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环境案例分析
环境管理环境案例分析
环境管理环境案例分析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环境问题越来越被重视,各个行业都需要进行环境管理,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环境案例来探讨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和如何有效应对环境挑战。
案例背景我们选择了一家化工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
该公司位于一个工业区,主要生产有机溶剂。
在过去的几年里,该公司一直存在着环境管理方面的问题,例如废水排放过多导致周边水体污染,废气排放中含有有毒物质等。
这些问题导致社会对该公司的抗议增多,并且政府机构也加强了对该公司的监管。
问题分析该化工公司的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废水和废气的处理上。
废水直接排入附近的河流,导致水质恶化,进而影响了周边生态系统的平衡。
废气中的有毒物质对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都产生了潜在威胁。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公司的环境问题,该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1.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厂该公司投资兴建了一个先进的污水处理厂,用于处理废水。
污水处理厂采用了生物处理技术,能够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无害物质,并降低水中的化学需氧量和悬浮物含量。
这样处理后的废水更加符合排放标准,对周边水体的污染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2.改善废气处理设施为了减少废气中有毒物质的排放,该公司对废气处理设施进行了升级。
新的处理设施采用了高效的过滤器和吸附剂,能够有效去除废气中的有毒物质。
此外,公司还采取了更严格的排放监控措施,确保废气排放符合环境法规。
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该公司的环境管理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
废水处理厂的建设使得废水排放符合国家排放标准,不再对附近河流构成污染。
废气处理设施的升级也使得废气排放中的有毒物质得到了有效去除,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同时,公司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加强了与社区居民的沟通与合作,增强了公司的社会形象。
结论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在现代社会中,环境管理不仅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有效的环境管理措施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升企业形象,同时也符合社会期望。
环境管理案例分析
环境管理案例分析概述:本文将对某公司环境管理案例进行分析。
该公司作为一家大型制造企业,其环境管理措施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本文将从该公司的环境管理目标、规划和执行、监测和评估以及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关的经验教训。
一、环境管理目标该公司设定了明确的环境管理目标,包括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
公司高层将环境保护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并制定了相应的战略规划,将环境管理纳入整体的企业治理体系。
二、规划和执行在环境管理规划方面,该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环境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
制度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管控等方面,并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了量身定制。
制度的执行由专门的环境管理团队负责,他们职责明确,工作分工清晰。
三、监测和评估为了保证环境管理措施的有效性,该公司建立了全面的监测和评估体系。
监测包括定期的环境指标检测和现场巡查,确保公司的排污等环境指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评估主要侧重于环境管理措施的效果和可持续性,包括对资源利用情况的评估和企业环境绩效的评价。
四、持续改进在环境管理案例中,持续改进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该公司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通过使用更加环保的设备和工艺,优化生产过程,减少环境风险。
公司还积极开展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环保文化。
经验教训:通过对该公司环境管理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经验教训:1.明确环境管理目标:公司应制定明确的环境管理目标,并将其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形成顶层设计。
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公司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环境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
3.建立监测和评估体系:公司应建立全面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对环境管理措施进行定期评估。
4.持续改进:公司应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结论:通过对该公司环境管理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家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法律方面的环境管理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园区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然而,工业园区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本文以我国某工业园区为例,探讨工业园区环境污染治理的法律问题。
某工业园区成立于2005年,占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共有企业300多家,涉及化工、冶金、纺织等多个行业。
近年来,该工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大气、水体、土壤污染严重,对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二、问题分析1. 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部分法律法规存在滞后性,难以满足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的需求。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虽然规定了企业的环保责任,但对于具体的环境污染行为缺乏明确的处罚措施。
2. 监管力度不足环保部门对工业园区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部分企业环保意识淡薄,存在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
同时,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存在取证难、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
3. 企业环保投入不足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保护,环保投入不足。
这导致企业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污染物排放超标。
4. 公众参与度低工业园区环境污染治理涉及众多利益相关方,但公众参与度较低,导致环境保护政策难以得到有效实施。
三、案例分析1. 案例介绍2018年,某工业园区发生一起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
一家化工企业因生产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大量有害物质泄漏,污染周边水体和土壤。
事件发生后,当地环保部门迅速介入调查,对企业进行处罚,并要求企业立即整改。
2. 案例分析(1)法律法规适用在处理该案件过程中,环保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对企业进行处罚。
这些法律法规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保障了环保执法的顺利进行。
(2)监管力度加强针对该事件,环保部门加大了对工业园区的监管力度,对企业进行定期检查,确保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
同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提高企业环保意识。
环保法律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破坏现象层出不穷。
为了保护环境,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
本报告将以一起典型的环保法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我国环保法律的适用、执行及效果,以期为进一步完善环保法律体系提供参考。
二、案件概述案例名称:XX工业园区污染环境案案由:环境污染当事人:原告:XX市环境保护局被告:XX工业园区案情简介:XX工业园区位于XX市XX区,主要从事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
近年来,该园区部分企业违法排放污染物,导致周边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
XX市环境保护局在接到群众举报后,对园区内企业进行了调查,发现多家企业存在违法排污行为。
经调查取证,XX市环境保护局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XX工业园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法律适用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有: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环境保护机构、环境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了水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水污染防治机构、水污染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大气污染防治机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基本原则、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机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四、案例分析1. 违法排污行为的认定:本案中,被告XX工业园区内的多家企业违法排放污染物,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法院依法认定被告的行为构成违法排污。
2. 环境损害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十六条规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中,被告XX工业园区因违法排污行为导致周边环境受到污染,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环境管理案例
环境管理案例看文明如何改善城市的环境在当今世界,环境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
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长,给城市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各地纷纷出台了各种环境管理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将通过介绍三个环境管理案例,来展示城市环境得到改善的效果。
第一个案例发生在某城市的垃圾处理领域。
在过去的几年里,这个城市的垃圾处理问题一直困扰着市民。
由于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垃圾经常在市区内堆积成山,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他们加大了垃圾处理设施的投资,扩大了处理能力。
其次,他们提倡垃圾分类,鼓励市民将垃圾分类投放,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
此外,他们还鼓励市民参与垃圾清理活动,通过社区志愿者的力量清理城市内的乱七八糟。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该市的垃圾处理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市区内的垃圾减少了很多,环境变得更加整洁美观。
第二个案例发生在某城市的空气污染治理方面。
由于该市的工业发展快速,空气质量一直是市民关注的焦点。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该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首先,他们加强了对企业的环保监管力度,对不符合排放标准的企业进行处罚,对环保设施完善的企业给予奖励。
其次,他们推广了新能源车辆,鼓励市民使用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减少尾气排放。
此外,他们加强了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鼓励市民减少私人车辆的使用。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该市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市民的健康状况也有所提升。
第三个案例发生在某城市的水资源管理方面。
该城市位于干旱地区,水资源一直紧缺。
为了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该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他们加大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建立了水资源保护区,禁止非法开采水资源。
其次,他们鼓励市民节约用水,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的水资源意识。
此外,他们改善了水利工程设施,加大了供水能力。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该市的水资源得到了有效的管理和利用,市民的用水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环境管理的案例分析
环境管理的案例分析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环境管理成为了保障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不同环境管理案例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总结经验教训,探索更有效的环境管理策略和方法。
一、某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某工业园区在建设初期,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环境管理措施,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园区内的企业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周边的河流和空气受到严重污染,土壤质量也大幅下降,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威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园区管理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了对入园企业的环境准入管理,严格审核企业的环保设施和污染治理方案,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一律不得入园。
其次,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在园区内设置多个监测点,实时监测大气、水和土壤的质量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污染问题。
此外,还加强了对企业的日常监管,定期检查企业的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对违规排放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园区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河流的水质逐渐恢复,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土壤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同时,园区的企业也提高了环保意识,加大了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二、某城市的垃圾分类管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垃圾产生量不断上升,垃圾分类管理成为了城市环境管理的重要任务。
在某城市,过去由于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淡薄,垃圾分类设施不完善,导致垃圾混装、乱扔现象严重,垃圾处理压力巨大,环境质量受到影响。
为了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该城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方面,加大了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另一方面,完善了垃圾分类设施,在居民区设置了分类垃圾桶,并配备了专门的垃圾清运车辆,确保分类后的垃圾能够得到及时清运和处理。
此外,还建立了垃圾分类监督机制,对不遵守垃圾分类规定的居民和单位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城市的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环境管理)环境案例分析
(环境管理)环境案例分析近年来,各国都在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并通过立法、政策等措施保障环境质量,但仍有许多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我们需要从真实案例中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以期发现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以中国雾霾为例,近年来,雾霾席卷全国许多城市,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从根源上分析,雾霾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大气污染问题,包括工业排放、交通排放、农业化肥和抗生素的应用等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雾霾问题,我们需要的是从多个方面入手,共同进行环境治理。
企业排放污染物问题,在环保压力下,各大企业已经开始对自身的环保问题进行整治,降低排放污染物的量,避免造成更多的环境污染。
其中,很多企业不仅只是停留在对自身污染排放的整治,还进一步对自身内部的环境保护体系进行构建和完善,从而建立起完善的环境管理与监测体系,实现环境保护从源头的角度去维护。
在城市交通方面,对于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放污染物问题,则可以通过加强公交运输、鼓励群众使用环保型交通工具等方法进行治理。
同时,在城市规划阶段,应设立超市和货运集散中心,利用高速铁路、水路等方式来代替汽车运输,减少汽车尾气和粉尘的生成。
在农业方面,我们可以对化肥、农药的使用进行限制,以及通过种植绿色的农作物、建造生态农场等方式进行治理,降低农业活动对地球的污染。
同时,网络平台上也可以创造出一个交流平台,进行环保知识推广、环保方案的讨论、环保技术的分享等,以此推进绿色环保的理念。
总而言之,环境管理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从多方面入手,全方位加强环境治理工作。
通过深入探讨、共筑绿色生态的方式,不断推动长远的环保目标,以此来减少环境污染和减轻环境对我们的影响。
(环境管理)案例分析题库(环境类例)
案例1:绿化剪草伤人案例 案例描述 6月15日,某项目二名绿化员在欢乐谷修剪草坪,当时赵某操作一台剪草机在作业区域的上方坡地修剪,另一台由富某在下方的平地修剪,两台剪草机相距约7米远。
当修剪到欢乐谷小溪上面的草坪时候,从赵某操作的剪草机里飞出一个石粒打在了正在下面修剪的绿化员富某的右眼上。
经医院诊断,富某右眼内积血,眼角膜划伤,瞳孔断裂,经过几天的治疗,1米之内能够模糊的看到物体,伤者眼前积血基本被吸收,眼角膜已经愈合,但瞳孔无法修复,且玻璃体处于浑浊状态,需做进一步治疗。
现场状况:(以下图片为模拟现场人员操作实景)案例分析 据现场情况分析判断看,事件的发生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1、剪草机沿坡脊横向修剪,机器在坡脊与斜坡的接触界面上运行时,剪草机底座面与坡谷方向呈现约10度的放射形外露夹角。
人员在坡谷作业时其上身及脸部位置正处在夹角范围内。
2、现场坡脊草地表面不平整,剪草机叶片扬起草地表面砂石从外露夹角往外抛,对坡谷作业人员形成直接威胁。
高差坡距离机器底座外露夹角约10。
度案例2:泳池配套设施伤人案例行了简单的包扎,同时找到了她的家人将其送到医院。
经医院诊断,该业主拇指表面肌肉被划开3/4。
为防止肌肉坏死,需住院治疗。
现场状况:(以下图片为模拟现场人员操作实景)案例分析据现场情况分析判断,事件的发生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1、现场标识安装位置不适当,未能满足醒目,清晰、完整的要求。
2、出事地点位于浸脚池旁,地面较湿滑,现场未设置防滑垫。
3、现场仪容镜不锈钢包边工艺粗糙,镜框两边存在较大范围的“利边”和“利角”。
经验或教训(含预防措施)《物业管理条例》第五章第五十六条规定“物业存在安全隐患,危及公共利益及他人合法权益时,责任人应当及时维修养护,有关业主应当给予配合。
”作为小区公共设施、设备的维护养护的主要责任人,做好风险检查和防范工作是物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
一、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思想,公司应不定期地组织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工作,主动发现危险源和安全防范体系的薄弱环节,进行控制和改进,预摔倒地案例4:泳池衣柜失窃案例案例5:家政服务人员偷盗案例6:家有飞虫。
法律_环境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在某市一家大型化工企业,由于环保设施不完善,长期排放大量废气、废水,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引发了周边居民的不满和抗议。
二、案件经过1. 环境监测发现问题某市环境保护局在例行环境监测中发现,该化工企业排放的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浓度超标,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浓度也超过国家标准。
经调查,该企业未按照规定安装和使用环保设施,也未向环保部门申报排污情况。
2. 居民投诉和抗议周边居民反映,该企业排放的废气、废水对他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他们多次向环保部门投诉,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于是,居民们自发组织起来,举行抗议活动,要求政府严肃处理该企业环境违法行为。
3. 政府介入调查在居民的压力下,某市政府高度重视此案,成立调查组对该化工企业进行调查。
调查组通过查阅资料、现场勘查、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掌握了该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证据。
4. 依法处理根据调查结果,某市环保局对该化工企业作出了如下处罚:(1)责令该企业立即停止排放污染物,并立即整改环保设施。
(2)对超标排放的污染物进行超标收费,并处以罚款。
(3)对该企业负责人进行行政拘留。
(4)将此案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三、案例分析1. 环境违法行为的危害该化工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损害了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此外,该企业的行为还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2. 环保部门的监管责任环保部门作为环境保护的监管部门,有责任对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本案中,环保部门在接到居民投诉后,及时介入调查,依法处理了该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体现了环保部门的责任和担当。
3. 政府的作用政府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案中,政府在接到居民投诉后,高度重视,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依法处理了该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环境保护经典案例分析
环境保护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一:爱达荷州河流污染事件
- 时间:1972年
- 地点:美国爱达荷州
- 案情简介:
- 爱达荷州的河流受到了严重污染,河水中含有大量有害化学
物质,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
- 法律纠纷:
- 当地环保组织向法院提起诉讼,指控负责该地区污染的公司
侵犯了当地的环境保护法规。
- 法院判决:
- 法院裁定,污染公司需停止排放有害物质,并进行清理工作。
此外,还需支付巨额罚款作为对环境破坏的赔偿。
- 影响:
- 此案判决为环境保护立下了重要的先例,强化了环境法规的
执行力度,并提醒企业必须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案例二:巴西亚马逊雨林砍伐案
- 时间:2004年
- 地点:巴西亚马逊雨林
- 案情简介:
- 亚马逊雨林被大规模砍伐,导致大量珍稀植物物种灭绝,对全球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
- 法律纠纷:
- 国际环保组织起诉巴西政府,指责其未能有效控制对亚马逊雨林的砍伐行为,违反了国际环境保护协议。
- 法院判决:
- 法院认定巴西政府确实未能履行环境保护的职责,要求其采取立即行动保护亚马逊雨林,并进行相关修复工作。
- 影响:
- 这个案例促使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亚马逊雨林的保护问题,同时强调了每个国家在保护全球环境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以上是两个环境保护方面的经典案例,它们对保护自然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些案例的审判结果不仅创造了法律先例,也对未来类似案件的裁决产生了积极影响。
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教训,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污染成为困扰我国城市的一大难题。
XX市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大气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2018年,XX市空气质量达标率仅为50%,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为了治理大气污染,XX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了执法力度,对一批违法排污企业进行了查处。
本文将以XX市某钢铁有限公司大气污染案件为例,分析生态环境法律问题。
二、案情简介XX市某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钢铁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钢铁生产、加工、销售业务。
该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大气污染,导致废气排放超标。
2018年,XX市环保部门对该公司进行了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废气排放超标,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
三、案件审理1. 调查取证XX市环保部门在接到举报后,立即对某钢铁公司进行了调查。
经查,某钢铁公司确实存在废气排放超标问题。
环保部门依法对超标排放的废气进行了监测,并收集了相关证据。
2. 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环保部门对某钢铁公司作出了如下处罚:(1)责令某钢铁公司立即停止超标排放废气行为;(2)对某钢铁公司罚款人民币50万元;(3)责令某钢铁公司缴纳环境保护税。
3. 案件审理结果某钢铁公司不服行政处罚,向XX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法院经审理认为,某钢铁公司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合法、适当。
据此,法院驳回了某钢铁公司的诉讼请求。
四、案例分析1. 违法排污行为的认定本案中,环保部门通过现场检查、监测等方式,认定某钢铁公司存在废气排放超标行为。
这表明,在生态环境法律案件中,违法排污行为的认定需要依靠充分的证据。
2. 法律法规的适用本案中,环保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对某钢铁公司作出了行政处罚。
这说明,在生态环境法律案件中,法律法规的适用是确保案件公正、合法的关键。
环境保护案例分析
01 Chapter事件背景0102污染源与影响应对措施与效果通过这些措施,当地政府有效地减少了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影响。
虽然原油泄漏事件已经过去,但当地政府仍继续加强海洋保护工作,提高公众对海洋保护的意识。
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紧急清理泄漏的原油、实施海洋监测计划、加强海岸线清洁等。
02 Chapter城市空气质量现状030201污染源与影响工业排放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对城市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交通尾气生活垃圾焚烧治理措施与效果工业污染治理交通尾气治理生活垃圾焚烧治理环境监测与评估03 Chapter中国西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地区环境现状沙漠化原因与影响原因影响措施政府和当地社区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包括限制放牧、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效果经过多年的防治工作,该地区的土地沙漠化程度有所减轻,生态系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同时,农牧业生产和当地经济发展也得到了促进。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沙漠化防治工作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防治措施与效果04 Chapter极端气候频发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如洪涝、干旱、飓风等。
全球气温上升根据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全球气温在过去一个世纪里持续上升,且速度加快。
海平面上升由于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对沿海城市和岛国构成威胁。
全球气候变化现状温室气体排放与影响国际合作与减排措施05 Chapter可再生能源现状太阳能与风能利用成本下降广泛应用技术进步03未来展望政策支持与产业发展01政策扶持02产业壮大06 Chapter1生态系统的重要性23生态系统为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维持,包括人类。
没有健康的生态系统,人类将无法生存。
生态系统是地球生命的基础健康的生态系统能够维持自然平衡,抵御外部干扰,同时为人类提供持续的生态服务。
环境法律法规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事件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为加强环境保护,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环境法律法规。
本文以一起环境污染案例为例,分析环境法律法规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案例简介2018年,某市某化工厂因违法排放废水,导致附近河流水质严重污染,附近居民饮用水受到影响。
接到举报后,当地环保部门立即展开调查。
经调查,该化工厂未取得排污许可证,且未按照规定进行废水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当地环保部门对该化工厂作出了以下处罚:1. 责令该化工厂立即停止违法排污行为;2. 对该化工厂罚款人民币50万元;3. 责令该化工厂进行整改,确保废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4. 对该化工厂负责人进行行政拘留。
三、案例分析1. 法律法规适用本案中,环保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对违法排污的化工厂进行了处罚。
具体而言,环保部门依据以下法律法规进行处罚:(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三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或者未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2. 法律责任追究本案中,环保部门对违法排污的化工厂进行了行政处罚,包括罚款、责令整改和行政拘留。
这体现了我国环境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的严厉打击。
通过对违法行为的追究,既维护了法律的严肃性,也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3. 案例启示本案给我们的启示如下:(1)企业应严格遵守环境法律法规,依法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保护环境,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2)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环境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提高企业和群众的环保意识。
环境污染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为了加强对环境污染行为的打击力度,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环境污染案例为切入点,分析环境污染法律案件的适用和执行。
二、案例简介2018年,某市一家化工厂因长期违法排放废水,导致周边水体严重污染,附近居民生活受到影响。
当地环保部门接到举报后,对化工厂进行了调查,发现其存在多项违法行为。
随后,环保部门依法对化工厂进行了行政处罚,并要求其整改。
然而,化工厂在整改过程中仍然存在违法行为,导致污染问题持续恶化。
最终,当地法院依法对化工厂及其负责人进行了刑事审判。
三、案例分析1. 案件定性本案中,化工厂的行为已构成环境污染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的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法律适用本案中,环保部门依法对化工厂进行了行政处罚,并要求其整改。
然而,化工厂在整改过程中仍然存在违法行为,导致污染问题持续恶化。
此时,环保部门依法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并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最终,当地法院依法对化工厂及其负责人进行了刑事审判。
在法律适用方面,本案主要涉及以下法律法规:(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2)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关于环境污染犯罪的规定。
(3)行政处罚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等。
3. 执行与判决在本案中,当地法院依法对化工厂及其负责人进行了刑事审判,判处有期徒刑和罚金。
此外,法院还责令化工厂对污染环境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环境保护案例分析
环境保护案例分析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保护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解决环境问题,以期引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一、案例一:塔斯马尼亚森林保护塔斯马尼亚是澳大利亚东南部的一个岛屿,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塔斯马尼亚的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面对这一情况,澳大利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森林保护。
首先,政府设立了特殊的自然保护区,限制了人类的开发活动。
其次,政府加大了对非法砍伐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了违法砍伐的处罚力度。
此外,政府还鼓励森林可持续经营,推动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这些保护措施,塔斯马尼亚的森林面积得到了有效的恢复和扩大,森林生态系统得到了维护。
同时,这一案例也告诉我们,保护环境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法律的保障。
二、案例二:中国大熊猫保护中国大熊猫是世界上珍贵的保护动物之一,濒临灭绝。
为了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
首先,政府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并加强了对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
其次,政府加大了对非法猎杀大熊猫的打击力度,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
此外,政府还通过国际合作,加强了大熊猫的科学研究和保护管理。
通过这些保护措施,中国大熊猫的数量逐渐增加,种群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这一案例告诉我们,环境保护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的领导和公众的参与。
三、案例三:巴西亚马逊热带雨林保护巴西亚马逊热带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被誉为“地球之肺”。
然而,由于伐木和放牧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亚马逊雨林面临严重的破坏。
面对这一情况,巴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首先,政府禁止伐木,限制了放牧等破坏性活动。
其次,政府加大了打击非法砍伐的力度,通过加强执法行动,取缔了多家非法木材企业。
此外,政府还大力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鼓励居民从事可持续农业和旅游业。
通过这些保护措施,巴西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破坏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环境方面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化工厂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从事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该工厂地处我国某沿海城市,占地面积约100亩,拥有员工约200人。
多年来,该工厂在当地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污染事件近年来,周边居民反映,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具体表现为:1. 大气污染:化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导致周边空气质量恶化,居民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2. 水污染:化工厂排放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河流,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影响了周边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3. 固体废物污染:化工厂产生的固体废物,如废酸、废碱、废活性炭等,未经妥善处理,直接堆放在厂区内,对周边环境造成了污染。
三、法律分析针对该化工厂的污染事件,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该法明确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对于造成环境污染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该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大气污染。
对于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该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水污染。
对于排放水污染物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二)行政处罚根据上述法律法规,当地环保部门对化工厂进行了调查,并依法作出了行政处罚。
具体措施如下:1. 责令整改:要求化工厂立即停止违法行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环境污染。
2. 罚款:根据化工厂的违法行为和造成的污染程度,环保部门对其进行了罚款。
3. 责令关闭:若化工厂拒不执行整改措施,环保部门有权责令其关闭。
环境问题案例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事件频发。
本文以XX地区水污染事件为例,从法律角度对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环境问题的成因、法律责任的划分以及环境保护的法律途径。
二、案例背景XX地区水污染事件发生在2018年,该地区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未经处理将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废水直接排放至附近河流,导致河流水质严重恶化,周边居民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
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迅速介入调查,并对涉事企业进行处罚。
然而,该事件引发的环保问题及法律争议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三、环境问题成因分析1. 企业环保意识淡薄。
涉事化工厂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未能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忽视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导致废水直接排放。
2. 监管不到位。
当地环保部门在监管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企业的违法行为,导致污染事件发生。
3. 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立法过程中,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导致企业违法成本较低。
四、法律责任分析1. 企业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环境污染。
涉事化工厂在废水处理方面存在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环保部门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十九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
当地环保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存在失职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政府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协调、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环境保护职责。
当地政府在环保工作中存在不足,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五、环境保护的法律途径1. 强化环保法律法规。
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提高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企业违法成本。
2. 加强环境监管。
环保部门应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制止环境违法行为。
环境安全管理案例分析报告
环境安全管理案例分析报告
引言
环境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管理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形象,获得社会认可。
本文通过对某企业环境安全管理案例的分析,探讨环境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
公司背景
该企业是一家制造业公司,主要生产家具产品。
公司位于工业园区,周围环境
复杂,存在着一定的环境污染隐患。
环境安全管理现状
问题一:污水处理不达标
公司的污水处理设施存在问题,导致排放的污水超过环保要求,对周边环境造
成污染。
问题二:废物处理不当
部分废物处理不当,存在偷排、乱倒等现象,严重影响周围环境。
解决方案
污水处理设施改造
公司进行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更新设备,提升处理效率,确保污水排放达标。
强化废物管理
加强对废物的管理,建立废物分类处理制度,严格监督废物处理过程,防止偷
排现象的发生。
效果分析
经过公司的努力和改进,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良好,污水排放符合环保标准。
废
物管理也得到了改善,废物处理规范化,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结论
本案例分析表明,环境安全管理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将环境安全管理作
为一项长期任务进行落实,才能有效管理环境问题,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XXX.《环境安全管理实务》,XXX出版社,200X。
2.XXX.《环境管理与安全规范》,XXX出版社,200X。
环境管理措施案例分析
环境管理措施案例分析概述环境管理是指针对环境问题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旨在保护环境、预防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环境管理措施进行案例分析,探讨不同行业在环境管理方面的做法和效果。
污染治理污水处理厂改造某市政府投资数百万元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改造升级,引入先进的处理设备,提高处理效率,降低排放的污染物浓度。
经过改造后,污水处理效果得到极大改善,周边水质也得到明显改善。
烟气脱硫装置安装某火力发电厂引入烟气脱硫装置,对烟气进行脱硫处理,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明显下降,大大改善了空气质量。
资源管理垃圾分类推广某城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建立了垃圾分类管理体系,投放垃圾箱进行分类回收。
通过推广宣传和相关政策支持,使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提高了资源回收利用率。
能源节约措施某企业实施能源节约措施,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更新设备、加强管理等手段,有效减少了能源消耗。
经过实施一段时间,企业节省了大量能源开支,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某地政府设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通过禁止砍伐、禁止捕猎等措施,保护了当地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完整性。
河流治理工程某地开展河流治理工程,清理河道,修建生态护岸,恢复河流自然状态。
经过治理,河水水质明显改善,周边生态环境也得到保护和恢复。
结语环境管理措施是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领域在环境管理方面的努力和成果,也提醒我们环境保护是全球性的责任,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环境管理措施得到实施,让我们的环境更加清洁、美丽。
以上是对环境管理措施案例的简要分析,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启发和思考。
环境保护案例分析
生态影响
森林的破坏导致了土壤侵蚀,进而影响到河流的水质和水量,以及下游 地区的生态环境。同时,动植物物种的减少和消失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和功能造成威胁。
经济影响
当地依赖森林的旅游业受到影响,同时木材供应减少也导致相关产业的 发展受阻。
03
社会影响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下降,他们开始意识到环境
保护的重要性。
解决方案与实施效果
推广减少、再利用和回收利 用的策略,减少塑料垃圾的
产生。
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提高 公众对海洋塑料垃圾污染的
认识和意识。
01
02
03
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 ,对违规排放塑料垃圾的企
业和个人进行处罚。
开展海洋清洁行动,组织志 愿者和政府机构共同清理海
洋塑料垃圾。
04
05
通过科技创新,开发高效、 环保的塑料降解技术和循环
利用技术。
02
案例二:森林保护与生态修复
背景介绍
时间地点
本次案例发生在2010年左右的美国 西部地区,主要涉及的是黄石国家公 园附近的森林。
问题起源
由于多年的采矿、伐木等人类活动, 该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 坏,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水 土流失严重,气候也受到影响。
问题分析
01 02
环境保护案例分析
汇报人: 2023-12-12
目录
• 案例一:海洋塑料垃圾污染 • 案例二:森林保护与生态修复 • 案例三:空气污染治理与城市
绿化 • 案例四: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
治理
目录
• 案例五: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 利用
• 案例六:气候变化与全球环境 治理
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厂与环境保护法的案例分析!来源:作者:日期:10-01-21光明造纸厂位于某河流中上游。
1998年6月,环境监测站对该造纸厂的污水进行监测,发现该厂对所排放的污水的净化处理不够,多种污染物质的含量严重超标。
遂向该厂提出限期治理的要求,但光明纸厂不予理会,没有采取任何净化措施。
1998年10月,市环保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其征收排污费,但该厂领导却以经济效益不好为由,拒绝缴纳。
环保局在多次征收未果的情况下,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光明纸厂缴纳应缴排污费。
问题:市环保局提出的诉讼请求是否合理?答案:本题关于污染环境拒交排污费争议问题。
环保局提出的诉讼请求是合理的。
征收排污费是我国环保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事业单位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治理污染,改善环境。
《水污染防治法》第十四条规定:“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的规定,向所在地的环境保护部门申报登记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并提供防治水污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
”第十五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排污费;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
”“超标准排污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制定规划,进行治理。
” 因而,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当地环保部门申报登记排污设施和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经环保部门或其指定的监测单位核定后,作为征收排污费的依据,由环保部门按《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征收。
本案光明纸厂不按期缴纳排污费的行为是错误的。
至于该厂提出的“企业效益不好,无力支付”的理由,是不能支持的,因为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并没有这类可以免费的规定。
案例分析题1、【案情】某市郊四个村委会起诉位于该市郊的水泥厂。
原告诉称,被告在生产水泥过程中超标排放粉尘,污染环境,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人畜健康,给原告造成了损害。
因而请求赔偿11年的经济损失共约693万元,水泥厂停产或搬迁。
被告辩称,水泥厂因建于十年动乱时期,初期的确有超标排污问题,但自《环境保护法(试行)》及其他相关法律公布以来,经过治理,排尘已经达标,成分性能与一般尘土相同,而不是水泥粉尘,因此不必承担责任。
该市中院审理此案,认为原告起诉依据是以硅酸盐水泥粉尘为研究对象的试验结论,而调查化验发现被告排放粉尘主要为未经煅烧的生料粉尘。
生料粉尘的危害尚无确切研究结果和定论。
原告无法提供确切证据,因此不予完全支持。
而被告以前确实曾有长期超标排放的行为,因此判决被告赔偿该时期的损害,并一次性赔偿原告35万元。
【问题】1、该中院的判决是否恰当?为什么?2、您认为合适的判决应为如何?【分析】(1)该中院的审理过程不太恰当。
因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于原告提出被告污染环境引起损害而请求赔偿的,被告否认侵权事实,由被告负责举证。
本案中,应由水泥厂承担证明生料粉尘无害的责任,而不应由原告证明生料粉尘有害。
水泥厂无法证明的,即视为该事实成立。
对于超标排放的损害应予赔偿的判决是恰当的。
(2)环境民事法律责任的承担不要求行为的违法性,因此仅仅以是否超标排放来划分是不正确的,这至多是其损害事实的一个证据。
本案中,被告无法证明其排放物无害时,根据法律规定,应推定存在因果关系,应由他承担赔偿责任。
同时,应充分考虑自然灾害、气候等其他原因造成的损害,分清被告承担责任的大小。
国内最大海洋污染事故案宣判 2外籍船赔6800万来源:信息时报作者:闫晓光胡后波日期:10-01-21 2004年12月7日,两艘外籍集装箱船在珠江口相撞,一船燃油舱破裂,450吨重油漂向大海,在海上形成一条长9海里的油带,成为中国船舶碰撞最大的一次溢油事故。
事故主要责任方“MSC伊伦娜”轮与“现代促进”轮船东、船舶管理人、保赔协会,与主要索赔方广东海事局、广东海洋与渔业局及美国美亚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的诉讼代理人,日前在广州海事法院签署了赔偿金额为850万美元的调解书。
450吨重油泄漏污染海域2004年12月7日,巴拿马籍“现代促进” 轮与德国“MSC伊伦娜”轮在珠江口担杆水道附近海域发生碰撞,“MSC伊伦娜”轮因燃油舱破损,导致450吨重油泄漏漂向大海,严重污染了附近海域,海洋渔业资源严重受损。
去年7月9日,“现代促进”轮船东在广州海事法院就上述碰撞事故可能引起的赔偿责任,设立了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广东海事局、“MSC伊伦娜”轮船载货物投保公司美国美亚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海南临高和兴水产发展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以及林绍恩等96个渔民(以下简称“96位海南索赔方”)认为此次事故对自已造成了巨大损失。
他们先后在广州海事法院对“现代促进”轮责任限制基金申请了债权登记,并将MSC伊伦娜“轮与”现代促进“轮船东、船舶管理人、保赔协会告上法院。
原被告4方终达成调解广东海事局要求被告偿付清污费用人民币1.27亿元及利息,广东省海洋渔业局要求赔偿国家渔业资源损失人民币6000万元及利息,上海美亚公司要求赔偿装载在“MSC”轮上的货物因本次事故造成的损失58万余元,96位海南索赔方要求赔偿海南省水域海洋生态和海洋保护区、海洋水产资源污染损害、海面及海岸清污费用、渔业资源损失、养殖水产品损失、渔具渔网损失等83038700元。
广州海事法院依法将上述案件合并审理。
今年8月11日上午,经广州海事法院主持,以被告向三方原告支付850万美元达成调解。
其中,广东海事局获偿金额413万多美元,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获偿金额350万美元,其余85万美元为广东海事局和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应支付给海南索赔方的补偿款项,上海美亚公司获偿金额18000美元。
至此,“12·7珠江口船舶碰撞污染事故”系列案全部审结。
18户渔民诉9家企业达标排污致害案来源:作者:日期:10-01-21[案情介绍]地处渤海之滨滦河三角洲的河北省乐亭县,海岸线长98公里,滩涂面积65万亩,是全国滩涂贝类精养区之一。
2000年10月上旬,来自,河北迁安第一造纸厂、迁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9家企业的工业污水,沿滦河河道滦乐灌渠大量排放到乐亭县王滩镇大清河、新潮河、小河子、长河入海口海域,涌入孙某等18户渔民经营的6家海水养殖场,致使即将成熟上市的文蛤、青蛤、毛奸、蛏子以及梭鱼、鲈鱼等滩涂贝类、鱼类等成批死亡,大部分绝收,经济损失2 000余万元。
2001年5月,孙某等18户渔?民将迁安第一造纸厂等9家排污企业一起诉至天津海事法院,要求9名被告共同赔偿损失2 000余万元,并停止污染侵害。
天津海事法院委托农业部渔业环境监测中心黄渤海区检测站对本次污染事故的原因进行鉴定,该站认定原告养殖物的死亡是各被告排放污水所致,并派出鉴定人到庭接受质证。
[案件结果]天津海事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孙某等原告持有国有海域使用许可证及滩涂承包合同,具有合法的养殖资格。
本案被告排放含有毒物质COD、悬浮物的污水;是造成原告养殖生物死亡的实质原因,9名被告的排污行为与原告的损害结果之间具有直接必然的因果关系,已构成共同侵权行为。
于是于2002年4月12日作出判决:(1)9名被告连带赔偿原告损失136597;5‘’元; (2)责令9名被告立即停止侵害,不得再排放污水入海,消除继续污染养殖区域的危险。
此案经上诉审理,2003年3月24日,二审法院维持了一审法院的第2项判决,对第1项中的赔偿数额作了改判。
法院认为原告等的水产品应以批发价而非零售价计算,另外原告等在签订承包合同时应考虑到上述企业多年排污的历史原因,在靠近排污河道和入海口从事养殖业有一定的风险,应自行承担由于对养殖环境风险评估不足的相应损失,最后判决迁安第一造纸厂等8家超标排污企业连带赔偿原告损失655 325;~元,迁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被当地环保部门确定为达标排污企业,在承担民事责任上应与超标排放企业有所区别,单独承担赔偿责任14万元,不承担连带责任。
[基础知识]本案是一起因海洋环境污染引发的纠纷,涉及的法律问题主要是达标排污致害的情况下,加害人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如何理解《民法通则》第124条和《环境保护法》第4l条规定上的矛盾问题,以及有关共同侵权和混合责任等问题。
[争点与评析]本案首先的争议焦点是:被告达标排放污染物的行为是否构成免除其侵权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也即行为的违法性是否作为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1.环境侵权行为的认定环境侵权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侵权行为,其民事责任构成要件与一般民事侵权构成要件有着密切关系。
目前学说一般分两种:三要件说和四要件说,区别就在于对行为的违法性是否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之一的认定。
有的观点认为,环境侵权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应以违法性为前提条件,仅污染环境而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者,不负民事责任,其依据是我国《民法通则》第124条的规定,认为污染环境的行为应当是“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的行为②;也有的观点认为,环境侵权行为即使没有违反环境保护法律的具体规定,但造成他人损害的,说明其违反了保护他人生命健康权的法律规定,因而具有违法性③;还有的观点认为,违法性不是环境侵权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笔者赞成最后一种观点。
首先,行为的违法性是构成一般民事法律责任的要件,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例外。
按照我国《环境保护法》第41条的规定,并未要求加害人只有从事了违法行为才承担赔偿责任,?而只规定引起污染危害的,不论其排污行为是合法还是非法,都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中也有类似的规定。
《民法通则》第124条的规定只是我国环境保护及相关法律、法规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规章制度,而不是指具体的某一排污标准,它解决的是法律适用的问题而不是行为标准的问题,即凡是污染环境致人损害之案件,应适用环境法等专门法律法规。
此外,按照“特别法优先于一般法”的法律适用规则和环境侵权适用无过错责任的原则,行为的违法性不应成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前提条件和构成要件。
其次,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有些情况下是违法行为所致,有些情况下则不是。
环境侵权的间接性、社会性、复杂性、潜伏性、主体的不平等性也决定了违法性不应作为承担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现行法所确定的排污标准虽然承认宁定限度内的污染行为的合法性,但其标准不完全是根据环境本身所能容纳、达到自净能力的污染容量而制订的,而是考虑到企业现有技术能力和承受能力而制订的。
即使是合法的排污也并不意味着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的损害后果。
特别是在实行污染物“浓度控制”的情况下,即使某一单一污染源所排放的污染物符合环境行政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浓度标准,也极有可能因其所排放的污染物的总量超过所在地的环境容量而造成环境污染,并侵害他人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