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述黑格尔对形而上学的批判读小逻辑札记
论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人学的批判

论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人学的批判对传统形而上学人学的批判,是海德格尔人学思想的一个突出特征。
从海德格尔人学思想的产生和整个发展过程来看,他对传统形而上学人学的批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他对“人是理性动物”观点的批判,二是他对“人不是理性动物”观点的批判。
本文将阐述和分析这种批判的具体内容,指出这种批判的合理性及问题所在,以便客观地确定这种批判的历史地位。
一、对“人是理性动物”观点的批判在海德格尔看来,把人规定为理性动物,是传统形而上学人学的核心思想。
因此,对“人是理性动物”观点的批判,是他对传统形而上学人学进行批判的一个基本方面。
他所批判的主要代表人物应该是:古代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近代的笛卡尔、康德、黑格尔。
海德格尔认为,传统形而上学把人规定为理性动物,是从古希腊关于人的定义而来的观点,而柏拉图正是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创始者。
柏拉图把早期希腊人所理解的存在解释为理念,把理念看作是本质本身,这种解释成了后来对存在的唯一的决定性的解释,支配了到近代以来的整个西方哲学史:“在整个哲学的历史中,柏拉图的思想一直以变化着的形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形而上学就是柏拉图主义。
”(Heidegger: Zur S ache des Denkens, Tübingen, Max NiemeyerVerlag 1976,s.63.)柏拉图的这种把存在解释为理念并由此把世界划分为理念世界与可感世界的理论看上去与人学无关,其实不然。
柏拉图正是由此出发来规定人的本质的,他对人的灵魂的分析便充分表明了这一点:灵魂是由理性、激情、欲望三个部分组成的,一个真正的人必须以理性支配激情和欲望。
这里所用的理性,实际上也即是理念本质在人身上的体现。
柏拉图对于一个真正的人的规定,为亚里士多德和近代关于人的本质在于理性的人学理论开辟了道路。
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对人的多方面的分析表明了他的人的本质在于理性的观点。
首先,从他对灵魂的说明来看,他认为,在最首要的意义上,灵魂乃是生命(特别是动物生命)赖以生存的东西,灵魂是形式而非质料或载体,因而灵魂是躯体的现实,高于躯体;而人的灵魂则具有推理和思维这种最高的能力,理性、思维是人的最高本质。
黑格尔小逻辑解读

黑格尔的《小逻辑》是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它代表了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发展的高峰。
这部著作主要包括“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存在论”、“本质论”和“概念论”四部分。
黑格尔通过探讨思维(理念)和存在(现实)的关系问题,构建了一个融思辨逻辑、形而上学本体论相统一的完整体系。
在《小逻辑》中,黑格尔把“存在论”中的质、量、度作为论证的事实基础,把“概念论”中的绝对理念作为论证的最终结果。
这种基本思路旨在探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从而揭示出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在解读《小逻辑》时,需要注意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他强调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认为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和把握,而存在则是思维的对象和基础。
同时,黑格尔也指出,思维和存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这种辩证的思想对于理解《小逻辑》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在解读《小逻辑》时,还需要注意黑格尔的逻辑体系。
他认为,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和存在关系的学科,它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小逻辑》中,黑格尔详细阐述了这些思维形式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对于理解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解读《小逻辑》需要深入理解黑格尔的辩证法和逻辑学思想,同时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进行思考和分析。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悟这部著作的深刻内涵和价值。
黑格尔小逻辑读后感

黑格尔小逻辑读后感黑格尔(Hegel)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他对逻辑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逻辑学》一书是他对逻辑学的系统阐述,其中包括了他对辩证法的独特理解。
在这本书中,黑格尔提出了一种新的逻辑观念,他认为逻辑是思维的规律,是思维的本质。
读完黑格尔的《逻辑学》,我深受启发,对逻辑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黑格尔对逻辑学的重新定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传统的逻辑学中,逻辑被理解为一种形式规律,它主要关注命题和推理的规则。
然而,黑格尔认为逻辑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规律,更重要的是它是思维的规律,是思维的本质。
他强调了逻辑与思维的密切关系,认为逻辑是思维的内在规律,是思维的运动和发展。
这种重新定义让我对逻辑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开始意识到逻辑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规律,更是思维的基础和根本。
其次,黑格尔的辩证法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在《逻辑学》中,黑格尔提出了辩证法的观念,他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对立统一的过程实现的。
这种辩证法的观念深刻地影响了我的思维方式,让我开始更加关注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发展的规律。
我意识到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是简单的线性发展,而是通过对立统一的运动实现的。
这种辩证法的观念让我对事物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让我开始更加关注事物的内在关系和发展的规律。
此外,黑格尔对概念的理解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逻辑学》中,黑格尔强调了概念的重要性,他认为概念是思维的基础,是思维的本质。
他对概念的理解深刻而全面,他认为概念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它是思维的基础和根本。
这种对概念的理解让我对思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开始更加关注概念在思维中的作用和地位。
总的来说,读完黑格尔的《逻辑学》,我对逻辑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黑格尔对逻辑学的重新定义、辩证法的观念和对概念的理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逻辑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相信这种对逻辑学的深刻理解会对我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让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逻辑学的知识。
黑格尔小逻辑读后感

黑格尔小逻辑读后感在哲学的浩瀚星空中,黑格尔的《小逻辑》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初读此书,如同置身于一座错综复杂的迷宫,每一步的探索都充满了挑战与困惑,但随着深入的研读,却又能逐渐领略到其中蕴含的深邃智慧和独特魅力。
黑格尔的《小逻辑》并非是一本轻松易读的书籍。
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哲学基础和耐心,去细细品味其中晦涩难懂的概念和复杂的逻辑推理。
然而,正是这种挑战,使得在理解和领悟之后所获得的满足感更加珍贵。
在书中,黑格尔对传统的哲学观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重新构建。
他认为,哲学不应仅仅是对现象的简单描述和归纳,而应该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去揭示其内在的逻辑和发展规律。
这种对哲学的全新定义,让我对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新的认识。
我们常常习惯于接受表面的现象和既有的观念,而很少去追问其背后的原因和本质。
但黑格尔告诉我们,只有通过深入的思考和逻辑分析,才能真正理解世界的真相。
黑格尔提出的辩证法思想,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矛盾的过程,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通过不断的斗争和转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这让我意识到,在生活中我们所面对的各种问题和现象,往往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而是存在着复杂的中间状态和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例如,成功与失败并非是绝对的对立,一次失败可能是通向成功的重要一步,而成功之中也可能隐藏着失败的因素。
我们不能片面地看待问题,而应该学会从矛盾的双方去思考,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
同时,黑格尔强调了概念的重要性。
他认为概念不是简单的抽象思维,而是具有丰富内涵和内在逻辑的实体。
通过对概念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这让我反思了自己在日常思考中对概念的运用。
我们常常使用一些模糊不清的概念,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界定,从而导致思维的混乱和理解的偏差。
在阅读《小逻辑》的过程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黑格尔哲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他试图构建一个庞大而严密的哲学体系,将世界的各个方面都纳入其中。
黑格尔《小逻辑》笔记

黑格尔《小逻辑》笔记1.哲学所要反对的,一方面是精神沉陷在日常急迫的兴趣中,一方面是意见的空疏浅薄。
当人们感到努力以寻求实体性的内容的必要性,并转而认为只有具实体性内容的东西才有效力时,这种空疏浅薄的意见必会消逝无踪。
但是在这种实体性的内容里,我们看见了时代,我们又看见了这样一种核心的形成,这核心向政治、伦理、宗教、科学各方面广泛的开展。
2.真理不可知,只有那不真的,有时间性的和变幻不居的东西才能够享受被知的权利。
凡生活中真实的伟大的神圣的事物,其所以真实、伟大、神圣,均由于理念。
哲学的目的就在于掌握理念的普遍性和真形相。
3.哲学不似别的科学可以假定表象所直接接受的为其对象,或者可以假定在认识的开端和进程里有一种现成的认识方法。
4.人的意识,对于对象总是先形成表象,后才形成概念,而且唯有通过表象,依靠表象,人的能思的心灵才进而达到对于事物的思维的认识和把握。
5.哲学的开端就是一个假定。
哲学可以定义为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
6.哲学思维无论与一般思维如何相同,无论本质上与一般思维同是一个思维,但总是与活动于人类一切行为里的思维,与使人类的一切活动具有人性的思维有了区别。
7.反思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
8.思维的活动和成果,可以说是都表现和包含在它们里面。
9.情绪、直观、印象等,就是意识内容所表现的诸形式。
10.人所意识到的情绪、直观、欲望、意志等规定,一般被称为表象。
哲学是以思想、范畴、概念去代替表象。
11.哲学的职责以研究人的思维为其特有的形式。
12.哲学的内容是现实(Wirklichkeit),对于这种内容的最初的意识叫做经验。
哲学与经验的一致可以看成是考验哲学真理的外在的试金石。
13.哲学的最高目的在于确认思想与经验的一致,并达到自觉的理性与存在于事物中的理性的和解,即达到理性与现实的和解。
14.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15.哲学研究的对象是现实性,自然事物、社会状况、典章制度等等,是现实性的浅显外在的方面。
黑格尔小逻辑读后感

黑格尔小逻辑读后感在接触黑格尔的之前,我一直觉得哲学是那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东西,充满了晦涩难懂的概念和复杂的逻辑推理。
然而,当我真正翻开这本书,开始深入阅读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思维世界。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难”,真的太难了!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像是一道道谜题,等着我去解开。
但我这个人吧,就有那么一股子倔劲儿,越是难啃的骨头,越想把它啃下来。
于是,我就硬着头皮,一点一点地读,一个概念一个概念地去琢磨。
书中的很多观点都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说,黑格尔对于“存在”和“本质”的论述。
以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两个看似简单的概念,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深刻的哲学思考。
他说,存在并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与本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对于周围事物的认知,是不是太过表面,太过肤浅了。
还有他对于“矛盾”的看法,也让我大开眼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都害怕矛盾,觉得矛盾是不好的,是要去避免的。
但黑格尔却告诉我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没有矛盾,就没有进步。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在工作中的一次经历。
那时候,我在一个项目组里,负责一个重要的方案。
组里的成员对于方案的方向产生了很大的分歧,一部分人觉得应该走保守路线,稳妥为主;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要大胆创新,才能脱颖而出。
一开始,我特别头疼,觉得这矛盾可怎么解决啊,大家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但是后来,我静下心来仔细分析,发现这两种观点其实都有其合理性。
保守的路线可以保证基本的成果,降低风险;而创新的思路则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突破和收获。
于是,我尝试着把这两种观点进行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最终,我们制定出了一个既稳妥又有创新点的方案,项目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通过这件事,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黑格尔所说的矛盾的意义。
矛盾并不是要把我们困住,而是推动我们去思考,去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
再说说黑格尔对于“概念”的阐述。
他认为概念不是简单的抽象概括,而是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发展的过程。
读黑格尔《小逻辑》导言部分的一些感想

读黑格尔《小逻辑》导言部分的一些感想第一篇:读黑格尔《小逻辑》导言部分的一些感想读黑格尔《小逻辑》导言部分的一些感想摘要: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本人也是少有的学识渊博的人,是具有创造力的天才。
毋庸置疑,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带有德国哲学独特的严谨、思辩、包罗万象的风貌,但也是出名的艰深、难懂。
《小逻辑》是黑格尔哲学思想尤其是逻辑学思想的精粹,其导言部分则全面的阐释了其本人的哲学观。
关键词:逻辑学;辩证法;黑格尔;导言;思辨正文:虽然人不必先学习逻辑,也能正确的进行思维和推论,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回避《小逻辑》的理由。
阅读《小逻辑》对我是个不小的挑战。
黑格尔是个唯心主义哲学家,而他从绝对理念出发,也就是从概念出发,来进行其逻辑体系的推演。
我们必须从黑格尔的角度出发,沿着黑格尔给出的起点去进行阅读。
当然,我们也要本着“批判的态度”进行阅读,不能因为盲目信从或畏惧回避而失去自己的判断力。
《小逻辑》是黑格尔关于人类普遍思维的认识,首先是他自己的认识,也就是说,读《小逻辑》首先是对黑格尔的思维方式的认识。
他把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分为一系列的阶段:存在、本质和概念,这但个阶段内在的又分为若干阶段。
这三个阶段的逻辑发展是个辩证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是对前一个阶段的扬弃,是否定了自身又包含了自身的更高的发展阶段。
概念是人类认识的最高阶段。
按照黑格尔德解释,他的逻辑完成了一个圆圈,即终点就是起点,只不过是发展了的、提高了的起点,扬弃了自身否定性的起点。
存在是作为概念的存在,而概念则是最高的存在,也就是人类的认识达到的一个新的高度。
黑格尔的哲学大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包括《小逻辑》一书。
它代表了黑格尔晚年渐趋成熟的哲学体系的形成。
黑格尔对自己哲学体系的核心的思想和观点,如“绝对理念”以及辩证法思想,在这本书里的论述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黑格尔对“逻辑”这个概念有独到的见解。
他在《小逻辑》里明确指出,他所谓的“逻辑”是一种跟普通理解上的逻辑完全不同的东西。
略述黑格尔对形而上学的批判——读《小逻辑》札记

、
全 真
是 主客 观 的统 一
,
,
一
这 种形
而 只是 固执
理是 多样 性 的统一 握
“
只 有 靠无 限思 维才 能把
,
”
(第
10 9
页 ) 旧 形而 上 学
,
如果 从 片 面的 有限 的知 性 概念 出发
”
是
“
虽 然 有 其 自身所 固 有 的缺 点
但 黑 格尔 并没
。
无 法 穷尽对 象 的意 义 第二
在 哲 学史 上
”
,
“
最明确 而 且 与 我 们
,
唯心主 义辩 证 法 休 系
但 较 为 集 中地 体现 在
。
相 距 最近 的 例证 上学
。
是
,
“
康 德 以前 的 那 些 形 而
以下只 注明 旧 形 而 上 学 方 法具有
《小 逻 辑 》 和 《 哲 学 史讲 演 录 》 等著 作 中
( 《 小逻 辑 》 第 9 5 页
的三种态 度 的 的批 判
,
。
纯 用 抽 象 理 智 的观 点去 把 握 理性 约 对象
述 谈谈 黑 格尔对形 而上 学方 法 论 所谓思 想对客观 性 的 态 度 问题
。
( 第 肠 页 ) 亦 即用 有 限 的 方法去 把 担无 限 的
就 是思
内容 ( 对象 ) 客观 不 统 一 的 三 个 缺点 第一
,
。
,
方法 和 内容 不 一 致
,
主观 和
攀与存在 的关 系 问题
不过
,
,
黑 格尔又把 这
接 着 具休 阐述 了 形 而 上 学 方法
黑格尔逻辑学对单纯知性形而上学的质疑

把具有有限性的近代科学思维方式用到了像上帝、世界、 相”“、本体”“、理念”,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实体”、“本体”、
灵魂等无限事物身上,所以得到的尽是些孤零零的、抽象 “存在”等单纯知性形而上学家提出的一系列真正的本体
的、毫无意义的哲学观点、命题与论断。按照逻辑哲学的 论概念的共同之处是,那些概念都蕴涵着当时的人们对经
这个他物是它的否定,并且把自身表现为它的界限,但思 践领域,都不会得到任何确定性和规定性”[ ] ,“要从事
维却存在于其自身,与其自身相关,以其自身为对象。当 哲学思维,首先需要十分准确地把握每一个思想,而切不
我以一个思想为对象时,我便存在于我自身。因此,我思 可满足于含糊不清的东西”[ ] 。在谈到对科学活动的认
“知性”概念的第一次提出是在柏拉图的《国家篇》中。 后来的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则第一次对知性思维作 了明确而系统的论述。康德说:“如果把我们的心灵的接 受力———心灵 在 任 何 方 式 中 被 刺 激 时 接 受 表 象 的 能 力 ———叫做感性,那 么,相 反,心 灵 从 其 自 身 产 生 表 象 的 能 力,即认识的主动性,就应该叫做知性”[ ] 。也就是说,知 性产生概念,概念统摄感性直观,从而形成了具有普遍性 和必然性的知识。
在精神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在事物中并没有真与 假,例如善为真,而恶就假,而是在思想之中”[ ] 才有真 假,也就是说,自然是具有必然性的,精神是自由的。逻辑 哲学认为“,这种彼此抽象地对立的自由和必然性仅仅属 于有限世界,也只有在有限世界的基地上才有其效用。不 包含必然性的自由和没有自由的单纯必然性是一些抽象 的、因而不真实的规定”,善和恶的对立也是一样,“恶是否 定东西,它本身决不能持续存在,而是仅仅想要对立存在, 其实它也不过是否定性在其自身的绝对显现”[ ] 。
黑格尔小逻辑读后感

黑格尔小逻辑读后感在阅读了黑格尔的《小逻辑》之后,我深深地被其深邃的思想所吸引。
本书以其独到的逻辑分析和精辟的思考方式,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认知之窗,让我对逻辑思维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黑格尔在《小逻辑》中详细介绍了逻辑思维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他强调了观念的三个要素,即主体性、客体性和辩证性,并通过对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解析,向我们揭示了逻辑思维的本质和逻辑规律的基础。
其次,黑格尔在书中阐述了辩证法的重要性。
他认为,辩证法是逻辑思维的核心,并将其与形式逻辑做了对比。
他指出,形式逻辑只关注正面的逻辑规律,而辩证法则强调了事物内在的矛盾和变化,强调了真理的发展和演进过程。
通过对辩证法的学习和理解,我意识到事物的本质往往是复杂而多样的,并非只有一种简单的对立面,这种思维方式拓宽了我的认知范围。
最后,黑格尔的《小逻辑》给我留下了思考的深刻印象。
他以深邃的哲学思考为基础,将逻辑思维应用于各个领域,展示了逻辑在解决问题和推理论证中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和学术研究中,逻辑思维是必不可少的,而黑格尔的《小逻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思考方法和工具。
通过阅读黑格尔的《小逻辑》,我深刻认识到逻辑思维对于我们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和发展自身的重要性。
逻辑思维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智慧。
黑格尔以他独特的思考方式和深邃的哲学思想为我们指引了探索逻辑世界的方向,使我受益匪浅。
在读完《小逻辑》后,我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我开始更加注重逻辑推理和辩证思考,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再满足于表面的观点,而是努力去发现其中的内在逻辑和矛盾,力求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
同时,我也开始运用逻辑思维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黑格尔的《小逻辑》不仅开阔了我的思维,提升了我的认知水平,还让我深刻领悟到逻辑思维的智慧之处。
逻辑思维不仅仅是学术研究或者哲学思考的工具,更是我们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和运用的重要能力。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逻辑思维将继续伴随着我,成为我成长和发展的助力。
黑格尔对旧形而上学中知性神学观的批判

黑格尔对旧形而上学中知性神学观的批判作者:赵振凯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8年第12期内容摘要:黑格尔在《小逻辑》中从对旧形而上学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旧形而上学用有限的知性知识认识无限的上帝以及旧形而上学的知性神学观容易形成独断论三个方面对以往哲学家的知性思维神学观进行批判。
同时,黑格尔辨证地认为,不能对旧形而上学的知性思维片面地否定,也应该认识到知性认识是认识上帝的一个环节。
本文将对《小逻辑》的“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部分里,黑格尔对旧形而上学知性思维神学观的批判进行探究。
关键词:旧形而上学知性神学观黑格尔在《小逻辑》中对以往哲学家的知性思维神学观进行了细致的批判,深刻揭示了知性思维的抽象同一概念的有限性。
并在人们对上帝的认识只是抽象的存在于头脑中,不能达到对于上帝“概念”的具体认识进行了深刻批判。
然而,黑格尔对于知性思维神学观并非完全否定,乃是扬弃了旧的知性逻辑的思维方式,将其包含在自身之中并建立起自己的辩证思维。
一.黑格尔对旧形而上学上帝存在证明的批判首先,用知性的观点探讨上帝的目的是要找到合适的谓词来表达我们表象中的上帝,这样就造成实在性与否定性的绝对对立,最后得到一个空洞抽象的无确定性的本质,一个纯粹的实在性,这是近代启蒙思想的毫无生命的产物。
其次,用有限的知性知识证明上帝的存在会陷于本末倒置。
由于知性知识是有限性的,不能过渡到无限,旧形而上学总是从知性的有限同一性中去找上帝存在的第一因,要寻求上帝存在的客观根据,就找到一个固定的前提,从这一前提推出另一个规定,因此必须指出某一规定依赖某一前提。
这样导致上帝的存在的客观根据要依由另一些规定的来支撑,这与上帝是一切事物的绝对无条件的根据这一前提相矛盾。
而按照这个方法如何论证从有限事物向无限的上帝进行过渡呢?知性思维采取了泛神论的方法,将上帝泛化到万事万物当中,使上帝在自然界中存在成为自然界的原因也是自然界存在的目的。
这样就“成功”的将上帝从无限的超验世界中拉回到了有限的自然世界中。
黑格尔哲学 小逻辑-解释说明

黑格尔哲学小逻辑-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黑格尔哲学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19世纪提出的一种哲学体系。
它被认为是现代哲学思想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具有深远的影响。
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思想是以辩证法为基础的绝对理念的发展过程。
通过对思维和现实的研究,黑格尔试图揭示世界的本质和体系,并将其归纳为三个基本范畴: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
逻辑学是黑格尔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探究了思维和概念的本质,通过推理和论证的方式展示了真理的逐步揭示和发展过程。
黑格尔认为,思维的发展是辩证法的过程,通过对矛盾和对立面的统一,思维得以不断向前发展。
逻辑学的研究涉及到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方面,帮助我们理解思维的本质和运作规律。
黑格尔哲学对现代思维方式和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开辟了一个新的哲学领域,使得人们对于存在、知识、价值和伦理等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同时,黑格尔哲学也为后续哲学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启示,对于西方哲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全面介绍黑格尔哲学的起源、基本概念、逻辑学以及它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究,我们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黑格尔哲学的思想体系,并探讨它对当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意义。
最后,我们将对黑格尔哲学进行评价,并展望它在未来哲学研究中的可能发展方向。
总的来说,本文将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给读者黑格尔哲学的重要内容和思想,希望能够引发更多关于黑格尔哲学的探讨和思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为:文章结构的设计是为了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本文的组织和内容安排。
本文按照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展开:1. 引言部分: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本文要探讨的主题——黑格尔哲学进行一个概述。
同时,我们还将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和目的,以及对黑格尔哲学的总结。
2. 正文部分: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将详细讨论黑格尔哲学的各个方面。
首先,我们将回顾黑格尔哲学的起源,探讨其背景和发展的历程。
论黑格尔对近代形而上学的批判及其限度

论黑格尔对近代形而上学的批判及其限度
阳海音
【期刊名称】《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5(004)005
【摘要】黑格尔提出"实体即主体"这一命题,试图实现思维和存在的统一.然而,由于黑格尔哲学的思辨性质,他没能真正实现思维和存在的统一.
【总页数】3页(P25-27)
【作者】阳海音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系,上海,2004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16.35
【相关文献】
1.理性批判与社会历史批判——黑格尔与马克思形而上学批判思想之比较 [J], 王淼;李桂花
2.黑格尔对近代形而上学的批判及其限度 [J], 阳海音
3.黑格尔的逻辑学对旧形而上学的批判和超越——基于对“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的解读 [J], 徐娜
4.马克思的黑格尔哲学批判对重建形而上学的启示 [J], 邓晓芒
5.近代科学与近代形而上学──海德格尔的观察和批判 [J], 张汝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精神的现实黑格尔法哲学的形而上学内涵

精神的现实:黑格尔法哲学的形而上学内涵孙飞/文提要:当下学界对于黑格尔法哲学的阐释倾向于将之与民主社会的制度规范联系起来,而其原本具有的形而上学内涵则被有意去除了。
事实上,精神的自我运动演绎了法秩序的形成。
黑格尔自始至终都将自己的思想视为一个自足的体系,这就意味着其典型的逻辑学思维必然以法哲学与伦理学的形式介入到人类生活中。
从黑格尔早期对于自然法的批判就可看出,他在绝对者也即“精神”的视域下理解了人类的“伦理”,并且将之设定为自然法的新基础。
尽管到了《哲学全书》出版后,黑格尔更新了对于伦理概念的理解,但它依旧被认为是法哲学领域的基础内容。
这是因为伦理相较于道德与抽象法,更为根本地关涉到了精神的现实化。
关键词:法哲学;精神;现实;伦理中图分类号:B504文献标识码:A一、引论:黑格尔法哲学的现实化?在形而上学不再享有盛名的时代,黑格尔的研究者们越来越倾向于将黑格尔的法哲学从其思想体系中分离出来,并且进一步地赋予其一种现实化的驱力。
①而事实是否正如当下的主流看法所揭示的那样,似乎黑格尔的法哲学只有作为实践伦理以及社会理论才有意义,并且这些内容也无法完全地融入到他的思辨逻辑之内呢如果我们不带任何自由主义的视角来对黑格尔的著作做一些系统阅读,那么便会发现黑格尔一直在强调客观精神与其逻辑学之间的联系。
譬如在《法哲学原理》的导论部分,在谈及法哲学的科学处理方式时,黑格尔就很显白地将其方法论基础设定为哲学的逻辑学。
②而且对于黑格尔来说,这不仅仅限于法哲16①②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概括这一系列的现实化阐释。
以C.泰勒(Charles Taylor )和卢卡奇为代表的学者发展了第一种解释进路,他们试图将黑格尔的著作理解为对于启蒙以来的文化、社会困境的回应。
第二种类型的现实化阐释与当下民主制的需求密切相关。
以A.霍耐特(Axel Honneth )以及F.诺伊豪瑟(Frederick Neuhouser )为代表,这类学者试图在黑格尔的法哲学内追寻民主社会和政治规范的元理据。
形而上学读书笔记

形而上学读书笔记【篇一:《形而上学》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去世两个多世纪之后,“metaphysic”一词方才出现。
众所周知,后人编亚里士多德手稿时,编完《物理学》一书,便着手有关第一哲学手稿的编撰工作。
由于手稿是亚里士多德在不同时期写就的,而且亚里士多德本人也并没有给有关第一哲学的这些手稿以一个总的名称,于是,编撰者就干脆为这本汇编集子起名“metaphysic”,直译即“物理学之后”。
“metaphysic”由日本明治时期的井上哲次郎译为我们现在所通用的“形而上学”。
取《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之意。
(一)《形而上学》一书的总体结构现在看到的《形而上学》通行本共分14卷。
由于此书是亚里士多德不同时期的手稿汇编,所以在各卷之间会有一些内容上的重复,而且各卷之间也并不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
但是《形而上学》一书中的各卷基本都在讨论第一哲学的问题。
各个时代的注释家就《形而上学》的结构曾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
参照注释家们的观点,再结合每卷所讨论的主题,我们可以这样划分《形而上学》的总体结构:一、第1卷为全书导论部分,可看作全书的引子。
首先,在告诉读者“求知是人类的本性”(p1)之后,亚里士多德很快指出:“智慧就是有关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
” (p3)为了研究的第一哲学,就必须弄清楚智慧究竟是“哪一类原因与原理的知识”。
按照编者(也可能是亚里士多德)的意图,我们看到第一卷导论部分指明了以后各卷即将讨论对象是什么。
其次,在这一卷的第三章,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我们熟知的四因说:形式因(本体亦即怎是,本因)、质料因(物质或底层,物因)、动力因(动变的来源,动因)、目的因(目的与本善,极因)。
最后,亚里士多德对早期自然哲学家和柏拉图的“原因与原理”进行了一个简短的回顾,并对以往哲学家的观点进行了细致分析,在说明前辈观点让自己获益良多后,亚里士多德话锋一转,毫不客气地说前辈们的这一类“原因与原理”内容上显得浮华且模糊,并指出若要探求事物的“原因与原理”,必然同时探求亚里士多德自己提到的“四因”,或者四因之一或二或三。
黑格尔小逻辑读后感

黑格尔小逻辑读后感读了黑格尔的《小逻辑》,这感觉就像是在思维的迷宫里来了一场疯狂的冒险。
一开始,我就像个懵懂的孩子走进了一个充满神秘符号和深邃思想的城堡,完全不知所措。
黑格尔的文字,密密麻麻,勾勾绕绕,仿佛是一道道谜题等着我去解开。
我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乏味,让我昏昏欲睡的书。
但没想到,随着我一点一点地深入,竟然发现了一些让我眼前一亮的东西。
就比如说,黑格尔谈到的“存在即合理”这个观点。
一开始,我对这句话的理解特别肤浅,心想,这不是在为那些坏事儿找借口嘛。
但仔细琢磨之后,我发现自己大错特错。
他说的“合理”可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那种“正确”或者“应该”,而是说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有其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和根据。
我想起了有一次在菜市场的经历。
那天,菜市场里人声鼎沸,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我看到一个卖鱼的摊位前,摊主和一位顾客争得面红耳赤。
顾客嫌鱼贵,摊主则坚持说自己的鱼新鲜所以值这个价。
我当时心里就想,这摊主也太不讲理了,价格这么高。
可后来,我仔细观察了一下。
摊主为了保证鱼的新鲜,每天凌晨就得去进货,一路上辛苦奔波。
而且摊位的租金也不便宜,再加上养鱼的设备、水电费等等成本,这么一想,他定的这个价格似乎也不是毫无道理。
这不就是“存在即合理”的一个小小的体现嘛。
还有黑格尔提到的关于“本质”和“现象”的关系,也让我深有感触。
他说本质不是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而是隐藏在现象背后,需要我们通过思考和分析去揭示。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遇到的一件事儿。
我们小区有个看起来很孤僻的老人,平时总是独来独往,也不爱和人打招呼。
大家都在背后议论,说这老人性格古怪,不好相处。
有一次,我在楼下不小心摔倒了,这位老人居然第一个冲过来,把我扶起来,还关切地问我有没有受伤。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们之前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觉得他孤僻、不好相处,但这并不是他的本质。
也许他曾经经历过什么,让他选择了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可内心深处,他依然有着善良和热情。
黑格尔小逻辑读后感

黑格尔小逻辑读后感读完黑格尔的《逻辑学》,我不禁感叹黑格尔的深度思考和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他以一种哲学的角度来分析和探讨逻辑学的发展和本质,对于逻辑学的研究方法和原则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阐述。
他将逻辑学分为三个部分,即一般逻辑、实体逻辑和理念逻辑,通过逐步深入的阐述,逐步揭示了逻辑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在《逻辑学》中,黑格尔首先提出一般逻辑的概念,即逻辑学的起源和发展。
他认为逻辑学是以认识为基础的,是思维和判断的过程。
逻辑学是对思维过程的研究和探索,是对逻辑原理和规律的总结。
黑格尔通过对思维和判断的分析,深入揭示了思维和判断的本质和规律。
他认为思维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是通过思维过程对事物进行辩证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而判断则是对思维的深入和细分,是对思维中具体概念和判断的过程。
在一般逻辑的基础上,黑格尔进一步分析了实体逻辑和理念逻辑的概念和发展。
他认为实体逻辑是对实体的研究和探索,是对实体内在规律的探索和总结。
而理念逻辑则是对理念的研究和探索,是对理念内在规律的探索和总结。
黑格尔通过对实体和理念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实体和理念之间的辩证关系和内在联系。
他认为实体是对理念的具体化和实现,而理念则是对实体的普遍性和综合性的把握。
通过阅读黑格尔的《逻辑学》,我不仅了解到了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规律,也对逻辑学的研究方法和原则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黑格尔的《逻辑学》是一部很难读懂的作品,其中充满了深奥的哲学思考和逻辑推理。
但是在读完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黑格尔思想的独到之处和独特魅力。
他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读逻辑学的起源和发展,深入揭示了逻辑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在《逻辑学》中,黑格尔关于实体和理念的思考对我影响很大。
实体是具体事物的存在形式,而理念则是对实体的普遍性和综合性的把握。
实体和理念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和内在联系,在实践中相互转化和实现。
通过对实体和理念的深入思考,我认识到了实体和理念的重要性和辩证统一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述黑格尔对形而上学的批判读小逻辑札记黑格尔是德国哲学家,他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是他哲学体系的核心之一。
他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他对传统形而上学观念的否定和对辩证法的
提倡上。
本文将略述黑格尔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并探讨他的观点对现
代哲学产生的深远影响。
黑格尔认为,形而上学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方式,它试图通过超越经
验世界来理解和解释现实。
根据黑格尔的说法,形而上学的问题在于
它试图将存在界定为固定不变的、独立于人的思维的客观实在。
形而
上学的观点忽视了世界的历史性和发展性,无法真正把握事物的本质
和过程。
因此,黑格尔认为形而上学是一种偏见,需要被批判和超越。
为了批判形而上学,黑格尔提出了辩证法的概念。
辩证法是一种思
维方式,通过对矛盾的处理和统一,揭示了世界的发展规律和事物的
本质。
辩证法强调了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变化,批判了以往形而上学的
静态观念。
通过辩证法,黑格尔试图超越形而上学的局限性,并构建
了一个包含逻辑、自然和精神的哲学体系。
黑格尔的辩证法对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的思想为
后来的唯心主义哲学和现象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例如,康德和
海德格尔都受到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影响,他们进一步发展了黑格
尔的思想并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
其次,黑格尔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
是建立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上的一种唯物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通
过分析社会的矛盾和革命的历史进程,试图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和社会变革的方向。
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最后,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对现代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辩证法强调了事物的相互关系和全面发展,这对于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辩证法也为个人的价值追求提供了一种全面而多维的理念,这对于现代人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黑格尔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是他哲学体系的关键部分。
通过辩证法的提倡,黑格尔试图超越形而上学的局限,并构建了一个包含逻辑、自然和精神的哲学体系。
他的思想对现代哲学、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黑格尔思想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本质和演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