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会考基础知识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会考基础知识汇总
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集合
1、 集合的有关概念和运算
(1)集合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元素a 和集合A 之间的关系:a ∈A ,或a ∉A ;
2、子集定义:A 中的任何元素都属于B ,则A 叫B 的子集 ;记作:A ⊆B , 注意:A ⊆B 时,A 有两种情况:A =φ与A ≠φ
3、真子集定义:A 是B 的子集 ,且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记作:B A ⊂;
4、补集定义:},|{A x U x x A C U ∉∈=且;
5、交集与并集 交集:}|{B x A x x B A ∈∈=且 ;并集:}|{B x A x x B A ∈∈=或
6、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 若集合A 中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_________,所有真子集的个数是__________,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 。

二.简易逻辑:
1.复合命题: 三种形式:p 或q 、p 且q 、非p ; 判断复合命题真假:
2.真值表:p 或q ,同假为假,否则为真;p 且q ,同真为真;非p ,真假相反。

3.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 逆否命题:若⌝q 则⌝p ; 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是等价的。

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是等价命题。

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若q p ⇒,则p 叫q 的充分条件; 若q p ⇐,则p 叫q 的必要条件; 若q p ⇔,则p 叫q 的充要条件;
函数
一. 函数
1、映射: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和它对应, 记作f :A →B ,若B b A a ∈∈,,且元素a 和元素b 对应,那么b 叫a 的象,a 叫b 的原象。

2、函数:(1)、定义:设A ,B 是非空数集,若按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
x ,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就称f :A →B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
y=f (x ), (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3、求定义域的一般方法:(1)已知解析式①整式:全体实数R ;②分式:分母0≠,0次幂:底数0≠; ③偶次根式:被开方式0≥,例:225x y -=
;④对数:真数0>,例:)1
1(log x
y a -=
(2)抽象函数求定义域:已知y=f(x)定义域D ,求y=f[g(x)]的定义域;已知y=f[g(x)]的定义域C ,
求y=f(x)定义域.括号内范围一致,定义域始终是关于自变量x 的范围。

4、求值域的一般方法:
①图象观察法:|
|2.0x y =;②单调函数法: ]3,3
1[),13(log 2∈-=x x y ③二次函数配方法:)5,1[,42
∈-=x x x y , 222++-=x x y
④“一次”分式反函数法:1
2+=
x x
y ;⑥换元法:x x y 21-+=⑦构造解析式法 5、求函数解析式f (x )的一般方法:
①待定系数法:一次函数f (x ),且满足172)1(2)1(3+=--+x x f x f ,求f (x ) ②配凑法:,1
)1
(2
2
x x x
x f +=-求f (x )
;③换元法:x x x f 2)1(+=+,求f (x ) 6、函数的单调性:
(1)定义:区间D 上任意两个值21,x x ,若21x x <时有)()(21x f x f <,称)(x f 为D 上增函数; 若21x x <时有)()(21x f x f >,称)(x f 为D 上减函数。

(一致为增,不同为减) (2)区间D 叫函数)(x f 的单调区间,单调区间⊆定义域; (3)复合函数)]([x h f y =的单调性:即同增异减;
7.奇偶性:
定义:注意区间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比较f(x) 与f(-x)的关系。

f(x) -f(-x)=0⇔ f(x) =f(-x) ⇔f(x)为偶函数; f(x)+f(-x)=0⇔ f(x) =-f(-x) ⇔f(x)为奇函数。

8.周期性:
定义: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 满足:f(x+T)=f(x),则T 为函数f(x)的周期。

9.函数图像变换:
(1)平移变换 y=f(x)→y=f(x+a),y=f(x)+b;(2)法则:加左减右,加上减下 (3)注意:(ⅰ)有系数,要先提取系数。

如:把函数y=f(2x)经过 平移得到函数y
=f(2x+4)的图象。

(ⅱ)会结合向量的平移,理解按照向量a (m,n)平移的意义。

10.反函数: (1)定义:函数)(x f y =的反函数为)(1x f y -=;函数)(x f y =和)(1x f y -=互为反函数;
(2)反函数的性质:函数)(x f y =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其反函数)(1x f y -=的值域、定义域; 函数)(x f y =的图象和它的反函数)(1
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x y =对称;点(a ,b )关于直线x
y =
的对称点为(b ,a ); 二、指对运算:
1. 指数及其运算性质:当n 为奇数时,a a n n =;当n 为偶数时,⎩

⎧<-≥==)0()
0(||a a a a a a n n
2.分数指数幂:正分数指数幂:n m
n
m a a =;负分数指数幂:n
m n
m a
a
1=
-
3.对数及其运算性质:
(1)定义:如果)1,0(≠>=a a N a b
,以10为底叫常用对数,记为lgN ,以e=2.7182828…为底叫自然对数,记为lnN
(2)性质: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1的对数等于0:01log =a ,③底的对数等于1:1log =a a ,
④积的对数: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 商的对数: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幂的对数:M n M a n
a log log =, 方根的对数:M n
M a n a log 1log =,
数列
一.数列:(1)前n 项和:n n a a a a S ++++= 321; (2)前n 项和与通项的关系:

⎨⎧≥-===-)2()
1(111n S S n S a a n n n
二.等差数列 :
1.定义:d a a n n =-+1。

2.通项公式:d n a a n )1(1-+= (关于n 的一次函数),
3.前n 项和:(1).2)(1n n a a n S += (2). d n n na S n 2
)1(1-+
=(即S n = An 2
+Bn ) 4.等差中项: 2
b
a A +=
或b a A +=2 5.等差数列的主要性质:
(1)等差数列{}n a ,若q p m n +=+,则q p m n a a a a +=+。

()d m n a a m
n
-+=
也就是: =+=+=+--23121n n n
a a a a a a ,如图所示:
n
n a a n a a n n a a a a a a ++---11
2,,,,,,12321
(2)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n S 是其前n 项的和,*
N k ∈,则k S ,k k S S -2,k k S S 23-成等差
数列。

如下图所示:
k
k
k k
k S S S k k S S k k k a a a a a a a a 3232k
31221S 321-+-+++++++++++
三.等比数列:
1.定义:)0(1≠=+q q a a n
n ;2.通项公式:1
1-=n n q a a (其中:首项是1a ,公比是q )
3.前n 项和]:⎪⎩⎪⎨⎧
≠--=--==)
1(,1)1(1)1(,111q q q a q
q a a q na S n
n n (推导方法:乘公比,错位相减)
说明:①)1(1)
1(1≠--=q q q a S n n ; ○2)1(11≠--=q q
q a a S n n ; ○
3当1=q 时为常数列,1na S n =。

4.等比中项:
G
b a G =,即ab G =2
(或ab G ±=,等比中项有两个)
5.等比数列的主要性质:
(1)等比数列{}n a ,若v u m n +=+,则v
u m n a a a a ⋅=⋅a
a q
m
n m
n
-=
也就是: =⋅=⋅=⋅--23121n n n
a a a a a a 。

如图所示:
n
n a a n a a n n a a a a a a ⋅⋅---11
2,,,,,,12321
(2)若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n S 是前n 项的和,*N k ∈,则k S ,k k S S -2,k k S S 23-成等比数列。

如下图所示:
k k
k k
k S S S k k S S k k k a a a a a a a a 3232k
31221S 321-+-+++++++++++
四.求数列的前n 项和的常用方法:分析通项,寻求解法
1.公式法:等差等比数列 ;
2.分组求和法:如a n =2n+3n
3.裂项相消法:如a n =
1(1)
n n +;4.错位相减法:“差比之积”的数列:如a n =(2n-1)2n
三角函数
1、角:与α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为{Z k k ∈⋅+=,360|
αββ}
2、弧度制:(1)定义:等于半径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用弧度做单位叫弧度制。

(2)度数与弧度数的换算:π=
180弧度,1弧度180
(

=
(3)弧长公式:r l ||α= (α是角的弧度数) 扇形面积:2
||2
121r lr S α===
3、三角函数 定义:(如图)
r
x
x
y
r y ===αααcos tan sin 4、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
(1)平方关系: (2)商数关系:
1cos sin 22=+αα α
α
αcos sin tan =
5、诱导公式(理解记忆方法: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公式一: ααααααtan )360tan(cos )360cos(sin )360sin(=︒⋅+=︒⋅+=︒⋅+k k k 公式二: 公式三: 公式四: 公式五:
ααααα
αtan )180tan(cos )180cos(sin )180sin(-=-︒-=-︒=-︒ ααααα
αtan )180tan(cos )180cos(sin )180sin(=+︒-=+︒-=+︒ ααααααtan )tan(cos )cos(sin )sin(-=-=--=- α
αααααtan )360tan(cos )360cos(sin )360sin(-=-︒=-︒-=-︒
ααπααπ
-sin )2cos(cos )2sin(=-=- ααπααπsin )2cos(cos )2sin(-=+=+ ααπααπ
sin )2
3cos(cos )23sin(-=--=- ααπα
απsin )23cos(cos )23sin(=+-=+
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βα+S :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βα-S :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βα+C :βαβαβsin sin cos cos )cos(-=+a )(βα-C :βαβαβsin sin cos cos )cos(+=-a )(βα+T : 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 )(βα-T : β
αβ
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7、辅助角公式:sin cos cos cos sin )sin()a x b x x x x φφφ+=⋅+⋅=+
(其中ϕ称为辅助角,ϕ的终边过点),(b a ,a
b =
ϕtan )
8、二倍角公式:(1)、α2S : αααcos sin 22sin = (2)、降次公式:
α2C : ααα22sin cos 2cos -= ααα2sin 21
cos sin =
1cos 2sin 2122-=-=αα 2
12cos 2122cos 1sin 2
+-=-=ααα
α2T : α
αα2
tan 1tan 22tan -= 212cos 2122cos 1cos 2
+=+=ααα 9、三角函数的图象性质
(1)函数的周期性: ①定义:对于函数f (x ),若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 ,当x 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f (x +T )= f (x ),那么函数f (x )叫周期函数,非零常数T 叫这个函数的周期;
②如果函数f (x )的所有周期中存在一个最小的正数,这个最小的正数叫f (x )的最小正周期。

(2)函数的奇偶性:
①定义:对于函数f (x )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都有:f (-x )= - f (x ),则称f (x )是奇函数,f (-x )= f (x ),则称f (x )是偶函数
②奇偶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3)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性质() =r
x y sin =图象的五个关键点:
(0,0),(2
,1),(π,0),(2,-1),(π2,0); x y cos =图象的五个关键点:
(0,1),(π,0),(π,-1),(3π
,0),(π2,1);
平面向量
1.向量的有关概念:向量的定义、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相反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

2.向量的运算:(1)、向量的加减法:
(2)实数与向量的积:①定义: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a λ; ②它的长度:||||||a a ⋅=λλ;
③:它的方向:当0>λ,a λ与a 的方向相同;当0<λ,a λ与a 的方向相反;当0=λ时,a λ=0; 3.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21,e 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对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21,λλ,使2211e e a λλ+=; 4.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2211,,,y x b y x a ==→→,则()2121,y y x x b a ±±=±→

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则()1212,y y x x AB --=→
. : 设()y x a ,=→,则λ()()y x y x a λλλ,,==→
, (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①定义:⎪⎭
⎫ ⎝⎛≤≤≠≠⋅=⋅→→→→→


→001800,0,0cos θθb a b a b a , 00=⋅→
→a . ①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向量a 的长度|a |与b 在a 的方向上的投影|b |θcos 的乘积;
③、坐标运算:设()()2211,,,y x b y x a ==→→,则2121y y x x b a +=⋅→
→ ;
向量a 的模|a |:a a a ⋅=2||2
2
y x +=;模|a |22y x +=
④、设θ是向量()()2211,,,y x b y x a ==→

的夹角,则2
2
222
1
2
12121cos y x y x y y x x +++=θ。

5、重要结论:
(1)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设()()2211,,,y x b y x a ==→→,则//a b a b λ→→→→
⇔=⇔ 01221=-y x y x )(R ∈λ (2)两个非零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设 ()()2211,,,y x b y x a ==→

,则 121200a b a b x x y y →

→→
⊥⇔⋅=⇔+= (3)两点()()2211,,,y x B y x A 的距离:221221)()(||y y x x AB -+-=
6、解三角形:
(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A bc B ac C ab S sin 2
1
sin 21sin 21===∆ (2)正,余弦定理 ①正弦定理:
2,2sin ,2sin 2sin sin sin sin a b c
R a R A b R B c R A B C
======或 , ②余弦定理:)
1(2)(cos 2cos 2cos 222222
2
2
222cocC ab b a C ab b a c B
ac c a b A
bc c b a +-+=-+=⋅-+=⋅-+=
求角: ab
c b a C ac b c a B bc a c b A 2cos 2cos 2cos 2
22222222-+=-+=-+=
不等式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特值法是判断不等式命题是否成立的一种方法,此法尤其适用于不成立的命题。

2.中间值比较法:先把要比较的代数式与“0”比,与“1”比,然后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二.均值不等式:
1.内容:两个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即:若0,>b a ,则ab b
a ≥+2
(当且仅当b a =时取等号)
2.基本变形:①≥+b a ;②若R b a ∈,,则ab b a 22
2
≥+ 3.基本应用:求函数最值:
注意:①一正二定三取等;②积定和小,和定积大。

常用的方法为:拆、凑、平方;如:①函数)2
1
(4294>--=x x x y 的最小值 。

②若正数y x ,满足12=+y x ,则y
x 1
1+的最小值 。

三、不等式的解法:
3.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取两边,“<”取中间)
(1)当0>a 时,a x >||的解集是},|{a x a x x >-<,a x <||的解集是}|{a x a x <<- (2)当0>c 时,c b ax c b ax c b ax >+-<+⇔>+,||, c b ax c c b ax <+<-⇔<+|| 4.分式不等式的解法:通解变形为整式不等式;

⇔>0)()(x g x f ;(2)⇔≤0)
()
(x g x f ; 5.高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数轴标根法。

直线和圆的方程
一、直线
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α∈[0,π).(2)直线的斜率,即0tan (90)k αα=≠ (3)斜率公式:经过两点P 1(x 1,y 1)、P 2(x 2,y 2)的直线的斜率为21
2121
(0)y y k x x x x -=-≠-
2.直线的方程
(1)点斜式 :y -y 0=k(x -x 0) (2)斜截式:y=kx +b (3)两点式:
112121y y x x y y x x --=-- (4)截距式:1x y
a b
+=
(5)一般式 Ax +By +C=0 (A 、B 不同时为0). 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平行:当直线l 1和l 2有斜截式方程时,k 1=k 2且b 1≠b 2; (2)重合:当l 1和l 2有斜截式方程时,k 1=k 2且b 1=b 2; (3)相交:当l 1,l 2是斜截式方程时,k 1≠k 2
(4)垂直:设两条直线1l 和2l 的斜率分别为1k 和2k ,则有12121-=⇔⊥k k l l
一般式方程时,1212120l l A A B B ⊥⇔+=(优点:对斜率是否存在不讨论)
(5)交点:求两直线交点,即解方程组111222
0A x B y C A x B y C ++=⎧⎨++=⎩
4.点到直线的距离:设点),(00y x P ,直线P C By Ax l ,0:=++到l 的距离为2
2
00B
A C By Ax d +++=
.
5.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设两条平行直线)(0:,0:212211C C C By Ax l C By Ax l ≠=++=++,它们之间的距离为d ,则有2
2
21B
A C C d +-=
.
6. 关于点对称和关于某直线对称:利用直线垂直,平行等解决
7.简单的线性规划----线性规划的三种类型: 1.截距型:形如z=ax+by, 把z 看作是y 轴上的截距,目标函数的最值就转化为y 轴上的截距的最值。

2.斜率型:形如y a
z x b
-=-时,把z 看作是动点(,)P x y 与定点(,)Q b a 连线的斜率,目标函数的最值
就转化为PQ 连线斜率的最值。

3.距离型:形如22
()()z x a y b =-+-时,可把z 看作是动点(,)P x y 与定点(,)Q a b 距离的平方,这样目标函数的最值就转化为PQ 距离平方的最值。

二、曲线和方程:求曲线方程的步骤:①建系,设点;②列式;③代入④化简;⑤证明. 三、圆 1..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x -a)2+(y -b)2=r 2
.(a ,b)为圆心,r 为半径. (2) 圆的一般方程:022=++++F Ey Dx y x (22
40D E F +->.) 2.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给定点),(00y x M 及圆2
22)()(:r b y a x C =-+-.
①M 在圆C 内222
00()()d x a y b r ⇔=-+-<;②M 在圆C 上22200)()d x a y b r ⇔=-+-=( ③M 在圆C 外222
00()()d x a y b r ⇔=-+->
3.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设圆圆C :2
2
2
()()(0)x a y b r r -+-=>; 直线l :)0(022≠+=++B A C By Ax ; 圆心),(b a C 到直线l 的距离2
2B A C Bb Aa d +++=
.
①几何法:r d =时,l 与C 相切;d r <时,l 与C 相交;d r >时,l 与C 相离.
② 代数法:方程组⎪⎩
⎪⎨⎧=++=-+-0)()(2
22C Bx Ax r b y a x 用代入法,得关于x (或y )的一元二次方程,其判别式为∆,
则:l ⇔=∆0与C 相切;0l ∆⇔>与C 相交;0l ∆⇔<与C 相离.
注意:几何法优于代数法
4.求圆的切线方法
①若已知切点(x 0,y 0)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

利用相切条件求k 值即可。

②若已知切线过圆外一点(x 0,y 0),则设切线方程为y -y 0=k(x -x 0),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 ,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 轴的切线.
5.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已知两圆圆心分别为O 1、O 2,半径分别为r 1、r 2,则
(1)|O O |=r r (2)|O O |=|r r |(3)|r r ||O O |r r 12121212121212两圆外切+;两圆内切-;
两圆相交-<<+.⇔⇔⇔
立体几何
1.平面的基本性质:三个公理及推论。

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
3.直线与平面
平面
(3)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
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相交
的两
平面
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二面角的
线,这两个半平面叫二面角的面
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另作垂直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二面角的平面角。

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两平
面垂

判定性质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
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1)若二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
于它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2)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经过第一个平
面内一点垂直于第二个平面的直线,在第一
个平面内
5. 常用证明方法:
(1)判断线线平行的常用方法:
①a∥b,b∥c, a∥c;②a∥α,a β,α∩β=b a∥b
③a⊥α,b⊥α a∥b;④α∥β,α∩γ=a,β∩γ=b a∥b
(2)判定线线垂直的常用方法.
①a⊥α,b α a⊥b;②b∥c,a⊥c a⊥b
③a⊥α,b∥α a⊥b;
(3)判定线面平行的常用方法:
①定义②a α,bα且a∥b a∥α.③α∥β,a β a∥β;
(4)判定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
①c⊥a,c⊥b且a α,b α,a,b无公共点c⊥α;②a∥b且a⊥α b⊥α
③α∥β且a⊥α a⊥β
(5)判定面面平行的常用方法:
①a、b β,a∩b=A,若a∥α,b∥α α∥β
②a⊥α,α⊥β α∥β
③α∥β,β∥r α∥γ
(6)判定面面垂直的常用方法.
①a⊥α,a β α⊥β②α∥β,b⊥r β⊥r
③a⊥β,a∥α α⊥β
6.棱柱
(1)棱柱的定义、分类,直棱柱、正棱柱的性质;(2)长方体的性质。

(3)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四棱柱→正方体这些几何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它们的特有性质。

(4)S侧=各侧面的面积和;(5)V=Sh。

7.棱锥
1.棱锥的定义、正棱锥的定义(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
2.相关计算:S侧=各侧面的面积和,V=
3
1
Sh
8.球的相关概念:(1)S球=4πR2V球=
3
4
πR3(2)球面距离的概念
9.计算问题:计算步骤:一作、二证、三算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范围:0°<θ≤90°方法:①平移法;②向量法.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范围:0°≤θ≤90°方法:关键是作垂线,找射影.
(3)二面角方法:①定义法;②射影面积法:S′=S cosθ三垂线法;③向量法.
其中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
①定义法:由二面角平面角的定义做出平面角;
②三垂线法:一般要求平面的垂线好找,一般在计算时要解一个直角三角形。

(4)两点之间的距离.(5)点到直线的距离.
(6)点到平面的距离: (1)直接法,即直接由点作垂线,求垂线段的长.(2) 等体积法. (3) 向量法
(7)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8)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1)定义法,即求公垂线段的长.(2)转化成求直线与平面的距离.(3)向量法
(9)平面的平行直线与平面之间的距离.(10)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 (11)球面距离
概率
概率1.必然事件: P(A)=1;不可能事件: P(A)=0;随机事件的定义: 0<P(A)<1。

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年n个,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
那么,每一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
n
1
,如果某个事件A包含的结果有m个,那么事件A的概率
n
m
P(A)=.
3.互斥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互斥事件. 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事件A+B发生(即A、B中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B分别发生的概率和,即P(A+B)=P(A)+P(B);
推广:)
P(A
)
P(A
)
P(A
)
A
A
P(A
n
2
1
n
2
1
+
+
+
=
+
+
+
.
4.对立事件:两个事件必有一个发生的互斥
.............事件
..叫对立事件.(A、B互斥,即事件A、B不可能同时发生)(A、B对立,即事件A、B不可能同时发生,但A、B中必然有一个发生。

P(A)+ P(B)=15.相互独立独立事件:事件A(或B)是否发生对事件B(或A)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这样的两个事件叫做相互独立事件. 如果两个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即P(A·B)=P(A)·P(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