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西方天文学发展史
天文历史: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
天文历史: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天文学是一门研究天体运动和宇宙结构的科学,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
从古代到现代,天文学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发展和突破,为我们揭示了宇宙的奥秘。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介绍天文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时期。
古埃及人通过观测太阳和星星的运动,制定了一套日历系统,用于农业和宗教活动。
古巴比伦人则建立了一套复杂的天文观测和预测方法,他们记录了大量的天文观测数据,并制作了一份详细的星表。
古希腊时期,天文学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希腊天文学家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天体围绕地球运动。
这一理论在古希腊时期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并一直延续到中世纪。
中世纪天文学的发展中世纪天文学的发展受到了宗教的影响。
基督教教义认为地球是上帝创造的中心,因此地心说成为了主流观点。
然而,一些天文学家开始质疑地心说的合理性,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哥白尼是一位重要的天文学家,他提出了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运动。
这一理论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但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
近代天文学的发展近代天文学的发展得益于科学方法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
伽利略是一位重要的天文学家,他使用望远镜观测到了许多重要的天体现象,如月球表面的山脉和陨石坑,木星的卫星等。
他的观测结果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并对天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天文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为天体运动提供了精确的数学描述。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进一步解释了行星运动的原理,并为后来的天文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现代天文学的发展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得益于先进的观测设备和技术。
望远镜的发展使得天文学家能够观测到更远的天体,如星系和宇宙射线背景辐射。
射电望远镜的发明使得天文学家能够观测到宇宙中的射电波,从而揭示了更多的宇宙奥秘。
现代天文学还涉及到宇宙学的研究,即研究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
简述西方天文学发展史
简述西⽅天⽂学发展史简述西⽅天⽂学发展史摘要:翻开⼈类⽂明史的第⼀页,天⽂学就占有显著的地位。
巴⽐伦的泥碑,埃及的⾦字塔,都是历史的见证。
⼏千年来,在⼈类社会⽂明的进程中,天⽂学的研究范畴和天⽂的概念都有很⼤的发展。
为,本⽂将。
⾥⾸先介绍⼀下天⽂的本⽂的第⼆节天⽂学的⼀次飞跃来对照当前天⽂研究的形势,希望借此探讨天⽂学发展的规律,并强调说明⼀次新的飞跃正近在眼前。
我不准备、也不可能⽤这篇短⽂囊括天⽂学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只是对它的、现状和趋向作⼀个概括性的描述。
太阳屹⽴在宇宙的中⼼,⾏星围绕着太阳运⾏。
离太阳最近的是⽔星,其次是⾦星,再次是地球。
⽉亮绕着地球运⾏,是地球的卫星。
⽐地球离太阳远的⾏星,依次是⽕星、⽊星和⼟星。
⾏星离太阳越远,运⾏的轨道就越⼤,周期就越长。
在⾏星的轨道外⾯,是布满恒星的恒星天。
,《天体运⾏论》是当代天⽂学的起点──当然也是现代科的起点。
伽利略也是哥⽩尼学说的热烈信奉者。
他利⽤⾃制的能放⼤30倍的望远镜,观测到许多⾜以说明哥⽩尼学说的现象,如⾦星绕太阳转动、⽉亮上的⼭和“海”,看到了繁星密聚的银河、⽊星的四个卫星以及太阳表⾯变动不定的⿊⼦。
他的许多新发现,有⼒地证明了哥⽩尼的⽇⼼学说。
《关于和哥⽩尼两⼤世界体系的对话》《关于两新科学的话⼀⽣在天⽂观测⽅⾯所取得的成果,为近代天⽂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的最重要发现是1572年11⽉11⽇观测了仙后座的新星爆发。
前后16个⽉的详细观察和记载,取得了惊⼈的结果,彻底动摇了亚⾥⼠多德的天体不变的学说,开辟了天⽂学发展的新领域。
第⾕是⼀位杰出的观测家,但他的宇宙观却是错误的。
第⾕本⼈不接受任何地动的思想。
他认为所有⾏星都绕太阳运动,⽽太阳率领众⾏星绕地球运动。
他的体系是属于地⼼说的。
可以说,作为丹麦天⽂学家的第⾕,是近代天⽂学的奠基⼈。
他继承了第⾕的事业,利⽤第⾕多年积累的观测资料,仔细分析研究,发现了⾏星沿椭圆轨道运⾏,并且提出⾏星运动三定律(即开普勒定律),为⽜顿发现万有引⼒定律打下了基础。
西洋天文学史
西洋天文学史约公元前30世纪古埃及人将尼罗河水泛滥的周期与天象联系起来,创立了太阳历。
公元前27~22世纪墓葬中已有包括天鹅、牧失,仙后、猎户、天蝎、昴星团等星座的星图。
约公元前20世纪埃及的纸草书记录有陨石自天而降。
巴比伦人创立阴阳历,乌尔第三王朝有国王颁发附加月的命令。
巴比伦人发明日晷,将全圆周分为360小格,寺塔顶层建天象观测台。
约公元前14世纪埃及人采用漏壶计时,为了解决不同季节漏水速度的不同,他们将漏壶设计成截顶圆锥体,不同季节水位不同。
公元前10世纪善于航海的腓尼基人利用星位判别方向。
亚述人的阴阳历已有12个月的月名,置闰根据观测随时安插。
埃及不但早有圭表和日晷,还发明测中天星的仪器麦开特。
公元前7世纪亚述人认识月食发生于望日且月亮恰在黄白交点附近的时候。
新巴比伦时,迦勒底人开始有规律的置闰,如8年3闰,27年10闰等。
有可能现了日月交食的重复周期(沙罗周期)。
公元前585年传说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预报了该年5月28日发生的日食。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论证了地球为球形,认为圆是最完善的几何图形,提出地球每天绕中央火转动一圈的思想。
古希腊阿那萨古腊提出月反射阳光而发光,月食是月亮进入地影的缘故。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赫腊克利德提出地球每24小时绕轴自转一周,发现水星、金星总是在太阳附近往返运动,提出它们绕太阳运动的看法。
高卢披塞斯发现潮汐与月亮位置有关。
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静止不动,依运动周期长短排出几重天球体系,即月、水、金,日、火,木、土、恒星和宗动天球围绕地球旋转。
公元前433年雅典天文学家默冬提出十九年七闰的闰章,称作默冬章。
公元前344年希腊迦利波斯将回归年长定为365.25日,用76年28闰的新闰周,新闰章含940个朔望月,27759日,称作迦利波斯周期。
公元前3世纪古新腊阿利斯塔克提出地球和行星都绕太阳作圆周运动的早期日心地动说,并按上下弦日、月、地直角三角形推算日地距是月地距的18~20倍。
简述西方天文学发展史
简述西方天文学发展史古代的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太阳、月球和其他一些天体及天象,确定了时间、方向和历法。
这也是天体测量学的开端。
如果从人类观测天体,记录天象算起,天文学的历史至少已经有5、6千年了。
天文学在人类早期的文明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埃及的金字塔、欧洲的巨石阵都是很著名的史前天文遗址。
天文学的研究范畴和天文的概念从古至今不断发展。
在古代,人们只能用肉眼观测天体。
2世纪时,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统治了西方对宇宙的认识长达1000多年。
直到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才提出了新的宇宙体系的理论——日心说。
到了1610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独立制造折射望远镜,首次以望远镜看到了太阳黑子、月球表面和一些行星的表面和盈亏。
在同时代,牛顿创立牛顿力学使天文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天体力学。
天体力学诞生使天文学从单纯描述天体的几何关系和运动状况进入到研究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造成天体运动的原因的新阶段,在天文学的发展历史上,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19世纪中叶天体摄影和分光技术的发明,使天文学家可以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天体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运动状态和演化规律,从而更加深入到问题本质,从而也产生了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天体物理学。
这又是天文学的一次重大飞跃。
1950年代,射电望远镜开始应用。
到了1960年代,取得了称为“天文学四大发现”的成就:微波背景辐射、脉冲星、类星体和星际有机分子。
而与此同时,人类也突破了地球束缚,可到天空中观测天体。
除可见光外,天体的紫外线、红外线、无线电波、X射线、γ射线等都能观测到了。
这些使得空间天文学得到巨大发展,也对现代天文学成就产生很大影响。
〖研究对象和领域〗天文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种天体。
地球也是一个天体,因此作为一个整体的地球也是天文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最初,古人观察太阳、月球和天空中的星星来确定时间、方向和历法,并记录天象。
随着天文学的发展,人类的探测范围到达了距地球约100亿光年的距离,根据尺度和规模,天文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分为:行星层次 :包括行星系中的行星、围绕行星旋转的卫星和大量的小天体,如小行星、彗星、流星体以及行星际物质等。
中西天文学历史发展历程相似性
中西天文学历史发展历程相似性
中国古代天文学产生于公元前1200多年的殷商时期,天文现象的记载,最早见于商朝武丁时期的甲骨卜辞内。
春秋时代,天文学家们开始系统地观测恒星、行星,并计算行星运行周期,绘制星图星表,记录彗星、流星等天文现象。
齐国人甘德、魏国人石申记载了120颗恒星的位置,它是古代天文学史上最早的星表。
公元前613年彗星现象首次被中国天文学家记录在案:“秋七月,有星孛人于北斗”,见于《春秋文公十四年》
西方古代天文学的产生要比中国晚得多,古希腊天文学家依巴谷(公元前160年至前125年)和喜帕恰斯(公元前190年一前125年)是西方天文学的两个主要创始人。
依巴谷被称为欧洲“天文学之父”。
他对西方早期天文学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首先,他通过大量的观测量得月亮的视差,因而求得月亮的距离,并把几个世纪内太阳和月亮的运动编成精密的数字表,他用这些表来推算日食和月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简述西方天文发展史 976个字
简述西方天文发展史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古埃及和印度的人们已能制定时间标准、区分行星和恒星、获取行星运行的精确数据、绘制星图,这标志着天文学的诞生。
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天文学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爱奥尼亚时期,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德谟克利特学派对天文反面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雅典时期间,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十分有代表性。
亚历山大时期最突出的是希帕卡斯和托勒密的天文学。
希帕卡斯提出了“偏心圆”的概念和本轮地心说,发现的岁差等。
托勒密提出了系统的地心说,设想宇宙有“九重天”,成功地运用模型方法。
罗马时期间自然科学停滞不前,主要成就是儒略凯撒根据太阳周期制定的“儒略历”。
文艺复兴时期,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标志着系统的太阳中心说的形成,将托勒密的地心说彻底推翻,遭到了教皇的反对与迫害。
哥白尼死后,布鲁诺和伽利略对太阳中心说捍卫和挖掘也为以后人们承认太阳中心说奠下基础。
开普勒了也是太阳心说的拥护者,他作为第谷的继承人发现了行星运行的三定律。
开普勒留下的问题,惠更斯、胡克等人进行了探索。
而牛顿由在他们的结论上得到了万有引力定律。
近代后期在天文观测和天体理论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新成果。
镜片、望远镜、天体照相术的发展,促进人们发现了各种天体及卫星、观察不到的暗弱天体以及各种天体的照片。
在此基础上,赫歇尔提出看银河系结构模型,打破了太阳及恒星静止不动的观念。
与此同时,光谱学技术也极大促进了天文学的发展。
18世纪下半叶开始,人们开始研究天体的起源和演化。
其中最有名的属康德的拉普拉斯星云假说和洛克耶的恒星演化理论。
20世纪以来,人们冲破了地球的束缚,可到天空中观察天体。
现代天文学知道了天体是怎么形成、发展、灭亡的,对太阳能源和太阳发展的认识和恒星的总体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例如黑洞的发现。
现代宇宙学的研究是从爱因斯坦开始的,他提出了有限无边静态宇宙模型。
德西特、费里德曼、勒梅特的宇宙膨胀模型也对天体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天文学基础知识——天文学发展简史概述
主要成就
3. 彗星、流星和陨星 哈雷彗星的最早记载:前 613 年《春秋》,
之后多达31次。
战国时代已有彗星形态记载。 精彩的流星雨记载。
哈雷彗星
《春秋》:“鲁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史记· 六国表》载:“秦厉共公十年彗星见。”
《汉书· 五行志》汉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 “元 延元年七月辛未,有星孛于东井,践五诸侯,出河戌北, 率行轩辕、太微,后日六度有余,晨出东方。十三日,夕 见西方,……锋炎再贯紫宫中。……南逝度犯大角、摄提。
天文学基础
天文学发展史
天文协会学术部 沙永强
主要内容
天文学的产生 我国天文学的发展历史及成就 西方天文学发展历史
天文学的产生
天文学:自然科学六大基础学科之一,研究探索
宇宙及其所包含的所有天体的本质,主要指天体 在宇宙空间的位置、分布、物理状态、化学组成、
运动和演化过程的自然科学。
天文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学科,它是随
星座:三垣四象二十八宿
在我国有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之分,据《史记· 天官书》 记载:三垣是北天极周围的三个区域,即紫微垣、太微垣、 天市垣。四象分布于黄道和白道近旁,环天一周。每象各分 七段,称为“宿”,共计二十八宿。
东方苍龙之象: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 南方朱雀之象:井宿、鬼宿、柳宿、星宿、张宿、翼宿、轸宿。
古希腊:每年日影最短的一天之后五十天是最适合航海的 时候;昴星团在早晨掉进海里以后,暴风季节就要开始。
古代中国:
每年开始耕种时,“大火”(心宿二)在傍晚出现于东方。
在三千年前设置了“火正”职位,专门观测“大火”来确 定季节与时令。
世界天文学进展年表
世界天文学进展年表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1000年的世界天文学进展年表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1000年期间,天文学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推动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
以下是该时期的世界天文学进展年表:公元前747年:巴比伦人开始准确记录天象,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日历。
公元前60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提出了地心说理论,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并被其他天体环绕。
公元前300年: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地心说的更完整理论,解释了天体运行的原因,奠定了古希腊天文学的基础。
公元前28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斯提出了地球自转的概念,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星星在夜空中移动。
公元前140年:亚历山大港的天文学家帕托里斯提出了太阳系的地心模型,将金星和水星归类为行星,并计算出行星的运行周期。
公元前100年:亚历山大港的天文学家帕托里斯观察到一颗彗星,并意识到它是太阳系外的物体。
公元43年:罗马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一种复杂的地心说模型,称为托勒密体系,成为中世纪欧洲天文学的基础。
公元100年:中国天文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用以测量和预测地震。
公元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理论,质疑托勒密体系,并认为地球围绕太阳运行。
公元1572年:提科・布拉赫在丹麦发现了一颗超新星,证明了宇宙中的恒星也可以灭亡。
公元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使用望远镜观测到月球表面的山脉、木星上的卫星以及金星的周期变化,支持日心说。
公元1666年:英国天文学家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行星运动的原因,并推动了天体力学的发展。
公元1781年:威廉・赫歇尔发现了天王星,证明了太阳系的边界远比我们之前认为的要远。
公元1868年:皮埃尔・盖世克勒发现了太阳的一种特殊光谱线,揭示了太阳的化学成分。
公元1915年:德国天文学家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重新解释了引力,并改变了宇宙观的认知方式。
公元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发现了宇宙在膨胀,从而得出了著名的哈勃定律,为宇宙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西方天文学发展史
天文学是研究天体的位置、分布、结构、化学组成、演化规律及整个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科学。
天文起源于古代人类时令的获得和占卜活动。
古代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太阳、月球和其他一些天体和现象,确定了时间、方向和立法。
如果从人来观测天体,记录天象算起,天文学至少已经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
天文学的发展,与西方天文学的发展有这密不可分的关系。
古典天文学的发展与成就2008年四月,英国考古学家研究发现,位于英格兰韦尔特郡的索尔兹伯里平原的巨石阵的准确建造念叨距今已经有4300年,即建于公元前2300年左右。
大约公元前360,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运行时天体的物质的实体,地球是圆形的,是宇宙的中心。
同一时期,古希腊科学家阿里斯塔克斯在他仅存的《太阳月球的大小和距离》一文中,第一次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并且叙述了从日式、月食中月食和地球的阴影比例大小,推测出太阳实际比地球大得多,月球比地球小,有由月球在上弦和下弦之间的夹角,推测出太阳与月球离地球的距离,虽然他所运用的集合理论没有错,但邮局观测数据有偏差,使之运算出的结果与现在的结果相差很远。
阿基米德的记载中曾提到过,阿里斯塔克明确提出了日心说:“恒星与太阳是不动的,地球沿着一个圆周的周边绕着太阳运动,太阳则在轨道的中心。
地心说公元前240年,希腊科学家埃拉托色尼在他的著作《地球大小的修正》和《地理学概论》中,论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和用经纬网编绘世界各国的方法。
并且提出了地球是回转椭圆体。
公元前160只前127年之间,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先后与罗德岛和亚历山大工作,并在罗德岛建立了天文台,俺巴比伦的方式讲天文仪器上的圆周分为360°,并发明了许多天文仪器,他对角度的测量精确度已经达到惊人的1/150°。
大约公元140年,出生于希腊的天文学家克劳迪亚斯·托勒密同大多数学者一样,认为世界是球体,并提出“如果地球是扁平的,那么全世界人讲同时看到太阳的升起和降落”,“我们向北行进,越靠近北极。
西方天文学发展史_天文科普讲座PPT
第一位利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 科学家---伽利略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数 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科学革 命的先驱。伽利略第一个用望远镜观 察到土星光环、太阳黑子、月球山岭 、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木星的卫 星和金星的周 ,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反驳了托 勒密的地心体系,有力地支持了哥白 尼的日心学说。
1989年,NASA为发射了一枚专门 用于探测木星的探测器,为纪念伽利 略,将其命名为“伽利略”号。
1759年哈雷彗星的成功预言
• 埃德蒙·哈雷 (16561742)。英国天文学家 。他把牛顿定律应用到 彗星运动上,并正确预 言了那颗现被称为哈雷 的彗星作回归运动的事 实,他还发现了天狼星 、南河三和大角这三颗 星的自行,以及月球长 期加速现象。
托勒密的地心说:
他认为:地球处于 宇宙中心静止不动。 从地球向外,依次有 月球、水星、金星、 太阳、火星、木星和 土星,在各自的圆轨 道上绕地球运转。 这就是鼎鼎大名的 “地心说”。
1519-1522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完成首次环 航地球
斐迪南·麦哲伦(1480— 1521)领船队完成首次环航 地球,麦哲伦在环球途中在 菲律宾的部族冲突中被当地 居民砍死。船上的水手在他 死后继续向西航行,回到欧 洲,完成了首次环球航行。 用事实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恒星的演化-----赫罗图
赫罗图是丹麦天文学家赫茨普龙 及由美国天文学家罗素分别于1911年 和1913年各自独立提出的。后来的研 究发现,这张图是研究恒星演化的重 要工具,因此把这样一张图以当时两 位天文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称为赫罗 图。
赫罗图是恒星的光谱类型与光度 之关系图,赫罗图的纵轴是光度与绝 对星等,而横轴则是光谱类型及恒星 的表面温度,从左向右递减。恒星的 光谱型通常可大致分O.B.A.F.G.K.M 七种。
天文学的发展历程与突破
天文学的发展历程与突破天文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神秘的学科,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人们对宇宙起源和宇宙法则的好奇心。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天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果。
本文将以时序为线索,为您展示天文学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突破与发展。
1. 古代天文学的崛起古代天文学从人类对天体运行的观察和记录开始。
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开始研究星座和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
而古巴比伦人在公元前7世纪更是成功地编制了一张世界上最早的日晷。
这些早期的测量和记录工作为后来天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古希腊天文学的突破古希腊天文学家在天文学发展史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公元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宇宙由地球、太阳和几个固定的星球组成的地心说。
直到公元前3世纪,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斯提出了日心说并测定了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从而引发了对宇宙本质的深入思考。
3. 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文艺复兴时期是天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尼古拉斯·哥白尼于16世纪提出了著名的地球绕日运动学说,开创了现代天文学的先河。
约翰内斯·开普勒在其后的研究中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奠定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基础。
4. 进入现代天文学17世纪至18世纪,现代天文学的基础理论逐渐确立。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使得我们能够准确地解释行星和天体的运动规律。
随着天文望远镜的发明和改进,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越来越多。
威廉·赫歇尔发现了天王星,扩大了我们对太阳系的认知。
5. 20世纪以来的突破20世纪以来,天文学在技术和观测手段上有了巨大的突破。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天文学带来了新的理论基础。
在他的理论指导下,天文学家发现了黑洞、脉冲星等宇宙现象。
此外,射电天文学的兴起也为我们观测宇宙提供了新的途径。
6. 现代天文学的挑战与展望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天文学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变革。
我们需要更加精确的天文观测设备,更加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来深入研究宇宙的奥秘。
简述西方天文学发展史
简述西方天文学发展史西方天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们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文学逐渐从宗教和哲学脱离出来,发展成一门基于科学方法和观测实证的学科。
以下是西方天文学发展的主要里程碑。
古希腊时期:最早的天文学思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
他认为宇宙是基于一系列几何关系和数学比例,世界的本质是由数字和几何组成的。
后来的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也在他们的著作中对宇宙的结构和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
哥白尼的日心说:16世纪初,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日心说。
他认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绕太阳运行的行星之一、这一理论挑战了当时主流的托勒密的地心说,并为后来的科学革命奠定了基础。
伽利略的望远镜观测:17世纪初,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使用他自己改进的望远镜进行观测。
他观测到了月球表面的山脉、木星的卫星和金星的月相,这些观测结果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并进一步支持了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
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大量的观测数据得出了三个重要的行星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椭圆轨道)和第二定律(面积速度定律)改变了人们对行星运动的理解。
第三定律(谐波定律)则揭示了行星轨道之间的数学关系。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哈勃的宇宙膨胀:20世纪初,美国天文学家哈勃观测到宇宙中的星系远离我们,并根据这些观测结果得出了宇宙膨胀理论。
这一理论被视为现代宇宙学的基石,对于我们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哈勃定律:在宇宙膨胀的基础上,哈勃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测定律,即哈勃定律。
根据该定律,距离地球越远的星系,其膨胀速度越快。
这一定律提供了证据,支持了大爆炸理论,即宇宙起源于一个非常热、高密度的初始状态。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1965年,美国天文学家佩尔茨和威尔森在进行无线电观测时,意外地发现了一种均勻的微弱的辐射信号,即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这一发现支持了大爆炸理论,并进一步证明了宇宙膨胀的事实。
简述西方天文学发展史
简述西方天文学进展史摘要:翻开人类文明史的第一页,天文学就占有显著的地位。
巴比伦的泥碑,埃及的金字塔,差不多上历史的见证。
几千年来,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中,天文学的研究范畴和天文的概念都有专门大的进展。
为了方便人们的理解,本文将着重简述西方天文的进展史。
本文将在引言里首先介绍一下天文的含义以及天文学产生的缘故。
然后在第一节讲述两河流域、古埃及和印度在天文方面的成就。
本文的第二节会讲述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天文进展。
而后确实是近代科学时期天文学的一次飞跃。
本文将通过对天文学的叙述来对比当前天文研究的形势,希望借此探讨天文学进展的规律,并强调讲明一次新的飞跃正近在眼前。
我不预备、也不可能用这篇短文囊括天文学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而只是对它的进展、现状和趋向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
关键词:天文进展史、天文学、宇宙、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哥白尼、太阳中心讲、行星、近代天文、现代天文目录:引言第一章:古代天文第一节:两河流域、古埃及和印度的天文进展第二节: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天文进展第二章:近代天文第一节:近代前期和第一次技术革命时期的天文进展第二节:近代后期和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的天文进展第三章:现代天文引言天文学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进展的学科。
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
要紧通过观测天体发射到地球的辐射,发觉并测量它们的位置、探究它们的运动规律、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内部结构、能量来源及其演化规律。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首先是天文学──单单为了定季节,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就绝对需要它。
”古代的天文学家测量太阳、月亮、星星在天空的位置,研究它们的位置随着时刻变化的规律、从而为农,牧业生产的需要确立了时刻、节气和历法。
天文学的研究关于我们的生活有专门大的实际意义,如授时、编制历法、测定方位等。
天文学的进展关于人类的自然观有专门大的阻碍。
哥白尼的日心讲曾经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康德和拉普拉斯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讲,在十八世纪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西方天文学发展简史
西方天文学发展简史天文学,从无史可考,到现在粗具规模。
从信仰崇拜的幻想世界,到理性科学的自由思想。
我们走了很远。
现在,让我们顺着历史的足迹,来看看天文走过的路,和西方先人们努力的足迹。
时间的洪流上古的古文明中,直接影响现今西方天文学思想的,是巴比伦和埃及,印度。
直接传承者便是希腊,罗马,建立了所谓古典天文体系。
随之而来的近一千年中古黑暗时期中,科学思想被视为异端邪说,中国在这时期保存了相当多的观测资料,贡献不可谓不大。
随着十字军东征,从前传至阿拉伯世界的天文知识又回流欧洲,风气渐开,教廷的束缚终于被打破,随后的三百年,科学突飞猛进。
最后,我们踏上了月球,在你我的有生之年,人类也将踏上火星,至于距离我们最近的半人马座α星,未来,是值得想象的。
上古天文学天文学和所有科学一样,起源于需要。
四季的判别,农耕的时间,乃至于对天象的敬畏崇拜,都造成了天文学的发展。
巴比伦文明:苏美人已能从月相来订出历法,并已知润月的观念。
巴比伦人更改进并统一了历法,且订出了黄道十二宫。
亚述人则更认识了黄道和白道,也订出了一星期七天的制度。
随后的迦勒底人更可预测日月食,对于天文的观测也是有名的详实,对于五大行星的纪录更是如此。
总言之,巴比伦文化为日后承接的希腊文化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埃及文明:埃及的天文学是僧侣祭司的特权,埃及的天文学,在早期第三到第六王朝间发展最为快速,金字塔,太阳历的订定都是在这个时期。
比较特别的,是埃及人将一天分为昼夜,各分为十二小时,但由于随季节日夜长短会有变化,所以古埃及一小时的长度不是一定的。
印度文明;印度文明发源虽早,但发展较慢,后期天文发展还有受到希腊的影响。
印度使用二十七星宿,他们将一个朔望月分为白月和黑月,又以月圆时月亮所在的星座命名该月份,是比较特殊的。
西方古典天文体系的形成 ---- 希腊时代古希腊素有西方文明摇篮的美誉。
从公元前八世纪的荷马时期起,由于巴尔干半岛上的希腊多山陆路交通不便,所以没有形成古代东方国家特有的中央集权体制,而形成了另一种新型的城市国家。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天文学的突破与进展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天文学的突破与进展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在这个时期,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开始迎来了一次革命性的突破,特别是在天文学领域。
本文将介绍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天文学的突破与进展。
天文学在文艺复兴时期取得的突破主要体现在观测技术的进步和观念的变革两个方面。
首先,观测技术的进步为天文学家提供了更为准确和详细的观测数据。
早期的天文学家主要依靠肉眼来观察天体运动,但这种方法存在着一定的误差。
然而,随着科学仪器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使用望远镜等观测工具来观察天体。
望远镜的发明和改进极大地提高了观测的精度,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到星体的细节和运动规律。
在文艺复兴时期,一位重要的天文学家是伽利略·伽利莱。
他使用望远镜进行天体观测,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
伽利略通过观察太阳系内行星的运动,发现它们围绕太阳运行,并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同时,他还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行星绕行太阳的观点,推动了时代观念的变革。
除了望远镜的使用,钟表技术的进步也对天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伽利略发现了振荡的规律,并开始将其应用于时间测量中。
这使得观测天体的时间更加准确,有助于天文学家对星体运动规律的研究。
在观念的变革方面,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天文学突破了中世纪神学思维的束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天文学理论。
尼古拉·哥白尼是这一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天文学家之一。
他提出了日心说的观点,认为地球是绕太阳运行的,而不是宇宙的中心。
这一观点的提出颠覆了当时基督教神学对宇宙结构的解释,挑战了地心说的传统观念。
哥白尼的学说在当时遭到了不少反对,但它对后来科学思维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另一位在文艺复兴时期对天文学有重要贡献的人物是约翰内斯·开普勒。
开普勒通过对天体运动的精确观测,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提出了开普勒三定律。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开普勒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椭圆轨道定律,它揭示了行星运动轨道的椭圆性质,并为后来牛顿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简述西方天文学发展史
简述西方天文学发展史天文学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的位置、分布、结构、化学组成、演化规律及整个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科学。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最初的天文学出现了。
两河流域、古埃及和印度三个地区的人们掌握了比较先进、科学的天文历法知识,在天文观测方面,两河流域的泥版书中记载了令后人惊讶的观测数据,古埃及人还绘制了星图。
而西方古典天文体系的形成是在希腊时代。
在爱奥尼亚时期,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泰勒斯成功预测了日食,阿那克西曼德认为“地在空中”“月亮并不是本身发光”。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宇宙是球形的,以地球为中心,地球也是球形的,天体以匀速做圆周运动。
而德谟克利特学派则是无限的宇宙中包含着无限的原子和无限的虚空。
雅典时期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观点是地球是球形,地球是静止不动的,而且是宇宙的中心。
亚历山大时期的天文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喜帕卡斯是古希腊成就最大的天文学家,托勒密集古希腊地心说之大成,把它发展成一个完整的宇宙理论。
罗马时期出现了儒略历。
近代前期,许多天文学家对破绽百出的地心体系表示怀疑。
而真正打破这个体系的是十六世纪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哥白尼认为:太阳屹立在宇宙的中心,行星围绕着太阳运行。
他的天文学研究成果集中于其代表作——《天体运行论》。
哥白尼死后,布鲁诺和伽利略对他的太阳中心说进行了捍卫和发展。
而第谷一生在天文观测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近代天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弟子开普勒很欣赏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体系同时继承了第谷的事业,利用第谷多年积累的观测资料,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并且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即开普勒定律)。
近代后期,天文观测新发现得益于望远镜的改进、天体照相术的发明和光谱学技术,赫歇尔的恒星天文学,天体物理的兴起以及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太阳系起源假说)、洛克耶的恒星演化理论等天体起源和演化假说……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照相技术、光度测量方法和光谱方法在天文学的应用,天文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天体物理应运而生。
天文学发展史范文
天文学发展史范文天文学作为一门科学已经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而要讲述完整的天文学发展史,首先需要回溯到古代。
古希腊是天文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数学家兼天文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天体围绕地球运动。
而后来的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
然而,公元前3世纪的希腊天文学家亚历山大的托勒密提出了以太阳为中心的地心说,认为其他星体围绕太阳运动,这个理论一直被广泛接受,对天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直到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地动说,即地球围绕太阳旋转,这一观点经过哥白尼和后继的伽利略等科学家的实证研究得到了更多的支持。
这个新的天文学观点在当时遭到了反对,但最终它成为了现代天文学的基础。
18世纪和19世纪是天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个规律,这三个规律不仅能描述行星的运动,还为后来的天文学家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方向。
此外,19世纪的天文学家迈克尔·法拉第、亨利·奥尔特和尤利乌斯·冯·斯特鲁夫等人通过观测和测量恒星的位置和亮度,建立了星表,为测量距离和确定星系结构奠定了基础。
20世纪以来,天文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能够观测到更远的星系和更小的天体。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为宇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框架,而发现了脉冲星、黑洞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为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此外,无人空间探测器探索了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和卫星,极大地扩展了我们对太阳系的认识。
总结来说,天文学作为一门科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从古代的观测到现代的探索,我们不断地深入了解宇宙的奥秘。
未来随着科技的继续发展,我们对宇宙的认知还将不断扩展。
英国天文发展历史
英国天文发展历史咱来唠唠英国的天文发展历史哈。
很久很久以前呢,在英国,人们就开始抬头看星星了。
那时候,大家对天空充满了好奇和敬畏。
在古代,英国的一些智者就尝试着去记录星星的位置和运动。
他们可没有咱们现在这么高级的望远镜,全靠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些简单的工具,就像那种简陋的观测仪啥的。
后来呢,到了中世纪,虽然宗教的影响很大,但还是有不少人偷偷地对天文感兴趣。
这时候的英国学者,一边得小心着教会的态度,一边还在努力研究星星。
再往后,就到了科学开始蓬勃发展的时期啦。
英国出了好多厉害的天文大佬。
像哈雷,对,就是发现哈雷彗星的那个哈雷。
他可牛了,通过仔细的观测和计算,预测出了彗星的回归。
这在当时可算是天文界的大新闻啊,就好像突然在一堆乱麻里找到了规律一样神奇。
还有赫歇尔家族。
威廉·赫歇尔,他自制了超大型的望远镜,在那个望远镜都还不是很普及的年代,这简直就是天文界的“神器”啊。
他用这个望远镜发现了天王星,这可是人类认识太阳系的一个超级大的飞跃。
他妹妹卡罗琳·赫歇尔也不甘示弱,跟着哥哥一起研究,也做出了很多关于彗星和星表之类的重要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在天文观测、理论研究等方面都越来越厉害。
他们建立了很多著名的天文台,就像格林尼治天文台。
这个天文台可不得了,它在确定经度、时间标准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全世界的航海都靠着格林尼治天文台定的标准呢,就像给全世界的船只都装上了一个精准的导航仪。
到了现代,英国在天文领域也是一直紧跟潮流。
他们参与到各种大型的国际天文项目里,像欧洲的一些大型望远镜计划啊之类的。
英国的科学家们还在研究宇宙的起源、黑洞这些超级神秘又超级酷的东西呢。
总之呢,英国的天文发展历史就像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冒险小说,从最初的好奇观望,到一点点探索出宇宙的奥秘,真的是很了不起的一段历程。
欧洲的天文学历史
《欧洲的天文学历史》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讲讲欧洲的天文学历史,可有意思啦!在很久很久以前,欧洲的人们就对天上的星星充满了好奇。
他们抬头看着夜空,想知道那些一闪一闪的亮点到底是什么。
那时候,古希腊有个叫泰勒斯的人,他通过观察天象,预测了一次日食,这在当时可是超级厉害的!还有个叫托勒密的,他提出了地心说。
他觉得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的星星都围着地球转。
虽然这个说法后来被证明是不对的,但在当时,也算是一种探索。
后来呢,欧洲出现了很多伟大的天文学家。
比如哥白尼,他勇敢地提出了日心说,认为太阳才是中心,这可是对传统观念的巨大挑战。
再说说伽利略,他自己做了望远镜,用它来观察天空。
他看到了月亮上的山和坑,还发现了木星的卫星。
这就像是给大家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人们看到了更多神奇的东西。
还有开普勒,他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这对我们理解太阳系可太重要啦。
同学们,欧洲的天文学历史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是不是很有趣呢?《欧洲的天文学历史》同学们,咱们接着聊聊欧洲的天文学历史。
你们想想,在没有现代科技的过去,欧洲的人们就那么仰着头,努力去探索天空的秘密。
有个叫第谷的人,他特别善于观察星星,记录了大量的数据。
他的观察非常仔细,一点小细节都不放过。
还有牛顿,大家都知道他的万有引力定律吧。
这个定律可不仅仅能解释地球上的现象,还能帮助我们理解天体的运动。
在欧洲,还有很多人一起努力,不断改进天文观测的工具和方法。
比如说,让望远镜变得更厉害,能看到更远更清楚的星星。
而且,因为对天文学的研究,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刻。
同学们,欧洲天文学的发展真的很不容易,但也很精彩!《欧洲的天文学历史》同学们,咱们继续讲讲欧洲的天文学历史。
欧洲的天文学发展呀,就像是一场漫长而精彩的冒险。
一开始,人们只能用肉眼看星星,全靠想象来猜测宇宙的样子。
后来,出现了赫歇尔。
他发现了天王星,这可是个大发现!他为了研究星星,经常整夜整夜地观测。
再说说哈勃,他通过望远镜发现了星系在远离我们,证明了宇宙在不断膨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西方天文学发展史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简述西方天文学发展史摘要:翻开人类文明史的第一页,天文学就占有显着的地位。
巴比伦的泥碑,埃及的金字塔,都是历史的见证。
几千年来,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中,天文学的研究范畴和天文的概念都有很大的发展。
为了方便人们的理解,本文将着重简述西方天文的发展史。
本文将在引言里首先介绍一下天文的含义以及天文学产生的原因。
然后在第一节讲述两河流域、古埃及和印度在天文方面的成就。
本文的第二节会讲述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天文发展。
而后就是近代科学时期天文学的一次飞跃。
本文将通过对天文学的叙述来对照当前天文研究的形势,希望借此探讨天文学发展的规律,并强调说明一次新的飞跃正近在眼前。
我不准备、也不可能用这篇短文囊括天文学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而只是对它的发展、现状和趋向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
关键词:天文发展史、天文学、宇宙、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哥白尼、太阳中心说、行星、近代天文、现代天文目录:引言第一章:古代天文第一节:两河流域、古埃及和印度的天文发展第二节: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天文发展第二章:近代天文第一节:近代前期和第一次技术革命时期的天文发展第二节:近代后期和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的天文发展第三章:现代天文引言天文学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学科。
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
主要通过观测天体发射到地球的辐射,发现并测量它们的位置、探索它们的运动规律、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内部结构、能量来源及其演化规律。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首先是天文学──单单为了定季节,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就绝对需要它。
”古代的天文学家测量太阳、月亮、星星在天空的位置,研究它们的位置随着时间变化的规律、从而为农,牧业生产的需要确立了时间、节气和历法。
天文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如授时、编制历法、测定方位等。
天文学的发展对于人类的自然观有很大的影响。
哥白尼的日心说曾经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康德和拉普拉斯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在十八世纪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天文学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各类天体的起源和演化。
天文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观测,不断的创造和改良观测手段,也就成了天文学家们不懈努力的一个课题。
天文学和其他学科一样,都随时同许多邻近科学互相借鉴,互相渗透。
天文观测手段的每一次发展,又都给应用科学带来了有益的东西。
而古代的天文发展是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出现,人们逐渐意识到掌握季节的重要,而季节的变化又与天文现象有关,于是便开始了意识地观察天象,最初的天文学就这样开始了。
正文第一章古代天文第一节两河流域、古埃及和印度的天文发展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古埃及和印度这三个地区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他们在天文学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1)在两河流域:人们以月亮盈亏的周期来定月, 这个周期为日,因此他们把一个月定为29日或30日,大小相间;一年定为12个月,即354日。
由于这个数值比实际数值小,所以每隔几年就要加上一个闰月。
他们好把7天定为一周,又把一天分为12小时,每小时60分,每分60秒。
今天,除了一天分为12小时的说法不妥外,其他计时法全部被沿用至今日。
还有就是两河流域的版泥书中记载了令后人惊讶的观测数据。
如:土星的会合周期为日;木星的会合周期为日等等,误差仅在1%以下。
(2)在古埃及:马克思说:“计算尼罗河水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
”由于尼罗河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该地人们发现:每当天狼星与太阳同时在地平线上升起时,尼罗河汛期就要到来。
这样,他们就把尼罗河开始泛滥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并规定一年为12个月,每月30天,年终再加5日,即一年为365日。
(3)在印度:在公元前9—8世纪间,即吠陀时代,人们已掌握了一些天文历法知识,如他们把一年定为360日,一年又分12个月等等。
第二节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天文发展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天文学又有了新的发现和进步。
在公元前6—3这段时间内,是爱奥尼亚时期的自然哲学,他们追求自然科学与哲学融为一体。
出现了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和德谟克利特学派。
而每个学派对天文方面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在米利都学派里,被誉为“科学之父”的泰勒斯认为:地是在空中,没有什么东西支撑它。
月亮并不是本身发光,而是反射太阳的光;太阳和大地是一样的,是一团绝对纯粹的火。
而他预测公元前585年5月28日将出现日全食,后被证实。
在毕达哥拉斯学派里,他们试图建立宇宙论他们从数学观点来思考宇宙结构形状。
在他们看来,圆球形是最完美的立体几何形状,因此宇宙必定是球形的,宇宙以地球为中心,地球也是球形的;他们还认为,天体运动是和谐的,是以匀速作圆周运动。
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天体运动的和谐性,对文艺复兴后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和开卜勒影响很大。
德谟克利特学派也称原子论学派,他们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无限的宇宙中包含着无限的原子和无限的虚空,其中不包含任何的物质。
大约从公元前480—公元前330年。
这段时间为雅典时期的自然哲学——自然哲学向经验自然科学的转变,在这一时期,亚里士多德是这派的代表人物。
在天文上,亚里士多德认为:宇宙是一个有限大的圆球体,而地球则处于宇宙的中心。
宇宙中央部份由四种原素所组成,它们分别是泥土(Earth)、空气 (Air)、火 (Fire) 和水(Water)。
在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中,四种原素都有各自的「恰当位置」(Proper Places) ,而「恰当位置」则由原素的重量所决定。
每种原素均自然地以直线 - 泥土向下而火向上 - 移向自己的「恰当位置」,然后停下来。
故此地球上的运动都是直线进行和终会停止的。
相反,天空上的物体则无休止地循复杂的圆形轨道运动,并由第五种原素- 「以太」(ether) - 所构成。
由于「以太」的超然地位,除了在运动中的位置改变外,「以太」是永恒不变的。
另外,亚里士多德又认为较重物体的下坠速度会比较轻物体的快,这个错误观点要俟到十六世纪,当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 (Galileo) 从比塞塔上掷下两个不同重量圆球的实验中才被推翻。
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2世纪中叶,是亚历山大时期的自然科学——古希腊自然科学的繁荣时期。
这阶段最突出的是喜帕卡斯和托勒密的天文学。
喜帕卡斯被尊称为『天文学之父』,这位先生首先将天上的星星分成六个亮度等级,也就是「星等」。
当时的分法当然很粗糙,天空中最亮的的就是一等星,肉眼可见最暗的就是六等星,後来经过许多天文学家的努力,星等的定义才更加明确。
除了星等的区分外,喜帕恰斯也在西元前134 年绘制了西方第一份星表,这一份星表帮助哈雷发现恒星的『自行运动』,所以,喜帕恰斯被称为天文学之父的确是当之无愧。
而现代阳历的制定,也是由这个时期的索琴西斯所完成的,也就是当时的『儒略历』。
随着时间的推演,着名的天文学家托勒密诞生了,托勒密首先将希腊和罗马的天文学做总结,并写了一本有名的『大综合论』,这一本书可说是古今天文之大成,书中不仅说明了所有天文学的知识,也大大的宣扬了着名的『天动说』,这个理论认为,所有的天体都在『本轮环』上绕着地球公转,一圈一圈往外,有时为了修正星体的运动,必须在本轮环上再加本轮环,这样一来天体的运动就会变得很复杂,对於观测精度不高的古代,这样做当然有其好处,只不过到了後来,天文观测仪器的改进终於使『天动说』寿终正寝。
但是,由於中世纪教会的影响『大综合论』成为中世纪的天文典,而天动说也藉此支配中世纪的欧洲达一千多年之久。
大约从公元前2世纪中叶到公元5世纪,是罗马时期的自然科学,而这阶段的特征基本上时停滞不前。
在天文上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岁差的测定和历法的修正。
比如根据太阳的周期制定的“儒略历”。
第二章:近代天文第一节:近代前期和第一次技术革命时期的天文发展由于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地心体系成为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一个支柱,天文学的发展却证实这个地心体系的破绽越来越多,天文学也由此首先进入近代科学的大门。
文艺复兴时期已有进步思想家和天文学家对破绽百出的地心体系表示怀疑。
但是,真正打破这个体系的是十六世纪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哥白尼认为:太阳屹立在宇宙的中心,行星围绕着太阳运行。
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其次是金星,再次是地球。
月亮绕着地球运行,是地球的卫星。
比地球离太阳远的行星,依次是火星、木星和土星。
行星离太阳越远,运行的轨道就越大,周期就越长。
在行星的轨道外面,是布满恒星的恒星天。
他用了6年时间写下了代表作——《天体运行论》,它被恩格斯誉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天体运行论》是当代天文学的起点──当然也是现代科学的起点。
哥白尼死后,布鲁诺和伽利略对他的太阳中心说进行了扞卫和发展。
布鲁诺在1584年出版了《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宣传并发挥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提出了多太阳系和宇宙无限性思想。
他认为,宇宙是无限大的,其中各个世界是无数的太阳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千万颗普通恒星之一,不仅太阳有行星,其它恒星也有行星,甚至也有可以居住的星球;宇宙有统一的法则,但无中心;宇宙是物质的。
伽利略也是哥白尼学说的热烈信奉者。
他利用自制的能放大30倍的望远镜,观测到许多足以说明哥白尼学说的现象,如金星绕太阳转动、月亮上的山和“海”,看到了繁星密聚的银河、木星的四个卫星以及太阳表面变动不定的黑子。
他的许多新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
而后他出版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和《关于两种新科学的对话》推广了天文的发展。
说了哥白尼就不得不说一个人——第谷,他一生在天文观测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为近代天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谷的最重要发现是1572年11月11日观测了仙后座的新星爆发。
前后16个月的详细观察和记载,取得了惊人的结果,彻底动摇了亚里士多德的天体不变的学说,开辟了天文学发展的新领域。
第谷是一位杰出的观测家,但他的宇宙观却是错误的。
第谷本人不接受任何地动的思想。
他认为所有行星都绕太阳运动,而太阳率领众行星绕地球运动。
他的体系是属于地心说的。
可以说,作为丹麦天文学家的第谷,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说到第谷,就不能不谈一谈开卜勒了。
他和第谷是师生关系,也是第谷最得力的助手。
他很欣赏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体系。
他继承了第谷的事业,利用第谷多年积累的观测资料,仔细分析研究,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并且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即开普勒定律),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础。
在第谷的工作基础上,开普勒经过大量的计算,编制成《鲁道夫星表》,表中列出了1005颗恒星的位置。
这个星表比其他星表要精确得多,因此直到十八世纪中叶,《鲁道夫星表》仍然被天文学家和航海家们视为珍宝,它的形式几乎没有改变地保留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