担青藏铁路清水河-沱沱河段活动断裂1/2000勘测和1/10万调查研究任务;(3)第三活动断裂勘测组,由刘崎胜副研究员、叶培盛博士和3位工人组成,承担青藏铁路沱沱河-唐古拉山北缘活动断裂1/2000勘测和1/10万调查研究任务;(4)第四活动断裂勘测组,由张永双博士、吴珍汉研究员、夏浩东工程师和6位工人组成,承担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安多-那曲段活动断裂1/2000勘测和1/10万调查研究任务;(5)第五活动断裂勘测组,由江万博士、柯东昂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与2位工人组成,承担青藏铁路那曲-拉萨段活动断裂1/2000勘测和1/10万调查研究任务;(6)地球物理勘探组,由彭华研究员、宋国明工程师、李国歧工程师与8为工人组成,承担青藏铁路沿线重大工程(桥梁、隧道)地基与断裂深部探测工作,;(7)综合研究与质量监控组,由吴珍汉研究员、赵希涛研究员和 2名工人组成,承担综合研究和野外质量监控等任务.此外,有3位同志承担后勤保障服务工作.中国地质调查局根据国土资源部党组的安排,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从人力、财力和物力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春节即将来临,受国土资源部田凤山部长、寿家华副部长的委托,以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汪民为首,有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崔岩副司长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张陟副书记等参加的慰问团于2月6日-10日赴唐古拉山口一线进行看望和慰问.背景知识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利四光先生创立的,她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从事大地构造、地质灾害、矿产资源及第四纪环境研究的专门机构.地质力学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170人,离退休职工116人,有以中科院院士孙殿卿、陈庆宣为首的科技人员90人,其中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李四光地质科研奖得主1 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基金获得者1人.地质力学所现有研究员28人,副研究员53人,其中博士后7人,博士24人,在职博士生14人,硕士27人.目前博士研究生导师14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7人,硕士研究生5人.地质力学研究所现有6个研究室,1个科技信息室,3个所控开发公司.截止2000年末,地质力学研究所资产总额260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260万元,流动资产1305万元,净资产1466万元.45年来,主持完成各类科研项目400余项,近10年共发表论文537篇,共出版专著40余本.1978年以来已有近100项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青藏铁路一期工程青藏铁路是我国第一条通向世界屋脊的高原铁路,东起青海省西宁市,西至拉萨市,全长 1956公里 ,由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所属铁道第一勘测设计院设计.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前身为铁道兵)参加了青藏铁路一期、二期的工程建设.青藏铁路一期工程东起青海省西宁市,经湟源、海晏、哈尔盖、刚察、天峻、希里沟(乌兰)、德令哈至格尔木,全长 814公里.其中西宁至哈尔盖较早投入施工,分别由铁道兵第十师等承担修建.自1958年9月开工,至1975年初分段建成通车交付运营.哈尔盖至格尔木 683公里(包括格尔木至南山口 30公里),由铁道兵第七、十师担负施工.1958年部分开工,1961年停建,1974年复工,1984年7月建成交付运营.青藏铁路一期突出的难点工程关角隧道:关角隧道长4,009米 ,洞身海拔标高3,680米 ,地质情况复杂,多处断层切割,岩石破碎,地下裂隙水丰富,每昼夜最大涌水量1万余吨.西宁铁路局曾于1958年8月开工,1961年因国家计划调整,停工封闭,洞内积水浸泡十余年,塌方淤积严重进一步恶化了地质条件.隧道复工后,发生过大小塌方130多次,且洞内严重缺氧,在洞内工作时间长一些,就会感到胸闷无力,甚至昏厥. 1975年4月5日上午隧道出口突然塌方,近2,000立方米的塌方体将正在施工的四十七团一、二营的127名指战员堵在洞内,他们面对生死的严峻考验,无所畏惧,顽强坚持向外突围,在各方面的关怀支援下,经过洞内外同志共同奋战14个小时,于6日凌晨安全脱险.该隧道经过34个月的艰苦施工终于使铺轨列车顺利通过,通车后,由于地质条件恶劣,隧道发生拱墙开裂,轨道变形,经各方面多次研究整治处理措施,把1,000多米整体道床改为钢筋混凝土仰拱,拱顶又打进2,000多根锚杆,克服了山体的巨大压力,历经重重艰险,完成了隧道加固任务.察尔汗盐湖:察尔汗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中南部,铁路南北横穿处宽约 32公里 ,加上南北两岸岩盐、盐渍土等特殊地质地段,共计 89公里.盐湖表面是一层又厚又硬的盐壳,下面是20多米深的卤水结晶盐,七师三十四团部队精心施工,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加固措施.总计打进砂桩5.7 万根,延长13. 5万米 ,灌砂 5万立方米 ,挖盐壳3. 7万立方米 ,挖岩盐1. 3万立方米 ,回填片、卵石6. 4万立方米.从1979年7月铺轨后,经过几年来的监测,结果表明路基稳定,为我国铁路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填补了盐湖地区修筑路堤的空白.该工程1986年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风火山试验段:风火山位于唐古拉山口,海拔4, 750米 ,素有“冰雪仓库”之称,空气稀薄,气候严寒多变,自然条件异常恶劣.在该处负责多年冻土施工试验工作的十师五十团十三连多数同志产生高原反应,头痛头晕、心慌气短,体重下降,指甲凹陷,有的心脏扩大移位.该连从1975年至1977年三上风火山,战胜重重困难,胜利完成任务,为高原修路取得了宝贵资料.【篇一:青藏铁路知识点】。
铁路课程知识点总结大全
![铁路课程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35802a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86.png)
铁路课程知识点总结大全铁路运输是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对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国家安全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铁路行业需要有一支技术过硬、专业素养高的人才队伍。
铁路相关专业的学习和培训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际操作技能。
下面将对铁路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
一、铁路工程学科1. 铁路工程基础知识铁路工程的基础知识包括铁路线路、铁路桥梁、铁路隧道、铁路防护工程等内容,学习者需要了解铁路工程的设计、施工、维护及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铁路建筑设计铁路建筑设计是铁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车站、火车站、货运站、仓库等建筑物的设计原理、布局规划、结构稳定性、施工工艺等知识点。
3. 铁路轨道工程铁路轨道工程主要包括铁路轨道的布设、维护、检查、修整、加强、改建和更换等内容。
学习者需要了解铁路轨道的标准、规范、技术要求,以及铁路轨道工程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
4. 铁路道岔工程铁路道岔是铁路交通运输中的重要设备,它主要用于列车的转辙和分线、及时把地设置等功能。
学习者需要了解铁路道岔的类型、结构、原理、布置和使用,以及铁路道岔的运行与检修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5. 铁路电气化铁路电气化工程是指将电力引入铁路运输系统的工程,主要包括供电系统、牵引供电系统、电力机车、配电装置等内容。
学习者需要了解铁路电气化的原理、技术要求、设备配套和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6. 铁路信号与通信铁路信号与通信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高效和顺畅进行的重要系统,主要包括信号系统、通信系统、列车控制系统等内容。
学习者需要了解铁路信号与通信系统的原理、设备、标准规范、维护保养等方面的知识。
二、铁路运输学科1. 铁路车辆工程铁路车辆工程主要包括客车、货车、机车、动车组等铁路机车车辆的设计制造、检修维护、性能测试、运输管理等内容。
学习者需要了解铁路车辆的结构构造、运行原理、检修工艺、运用技术和调度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2. 铁路运输管理铁路运输管理是指对铁路运输系统进行规划、组织、协调、指挥、监督和管理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组织与管理、运输计划与调度、运输生产综合指挥和协调、运输信息化等内容。
铁路道路知识点总结
![铁路道路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bfb74c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14.png)
铁路道路知识点总结铁路道路是指用于铁路行车的专用线路,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铁路道路具有牢固、平整、统一的特点,能够承载大型铁路列车的行驶,对于国家的交通运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铁路道路规划、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广泛掌握与铁路道路相关的知识点,本文将对铁路道路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1.铁路道路的类型铁路道路可以分为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普通铁路、磁悬浮列车等不同类型的线路。
其中高速铁路是指设计速度在200km/h以上,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位于城市内的地铁、轻轨等线路,普通铁路是指设计速度在200km/h以下的铁路线路,而磁悬浮列车是指利用磁悬浮技术进行悬浮和牵引的列车。
每种类型的铁路道路都有其特定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要求,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规划和设计。
2.铁路道路的构成铁路道路主要由路基、路堤、轨道、道床、道碴、结构填料、钢轨、道岔、架桥、隧道、车站等组成。
其中路基是指线路的基础,路堤是指用于填筑路基的土石料,轨道是指列车行驶的轨道,道床是轨道的基础,道碴是指用于固定轨道和加强道床的材料,结构填料是指用于填充和加固路基的材料,钢轨是指列车行驶的轨道,道岔是指用于改变列车行驶方向的设施,架桥是指用于跨越河流、山谷等地形障碍的桥梁,隧道是指用于穿越山体、地下等地质障碍的通道,车站是列车停靠、乘客上下车的地方。
各部分构成了完整的铁路道路系统,保证了铁路运输的顺畅和安全。
3.铁路道路的规划设计铁路道路的规划设计是保证铁路线路顺利运行的重要前提。
在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考虑线路的走向、坡度、曲线、道床结构、轨道类型等因素,保证线路的安全、舒适和经济性。
在规划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列车的速度、曲线半径、坡度、地质条件等因素,确保线路的安全运行。
同时需要考虑线路的通行能力、站场设置、信号系统、通信系统、牵引供电等相关设施的规划和设计,保证铁路道路的运行保障设施齐全,能够满足列车正常运行的需求。
铁路的知识点
![铁路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25a13b9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b5.png)
铁路的知识点铁路是现代化交通运输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也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铁路的知识点,帮助读者了解铁路的基本原理、建设和运营。
一、铁路的基本原理 1. 轨道:铁路的基本构成是由两条平行的轨道组成,轨道之间的距离称为轨距。
常见的轨距有标准轨距和宽轨距。
2. 列车:列车是铁路运输的载体,一般由机车和车厢组成。
机车是列车的动力来源,而车厢则是运输旅客或货物的部分。
根据不同的需求,列车可以分为客车和货车。
3. 信号系统:为了确保铁路交通安全和顺畅,铁路上设置了信号系统。
信号灯的颜色表示列车的行驶状态,如红灯表示停车,绿灯表示通行。
4. 车站:铁路沿线设置了车站,供旅客上下车或进行换乘。
车站通常有站台、售票处和候车室等设施。
二、铁路的建设 1. 规划和设计:铁路的建设需要经过详细的规划和设计。
这包括确定线路、站点和桥梁等基础设施的位置,还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地质条件等因素。
2. 施工:铁路的施工包括土建工程、轨道铺设和电气设备安装等多个方面。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3. 线路选择:铁路的线路选择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地形、地质条件、交通需求和经济效益等。
有时候,为了避免对环境的影响,可能需要进行线路的调整或绕行。
4. 竣工和通车:铁路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竣工验收和试运行。
验收合格后,铁路才能正式通车运营。
三、铁路的运营 1. 运输组织:铁路运输需要进行合理的组织和调度,确保列车按时运行。
这包括确定列车的开行计划、调度列车的间隔和速度,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等。
2. 安全保障:铁路运营中,安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铁路公司需要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列车、轨道和设备的检修和维护,以确保运输安全。
3. 服务管理: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铁路公司还需要进行客流预测和服务优化。
这包括开设不同类型的列车,提供舒适的车厢和设施,以及优化售票系统等。
铁道概论知识点总结大全
![铁道概论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6ffdab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5.png)
铁道概论知识点总结大全铁道是由一系列铁轨、道岔、车站、信号系统和电气化设备组成的交通系统,用于运输货物和乘客。
铁道运输具有高效、速度快、运量大、稳定可靠等特点,是现代交通运输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下是铁道概论的知识点总结:一、铁道的发展历史1. 铁路的起源:最早的铁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在此之后,古罗马、中国、印度等地也有过铁路的早期形式。
2. 工业革命对铁路的推动:18世纪的工业革命使得铁路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蒸汽机车的发明和使用对铁路运输产生了重大影响。
3. 铁路的全球扩张: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铁路在欧洲、亚洲、美洲等地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成为各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二、铁路的基本构成1. 铁轨:铁路上的轨道,主要由钢制钢轨和木制枕木组成,为火车提供了行驶的基础设施。
2. 车辆:主要包括机车、客车和货车等,是铁路运输的主要运输工具。
3. 信号系统:包括信号灯、信号杆、信号标志等,用于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和顺畅。
4. 电气化设备:部分铁路进行了电气化改造,以提高运输效率和环保性能。
三、铁路运输的特点1. 运输能力大:铁路运输的列车可以携带大量的乘客和货物,运输能力远远超过了公路运输。
2. 运输速度快:相比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的行车速度更快,能够以更短的时间完成长距离运输。
3. 运输安全可靠:铁路交通线路独立,信号系统完善,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
4. 运输成本低:相对于其他交通方式,铁路运输的成本更低,且运输量大,能够降低单位运输成本。
四、铁路运输的优势和发展前景1. 环保节能:铁路运输能够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一种低碳、环保的交通方式。
2. 经济效益:铁路运输可以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工业和贸易的发展,有利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建设。
3. 发展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和发展,铁路运输将不断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有望成为未来交通运输的主要发展方向。
五、铁路建设和管理1. 铁路建设规划:铁路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地理环境、人口密度、资源分布等因素,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
2023年一级建造师之一建铁路工程实务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3年一级建造师之一建铁路工程实务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8f6d450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0b.png)
2023年一级建造师之一建铁路工程实务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1、穿越式分体移动模板台车是将走行机构与整体模板分离,因此一套走行机构可以解决几套模板的移动问题,且( )。
A.降低了走行机构的利用率,一次进行一段衬砌B.降低了走行机构的利用率,可以多段初砌同时施行C.提高了走行机构的利用率,一次进行一段衬砌D.提高了走行机构的利用率,可以多段初砌同时施行正确答案:D2、细骨料型式检验的内容包括外观、()等。
A.有害物、碱含量B.坚固性、筛分析C.硫酸盐、轻物质D.含泥量、有机物正确答案:B3、螺旋道钉的抗拔力不得小于()。
A.80KnB.60kNC.50kND.70kN正确答案:B4、钢筋原材料进场检验验收批组成中,热轧圆盘条,热轧光圆钢筋,热轧带肋钢筋和余热处理钢筋:每批钢筋应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的钢筋组成,并不得大于( )t。
B.60C.20D.40正确答案:B5、拖拉法架设钢梁一般用于( )钢梁的架设。
A.小跨度B.中等跨度C.大跨度D.超大跨度正确答案:B6、就地浇筑沉井的施工工序在立外模和抽垫木之间进行的工作是( )。
A.绑扎钢筋B.安装钢刃角C.浇筑底节混凝土、养护D.支排架及底模板正确答案:C7、铁路营业线框架式桥涵顶进施工时,预制涵段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 )%,才能开始顶进工作。
A.70B.80C.90正确答案:D8、在石料缺乏地区,对于地基承载力较低的路堤地段,宜采用的路基支挡结构是()。
A.重力式挡土墙B.锚杆式挡土墙C.扶壁式挡土墙D.土钉式挡土墙正确答案:C9、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施工,预应力筋的张拉应以应力控制为主,伸长值作为校核,顶塞锚固后,测量两端伸长量之和不得超过计算值的( )。
A.±3%B.±4%C.±5%D.±6%正确答案:D10、现场责任成本可按照确定的计划目标成本,采用()或施工生产要素形式分解。
2024年一级建造师铁路专业重点知识点总结
![2024年一级建造师铁路专业重点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7e1284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aa.png)
1、线路中线测量前,应检查内容(p12)2、平面和高程测量精度加密要求3、路基测量内容包括哪些,各有什么要求(P13)4、线下工程竣工测量的内容、仪器选择5、线下工程竣工测量完成后向轨道单位移交什么6、桥梁施工测量的内容7、桥梁平面控制测量的目的8、桥梁结构细部放养放样内容和任务(P14)9、桥梁竣工测量两阶段时间和内容10、桥梁总体竣工测量内容,测量的方法及要求11、桥涵定位的方法12、隧道施工测量的内容(15)13、无砟轨道混凝土底座和支撑层施工放样以什么为依据(P16)14、无砟道岔铺设的依据、控制基标的位置15、无砟道岔精调的原则16、无砟长轨道精调的时间和测量仪器17、无砟轨道精调模拟调整的原则18、有砟轨道铺轨基桩设置位置及加设点和基桩间距(P17)19、有砟轨道道岔安装测量方法和位置;道岔控制基标放样横向、高程测量误差20、有砟轨道精调测量的依据和方法铁路路基工程-地基处理21、需要做工艺性试验的地基8个处理方法(P43)22、工艺性试验对什么进行验证。
23、换填底部起伏较大时措施及换填施工顺序24、原地面坡度陡于1:5时怎么处理;尺寸要求是多少25、换填采用机械挖土预留保护层厚度26、碎石垫层的材料要求、砂垫层的材料要求27、砂(碎石)垫层施工工艺要求(P44)28、冲击振动碾压工艺性试验要确定的工艺参数29、震动碾压的强弱振动开启顺序30、冲击碾压多少遍后,上平地机大致整平31、冲压完成后机械使用情况32、冲压碾压的顺序及机械行走速度33、冲击碾压通过改变那些参数调整冲压地点34、振动碾压的顺序;相邻两段冲击碾压和振动碾压的搭接长度35、强夯及强夯置换需要确定的工艺参数,置换材料的要求36、满夯时搭接面积(P45)37、强夯置换施打顺序38、袋装沙井材料要求及成孔方法39、砂袋顶部埋入砂垫层的长度(p46)40、拔出套管带出砂袋长度超过0.5怎么补救,连续两次带出怎么办41、真空预压膜与膜粘结方法和搭接长度42、真空、堆载预压卸载时间有谁组织,谁参加,谁进行卸载评估43、砂(碎石)桩成桩方法材料要求44、砂(碎石)桩工艺性试验需要确定那些工艺参数45、砂(碎石)桩选用活瓣桩靴是砂性土地、粘性土地宜选用什么型机械(P48)46、砂(碎石)桩施工时砂性土、软弱黏性土地施工顺序47、灰土(水泥土)挤密桩材料要求(P49)48、灰土(水泥土)施工前应进行什么试验49、挤密桩施工前工艺性试验确定的参数50、挤密桩成片施工的顺序,局部处理施工顺序51、灰土(水泥土)挤密桩成孔时土的含水率低于多少时需要增湿,增湿的时间点52、成孔时发生严重缩颈或者回淤处理措施53、回填料回填要求54、柱锤扩充桩工艺性试验需确定的工艺性参数55、柱锤扩充桩施工顺序,及桩施工高度要求56、搅拌桩的施工方法包括哪些(P50)57、搅拌桩施工前应进行什么试验,工艺性试试验需要确定的工艺参数58、搅拌桩施工时操作人员需记录的参数59、搅拌桩钻进过程中注意事项60、搅拌桩提升至什么高度才可停止喷粉(浆)61、粉体、浆体喷射搅拌桩成桩时因故停工,第二次接桩搭接长度各是多少。
初中地理铁路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铁路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da1981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94.png)
初中地理铁路知识点总结1.铁路的起源和发展铁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的英国,当时人们开始发明蒸汽机车,使用铁路作为交通工具。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铁路逐渐发展成为了国家的重要交通系统。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时候,铁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
2.铁路的作用和意义铁路在现代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铁路可以有效地连接各个城市和乡村,使得人们能够快速到达目的地。
其次,铁路也可以运输大量的物资,包括粮食、煤炭、石油等。
最后,铁路还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地区的社会经济效益。
3.铁路的分类根据用途和功能的不同,铁路可以分为城市轨道交通、旅客运输铁路、货运铁路、煤矿专用铁路等。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中的轻轨、地铁、有轨电车等铁路系统,主要用于城市内部的交通。
旅客运输铁路是连接各个城市和乡村的客运铁路系统。
货物运输铁路主要用于运输各种物资和货物。
4.铁路的建设和运营铁路的建设和运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调和合作。
首先,铁路需要进行线路规划和设计,确定路线的走向和站点的设置。
其次,铁路还需要进行线路的建设和铺轨,包括土地征用、地基处理、桥梁建设等。
最后,铁路还需要进行车辆的购置和运营,保障车辆的安全和运行。
5.铁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自20世纪初以来,铁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
在中国,铁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经建设成为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铁路网络之一。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铁路将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同时,铁路还将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安全问题、环保问题等,需要不断加强管理和规范。
6.铁路的相关知识和术语在学习铁路知识时,还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术语和知识点。
比如,铁路线路的话是指铁路的线路,包括直线、曲线、坡度、曲线半径等。
铁路站点是指车站、站台、中转站等。
铁路车辆是指火车、运输车辆、机车等。
八年级铁路的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铁路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a546063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0.png)
八年级铁路的知识点总结一、铁路的历史铁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人们对于运输方式的改进有着急迫的需求。
最早的铁路是由蒸汽机车推动的列车,这种列车的发明对于人们的出行和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铁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人们工业化时代的生产效率,也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二、铁路的结构1. 铁轨铁路铁轨是铁路上的基础设施,也是列车行驶的轨道。
铁轨根据构造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主轨(用于列车直接行驶)和侧轨(用于列车停靠和切换)。
现代铁路铁轨主要是由钢材制成,能够承受列车的重量和运行的冲击力。
2. 路基路基是铁路的基础设施之一,是承载铁轨和列车荷载的地基结构。
路基的设计和施工直接影响铁路的安全、舒适和经济性。
路基主要包括路基填筑和排水系统,它的良好设计和维护对于铁路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3. 信号系统铁路信号系统是保障铁路运行安全的重要设备,它用于引导列车行驶、确保列车安全、提高列车运行效率。
信号系统包括信号机、轨道电路和道岔等设备,通过这些设备可以实现列车的控制和监控。
4. 电气化设备现代铁路通常采用电气化技术,即使用电力驱动列车,提高列车的速度和运行效率。
电气化设备包括架空电缆、电力牵引系统、变电站等,这些设备的安全和稳定性对于铁路的运行至关重要。
5. 车辆铁路车辆是铁路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客车、货车、动车组等。
车辆的设计和制造直接影响着列车的安全和舒适性,现代的铁路车辆在结构和材料上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三、铁路的运行与管理1. 铁路运输方式铁路运输是一种固定轨道的运输方式,它具有大运输量、快速、长途、安全等特点。
铁路运输主要用于货物和人员的长途运输,尤其适用于大宗物资和重要人员的运输。
2. 铁路运行管理铁路运行管理是指对铁路运行的规划、组织、控制和监督。
铁路运行管理包括列车的运行计划、线路的调度、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安全监督等。
良好的运行管理能够保障铁路的安全和顺畅运行。
3. 铁路安全管理铁路安全管理是指对铁路运行中的安全问题进行预防和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设计基础知识点
铁路设计是指根据交通规划和需求,对铁路线路进行设计、布局和
规划的过程。
铁路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铁路线路的安全、高效和可
靠运行。
在铁路设计的过程中,有一些基础的知识点是设计师必须要
掌握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铁路设计的基础知识点。
1. 铁路线路的类型
铁路线路主要分为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三种类型。
高速铁路是指设计时速在250公里/小时及以上的铁路,如我国的高铁
网络。
普速铁路是指设计时速在120公里/小时至200公里/小时的铁路,如一些地方的普通铁路线路。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城市内部的地铁或轻
轨系统。
2. 铁路线路的几何要素
铁路线路的几何要素是指铁路线路在平面和立面上的形状和布局。
主要包括曲线、坡度和轨距等要素。
曲线是指铁路线路在平面上的弯
曲程度,使用弧线表示。
坡度是指铁路线路上的上升或下降的程度,
一般以千分比表示。
轨距是指铁路线路上轨道的宽度,国际上常用的
标准轨距是1435毫米。
3. 铁路线路的横断面
铁路线路的横断面是指铁路线路在立面上的截面形状。
主要包括路基、路堤、铁轨和边沟等要素。
路基是指铁路线路的基础部分,一般
由路基填方和路基挖方组成。
路堤是指路基填方所形成的路面部分。
铁轨是指铁路线路上的钢轨,负责承载车辆运行的重量。
边沟是指铁
路线路两侧的排水沟,用于排水和防止水浸。
4. 铁路线路的道岔和信号设备
道岔是指铁路线路上的分支轨道,用于实现列车的转向或换线。
信
号设备是指铁路线路上的信号灯、信号标志和信号机等设备,用于控
制列车的运行和安全。
5. 铁路线路的安全要求
铁路线路的安全是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设计师需要
考虑列车的稳定性、可行性和安全性。
此外,还需要考虑列车的最大
运行速度、列车的制动距离和线路的限速等因素,以确保列车的安全
运行。
6. 铁路线路的土木工程
铁路线路的设计不仅包括线路的布局和规划,还包括土木工程方面
的设计。
土木工程主要涉及到路基的设计、桥梁的设计和隧道的设计等。
这些土木工程要求设计师考虑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和环境因素等,以确保铁路线路的稳定和可靠。
综上所述,铁路设计的基础知识点包括铁路线路的类型、几何要素、横断面、道岔和信号设备、安全要求以及土木工程等。
这些知识点对
于铁路设计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铁路设计的目标是确保铁路线路的
安全、高效和可靠运行,为广大旅客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