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部优】《我为什么而活着》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很深奥的问题: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可不简单,它涉及到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等。

我们为什么要活着呢?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下面,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理解。

我觉得我们活着是为了追求幸福。

幸福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没有幸福的人生就像没有阳光的日子一样黯淡无光。

什么是幸福呢?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幸福的定义可能不同。

有人认为拥有财富就是幸福,有人认为拥有爱情就是幸福,还有人认为拥有健康就是幸福。

幸福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概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标准。

我觉得我们活着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我们都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这些梦想和追求。

当我们在追求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时,我们就会感到非常的满足和快乐。

我觉得我们活着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觉得我们活着是为了帮助别人。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需要和别人交往和合作才能生存下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从别人那里得到帮助和支持,也能够为别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当我们看到别人因为我们的帮助而变得更加幸福和快乐时,我们也会感到非常的开心和满足。

我觉得我们活着是为了帮助别人。

我觉得我们活着是为了享受生活的过程。

人生苦短,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每一刻。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学会享受其中的乐趣和美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的看法。

当然啦,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尽相同,也许你还会有其他更独特的答案。

无论如何,希望我们都能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追求幸福!。

(新书籍)我为什么而活着公开课教案

(新书籍)我为什么而活着公开课教案

(新书籍)我为什么而活着公开课教案
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介绍最近出版的新书籍《我为什么而活着》,并引导学生探索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故事情节,学生将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课程目标
- 了解《我为什么而活着》这本新书籍的背景和作者
- 理解作者传递的核心信息和主题
- 分析和解释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塑造
-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
课程安排
第一课:介绍《我为什么而活着》
- 介绍书籍的出版背景和作者简介
- 分享书籍的主题和核心信息
- 激发学生对该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第二课:分析作品的情节和人物
- 讨论作品的基本情节和故事线索
-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转变
- 探究情节和人物塑造与主题的关联关系
第三课:解读作品的意义和思考人生
-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传递的价值观和哲学观念
- 探讨人生的意义和存在的目的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体验
课程评估
学生将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写作和课堂参与等方式参与课程评估。

他们需要展示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思考,并能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授课材料
- 《我为什么而活着》一书的复制本或电子版
- 课堂笔记和讨论要点整理表
参考资源
- 作者的访谈视频或文章
- 相关评论和书评文章
结语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不仅仅了解一本新书籍,更会通过分析和思考作品的内涵,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深层思考。

希望本公开课能为学生们带来启迪与灵感,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人生的探索。

以上就是《我为什么而活着公开课教案》的概要和课程设置。

谢谢!。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教案标题: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目标:1.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2.探讨人活着的目的和意义;3.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为什么而活着。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2.激发学生对自己为什么而活着的思考。

教学准备:1.视频素材:《生命的意义》;2.图片素材:人生道路、追求自己的梦想等;3.讨论问题: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1.播放视频素材《生命的意义》,让学生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Step 2: 探讨(20分钟)1.以小组形式讨论问题:你认为人活着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可以列举一些例子。

2.展示学生提出的例子,引导学生一起思考每个例子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Step 3: 分享(15分钟)1.请学生代表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引导其他学生思考和补充。

2.通过分享,让学生了解到人活着的目的和意义是个体差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价值。

Step 4: 思考(15分钟)1.让学生进行个人思考:你为什么而活着?你的生命有什么意义和价值?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可以用文字、图片、音乐等形式。

Step 5: 总结(5分钟)1.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结果,引导其他学生思考和补充。

2.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价值,每个人都可以为世界做出不同的贡献。

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并实践自己的梦想和目标,通过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2.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发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3.邀请相关人士来校园开展讲座,让学生从他们的经历中汲取启示,思考自己为什么而活着。

评价与反馈:1.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评价他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思考的深度;2.针对学生的不同表达形式,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实践。

第16课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6课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6课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及其结构。

2.采用探究式进行教学,体会罗素随笔简洁而又富有哲理的特点。

3.了解罗素的生平及其积极崇高的人生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一课时我们在学习生命具有永久性的特点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了生命的个体性特征。

是的,生命如此短暂,正如前文的感叹,“我们都非常可怜"。

那么,在有限的生命里,也许我们该做点什么,换句话说,也许我们应该首先弄清楚,我们为什么活着?今天,我们聆听英国哲学家罗素的解读。

【作者简介】【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著作有《哲学原理》《论教育》《物的分析》等。

本文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是《罗素自传》的序言,从中可看出罗素思想的内涵,也可以看作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则。

【背景链接】本文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胡作玄、赵慧琪译。

有改动。

罗素一生追求和平,反对战争。

可以说,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意识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的内心充满正义、良知、睿智、温情。

本文是《罗素自传》的序言,真实地展示了罗素一贯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怀。

【字词清单】号(hào)召【多音字】折(zhē折腾)(zhé打折)(shé折本)【理解词语】俯瞰:俯视。

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

形容水、洞穴等很深。

濒临:紧接,临近。

缩影:指同一类型的人或事物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遏制:制止,控制。

流转:流动转移,不固定在一个地方。

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

播放朗读视频【整体感知】说说本文是按怎样的结构来表达观点的。

(总)(1段)三种感情——(分)(2-4段)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总)(5段)总结上文照应开头罗素一生的三大追求【课文精讲】第一部分(1)体会第1段这个比喻句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我为什么而活着 教案

我为什么而活着 教案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教案标题: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思考人生意义和目标,并理解个人的存在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探索能力。

3. 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价值观培养。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思考和表达个人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2. 学生能够探索和发展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白板。

2. 学生笔记本和纸张。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主题:“我为什么而活着?”2. 提出问题:“你认为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步骤二:思考与讨论(15分钟)1. 分成小组,让学生互相讨论问题,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并进行适当的讨论和辩论。

步骤三:个人探索(15分钟)1.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写下自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2. 鼓励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我希望对他人和世界有何影响?- 我的价值观和信念是什么?步骤四:分享和总结(15分钟)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思考和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的观点和理由,以及他们如何将这些理念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3. 总结讨论的要点,并强调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人生意义和目标。

步骤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邀请学生选择一个名人或者角色,探索他们的人生目标和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2. 学生可以用演讲、海报、短文等形式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步骤六:作业(5分钟)1.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个人的人生目标。

2.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并列出一些行动计划。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有关人生意义和目标的书籍或文章,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考。

2. 组织学生参观社会公益机构或与志愿者一起参与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的意义。

评估方法:1. 学生对问题的讨论和参与程度。

2. 学生对个人探索的理解和表达。

3. 学生短文的内容和思考深度。

备注:教案中的时间仅供参考,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第一章:生命的意义1.1 教学目标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探索个人存在的意义和目的。

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1.2 教学内容生命的定义和特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个人存在的意义和目的生命的尊重和珍惜1.3 教学方法讲座和讨论:介绍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存在的意义和目的。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促进思考和交流。

反思练习:让学生通过写作或绘画等方式表达对生命的感悟。

第二章:寻找生命的意义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探索精神。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目标和追求。

激发学生对生活热情和动力。

2.2 教学内容探索生命意义的途径和方法个人目标和追求的设定生活热情和动力的培养2.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生命意义的探索经历和个人目标。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模拟不同情境,体验不同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目标设定练习:帮助学生设定个人目标和追求,并提供支持和鼓励。

第三章:价值观和信念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价值观和信念的认识和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的价值观和信念。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3.2 教学内容价值观和信念的定义和重要性个人价值观和信念的探索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3.3 教学方法讲座和讨论:介绍价值观和信念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个人的价值观和信念。

情境模拟:让学生通过模拟不同情境,面对道德选择,培养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反思日记:让学生通过写作记录对价值观和信念的思考和感悟。

第四章:人生目标和规划培养学生对人生目标和规划的认识和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的人生目标和规划。

培养学生制定和实现目标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人生目标和规划的定义和重要性个人人生目标和规划的探索制定和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技巧4.3 教学方法讲座和讨论:介绍人生目标和规划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个人的人生目标和规划。

目标制定练习:帮助学生制定个人的人生目标和规划,并提供支持和指导。

《我为什么而活着》 教学设计

《我为什么而活着》 教学设计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和追求。

2、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和表达能力,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之情,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和感悟,体会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

(2)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思考自己活着的意义。

2、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观点,并产生共鸣。

(2)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局限,拓展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形成自己独特的人生见解。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理解作者的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引导启发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重难点,启发学生的思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生活,但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而活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英国哲学家罗素的这篇文章《我为什么而活着》,看看他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作者简介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罗素一生著书多达七十多种,论文几千篇,广泛地涉及到哲学、数学、科学、伦理学、社会学、政治、教育、历史、宗教等诸多方面,享有“百科全书式思想家”之称。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罗素为什么而活着?(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表明作者活着的理由的语句。

(1)“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2)“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2、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三种激情作为活着的理由?(1)对爱情的渴望爱情给人带来狂喜,它解除孤寂,让人看到美好的前景。

《我为什么而活着》 教学设计

《我为什么而活着》 教学设计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概括文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作者的人生追求。

(2)指导学生学习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2)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珍惜生命、追求真理和正义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的三种人生追求,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体会文中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形成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理解作者的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关键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3、点拨法在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思考过自己为什么而活着?(2)展示一些关于人生意义的名人名言,如“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初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检查预习,解决生字词。

3、整体感知(1)请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找出作者表明自己活着的理由的段落。

4、精读课文(1)分析作者的第一种人生追求——对爱情的渴望。

提问:作者为什么渴望爱情?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如“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

”总结作者对爱情的看法和感受。

(2)分析作者的第二种人生追求——对知识的追求。

提问:作者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知识的热爱。

探讨知识对作者的意义,如“以了解人类的心灵。

《我为什么而活着》 教学设计

《我为什么而活着》 教学设计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激发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对人生目的的看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作者罗素对人生意义的阐述,把握文章的主旨。

(2)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和感受,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2、难点(1)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观点,体会文章深刻的哲理内涵。

(2)如何引导学生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转化为有条理、有深度的书面表达。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章的背景知识、重点词句和段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人生意义的看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阅读文章的方法,如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等,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质量。

4、写作训练法通过课堂写作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以文字形式表达出来,巩固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而活着?(2)播放一段关于人生意义的视频或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作者介绍简要介绍作者伯特兰·罗素的生平、成就和思想,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的了解,为理解文章奠定基础。

3、初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要求标注出生字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解决生字词问题。

4、精读课文(1)引导学生分段阅读,分析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2)重点讲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如“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3)组织学生讨论作者对人生意义的看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5、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对人生意义的理解。

(2)分享一些名人关于人生意义的名言或故事,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考。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课文《我为什么而活着》,让学生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追求,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激发学生追求美好人生的愿望。

3.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思考自己的生命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追求。

2.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观点,思考自己的生命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从中汲取有益于人生的启示。

2. 如何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使其积极追求美好人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丰富他们对生命的认识。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我为什么而活着》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资料。

3. 教学卡片、黑板等教学工具。

4. 学生分组名单。

5. 课堂讨论记录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作者及其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追求。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观点,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4. 案例分析:选取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分析作者是如何阐述生命意义的。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6.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七、课堂练习(1)作者为什么而活着?(2)作者认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3)你如何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2. 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生命的感悟。

八、课后作业1. 写一篇作文,题目为:“我为什么而活着”。

2. 调查身边的同学和朋友,了解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追求。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讨论的表现。

第16课《我为什么而活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6课《我为什么而活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6课《我为什么而活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的思路,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

2、学习文章的写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3、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4、品味议论性散文既睿智又形象,既理性又富有感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1、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揣摩文章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教法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品读法课时安排:1课时资料补充: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年—1970年),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

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罗素一生追求真理,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

二战期间,还因为反战坐了六个月的牢,但他仍不改初衷。

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结果被判两个月的监禁。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2、背景链接《我为什么而活着》:本文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胡作玄、赵慧琪译。

略有改动。

本文是《罗素自传》的序言,从中可看出罗素思想的全部内涵,也可以看作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则。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人生之于宇宙,是何其短暂的一瞬;人生之于岁月,是一个何其匆匆的过客。

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在这短暂的一生里,我们又将做些什么呢?“我为什么而活着?"这是一个拷问过无数智者心灵的命题。

我为什么而活着公开课教学设计

我为什么而活着公开课教学设计

我为什么而活着公开课教学设计《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XXX到底为什么而活着;2.研究“关键词追问法”;教学重难点:1.关键词句如“仙境”、“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云霄、尘世”等的理解;2.用“追问法”分析关键词句教学方法:1.问答法2.小组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这个学期,我们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散文阅读。

我们读过哪些散文?《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春》《济南的冬天》……2.这些散文的写作对象有什么规律?人;景。

或者写人记事;或者写景抒情。

3.今天我们通过一篇文章,再见识一种新的散文类型:哲理散文。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XXX。

我们一起来读这篇《我为什么而活着》。

2、清晰的结构1.第一请大家在文中找一找,XXX为什么而在世。

板书:爱情我为什么而在世知识同情心2.作者分别在哪些段落写了“爱情、知识、同情心”?3.你是如何确定的?每段第一句4.整篇文章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总。

5.作者寻求爱情的缘故原由有哪些?带来狂喜消除孤单看到仙境6.作者寻求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分别代表哪些方面?心灵星辰数字7.在同情心部分,作者罗列了哪三种人?过渡语:XXX曾经说,“阅读XXX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情之一”这种清晰的结构本身就让人赏心悦目。

三、不懈的追求(一)寻美1.爱情带来狂喜,消除孤单,不难理解,可是这句话“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设想的仙境的神秘缩影”如何理解?大家觉得最难懂的是哪个词?(仙境)(1)仙境是什么地方?神仙居住的地方;美妙的地方。

(2)作者寻求爱情,实际上就是在寻求美妙的仙境,寻求仙境中的美(板书:寻美)。

3.这样美好的“仙境”,在现实中存在吗?不存在的,文中提到只能“看到”,却无法“进入”,它只存在于圣贤和诗人的“想象”之中。

4.圣贤和诗人为什么要设想这样美妙的仙境?由于它是美妙的。

5.它相对什么是美好的?现实。

我为什么而活着微课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我为什么而活着微课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我为什么而活着微课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我为什么而活着微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我为什么而活着优秀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理解文中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探讨“我为什么而活着”,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导学生朗读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引导学生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进行探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中发现他的人格魅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们曾经不止一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

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奥妙。

今天就让我们来聆听罗素的声音,看看他是怎么解答这个问题的。

二、重点讲析1,作者简介: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曾出任过两次英国首相的祖父把他抚养,后来成长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代表作有《幸福之路》、《自由之路》《婚姻与道德》等。

他被称为:1,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2,未来时代的先知3,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4,百科全书式文学家三、设疑讨论1.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不可遏止的同情心。

2,具体分析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能从课本上找到答案,先让学生起来回答,然后老师进行总结)3,作者把这三种激情联系在一起,由此你看出罗素是怎样的一个人?(罗素为了这三个原因而活着,那么这三个原因是不是彼此孤立的呢?其实他们是彼此联系的,那么是通过什么联系的呢?又能从中看出罗素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学生讨论,慢慢引导出来,比如“有爱心,有责任心,敢于奉献自己,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胸怀宽广,精神崇高等”)4,问题:把你认为比较重要的比较好的句子从文中找出来,说明理由。

(1)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的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我为什么而活着 优秀课教案

我为什么而活着 优秀课教案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知识与能力:1.能了解用形象化的语言阐释抽象道理的写法。

2.尝试将理性的思考与真挚的感情相结合写作片段式的杂感。

过程与方法:1.了解文章的结构,揣摩文章的语言,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2.通过组织讨论,让学生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带入文本,与文本一体化,并演绎自己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著名思想家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看法,感受他崇高而博大的胸怀,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味真挚的情感和耐人寻味的哲理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正确认知自己为何而生的问题教学时数:1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我为什么而活着》这篇文章。

研习课文之前,我想先问问同学们,你知道芸芸众生在为什么活着吗?你们现在又为什么活着呀?(生发言,师简要评价)对于这个问题,有的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可能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的人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

同学们也是或浅或深的思考了这一问题。

本文的作者罗素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呢?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三分钟快速阅读全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而活着呢?(快速阅读,筛选信息,看谁能做到既快且准)2.(多媒体展示)思考:作者一生为什么而活着?三种: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文章行文思路是怎样的?(同学们能看出这篇文章的结构特点吗?)总-分-总(总提人生追求-分述追求理由-总结表明态度)(1)同学们知道作者为什么渴望爱情吗?(2)作者说他还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着知识,你们知道他寻求了哪些知识吗?(概括地讲,是关于人类、自然科学以及社会方面的知识)(3)作者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你们看出来了吗?(本文思路较清晰,学生自己可以把握,可对学生适当引导,多媒体逐步展示答案,具体如下 )参考: 爱情带来狂喜(渴望)爱情 爱情摆脱孤独 在爱的结合中见到天堂的缩影了解人类的心灵(自然)知道星星为何发光(自然)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社会)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被折磨者(同情)苦难孤苦无依的老人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三研读课文,深层探究过渡:爱因斯坦曾说:“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愉悦的事件之一。

第16课-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6课-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6课* 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我为什么而活着》是一篇具有深刻哲理的散文,通过罗素简洁有力的语言,展现了他对生命意义的独特思考。

文章结构清晰,围绕爱情、知识和同情心三大主题展开,深刻表达了罗素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

作为中学语文教材,本文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存在的意义,激发了对生命价值的探索。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罗素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对人类的深切关怀,进而反思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学情分析该文作为八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对于该年龄段的学生而言,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学生对生命意义、人生追求等话题充满好奇与困惑。

罗素在文章中阐述的爱情、知识和同情心,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与反思。

然而,学生可能对罗素的思想深度和社会背景缺乏了解,需要教师通过引导与拓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同时结合学生自身经历,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明确罗素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

了解罗素的人生经历及其对他思想的影响。

2、分析文章中关于爱情、知识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心的论述。

通过文章的语言、结构和情感,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3、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自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关注人类苦难,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罗素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以及他如何通过爱情、知识和同情心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和写作,深化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罗素复杂的思想体系,以及他如何在个人经历和社会背景中提炼出这些思想。

引导学生将罗素的思想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语:“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而活着这是一个深奥而又现实的问题。

我为什么而活着 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我为什么而活着 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标题: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2. 探索个人的价值和人生目标;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

二、教学重点:1. 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2. 分析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三、教学准备:白板、黑板、多媒体设备、教学PPT、学生讨论指导问题。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启发思考的视频,激发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你认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你是为了什么而活着?”1. 通过PPT介绍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包括生命的独特性、有限性和多样性;2. 解释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的概念;3. 分析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对于幸福和成功的影响。

Step 3: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总结出他们认为的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2.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选择的原因,并提出支持和反对意见。

Step 4:展示和分享(10分钟)1. 让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思考,彼此交流,并互相提问;2. 鼓励学生就自己选择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进行进一步的辩证思考,并和他人分享。

Step 5:个人思考(10分钟)1. 让学生个人反思自己现有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并写下自己的思考和观点;2.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积极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难。

1. 随机选择几名学生分享他们写下的个人思考及观点;2. 整理学生的分享和观点,总结出对于“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不同答案;3. 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人生目标,并鼓励学生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结合自己个人思考,写一篇500字的短文,描述自己为什么而活着以及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还能够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教案主题:探索生活的意义-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思考和探索生活的意义和目的。

2.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目标和价值观念。

3.鼓励学生寻找属于自己的无私价值和使命感。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入话题:“你认为一个人为什么而活着?”请学生思考一会儿,然后鼓励他们与同桌分享自己的想法。

第二步: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你认为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你觉得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生活目标吗?为什么?-你们是否认为人类生活的目的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幸福,还是追求对社会的贡献?-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观念是否因个人的信仰和文化而有所不同?第三步:小组报告(1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报告他们的讨论结果。

教师可以逐个小组请他们分享讨论过程中的观点和结论。

第四步:阅读材料(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有关生活意义和道德价值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并回答一些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文水平选择合适的材料,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思考其中的概念。

第五步:个人反思(10分钟)要求学生完成一份个人反思作业,回答以下问题:-你对生活的意义有什么新的理解?-你的生活目标和价值观念是否与他人有所不同?为什么?-你认为自己的生活有什么价值和意义?第六步:学生展示(15分钟)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他们的个人反思作业。

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和意见交流。

第七步:总结(5分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和讨论结果,并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思考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提醒学生每个人都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并且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无私价值和使命感。

拓展活动:要求学生通过采访家人、朋友或社区中的其他人来了解他人对生活的意义和目的的看法。

要求学生整理和总结采访结果,并分享给全班。

评估方法:1.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报告表现。

2.学生的个人反思作业。

3. 学生在展示中的参与度和对他人观点的回应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活动设计
【课前预习】
一.了解作家作品。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完成下列问题。

1.给划线的字注音。

遏制飓风濒临孤寂
2.积累词语。

遏制:
濒临:
深不可测:
无能为力:
三.感知课文,思考:作者的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课堂环节】
(一)导入新课
托尔斯泰说:“人生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桩十分稳重的工作。


爱因斯坦说:“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而有这样一个人却为我们阐释了“为什么而活着?”今天我们就走进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

(二)学习目标
(三)课堂检测
1.听写:遏制俯瞰濒临深不可测
2.作者介绍
(四)课文分析
1、作者的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2、作者为什么有这三种追求?
3、合作探究:这就是罗素的一生,既然活得这么苦,为何罗素说是“值得”的?
4、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胸怀和境界?
小结:罗素的一生,是在知识的海洋愉快遨游,不息求索一生,是激情澎湃、热情浪漫的一生,是对人类的苦难充满同情、关爱的一生,是丰富充实、精彩纷呈的一生。

【拓展阅读】
冰心《谈生命》
思考:都是写生命的文章,你感受到两位作者怎样的胸怀和境界?
【思考人生】
你对自己的人生有哪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结束语:毕淑敏曾说:“生命本没有意义。

没有人会替你确定人生的意义,但如果你无法确定人生的意义,你将一辈子活在无意义状态里面。

大到每一天,小到每做一件事,你都会感到无名的痛苦,因为你不知道往什么地方走。

所以,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人生确定意义。

这是做人本分之一,而且确立目标要趁早。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