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浮与沉说课
大班科学说课稿:沉与浮
大班科学说课稿:沉与浮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物体的重量和体积对其是否能沉浮的影响。
2.能够通过实验和探究,掌握水中物体的浮力和沉重力的概念。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日常生活中一些事物沉浮的原因。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小铁块、木块、海绵、球、玻璃球、塑料球、不锈钢球、葡萄、小木板、水杯、水桶、漏斗、天平。
2.教学PPT、黑板、彩色粉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各位同学,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身体重,却可以浮在水里?又或者几个人站在同一片水中时,为什么比赛游戏时能感受到水的浮力呢?2. 实验探究环节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一起进行以下实验探究:2.1 实验一:水中沉浮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品在水里的浮力和沉重力的变化,探究重量和体积对沉浮的影响。
•实验步骤:1.将不同的物品放入水中,观察不同物品的沉浮情况。
2.记录各个物品的实际重量,总量以及体积大小。
3.探究重量和体积对沉浮的影响。
•实验结果分析:1.海绵和球在水中会漂浮,因其体积大,轻巧。
2.不锈钢球沉入水中,因其重量大于水的重量。
3.小木板和木块沉入水中,因其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2.2 实验二:葡萄发现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水的浮力和沉重力的关系。
•实验步骤:1.把几个葡萄绑在一起形成一个团,观察它们是否能沉入水中。
2.将葡萄团慢慢推入水底,再释放手在水中让它浮上水面。
3.探究水的浮力和沉重力的关系。
•实验结果分析:1.葡萄团会因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而浮起来。
2.当释放手时,葡萄团会沉回水底,因为浮力已经小于其重量。
3. 知识完善环节通过前面的实验探究,我们对沉浮的规律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什么是浮力呢?•浮力:浮力是指物体被浸入液体或气体中时,由周围液体或气体对物体所施加的向上的力。
那么,什么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浮力呢?•影响浮力的因素有两个:物体的密度和所浸液体的密度。
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所浸液体的密度,浮力大于物体自身重量,对象就能浮在液体表面。
2024浮与沉说课稿范文
2024浮与沉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2024浮与沉》,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浮与沉》是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物体浮力和重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浮与沉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物体的浮力和重力的概念,掌握物体能够浮起或沉没的条件。
②能力目标:在浮与沉的情境中,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在浮与沉的实验中,让学生感受科学的乐趣和实践的重要性。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物体的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能够判断物体能够浮起或沉没的条件。
难点是: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理解物体浮与沉的原因和条件。
二、说教法学法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
可见让学生感受科学、经历实验、体验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最佳方式。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示例法,实验探究法;学法是:观察学习法,实践操作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实验器材,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我还准备了示意图和实验指导,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思路。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个装满水的杯子,然后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个杯子会浮起还是沉下去呢?为什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然后,我会展示一个空杯子,再次问学生:这个杯子会浮起还是沉下去呢?为什么?通过引导和讨论,让学生开始思考浮与沉的原因和条件。
环节二、示例解释,理解概念。
在学生对浮与沉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我会通过示例解释的方式,给学生讲解物体的浮力和重力的概念。
沉与浮幼儿园说课稿范文
沉与浮幼儿园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沉与浮》是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教材中的一部分。
它是在幼儿已经学习了物体的重量以及水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幼儿园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沉与浮》,幼儿能够进一步认识物体的性质和浮力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幼儿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沉与浮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判断物体的沉浮性质。
②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分类和比较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观察实验的态度。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沉与浮的概念,通过观察判断物体的沉浮性质。
难点是: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分类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在幼儿科学教学中,通过亲身体验和互动交流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启发式教学法,示范引导法;学法是:亲身体验法,合作探究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和教具,例如: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水缸、漂浮和沉没的物体图片等,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环节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课堂开始,我会与幼儿们展开一段对话,询问他们是否见过沉与浮的现象。
接着,我会通过举例子引发幼儿的思考,比如:“为什么石头会沉下去,而小树叶会浮在水面上呢?”通过与幼儿的互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并引出今天的课题:沉与浮。
环节二、观察实验,体验沉与浮。
在观察实验环节,我会向幼儿们展示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并引导他们用手触摸和观察这些物体在水中的情况。
通过观察实验,幼儿们能够亲身感受沉与浮的现象,进一步理解物体的性质和浮力的作用。
环节三、分类比较,总结规律。
在实验结束后,我会与幼儿们一起对实验结果进行分类和比较。
物体的浮与沉说课
结论: 当F浮>G时,上浮 当F浮<G时,下沉
当F浮=G时,悬浮
ρ物<ρ液 ρ物>ρ液
ρ物=ρ液
注意:漂浮是上浮的结果,同样是ρ物<ρ液。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 堂评价。
二、问题引领,合作探究
读一读,试一试
导学问题三、 阅读教材,完成
学案,了解物体的 浮沉在生活生产中 的应用,分析应用 浮沉的知识,能在 你们刚才的探究实 验中找到原形吗?
本节在浮力部 分的地位
体现物理知识 的形成与应用
过程
重视学生的 自主探索
2 说学情 学生初步具备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与素
养。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 维过渡。
阿基米德
轮船、氢 气球等浮
原理
已有的学习方 力的应用
浮力的方
式和学习习惯
重物下沉,
向与测量 已有的知识 基础
八
轻物上浮
已有的生 活经验
力与运动
让学生梳理知识点,
五、达标检测,共同提高
反馈练习紧扣课标与中考,分层次 反馈,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
具体达标过程为:
学生独立完成试卷— 教师批改样卷,利用 大屏幕展示标准答案 ,学生交换批改—组 长汇报达标情况—组 内互助达标—教师点 拨评价。
作业布置 课外延伸
1.查阅资料,了解浮力的应用 2.制作浮沉子或潜水艇模型
年
的关系
级
学
情
重点:经历探
难点:排除主观
想象力的干扰,
究过程,理解和 应用物体浮沉的
条件 。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 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
科学灵活地选择 方法,对物体的 浮沉进行判断。
中班科学教案浮与沉说课稿
中班科学教案浮与沉说课稿中班科学教案:浮与沉一、说课目标本节课是针对中班儿童的科学教学活动,通过探究物体的浮力和沉力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动手实践兴趣,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培养幼儿观察物体浮力和沉力的能力。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物体特征的能力。
3. 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引导幼儿探究物体浮与沉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 物品准备:水盆、各种不同材质的小物体(例如塑料球、木块、金属铁环等)。
2. 图片或卡片:可准备有关浮与沉现象的图片或卡片,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 PPT或教学板书:用于引导幼儿观察和总结实验结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发兴趣)老师拿出一个材质不同的球(例如一个塑料球和一个金属铁环),放在水盆里,请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两个球在水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鼓励幼儿积极回答,并引导他们思考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和沉力现象。
2. 实验探究a. 将水盆中的水注满,让幼儿观察水面的高度,并记录下来。
b. 让幼儿依次将不同材质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和记录物体的浮与沉现象,并让幼儿尝试解释现象的原因。
c. 引导幼儿观察和总结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和沉力特点,并引导幼儿将结果绘制在教学板书或PPT上。
3. 知识总结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和观察,老师引导幼儿总结出物体浮力和沉力的规律,并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概念解释和归纳,例如:轻的物体容易浮在水面上,重的物体容易沉入水底。
4. 拓展活动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浮力和沉力的理解,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活动:a. 给幼儿展示一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让他们预测物体会浮还是会沉,并引导他们将预测结果绘制在教学板书或PPT上。
b. 为幼儿提供一些关于浮与沉的问题,并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和解答,例如:“为什么大船会浮在水上?”、“为什么金属球会沉入水底?”等等。
5. 教学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学会了观察和记录物体的浮力和沉力现象,理解了物体浮与沉的原因,并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浮与沉说课稿
浮与沉说课稿一、说教材《浮与沉》是物理学中的经典内容,主要探讨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本文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它既是力学部分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学生接触物理规律和科学思维方法的良好载体。
(1)作用与地位《浮与沉》位于力学章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既是对之前所学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简单机械等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也为后续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密度等概念打下基础。
(2)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 浮沉现象的观察与描述: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学会用科学语言描述。
2. 浮沉条件的探究:通过实验和思考,让学生理解浮沉现象背后的规律,即物体所受浮力与重力之间的关系。
3. 浮沉原理的应用:介绍浮沉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浮沉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2)掌握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关系;(3)学会运用浮沉原理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浮沉现象的观察与描述;(2)浮沉条件的探究;(3)浮沉原理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物体所受浮力与重力之间的关系;(2)浮沉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启发他们思考背后的规律,并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说教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浮沉现象及其原理,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以下是我将要采用的教法及亮点:1. 启发法:- 在引入浮沉现象时,我会提出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如“为什么有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会沉到水底?”、“浮力和重力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沉和浮说课稿
沉和浮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沉和浮》。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沉和浮》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这一单元主要引导学生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以及影响沉浮的因素。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对物体的沉浮有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物体的沉浮现象,为后续探究影响沉浮的因素奠定基础。
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验活动,如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改变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来观察其沉浮的变化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物体的沉浮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对沉浮现象的原因还缺乏科学的理解。
此外,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的年龄阶段,但他们在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了解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和实验,经历探究物体沉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能对物体的沉浮提出自己的猜想,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学会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判断物体的沉浮。
(2)通过实验,探究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变。
2、教学难点理解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变的原因。
浮与沉说课稿
浮与沉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关于物体在液体中浮与沉现象的探究,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浮与沉现象的研究,学生将深入理解浮力的概念、原理和应用,为后续学习浮力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等知识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浮与沉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的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力的概念、平衡状态等知识,对重力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浮力的概念还比较陌生。
2、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动手实验,但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和具体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设计一系列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从而得出结论。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过程、图片、视频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2、学法(1)自主探究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归纳总结法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归纳总结出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相关知识,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浮与沉现象,如轮船在海面上航行、木块漂浮在水面上、石头沉入水底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浮与沉。
《浮与沉》说课稿(精选5篇)
《浮与沉》说课稿(精选5篇)《浮与沉》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浮与沉》说课稿(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浮与沉》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花官营中心小学的——张艳萍。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九课《浮与沉》。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对本课的构思和设想。
一、教材分析本课在学生已有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上,安排了三个逐层递进的教学活动:1、认识物体的浮沉现象;2、认识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方法;3、感受浮力。
旨在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出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从而学会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同学刚接触科学学科不久,热情很高,已初步掌握了一些观察的方法。
对于“浮与沉”的知识,他们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
但接触实验探究还比较少。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知识目标:1、认识物体的浮沉现象;2、了解沉浮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能力目标:1、能根据生活经验预测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用实验的方法验证;2、能根据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状态给物体分类;3、能找出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情感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的观察现象和积极思考问题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研究生活中的科学和运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物体沉浮现象;教学难点: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三、教法与策略科学教学力争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因此,本节课我将从学生实际出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分组实验,合作交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表;水槽等演示设备学生准备:水槽、水、曲别针、橡皮泥、小石头、螺丝钉、钥匙、乒乓球、塑料瓶、海绵、铅笔等。
浮与沉说课稿
浮与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浮与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浮与沉》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隶属于“物质科学”领域。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探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与沉现象,初步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首先通过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如木块浮在水面上、铁钉沉入水底等,引发学生对浮与沉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物体的浮沉情况,并尝试探究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最后,教材对物体的浮沉条件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和归纳,为学生后续学习浮力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____年级的学生。
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动手实践和探索未知。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物体的浮与沉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物体浮沉的原因和条件还缺乏系统的理解和认识。
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实验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他们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科学概念和原理,理解起来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
(2)了解物体的浮沉与物体的重量、体积、材质以及液体的密度等因素有关。
2、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和创新的精神。
科学说课稿沉与浮
科学说课稿沉与浮一、说教材本文《沉与浮》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它属于“物体与物质”这一单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探索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观察、思考、实验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沉浮现象的观察:通过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表现,引导学生发现并描述沉浮现象。
2. 影响沉浮的因素:探讨物体的大小、重量、形状等因素对沉浮的影响。
3. 浮力原理:介绍浮力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浮力与物体沉浮之间的关系。
4. 应用实例:介绍沉浮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只、救生圈等。
5. 实践活动: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验证沉浮现象,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沉浮现象及其影响因素,理解浮力原理。
2. 技能目标:能够观察、描述沉浮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沉浮现象。
3. 情感目标:培养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提高探究科学的兴趣。
4. 行为目标:学会与同伴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沉浮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浮力原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自主探究沉浮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1. 说教法:采用启发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说学法:分析学生特点,运用阅读法、练习法等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3. 说教学过程:详细说明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授、巩固、拓展等环节。
4. 我为什么要这样设置此课:阐述本课设置的亮点,如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实践能力等。
四、说教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计划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沉与浮的科学原理。
1. 启发法:- 我将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沉浮现象背后的原因。
例如,我会问:“为什么有些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却会沉到水底?”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探索。
初中物理沉与浮的说课稿
初中物理沉与浮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中的“沉与浮”这一单元。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带领学生探索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理解浮力的基本原理,并学会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价与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并能够运用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浮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2. 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公式。
3.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4. 浮沉条件的应用实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浮力的存在和作用。
3. 讨论式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为什么木头会在水中漂浮,而铁块会沉入水底?”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浮力- 通过实验演示,向学生展示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
- 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讨论浮力的产生原因。
3.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 通过动画或图解,清晰展示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和含义。
- 结合实例,讲解如何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4. 实验操作- 分组让学生进行浮力测量实验,如测量不同物体的浮力,观察浮力与物体形状、密度的关系。
5. 应用实例分析- 通过分析船只浮沉、气球升空等实例,让学生理解浮沉条件的应用。
6. 总结与作业-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浮力的重要性。
大班科学浮与沉说课稿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浮与沉说课稿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浮力与重力的概念并能简单解释;2.能正确区分物体的浮力和重力大小关系;3.能通过实验验证不同物体的浮力与重力大小关系;4.能理解为什么一些物体能够漂浮或沉没。
二、教学内容1. 引入1.出示一个石头和一个海绵问:两个物体一样大,哪个重?2.让学生讨论并回答,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大小和体积都会影响物体的重量。
2. 概念讲解1.掌握浮力与重力的概念;2.掌握物体的浮力和重力大小及其关系。
3. 实验演示1.用一块泡沫和一块木头演示水中物体的漂浮现象;2.用块石头和一根铁钉演示不同物体的沉浮现象。
4. 总结1.问学生为什么泡沫能够漂浮在水面上,木头也能漂浮,水中的石头却沉入水底;2.学生讲解自己的理解,教师在其基础上补充完善,让学生完全理解。
5. 反思1.教师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监管学生,以确保安全;2.在讲解物体的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理解不好的学生,多化繁为简,再加以讲解;3.演示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学生的个人操作和参与。
三、教学反思本堂课让孩子们通过实验操作浮力和重力的概念,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判断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对比木头和铁钉、泡沫和石头在水中的漂浮和沉没现象,学生们深刻感受到相同大小的物体,不同的体积、密度会影响物体的重量和浮力,从而正确理解为什么木头和泡沫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而石头则下沉至河底。
此外,课堂中教师进行了深入且耐心的讲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及时纠正他们的认识误区。
合理而有效地设置了讲解问答环节。
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实现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这堂课的展开,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手法新颖、教师把握教学时机准确,教学效果显著,让学生积极参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浮与沉说课稿
浮与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浮与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浮与沉》是教材版本年级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一章节通过对物体在液体中浮与沉现象的观察和探究,引导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以及影响物体浮与沉的因素。
教材以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后续学习浮力的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在教材编排上,先通过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通过实验探究,逐步引导学生得出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具体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对于抽象的科学概念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对物体的浮与沉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但对于其中的科学原理还不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因此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浮沉现象,知道浮力的概念。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实验、分析和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方向和大小。
探究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2、教学难点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大班科学活动《浮与沉》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大班科学活动《浮与沉》说课稿大班科学活动《浮与沉》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活动《浮与沉》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科学活动《浮与沉》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设计意图: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
每个人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
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可以说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现象。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目标定位在新《纲要》中指出: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
2、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培养幼儿的团结协助能力。
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2、教学难点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4、活动准备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我做了如下准备:1、各种操作材料:大水盆、纸、木块、金属、石子、海绵、塑料、乒乓球、树叶、羽毛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
2、记录材料:标有上下标记的记录卡、记号笔。
沉和浮说课稿
沉和浮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沉和浮》。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沉和浮》是小学科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单元,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认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探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通过对常见物体沉浮现象的观察和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同时,这部分内容也为学生后续学习浮力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物体的沉浮现象有了一定的观察和经验,但这些经验往往是零散的、不系统的。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思维还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的科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了解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如物体的重量、体积、材料等。
2、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验,对物体的沉浮现象进行描述和记录。
(2)能够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3、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乐于探究和发现周围的科学现象。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够尊重实验结果,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物体沉浮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潜水艇、轮船等。
(2)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掌握判断物体沉浮的标准。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小班科学教案浮与沉说课稿
小班科学教案浮与沉说课稿浮与沉是小学科学课程中一个非常重要且有趣的实验内容。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物体浮在水上还是沉入水底的原因,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本文将根据小班科学课程的特点,对浮与沉实验进行详细的说课稿。
一、说教学目标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了解物体的不同材质和形状对浮与沉的影响,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理解浮与沉的原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探究物体浮沉的原因。
三、说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水槽、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物体(如木块、橡皮球、塑料瓶等)、水杯、盐、托盘等。
2. 实验环境:保证实验台面宽敞、整洁;水槽要装满水,水温适宜。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动作,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对浮与沉的好奇心。
老师:同学们听说过浮与沉吗?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进行一个有趣的实验,来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东西会浮在水上,而有些东西会沉到水底呢?二、展示物体的浮与沉情况(10分钟)老师将水槽放在台面上,询问学生一些日常物品是浮在水上还是沉入水中,通过问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物品会浮在水上,什么物品会沉入水中呢?学生一一回答。
老师:非常好!那么我们来进行实验,看一看这些物品是浮在水上还是沉入水中。
老师拿出一个木块,慢慢放入水中。
老师:同学们,请观察这个木块,它是浮在水上还是沉入水中?学生:浮在水上。
老师:非常好!你们觉得这个现象有什么原因呢?学生:木头比较轻,所以浮在水上。
老师:非常好的解释!那么我们再来试试其他的物品。
老师继续拿出一个橡皮球,放入水中。
老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橡皮球,它是浮在水上还是沉入水中?学生:浮在水上。
老师:为什么橡皮球会浮在水上呢?学生:因为它轻,里面还有空气。
老师:非常好!你们已经找到了规律。
老师继续拿出其他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并判断浮与沉的情况。
大班科学浮与沉说课稿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浮与沉说课稿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在液体中能否浮起来或沉下去的原因。
2.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训练和提高观察能力。
3.合作和分享经验,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4.总结和归纳实验结论,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实验工具:含水的透明玻璃容器、不同大小的物体(如纸片、木块、塑料球等)、清水、盐、砂。
2.课件或PPT:介绍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原理。
3.教师准备:熟悉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掌握相关物理知识和实验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今天的授课主题“浮与沉”,引导学生围绕“浮与沉”展开讨论,例如:“你们小时候玩过什么关于浮与沉的游戏?”、“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哪些物体能浮起来,哪些物体是沉下去的?”、“你们是否知道,浮与沉跟哪些因素有关?”等等。
2. 实验环节(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分配一个含水的透明玻璃容器。
2.将清水倒入容器中,观察水面,确定容器大小为何。
3.将不同大小的物体放入容器中,观察物体是否浮起、沉下或留在水中间。
4.给水中加入一些盐或砂,再次观察物体的浮沉情况有何变化。
5.每组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与结论,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小组讨论。
3. 总结环节(15分钟)1.总结实验中的观察结论,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2.展示课件或PPT,介绍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原理。
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物体在液体中是否会浮起或沉下去的规律。
4.总结今天学习的课程内容,鼓励学生互相分享实验经验和观察结果。
四、教学反思本堂课中,我采用了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原理和规律,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验、自主发现问题,有的学生能够从实验现象出发,初步掌握物理原理。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实验操作不够规范,没有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注意个性化引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沉与浮幼儿园说课稿
沉与浮幼儿园说课稿一、教学目标与要求本教学旨在帮助幼儿认识水的性质,并理解物体在水中的浮沉原理。
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和实践活动,使幼儿能够观察、描述和解释物体在水中的不同状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在水中的表现;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3. 帮助幼儿理解物体在水中的浮沉原理。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创设情境(5分钟)为了激发幼儿对水的兴趣,我将带领他们一起进行水中物体的观察和实践活动。
首先,我会给幼儿一个问题:为什么小船能够漂在水面上?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的思考并调动他们的主动性。
2. 感官体验(10分钟)在这一环节,我会让幼儿亲自进行一些实践活动。
首先,我会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桶装水和一些不同材质的物体,比如塑料、木头、铁钉等。
然后,我会让幼儿一个个地把这些材质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并描述它们在水中的表现。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可以亲身感受并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3. 小组合作(10分钟)在这一环节,我会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进行观察和讨论。
每个小组都会获得一些物体,并根据物体的特性,进行分类。
例如,轻的物体可能会浮在水中,而重的物体则会沉下去。
通过小组合作,幼儿可以更好地发现物体在水中的浮沉原理,并进行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4. 认知拓展(10分钟)在这一环节,我会向幼儿介绍一些相关的词汇,如“浮力”、“沉”、“浮”。
我会通过图片和实物的展示,将这些概念与幼儿的实际经验联系起来,让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
5. 总结归纳(5分钟)通过以上的活动,幼儿已经对水中物体的浮沉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这一环节,我将组织幼儿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我会提问:为什么轻的物体能够浮在水中?为什么重的物体会沉下去?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幼儿将所学知识整理归纳,并加深对水中物体浮沉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手段与工具1. 实物:桶、塑料、木头、铁钉等;2. 图片:展示物体在水中的浮沉表现;3. PPT:用于呈现相关词汇和图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体的 压强
的使用
压强
质量与
密度的计 算与应用
密度
分力
浮力
运动的 世界
学 机械与 部 河南中考中考察分值人小,但
难度大,综合性强
1 说教材
浮力的 方向
浮力的 测算
浮力的 影响因素
§9.2阿基
米德原理
阿基米 德原理
物体浮沉 条件
浮力产 §9.1认
生原因 识浮力
第
九
章
浮 力
§9.3物体 的浮与沉
物体浮沉 的应用
结论: 当F浮>G时,上浮 当F浮<G时,下沉
当F浮=G时,悬浮
ρ物<ρ液 ρ物>ρ液
ρ物=ρ液
注意:漂浮是上浮的结果,同样是ρ物<ρ液。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 堂评价。
二、问题引领,合作探究
读一读,试一试
导学问题三、 阅读教材,完成
学案,了解物体的 浮沉在生活生产中 的应用,分析应用 浮沉的知识,能在 你们刚才的探究实 验中找到原形吗?
排水体积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浮 力.
中文名:辽宁号航空母舰 外文名:PLAN Liaoning 长宽:舰长304米,舰宽70.5米 航速:最高航速32节 排载水6.7量5万:吨标准排水量5.7万吨,满
轮船的排水量:轮船 满载时排开水的质 量.
课程资源开发 ,激发学生的 爱国情结。
二、问题引领,合作探究
年
的关系
级
学
情
重点:经历探
难点:排除主观
想象力的干扰,
究过程,理解和 应用物体浮沉的
条件 。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 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
科学灵活地选择 方法,对物体的 浮沉进行判断。
力,综合分析能力及语言表
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动
知识与技能
手操作能力;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潜艇、密度计和热气 球的基本工作原理
( 3 ) 密 度 计——利用密度计在各种 液体中总是漂浮的状态, F浮=G ,浮力大小不变。
1.0
1.4
吃水线
水
液体乙
二、问题引领,合作探究
改变液体 的密度
(4)盐水选种
——利用物体受到的浮力跟液体 的密度 ρ液有关
ρ不饱满< ρ盐水< ρ饱满
(5)热气球
——利用热空气、氦气、 氢气等密度比空气的小 的气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
教 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强化物理与生活联系;培养
学 科学严谨的态度与协作精神;
目
标
3 说模式
实验探究课模式
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目标导学为核心,反 馈矫正为手段,自主能力发展为主旨,先 学后教为方法
应用升华,
问题引领, 拓展延伸 。
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下面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浮力的 方向
浮力的 测算
浮力的 影响因素
§9.2阿基
米德原理
阿基米 德原理
物体浮沉 条件
浮力产 生原因
§9.1认
识浮力
§9.3物体
第
的浮与沉
九
物体浮沉 的应用
章
浮 力
明确本节课在本单元中 的地位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
为学生的学习制定明确 的方向
1、通过物体浮沉现象的研究,你能总结物体的 浮沉条件吗?
理论探究也是科学探究的方法之 一
F浮
F浮
F浮
F浮 G
G
F浮< G
下沉
G
F浮=G
悬浮
G
F浮﹥G
上浮
F浮=G
漂浮
二、问题引领,合作探究
3. 实验小结
⑴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所受到 的 重 力和 浮 力的大小。 ⑵物体浮沉条件
实验序号
浮沉条件
受力图示
下沉
F浮<G
F浮 G
悬浮
F浮=G
F浮
上浮
F浮>G
2、会分析浮力大小变化吗; 3、会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现象吗?
二、问题引领,合作探究
学案导学问题引 领,学生通过小组合 作探究,亲身体验, 学会探究物理问题的 方法。
二、问题引领,合作探究
1、猜一猜 做一做
对教材实验进行开发, 由生活走向物理。
导学问题一
1、哪些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哪些会 沉入水底呢?为什么状态不同
五 情景导入, 步 明确目标。 走
模 式
知识贯通。
达标检测, 共同提高。
4 说设计
《 物 体 的 浮 与 沉 》 教 学 设 计
1.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3分钟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8分钟
3.应用升华,拓展延伸 5分钟
4.课堂小结,知识贯通
3分钟
5.达标检测,共同提高 6分钟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F浮
G
G
漂浮
F浮= G F浮
G
二、问题引领,合作探究
4. 规律推导
导学问题二:物体的浮沉
与密度有关吗?能否进行理论推导
对重物下沉,轻物上浮, 能从密度角度科学分析, 突破课堂难点
下沉: 浮F < G
ρ gV < ρ gV
液
排
物
物
∵
V
排
=
V
物
∵
ρ <ρ
液
物
二、问题引领,合作探究
物体的浮沉条件:
在理论建立后再回顾刚才的实 验操作,为接下来进行的物体 浮沉的应用做准备。
2、如何让物体的浮沉状态改变呢?
二、问题引领,合作探究
2、理一理,说一说
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
方法一:改变了物体的重力 方法二:在重力不变时,改 变物体所受浮力大小
改变液体的密度
树立“重力和浮力共同决定 物体浮与沉”的科学认识,突 出课堂重点。
改变排开液体的体积
二、问题引领,合作探究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 态的原因
三、应用升华,拓展延伸
联系生活,从力的角度对浮 沉知识的掌握进行初评价。
(2)煮汤圆
(1)魔幻大揭秘
1、生汤圆放入锅 中时便下沉到锅底?
2、煮熟的汤圆就 浮起来?
请仔细观察下图, 并试着解释你所看 到的现象!
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 念,培养学生的阅读 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 力.通过生生互动,师 生互动,在碰撞中巩 固知识,强化能力。
二、问题引领,合作探究
5. 浮沉条件的应用
(1)潜水艇 ——利用吸水、排水 的方法改变潜水艇自 身的重力实现上浮下 潜的 。
二、问题引领,合作探究
(2)轮船——是采用“空心”增大
说模式
说设计
说学情
说板书
说教材
说评价 物体的浮与沉
说开发
1 说教材
新课标对浮力的基本要求惯性
力的
1、通过实验,认识浮力。
合成
天平和量力 意筒的图234现、、、示象探知运。究道用弹力浮阿物熟生簧计力基体测悉的大 米 的而 力小德浮陌与原沉重哪理条力些。件因说力素明与有生运关活动。、生压产强中力平的的衡一些
本节在浮力部 分的地位
体现物理知识 的形成与应用
过程
重视学生的 自主探索
2 说学情 学生初步具备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与素
养。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 维过渡。
阿基米德
轮船、氢 气球等浮
原理
已有的学习方 力的应用
浮力的方
式和
八
轻物上浮
已有的生 活经验
力与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