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新能源政策法规目录汇编
![新能源政策法规目录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9c329f16c5da50e2524d7f68.png)
新能源政策法规目录汇编一、综合类1.1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2011年7月23日发布发改高技【2011】1592号)1.2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修订)(国际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外交部财政部2011年8月3日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外交部财政部令第11号)1.3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2011-2020)(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2011年8月5日发布发改高技【2011】1675号)1.4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质检总局知识产权局2011年9月8日发布商产发【2011】310号)1.5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2011年11月29日发布财综【2011】115号)1.6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2011-2015)(国家能源局2011年12月5日发布国能科技【2011】395号)1.7外商投资产为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2011年12月24日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令第12号)1.8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资委国家海洋局2012年2月发布)1.9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的通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2012年3月7日发布财关税【2012】14号)1.10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2012年3月14日发布财建【2012】102号)1.11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能源技术装备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4月14日发布国能科技【2012】121号)1.12国家能源科技重大示范工程管理办法(国家能源局2012年4月19日发布国能科技【2012】130号)1.13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4月27日发布财建【2012】167号)1.14国务院关于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2012年4月30日发布国发【2012】15号)1.15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5月7日发布)1.16加强电力监管支持民间资本电力的实施意见(国家电监会2012年6月14日发布)1.17国家能源局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的实施意见(国家能源局2012年6月18日发布国能规划【2012】179号)1.18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2012年7月6日发布发改能源【2012】1207号)二、风电2.1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信息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5月3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136号)2.2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场功率预测预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6月9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177号)2.3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风电并网运行管理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6月11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182号)2.4 国家能源局关于“十二五”第一批拟核准风电项目计划安排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7月1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200号)2.5 国家能源局、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国家能源局国家海洋局2011年7月6日发布)2.6 国家能源局关于分散式接入风电开发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7月12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226号)2.7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8月25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285号)2.8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风电安全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10月16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373号)2.9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11月17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374号)2.10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功率预报与电网协调运行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1月13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12号)2.11 国家能源局关于规范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2月16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47号)2.12 关于加强风电安全工作的意见(电监会办公厅2012年3月1日发布电监安全【2012】16号)2.13 国家能源局关于“十二五”第二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3月19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82号)2.14 关于印发风电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科技部2012年3月27日发布国科发计【2012】197号)2.15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风电并网和消纳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4月24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135号)2.16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7月7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195号)三、三.太阳能3.1 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度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的通知(财政部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2011年12月16日发布财办建【2011】187号)3.2 关于做好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作的通知(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2012年1月18日发布财建【2012】21号)3.3 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2月24日发布)3.4 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科技部2012年3月27日发布国科发计【2012】198号)3.5 关于公布2012年金太阳示范项目目录的通知(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2012年4月28日发布财建【2012】177号)3.6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7月7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194号)3.7 国家能源局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9月14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298号)3.8 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暂行)(国家电网公司2012年10月29日发布)3.9 关于组织申报金太阳和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通知(财政部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2012年11月7日发布财办建【2012】148号)四、水电4.1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水电工程概算调整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3月16日发布)4.2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水电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5月17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156号)4.3 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7月31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242号)4.4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水电工程验收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8月13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263号)4.5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河流水电规划报告及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2011年10月18日发布发改新能【2011】2242号)4.6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水电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和水电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11月3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361号)4.7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水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7月7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200号)五、核电5.1 国家能源局关于发布《压水堆核电厂标准体系项目表》和《核电标准建设工作规则》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09年10月12日发布国能科技【2009】274号)5.2 关于调整三代核电机组等重大技术设备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7月5日发布财关税【2011】45号)5.3 海峡两岸核电安全合作协议(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2011年10月20日发布)5.4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务院2011年12月15日发布国发【2011】42号)5.5 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2011年12月20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12号)5.6 关于印发《福岛核事故后核电厂改进行动通用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国家核安全局2012年6月12日发布国核安发【2012】98号)5.7 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关于印发与核安全相关的能源行业核电标准管理和认可实施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2012年7月25日发布国能科技【2012】226号)5.8 国务院批复《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环境保护部2012年10月10日发布)六、生物质6.1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2012年3月28日发布发改价格【2012】801号)七、部分地区7.1 安徽省“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划(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年3月9日发布建科函【2011】204号)7.2 山东省“十二五”太阳能产业发展规划(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省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2011年9月23日发布鲁经信资字【2011】526号)7.3 上海市新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上海市人民政府2011年12月5日发布沪府发【2011】90号)7.4 天津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1年12月6日发布津发改规划【2011】1490号)7.5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年12月26日发布京发改【2011】2287号)7.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2012年3月16日发布新政办发【2012】31号)。
北京十二五规划全文(整理版)
![北京十二五规划全文(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b3bf3d8c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2.png)
北京十二五规划全文(整理版)篇一: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全文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2022-2022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序言跨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洗礼的全球经济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内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首都北京在成功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之后,开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风险挑战,制定科学的战略安排对首都立足新的阶段变化、向更高发展水平迈进至关重要。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首都着眼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的五年规划,是首都深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重要规划。
本规划主要阐明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意图,明确“十二五”期间首都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发展路径,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2年)》的批复。
第一篇新时期的战略选择第一章过去五年的发展成果“十一五”时期是北京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顽强拼搏、克服重重困难,成功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圆满完成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筹办任务,积极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有力推动了全市的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过去五年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最高、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首都经济实现重大跨越。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总量达到13777.9亿元,人均超过1万美元。
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相关政策
![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相关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679d12bdf78a6529657d5319.png)
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相关政策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相关政策—全梳理表1 :新材料领域相关国家政策政策名称政策要点《国务院关于加快培新材料产业被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务院,, 1.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和产业化~提高新材料工艺装备的保障能力。
《“十二五”国家战略, 2.建设产学研结合紧密、具备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高性能、轻量化、绿色化的新材料产业创新体系和标准体系~发布国家新材料重点产品发展指导目录~建立新材料产业认定和统计体系~引导材料工业结构调整。
1.财税方面: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完善新材料产业重点研发项目及示范工程相关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制定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支持政策。
2.研发创新方面:建立面向新材料产业的人才服务体系,提高企业《新材料产业“十二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建立若干技术创新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组五”发展规划》,工业织实施重大工程。
和信息化部,3.投融资方面:加强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合作,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扶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符合新材料产业发展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新材料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
《国家中长期新材料, 1.实现新材料人才资源“总量翻番”~满足领域发展人才需求。
人才发展规划, 2.实施新材料人才“五个三”工程~优化领域人才资源结构。
,2010-2020年,》,科, 3.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的作用~改善领域人才发展环境。
学技术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 鼓励外商投资多种新材料产品。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鼓励多种新材料产品的发展。
家发展改革委,1.支持国内企业并购国外新材料企业和研发机构~加强国际化经营。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现代产业建设发展规划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现代产业建设发展规划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aec18612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41.png)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现代产业建设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9.08•【字号】京政发[2011]54号•【施行日期】2011.09.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现代产业建设发展规划的通知(京政发[2011]54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现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现代产业建设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附件: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现代产业建设发展规划北京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九月八日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现代产业建设发展规划目录一、新起点新发展(一)发展成就(二)面临形势(三)总体思路(四)发展目标二、加快构建首都现代产业体系(一)着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核心竞争力(二)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导作用(三)全面增强文化创意产业软实力(四)积极提高生活性服务业保障能力(五)应需发展都市型现代产业(六)继续限制和淘汰低端产业三、彰显首都城市功能产业新格局(一)做强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二)培育四大高端产业新区四、创新首都现代产业发展方式(一)提升创新支撑能力(二)发挥品牌带动作用(三)强化产业融合发展(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五)壮大产业资本规模(六)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七)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八)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五、保障规划实施(一)加强组织协调统筹(二)强化产业准入标准(三)保障产业空间需求(四)优化政策服务环境(五)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序言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十二五”时期是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努力打造“五个之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关键阶段。
昌平区十二时期能源发展规划
![昌平区十二时期能源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5103fe0983d049649b66589b.png)
昌平区“十二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昌平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能源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一)能源利用状况1、以较低的能源消耗支持了较快的经济发展2010年昌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3.37亿元,能源消费总量为317.9万吨标准煤,较2005年增长43.44%,占全市总能耗的4.58%,能耗总量在五个城市发展新区(昌平区、大兴区、顺义区、通州区、房山区)中从低到高位列第三。
“十一五”期间全区以年均6.4%的能耗增速支持了年均14.83%的经济增长。
2010年全区万元GDP 能耗为0.83吨标准煤,较2005年下降31.19%,超额完成“十一五”期间节能20%的目标,万元GDP 能耗在五个城市发展新区中最低。
50100150200250300350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0.000.200.400.600.801.001.201.40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煤)万元增加值能耗(吨标煤/万元)图1 2005-2010年能源消费量和万元GDP 能耗变化趋势图 1000.5朝阳区房山区顺义区海淀区石景山区西城区丰台区昌平区大兴区通州区东城区亦庄开发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县门头沟区延庆县图2 2010年昌平区能耗总量与其他区县比较2、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但逐年下降,天然气增长迅速昌平区能源消费以煤炭、电力和成品油为主,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为辅。
2010年全区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电力和成品油所占比重分别为33.6%、32.8%、15.3%,天然气消费所占比重仅为5.4%。
煤炭消费量逐年下降,2010年较2005年相比占能源消费总量所占比重下降13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量增长迅速,较2005年增长266.2%。
图3 2010年昌平区分品种能源消耗结构3、二产、三产和生活能耗比重基本相当2010年一产能源消费量为8.68万吨标准煤,占全区能源消费总量的2.73%;二产能源消费量为117.34万吨标准煤,占全区能源消费总量的36.91%,其中工业能源消费量为107.73万吨标准煤,占二产能源消费量的91.81%,占全区能源消费总量的33.89%;三产能源消费量为114.62万吨标准煤,占全区能源消费总量的36.06%;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量为77.26万吨标准煤,占全区能源消费总量的24.3%。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点新城建设实施规划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点新城建设实施规划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a678486a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e5.png)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点新城建设实施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1.10•【字号】京政发[2012]1号•【施行日期】2012.01.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点新城建设实施规划的通知(京政发[2012]1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现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点新城建设实施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附件: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点新城建设实施规划北京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一月十日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点新城建设实施规划(二〇一二年一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发展实施引导第三章发展建设重点第四章规划实施保障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重要意义“十二五”时期是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第二个五年建设时期;是首都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新城完善功能、提高水平、形成系统、规模发展的重要阶段。
通州、顺义、亦庄等重点新城作为调整城市空间结构、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的主要载体,迎来高水平建设现代化新城的重要机遇期。
充分发挥重点新城在首都现代化进程中的巨大潜力和重要作用,对于推进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发展战略,促进实现“两个率先”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条规划范围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确定的市域城镇体系,本次规划范围为通州新城、顺义新城、亦庄新城。
同时结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大兴区行政资源整合的新要求,规划统筹研究了亦庄新城与大兴新城的整合发展,所涉及的相关内容统称为“亦庄-大兴新城”。
第三条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实现“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新城建设以“强化重点、示范带动;分类发展、全面推进”为基本原则,坚持规划先行、政策创新、机制适应、改革突破的基本方针,以全市统筹的产业布局带动提升新城产业层次和产业特色,以市级及新城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改善新城的生活服务水平,以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新城的市政及交通支撑条件,加快形成与承载首都功能相配套、与区域城市群相协调的现代化综合新城。
《北京市“十二五”民用建筑节能规划》发布
![《北京市“十二五”民用建筑节能规划》发布](https://img.taocdn.com/s3/m/07ed6cc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d1.png)
《北京市“十二五”民用建筑节能规划》发布
佚名
【期刊名称】《建设科技》
【年(卷),期】2011(000)017
【摘要】北京市住建委和发改委近日发布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民用建筑节能规划》。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北京将完成6000万平方米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约为非节能既有建筑总量的39%,其中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完成3000万平方米。
【总页数】1页(P7-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52
【相关文献】
1.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J], 刘玉明;张常杰
2.北京市“十二五”民用建筑节能规划将实现五个突破 [J],
3.北京发布“十二五”民用建筑节能规划 [J],
4.北京“十二五”时期民用建筑节能规划发布 [J],
5.北京市发布《“十二五”时期民用建筑节能规划》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十二五期间北京发展低碳经济对策
![十二五期间北京发展低碳经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b40f5da49649b6648d747ca.png)
Regional Economy区域经济2302012年6月 “十二五”期间北京发展低碳经济对策研究①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刘蓓琳 苏卉摘 要: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
本文通过分析北京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快建设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进一步完善低碳产业体系、增强城市碳汇能力、加快低碳技术的示范与产业化发展、培养城市低碳理念、建立健全低碳经济产业发展政策和法规体系等几方面提出了北京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关键词:低碳经济 北京 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6(c)-230-03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对各国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已经产生了非常显著的负面影响。
自2003年英国在《能源白皮书》中率先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
低碳经济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的变革,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经济并最终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
1 北京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自从我国政府提出到 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后,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率先提出了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并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了“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和“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具体目标,北京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
1.1 发展低碳经济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必要前提气候变化是目前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北京要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就要在不损害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把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与国际化、自主创新、区域合作等发展战略有机融合,充分发挥首都政治、经济及科技研发等优势,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这对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把北京建设成为世界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十二五”时期北京供热发展展望
![“十二五”时期北京供热发展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16261a0fe87101f69e319569.png)
就 是 “ 账 不 欠 ” 、 “ 建 先 行 ” ,对 新 公 于 达 到 以 上 节 能 标 准 的 2 1{ 平 方米 居 .2L
改造 ,取消燃煤锅 炉供热 。其 中将部分 区域锅 炉房改造扩 容后直接并 入城市热
1 供 热 发 展 目标 : 2 1 年 北 京 市 . 0 5 供 热 面 积 将 达 到 8 5 平 方 米 ,其 中 城 .亿
府 在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中必 须 重 视 的基 本 保 障 问 题 , 而 且 也 是 在 解 决 城 市 人 口发
中心 区5 4 平方 米 ,郊 区3 1 .亿 . 亿平 方
乃 至 十 年 ,将 是 改 革 与 创 新 的 时 期 。
一
管理部 门要把握好 “ 一个 中心 ”,坚持
“ 条 主 线 ” ,不 仅 要 在 安 全 稳 定 供 热 两 方 面提 供 保 障 ,还 要 在 城 乡发 展 、节 能
减 排 、 体制 改革 、 行 业 建 设 等 方 面 有 所
全 面 提升 供 热保 障 能 力和 管理 服务 水
平。
一
、
正确把 握 中心 主线 ,充分
因 此 ,在 “ 二 五 ” 时 期 , 供 热 十
二 正确把 握 目标任 务 ,明 确
政府 与企业在 供热发展 与建设 中的 责任
北 京 市 “ 二 五 ” 发 展 规 划 ,为 十 供热行业的发展与建设确定 了 “ 项 目 五
展 、资源利 用、能源结构 、环境建设 、 安全保 障以及社 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必 须涉及 的重大战 略问题 ,其在城市管理
康可持续发展 ;二是坚持 以人为本 ,从 确保城市安全 、稳定 、和谐供热 出发 ,
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
![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ad03e4994afe04a1b071dec1.png)
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推进能源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着力加快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强化节能优先战略,全面提升能源开发转化和利用效率,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节约优先。
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努力构建节能型生产消费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消费模式转变,加快构建节能型国家和节约型社会。
——坚持立足国内。
立足国内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着力增强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完善能源储备应急体系,合理控制对外依存度,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
——坚持多元发展。
着力提高清洁低碳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比重,大力推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科学实施传统能源替代,加快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
——坚持保护环境。
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统筹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积极培育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能源发展模式。
——坚持深化改革。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理顺价格机制,构建有利于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坚持科技创新。
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
依托重点能源工程,推动重大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自主创新。
——坚持国际合作。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大力拓展能源国际合作范围、渠道和方式,提升能源“走出去”和“引进来”水平,推动建立国际能源新秩序,努力实现合作共赢。
——坚持改善民生。
统筹城乡和区域能源发展,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尽快消除能源贫困,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用能水平。
第三节主要目标根据对“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总体判断,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总体要求,综合考虑安全、资源、环境、技术、经济等因素,2015年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能源消费总量与效率。
本市首次编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本市首次编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56b692ce58f5f61fb7366660.png)
一
合性较强 。
是率先在全 国开展 了新 能源和可
新 能源规划 八个 “ 更加注重 ”
高 新 宇说 , 新 能源 规划 》 强调 把
开发利 用新能源和 可再生能源作为优 化
再生 能源利用统计调 查制度 ,首次摸清
了北 京 新能 源和 可再 生 能源资 源状 况。
新兴产业更高层次 的发展 。
四是规划编 制较为系统 ,内容 较为
丰 富 全 面 。 规 划 涵 盖 了 新 能 源 和 可 再 生
国特 色 世 界 城 市 建设 的 关键 时 期 ,能 源 需 求 总 量持 续 刚性 增 长 与资 源 环 境 约 束 的 矛 盾 更 加 突 出。 国家 明 确 提 出
源 和 可 再 生 能 源 利 用 率 达 到 1% 以 上 。 0
五是更加注 重发挥 密集的研 发创新
优 势 , 加 快 战略 性 新 兴 产 业 策 源 地 的 形 成 。这 是 未 来 北 京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能 力 所 在 。《 能 源 规 划 提 出 , 抓 住 中 关 村 新
N E TB IIG 投 资 北 京 V S EJN
37
政 策 之 窗 n hg hc№u ee a gz
能 源结构和增 强首都创 新能力 的重要举 措 ,以提高开 发利用规模 和水平 、培 育 壮大产 业服务体 系和增 强市场竞争力 为 着力点 , 统筹兼顾 , 合理布 局 , 实施 “+ ” 32
工 程 ,全 面 推 进 太 阳 能 和 地 热 能 应 用 ,
设 ,规划 实施九 项新能源应 用工程 ,并 集 中建设 一批 区域 联供和多 村联供 的大 中型 沼气 集 中供气 工程等重 点 民生保 障
北京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
![北京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f42f938f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3.png)
北京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随着世界各国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不断增加,可再生能源成为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经济中心,也在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本文将从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多个方面介绍北京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情况。
一、太阳能太阳能是目前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能源,北京作为中国北方地区,日照时间相对较少,但仍然具有较好的太阳能资源。
北京市政府多年来一直在推动太阳能发电项目的建设,建成了多个太阳能发电站和光伏电站。
其中,位于房山区的北京太阳能电站是北京市规模较大的太阳能电站,通过利用太阳能光伏板发电,为城市供应清洁能源。
除了光伏电站,北京还在城市建筑中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很多居民区和办公场所都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能进行热水供应,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此外,一些高楼大厦的屋顶也安装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通过自发自用和余电上网的方式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和清洁发电。
二、风能风能是另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和山地的交汇处,具有一定的风能资源。
北京市政府致力于开发利用风能,建设了多个风电场和风力发电项目。
通过在山区和郊区的适宜地段建设风力发电机组,利用风力发电为城市提供清洁能源。
目前,已经有多个风电场建成投产,为北京市的电力供应做出了贡献。
三、水能水能是一种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北京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尤其是永定河、昌平河等河流的水能资源。
北京市政府在开发利用水能上也做了一定的工作,通过修建水库和水电站,利用水流动力发电。
目前,北京市已经建成了多个水电站,为城市提供清洁的水能发电。
此外,北京的一些景区和公园也利用水能建设了微型水电站,通过小规模的水力发电为当地提供清洁能源,同时也起到了装饰和环保的作用。
总的来说,北京市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北京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重相对较小,需要继续加大投入和推广力度。
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相关政策-图文(精)
![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相关政策-图文(精)](https://img.taocdn.com/s3/m/8f89064926fff705cd170a46.png)
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相关政策—全梳理表1 :新材料领域相关国家政策政策名称政策要点《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务院)新材料产业被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1.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和产业化,提高新材料工艺装备的保障能力。
● 2.建设产学研结合紧密、具备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性能、轻量化、绿色化的新材料产业创新体系和标准体系,发布国家新材料重点产品发展指导目录,建立新材料产业认定和统计体系,引导材料工业结构调整。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1.财税方面: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完善新材料产业重点研发项目及示范工程相关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制定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支持政策。
2.研发创新方面:建立面向新材料产业的人才服务体系;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建立若干技术创新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实施重大工程。
3.投融资方面:加强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合作;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扶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符合新材料产业发展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新材料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
《国家中长期新材料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科学技术部)● 1.实现新材料人才资源“总量翻番”,满足领域发展人才需求。
● 2.实施新材料人才“五个三”工程,优化领域人才资源结构。
● 3.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的作用,改善领域人才发展环境。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国家发展改革委)●● 鼓励外商投资多种新材料产品。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展改革委)鼓励多种新材料产品的发展。
《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商务部)1.支持国内企业并购国外新材料企业和研发机构,加强国际化经营。
北京市清洁能源发展现状及政策解读
![北京市清洁能源发展现状及政策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015df49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bc.png)
北京市清洁能源发展现状及政策解读随着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清洁能源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发展的趋势之一。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压力增加,清洁能源的发展也变得愈加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北京市也在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将从北京市清洁能源发展现状和政策解读两方面来分析北京市清洁能源的发展。
一、北京市清洁能源发展现状北京市清洁能源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如今,北京市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1000万千瓦,清洁能源的占比也在不断提高。
同时,在城市燃气、市政府采暖、公交等领域,北京市也在投入资金用以支持清洁能源的应用和发展。
1.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截至2019年底,北京市的太阳能、风电、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1000万千瓦。
在其中,太阳能装机容量达到了150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为340万千瓦,水能装机容量为72万千瓦。
这些清洁能源的发展与应用直接推动了北京市清洁能源的占比不断提高。
2.城市燃气的发展随着北京市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燃气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为了推动城市燃气的发展,北京市也在投入资金用以支持清洁能源的应用和发展。
据统计,目前北京市的城市燃气管网已经覆盖了全市90%的城镇区域。
在这过程中,北京市也逐步将燃气的产生方式从煤气转化为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3.市政府采暖的发展市政府采暖也是北京市清洁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这个过程中,北京市创新性地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如建立了市级集中供热和供热与垃圾处理联合热电厂、推广浅层地源热泵、鼓励居民采用太阳能热水器等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市政府采暖清洁能源的转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支持。
4.公交等领域的发展在如今城市化进程中,公共交通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北京市因此也在公交等领域积极投入资金推广和采用清洁能源。
据报道,2019年底,北京市的插电式和纯电动公交车合计已经达到了22345辆,这些公交车的推广应用直接为北京市的城市交通更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〇一一年十一月目录前言第一章发展基础一、资源及分布二、发展成效三、形势与要求第二章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及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二、主要目标第三章高端示范提升利用水平一、推进十百千万新能源项目建设二、打造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工程三、实现高端功能区新能源综合应用第四章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发展一、巩固新能源技术创新优势二、加快新能源研发中心建设三、做大新能源产业基地规模第五章探索开放优化发展环境一、部门联动,合力推进二、扶持创新,促进转化三、搭建平台,增进服务第六章完善机制保障规划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分工二、拓宽新能源发展资金渠道三、培养引进各类人才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前言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各发达国家竞相抢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先机的背景下,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载体,是优化首都能源结构、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战略制高点的重大举措,对于增强首都创新能力、培育未来经济战略支撑、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是依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能源发展建设规划》和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首次编制的市级一般专项规划,在认真分析我市发展新能源的区位优势、科技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立足北京,着眼全国,面向世界,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大项目和政策措施,是指导今后五年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范围主要包括: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风能、小水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品种以及新能源汽车等。
规划期为2011年—2015年。
第一章发展基础一、资源及分布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品种比较齐全,主要包括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风能和小水电等,但相对于资源大省,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总量较少。
太阳能资源储量丰富。
北京属于全国太阳能资源区域二类地区,分布呈现南、北多,中部少的型态,东北部上甸子、汤河口一带及延庆盆地辐射条件较好。
地热、余热潜力较大。
据初步勘测,地热资源年可利用量约350万吨标准煤;再生水和工业余热资源年可开发利用约60万吨标准煤。
主要分布在延庆、海淀、大兴、昌平、顺义等区县。
生物质能资源种类多样。
本市生物质能资源主要包括农业废弃物、林业废弃物、畜禽粪污、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及污泥等。
其中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的生物质能资源约占全市生物质能资源总量的80%以上。
风能资源相对不足。
北京风能资源储量约为460万千瓦,目前已探明的风资源可利用量合计约为45万千瓦,主要分布于延庆、密云、门头沟等北部及西北部山区。
水电资源储量较少。
根据全国水力资源复查成果分析,北京市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为58.5万千瓦,经济可开发量约为41.4万千瓦,主要分布于潮白河、拒马河、京密引水渠等河流。
二、发展成效“十一五”期间,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步伐不断加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特别是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建成了一批标志性的重点示范项目,兑现了“绿色奥运”的承诺,极大地促进了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2010年,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为223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2.7倍,年均增速达30.1%,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2%;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值达到400亿元。
图1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情况(一)建成一批重点示范项目,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太阳能推广利用跨越发展。
以“阳光双百”和“金色阳光”工程等一批太阳能综合利用项目为突破口,本市太阳能开发利用规模和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2010年,太阳能利用总量约为98万吨标准煤,其中,太阳能热水器面积累计达到600万平方米以上,与建筑结合的太阳能采暖面积累计约30万平方米;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累计约2.3兆瓦,太阳能灯累计13万盏以上。
“十一五”期间太阳能利用年均增长15.7%,利用总量翻番。
专栏1:“阳光双百”工程阳光浴室工程:截止到2010年底,本市建成阳光浴室840余座。
通过推广建设以村为单位的村级太阳能浴室,有效地解决了本市农村地区村民洗浴,特别是冬季洗浴难的问题,大幅度降低了农民洗澡费用,促进了农村家庭和谐和生态环境建设。
阳光校园工程:截止到2010年底,本市建成阳光校园100余座。
通过开展阳光校园工程,在本市有条件的中小学建设太阳能热水、太阳能灯、小型并网光伏发电、太阳能科普教室等,在少年儿童中树立了使用和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意识。
同时,通过学生、家长、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实现了“小手拉大手”,提高了全社会对发展太阳能重要性的认识,培养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关注新能源、利用新能源的良好社会氛围。
地热及热泵利用规模成倍增长。
在奥运村、北苑、用友软件园等一批热泵供暖重点示范工程的带动下,本市地热及热泵利用规模迅速增加,利用方式和领域不断拓宽。
2010年,本市地热及热泵利用总量为78.5万吨标准煤,其中热泵供暖服务面积累计达到2590万平方米,位居全国第二。
“十一五”期间地热及热泵利用年均增长63.1%。
生物质利用快速发展。
以留民营七村沼气联供工程、德青源大型沼气发电工程和阿苏卫垃圾填埋气发电工程等高端生物质能示范项目为带动,本市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快速发展,有效改善郊区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居民生活用能条件。
2010年,本市生物质利用总量为36万吨标准煤,其中生物质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3.27万千瓦,沼气利用量约1800万立方米,生物质燃料产量约合20万吨标准煤。
“十一五”期间生物质利用年均增长66.7%。
风能开发利用实现零的突破。
官厅风电场一期、低风速示范、二期及二期加密工程相继建成,除二期加密工程外均已并网发电,北京风能利用实现“零”的突破。
截至2010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5万千瓦,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累计发电量达4.8亿千瓦时。
小水电得到一定利用。
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现有各种类型水电站50座,总装机容量约25万千瓦,其中大于0.5MW的水电站有27座。
近年来,受水资源短缺和机组老化等因素影响,目前北京市尚能运行的水电站有22座,总装机容量约22.4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约为4000万度,仅为设计发电能力的1/10。
图2 2010年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及结构图专栏2:“十一五”期间建成的亮点工程国内首座兆瓦级太阳能热发电项目。
2009年5月,延庆八达岭太阳能热发电实验电站获核准,成为全国首座太阳能热发电示范工程,标志着本市在太阳能利用领域取得新突破。
我市首座风电场—官厅风电场工程。
北京官厅鹿鸣山风电场位于延庆西北端官厅水库两岸,分为一期工、低风速示范、二期及二期加密四期工程。
2009年,随着官厅风电场二期及二期加密工程的全部建成,我市风电装机总容量已达15万千瓦,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10万千瓦的发展目标。
目前,除风电场二期加密工程外,其余三期工程全部实现并网发电,截止到2010年底,风电场已累计向首都电网输送4.8亿度绿色电力。
奥运村污水源热泵工程。
该项目将清河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再生水在排入清河前引至换热站,在换热站内利用再生水作为热泵的冷热源,并在奥运村内通过热泵系统实现制冷供热,为奥运村内约41万平方米的建筑供热制冷,再生水经换热器换热后退回清河,实现循环利用。
每年可减少用煤1500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600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约60吨。
延庆德青源鸡粪沼气发电厂。
2009年5月,德青源鸡粪沼气发电厂正式竣工并网发电,每年可为首都提供1400万度绿色电力。
2009年4月,被列为联合国“全球大型沼气发电技术示范工程”。
本市第一个多村沼气联供工程。
2009年12月,全市首个大型沼气多村联供工程—大兴留民营沼气站七村联供工程正式竣工。
该工程改变了传统沼气以村或户为单位的建设方式,为我市生物质能规模化示范与应用提供了新的模式。
留民营沼气七村联供工程是我市“绿色燃气”进入规模化实施阶段的重要标志性工程。
(二)研发服务优势明显,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科技创新全国领先。
依托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雄厚的研发实力,建成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太阳能光伏、光热、风能、生物质能等6个新能源产业技术联盟,初步形成了企业、研发机构、产业联盟相互促进的创新格局。
在光热发电技术、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线成套装备技术、大型风电关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等领域创新优势明显。
高端制造业初具规模。
在太阳能领域,已具备晶硅、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成套设备交钥匙工程的能力;在风电领域,已形成较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风机整机系统集成能力优势显著,风电整机和叶片、风机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水平居国内前列;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初步实现产业化。
技术服务优势明显。
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领域,围绕系统集成、成套设备供应、整体解决方案、检测认证等高附加值环节,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技术服务企业和中介机构。
中国技术交易所和北京环境交易所的成立,为促进本市新能源的技术交易和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良好平台。
(三)政策法规逐步健全,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在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方面,本市相继出台了《北京市振兴发展新能源产业实施方案》、《北京市加快太阳能开发利用促进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关于发展热泵系统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政策规范;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出台了《北京市太阳能热水系统施工技术规程》等共9项地方标准。
通过组织开展阳光校园创意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发展新能源的良好氛围。
专栏3:“十一五”本市出台的有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规划及政策1、北京市“十一五”时期能源发展及节能规划(2006年12月发布)2、关于发展热泵系统的指导意见(2006年5月发布)3、“绿色北京”行动计划(2010-2012年)(2009年3月发布)4、北京市振兴发展新能源产业实施方案(2009年10月发布)5、北京市加快太阳能开发利用促进产业发展指导意见(2009年12月发布)总体上看,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虽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但开发利用规模占资源可利用量的比重相对较低,科技创新资源潜力尚未充分释放,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服务体系亟待完善,部门联动和统筹协调的发展机制尚未形成,需要在“十二五”时期采取有力措施,实现快速发展。
三、形势与要求“十二五”时期是北京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建设将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机遇和挑战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