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完整版)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腰痛病(TCD编码:BGSOOO)。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TO编码:M51.202)。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CT或MRl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或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证候诊断1、血瘀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证: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丽数。

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三、治疗方法(一)中医辩证论治1、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组成秦艽3g川芎6g桃仁9g红花9g 甘草6g羌活3g没药6g当归9g香附3g牛膝9g地龙6g五灵脂6g(炒)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2、寒湿证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完整word版)2015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完整word版)2015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针灸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腰痛病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l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CT或MRl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或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病理分型(Macnab分型)1. 椎间盘膨出:整个椎间盘纤维环均匀性向椎体骺环以外凸起,不引起严重的神经根压迫。

2. 局限型突出:椎间盘纤维环的内层断裂,髓核组织部分突出。

3. 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纤维环大部分断裂,仅有外层纤维环尚完整,将髓核局限于纤维环内。

4. 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纤维环全部断裂,髓核组织突出于椎间盘外,为后纵韧带所约束。

5. 椎间盘游离:髓核组织突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游离于椎管内,或硬膜内、椎间孔等处,压迫神经根与马尾神经。

(四)中医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腰疼诊疗方案

腰疼诊疗方案
(3)牵引:缓解腰椎间盘压力,减轻神经根压迫。
(4)电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3.康复锻炼:
(1)腰背肌锻炼:增强腰背肌力量,预防复发。
(2)腹肌锻炼:增强腹肌力量,维持脊柱稳定性。
(3)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提高心肺功能,改善全身状况。
4.手术治疗:针对严重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病因,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
3.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根据需要安排腰椎X光片、CT扫描、MRI检查,评估腰椎结构、间盘状况及神经根受压情况。
-实验室检查:常规血液、尿液检查,以及风湿因子、炎症指标等,以排除感染、炎症、风湿性疾病等。
-功能性检查:根据情况选择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试等。
4.诊断:
-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病因诊断。
(2)肌肉松弛剂:盐酸乙哌立松等,缓解肌肉紧张。
(3)神经营养药物:维生素B1、甲钴胺等,营养神经,促进神经修复。
(4)激素类药物:强的松等,针对风湿性疾病等病因。
(5)中成药:根据中医辨证,选用腰痛宁、腰痹通等。
2.物理治疗:
(1)热敷: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
(2)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五、注意事项
1.遵循医嘱,规范治疗。
2.治疗期间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4.定期复查,评估疗效。
5.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就诊。
六、总结
腰疼诊疗方案旨在规范腰疼的诊疗流程,提高治疗效果。在实际操作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通过多学科合作,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肌肉松弛剂:减轻肌肉紧张和痉挛。

(颈肩腰腿痛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 副本

(颈肩腰腿痛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 副本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腰痛病:西医称为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最常见于腰4-5及腰5骶1间隙。

一、【诊断要点】1、诊断依据:(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感受寒湿史。

大多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内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3)脊柱测凸,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盘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4)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域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放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5)X线摄片检查:脊柱测凸,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质增生。

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程度。

2、症候分类:(1)血瘀型: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型: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天加重,肢体发凉。

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型: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加重,活动后减轻,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型: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痿、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3、病理分型:(1)单侧椎间盘突出:下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脊柱测凸,腰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病变椎间盘患侧椎旁压痛,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CT检查示椎间盘向椎管一侧突出。

(2)双侧椎间盘突出:下腰痛,伴双下肢放射痛,腰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病变椎间盘两侧椎旁均有压痛,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中医临床路径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针灸二科一、基本情况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我科确定的优势病种之一, 自2017年01月到2017年12月进入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优势病种的病例共有193例,完成193例,平均住院日11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辨证口服中药汤剂、耳针、腰椎牵引、穴位贴敷、腰部理疗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完成的193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如下:特色疗法使用率100%、中药饮片使用率49. 2%,辨证施治率100%o其中针灸193例(100%)、推拿80例(41.5%).辨证口服中药汤剂95例(49.2%)、穴位贴敷94例(48.7%)、火针疗法25例(13.0%)、腰椎牵引55例(25.5%)、拔罐123例(63.7%)、腰部理疗者85例(44. 0%),说明这些治疗方法适应症较广泛,也是临床常用方法。

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临床应用较好、接受度较高的为普通针灸、推拿、穴位贴敷、口服中药、拔罐,而其他疗法应用较少。

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针灸、推拿、拔罐活血化瘀法治疗腰痛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 如理疗、穴位贴敷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针刀疗法,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患者;2.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某些治疗方法的临床实施。

骨伤科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骨伤科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病多数发生于第4、5腰椎之间和腰5舐1之间的椎间盘。

当椎间盘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腰腿痛者,即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主要表现为一侧腰部疼痛,经臀外侧、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向下放射痛,病程较长,影响劳动。

2 .发病时部分病员有腰部扭伤史,先出现腰痛,三四天或一两星期后,疼痛转至一侧臀部,并向下肢后外侧扩散,此时腰痛转见减轻。

部分病人则无明显外伤史,而逐渐发生一侧腰腿痛。

个别病人两侧下肢均感疼痛。

3 .病情严重者常发生脊柱侧弯,站立时姿势IE偻,不能直立及后仰,行走困难,甚至扶杖亦不能行走。

夜间因痛影响睡眠,或不能直腿平卧,仅能屈膝侧卧。

4 .检查时,患侧的大肠俞、居醪、环跳、委中、阳陵泉或承山周围有压痛。

嘱病人仰卧位,作直腿抬高试验时,疼痛愈重者,抬高程度愈低。

病程已久的患者,病侧下肢肌肉多见萎缩,小腿及足背外侧可有痛觉减退,或自觉麻木畏冷。

5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虽然疼痛严重,但无发热或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髓、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多无障碍。

诊断时应与腰椎结核或其他可以引起坐骨神经痛之疾病作鉴别。

【治疗】一、推拿疗法病人俯卧,医生于腰部、环跳、居醪、承山等痛点作按压、拿捏、揉摩等手法,然后作扳腿、斜扳等手法(见腰麻推拿)。

隔日或每日治疗1次,15次为1疗程。

二、腰麻推拿对于病程长、疼痛重的病人,可于腰麻下作推拿。

腰麻推拿操作方法:按常规作好单侧腰麻,30分钟后开始推拿。

1病人仰卧,由医生及助手分别拉病人两足及两侧腋窝部作对抗拔伸,每次持续1分钟,作2~3次。

6 .将双下肢依次作直腿抬高至最大限度,在抬腿最高位置,将踝关节用力背伸3~4次。

7 .病人侧卧,医生以一侧手臂托住位于病人上侧之大腿,另一手扶住病员腰部,转动能关节2〜3圈后,将髅关节在外展30°位置下作向后过伸2次[即“扳腿”。

8 .病人仍侧卧,一人用两手掌推住病员上侧之上胸部,另一人用两手扶住病员上侧之骼骨翼部,两人同时作相反方向之动作,迅速而协调地将上胸部向后推,将臀上部向前推(即“斜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腰痛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诊断标准
参照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CT或MRl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或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证候诊断
1、血瘀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
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
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
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
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证: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
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
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
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丽数。

阳虚证症
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
症。

三、治疗方法
(一)中医辩证论治
1、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组成:秦艽3g 川芎6g 桃仁9g 红花9g
甘草6g 羌活3g 没药6g 当归9g
香附3g 牛膝9g 地龙6g 五灵脂6g (炒) 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2、寒湿证
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组成:独活15g 桑寄生30g 杜仲12g 牛膝20g 党参20g 当归12g 熟地黄15g 白芍10g
川芎10g 桂枝10g 茯苓12g 细辛3g
防风10g 秦艽10g 蜈蚣3条乌梢蛇6g
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3、湿热证
治法:清利湿热,通络止痛。

方药:大秦艽汤加减。

组成:川芎10g 独活15g 当归12g 白芍10g 地龙6g 甘草6g 秦艽12g 羌活12g
防风10g 白芷9g 黄芩9g 白术12g
茯苓12g 生地15g 熟地15g
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4、肾虚证
治则: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阳虚证方药:右归丸加减。

组成:山药20g 山萸肉9g 杜仲12g 附子6g(先煎)桂枝12g 枸杞子15g 鹿角胶12g 当归10g
川芎12g 狗脊15g 牛膝20g 川断12g
桑寄生30g 菟丝子10g
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阴虚证方药:左归丸加减。

组成:熟地20克山药12克(炒) 枸杞子12克山茱萸12克川牛膝12克菟丝子12克
鹿胶12克(敲碎,炒珠) 龟胶12克(切碎,炒珠) 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二)中医外治治疗
1、针刺治疗:
主穴:腰夹脊环跳委中昆仑阿是穴
配穴:寒湿腰痛命门腰阳关
瘀血腰痛膈俞次髎
湿热腰痛曲池合谷
肾虚腰痛肾俞太溪
2、推拿治疗
腰痛推拿:每次20分钟,每日一次。

手法说明:
(1)、松解类手法,包括点法、压法、摇法、滚法、推法、掌揉法、拍法、弹拨法等放松肌肉类手法,适用于急性期或者整复手法之前的准备手法。

松解类手法要求:均匀、持久、有力、柔和、深透,要做到“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2)、整复类手法,包括俯卧拔伸法、斜扳腰椎法、牵引按压法、腰椎旋扳法等适用于缓解期及康复期。

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耐受性,以及医师的治疗体会可单项或者多项组合各类整复手法。

急性期可根据医师的经验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慎重选择整复类手法。

包括:俯卧拔伸法、斜扳腰椎法、牵引按压法、腰椎旋转扳法、其他特色手法治疗。

注意事项: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忌用或慎用手法:
(1)、影像学示巨大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病情较重,有明显神经受损、典型手术适应征者,禁用手法治疗;
(2)、体质较弱,或者孕妇等;
(3)、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
(4)、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3、其他外治法:
灸法:根据部位艾箱灸,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

拔罐:适量,每次10分钟,每日一次。

4、中频药物导入治疗:患者适当部位,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仪器将中频药物导入和中频按摩溶为一体。

中频电流能促进皮肤电阻下降,扩张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中药具有消炎、消肿、镇痛、疏通经络、松解粘连,调节和改善局部循环的作用。

5、物理治疗
TDP照射:局部,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6、牵引治疗
7、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可明显增强患者腰腹肌肌力和腰部协调性,增加腰椎的稳定性,有利于维持各种治疗的疗效。

急性期过后,即开始腰背肌运动疗法,主要有:
(1)、游泳疗法:可每日游泳20—30分钟,注意保暖,一般在夏季执行。

(2)、仰卧架桥:仰卧位,双手叉腰,双膝屈曲致90度,双足掌平放床上,挺起躯干,以头后枕部及双肘支撑上半身,双足支撑下半身,呈半拱桥形,当挺起躯干架桥时,双膝稍向两侧分开。

每日两次,每次重复10—20次。

3.“飞燕式”:患者俯卧。

依次以下动作;①两腿交替向后做过伸动作。

②两腿同时做过伸动作。

③两腿不动,上身躯体向后背伸。

④上身与两腿同时背伸⑤还原,每个动作重复10~20次。

四、辩证施护
(一)、一般护理
1、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观察腰骶部强硬、疼痛程度、麻木感等异常情况。

2、适当卧硬板床休息。

3、运动功能受限,病情较重者应去枕平卧休息,避免久坐久立。

(二)、给药护理
1、用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冷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

2、风寒湿痹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3、热痹者,汤剂宜偏凉服。

(三)、饮食护理
1、饮食宜高营养,高纤维,清淡可口,易于消化。

2、风、寒、湿痹者,应进食温热性食物,适当饮用药酒,
忌食生冷。

3、热痹者,宜食清淡之品,忌食辛辣、肥甘、醇酒等食物,鼓励多饮水。

(四)、健康指导
1、本病易复发,注意防风寒、防潮湿,避免居暑湿之地。

2、加强护理及功能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不适随诊。

五、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照JOA腰腿痛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治疗改善率=[(治疗后评分一治疗前评分)÷(满分29~治疗前评分)]X 100%。

临床控制:改善率≥75%;腰腿痛及相关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正常工作;
显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改善率≥50且<75%:
有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可疑阳性,部分恢复工作,但停药后有复发;改善率>25且<50%。

无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体征无改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者加重,改善率<25%。

(二)评价方法
六、腰痛中医诊疗的难点及问题
(一)、在临床治疗中,腰痛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治疗周期平均10天,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保守治疗疗程长,易复发。

(二)、患者对于腰痛的中医治疗方法有片面认识,选择单一治疗方法。

七、完善和改进诊疗方案的建议和措施
(一)、针对腰痛病中医诊疗方案治疗总结,建议进一步完善腰痛临床路径方案。

(二)、针对存部分腰痛患者易复发的情况,通过引进新设备中频离子导入治疗仪结合中医药进行治疗,延长疗效,减少复发,提高中医特色治疗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