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智力的研究综述
情绪智力的研究综述

一、情绪智力概念的界定及探讨情绪智力这个词是德国人首先提出的。
1986年柏尼在博士论文《情绪研究》中明确探讨了发展情绪智力的问题。
而将情绪智力作为理论概念正式提出的却是美国耶鲁大学的萨洛维和新罕布尔大学的梅耶,1989--1990年,他们连续发表两篇学术论文,正式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和理论,将情绪智力定义为:“监察自身和他人的感情和情绪的能力, 区分情绪之间差别的能力,以及运用这种信息以指导个人思维和行动的能力”。
在他们提出情绪智力的概念之后,围绕情绪智力概念的讨论日渐激烈,其中最出名的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他于1995年在《情绪智力:为什么它比智商更重要》一书中将情绪智力定义为:了解自身感受,控制冲动和恼怒,理智处事,面对考验时保持平静和乐观心态的能力。
此外,与现在的情绪智力相提并论的情商(eq)概念则是由巴昂于1988年在其博士论文中首创的。
2000年,他主编了《情绪智力手册》,全面介绍了情绪智力的研究情况,认为情绪智力是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
它是决定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的整个心理健康。
自从情绪智力于1996年传入中国以来,学者们纷纷给情绪智力下定义,如许远理将情绪智力定义为“感知与体验、描述与评价、调节与控制内省情绪、人际情绪、生态情绪的能力”。
陈家耀则进一步提出用情志力一词来概括有关情绪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对智力活动的支持、导向和动力作用等心理活动。
情志力的内涵是意向,其外延,从成分来说有情绪、意志和个性。
徐小燕、张进辅将情绪智力定义为“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影响其成功与否的非认知性心理能力,包括情绪觉知能力、情绪评价能力、情绪适应能力、情绪调控能力和情绪表现能力等五种因素,它们又分为若干次级因素成分”。
这些概念均从不同的维度对情绪智力做了概括,但现存的问题是学界对情绪智力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这与对情绪智力在国外的术语“emotional intelligence”中emotion一词到底该如何理解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还与对其外延和内涵的恰当界定联系紧密。
(完整word版)情绪智力文献综述解读

关于情绪智力的文献综述1、对情绪智力概念的探讨“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概念最初萌芽于桑代克反对斯皮尔曼二因素论时提出的应该用多因素论来解释智力,并于1920年提出社会智力概念,将人类智力分为社会智力、具体智力和抽象智力三种(E.L. Thorndike, 1920)。
1986年柏尼在博士论文《情绪研究》中明提出了发展情绪智力的问题(W.P. Payne, 1986)。
随之学界对情绪智力的探讨逐渐兴起,1990年沙洛维和梅耶对情绪智力进行了较为清晰的界定,即“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P. Salvoey, J.D. Mayer, 1990)。
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1997年二者对该定义进行了细化,称其为“精确的知觉、评估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接近或产生促进思维的情感能力;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促进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
”(P. Salvoey, J.D. Mayer, 1997)这一定义现在仍被普遍应用。
随着对情绪智力内涵的深入探讨,1997年以色列心理学家巴昂将情绪智力定义为“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旧引。
”(Bar-On, 1997)。
从内涵上说,其表述并未揭示其特有属性,从外延上说,把人格和人际方面的能力都纳人情绪智力范畴,又有扩大化倾向。
所以尽管该定义涉及了情绪智力的内涵和外延,但仍是不尽完善的。
国内学者也从不同的侧重点对情绪智力进行了界定。
有学者把情绪智力定义为“人格中情绪与认知相互渗透的一个心理结构,即情绪与认知融合的一种心理素质”。
这种定义讨论到了情绪智力的内涵,但没有直接指出它与能力的关系,以致情绪智力概念游离于能力范畴之外,不利于与现时心理学体系的融合。
所以也有学者从心理学意义上考虑,认为“情绪智力是人成功完成情感括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卢家楣,2005)。
这一点在国内外多数文献中得到共识。
初中生情绪智力研究综述

初中生情绪智力研究综述摘要:情绪智力作为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以初中生情绪智力为主题,对其相关研究及其提升策略进行总结与论述,为后续提升初中生情绪智力的策略研究提高理论与研究基础。
关键词:情绪智力;初中生;心理健康情绪智力,作为一个影响着个体成就、幸福感等诸多方面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同时也是教育行业的研究热点。
不少研究表明,情绪智力的培养与提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鉴于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初中生情绪智力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本文将从等多个维度对近年来初中生情绪智力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总结。
一、情绪智力的概述情绪智力,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萨洛维和梅耶共同提出的,他们一致认为情绪智力包含了一系列情绪相关的能力,例如感知、评价、理解、调控情绪等。
然而,真正让情绪智力成为研究热点的是美国心理学博士戈尔曼,他认为在决定人一生的成就中,情商比智商更为重要。
二、情绪智力的相关研究综述(一)情绪智力与学习的相关研究作为一名学生,学习成为了每一位初中生在校园内进行的主要活动,研究表明初中生情绪智力显著负向预测其学习倦怠。
[1][2] 情绪智力是个体调节和管理情绪的核心能力,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学习倦怠,进而产生一系列的不良情绪,情绪智力水平较高的初中生能够有效地采取多种方法来调节自身的消极情绪,提高学习动力,从而减轻学习倦怠。
相关研究表明,初中生情绪智力也会显著影响其学校适应状况。
[3] 戈尔曼的情绪智力五结构理论中提到,情绪智力包含了解自我、管理自我、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五大能力,而学校适应就是一个适应新环境、新同学的过程,高情绪智力的学生懂得如何去处理好与新同学的人际关系,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校园。
初中生的情绪智力水平显著负向预测其考试焦虑、学业成绩。
[4][5][6] 正如前文所述,初中生情绪智力显著影响其学习倦怠、学校适应和考试焦虑等,当学生的情绪智力不高时,他可能会出现高学习倦怠、没办法很好地适应校园生活和高考试焦虑等问题,进而影响其学业成绩。
情绪智力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简称EI)是指个体识别、理解、管理和调节自己及他人情绪的能力。
近年来,情绪智力在心理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
研究表明,情绪智力对个体的人际关系、职业发展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本实验旨在探讨情绪智力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为提高个体情绪智力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探讨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之间的相关性。
2. 分析情绪智力在人际关系中的具体作用机制。
3. 为提高个体情绪智力水平,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提供实证依据。
三、实验方法1. 被试:选取6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生30名,女生30名,年龄在18-22岁之间。
2. 实验工具:(1)情绪智力量表:采用王登峰编制的情绪智力量表,包括自我情绪识别、情绪理解、情绪调节和情绪管理四个维度。
(2)人际关系量表:采用社会关系量表,包括亲密关系、友谊关系和职业关系三个维度。
3. 实验步骤:(1)对被试进行情绪智力量表和人际关系量表的施测,收集数据。
(2)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之间的相关性。
(3)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进一步探讨情绪智力在人际关系中的具体作用机制。
四、实验结果1. 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的相关性分析:(1)情绪智力总分与人际关系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532,p<0.01)。
(2)情绪智力的四个维度与人际关系三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
2. 情绪智力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分析:(1)自我情绪识别与亲密关系呈显著正相关(r=0.415,p<0.01),说明个体对自身情绪的识别能力越高,其亲密关系越好。
(2)情绪理解与友谊关系呈显著正相关(r=0.382,p<0.01),说明个体对他人情绪的理解能力越高,其友谊关系越好。
(3)情绪调节与职业关系呈显著正相关(r=0.456,p<0.01),说明个体对情绪的调节能力越高,其职业关系越好。
情绪智力结构模型研究综述

情绪智力结构模型研究综述摘要:文章对国内外关于情绪智力结构的主要研究综述,分别从情绪智力的定义、情绪智力的结构模型等方面进行探讨。
最后提出了现有文献的局限性和情绪智力未来发展研究方向。
关键词:情绪智力;结构;结构模型1情绪智力的定义关于情绪智力的定义在学术界可谓众说纷纭,不过已达成共识的是可以将这些定义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把情绪智力定义为一种认知能力即能力EI;另一类则是特质EI。
能力EI也叫“认知情绪能力”。
它是指一个人认识、处理和利用情绪信息的真实能力。
特质EI也叫“情绪自我效能”。
它是指一系列行为倾向和个体对自己认识、处理和利用情绪信息能力的自我认知。
2情绪智力的结构模型关于情绪智力结构模型的解释,较有影响力的要属Goleman、Bar-On、Salovey 和Mayer的理论。
2.1Mayer & Salovey 1990 模型1990年Mayer & Salovey提出EI概念,它主要包括区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调节自己与他人的情绪,以及运用情绪信息引导思维的能力。
其中区分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包括评估、表达自己的情绪(包括言语的和非言语的) 和评估他人的情绪(包括对非言语表示的理解和移情);调节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包括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调节他人的情绪;运用情绪信息引导思维的能力包括灵活计划,创造性思维,注意力转移以及动机四个方面。
2.2Mayer & Salovey 1997 模型Mayer & Salovey 在1997年对情绪智力涵盖的内容进行了修订,修订的模型由四部分组成:准确地知觉、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产生利于思维的情感的能力,理解分析和使用情绪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以促进情绪和智力成熟的能力。
从这一模型可以看出“情绪智力”除了情绪的知觉和表达外,还特别强调情绪与思维的关系以及一个人产生丰富情感的能力和利用情绪、将情绪转化为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3Daniel Goleman (1998)模型1998年Goleman结合他人的研究把情绪智力提炼成4个领域20种能力,分别是自我觉知,自我管理,社会觉知和社交技巧。
心理学视角下的情绪智力和情绪识别研究

心理学视角下的情绪智力和情绪识别研究情绪智力是指个体在各种情境下正确处理情绪信息、调节自己情绪状态以及与他人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关系的能力。
情绪识别则是指个体对他人情绪状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情绪智力和情绪识别是人际互动、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视角探讨情绪智力和情绪识别的研究现状和意义。
一、情绪智力的研究情绪智力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彼德·萨尔维和约翰·迈耶共同提出的,他们认为情绪智力包括情绪感知、情绪理解、情绪管理和情绪利用四个方面。
情绪感知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状态的感知能力,情绪理解是指个体对情绪表达的理解能力,情绪管理是指个体有效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情绪利用是指个体在情绪调节中能够利用情绪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
有研究表明,情绪智力与个体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学业成就等方面密切相关。
例如,在心理健康方面,情绪智力高的个体更能够主动应对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在人际关系方面,情绪智力高的个体更能够理解和共情他人的情绪,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和合作关系;在学业成就方面,情绪智力高的个体更能够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提高学业表现和学习动力。
二、情绪识别的研究情绪识别是指个体对他人情绪状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在心理学领域,情绪识别的重要性已经被广泛认可。
情绪识别的研究主要包括面部表情识别、声音识别和体态识别等方面。
面部表情识别是情绪识别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发现,个体对面部表情的识别能力与社交交往和人际关系的质量密切相关。
此外,声音识别和体态识别也在情绪识别研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情绪识别的能力与个体的情绪智力、人际互动以及心理健康都有密切联系。
例如,情绪识别能力低的个体更容易发生情绪误解和沟通困难,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和冲突增加。
情绪识别能力高的个体更能够准确感知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需求,从而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和合作。
三、研究意义情绪智力和情绪识别的研究对于个体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综述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综述情绪智力指的是人们在识别、理解、表达和调节自己和他人情绪方面的能力,是人类智力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小学生是情绪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本文将综述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
一、小学生情绪智力的概念和特点小学生情绪智力是指小学生能够识别、理解自己和他人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并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特点是:情感体验强烈且容易波动,情绪表达较为直接和具体,情绪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情绪受他人影响较大。
二、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1.情绪识别情绪识别是情绪智力的基础,小学生一般能识别基本的情绪表情如快乐、生气、悲伤,但是对于情绪表达不太明显的情况,如微笑的背后可能隐藏的不满,小学生往往表现出较低的识别水平。
2.情绪理解情绪理解指的是理解自己或他人情绪背后的原因。
小学生能够理解一些显而易见的原因,如生气是因为被欺负或失去玩具等,但是对于抽象、复杂的情境,理解不够深入。
3.情绪表达小学生常常采用直接而具体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如用词粗鲁、大声表达,甚至采用暴力方式来表达。
需要成年人的引导和培养,帮助他们了解适当的表达方式。
4.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指的是在情绪波动强烈或受到外界刺激时,小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
对于正面情绪的调节,小学生比较容易,如情绪稳定的调节、积极思考。
对于负面情绪,小学生需要更多的学习和训练。
5.情感交流小学生能够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和合作,但是交流和合作效果不稳定,需要培养。
三、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影响因素1.文化因素文化背景会影响小学生的情绪智力发展,如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表达自我,而中国文化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依赖性和谦卑所以小学生有的表达习惯和调节方法,不同于发达国家儿童,需要与文化联系在一起进行考虑。
2.家庭因素家庭氛围、教养方式对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父母对小学生情绪的认知和处理方式,是否能够经常沟通表达,孩子表达自己情绪的具体经验等都会对孩子情感发展产生影响。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综述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综述导言小学生是处于心理发育关键期的儿童群体,情绪智力的培养对他们的成长和学习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情绪智力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认识、表达和处理能力,是人际交往、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对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现状、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教育干预进行综述,以期为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现状1.1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定义和重要性情绪智力是指个体对情绪的认识、表达和处理能力,包括情绪识别、情绪表达、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能力。
在小学生阶段,情绪智力的培养对于他们的自我认知、自我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学习能力以及心理健康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特点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特点,首先是情绪识别能力的逐渐增强。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对于各种情绪的辨别能力不断提高,能够清楚地辨认出他人的情绪表达。
其次是情绪表达能力的逐渐增强。
小学生能够通过语言、行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并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表达。
最后是情绪调节能力的逐渐增强。
小学生在面临负面情绪的时候,能够逐渐学会通过自我调节来恢复心情,保持愉悦的状态。
1.3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量表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逐渐增多,其中包括了一系列的量表研究。
这些量表旨在通过测量小学生的情绪认知、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能力,来帮助学者更好地了解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状况,从而为相关的教育干预提供依据。
2.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于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中父母的情绪管理方式、亲子关系以及家庭氛围都会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情绪智力的发展。
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能够促进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健康成长,而一个紧张、冷漠的家庭环境则会对小学生的情绪智力产生不良影响。
2.2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也是影响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关键因素。
心理学视角下的情绪智力研究

心理学视角下的情绪智力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情绪智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心理学为我们研究情绪智力提供了理论和实证方法。
本文将从心理学视角探讨情绪智力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研究。
一、情绪智力的定义情绪智力是指一个人识别、理解、表达和调节自己以及他人情绪的能力。
它由五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情绪识别、情绪理解、情绪表达、情绪使用和情绪调节。
情绪智力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情绪相关任务的能力。
具备较高的情绪智力可以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情绪体验,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并与他人的情绪互动中更具有适应性。
二、影响情绪智力的因素1.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情绪智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基因可以影响一个人对情绪的感知、认知和应对方式,进而对情绪智力产生影响。
2. 环境因素:家庭环境、教育背景、文化背景等也是影响情绪智力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正面的教育经历可以为个体提供机会去学习和培养情绪智力。
3. 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情绪的觉察程度和对他人情绪的关注程度,也会影响到他们的情绪智力水平。
拥有较高的自我意识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情绪智力的研究研究者们对情绪智力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发现,情绪智力水平高的个体更容易与他人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更能够理解和满足他人的情绪需求。
而情绪智力水平低的个体则往往存在着人际交往困难。
2. 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具备较高的情绪智力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压力,降低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
3. 情绪智力的发展与培养:情绪智力并非固定不变的,它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培养得到提升的。
例如,通过培养情绪识别能力、积极应对策略等,可以提高个体的情绪智力水平。
4. 情绪智力在组织中的应用:情绪智力在组织和职业场景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综述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综述【摘要】小学生情绪智力是指小学生在认知、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本文对小学生情绪智力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定义、发展特点、影响因素、评估方法和干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研究发现,小学生情绪智力的提升对其整体发展至关重要,而家庭环境、学校氛围等因素会对其情绪智力产生影响。
评估方法和干预策略有助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干预。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小学生情绪智力与学业表现之间的关系,以及制定更科学有效的干预策略。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其个人成长,也对整个社会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应引起更多重视和关注。
【关键词】小学生情绪智力,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定义,发展特点,影响因素,评估方法,干预策略,未来研究方向,启示,重要性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情绪智力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领域。
情绪智力与认知智力同样重要,它不仅关系着学生的情绪健康,还对其社交能力、学习成绩、心理适应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情绪问题也日益凸显。
对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定义、发展特点、影响因素、评估方法和干预策略,可以更好地帮助学校和家庭关注和引导孩子们的情绪发展。
深入研究小学生情绪智力的未来研究方向、启示和重要性,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于小学生情绪智力重要性的认识,推动相关研究更好地开展和应用。
1.2 研究目的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小学生在情绪认知、情绪表达、情绪调节等方面的表现和发展特点,以及对其学业、社交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通过研究小学生情绪智力的评估方法和干预策略,旨在提高小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研究旨在总结和分析当前小学生情绪智力研究的现状和不足之处,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生情绪智力,可以更好地帮助教育者和家长了解和引导小学生情绪的发展,为建设更健康、更和谐的教育环境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情绪智力理论研究综述

情绪智力理论研究综述摘要:情绪智力作为衡量和影响个人事业发展的关键变量,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国内外关于情绪智力的理论研究可以分为两种模型:能力模型和混合模型。
文章回顾了以往学者关于两种情绪智力模型的理论研究,并指出未来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情绪智力;情绪智力理论;综述情绪智力作为衡量和影响个人事业发展的关键变量得到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纵观情绪智力研究的发展历程,关于情绪智力概念和结构的研究主要有三种理论:Salovey和Mayer情绪智力理论、Goleman情绪智力理论和Bar-On 情绪智力理论。
目前情绪智力在理论上尚且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和结构模型。
1情绪智力的概念及其结构总体来看,依据对情绪智力进行定义的不同方式可以将情绪智力研究分为两种模型。
一种是能力模型(Ability Model),代表人物是Salovey和Mayer。
能力模型针对非认知因素中的情绪进行界定,认为情绪智力是由情绪和智力结合而形成的心理能力,属于智力的一种。
另一种是混合模型(Mixed Model),代表人物有Goleman,Boyatzis,Bar-On和Cooper等。
混合模型针对非认知因素对情绪智力进行界定,指出情绪智力不仅仅是个体的一种能力,而是个性、特质和能力的结合,是与智力相对的一个概念。
1.1情绪智力能力模型的理论研究Salovey和Mayer(1990)正式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情绪智力是一种加工情绪信息的能力,包括准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的能力,恰当表达情绪的能力和适应性调控情绪的能力。
其情绪智力结构模型包含3个因素:评估和表达情绪的能力、调节情绪的能力、运用情绪的能力。
这三个因素又可以细分为十个变量:自己言语、自己非言语、他人非言语知觉、他人移情、调节自己情绪、调节他人情绪、计划灵活性、创造性思维、改变注意方向、形成动机。
1997年两位学者对情绪智力的定义进行了修改:情绪智力觉知、表达和评估情绪、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调控情绪以促进情绪和智力发展、情绪促进思维这四种能力的综合。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综述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综述1. 引言小学生是一个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群体,他们的情绪智力发展对于整个人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情绪智力是指一个人在处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时所表现出的能力,包括情绪识别、情绪表达、情绪调节等方面。
小学生的情绪智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在学业和人际关系上的表现。
对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特点小学生的情绪智力发展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他们的情绪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小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较差,常常会因为情绪冲动而做出冲动的行为。
小学生的情绪识别能力还不够成熟,往往难以准确地识别他人的情绪。
小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有待提高,很多时候会因为情绪波动而影响到学习和生活。
3. 影响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因素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学校教育也是影响小学生情绪智力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方式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智力发展。
小学生个体因素、社会环境等也都会对情绪智力的发展产生影响。
4.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测评方法对小学生情绪智力进行科学而客观的评估对于帮助他们提高情绪智力能力至关重要。
情绪智力的测评方法包括情绪识别测评、情绪表达测评、情绪调节测评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测评方法,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小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并找出他们在情绪智力上的不足,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
5.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方法针对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方法来进行。
建立积极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
学校教育要注重对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增强情绪控制能力。
培养学生的情绪识别和表达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一些情绪识别、情绪表达的训练来进行。
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艺术等活动,以提高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综述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综述情绪智力是指个体感知、理解、表达、调节和利用情绪的能力,也被认为是人类自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小学生来说,情绪智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更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学习生活。
本文主要从小学生情绪智力的概念、理论和实践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启示。
情绪智力起源于美国心理学家葛文祖发表的《情绪智力》一书中,他认为情绪智力是指“理解并处理自己和别人的感觉,包括在社交交往中表达自己和理解他人所表达的感觉以及处理这些感觉的能力”。
受到葛文祖的定义影响,情绪智力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个体对情绪信息的感知、理解和表达能力。
包括对情绪信息的敏感性、识别和表达能力,以及对不同情绪信息的多维度理解。
2.个体对自身情绪的意识和调节、他人情绪的理解和帮助能力。
包括情绪表达的语言和行为方面的体验和表达,以及通过行为和语言干预和协助他人情绪的能力。
因此,小学生情绪智力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小学生通过感知、理解、表达、调节、协助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信息,从而逐步发展出自己独有的情绪体验和情绪表达能力。
二、情绪智力的理论情绪智力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多元情绪智力理论、情绪调节理论、情绪知识理论以及情绪敏感性理论。
多元情绪智力理论认为情绪智力包括九个方面的智力因素,分别是:情绪表达、情绪知识、情绪识别、情绪调节、情绪自我意识、情绪协商、情绪利用、情绪管理以及情绪回应。
这个理论认为,每种智力因素都可以通过相关的心理训练得到改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智力优势和缺陷,但是通过心理训练,每个人都可以提高自己的情绪智力水平。
在小学生情绪智力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理论的框架,进行有针对性的情绪智力教育,使得小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2.情绪调节理论情绪调节理论主要强调个体对自身情感体验的控制能力。
情绪调节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例如认知重构、表情改变、行为调节等等。
情绪智力研究述评

情绪智力研究述评Salovey和Mayer在1990年重新解释了“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这个概念并提出了系统的理论。
随后情绪智力的研究便得到了迅速发展,情绪智力这个术语也得到了广泛使用。
目前,在情绪智力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一、情绪智力的测验研究情绪智力测验是建立在不同的情绪智力概念的基础之上,以不同的情绪智力概念为基础。
出现两种不同倾向的情绪智力测验方式:能力情绪智力模式和特征情绪智力模式,1.能力情绪智力模式能力情绪智力也叫做认知情绪能力,是指一个人认识、处理和利用情绪信息的能力。
此种测验方式主要以Salovey和Mayer的情绪智力理论作为重要依据。
认为需要用问题解决的练习来测验情绪智力,测验的答案有正误之分。
多因素情绪智力量表(MEIS)、梅耶一萨拉维一卡卢索(Mayer-Salovoy-Caruso)情绪智力量表(MSCEIT)分别是1999年、2002年由Salovey和Mayer等人编制的,都是能力情绪测验而非自陈测验,通过完成任务来测验情绪智力的四个成分。
此类测验方式强调了情绪智力的认知成分,突出了情绪智力的本质特征。
即推理性,这点得到了有关研究的认可和支持。
而且不涉及能力以外的其他心理属性和特征,与人格维度有明显的区分,从概念上看,更具有独立性。
但与一般心理能力之间有着高相关,使得这些测验在预测工作方面如工作表现、领导者应变性以及有效性上稍为逊色,2.特征情绪智力模式特征情绪智力也叫做情绪自我效能,它是一系列的行为倾向,是个体对自己认识、处理和利用情绪信息能力的自我认知。
此类测验方式把情绪智力作为一个多维度的综合结构,涉及人格、动机等维度,扩大了情绪智力的涵盖范围。
持此观点的人反对把认知能力包括在研究范围之内,认为应该通过自我报告和同伴报告的方法进行测验。
特征情绪智力模式的测验工具主要有:Boy。
atzis和Goleman 编制的情绪胜任力量表(ECI,20001。
关于幼儿的情绪智力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幼儿的情绪智力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幼儿的情绪智力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了解幼儿的情绪智力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情绪表达和处理能力。
以下是一篇关于幼儿的情绪智力发展的文献综述。
1.检验幼儿情绪智力发展的量表本研究回顾了几个用于测量幼儿情绪智力发展的量表。
其中,情绪智力量表(Emotional Intelligence Scale,EIS)是一个广泛使用的评估工具,用于测量幼儿的情绪认知、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很好的信效度,并且可以有效地预测幼儿的情绪问题。
2.关于幼儿情绪认知发展的研究情绪认知是幼儿情绪智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研究表明,幼儿在3-4岁之间开始具备对情绪的认知能力。
他们能够识别并标识常见的情绪表情,并理解情绪与事件之间的关系。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幼儿的情绪认知能力与他们的社会互动和适应能力相关。
3.幼儿情绪表达和调节能力的研究幼儿的情绪表达和调节能力对于他们的情绪智力发展至关重要。
一些研究发现,幼儿能够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例如使用词语、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
幼儿还能够通过寻求成人的支持和适当的情绪调节策略来处理负面情绪。
4.幼儿情绪智力发展与学龄期表现的关系一些研究探讨了幼儿情绪智力发展与学龄期表现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幼儿的情绪智力发展与他们在学校表现和社交关系方面的成功密切相关。
具有较高情绪智力的幼儿更有可能在学习和社交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并且展现出更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5.幼儿情绪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幼儿情绪智力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研究发现,父母的情绪智力水平和对幼儿情绪的教育方式与幼儿的情绪智力发展相关。
同时,幼儿的早期经历和社会环境也对他们的情绪智力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幼儿的情绪智力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研究领域。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幼儿情绪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开发有效的干预策略,以促进幼儿的情绪智力发展。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综述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综述导言:情绪智力是指个体在感受、理解、表达和调控情绪方面的能力,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交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情绪智力的发展对他们的学习成绩、社交能力、自尊心和自我管理能力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综述将对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深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定义和测量情绪智力的定义较为多样化,主要包括情绪知觉、情绪理解、情绪表达和情绪调控等方面的能力。
测量情绪智力的工具也较为多样化,包括情绪情境推理任务、情绪识别任务、情绪表达任务和情绪调控任务等。
二、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研究发现,小学生在情绪知觉和情绪理解方面的能力逐渐发展,他们能够越来越准确地识别和理解不同情绪表达。
在情绪表达方面,小学生逐渐能够使用更多的词汇和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状态。
在情绪调控方面,小学生逐渐学会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比如积极应对和情绪适应等。
三、小学生情绪智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情绪智力与他们的学业成绩密切相关。
情绪智力较高的小学生更容易处理压力和困难情境,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和控制情绪,从而更好地应对学习任务。
而情绪智力较低的小学生则更容易受到情绪的干扰,影响学习效果。
结论: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对他们的学业成绩、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应该重视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和提升。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机制、影响因素及干预方法,以提供更多理论和实践支持。
还可以探索情绪智力与其他能力(如认知能力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以全面了解小学生发展的多面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情绪智力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情绪智力研究情绪智力是指个体在感知、表达、理解、利用和调控情绪方面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情绪智力对于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应用。
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教育观念的变化,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授知识和技能,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情绪智力是学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动力、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高学习成绩起到重要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研究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和应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1. 分析学生情绪智力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小学阶段,学生的情绪智力处于发展阶段,需要通过教育和培养来提高。
分析学生情绪智力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情绪智力特点进行指导和教育,以促进学生情绪智力的健康发展。
2. 探索语文教学对学生情绪智力的影响。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情绪智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探索语文教学对学生情绪智力的影响,可以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情绪调控能力。
也可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绪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3. 设计适合小学生情绪智力发展的教学活动。
根据学生情绪智力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适合小学生情绪智力发展的教学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
这些教学活动可以融入到语文课堂中,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进行实施,以达到促进学生情绪智力发展的目的。
三、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研究。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特点和教学方法,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2. 调查问卷调查法。
通过编制调查问卷,对小学生的情绪智力进行调查,了解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教师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3. 典型案例分析法。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学生情绪智力发展案例,通过深入分析其情绪智力的受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四、研究意义1. 对于教师而言,了解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有助于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提高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推动其全面发展。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综述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生情绪智力是指小学阶段学生在情绪识别、情绪表达、情绪调节、情绪利用等情绪智力方面的能力。
情绪智力对小学生的学习、人际关系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关注被投向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小学生在处理情绪问题时表现得非常突出,而另一些小学生却在情绪方面存在较大的困扰,这引发了人们对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关注和研究。
研究背景中还包括了社会、家庭环境对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影响,以及当前社会对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通过对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规律,为提升小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对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定义、特点、影响因素、评估工具和培养方法,以促进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通过研究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可以为学校和家庭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关注和促进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评估工具的应用和培养方法的探索,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可行的建议,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本研究旨在系统总结和整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促进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字数:174】1.3 研究意义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探讨和了解小学生的情绪智力发展过程,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更好地关注和引导小学生的情绪情感,增强他们的情绪智力水平。
对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心理健康水平和综合能力,有益于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深入研究小学生情绪智力还能帮助发现影响小学生情绪智力发展的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生情绪智力,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关注小学生的内心世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对于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各界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综述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综述【摘要】小学生情绪智力是指小学阶段儿童在认识、表达和调节情绪方面的能力。
本文通过对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定义、特点、重要性、影响因素、评估方法和发展规律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深入探讨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研究表明,情绪智力对小学生的学习、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而家庭环境、社会支持、学校教育等因素都会对其发展产生影响。
加强对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关注和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应加强对情绪智力培养方法的探索,推动小学生情绪智力教育的发展。
小学生情绪智力研究的启示在于促进学校教育改革、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教育部门和家庭提供有效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关键词:小学生,情绪智力,研究综述,定义,特点,重要性,影响因素,评估方法,发展规律,启示,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在当今教育领域备受关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情绪智力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研究背景中显示,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社交能力以及学习成绩,因此引起了广泛关注。
1.2 研究意义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情况可以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关注和引导孩子的情绪发展,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可以为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提供新的观点和研究方向,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
了解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和干预措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发展。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希望通过对小学生情绪智力研究的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关注这一领域,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提供更多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情况,深入了解其定义、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小学生情绪智力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情绪智力概念的界定及探讨情绪智力这个词是德国人首先提出的。
1986年柏尼在博士论文《情绪研究》中明确探讨了发展情绪智力的问题。
而将情绪智力作为理论概念正式提出的却是美国耶鲁大学的萨洛维和新罕布尔大学的梅耶,1989--1990年,他们连续发表两篇学术论文,正式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和理论,将情绪智力定义为:“监察自身和他人的感情和情绪的能力, 区分情绪之间差别的能力,以及运用这种信息以指导个人思维和行动的能力”。
在他们提出情绪智力的概念之后,围绕情绪智力概念的讨论日渐激烈,其中最出名的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他于1995年在《情绪智力:为什么它比智商更重要》一书中将情绪智力定义为:了解自身感受,控制冲动和恼怒,理智处事,面对考验时保持平静和乐观心态的能力。
此外,与现在的情绪智力相提并论的情商(eq)概念则是由巴昂于1988年在其博士论文中首创的。
2000年,他主编了《情绪智力手册》,全面介绍了情绪智力的研究情况,认为情绪智力是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
它是决定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的整个心理健康。
自从情绪智力于1996年传入中国以来,学者们纷纷给情绪智力下定义,如许远理将情绪智力定义为“感知与体验、描述与评价、调节与控制内省情绪、人际情绪、生态情绪的能力”。
陈家耀则进一步提出用情志力一词来概括有关情绪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对智力活动的支持、导向和动力作用等心理活动。
情志力的内涵是意向,其外延,从成分来说有情绪、意志和个性。
徐小燕、张进辅将情绪智力定义为“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影响其成功与否的非认知性心理能力,包括情绪觉知能力、情绪评价能力、情绪适应能力、情绪调控能力和情绪表现能力等五种因素,它们又分为若干次级因素成分”。
这些概念均从不同的维度对情绪智力做了概括,但现存的问题是学界对情绪智力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这与对情绪智力在国外的术语“emotional intelligence”中emotion一词到底该如何理解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还与对其外延和内涵的恰当界定联系紧密。
因此,如何给情绪智力一个恰倒好处的概念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二、情绪智力理论及结构(一)情绪智力的学院派理论及结构以mayer和salovey 为主导的学院派,将情绪智力纳入智力的家族并坚持科学量化的道路,学院派对情绪智力的研究采用的是能力模型取向[10],能力模型是指能力的情绪智力,即反映了直接与标准智力定义相关的、人的实际心理能力。
1990年,美国心理学家salovey和mayer首次正式使用情绪智力这一概念描述影响成功的情绪特征,他们认为情绪智力是一种加工情绪信息的能力,它包括准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恰当地表达情绪,以及适应性地调控情绪的能力。
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情绪智力结构的三因素能力模型。
但此时情绪智力定义以及结构的划分都是在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没有实证基础。
后来,他们分别于1997年、1999年、2000年对情绪智力的定义及结构进行修订,最终将情绪智力界定为一种连接认知与情绪的心理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其结构的四个维度。
这四个维度从最基本的情绪感知和表达能力开始,到情绪管理调控能力为止,是按照每种能力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的。
具体内容为: 1.情绪的感知、表达能力:指从自己的生理状态、情感体验和思想中辨认和表达情绪的能力;以及从他人、艺术活动、语言中辨认和表达情绪的能力。
2.情绪对思维的促进能力:即促进认知行为,使问题解决、推理、决策和创造性行为更为有效的能力,包括情绪对思维的引导;情绪对信息注意方向的影响;心境的起伏对思维的影响;情绪状态对问题解决的影响等多方面的能力。
3.对情绪的理解、分析能力:指认识情绪体验与语言表达之间关系的能力;理解情绪所传送意义的能力;理解复杂心情的能力;认识情绪转换的可能性及原因的能力等。
其中最基本的是使用特定的词语来命名情绪并能有效的辨别它们之间的关系。
该能力是“最具有认知意味的”。
4.情绪管理调控能力: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判断并成熟地进入或离开某种情绪的能力;觉察与自己和他人有关的情绪的能力,调节与别人的情绪之间的关系等。
(二)情绪智力的实务派理论及结构以goleman和bar-on为代表的实务派将预测成功作为向导,试图在传统智力以外找到能够预测成功的所有重要因素。
实务派对情绪智力的研究采用的是混合模型研究取向,混合模型是指特质的情绪智力,属于人格范围。
即给情绪智力列出了一组人格特点菜单,如“同情、动机、坚持性、温情和社会技能”,我们将这理论及结构称为“混合模型”。
1.goleman的情绪智力理论及结构1995年,goleman在畅销书《情绪智力》中将情绪智力定义为了解情绪、管理情绪、自我动机、认知他人情绪、处理关系的能力[13]。
他认为情绪智力在帮助个体取得成功上起的作用比智力的作用大,并且情绪智力可以通过经验和训练得到明显的提高。
1998年,他在1995年情绪智力定义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个5因素情绪智力理论结构。
这个结构共包括5个因素,25种能力。
后来他又结合了richard boyatzis等人的研究把这5个因素25种能力精炼成4个因素20种能力,它们分别是自我觉知(包括情绪觉知能力、正确的自我评估、自信),自我管理(包括自控能力、信用度、责任心、适应能力、成就动机、主动性),社会觉知(包括移情、对团体情绪的觉知、服务倾向性)和社交技巧(包括帮助他人发展、领导能力、影响力、沟通能力、革新能力、协调能力、凝聚力、协作能力)。
2.bar-on 的情绪智力理论及结构bar-on于1997年提出情绪智力的定义,情绪智力是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
他认为情绪智力是决定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的整个心理健康[15]。
bar-on 提出,情绪智力由个体内部成分、人际成分、适应性成分、压力管理成分、一般心境成分等五大主成分构成,其中,个体内部成分包含情绪自我觉察、自信、自我尊重、自我实现和独立性五种相关能力;人际成分包含共情、社会责任感和人际关系三种相关能力;适应性成分包含现实检验、问题解决和灵活性三种相关能力;压力管理成分包含压力承受和冲动控制两种相关能力;一般心境成分包含幸福感和乐观主义两种相关成分。
这样,由五大主成分和15种相关能力组成了情绪智力系统。
bar-on认为这15种能力是情绪智力最稳定、最有效的成分,对个体总的情绪幸福和应对生活的能力起决定作用。
三、情绪智力的研究方法与测量(一)情绪智力的研究方法在情绪智力研究开展的早期,曾出现过只强调经验范式而缺乏实证研究的现象。
随着情绪智力研究地逐步深入,其研究方法已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
如罗森塔尔设计的了用来衡量辨别他人情绪特征能力的非言语敏感测验(简称pons);walter mischel设计出果汁软糖实验来分析控制冲动、延缓满足、抵制诱惑的水平对将来成功的影响;seligman塞利格曼根据这种观点设计了乐观态度测验,进而将这项测验应用于人才的选拔。
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情绪智力”倍受关注。
其始创人picard教授认为,要使计算机真正智能化,适合人的需要并能自然地与人互动,就必须使它们具备识别和表达情绪的能力,即人工智能要具备被称作“情绪智力”的东西。
虽然情绪智力的人工智能研究刚起步,但已显示出令人兴奋的前景。
情绪智力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前沿性另人欣慰,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最主要的就是重定性研究而轻定量分析。
(二)情绪智力的测量1.schutle的eis量表情绪智力量表(eis)是schutle等人根据salovey和mayer(1990)的情绪智力模型开发的一份自陈问卷。
它共有33项,可用于评估人们对自己以及他人情绪的感知、理解、表达、控制和管理利用的能力。
此量表的高分者通常更为积极、更能克制冲动、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更好地恢复、较少的情感障碍和抑郁、更富有同情心、更能自我监控。
2.多因素情绪智力量表(meis)该量表是mayer等人于1998 年编制的,1999 年他们又发表该量表的修订版。
该量表是能力测验而非自陈测验。
该量表以行为表现为基础,测量被试觉察情绪、鉴别情绪、理解情绪和控制情绪。
它包括的四个维度十二项任务分别是:感知情绪(4项任务)、同化情绪(2项任务)、理解情绪(4项任务)和控制自我情绪(2项任务)。
该量表有整体评分和专家评分两种评分方法。
此量表的结构效度、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都很高,尚无预测效度的报告。
修订版与旧版的不同之处在于,旧版把多数人一致性作为正确答案的指标,修订版则把专家打分作为评判的标准。
为了再次改进修订后的meis,mayer、salovey及caruso等人又编制出了msceit v1.0 和msceit v2.0。
msceit是一个基础能力量表,共有141个自陈项目,适用于17 岁以上的人群。
该量表旨在测量人们执行任务、解决情绪问题的质量和程度,而不是依赖个人对自己情绪技能的主观评估来计分。
3.情绪智力调查表(eci)该量表是goleman等人根据goleman1998年提出的精练后的情绪智力模型编制的,它可以测量该模型提到的4个因素20种能力。
该量表有很高的内容效度,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关此量表的预测效度的研究。
eci包含了goleman情绪智力模型的所有内容,是一种比较完整的情绪智力评价工具。
该量表的使用要求也较严格,使用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合格后方能对施测结果给予正确解释与指导。
eci可以全方位评估个人和团体的情绪能力。
4.情商问卷(eqi)eqi也叫《bar-on情商量表》,它是bar-on于1997年编制并出版的量表。
该量表是国际上著名的心理量表之一。
它包括5个主成分量表(其中包含15个分量表)和2个效度量表,共133个题目。
其中主成分量表有:内省量表、人际量表、适应性量表、压力处理量表、总体情绪量表。
效度量表则分别是乐观印象和悲观印象。
eqi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
该量表出版后,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目前已被应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人力资源、人格、学习能力等多种领域,被共认为是第一个标准化的情绪智力量表。
5.工作能力量表-ei版(wpqei)wpqei用来测量个人的能力和素质,它以情绪智力的概念模型为基础,包括七个成分:创新,自我意识,直觉,情绪,动机,移情,社会技能。
共有84个题项。
员工在工作中可以把量表中的信息与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结合起来,有目的的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除了上述量表之外,我国已有学者将darwin b. nelson 和gary r. low 两位博士于1998 年编制的情绪技能问卷翻译和修订成中文版并投入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