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第2课时数与形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新插图)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数与形(2)[002]-课件
![2024(新插图)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数与形(2)[002]-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9899e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b2.png)
【教科书P109 练习二十二 第7题】
每个数字是上一行的左右两个 数字之和。继续写下去,下一 行是:1 6 15 20 15 6 1 。
5.你能利用右面的图发现(a+b)2=a2+2ab+b2这一公式吗? 利用你所学的面积计算的知识,探索一下。
【教科书P109 练习二十二 第8题】
如图:①的面积是:a×a=a2,②③的面积 之和是:ab+ab=2ab,④的面积是:b×b=b2。 ①②③④组成的正方形面积是:(a+b)2 ; 所以(a+b)2=a2+2ab+b2。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个数是前一个数的 1 。
2
状元成才路
计算
111 +++
1
+
1
+
1
+ …。
2 4 8 16 32 64
1+1= 3 24 4
3+1= 7 48 8
7+
1
15 =
……
8 16 16
状元成才路
可以画图来帮助思考。用一 个圆或一条线段表示“1”。
111 1 1 1
状元成才路
课堂小结
1 2
1 + 1 + 1 + 1 + 1 + 1 + =1 2 4 8 16 32 64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 数形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休。
状元成才路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备选练习
六(1)班同学从学校出发,乘车0.5小时,来到离学校6km远 的科技馆,参观1小时,出馆后休息0.5小时,然后乘车0.5小时 返回学校。下面四幅图中,第( ③ )幅描述了六(1)班同学的 这一活动行程。(填序号) 《创优作业100分》
每个数字是上一行的左右两个 数字之和。继续写下去,下一 行是:1 6 15 20 15 6 1 。
5.你能利用右面的图发现(a+b)2=a2+2ab+b2这一公式吗? 利用你所学的面积计算的知识,探索一下。
【教科书P109 练习二十二 第8题】
如图:①的面积是:a×a=a2,②③的面积 之和是:ab+ab=2ab,④的面积是:b×b=b2。 ①②③④组成的正方形面积是:(a+b)2 ; 所以(a+b)2=a2+2ab+b2。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个数是前一个数的 1 。
2
状元成才路
计算
111 +++
1
+
1
+
1
+ …。
2 4 8 16 32 64
1+1= 3 24 4
3+1= 7 48 8
7+
1
15 =
……
8 16 16
状元成才路
可以画图来帮助思考。用一 个圆或一条线段表示“1”。
111 1 1 1
状元成才路
课堂小结
1 2
1 + 1 + 1 + 1 + 1 + 1 + =1 2 4 8 16 32 64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 数形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休。
状元成才路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备选练习
六(1)班同学从学校出发,乘车0.5小时,来到离学校6km远 的科技馆,参观1小时,出馆后休息0.5小时,然后乘车0.5小时 返回学校。下面四幅图中,第( ③ )幅描述了六(1)班同学的 这一活动行程。(填序号) 《创优作业100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8-2数与形(例2)教学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8-2数与形(例2)教学课件(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c6b421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dd.png)
本数学思想。
情景导学
情景导学
算一算
情景导学
算一算
1+1= 3 24 4
1+1+1= 7 248 8
情景导学
情景导学
=?
探索发现
探索发现
探索发现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得数=1-最后一个加数
探索发现
计算 1 + 1 + 1 + 1 + 1 + 1 +…。 2 4 8 16 32 64
1+1= 3 24 4
小兰
妈妈
爸爸
学以致用 3. (6/P109)小林、小强、小丽、 小兵和小刚5人进行象棋比赛,每2 人之间都要下一盘。小林已经下了4 盘,小强下了3盘,小丽下了2盘, 小兵下了1盘。小刚一共下了几盘? 分别和谁下的?
小刚一共下了2盘,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小林、小强下的。
学以致用
4. (7/P109)我国宋代数学家杨 辉在1261年撰写了《详解九章算 法》,他在这本著作中画了一个 由数构成的三角形图,我们把它 称为“杨辉三角”。你能发现右 面“杨辉三角”图中各数之间的 关系吗?你能按照发现的规律把这 个三角形图继续写下去吗?试试看。每个数字是上一行的左右两个
(200÷1)×2=400(m) 答:一共跑了400m。
学以致用
2. (5/P108)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步行到离家800m远的公园健身中心, 用时20分钟。妈妈到了健身中心后直接返回家里,还是用了20分钟。小兰和 爸爸一起在健身中心锻炼了10分钟。然后小兰跑步回到家中,用了5分钟,而 爸爸是走回家中,用了15分钟。下面哪个图是描述妈妈离家时间和离家距离 关系的?哪个是描述爸爸的?哪个是描述小兰的?
情景导学
情景导学
算一算
情景导学
算一算
1+1= 3 24 4
1+1+1= 7 248 8
情景导学
情景导学
=?
探索发现
探索发现
探索发现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得数=1-最后一个加数
探索发现
计算 1 + 1 + 1 + 1 + 1 + 1 +…。 2 4 8 16 32 64
1+1= 3 24 4
小兰
妈妈
爸爸
学以致用 3. (6/P109)小林、小强、小丽、 小兵和小刚5人进行象棋比赛,每2 人之间都要下一盘。小林已经下了4 盘,小强下了3盘,小丽下了2盘, 小兵下了1盘。小刚一共下了几盘? 分别和谁下的?
小刚一共下了2盘,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小林、小强下的。
学以致用
4. (7/P109)我国宋代数学家杨 辉在1261年撰写了《详解九章算 法》,他在这本著作中画了一个 由数构成的三角形图,我们把它 称为“杨辉三角”。你能发现右 面“杨辉三角”图中各数之间的 关系吗?你能按照发现的规律把这 个三角形图继续写下去吗?试试看。每个数字是上一行的左右两个
(200÷1)×2=400(m) 答:一共跑了400m。
学以致用
2. (5/P108)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步行到离家800m远的公园健身中心, 用时20分钟。妈妈到了健身中心后直接返回家里,还是用了20分钟。小兰和 爸爸一起在健身中心锻炼了10分钟。然后小兰跑步回到家中,用了5分钟,而 爸爸是走回家中,用了15分钟。下面哪个图是描述妈妈离家时间和离家距离 关系的?哪个是描述爸爸的?哪个是描述小兰的?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数与形(2)》精品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数与形(2)》精品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9d606b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42.png)
学习目标与学习重难点
学习理解
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 探索研究数与形之间 的联系,寻找规律,发 现规律,学会利用图形 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 问题。
学习重点
应用实践
让学生经历猜想与 验证的过程,体会 数形结合、归纳推 理、极限等基本数 学思想。的问题。
学习重点
迁移创新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 程中,体会和掌握数 形结合、归纳推理等 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1 2
你有什么发现?
计算 1 + 1 + 1 + 1 + 1 + 1 + …。 2 4 8 16 32 64
1 2
从图上可以看出,这些分数不断 加下去,总和就是1。
1 + 1 + 1 + 1 + 1 + 1 + ... = 1 2 4 8 16 32 64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点此输入内容或者复制您的内容在这里,通过复
间的关系,并能够制运您的文用本后这,在些此框知中选择识粘贴解决一些实 际问题。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 形也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图形 问题,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 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 知识。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11 1 1 1 2 4 8 16 32 64
1 2
1
4
1
8
1
64 11 16 32
可以画个图来帮助思考。用一 个圆或一条线段来表示“1”。
1
1
2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数与形》课件(28张ppt)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数与形》课件(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a726ce0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c.png)
从1开始的几个连续奇数相加,和 即是几的平方。
2
运用知识
运用知识
1. 你能利用规律直接写一写吗? 1+3+5+7=( 4²) 1+3+5+7+9+11+13 =( 7²) 1+3+5+7+9+11+13+15+17
=9²
1+3+5+7+9+…=(n 2 )
n个
从1开始的n个连 续奇数相加,和就 是n的平方。
11 4+8
11 +16 1+32
1 + 64
+……=。1
32 …
1 2
+
1 4
=
3 4
3 4
+
1 8
=
7 8
7 8
1 + 16
= 1156
1 11133611562126628437
8 7 81
31 42
4
15 1 16 + 32
=
31 32
…
二、探究新知
计算。
1 2
+
1 4
+
1 8
+1 16
+1 32
结合图形讨论,等号两边的算式之间 它们有什么关系?
1=1² 1+3=2² 1+3+5=3²
观如察果继等续号这两样摆边下的去数,第,4个它、们第5有个什大正么特点? 左方右形各两需边要的几个数小有正什方么形?关系?
1=1² 1+3=2² 1+3+5=3²
1+3+5+ 7 =42
1+3+5+7+9 =52
1
3
6
照这样画下去,第10个图形下面的数字是多少?
10
15
2024年度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广角《数与形》优质课件
![2024年度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广角《数与形》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16124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06.png)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 究精神,让学生感受到数 学的魅力和应用价值。
5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数字与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如何将数形结合思想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为突破难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和手段,如实物演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 极参与数学活动和竞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2024/3/23
17
数学建模与实际问题解决
01
构建数学模型
根据实际问题背景,构建数学模型,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02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求解模型
借助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分析数学模型,找出问题解决方案。
2024/3/23
03
回归实际问题检验模型
将数学模型求解结果回归实际问题进行检验,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
2024/3/23
25
教师教学反思及建议
教学内容
是否全面涵盖数与形的知识点,突出重点,解析难点。
教学方法
是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示范、练习 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表现
是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鼓励学生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024/3/23
教学建议
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出个性化的教学建议,如 加解决问题的能力。
21
数学竞赛与数学思维训练
数学竞赛简介
简要介绍国际和国内著名的数学 竞赛,如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等,让学生了解数学竞赛的意义
和价值。
数学思维训练方法
2019-2020学年度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课时 数与形(2)课件
![2019-2020学年度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课时 数与形(2)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9dd20410661ed9ad51f3e3.png)
三、巩固训练
3.看图数角。
1
1+2=( 3 )
1+2+3=( 6 )
1+2+3+4=( 10 )
1.把算式补充完整。
2.对照图形和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略
3.你能利用规律直接算出下图中一共有多少个角吗?
1+2+3+4+堂小结
小结: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数与形结合 起来,把图形性质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问题,或者把 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为图形性质的问题,使复杂的问 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2 4 1+1+2
3 7 1+1+2+3
4
( 11
)
( 1+1+2+3+4 )
二、深入探索,巩固提高
1.教材练习二十二第3题。 下面每个三角形图各是由多少个小三角形组成的?如果小三角形的边长为1, 每个三角形图的周长分别是多少?每个三角形图包含小三角形的个数与这个 三角形的周长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三角形个数: 1
4
规 律:
1
1+3
周 长:
3
6
规 律: 1×3
2×3
9
1+3+5
9
3×3
16
1+3+5+7(看图所得)
12
4×3
三、巩固训练
1.教材练习二十二第4题。
一条马路长200m,小亮和他的小狗分别以均匀的速度同时从马路的起点 出发。当小亮走到这条马路一半的时候,小狗已经到达马路的终点。然后小 狗返回与小亮相向而行,遇到小亮以后再跑向终点,到达终点以后再与小亮 相向而行……直到小亮到达终点。小狗从出发开始,一共跑了多少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5fd679852458fb770b56c7.png)
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
漳州市华安县第二实验小学 陈淑芬
结合图形,观察左边的算式和答案
2、3还与算式 中的加数个数 有什么关系?
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
漳州市华安县第二实验小学 陈淑芬
从1开始连续奇数相加 = 加数个数的平方
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
漳州市华安县第二实验小学 陈淑芬
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
与形
漳州市华安县第二实验小学 陈淑芬
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
漳州市华安县第二实验小学 陈淑芬
1+3+5+7+9+11+13+15=
这些加法算式有什 么共同的特点?
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
漳州市华安县第二实验小学 陈淑芬
如何快速计算每个 大正方形中小正方 形的总个数?
1岁
2岁
3岁
4岁
小太阳 1
2
3
4
8 红色正方形
10
12
14
照这样接着数下去
①6岁时,腰带上有多少个小太阳?10岁呢?
②6岁时,腰带上有多少个红色小正方形?10岁呢?
请列出算式解答!
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
漳州市华安县第二实验小学 陈淑芬
下面每个图案中各有多少个小太阳和多少个红色小正方形?
1岁
2岁
3岁
4岁
小太阳:
红色:
红色个数 = 小太阳个数 × 2 + 6
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
漳州市华安县第二实验小学 陈淑芬
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
漳州市华安县第二实验小学 陈淑芬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授课课件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授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10f5731856a561253d36f04.png)
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习题。
觉得苦你不送外卖有人送、觉得累你不开滴滴有人开、觉得难你不干有人 干、觉得贵你不买有人买、觉得工资低你可以滚出公司。 这种逻辑:表面上是对人的激励和鞭策。本质上会造成底层工人之间无限恶性竞 争、无限的降低底线、无限的向资本和垄断妥协、无限的向剥削和压榨妥协。从 而无限拉低底层人的工资水平、福利待遇、消费水平、生活品质、生活环境、心 理素质。这种逻辑,表面上是正能量,本质上是洗脑和摧残。
只有当你有足够多的资本时,允许你失误的次数才会逐渐增加。拥有足够多 的资本,哪怕尝试个三番五次失败了,也不会伤你元气。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人 的机遇是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增加的。这时代表面上人人机会平等,但是给穷人的 机会非常有限。王思聪失败一次不过是兴趣爱好的失败,而你失败一次则是生存 生活的失败。穷人,更应该不断学习和思考,因为没有钱,知识就是你最大的财 富。穷人,更应该谨慎和保守,因为生活不允许你失败。
2.想一想,填一填。
1 1=1 22
1 1 1=1 1=1 2 42 44
1 1 1 1=1 1=1 2 4 84 88
1 1 1 1
1
1 =(
)(
1
1
)=( )
2 4 8 16 8
16 16
1 1 1 1 1 1 =( 1 )
2 4 8 16 32 32
1 1 1 1 1 1 1 2 4 8 16 32 64
(选题源于教材P111练习二十二第7题)
答案略。
4.你能利用右面的图发现 a b 2 a2 2ab b2 这一公式吗?
利用你所学的面积计算的知识,探索一下。
(选题源于教材P111练习二十二第8题)
该图的面积可以写成 a b2 ,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2)》课件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2)》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fc10fbb90d6c85ed3ac6bd.png)
答:对折1次,将绳子中间剪断,绳子被剪成 3段;对折2次,沿绳子中间剪断,绳子 被剪成5段……依次类推,对折5次后,沿 绳子中间剪断,绳子被剪成了33段。
小结
111 1 1 1 + + + + + + ... =1
2 4 8 16 32 64
1.数形结合,观察、发现。 2.根据观察结论解决问题。
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8 7 81
31 42
4
31 1 63 32 64 64
……
二、探索发现,学习新知
探索 1+1+1+ 1 + 1 + 1 = 2 4 8 16 32 64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从第二个数开始,每
个数是前一个数的 1 。 2
1+1= 3 244
3+1= 7 488
7 + 1 = 15 8 16 16
……
一个一个加下去, 我发现,等号右 边的分数越来越 接近于1。
可以画个图来帮助思 考。用一个圆或一条 线段来表示“1”。
从图上可以看出,这些分数 不断加下去,总和就是1。
1 + 1 + 1 + 1 + 1 + 1 + ... =1 2 4 8 16 32 64
巩固
1.计算。
1-1-1-1- 1 - 1 - 1 = 1 2 4 8 16 32 64 64
1-1-1-1- 1 - 1 - ... = 0 2 4 8 16 32
2.填空。
观察下图,请根据形与数的规律摆下去,第10
个数是( )。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